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pdf

    • 资源ID:790000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pdf

    1、第 38 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具有中华文明根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生成逻辑、蕴含的价值

    2、旨归和遵循的实践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一)理论熔铸和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固有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2274275“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 277马克思主义充分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

    3、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陈 小 红(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生成逻辑。二十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通过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与中国特色,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和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一体化布局协同推进科教兴国

    4、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扎实稳步地向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迈进。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23)07-0016-07收稿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思政与党史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21SZ06);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G202113)作者简介:陈小红,女,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

    5、硕士,主要从事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研究。第 38 卷 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7 月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7July 20232023 年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以及对社会历史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3603,“财 富 的 源 泉 也 日 益 变 成 贫 困 的 源泉”3 79,资本主义发展日渐“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在考察俄国

    6、发展时马克思提出“卡夫丁峡谷”理论,提出:“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运用到公社中来。”2 825一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新的可能性,论证说明了现代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西化”。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 文明的冲突 一书中指出:“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4 4各国由于历史文化、现实国情、政治主导力量、制度形态等的不同,决定发展进程不可能是同步的,

    7、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及结果必然存在明显差异,一国不可能通过模仿、照搬他国模式来实现现代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让中国式现代化批判地吸收人类现代化的已有经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扬弃,立足本国国情,主动识变求变、创新发展,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新形态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

    8、化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克服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成果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并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凝练概括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

    9、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世界观、方法论支撑。(二)文明赓续和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1.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植根的文化土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1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及道德观,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合一、人与社会和谐,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现代化。中华文明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自然界看作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10、强调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蕴含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遵循“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逻辑理路,由个人修身养性及至家族、社会、国家、天下,使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崇尚和合,坚持对差异性的承认、包容、协调及平衡。“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文化特质,使不同的价值观念、利益追求、生活方式等各具特色、互补互济、不同的文明互学互鉴、共存共生;蕴含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和合”理念下,遵守与人为善、仁爱正义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和”“善”不仅仅是对人对事的态度,还蕴含着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陈小红:中国式现代

    11、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17第 38 卷2.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历经艰难起步(18401921)、初步探索(19211976)、正式开辟(19762012)和深化拓展(十八大以来)四个阶段。6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在被动挨打、“西学东渐”中艰难开启。1840鸦片战争爆发,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经历了从“华夏中心”到“中体西用”再到“万事不如人”而要“全盘西化”理念的转变,中国的有识之士对现代化道路问题进行了尝试和思索,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意识初步形成,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四个

    12、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开始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化三改的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7 496,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三步走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本质等内容作出了科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奇迹,给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取得创新性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作为总

    13、任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体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分为两个十五年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及重大原则,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性突破,同时具体描述了未来 5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的近景规划。“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道路。

    14、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价值旨归(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1.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和重要支撑首先,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根据第 7 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共有总人口14.4亿,超过现有现代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在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其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人才支撑。人口规模巨大,使中国具备大规模市场范围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优势,实

    15、现消费市场的扩容升级与供给体系的优化提升,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巨大,能够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截至 2021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2.93 万所,在校生 2.9 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12位,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国人才资源总量从 2010 年1.2亿人增长到2019年2.2亿人。8在

    16、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指引下,人口规模巨大会成为新时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82023 年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任务之一。三大改造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设计了“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我国从解决温饱发展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17、富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思想也日益成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发展中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具体制度和战略举措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新时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改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同富裕的新内涵。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

    18、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在各个发展阶段追求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需要国家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同步增强,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够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的迫切任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接续发展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两个文明”内涵进

    19、一步拓展为“五个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着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是根本区别于西方文明、资本逻辑的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贡献。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马克思基于异化理论,提出为了满足资本扩张的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被彻底打破,进而产生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不同,在中国传

    20、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都包含着顺应农时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智慧。同时,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在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造成生态问题的反思中,认真检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植树造林的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新发展理念等,都包含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

    21、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之中,同中国的资源禀赋、基本国情、永续发展的愿望相契合。5.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自强、独立自主、爱好和平的民族,具有“崇信修睦”“协和万邦”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侵略的深重苦难,通过艰苦卓绝的抗争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深切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秉持珍惜和平、合作共赢的信念,努力建设和创造美好生活和和平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22、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9从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到二十大报告的“三个务必”,都在强调谦陈小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19第 38 卷虚谨慎、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依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追求人的解放、人的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跳出了“修昔底德陷阱”和“国强必霸”的逻辑。(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1.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资本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不同,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少数人的、两极分化的、物

    23、质主义膨胀的、造成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对内剥削压迫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化,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私有制基础上的西方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其现代化实践和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扩张,以资本增值为目的,是聚焦于“物”的积累的现代化,造成了对人的异化。马克思阐释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提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 126。进而指出,这种“资本逻辑”的发展模式只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0 743744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同时进行,这是

    24、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也使得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工人、无产阶级,不可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而被日益异化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2.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 28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发展维度

    25、上,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其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终极理想。1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需要满足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和异化劳动等条件,这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都决定了中国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福祉,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6、的现代化。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政治保证首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保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从建党百年奋斗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发展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实践过程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和根本政治保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7、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神聚力形成的发展伟力,保证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长期稳定与经济繁荣。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稳步推进各项事业中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指导思想,也在实践检验中淬炼、在自我革命中成长,继续成为新时代乃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根本政治保证。其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中,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消除贫富差距和阶级差别的生产力基础和制度保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小康一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质朴愿望和追求。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和方向,才能保证中国式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23 年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代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首先,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新征程上,要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

    29、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坚持辩证法的两点论,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扬弃了西方传统的“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此消彼长、二元对立的认识,提出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制度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和长处,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统一到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上。再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高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

    30、效益,不断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实施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就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本质属性来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化布局,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人才助力科技进步,科技反哺教育发展,三者优势循环累积、相互支撑、

    31、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生产力要素中人才是主体要素,要努力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把优秀人才聚集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攻坚克难把握科技创新、创造的主动权。三者要一体布局、协同发展,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世界观、新价值观和新方法论,这种独有的中国智慧和包容心态秉持美美与共、推进着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32、为人类进步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方案。1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和尊重国家之间的差异,将人类社会视为整体,是各国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有机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想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天下一家,倡导求同存异、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国际贫富分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是各国谋求发展的共同心声。“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近 10 年来的发展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眼光和世界

    33、方案,是全球化视野下迈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以独特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也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施路径。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陈小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21第 38 卷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同心同德,实干兴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4、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5 张志勇,吴碧清.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的理论自信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0):33-43.6 秦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 J.当代中国史

    35、研究,2022(3):4-21.7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EB/OL.(2022-10-18)2022-11-12.http:/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21(14):2-5.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邵自玲.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理路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4-15.12 段从宇,胡礼群,张逸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科学识辨与正确处理J.教

    36、育科学,2023(2):48-55.13 习近平.论伟大抗疫精神 N.学习时报,2020-09-14(1).【责任编辑王萍】The Generation Logic,Value Purpose and Practical Path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CHEN Xiaohong(School of Marxism,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Abstract:Modernization is a critical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

    37、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Marxism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the continuous inheritance of China s excellent traditionalculture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the struggl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toachieving great rejuvena

    38、tion in modern times constitute the unique generative logic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established the mission of the CPC to“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

    39、ation”in the new era and journey.Sys-tematically explaining the essential meaning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clarifies the value of peo-ple-centeredness 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common prosperity.Chinese path moderniz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40、 and the basic socialis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wi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wi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promote the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and the strat

    41、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an integrat-ed layout and synergy,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to make steady progress to-wards the goal of“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Key words:Chinese modernization;popular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common prosperity;high-quality development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2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和实践进路.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