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pdf

    • 资源ID:745089       资源大小:2.86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pdf

    1、第36 卷第4期2023年8 月D01编码:1 0.1 98 47/j.ISSN1008-2646.2023.04.016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36 No.4Aug.2023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朱长林,王?,过玲钰(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 1 0 0 9 4)摘要: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长期以来为国家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审视新时代背景下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的使命与担当,分析面临的挑战

    2、与问题,从知识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知识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引言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教师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成立之初采取的“边建设,边教学,边研究”建校方针,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对于国防高校建设的重要性,也就是从那时起,哈军工就肩负起了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

    3、究的重要使命。南京理工大学由哈军工分建而成,始终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和献身精神,一代代南理工人在科研战线上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涌现出了“独臂总师”祝榆生、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三冠王”王泽山等多位杰出科学家,创造了“8 2 毫米无后坐力炮及弹药系统”“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1 55毫米车载加榴炮”等多项重收稿日期:2 0 2 3-0 4-30作者简介:朱长林(1 98 4一),男,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处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的评估体系研究”(7 2 0 41 0 0 7)本文引文格式:朱长

    4、林,王,过玲钰,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4):96-99,1 2 4.一9 6 一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8-2 6 46(2 0 2 3)0 4-0 0 96-0 4大科技成果,为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行全面谋划,吹响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的号角。南京理工大学作为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国防特色高校,肩负“强大国防、繁荣祖国”双重使命,应加快构建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5、一、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的使命与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中将“三位一体”摆在阐述“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这是党代会报告在结构和布局上的一项十分重要而鲜明的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强国崛起规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人才助力科技进步,同时科技和人才又反哺和重塑教育。在此过程中,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主体、科技是动力,三者目标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同向而行,不断循环积累并走向更高水平,共同为建设

    6、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1.国防特色高校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和国防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国防特色高校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同时奠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尤其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国防特色高校长期以来以实际需求为牵引,持续稳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引领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尤其是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国防特色高校为共性技术和关键问题攻关提供条件和基础,为推动军事技术革新和国防科技工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这一论述对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国防特色高校是新时代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7、大学建设的中坚力量。国防特色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一流大学是其实现自身使命和价值的内在要求。一是国防特色高校肩负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一流人才的根本使命,需要为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体现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根本要求;二是国防特色高校肩负引领国防科技创新,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时代重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出一流成果,体现一流大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属性;三是国防特色高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的先天优势,具有优良的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应进一步突出特色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一流学科发展生态,体现一流大学知识创新、传承文化的本

    8、质特征。3.国防特色高校是新时代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国际科技和人才封锁不断加剧,对我国行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系统性、颠覆性的影响。国防特色高校作为体现国家意志、关乎国家安全、影响社会民生的典型特征高校,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念、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发展水平,强化自主创新引领能力,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尤其是国防科技、未来信息技术等领域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9、与问题1.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升级优化带来新机遇。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深人实施,科技力量不断积蓄,创新速度成倍加快,国家创新能力不断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军事对抗模式,对未来装备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兵器系统加快向远程化、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复杂化方向发展,需要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并加快向国防应用转化。国防特色高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中担负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关键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影响国际关系。此外,军民融合战略的深人实施,将重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工业组织

    10、模式,高校是其中重要一环,必须找准定位、深度融人。2.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国防特色高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中保持着显著优势,但随着形势和要求的变化,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受政治逻辑、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多重逻辑影响,国防特色高校呈现两个发展趋势,一部分国防特色高校逐渐“去特色化”,在战略选择上趋向于综合化发展,另一部分国防特色高校仍然保持显著行业特色,但囿于行业的发展,自身的发展资源受到了限制。体现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主要表现为知识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的建设水平不高。知识创新体系重点反映的是高校基础研究能力,这是行业特色

    11、高校长期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形成的显著“短一9 7 一板”,但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复杂化,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显著制约科技创新高度。高层次创新平台是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的重要载体,国防特色高校现有平台专而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发展不够,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制度保障方面,国防特色高校还存在一些显著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发挥的堵点、痛点,创新政策生态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三、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典型的国防特色高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

    12、,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业优势,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同时注重系统性、基础性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平台支撑、完善制度保障,优化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努力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1心怀国之大者,拓展科研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从学校建校之初的“枪炮弹箭”单一科研方向,到后来的“察打一体”信息化装备科研方向,再到“立体兵工”科研方向,以及“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科研格局,南理工始终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和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科研服务面向拓展是巩固和扩大传统科研优势,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途

    13、经。“十三五”以来学校持续巩固传统领域国防科研优势,引领第四代含能材料、拓展空天攻防、高端航空航天装备等科研领域,大力推进智能化武器系统、无人作战平台科技创新,大力促进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围绕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不断凝练优势特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引导优势学科向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培育和拓展跨学科方向,持续注人学科发展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小综合”发展格局初见维形。一9 8 一2.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基础研究,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充分认识知识创新范式的发展变化,强化基础研

    14、究。面向国家战略和国防科技基础前沿研究,组建一批基础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和凝练科学问题,促进学科交叉、加强理论探索,发现新知识、新原理。设立青年人才专项,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鼓励青年人才组建跨学科的基础创新团队,持续加强科研领军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瞄准未来科技前沿制高点,力争在陆、海、空、天、信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把握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武器装备创新超越发展需求,加快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发展。加快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创新开发之间的协同发展。学校合成出氮五阴离子盐,取得了“0-1”突破,为全球首次,引领了国际第四代含能材料发展;学校原创发明的高温PST钛铝单晶

    15、,攻克室温脆性大、服役温度低两大世界难题,有力推动我国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发展。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发明的等模块发射装药技术使我国火炸药水平跨人国际领先水平;学校作为总师单位研制的某型车载炮武器系统,参加了2019年国庆7 0 周年阅兵,成为我军明星装备;作为0 4专项的主要承研单位,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可靠性、精度保持关键技术,形成了支撑工业母机发展的系列装备,制定了32 项行业标准。“十三五”以来,学校持续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不断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3.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平台建

    16、设,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人才、培养团队的重要基石,是开展基础性、关键科技问题研究的重要载体。学校围绕高峰高原学科布局,制定科研平台建设规划,构建了层次分明、优势突出、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支撑体系。一方面,做实做强主干学科科研平台,全面支撑高层次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和建设。另一方面,面向基础性、公共性、交叉性科研领域,培育建设一批校院两级科研平台。“十四五”以来,学校以国家创新平台体系改革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牵头新建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魁元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室;并联合共建“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

    17、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7 个,实现了主干学科全覆盖。教育部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聚焦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基础理论、仿真设计、测试与评估研究,开发了国产大型工业软件,还牵头成立了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形成多元化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魁元实验室围绕国防科技创新前沿,集聚国内优势单位全力打造国防科研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将有力支撑重大任务论证,引领相关领域理论与技术发展,促进成果快速转化。“十四五”以来,学校持续推进高水平平台建设的系统性布局、一体化建设,强化平台建设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联动性,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战略性支撑。4.坚持守正创新,

    18、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聚焦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学校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平台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和奖励培育制度,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改革科研评价政策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一是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下放预算调剂权。简化预算编制,按照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经费预算;下放预算调剂权,业务费、劳务费预算调整采取备案制。二是完善间接经费管理办法,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提高间接费比例,降低横向经费学校管理费比例、提高横向科研经费绩效比例,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三是改进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留归学校使

    19、用的结余资金,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的科研需求,并鼓励项目组将结余资金用于聘用科研助理等。四是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加强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取消科研劳务费预算比例限制并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鼓励和引导科研团队聘任专职科研财务助理。五是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机制。开设急需设备采购“快速通道”,灵活运用竞争性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提高招投标限额。“十三五”以来学校通过科研管理政策的体系化优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激励科研人员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性保障。结语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高水平科学科技的渴求比以往任

    20、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南京理工大学围绕高水平科技创新从知识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索了新时代服务国防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用实际行动和重大科技成果铸就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高校科研工作处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促进“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尤其是国防特色高校,更应主动将学校建设发展融人到国家、国防和民族发展事业中,在实现重大科技突破、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侯成义,李辉,车阿大,等.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3.2王莉芳,邬佳,王昕德民,等.行业特色

    21、高校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高校科技,2 0 2 2(3):1-7.3 蔡劲松,刘建新“十四五”时期高校科技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1 3-2 0.4康旭东,谷丽,丁堃高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思考一一基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J研究与发展管理,2 0 2 1(5):1 7 5-1 8 2.5 戴伟,丁禹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架构框架初探 J.科学管理研究,2 0 2 0(4):2 2-2 8.6郭广生,高阿娜论高校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 J中国高校科技,2 0 1 5(1):1 9-21.7黄毓森,纪建强,郭

    22、勤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内涵与实现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 9(15):137-145.(责任编辑、校对:谈悠)(下转第1 2 4页)一9 9 一4李海红,张建卫,赵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双一流”建设战略:耦合机理与推进路径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1 8(6):2 2-2 6.5 牛风蕊.地方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价值意蕴与制度Facul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in National Defense:(Talents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23、ogy,Nanjing,Jiangsu,210094)Abstract:As a special community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in national defense of China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talent reserve,serving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trategy,anddeveloping defense-rel

    24、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to name just a few.A high-caliber faculty is key to“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not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Tak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an example,this study discusses and shares some typical experiences and p

    25、ractices in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in national defense.This discussion centers on various aspects,such as faculty employment and training,talent evaluation,team construction,and political guidance.Key words: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universities;faculty members;tale

    26、nts建构 J.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2 1(2 1):43-47.(责任编辑、校对:李睾)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JI Wenchao,XU Ning(上接第99页)New Era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in University Technological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ZHU Changlin,WANG Geng,GUO Lingyu(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

    27、arch,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Abstract:Univers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s greatly to national defense.Afterinspecting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volved in university innovation with national defense c

    28、haracteristics against this neweras backgrou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It tak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case in point,and introduces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a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three aspe

    29、cts,namely,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This mean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igh-quality university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with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knowledge inno-vation;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124一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