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pdf

    • 资源ID:825829       资源大小:1,017.3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pdf

    1、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摘要:“大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载体。高校要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文章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并对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达到好的育人成效,持续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品牌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F240;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

    2、3)10-153-03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理念是教育教学的巨大革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推进落实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根本遵循和政策保障。2021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明确指出:“思政课不仅

    3、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要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大思政课”,让“大思政课”真正开进田间地头,开进社会大天地,开进学生的心中。2022 年 5 月 1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3。2022 年 7 月,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印发的关于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中明确提出,高校要聚焦立德树人的

    4、根本任务,并且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成果铸魂育人,特别是要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得到落实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途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提到:全面贯彻落实“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关键是要树立协同育人的意识,要将学校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的“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育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工作“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特点,把握“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着力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增强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有助于高校

    5、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二、目前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发展面临的困境近年来虽然国家和高校对“大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明确要求高校所有课程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务必形成协同效应,目前这种协同效应还亟待提高,要继续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社会、学校、学生等层面认知不足,致使社会实践存在问题比较突出,且受到高校教师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活动经费等限制,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社会实践“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社会、学校、学生层面上“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效果较差。(一)社会层面,关注程度不足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未

    6、形成品牌效应,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层面对其关注程度不足,致使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的支持度不够;其次,由于因经费限制、资源有限等原因,大学生社会实践较为固定的实践基地的数量不多、种类有限。(二)高校层面,重视程度不足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体系不完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共青团负责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意见中要求,要把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严格规定学分,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定期进行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总结表彰工作。但部分高校仍然不能将社会实践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没有规定必修学分学时,同时存在实践内容创新性不足以及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等情况,缺乏规范化、

    7、制度化和系统化等现象。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不足。虽然近年来对素质教育关注度较高,但由于高校忽略了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的原则,致使理论教育重于实践教育,缺乏对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虽然将社会实践纳入了思政课程教学大纲中,但只是把社会实践作为一个活动,一般在学生课外、寒暑假开展,且是集中利用这段时间开展工作,存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持续性,未形成学生实践活动育人品牌项目。3.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出现“硬融入”“表面化”现象。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思政工作放在首位,“思政课队伍”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思政课实践和社会实践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

    8、往是由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牵头开展,只注重活动开展、安全保障等问题,致使实践活动往往只是“活动”,并未有思政教师参与指导活动。即使有思政教师参与指导,实践内容涉及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思政教育元素,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整体性,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也都是走马观花,内容表面化、形式化,不能内培于心、外化于行,出现“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思政元素和实践活动实际是“两张皮”。(三)学生层面,认知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重视不够,形式大于内容。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认知和了解,认为只是第二课堂的活动,并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即使有第二课堂学分要求,也只是完成任务一样

    9、参与,出现大部分同学以拍照片、录视频、写报告等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社会实践无法达到真正的实践育人效果。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更好地发挥“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的作用,需要探索有效的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高校需要主动地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晁洁龚航荫创新创业153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会大课堂”中,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基本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个人层面的“

    10、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利用“多联式”的协同育人资源,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高校自己的学生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一)从社会层面,加大社会支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坚持开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5这样对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有很大帮助。高校可结合受到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优秀品牌

    11、项目,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利用现有社会实践基地,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分专题设立一批校地合作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实践基地加强研究和资源开发,联合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实现社会实践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渐形成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二)从高校层面,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支持,实现校内资源整合1.善用“第二课堂成绩单”,搭建社会实践教学体系。高校需要将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学校“十大育人”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团中央实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将社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制度课程化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中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

    12、运用教育教学规范化思维制定社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每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内容、实践计划、实践目标和评价办法,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变,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明确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实施“学分手段”,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不少于 2 个学分,对学生“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效果可以做到可测量化的评价。2.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构建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高校从实践育人角度出发,重视思政课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构建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推进“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中。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成立社会实践专项工作小组,校团委负

    13、责统筹,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工作部)、研工部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整合思政课教师资源,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让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建立起一支由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为主的师资队伍,参加并有效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需要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3.实行情景体验浸润教育,实现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同向同行。为充分发挥“融入式、嵌合式、渗透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社会实践要主动融入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努力达到思政引领与实

    14、践育人同行同向。指导教师要引导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学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深刻体会人民群众是中国伟大历史的创造者的真正含义;学会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观察党的百年奋斗艰苦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含义;学会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聆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立时代潮头,立鸿鹄志,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7。高校要坚持

    15、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以“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入“社会大课堂”作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齐头并进,携手共同画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同心圆”。(三)从学生层面,认识到社会实践重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高校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社会实践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鼓励学生突破传统角色定位,努力进行角色转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高校以稳定的思政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创新丰富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

    16、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同时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必修学分的要求,要求学生每年寒暑假定期定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推优入党等荣誉的重要参考指标。让学生自觉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上好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敢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善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坚持理

    17、论联系实际,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突出“协同育人”策略,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实现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同向同行。同时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动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基金项目:云南省 2022 年度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生头脑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0090)参考文献:1 李晨艳.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1.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

    18、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3)3 大 思 政 课,总 书 记 心 中 的 一件 大 事 N.人 民 日 报,2022-05-22.4 陈鸿磊,李超颖,张洁艳,韩雨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50-5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4):9-15.6 崔文法.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四个着力点Z.人民论坛7 陈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01):9

    19、2-96.8 曹桢,喻一珺,王钰菡.“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59-67.荫创新创业154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9 佘双好,周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22(09):12-18.(作者单位:1.昆明理工大学校团委,2.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云南昆明650500)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晁洁(1991),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硕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通讯作者:龚航(1989),男,云南昆明人,硕士

    20、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实践教育。(责编:若佳)摘要:在“大思政”背景的支撑下,各院校越发注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政策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为目标,不断探索“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的展开方式,立足于实际,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打造良好的德劳融合氛围。文章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展开工作出发,分析当前高职类院校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关键词:德劳融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与措施中图分类号:F061.3;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

    21、4(2023)10-155-02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指出了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前景。对此,应该立足于“大思政”的整体布局,多方调整现存问题,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时效性。劳动与德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处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中充斥着众多的不良信息,此时学校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引领学生朝向积极、正向的方向迈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高职院校展开德劳融合教育的价值(一)

    22、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若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处于优势地位,需要不断提升生产与研发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中国的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若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而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是这一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向国家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责任,响应国家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劳动教育中德育思想的渗透,逐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尤其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对于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更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

    23、创造性的劳动,具备一定的抵御外界风险的心态和能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六个下功夫”,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承担此责任,提高对于学生日常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立足于实际,找到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开设方式,落实各环节的细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展开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德劳结合的教育方式,协同推进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各项劳动活动的过程中

    24、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通过日常行为的渗透,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思想精神,筑牢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1。三、德劳融合视角下展开劳动教育的不足(一)思政课程的开展对于劳动教育内容有所忽视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主要有三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综合三门思政课程而言,书籍内容对于劳动教育的涉猎较少,可能导致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不足,并未认识到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无法实现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真正融合,导致思政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深度不够,缺乏对劳动教育观念等内容向学生的渗透,给德劳融合视角下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落实造成了阻碍。(二)劳动实

    25、践活动并未真正落实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涉猎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思政理论、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当前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追求形式,只是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举办,追求表面数据。部分高校理论教学只是从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出发,引进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简单完成课堂内容的教学,并未将课程真正上升到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的认知2。在实践课程中,一般由教师带领,之后交由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形式流程化严重,并未做到真正丰富学生的劳动生活。在开展志愿类劳动服务的过程中,只是在学生完成后为其颁发志愿者证书,而忽视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的劳动教育,未能聚焦于学生在志愿类活动中劳动能力的提升以及劳动精神的传承,缺乏劳动教育的规划,造

    26、成志愿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将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理念相融合,劳动精神方面的渗透有所欠缺。(三)思政教育客体对劳动教育的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兴起,各类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新时代大学生大多都在享受智能产品带来的便捷,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有所忽视。据调查,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在智能领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劳动对其成长的意义。而教育者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对于劳动教育同样有所忽视。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活动兴趣缺失的现象,对于劳动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四、以劳树德、德劳融合开展的路径(一)强化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建设“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研究尹魁尹镜涵荫创新创业155要要


    注意事项

    本文(“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