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时尚与流行之区辨.pdf

    • 资源ID:711281       资源大小:6.31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时尚与流行之区辨.pdf

    1、100传媒艺术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林得惠在时尚界人们习惯于把时尚与流行混为一谈,或者在谈论时尚时会很自然地谈到一些流行性现象。事实上,时尚与流行存在联系,但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对二者的区辨不仅有助于澄清概念上的误区,也有助于深刻解析时尚与流行二者的一些关系现象。一、时尚的尺度:引领流行又保持距离关于时尚与流行的关系,社会学者周晓虹做出过一段颇有代表性的论述:“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时尚的传播、普及和发展所依靠的主要手段是流行,因此,时尚与流行实际上是同一事物不可分

    2、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流行,时尚便不会成为时尚,时尚是流行的必然结果;离开了时尚,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得以流行,因而流行也就不会发生。正是由于时尚与流行的关系如此密切,在日常生活中乃至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往往是混用的。在英语中,这两个词实际上【内容摘要】时尚研究源起西方国家,但在英语世界里,时尚与流行两个概念广泛存在着互训问题,进而造成了对二者的混淆使用。另外在时尚消费心理层面,由于即便身处流行事物中的人们,其实也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处于“流行”的状态,而更愿意标榜自已处于“时尚”的位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时尚与流行这一对概念的混用。事实上,时尚与流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尚拒绝流

    3、行,为此而与艺术和奢侈品结缘;时尚自信向美向上,力求与流行划清界限。流行指向的是商业价值,而时尚的价值则在于通过审美活动来宣示理念、传播思想,进而引领文化、规训社会。【关键词】时尚;流行;奢侈品;艺术品用都写成:fashion。周晓虹指出时尚与流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称事物皆因流行而时尚,没有时尚也就不可能谈什么流行。可以看出这位学者充分注意到了时尚与流行的特殊关系,注意到了两者的不可分割性,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深人讨论一下二者的区别,而直接把时尚归为一种流行现象,并以西方“fashion”对时尚与流行的统而言之来论定二者的无有不同,这显然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对概念的误读。我们把时尚定义为“在

    4、一段时间内为少数人所引领,并为公众所追捧的生活品用、生活方式或思想文化风潮”。就是重在强调时尚与流行的本质区别无论是时尚的生活品用、生活方式,还是思想文化,时尚的事物必是为少数人所拥有、所引领,因而具有一种珍稀性;而流行的事物系由大众所拥有,因而具有一种普遍性。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Simmel)也特别注意并强调时尚与流行的区别:“时尚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101

    5、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对前述现象周晓虹教授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领潮者与赶潮者。她说:“赶潮者以领潮者为理想的行为典范,立意像他们一样,举手投足向他们看齐;而领潮者则羞于与赶潮者为伍,他们看到赶潮者像自己学样后会拔腿就跑,再去创造点新的花样。”这个比喻亦很好地说明了时尚与流行的联系与区别。时尚与流行的这种“水火不同炉”现象在我们上面所述时尚的三个层次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层次“生活品用”中体现得最为直观没有人愿意穿着满大街人们都在穿的衣服招摇过市,甚至小范围聚会中的“撞衫”都会让人感到尴尬。从这

    6、一点也可以看出时尚的深层次的义涵实际是在表述一种社会关系,这也是我们在时尚的定义中使用“生活品用”而不是“生活用品”这个词的原因。“生活品用”既强调时尚用品的“物”的层面,更强调时尚用品的“用”的层面即消费层面,更强调一种消费关系,而这种消费关系对于时尚而言尤具重要的意义。鲍德里亚(Baudrillard)在物体系中阐述这种消费关系时说:“物品变成了系统中的符号,这种身份转换,同时也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它变成了消费关系,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一寻一一它既被指涉又是缺席,既被包括又被排除一在物品构成的系列一中,自我消费的是关系的理念,而系列便是在呈现它。”在对时尚用品的

    7、消费过程中,时尚用品、时尚模特和消费者三者都被符号化并编码,体现出一种阶层甚至是阶级的差异关系,它们“构成了一个同质符号网,它们可以在我们刚谈过的抽象化的基础上交换它们的含义(这便是它们的交换价值 所在)并相互赋值”。而流行的结果恰恰是会消解这种阶层甚至是阶级的差异关系,与时尚的诉求相悖,遂为时尚所不容。很遗憾的是,对时尚与流行的这种区辨并没有成为时尚界包括时尚学术界和时尚业界的共识。相反,长期以来人们更习惯于把二者混为一谈。从西方时尚界对时尚概念的训释就可以看出,这一概念在内涵和外延界定上的混乱广泛存在。“fashion这个概念在牛津词典里被解释为“在特定的时段或地点所流行的服饰、发型等的款

    8、式”(a popular style of clothes,hair,etc.at a particular time or place),一种流行的行为或行为方式”(apopularway of behaving,doinganactivity);柯林斯词典解释为:“时尚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段流行的服装款式或行为方式(a fashion is a style of clothing or a way ofbehaving that is popular at a particular time);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Americana)解释为:“时尚定义了特定文化环境中品味的

    9、变化。该词重点强调的是服装和举止方面的流行性习俗。”一家英文小百科网站似乎注意到了时尚与流行的区别,有意对fashion与trend两个词进行了对比性讨论,但所做的解释却更加混乱:“潮流(trend)和时尚是我们经常用来讨论服装和风格的两个词。虽然这两个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这两个单词有不同的含义。潮流是指在特定时间点流行的东西,而时尚是指最新流行的服装、发型、装饰或行为。这是潮流和时尚的主要区别。”它对fashion的解释仍然是:“时尚是指流行的服装、发型、配饰、化妆、鞋类等款式。”这些对“fashion”的解释,几乎都使用了“prevailing”“popular”“vogue”“tren

    10、d”这些“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词,可以说广泛存在着用“流行”诠释“时尚”,或者是把“时尚”解释成“流行”的现象,这些解释更进一步混淆了时尚与流行的区别。学者汪晒秋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对时尚与流行的联系与区别做了比较科学合理的阐述:“流行这个词常常和时尚这个词相混淆。时尚是普通的产品加上在当时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都认可和追求的文化附加值。所以时尚的事物或者理念应该总是处于少数人拥有,大多数人向往的状态。而流行 指的是广泛的传播与102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盛行。从时尚的生命周期可以看出,时尚始终是处于萌芽、上升的状态。

    11、当这种事物到达加速和普及的状态时,时尚就会成为一种大众流行。虽然在萌芽上升阶段所能覆盖的人群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总是会成长为流行的潜质和趋势。到达流行的状态后,如果继续得到广泛的传播,以至于人人都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拥有,就会进入衰退阶段逐渐成为一种过时的产品。另一方面,如果一种新兴萌芽的物品或者思想得不到大家的传播认可,则会沦为一种怪诞和另类。”作者还用图示形象地说明了从时尚到流行的演化路径(见图1)。4.普及5.下降6.过时1.萌芽2.上升时尚阶段流行阶段衰退阶段图1时尚的生命周期这一论述应该说是比较好地阐释了时尚与流行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从时尚到流行的渐变过程。从时尚演变为流行的过程,就是从

    12、小众发展到普及的过程,也是时尚从潮起走向高潮的过程。时尚初起,偶然中包含着必然,既蓄势于内,又借因于外,有如内置了丰富信息的种子萌发于春天的土地里,是天时、地利、气候适宜的必然结果。时尚初起就因势而发,带着一种潮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时尚一出现即表现出一种风潮的特征,并随着发展而由小众阶段不断裹挟扩大,最终走向流行状态。需要指出一点是,到达普及流行阶段的事物,其下降和衰退可能是一个长尾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断崖式下跌的过程,我们见多了盛极一时又迅速退烧的流行事物。从本质上说,人们是视流行、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大众追求时尚的本质目的是更加鲜明有效地表达自我时尚是个体自我表达的途径之一,从众心理与独特

    13、性之间的平衡也是个体选择时尚时的潜意识挣扎之一”。即便身处流行事物中的人们,其实也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处于“流行”的状态,而更愿意标榜自己处于“时尚”的位置,这也就是很多人更愿意把流行的东西解读为时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客观上进一步造成了时尚与流行被混为一谈。有学者认为:“所谓时尚,在语义上就是指那些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大众推崇而广泛流行的东西。这一点已经从一个角度规定了时尚文化的大众主体性:一旦失去普通百姓的捧场喝彩、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不再流行的时尚事件就会否定自身,变成过时 的玩意儿。”这一定义明显混淆了时尚与流行的区别。时尚当然不能缺了“普通百姓的捧场喝彩、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但是这种“

    14、参与”只能是追捧而不是拥有,也就是说它应该是“受到大众推崇”但并不是广泛流行的东西,它引领流行又与流行保持距离,这就是时尚的尺度。如果它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东西”,它将不再时尚,不管参与其中的人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二、时尚之企慕:自信高雅与向美向善英语中的时尚fashion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facio或factio,意思是“制造的或人为的”。fashion即指通过人为形塑的款式或模式,倡导一种生活理念或行为范式。“fashion”进人中国,被对应译为“时尚”。“时尚”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在中国古代,“时尚”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褒义词。汉语“时尚”一词有据可查最早出现在宋代。宋

    15、人俞文豹倡导正统道学,言:“夫道学者,学士大夫所当讲明,岂以时尚为兴废。”语义中显然对“时尚”语存不屑。明代王阳明言知州周墨“虽折挫屡及,而儒朴犹存。凡所施为,多不合于时尚。而原其处心,终不失为善人”。这里的“时尚”当指社会流俗,指大103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多数人的行事方式。到了清代,时尚一词在各类典籍中开始广泛出现,有追慕服饰新潮之时尚者:“今之成衣者,辑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畜凯舰之心。”“积著与均输,洞悉万物状,锦绣离云爵,妙能瑞时尚。长袖善新舞,胡卢弃旧样。”这里的时尚指的是人们对新潮流行

    16、服饰的追慕。此外还有论及逐洋货之时尚者:“凡洋货之至于中国者,皆所谓奇巧而无用者也。而数十年来,天下靡靡,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有讨论隋朝媚俗解经成一时之时尚者:“变朴实说经之体,蹈华害骨之讥;盖为风气所转移,不得不俯从时尚也。”亦有议论清代科举为“时尚之学”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与贾雨村谈到进京赶考求取功名一事,雨村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把清代科举改革取士称为“时尚之学”,亦含夷之意,这源于清末科考重西学策论而不重传统经学的现状。关于这一点,山西士

    17、绅刘大鹏在1901年1 0 月1 6 日的日记中就发牢骚说:“国家取士以通洋务、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爲。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可以看出,上述中国古代所言诸般时尚,多指趋奉世俗之风气,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流行”基本可划等号。“流行”多是反传统的,所以古人谈到“时尚”时多语存不屑,有离经叛道之义。而今天汉语中的“时尚”,则完全褪去了这层内涵,更多保留了褒义的成分。今天人们在谈到“时尚”一词,多包含了“时”与“尚”两层含义,所谓“时”,意指时下、当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亦有生逢其时、应时之需之意;“尚”则有引领、崇尚、

    18、高尚、高品位之意。因此很多对时尚的追逐一定暗含了某种向上向善的高雅追求或对高尚的企慕。时尚自信高雅、向上向美、志存高远,它对俗的、病态的流行性现象之以鼻,这是时尚的引领者们引以为傲的共情共识。而真正的时尚在历史发展中也确乎一直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视为已任,定为目标。它与无脑的流俗绝不相容,它特立独行,高蹈遗世,俯看世俗,自命高洁。时尚是向美的,因而也是向上、向善的,时尚不但引领最时新的服饰样貌,也努力引领着进步的生活理念和思想文化,例如极简风、纯素风等可持续时尚消费理念。时尚在各个时代和所属群体中都引领和倡导着他们所自信是先进的思想文化。当然,有些时尚的生活品用、生活方式或思想文化现象在一部分人看

    19、来是高尚的、高雅的、健康的,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则是俗的、病态的,但是引领时尚的人们却自信他们对美、对高雅的追求是坚定的。它高冷而不可玩,自信高洁、超凡脱俗,致力于对社会进行积极的正向建构。美国社会学家H.布卢默也认为,时尚常常被认为是高等的做法,以及在某些领域具有比较高等的价值。事实上,时尚的引领者们自已也从来是确信如此的。时尚追求卓,但体现的却是共性的审美,“时尚本身的形成,其实是美学、心理学、传播学、区域文化传统以及社会道德基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个体审美观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们对闪光体的偏好,对复杂有序结构的好奇,对有隐喻形状的敏感,对特定颜色组合的偏好等,具有群体共性的审美基

    20、础”。正因于此,时尚也就暗含了流行的潜质。但二者终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三、时尚与流行之联系与区别在讨论时尚与流行的区别时,我们首先要确认一个事实,即时尚与流行并不是界划分明的。从时尚到流行,从小众拥有进人到大众狂欢,我们不可能确定一个事物达至一个怎样的数量规模算是从时尚进入到了流行状态。时尚与流行的区辨之难,概因于两者在实操中确实不是非此104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赵振祥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即彼、界划分明的。时尚与流行之区别,有如吉里米泰勒(JeremyTaylor)所言:“善德与过恶之区别,非如敌国之此疆彼圜间以埔垣关塞,大海崇山

    21、,界画分明,而每似村落之比连邻接。”又如白天与黑夜的区别,我们很难确定从几点几分由白天跨进了黑夜,它们的分野不会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是一个过程、一个过渡带。从时尚到流行亦是一个宽缓的过渡带,没有一个时间、数量或色彩上截然的分野来告诉我们什么仍是时尚、什么已经是流行。但是时尚与流行又是区辨分明的,一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白天与黑夜永远是判然不混的。除了前面所述时尚与流行之区别,时尚与流行还存在着以下诸多本质上的不同:第一,时尚是不可量化的,但流行可以。布卢默(Bhimer)就认为时尚不是由功利性或合理性考量引导的,互相竞争的样式伪装出的优点或价值并不能通过公开的和明确的测试(test

    22、)加以说明。哪里在竞争样式之间存有基于客观性与有效性测试的选择,哪里就不会有时尚。但流行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进入流行阶段的事物不但可以作类型上的分类、规模上的计量,而且可以进行商业价值上的测算,其客观性和有效性是可以被清晰确认的。第二,时尚推崇创新,而流行鼓励抄袭。时尚是拒绝抄袭、复制的,引领时尚的人们一旦发现有人尾随有样学样,会立即移身变轨,去创造新的花样。为此,时尚甚至会借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借助专利申请、商业外观认定等来阻止“唯快不破”的尾随者的脚步,阻止时尚被流行所快速淹没。但对于流行来说却恰恰相反。流行是以追求规模为目标的,它允许模仿,鼓励抄袭,“无抄袭不流行”,欧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极为

    23、严格,但在流行领域,或者说在时尚向流行过渡的过程中开了一扇可以抄袭的窗子。因为流行的特殊性,抄袭这件事情,在流行领域甚至可以说是被默认接受的。“每一年的流行色、流行面料都必须要流行起来,才能被称为是每一年的潮流。这样的流行,就免不了会有模仿甚至是抄袭的成分。”第三,时尚多变而流行趋稳。正因于时尚追求独创而流行耽于模仿,这也决定了二者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即时尚是个性化的、多变的,而流行则体现出对群体的依从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关于时尚的描述是:“所有的时尚,根据其概念,都是可变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学家伊丽莎白威尔逊(ElizabethWilson)曾经在描述

    24、时尚的主要特征时说:“在服装领域时尚的关键特点就是快速和不断变化的风格。”也就是说时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变化”。虽然拉森史文德森(LarsSvendsen)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他认为:“变化 并不足以描述时尚。一切都在变,但一切不一定都是时尚的。”时尚就像旋风初起,方向多变,而流行则具备大致的趋势,“指事物发展或变化的总方向”。用“fashion”(时尚)与“trend”(潮流)进行对比而言,两者确有一个明确的区别就是,时尚由于更强调个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因而也最具不稳定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而流行由于更强调从众性和潮流性,因而也相对更具趋向性和确定性。当时尚的事物进入到流行阶段时,它的自控能

    25、力就大大弱化,而更多会以一种身不由已的强大的惯性一直向前,无论“流行”“潮流”还是“风潮”,都表明了进人流行阶段的事物已经没有多少自我调整和回旋的空间,就像浩浩汤汤奔流向海的大河,方向明确,一往无前。四、奢侈品用与艺术品用一一时尚反流行的两大面向时尚对于流行从根本上是视的。时尚追求独特性,它崇尚格调出新、特立独行,所以它与基于群体规模所形成的流行性互不相容。从时尚的发展看,时尚为了避免坠人流行的圈子,一直在努力朝着两个面向挺进:105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第一个面向是向奢侈品贴靠,遂有了时尚品用与奢侈品用的高位汇流。“时尚

    26、在左,奢侈在右”,“时尚 一词早已超越了fashion的范畴,而无论时尚品牌还是奢侈品牌,在面对它们的上帝一一消费者时,集体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奢侈品具有高价、稀有、不易获得等特点,“与其他行业不同,奢侈品行业是唯一一个会因成长而引发问题的行业。需求不足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吗?并不是,正相反,需求过旺才会造成问题”。这一点与时尚合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强调稀有和排他:“在奢侈品市场上,客户购买的不仅仅是独特的产品(部分产品手工制作,工艺精湛),还购买了一个传奇:一个伟大的传统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以适应人们的生活,并且立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之上。另外,他们也购买了排他性,尽管排他性并不意味着

    27、他们购买的是世上仅存的一件孤品。”奢侈品制造梦想也出售梦想,遥不可及又联想美好,奢侈品的这些特征适合于时尚的调性,所以两者一拍即合。为了保持高位、高价和稀有性,诸如LouisVuitton、H e r m e s、Ch a n e l 等时尚奢侈品品牌,都会不定期推出限量款的时尚单品,如Hermes品牌隔一段时间便会推出类似HimalayaBirkin、KellyDoll、Bi r k i n Fa u b o u r g 2 0 等限量款包,这些限量款包材质稀有,造型别致,做工精致,具有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创意性,对于这些奢侈品品牌来说,他们打造的这些高端时尚单品虽展示于各种时尚秀场,但绝不是为

    28、了人人拥有,这些时尚单品推出的目的并不在于流行,它们价值不菲、限量发行,只为小部分时尚潮人青睐和持有,这就是时尚的调性。在时尚消费行为体系中,少数高端的、“有闲阶级”成员的消费示范是唯一的目标指向,通过他们特殊社会身份的“炫耀性浪费”、通过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的差别和距离来凸显并保持奢侈品的高冷。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在他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书中,曾经分析产生这种消费现象的社会心理,称“就博取声誉这点而言,有闲阶级处在社会结构的顶层,以至于其生活态度及其价值标准,给社会提供了博取剩余的准绳。遵从

    29、这些标准,力求尽可能接近这些标准遂成为所有比这级别差的阶级应尽的义务。在现代文明社会,社会层级之间的分界线,已愈来愈模糊及飘忽不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上层阶级所设定的博取剩余的准则,就得以轻易延伸其强制性影响,贯穿整个社会结构直到最低阶层。其结果是每一个阶层的成员将上一个阶层的时尚生活方式作为其礼仪的理想境界,并且竭尽所能按照这个理想来生活”。当然,前提是这只能是作为他们的一种理想,他们永远是在追逐的路上。常见与易得是流行的本质特征,但却是时尚最忌讳的。因此一些奢侈品牌为了保有其独特性,有时甚至不惜以丑求独,著名奢侈品牌LouisVuitton曾经出品过一款中国蛇皮袋样式的手提包,但消费者并不

    30、认可,认为它很像拾荒者的挎包。2 0 2 2 年,奢侈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出售的一款新包因酷似垃圾袋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吐槽这款“世界上最昂贵的垃圾袋”。“不少奢侈品牌会在一些中国特定节日,年复一年地推出中国限定”,最常见的就是生肖款、汉字款等,被网友评价为令人感到东西很廉价没什么设计含量态度有些敷衍。”有学者就评价说,“在丑 这件事上,即使次次被群嘲,但奢侈品牌们仍乐此不疲。这是因为网友从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它们的那一刻起,就掉人了奢侈品牌的陷阱。当前时尚的保鲜期越来越短,甚至只有三五个月。在瞬息万变的时尚圈,相比无趣保守的正确,具有争议的丑”或许能吸引更多目光”,它“迎合了一部

    31、分消费者反潮流的需求,他们往往是反精致审美 的支持者”。但实际上,这种以丑谋“独”的奢侈品路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背离了时尚的“真善美”的根本要义,虽博出位却难以上位,很难成为时尚风潮的引领者。这一点也106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商流行之区辨赵振祥诠释了时尚与奢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奢侈品只关注高位、高价、稀有和排他性,而时尚在这些特征之上,还具备对真善美的追求。有时奢侈品也会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新兴的思想文化潮流,如纯素风、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努力向时尚靠拢一下,在这一前提下,奢侈品与时尚便肩并肩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奢侈品与时尚能够肩并肩于二

    32、者来说当然都是皆大欢喜的至高境界,但两者的汇流是好景不长的:一是因为时尚多变而奢侈品更注重品牌的恒定;二是时尚喻于义而奢侈品喻于利,这导致两者的汇流在有些情况下也并不顺利。第二个面向是向艺术攀附,遂有了时尚品用与艺术品用的高位嫁接。让一诺埃尔凯费洛在谈到奢侈品与艺术的关系时曾经说:“奢侈品越来越被视为艺术,不是因为它们是艺术(毕竟艺术的定义是很难解释的),而是因为它们需要被认为是艺术,这在当今尤为如此。”“品牌如何创造不可比性和随之而来的价值不敏感性呢?要想创造不可比性,就要从可以比较的有形要素转移到概念上来,如艺术与宗教一一无形的、升华精神的概念。”其实时尚也是如此,它们同样“需要被认为是艺

    33、术”。“艺术是无价的”,搞艺术的人都喜欢这句话。艺术能给人提供审美感受,如果感受不到那是你的艺术修养问题。艺术具有创新、高位、高价、稀有等特征,这可能是时尚与艺术结缘的重要心理缘起。艺术是由少数人拥有和操演的,而大多数人只是在瞻仰的位置上,这一点与时尚的特征同样合拍。虽然也有“流行艺术”一说,但谁都知道那就是不人流的艺术:一首歌如果被很多人传唱,就成了流行歌曲,为歌唱家所不屑;一幅画如果很多人都会画,就成了行画,为画家所视。艺术拒绝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作业,崇尚手工创作,手工创作的伟大就在于它的个性化,它拒绝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格式化、套路化设计,这有助于保持时尚的独特性,也合于时尚单品的独特与高冷

    34、的调性。像日本时尚界著名女设计师、被誉为“蝴蝶夫人”的森英惠,就特别“强调手工创作的重要性”,称“当人类用手工创作时,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会被放大”。由于艺术的高冷、高价与高格调,非常适合于时尚的调性,因而其与时尚就成了近亲,艺术与时尚联姻,艺术跨界时尚品牌、奢侈品牌亦成为时尚发展史上的常见现象。在西方,艺术与时尚的结合从蓬巴杜夫人依靠画家绘画把她的时尚服饰传布于宫廷之外就开始了。从各种服饰等时尚品用的设计,到各个时期时尚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倡导,乃至于像文艺复兴这样时尚的思想文化风潮的引领推动,艺术家所发挥的作用都居功至伟。近现代社会的时尚发展也不例外,香奈儿品牌的标志性香水一一香奈儿5 号香

    35、水,其问世过程就与1 9 2 2 年发生的先锋艺术家运动被努力包装在一起。拉森史文德森也指出:“许多时装设计师已经使用那些和当代艺术相关而不是与时装世界相关的策略来创造出适合于画廊和博物馆展览而不是实际穿着的服装。”近年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世界时尚品牌开始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本土化”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自2 0 1 7 年起共有1 4 0 余家时尚品牌与中国艺术家进行各类合作,其中与中国艺术家合作最多的时尚品牌是Dior、Lo u i s Vu i t t o n 以及Burberry”。“艺术家不仅可以提升时尚品牌的品牌调性,带来超高的人气与声誉,艺术家也会以更有

    36、创意的方式讲述品牌文化,为品牌带来新的文化内涵。”不过与奢侈品一样,由于艺术致力于不朽,甚至梦想永恒,这似乎与时尚的期许并不太一致一一时尚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时尚尽管排斥流行,但毕竟流行是它的发展方向,而流行必然是短命的,因而艺术与时尚的联姻也很值得玩味:二者因相互需要而走近,但走得太近又很麻烦一永恒的艺术可能束缚了时尚的发展,而时尚的多变又可能伤害了艺术。如果时尚带着艺术不小心滑向流行的泥淖,那有可能让艺术变成沿街叫卖的廉价货。107现代传播2 0 2 3 年第6 期(总第3 2 3 期)硕士院俊】【责任编辑:刘传媒艺术林得惠:时尚与流行之区辨赵振祥五、结语:流行的商业价值与时尚的社会规训价

    37、值相比流行的“群体无意识”,时尚具有更为明确的主张,更具思想内核。时尚所包含的艺术与审美等价值,所包含的美好、健康、高尚的元素,对美好事物的追慕,让时尚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善、向上性。这也使时尚的影响得以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展开。在大部分英文文献中,都把“fashion做了比较狭义的解释,即时尚指的是服装、配饰、发型等穿戴上的流行款式和新潮前卫的表达。这显然矮化了时尚的境界。应该说,服饰穿戴是最早的也是最基础的时尚表达,但是随着时尚的发展和时尚意涵的不断拓展,时尚逐步向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层面挺进。亚当史密斯亦认为时尚“主要适用于衣服和家具,但也适用于音乐、诗歌和建筑”。在他看来,“时尚对道德也有

    38、影响,尽管这里的影响要小得多”。也正由于此,时尚与流行也产生了不同诉求:流行主要驻足于生活品用层面,例如服装饰物等,在这个生活品用层面,大部分社会成员参与流行后,就会有消费需求,流行开始有了商业价值。当规模化的流行出现后,规模化的商业生产也会随即跟进。而时尚更注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层面,它所关注的可能不是商业价值,而是社会规训价值。从社会角色作用来说,时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统合社会、规训社会的过程。而这也正是时尚相较于流行的价值之所在。注释:D周晓虹: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1 9 9 5 年第3 期,第3 5、4 1 页。赵振祥、徐文艳:时尚之义涵与时尚传播的多维诠释,

    39、现代传播,2 0 1 9 年第9 期,第7 0、7 4 页。【德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7 7 页。5【法】让鲍德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 9 年版,第2 1 4 页。【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4 年版,第1 2 6 1 2 7 页。6材料来源:https:/p e d i a a.c o m/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r e n d-a n d-f a s h i o n/,2 0 1 6 年8 月2 3 日。8汪晒秋:基于进

    40、化理论的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实证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1 9 年版,第1 4 页。张矩:科技想要什么样的时尚,商学院,2 0 1 8 年第1 期,第9 4 页。刘清平:时尚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7 3 页。【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四库全书子部十,杂家类三。2【明】王守仁:王阳明集,卷三十,批左州分俸养亲申。3【清】钱泳:成衣何必言尺寸,履园丛话艺能成衣。14【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七,番客篇。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卷上,管同禁用洋货议。16【清】皮锡瑞:经学时代第七,经学统一时代。【清】曹雪芹、高: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5 页。8刘大

    41、鹏:退想斋日记,乔志强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0 2 页。Herbert Blumer.Fashion:From Class Differentiation to Collective Selection.The Sociology Quarterly,vol.10,no.3,1969.p.286.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2 4 4 页。2Elisabeth Wilson.Adorned in Dreams:Fashion and Modernity.London:I.B.Tauris.2003.p.3.Svendsen,L.H.Fash

    42、ion:A Philosophy.Translated by J.Irons,Reaktion.London:Reaktion Books.2006.p.13,p.92,p.12.【法】让诺埃尔凯费洛:论奢侈,谢绮红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1 6 年版,前言、第7 6、1 1 4 页。30【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李华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1 2 年版,第6 7 页。赵艳梅:奢侈品牌为何开启“丑”生意,中国服饰报,2 0 2 2 年8 月1 9 日,第3 版。森英惠:勇闯欧洲时装界的“蝴蝶夫人”,参考消息,2 0 2 2 年8 月2 3 日,第1 0 版。时尚品牌为何频频跨界艺术家,中国服饰报,2 0 2 2 年7 月2 9 日,第1 5 版。(作者赵振祥系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得惠系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研究生)


    注意事项

    本文(时尚与流行之区辨.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