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pdf

    • 资源ID:710237       资源大小:823.3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pdf

    1、2023 年 7 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热 带 农 业 科 学 第 43 卷第 7 期 Jul.2023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3,No.7 收稿日期 2023-02-09;修回日期 2023-02-13 基金项目 “绿色发展”理念下广西美丽休闲乡村乡土植物研究”(No.2022KY123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休闲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No.GXGZJG2021B097)。第一作者 潘陆荣(1997),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栽培与绿地养护管理,E-mail:。通讯作者 杨善云(197

    2、7),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与应用,E-mail:。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潘陆荣 陈翠玉 李丽恒 杨善云(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4)摘 要 我国山茶科(Theaceae)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山茶科植物兼具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山茶科植物繁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局限。综述近年来山茶科植物播种、扦插、组培、嫁接、压条 5 种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遮荫、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栽培技术对山茶科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

    3、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山茶科植物的繁殖技术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山茶科;繁殖技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23.07.003 Research Progress on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aceae Plants PAN Lurong CHEN Cuiyu LI Liheng YANG Shanyun(Guangxi Eco-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4、lege,Liuzhou,Guangxi 545004,China)Abstract Theaceae plant resources in China are abunda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and they are of economic,medicinal,cul-tural,and ecological value,with broad prospects for exploitation.Nowadays,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propagation and cul

    5、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aceae plants researches.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five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Theaceae plants:sowing,cutting,tissue culture grafting,and pressing,and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shading,fertilization,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reatment on the nutrition gro

    6、wth,reproductive growth,phot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aceae plants.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esearch of Theaceae plants.Keywords Theaceae;propagation technique;cultivation techniques 山茶科(Theaceae)是蔷薇亚纲双子叶植物,全世界约有 36 属 700 种,隶属

    7、于 6 个亚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最为集中。我国山茶科植物资源丰富,是山茶科植物分布中心之一,拥有山茶科植物共 15 属,约 480 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 70%,主产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1。山茶科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具有观赏、饮用、食用、药用、建筑、造船、美容护肤、制肥料等众多用途2。山茶科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常见山茶科植物包括山茶(Camellia.japonica)、茶梅(C.sasanqu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i)等,这

    8、些植物栽培品种极多,花叶茂盛、花大而艳丽,观赏价值极高,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木本花卉植物。但由于生境破坏、动物摄食、人类过度采集等原因导致山茶科内大部分野外资源日益减少,美丽红山茶(C.delicateY K Li)、圆籽荷(Apterospermaoblata)和杜鹃红山茶(C.changii)等不少种类被列为稀有濒危种3。近年来,关于山茶科植物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研究面也越来越广,在繁殖及栽培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已有学者针对山茶及山茶属植物繁殖技术进行综述4-5,但由于研究的层次和树种种类有限,山茶科植物在繁殖及栽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研究针对已有研究结 潘陆荣 等 山茶科

    9、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9-果进行综述,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山茶科植物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1 繁殖技术研究 山茶科植物常用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种、扦插、嫁接、组培、压条等,通常以扦插为主。1.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又叫有性繁殖,由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者实生苗,具有根系发达、抗风、抗旱、抗寒能力较强,寿命长、生长稳定等优点,在园林植物繁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包括 2 个方面:一方面是种子不同特性,如种皮的机械障碍、种子含萌发抑制物质、生理后熟等造成的种子休眠;另一方面是发芽环境,如水分、温度、空气等。山茶科

    10、种子较大且种皮坚硬,不利于种子吸水、透气,常导致自身水分含量稀缺,难以维持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属于大型顽拗性种子;此外,山茶科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特性,其自身及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影响野外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6。吕晓梅等6研究表明,5 种山茶属植物种子中,去种皮种子的吸水率可达不去种皮种子吸水率的 1.31.8 倍,以美丽红山茶的吸水率最大,去种皮吸水率和不去种皮吸水率分别为24.58%、14.40%。种皮对东兴金花茶(C.indo-chinensis var.tunghinensis)种子的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东兴金花茶种子对水分较敏感,浸种6 h 或种子经过开口处理后能够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7。

    11、贵州石笔木自然结实率低、种子休眠期长、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质(主要抑制物质是有机酸),通过初始温度 100浸种和 15%NaOH 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种皮通透性,降低内含抑制物质对种子萌发的阻碍作用,其萌发率分别达到 64%、60.67%8。杜鹃红山茶种子对播种环境较为敏感,播种深度过深、基质保水通气性差的情况下,播种出苗率、幼苗整齐度则逐渐下降9,杜鹃红山茶种子最佳播种基质为椰糠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 21 进行混合的基质,最佳播种深度为1 cm10-11。由此可见,不同植物种子休眠特性不同,仍需进一步研究不同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的形成和变化机制。1.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性能为理

    12、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方式之一,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根据不同植物选择适宜技术措施来提高扦插生根率。植物能否生根成活受到较多因素制约,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因包括植物的遗传特性、采条母株的年龄、插条在母体上的部位、枝条发育状况、插条所带叶和芽的数量等。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其生根的难易程度,即使是同科、同属植物,不同品种之间的生根能力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扦插条件下,山茶科连蕊茶种间的大萼连蕊茶(C.macrosepala)和尖连蕊茶(C.cuspidata)的生根率可达 98.4%,而披针萼连蕊茶(C.lancicalyx)以及长管连蕊茶(C.elongata)未能

    13、生根,种间扦插生根的情况差异性仍较大12。关于山茶科植物插穗的选择,一般选取当年生或 12 年生健壮、无病虫害且带腋芽的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每插穗保留 12 张全叶,插穗长 810 cm。不同位置截取的插条其木质化程度的高低不一致,枝条粗细及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也不同,导致插条生根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杜鹃红山茶枝条基部所剪制的插穗生根效果明显优于枝条中上部13。影响扦插成活的外因包括扦插季节、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温度、湿度、光照等。山茶科植物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夏季为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扦插容易生根成活,如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在夏季扦插效果最佳14,山茶花扦插繁殖

    14、也多在夏季或秋季进行15。在汪全兵等16的研究中表明,油茶(C.oleifera)最佳扦插时间为 3 月份,而杜鹃红山茶在春季和夏季扦插无显著差异17。综上可知,若条件适宜,植物扦插繁殖一年四季皆可进行,常因不同地区气候、植物生长特性而导致扦插生根效果有所不同。在进行扦插繁殖时,还要结合不同植株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扦插基质类型,山茶科植物扦插常用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椰糠等单一基质,甚至是将多种基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基质。黄昌艳等18研究表明,选用黄泥作为金花茶(C.petelotii)扦插基质,其生根效果比较好。在杜鹃红山茶扦插研究中发现,插穗生根率由高2023 年 7 月 热带

    15、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7 期 -20-到低依次为混合基质(V珍珠岩V椰糠=11)、单一基质椰糠、单一基质珍珠岩,其中,混合基质生根率达 76.67%13。茶梅扦插于泥炭土珍珠岩=73(VV)的混合基质中,生根率、生根数、平均根长、根系总长分别为 93.3%、9.7 条/穗、1.17 cm/穗、11.349 cm/穗,扦插效果最差的基质是圃地土,生根率为 66.7%19。基质直接为插穗,提供水分和养分。因此,选择透气性强、保温保湿效果好的基质是扦插成活的重要保证。山茶科植物扦插生根缓慢,插穗经过适宜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能将扦插生根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素通过韧皮部向插穗基部运送,对于诱导不定

    16、根的产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山茶科植物扦插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 IBA、NAA、ABT。陈 多 颖20认 为,IBA 处 理 莽 山 红 山 茶(C.mongshanica Chang et Ye)插穗比 ABT、NAA 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IBA 处理有利于愈伤组织快速形成,缩短生根时间。贺涛等21研究发现,东南山茶(C.edithae)插穗以 500 mg/L NAA 处理20 min 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 93.33%,唐健民等22用500 mg/L NAA处 理 小 果 核 果 茶(Pyrenaria microcarpa)插穗生根率仅为 48%。张潮等23采用 3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

    17、验设计研究生根剂种类、浓度、处理时间对石果红山茶(C.lapidea)和长尾毛蕊茶(C.caudata)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900 mg/L IBA 处理 60 s 条件下对石果红山茶促进生根的作用更明显,长尾毛蕊茶在 300 mg/L IBA 处理 120 s、900 mg/L IBA 处理 60 s 或 300 mg/L NAA 处理 60 s 条件下,其生根率均达到 84.44%。潘施荣等2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荷(Schima superba)扦插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 NAA(500 mg/L)、IBA(500 mg/L)、ABT1(500 mg/L)、KT(100 mg

    18、/L)、GA(300 mg/L)等多种激素组合处理下,生根率可提升至 93.4%。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山茶科植物扦插生根效果,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处理时间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1.3 组培繁殖 对外植体的筛选是组织培养中的关键技术,山茶科植物组培常用外植体包括带腋芽茎段、顶芽、叶片、种子等。李先民等25研究发现,选择杜鹃红山茶成熟叶片作为外植体时愈伤诱导率最高,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较快,若以叶柄作为外植体,褐化率高达 61.90%。外植体在接种前必须灭菌,否则将直接影响到组培的污染率和存活率,常用灭菌剂有氯化汞、酒精、次氯酸钠等,除了合理选择灭菌剂还要考虑不同植物材料最佳处理时间。陶志华

    19、等26以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和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时,其最佳灭菌方式为 0.1%的 HgCl2消毒 8 min;而鸟王茶 NW32带腋芽茎段的最佳灭菌处理为 75%酒精浸泡60 s、0.1%升汞浸泡 13 min27。研究表明,山茶科植物在进行初代诱导与增殖培养时,培养基种类及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之间的组合略有不同,大部分均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适量 BA、NAA 提高诱导率。如西南红山茶(C.pitardii)带芽 茎 段 初 代 培 养 基 的 最 佳 配 方 为 MS+NAA 0.2 mg/L+6-BA 2.0 mg/L28。陈碧华等29以木荷顶芽或半木质化

    20、枝条作为外植体,研究得出其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分别为 MS+BA 0.5 mg/L+NAA 0.1 mg/L+VC 5 mg/L、MS+BA 0.5 mg/L+NAA 0.1 mg/L+VC 5 mg/L+B2 5 mg/L、1/4 MS+IBA 0.25 mg/L。移栽炼苗作为组培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整个组培快繁体系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吴丽君等30在优化基本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基质和附加物,探究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C.chrysanthoides Huangzun)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为提高山茶科植物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提供

    21、了可借鉴的培养方法。可见,关于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多数研究侧重于对最佳外植体及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筛选。1.4 嫁接繁殖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力和愈合作用是影响嫁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适宜的砧木是保证嫁接成活的重要前提基础。若砧木和接穗的亲缘关系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亲和力良好。嫁接是山茶科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许多学者围绕山茶科植物嫁接砧木的选择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对于海南油茶春梢而言,最佳砧木是越南油茶,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 95.0%31。黎运枢等32、吴晓静等33研究均表明,用油茶作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表现出更强的亲和性,其嫁接 潘陆荣 等 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

    22、术研究进展 -21-成活率明显高于茶树、木荷、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等作砧木。许晶等34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选用 2 个芽眼数量接穗、3 年生高州油茶砧木、切接的方式嫁接成活率高达 78%,为最优组合;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主次关系为不同年龄砧木不同嫁接方式不同芽眼数量接穗不同类型砧木。由此可见,除了嫁接砧木的选择外,嫁接方法对嫁接成功与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常用嫁接方法有枝接、芽接、根接,枝接又可细分为切接、劈接、靠接、合接等。在进行嫁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所采用的接穗和砧木情况,合理选择恰当的嫁接方法。金花茶以芽劈

    23、接、芽根接 2 种方法的平均成活率较高;达 90%以上,山茶花以腹接成活率最高,达 44.91%35-36。在油茶高接换种研究中表明,采用插皮接的嫁接成活率高于撕皮接的成活率,为 92.4%,观测嫁接后第 1 年和第 2 年的生长量也发现,插皮接显著高于撕皮接,且不易留桩37。嫁接成活率高低还受到嫁接时期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离蕊金花茶(C.liberofilamenta)最适宜的嫁接时期为 56月上旬,山茶花最佳嫁接时间也是 5 月份38。总之,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砧木对环境适应性、栽培需要讲究区域化原则,合理选用适宜的嫁接砧木、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1.5 压条繁殖 高空压条繁殖具有见效快、生

    24、长快、提早开花结果、保持木本优良品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一些珍稀树种。目前,关于山茶科植物压条繁殖的研究报道相对偏少,主要集中在金花茶方面。最早是李富福等39采用滤纸法研究了混合生长素对金花茶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等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生长素1.0 mg/株处理压条可提早生根 5060 d。随后,陶源等40、唐文秀等41进一步研究多种金花茶物种或变种的空中压条生根情况,其中绝大多数金花茶物种或变种较易生根,但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龙州金花茶(C.lungzhouensis)、弄岗金花茶(C.grandis)、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等不容易

    25、生根。近些年较多学者针对影响高空压条生根成活的因素展开研究,金花茶压条繁殖材料常选用径粗 1.11.5 cm 的金花茶营养枝,环剥宽度控制在 1.62.0 cm42,包扎基质选用竹屑、苔藓43。2 栽培技术研究 栽培环境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不同种类或品种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栽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实行统一的栽培管理方法。山茶科植物为中性至偏耐荫植物,如山茶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杜鹃红山茶、茶梅喜光而耐半阴,金花茶、石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大部分山茶科植物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排水良好、深厚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44。近年来,学者针对山茶科植物栽培技术进行大量研

    26、究,现就遮荫、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栽培技术要点对山茶科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综述如下。2.1 遮荫处理 遮荫对山茶科植物的存活率、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很大影响。赵鸿杰等45研究发现,香港红山茶(C.hongkongensis)、大果红山茶(C.magmocarpa)、粗毛石笔木(Tutche-ria hirta)和越南抱茎茶(C.amplexicaulis)适宜在 70%遮荫下栽培管理,张氏红山茶(C.changii)和海南大头茶(Gordonia hainanensis)在 50%遮荫下的成活率最高;其中,粗毛石笔木和越南抱茎在全光照下栽培几乎无法

    27、存活,且 6 种山茶科植物在 50%和 70%遮荫下,叶绿素含量均比在全光照条件下更高。这与孙映波等46、杨运源等47对耐冬山茶C.japonica(NaiDong)和四季金花茶(C.perpetua)的研究结果相似,遮荫的低光照环境有利于耐冬山茶和四季金花茶的营养生长,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研究还发现,耐冬山茶以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栽培环境下叶绿素荧光效应最好,四季金花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生理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吕钦杨等48研究发现,金花茶和山茶适宜在郁闭度 0.50.7下的环境生长。以上研究结果更进一步验证了山茶科大部分植物较耐荫这一特性,适当遮荫处理对山茶科植物生长发育反而更

    28、为有利。2.2 施肥处理 施肥技术是山茶科植物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量等。人2023 年 7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7 期 -22-们普遍认为春末、夏初是林木生长高峰期,该时期林木对养分需求量较大,施肥最合适49,同时也必须考虑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及植物的需肥规律,同一植株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其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相同。配方施肥是目前研究施肥技术中较为科学有效的途径,在综合考虑植物需肥规律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基础上,确定 N、P、K 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最佳用量、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时期50。在山茶科植物配方施肥方面,孙映波等51以山茶幼苗(香妃)为试材,根据其苗木生

    29、长量和植株 N、P、K 养分吸收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出幼苗的需肥规律,从而筛选出 2 种适宜山茶基质栽培的营养配方,分别是高 P 肥有机碳肥=12(有机无机配合施用,NP2O5K2OC=1.01.82.69.3)及高 K 肥(无机营养配合施用,NP2O5K2O=1.00.64.3)。袁小军等52在山茶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施肥调节植物体内内源激素的含量,提高花芽分化率,最佳施肥配比为 N 218.23 g/株、P 71.00 g/株、K 242.48g/株52。龙海燕等53研究发现,最有利于贵州金花茶(C.huana T L Ming et W J Zhang)幼苗生长及根系

    30、发育的施肥配方为 N(2.18 g/株)、P(12.52 g/株)、K(3.32 g/株)。罗婷等54为了减少土壤本身所含营养元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采用营养水培系统进行精确控制,探讨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木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氮磷钾配比分别是水培营养液母液(Hoagland 液)中氮磷钾元素浓度的 1、1 和 0.5倍。综上所述,利用最佳的施肥配比进行精准施肥,既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又减少肥料浪费,造成环境污染。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花芽分化,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成熟等作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达到抗逆、增产提质的效果。植物生长调

    31、节剂在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的栽培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在山茶科其他植物栽培养护过程中应用较少。周席华等55初步筛选了最适宜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结果表明,绿多收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杨钧钰56研究发现,在油茶雌雄蕊成熟期末期喷洒 0.08 mg/L芸苔素内酯效果最佳,开花率及座果率最高,分别为 51.05%、38.38%。蔡娅5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春梢生长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生理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喷施 1 600 mg/L赤霉素和烧灌 2 000 mg/L 多效唑能提高香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实现香花油茶高效栽培。研究发现,为适应国内

    32、外市场需要,提高盆栽金花茶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可通过根施 2 次 250 mg/L 多效唑调控盆栽金花茶生长发育58。随着人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作用领域和效果将会更加广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山茶科植物中的应用研究也存在很大发展空间。3 展望 山茶科植物资源丰富、用途多样,开发利用价值高,其珍稀濒危的种类较多,探索山茶科植物繁殖及栽培技术对优良树种的开发利用以及特色珍稀植物的保护培育意义重大。目前关于山茶科植物繁殖技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一些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在繁殖技术方面,大部分山茶科植物播种存在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低的技术问题没有从根源上得以解决,还需要

    33、更深入的探究,如从分子层面来分析种子休眠机制;山茶科植物扦插生根、成活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除了筛选、优化扦插材料及培养条件外,还可以结合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解剖学观察、相关生理指标(如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等方面探索生根困难的可能原因;山茶科植物组培、嫁接、压条等繁育技术还不够成熟,研究的树种也比较有限,对金花茶组植物研究相对较多,对圆籽荷、猪血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建立健全山茶科植物组培、嫁接、压条繁育技术体系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之一。(2)在栽培技术方面,山茶科植物遮荫处理研究中,主要是以盆栽试验为主,采用不同厚度遮阳网人为控制光照强度,近年来林下套种新栽培模式逐渐成为

    34、热门项目,目前仅有少量学者开始研究金花茶、山茶套种于林下这一天然遮荫环境。同时,配方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山茶科植物栽培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油茶丰产栽 潘陆荣 等 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3-培方面,目前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对山茶科其他树种的研究较少,相对于中国丰富的山茶科植物资源来说,对其开发利用程度有待加强。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50卷山茶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95.2 杨期和,黄楚琪,王燕华.粤东山区山茶科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3):56-63.3 罗晓莹,唐光大

    35、,许涵,等.山茶科 3 种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13(2):112-121.4 Changyan HUANG,Zhaoyang BU,Xiaoguo WANG,et al.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Propagation Techniques for Ca-mellia nitidissimaJ.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17,6(6):13-16.5 李芳,陈沂章,黄韬,等.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22,45(15):65-67+97.6 吕晓梅,刘海燕,黄丽华,等.山茶

    36、属五种稀有濒危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7,37(1):109-117.7 秦惠珍,邹蓉,柴胜丰,等.濒危植物东兴金花茶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特性研究J.种子,2022,41(8):27-34.8 吕晓梅.贵州石笔木种子特性及其萌发生理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8.9 罗晓莹,庄雪影.杜鹃红山茶种子与幼苗生物学初步研究J.种子,2012,31(12):51-53.10 李先民,卜朝阳,卢家仕,等.4 种处理对杜鹃红山茶种子萌发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2):75-81.11 杜丽思,李铷,董玉梅,等.胜红蓟种子萌发/出苗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37、39(15):5 662-5 669.12 刘炤,张亚利,王立翠,等.22 种连蕊茶扦插繁殖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4):37-40.13 李先民,李春牛,卜朝阳,等.基质、促根剂及插穗对杜鹃红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2):426-431.14 吴窈窈.浙江红山茶全光喷雾扦插技术研究J.南方农业,2014(27):7-8.15 彭玉华,刘善荣.山茶花不同季节扦插繁殖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1(2):86-87.16 汪全兵,彭冠莲.基质和扦插时间对油茶扦插育苗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21(4):1-3.17 薛克娜,殷爱华,张学平,

    38、等.生长激素对杜鹃红山茶扦插效果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109-111.18 黄昌艳,卜朝阳,王晓国,等.不同生根剂和基质对金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8(2):73-75.19 胡杰.茶梅不同处理方式扦插育苗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9):112-113+164.20 陈多颖.莽山红山茶生物学特性及其扦插繁育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21 贺涛,苏丹萍,李楠,等.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东南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6,45(1):83-86.22 唐健民,柴胜丰,邹蓉,等.小果核果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广西植物,20

    39、17(4):511-516.23 张潮,吴保欢,李薇,等.生根剂对石果红山茶和长尾毛蕊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6):69-72.24 潘施荣,黄少华.基于正交设计木荷扦插技术优化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3):1-5.25 李先民,卜朝阳,李春牛,等.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21(23):61-65.26 陶志华,于芳,石思云,等.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胚芽愈伤组织的诱导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4):70-77.27 田维丽,谢恩俊,岑露,等.鸟王茶优良品系 NW32 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20(21):7

    40、 162-7 172.28 冉华,王东,何静茹,等.西南红山茶组培快繁过程中初代培养基的筛选J.现代园艺,2010(5):4-6.29 陈碧华,张娟,江斌,等.木荷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1):16-19.30 吴丽君,游云飞,陈达,等.黄樽薄叶金花茶组培苗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3):117-122.31 袁军,王慧,董文统,等.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7,38(7):1 193-1 197.32 黎运枢,崔统华,郑文经,等.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 2004,2

    41、0(3)37-383.33 吴晓静,邓石婷,谭杨帆.杜鹃红山茶嫁接砧木选择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20-121.34 许晶,韦建杏,郑伟,等.杜鹃红山茶嫁接技术研究J.热带林业,2018,46(2):4-6.35 邓荫伟,唐娅娜,张敏,等.金花茶 6 种嫁接方法试验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7(4):18-21+26.36 王玉兵,梁同心,王瑞生.不同嫁接方法对山茶花成活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66-67.37 张婷,李建安,杨昕悦,等.插皮接改良技术在油茶高接换种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2022(4):239-245.38 侯娜,邓伦秀,

    42、王港,等.贵州特有植物离蕊金花茶嫁接繁殖试验J.种子,2013,32(10):83-85.39 李富福,邓朝佐,周竟冬.生长素对金花茶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4):63-67.40 陶源,唐日俊,樊吉尤.金花茶空中压条繁殖比较试验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2(4):208-209+217.41 唐文秀,黄仕训,王燕,等.6 种金花茶的空中压条繁殖试验J.广西园艺,2008(3):45-46.2023 年 7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7 期 -24-42 蒋运生,韦霄,漆小雪,等.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68-71.43

    43、 张世佐.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初步研究J.乡村科技,2020(18):105+107.44 郭彩霞,朱铧楠,杨佳曼,等.3 种山茶科植物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5):97-101.45 赵鸿杰,黄福长,胡羡聪,等.不同遮荫对 6 种山茶科植物叶绿素和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57-61.46 孙映波,于波,黄丽丽,等.不同栽培环境对耐冬山茶生长及荧光参数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8,(8):1 553-1 560.47 杨运源,邓征,黄永芳,等.不同光照强度对四季金花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21,50

    44、(6):471-477.48 吕钦杨,韦献东,陈鑫等.八角林不同郁闭度对金花茶和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20,(6):1 138-1 144.49 李安亮,陈永忠,王瑞.油茶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36-40.50 农业部,国家科委.配方施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5.51 孙映波,黄丽丽,刘小飞,等.不同营养配方对山茶营养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20(10):34-40.52 袁小军,周幼成,吴喜昌,等.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油茶花芽生长及分化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9,37(3):1-8+36.53 龙海燕,邓伦秀,徐

    45、超然,等.氮磷钾配方施肥对贵州金花茶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22,50(8):25-33.54 罗婷,康洪梅,杨文忠,等.水培条件下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木荷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21,50(4):88-94+112.55 周席华,徐春永,杜洋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0(3):14-16.56 杨钧钰.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茶开花与座果率的影响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57 蔡娅.香花油茶花芽分化调控技术及生理变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58 史艳财,蒋立全,邹蓉,等.多效唑和矮壮素对金花茶的矮化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8(20):168-170.(责任编辑 龙娅丽)


    注意事项

    本文(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