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72387       资源大小:11.94MB        全文页数:3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1、ICS 93.020 P10 备案号:J44o-2020 E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024-2020 代替DL/T 5024 -2005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grouod treat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gloeerlng 2020-10-23发布2021-02-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glneerlng DL/T 5024-2020 代替DL/

    2、T5024-2005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1年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北尽国家能源局公告2020年第5号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等502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Series Parameters for Horizon-tal Hydraulic Hoist(Cylinder)等35项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行业标准目录附件: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 DL/T 电力工程地340 基处理技术5024-2020 规程. . 行业标准目录代替标准采标号DL/T 5024-2005 国家能源局202

    3、0年10月23日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中国计划2020-10-23 2021-02-01 出版社.a.&. .a. 目。自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全国电力工程,特别是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等工程地基处理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行业内的相关应用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进行了修订。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穷法,碎(砂石桩法,挤密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

    4、高压喷射法,注浆法,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桩基工程,原体试验等。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标准体系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编制,在确保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对引用其他标准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使本标准内容更简练,可操作性更强;2.增加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锚杆静压桩法等处理方法;3.高压喷射法从注浆法中分立出来单独设立一章;4.将第13章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的内容做了调整,单独设立13.3 应用,包含反滤及排水、防渗、加筋垫层与加筋土挡墙、土工织物袋充填筑堤等内容,并新增土工护坡的应用;5.将第14章桩基工程的内容进行精简和调整,并单独设立14.6

    5、检验与监测气6.取消原标准预压法中的自重预压、挤密桩法中的素土挤密桩和桩基工程中的沉管灌注桩等内容; 1 7.主要地基处理方法按一般规定、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的格式进行编写,并对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8.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附录D、附录E和附录F等资料性附录,修订了原标准中的规范性附录C的部分内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20050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6、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zbz_zhongxin eppei. com)。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z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z陆武萍陈昌斌余小奎邓南文贾宁张希宏高倚山吴建 2 王田晓孙海建杨全红韦广勇王庶娥邓立立燕慧晓刘志伟周宏

    7、陈亮于荣林杨绪军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z王中平委俊庆刘厚健杨俊波熊小华李彦利刘珍岩汪保明赵书明任亚群邵长zz廖爱平李飞舟马海毅王基文 3 目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2 ) 2.2 符号.( 3 ) 3 基本规定门们4 换填垫层法( 15 ) 4. 1 4.2 4.3 4. 4 一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验( 15 ) ( 16 ) ( 20 ) ( 22 ) 5 预压法( 24 ) 5. 1 一般规定( 24 ) 5.2 设计(25 ) 5. 3 施工(33 ) 5.4 质量检验( 35 ) 6 强奈法( 37 ) 6. 1 一般规定( 37 ) 6. 2 设计、(

    8、37 ) 6.3 施工.-. (42) 6. 4 质量检验( 44 ) 7 碎(砂)石桩法7 ) 7. 1 一般规定门7. 2 设计(47 ) 7. 3 施工.(51) 1 7.4 质量检验( 53 ) 8 挤密桩法8. 1 一般规定( 54 ) 8.2 设计(54 ) 8. 3 施工(56 ) 8.4 质量检验( 59 ) 9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 . . . . .( 61 ) 9. 1 一般规定 9.2 设计(61 ) 9.3 施工(63 ) 9.4 质量检验( 65 ) 10 水泥土搅拌法. . . . . . (66) 10. 1 一般规定(66 ) 10.2 设计!.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刊.3 施工(70 ) 10.4 质量检验门门口高压喷射法(73 ) 11. 1 一般规定(73 ) 11. 2 设计(73 ) 11. 3 施工(75 ) 11. 4 质量检验(76 ) 12 注浆法(77 ) 12. 1 一般规定(77 ) 12.2 设计(77 ) 12.3 施工(79 ) 12.4 质量检验-(80) 13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81 ) 13. 1 一般规定(81 ) 13.2 材料(81 ) 2 13.3 应用(82 ) 13.4 质量检验(98 ) 14

    10、 桩基工程(101)14. 1 一般规定(101)14.2 灌注桩. .、. . .(103) 14.3 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118)14.4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129) 14. 5 锚杆静压桩(133)14.6 检验与监测(137)15 原体试验. (142) 15. 1 一般规定(142)15.2 综合试桩(143)15.3 地基处理原体试验(146)附录A桩的动力测试(15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 . . . . . (153) 本标准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157) 引用标准名录(158)附2条文说明. . . . . . . .

    11、(161)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 1 Terms ( 2 ) 2.2 Symbols ( 3 ) 3 Basic requirements ( 12 ) 4 Replacement method ( 15 )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5 ) 4.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16 ) 4. 3 Construction ( 20 ) 4 QuaHty inspection . . . . . . . . . . . . . .

    12、. . (22) 5 Preloading method . .气(24 )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4 ) 5.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25 ) 5. 3 Construction ( 33 ) 5. 4 Qality inspection ( 35 ) 6 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 37 )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7 ) 6.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37 ) 6. 3 Construction ( 42 ) 6. 4 Qual

    13、ity inspection . (44.) 7 Sand-gravel column method ( 47 )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7 ) 7. 2 Design considera tions ( 47 ) 7. 3 Construction ( 51 ) 4 7. 4 QuaHty inspection ( 53 ) 8 Compacted column method ( 54 )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54 ) 8.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54 ) 8. 3 Construction

    14、 ( 56 ) 8. 4 QuaHty inspection ( 59 ) 9 Cement-fly ash-gravel piles method ( 61 ) 9.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61) 9.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61 ) 9. 3 Construction ( 63 ) 9. 4 QuaHty inspection ( 65 ) 10 Cemen t deep mixing method . .( 66 )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66 ) 10.2 10.3 Desigf;l con

    15、siderations Construction ( 66 ) ( 70 ) 10. 4 Quality inspection ( 71 ) 11 High pressure j et grouting method ( 73 )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3 ) 11.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73 ) 11. 3 Construction ( 75 ) 11. 4 QuaHty inspection ( 76 ) 12 Grouting method ( 77 ) 12.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7

    16、) 12. 2 Design considerations ( 77 ) 12. 3 Construction ( 79 ) 12. 4 QuaHty inspection ( 80 ) 13 Application of geosythetics( 81 ) 1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81 ) 13. 2 Ma terials ( 81 ) 5 13. 3 Application (82) 13. 4 QuaHty inspection ( 98 ) 14 Pile foundations (101) 1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

    17、01) 14. 2 . Cast-in-situ pile (103) 14. 3 Driven cast-in-place pile and steel pile (118) 14. 4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controlled by settlement . (129) 14. 5 Anchored and j acked pile (133) 14. 6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137) 15 Prototype tests . (142) 1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42) 15. 2 Prot

    18、otype test of pile foundation (143) 15. 3 Prototype test of ground treatment (146) 15. 4 Pile dynamic testing u (151) Appendix A Key points to static plate load test on composite foundation (15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5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15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

    19、visions (161) 6 1总则1. O. 1 为了在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1. O. 2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1. O. 3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要求外,尚应遵循困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1. O. 4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o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

    20、施。2.1.2 场地预处理pre-trea tmen t of a si te 当场地存在大面积饱和软土或特殊性土而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需预先采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改良或加固的技术措施。2.1.3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 地基土经地基处理后得到增强,采用置换土体或在土体中设置加筋材料的措施,由地基土体和加固体相互作用或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2.1.4 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vacuum-surcharge preloading 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的叠加作用过程,真空预压使密闭加固区形成负的超孔隙水压力,堆载预压可以在加载区产生正的超

    21、孔隙水压力,通过两者联合作用,使土体中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压差增大,孔隙水压力加速消散,从而达到地基加固效果更好的地基处理方法。2. 1.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f1y ash-gravel piles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在土中灌注形成的竖向增强体。2.1.6 高压喷射法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用高压水泥浆或高压水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使水泥与土拌和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2 2.1.7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control1ed by settle

    22、ment 由地基土与桩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按沉降控制要求确定用桩数的低承台摩擦桩基o2. 1. 8 锚杆静压桩anchored and jacked pile 利用锚杆提供反力,将桩静力压人土层的施工工艺。2. 1.9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体中的基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2. 1. 10 原体试验prototype test 为满足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需要,在代表性场地进行的实体试验口2.2符号A一一基础底面积;劳击面积;加固地基的面积;反滤材料的透水性系数;A1一一一假想实体基础的底面积5Ac -承台底面积;Ai一一加固土层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

    23、分值FAJ一一加固土层以下第j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分值;Ap -桩的截面积;桩端截面积;Ar -筋材面积覆盖率;As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假想实体基础侧表面积;Aw -竖向排水体当量截面积;Api一一扣除主桩桩身截面积的第j个支或盘的水平技影面积;B一一土工织物保土性修正系数;筋材宽度pb一一基础底面宽度;塑料排水板宽度; 3 bz一一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Ch一一地基土的径向固结系数5Cu -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土的不均匀系数;Cv -地基土的竖向固结系数;C一一地基土的蒙古聚力;D-一强秀有效影响深度;基础埋置深度;扩底桩扩大端直径;挤密填料孔直径;支盘直径;Dr-一砂土

    24、相对密实度;d-一桩身直径;桩身平均直径;土的粒径;钻孔直径;灌注桩桩孔的实际直径F设计桩径;钢筋直径;d15一一土的特征粒径,按土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总土粒质量的15%; d85一一土的特征粒径,按土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总土粒质量的85%; de -竖向排水体等效影响圆直径;单桩等效影响圆直径;有效排水直径;di一一第t层土中桩孔的实际直径;dp一一塑料排水板当量换算直径;d. -土粒相对密度;比重;锚杆螺栓直径;dw-一砂井直径;Es -土的压缩模量;Ep.-桩体压缩模量;Es -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sp-一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群桩体压缩模量;ESPi -第t层复合

    25、土层的压缩模量;Esj-一加固土层以下第j层土的压缩模量;Es,t -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e-子L隙比; 4 eOi-一第t层中点土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eli一一一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e。一一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天然孔隙比;el一一地基处理后,需要达到的砂土孔隙比;emax一一天然砂土最大孔隙比;emin一一天然砂土最小孔隙比;F一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FB一一软弱层底部抗滑力;Fd一一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r一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Fs -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筋材抗拔稳定性安全系数;模袋护坡抗滑稳

    26、定性安全系数;F(n)一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f-一筋材与土的摩擦系数;充填袋层间摩擦系数;f2-一一假想实体基础经修正后的底面的承载力特征值;fc一一混凝土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k一一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假想实体基础边缘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一一静探侧壁摩阻力;fz一一换填垫层底面处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Jr.一一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s-模袋与坡面间界面摩擦系数;fcu-桩体试块采用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室内水泥土试块采用边长70.7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pk一一桩体单位截面

    27、积承载力特征值; 5 儿.d一一承台下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sk一一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pa-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呐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加固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G一一假想实体基础的自重力;Gd一一承台自重和承台上覆土重的设计值;H一一地基士的竖向最短排水距离;桩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之间的距离;H1一一竖向排水体部分的土层厚度;H2一一竖向排水体以下压缩土层厚度;He.;-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的第t个分层的厚度;h一一塑料排水板厚度;排水固结法沉降计算地基土的厚度ghi-一第i层土层厚度;Ip一一-塑性指数;I川一一第j根桩的桩端阻力对应力计算点的应力

    28、影响系数;Is.j一一第j根桩的桩侧摩阻力对应力计算点的应力影响系数;K一一地基土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土压力系数;充填袋层间抗滑安全系数PKo -静止土压力系数;Ka一一主动土压力系数;K,土压力系数;Km一一土工织物材料的抗拉安全系数;Kp一一被动土压力系数;压桩力系数;Ks一一锚杆静压桩压桩力和静探比贯入阻力之间换算系数gKsp一一土工织物抗拔的安全系数;KSR一一土工织物加筋时的抗滑安全系数;h一一土层的渗透系数;总桩数;是h一一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 6 kg一一土工织物渗透系数;ks一一-涂抹区的水平向渗透系数;被保护土的渗透系数,kv一一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系数;kw一一竖向排水体地基

    29、水平渗透系数;l一一矩形基础底面长度;实际桩长Fll-第t层土的厚度5lpi-一桩长范围内第t层土的厚度;L一一砂井的井深;竖向排水体深度;桩长;桩设计最终入土深度;Lz一一模袋长度;La一一模袋长度;Li一一第t土条弧长;第t层筋材长度;Lp一一土工织物的锚固长度;LOi一一-第i层筋材破裂面以内长度;Lei一一第i层筋材有效长度,即破裂面以外的筋材长度;Lwi -第t层筋外端部包裹土体所需长度,或筋材与墙面连接所需长度;MT一-不计土工织物加筋时的抗滑力矩;Mn一一滑动力矩;MT一一土工织物加筋作用产生的抗滑力矩;m一一-桩土面积置换率;支和盘总数;N10一一轻便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一一井

    30、径比;桩土应力比;主桩桩侧岩土层数;桩数;nt一一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的单向压缩计算分层总数;。一一土工织物等效孔径;090一一等效孔径,土工织物孔径大小分布曲线上小于该孔径的土颗粒含量为90%; 095一一等效孔径,土工织物孔径大小分布曲线上小于该孔径的土颗粒含量为,95%; 7 p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附加压力zp。一一计算点土的自重压力;群桩体顶面处的平均附加压力;Pc一一基础底面处士的自重压力;计算点土的先期固结压力;z一一换填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cz一一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如厂一群桩体底面处的附加压力;L:P一各级荷载的累加值;P1一一第一级荷载;PA 一

    31、一主动土压力;Pd一一-袋体受到的水平力;Pp一一被动土压力;si一一桩侧第t层土的比贯人阻力平均值;Psk一一桩端截面以上4d、桩端以下ld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p一一设计最终压桩力;Pp一一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一芯样直径;桩直径;-一沉降经验系数;修正系数;lJIm一一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lJIs一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CPJ一一第j个支或盘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修正系数。 11 3基本规定3.0.1 当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3. 0.2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地基条件综合确定。3. 0.3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前

    32、,应进行下列工作:1 搜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结构类型、荷载大小以及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等资料;2 了解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当地地基处理经验、施工条件和使用效果;3 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要求,确定地基处理目的、范围和处理后达到的技术要求;4 掌握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和周边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和管线的分布情况。3. O. 4 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与相边的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相适应,逐步深化,分步实施。3. O. 5 地基处理方案的策划和实施,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根据场地勘察资料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场地地基条件,明确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的特点及其外部条件,初

    33、步选定几种可供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2 综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根据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施工机具、施工工期、周边环境及工程造价等条件,对初步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选定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z3 对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在代表性场地实施地基处理原体试验,获得地基处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相应的处理效果,并根据原体试验结果优化地基处理方案;4 地基处理施工图设计时,提出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实施监测与检测的要求。3.0.6 对同一建构筑物地基宜采用同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当两种或以上地基处理方法在同一地基经验证适合可行时,可联合使用、综合处理。3. O. 7 当利用大面积淤泥、淤泥质士、深厚回填土或

    34、新近吹填土等作为工程建设场地时,宜进行场地预处理。3. O. 8 新建工程一、二级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应进行原体试验。对于扩建工程,当场地或工程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宜进行地基处理原体试验。3. O. 9 地基处理的施工图设计,应掌握充分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进行专门勘察二3. O. 10 地基处理施工前,宜进行试验性施工。在确认施工技术条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地基处理的正式施工。3. O. 11 地基处理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检验。当检验结论表明处理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设计参数。3. O. 12 地基处理

    35、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应设专人负责施工检验与质量的监督,做好各项施工记录。3. O. 13 下列地基处理工程在施工中和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测:1 一级建(构)筑物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2 对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的工程;3 地基处理效果在上部结构施工中或在使用期间逐步得到发挥的工程。3. O. 14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需要对本标准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1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2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可取1.0。3. O. IS 经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

    36、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2 对水泥土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3 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进行变形验算且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4 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位于斜坡上的建(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14 4 换填垫层法4. 1一般规定4. 1. 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不良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当软弱或不良土层较厚且元法全部置换时,下卧土层应满足强度与变形的要求口垫层按换填材料不同,可分为素

    37、土垫层、灰土垫层、砂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及其他工业排渣垫层。4. 1.2 当地基存在排水固结作用时,垫层宜采用透水材料。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和遇水软化地基不得采用透水材料。当存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因素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垫层的潜蚀和冲刷作用。4.1.3 换填垫层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当地的换填材料、环境因素以及施工机械等综合确定。4. 1.4 垫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通过试验获得,垫层的承载力、施工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垫层的压实效果应满足设计压实系数的要求。4.1.5 换填垫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开挖至换填层底设计标高时,应进行验槽,

    38、确认土质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不能立即施工垫层时,宜保留300mm-J500mm厚的保护层;对于极易风化或软化的岩土层,应立即采取封闭措施;寒冷地区过冬应有防冻措施;2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和碾压遍数可视场地条件,材料性质和碾压、穷击设备的能力等通过试验确定3 当同一垫层底部有不同标高的台阶时,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分层铺填;4 当整片垫层施工需要分片作业时,片间的交接位置宜布置 15 在不同建筑单元交界处,并分层压实;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穷压密实;5 垫层的底部和顶面的施工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粗颗粒垫层可为士25mm;6

    39、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情况时,应根据上部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垫层;7 当垫层底部细粒土层湿度过大时,应采取降低含水量的措施;8 在场地堆放、粉碎及拌和材料时,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4.1.6 垫层施工结束后应按要求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质量不满足要求的垫层,不得作为地基持力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4.2设计4.2.1 换填垫层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素土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场地;2 灰土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场地,也可作为隔水层或防渗帷幕来使

    40、用;3 砂石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高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场地,也可在软土层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中用作置换地基,还可用作排水垫层;当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时,不得选用砂石垫层;4 粉煤灰垫层可适用于对道路、堆场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粉煤灰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 16 5 矿渣垫层可适用于对道路、堆场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使用前应对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在确认其性能稳定并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使用;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

    41、境影响;6 其他工业废料垫层在有可靠试验结果或成功工程经验时方可使用,其粒径、级配和施工工艺等应通过试验确定;7 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筋垫层时,其适宜性应通过试验确定。4.2.2 垫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素土土料可选择粉质就土、粉土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混人耕植土、淤泥质土和冻土块;2)不得采用膨胀土、盐渍土及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3)土料应过筛后使用,土块粒径不应大于20mm;当含有碎石颗粒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土地基的素土垫层不得夹有粗颗粒材料。2 灰土灰料可选择生石灰、消石灰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z1)块状生石灰应加水熟化为消石灰粉并过筛,其中不得

    42、混有粒径超过5mm的结块,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及其他杂物s2)生石灰、消石灰的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CjT479、建筑消石灰)CjT481的规定。3 砂石料可选择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和卵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石料应质地坚硬,具抗风化和抗浸水软化的能力;2)砂石料中不应含有耕植主、淤泥质士和其他杂物;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4%;易溶盐含量不应大于0.3%; 3)当用作透水垫层时,砂石料中含蒙古粒和粉粒量不宜超过4%; 17 4)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垫层,蒙古粒含量不应超过5%口4 粉煤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性能应稳定,且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与放射

    43、性的要求;2)应有使用依据或成功经验。5 矿渣及其他工业排渣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质地应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2)应有使用依据或成功经验。6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的规定。4.2.3 换填垫层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需置换土层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换填垫层厚度时,应符合下式规定:z+cz fz 式中:pz一一换填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p但一一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fz一换填垫层底面处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2 换填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可分别按式

    44、(4.2.a-2)和式(4.2.3-3)简化计算。1)条形基础z(4. 2. 3-1) JFM P-M P-b .十AU一hu-仇r(4. 2. 3-2) 2)矩形基础:Pz-b 1 (-Pc) 一(b + 2z tan8) (l + 2z tan8) 式中:b一一-基础底面宽度(m); l一一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4.2.3-3) 18 (kPa) ;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z 一一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庐一-换填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勺,宜通过试验确定,元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2. 3采用。表4.2.3不同换填挚

    45、层的压力扩散角。(0)换填垫层z/b 中砂、粗砂、砾砂、角砾、粉质稀土、粉士、圆砾、卵(碎)石、矿渣粉煤灰灰土0.25 20 6 28 注0.5030 23 注:1当z/bO.25时,除灰土取压力扩散角。=280外,其余材料均取8=0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F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宜由现场试验确定。2 当z/b=O.25,.,0. 50时,换填垫层压力扩散角。值可通过内插法求得。4.2.4 换填垫层的顶面宽度宜超出基础底边线400mm,且满足从换填垫层底面向上开挖放坡的要求;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bz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式(4.2.4)确定。对于湿陷性黄土场地和膨胀土场地,尚应符合现行国

    46、家标准的相关规定。bz = b十2z tanO (4. 2. 4) 式中:bz一一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m); 。一一换填垫层压力扩散角(勺,按本标准表4.2.3取值;当z/bO.25时,可按表4.2. 3中z/b=O.25取值。4.2.5 换填垫层的地基变形可按天然地基的变形计算方法计算。对下卧层顶面上的附加应力,应同时考虑因换填垫层材料后较原天然土层增加或减少的质量。4.2.6 当垫层以下为软弱土层时,应防止其被扰动、受冻或受浸泡。必要时可设置300mm500mm厚的碎石或卵石垫层。4.2.7 素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m,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通过试验确定。素土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载荷试验

    47、确定。 19 4.2.8 灰土垫层中石灰与土料的比例可用体积配合比控制,宜采用2: 8;土料较湿时,可采用3: 7;当所需承载力不高时,可采用4.2.9 灰土垫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通过试验确定,灰土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4.2.10 砂石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中粗砂垫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250kPa,圆砾、角砾垫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350kPa,卵石、碎石垫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500kPao4. 2. 11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压实系数控制,其取值标准应根据建(构)筑物类型和荷载大小确定。素土、灰土、砂石垫层的压实系数c可取O

    48、.95O. 97 0 4.3施工z素土垫层4.3.1 素土垫层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回填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士2%范围内,当压实功能较大时应取小值;2 整个施工期间,素土垫层应采取排水、防雨、防冻和防曝晒等措施,直至移交或进行上部基础施工。4.3.2 素土垫层的分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或穷击设备的能力确定,其施工工艺可先行试验后再用于大面积施工,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人力l穷击时,铺填厚度宜为150mmr-200mm;2 采用蛙式芳、平碾时,铺填厚度宜为200mmr-250mm;3 采用振动碾时,铺填厚度宜为300mm350mm; 4 采用冲击碾时,铺填厚度宜为400m

    49、mr-500mmoE灰土垫层4.3.3 灰土应拌和均匀,过筛后使用;拌和好的灰土搁置时间不 20 宜超过12h,从拌和开始到碾压或穷实结束,不宜超过24h。4.3.4 灰土碾压和穷实应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当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时,其含水量可比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量低4%5%。4.3.5 灰土碾压或务实的遍数、铺填厚度应根据灰土料和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场试验确定L对于小型简单工程可按本标准第4.3.2条执行。4.3.6 当采用压实系数控制质量时,可按本标准第4.2. 11条执行。当发现质量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补压措施。4.3.7 当浸水使石灰质析出或垫层软化现象发生时应更新灰土或补强,当施

    50、工中出现橡皮土时应及时处理。皿砂石垫层4.3.8 砂石垫层的密实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1 平振法适用于砂垫层,每层的铺填厚度宜根据设备功率大小确定;2 插振法适用于砂及含砾石的垫层,宜在水位下采用,每层铺填厚度为振捣器的长度,最后一遍可用平板式振动器密实;3 穷实法适用于砂砾或砾石垫层;4 碾压法适用于各类材料的砂石垫层;碾压时应避免粗或细颗粒集中现象,碾压时的含水条件可视材料的性质而定,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设备功率大小确定,采用振动碾时铺填厚度宜为400mm600mmo4.3.9 当砂石垫层下为软弱土层时,在底部1层2层的铺填与密实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加固工艺,控制运输路线,必要时对基底临时


    注意事项

    本文(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