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pdf

    • 资源ID:708109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pdf

    1、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23,31(4):262269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赵玉阳 周金看 夏会楠 李东晓 郑素月 王春霞*(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摘 要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础,决定栽培产量与品质。双孢蘑菇、姬松茸、草菇等通常采用发酵培养料栽培,研究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对培养料发酵技术改进、原材料选择调整、培养料配方优化等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查阅文献,系统阐述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 和电导率等的变化,培养料中有机质、总氮、碳氮

    2、比的营养变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质变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的酶活性变化,以及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营养变化;物质变化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2095-0934(2023)04-262-08 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the composting for preparation of cultivation substrate for mushroom ZHAO Yuyang

    3、ZHOU Jinkan XIA Huinan LI Dongxiao ZHENG Suyue WANG Chunxia(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medium is the basis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ushrooms,which determines the cultivation yield and quality.S

    4、uch as Agaricus bisporus,Agaricus blazei Murrill,and Volvariella volvacea are usually cultivated using composting substrate.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cultivation medium ar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on medium fermenta

    5、tion technology improvement,raw material selection adjustment,and cultivation medium formula optimization.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moisture content,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the nutritional changes of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 and carbon nitrogen ratio in the

    6、 culture,the material changes of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nin,the changes of enzyme activity of cellulase,xylanase and laccase,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hanges of bacteria and fungi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medium were systematicall

    7、y expounded.Key words mushroom;composting substrate;physicochemical property;microbial community;nutritional change;material change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QN2021210);邯郸市科技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1422012326);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360101010014)作者简介:赵玉阳(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艺与种业。E-mail:。通信作者:王春霞(1989),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用菌分

    8、子育种。E-mail:。赵玉阳等: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63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大健康产业、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是中国农业产业中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70%以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培养料发酵是通过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调控,为培养料中有益微生物创造良好生态,促进其生长繁殖,使培养料逐渐腐熟,积蓄食用菌所需营养物质并消除有害生物的过程

    9、。培养料发酵影响培养料质量,而培养料质量好坏关系食用菌产量与品质高低。在实际生产中,双孢蘑菇、草菇、姬松茸等通常采用发酵料栽培。如,李文华1研究发现姬松茸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发酵料栽培,其利用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对基质进行降解转化,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忻龙祚2认为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经过高温好氧发酵,使得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更利于双孢蘑菇菌丝利用。杨小兵等3研究发现在草菇生产中,培养料发酵栽培能够提高其产量,期间利用机械通风还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此外,龚凤萍等4对比研究了生料、灭菌料、发酵料、发酵后熟料等 4 种不同处理方式培养料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以发酵后熟料的发菌成功率最高,为 10

    10、0%,生物学效率高达 82.67%。黄保成等5探究以桉树木屑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发现,发酵 4 天、8 天后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生长旺盛、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高。研究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演替规律,不仅能够为改进并开发新的培养料发酵技术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而且对实际生产中的原材料选择调整、培养料配方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 和电导率的变化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极为复杂,温度、含水率、pH 等是影响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控制发酵参数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发酵时间及发酵料

    11、质量。在培养料发酵进程中,这些理化指标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中,最终用于判定培养料是否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同时对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6。通过调节理化性质可以控制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发酵料的氧化还原能力7。张昊琳等8研究发现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其理化性状直接关系到双孢蘑菇的品质和产量,也影响菌丝对培养料的选择。姬快乐等9研究发现在大球盖菇培养料中添加玉米浆会改变其理化性质,使发酵温度上升更快,高温期更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氮循环,更有利于秸秆腐熟发酵。1.1 温度 温度是培养料发酵过程最直观、最重要的控制参数,能够反映不同阶段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也是决定发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

    12、都不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制约着有机质的分解、酶的活性及微生物活性等。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升高不仅可以提高多种酶活性,还可以结合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共同实现致病菌的灭活10。研究发现,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一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常可划分为升温、高温、降温 3 个阶段;料堆温度会在最初 3 天急剧上升,这是因为培养料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下释放热量,且培养料中的大部分物质对热量的传导性不佳所致11。Dias 等12研究表明发酵料降温阶段的温度下降是由于随着堆体中易被降解的物质逐渐减少,微生物代谢繁殖的营养不足,从而导致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减弱所致。1.2 含水率 264 202

    13、3 年 第 31 卷 第 4 期 含水率是推动培养料发酵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水分,会造成发酵料中含水率增加,另一方面水蒸气挥发及被微生物利用又会导致含水率下降13。含水率过低会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含水率过高则不利于通风,导致厌氧发酵。李月明14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料优化巴西菇发酵料,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含水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培养料起始含水量宜在50%60%,发酵过程宜在60%70%。张永泽15认为在发酵前期,物料中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物较多,且初期产热量较高,大部分水分会得到蒸发,因此含水率在发酵前期下降较快;之后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下降,对水分的利用减少导致含水率下降速

    14、率减缓,最后趋于稳定。Kong 等10研究发现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适当降低含水率会增加发酵料的孔隙率,从而保持充足的氧气提高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物的降解。1.3 pH 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 pH 会随着物料中有机质的降解发生变化,微生物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下活性良好、代谢旺盛,pH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代谢8。培养料发酵前期 pH 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培养料中的糖类、脂类等被降解生成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等小分子有机酸所致16。李文华1研究发现巴西菇有粪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 pH 升高的原因是发酵料中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变为有机酸,而有机酸也在不断地被分解,最后含氮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氨气,从而使 pH

    15、上升。Li 等17研究发现培养料发酵初期小分子有机酸和有机物质持续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形成铵态氮并释放 NH3,使 pH 不断升高。高温期后,大量CO2溶解于水中,以及 NH3挥发减少,使 pH 开始下降,最终趋于稳定。1.4 电导率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表示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对于培养料则代表其可溶性盐的含量,是判断发酵料腐熟的标准18。Henry 等19研究发现木质纤维素发酵早期 EC 值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有机酸被微生物分解、氨的挥发及矿物离子的沉淀有关;后期 EC 值增加可能是由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小分子物质和氨离子等导致盐类离子浓度增加。康

    16、健20研究发现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电导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电导率升高是因堆体中有机物的分解、矿化产生大量无机离子所致;EC值下降则是由于随着 NH3的挥发及微生物的利用,可溶性无机盐不断减少而造成的。李月明14发现玉米芯牛粪培养料发酵过程中 EC 值不断升高,这是由于在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成大量的小分子物质,其中各种阴、阳离子及小分子有机酸的存在导致了电导率上升。2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营养变化 不同种类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基本一致,通常包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维生素)四大类。其中,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骨架的营养来源,也是食用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17、主要来源;氮源是合成食用菌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关键原料。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碳源与氮源,而且还要求碳、氮之间有一恰当的比例,即适宜的碳氮比。2.1 有机质 有机质降解情况是培养料发酵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微生物为了自身生长需求将培养料中的有机质选择性地进行分解,使得有机质含量随着堆肥过程的持续推进而逐渐降低21。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有机质含量一般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最后趋于平稳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有机质为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能量来源,微生物会对其进行持续的分解利用,升温阶段有机质降解速度最快,进入高温阶段后,可能是料堆温度升高使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且发酵后期残留的大部分营养物质为难降解的有机

    18、物,导致微生物降赵玉阳等: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65 解有机质的速度减慢8,22-24。2.2 总氮 氮是细胞中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关键成分,主要分为硝态氮与铵态氮,其中铵盐比硝酸盐更容易被食用菌吸收利用,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24。吴一凡等25发现添加适量的氮素能够促进竹屑培养料发酵腐熟,显著提升大球盖菇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吴娟26认为猪粪发酵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形态为 NH3,占到总氮损失的 75%82%,其次是 N2O 和 N2。应正河等27研究认为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氮含量上升的现象是由于微生物生长代谢分解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繁殖增长导致

    19、的。李月明14研究发现巴西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旺盛,使培养料固形物的损失速率大于氮素的挥发速率,因此培养料中全氮含量相对升高。2.3 碳氮比 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较高,碳氮比宜为 15201,含氮量低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料碳氮比宜 30401,含氮量过高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及生长。碳氮比(C/N)是控制培养料发酵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发酵料的质量。易荣菲28发现牛粪发酵过程中 C/N 呈下降趋势,由于全氮变化在发酵过程中较稳定,因此 C/N 的变化规律与碳的变化规律一致。蒋宁等29发现用于草菇栽培的菌渣培养料发酵过程碳氮比

    20、逐渐下降,说明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有效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刘顺杰等18研究指出在草菇培养料发酵期间,其 C/N 在一次发酵时显著下降,之后趋于稳定,表明一次发酵时期微生物的繁殖代谢极大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3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食用菌生产离不开秸秆资源,而植物秸秆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木质纤维素(Lignocellulose)。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木质素(Lignin)组成,是发酵中不易降解的有机质30。杨容容31指出新鲜木屑中的木质细胞不会完全死亡,木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没有得到降解直接使用时不易被食用菌菌丝分解

    21、和吸收。而发酵的目的就是破坏阻碍降解的秸秆表层结构,把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转变成食用菌能够利用的营养成分。3.1 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糖,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基本组成单位为纤维二糖。研究发现,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纤维素被大量利用,含量显著下降32。Ma 等33认为发酵过程中纤维素的损耗速率低于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这可能与半纤维素、木质素包裹在纤维素周围,二者优先被降解有关。刘顺杰等18发现草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含量不断下降,在二次发酵期间显著降低,表明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利用主要集中于发酵后期。3.2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的分子量比纤维素小,通常是木质纤维

    22、素中最容易被降解的基质,其水解产物主要有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和少量乙酸等34。马超凡35研究发现在培养料发酵升温阶段,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这可能与该阶段微生物代谢活动强有关,进入降温阶段后,半纤维素降解率逐渐平稳。高晓静等36研究表明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半纤维素利用率在 40%60%,同时在菌丝生长和出菇期间半纤维素也被持续利用。吴娟26报道猪粪堆肥发酵期间半纤维素含量不断减少,分解速率266 2023 年 第 31 卷 第 4 期 相对较快,这是因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部分也能分解半纤维素,通常在纤维素被分解前半纤维素已被消耗。3.3 木质素 木质素结构复杂

    23、且很难被水解,但微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木质素结构发生变化,成为可溶于水的产物。郁红艳37发现随着发酵的进行木质素不断被利用,高温期是木质素被降解的快速时期,而降温期木质素的降解速率逐渐减缓;进入二次发酵后期,木质素降解速率再次加快。但也有研究表明,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期间主要利用的是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而在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阶段则以木质素消耗速率最高38。吴娟26指出堆肥发酵过程中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低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能与木质素较难被微生物利用有关。4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的本质是微生物不断分泌酶将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因此整个发酵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李晓博等

    24、38在研究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和接种双孢蘑菇后不同生长阶段的酶活性变化中发现,发酵过程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受酶活性的影响,需要经相应的酶分解成葡萄糖、果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后才可以直接被双孢蘑菇吸收利用。Kong 等10研究表明木聚糖酶对半纤维素的降解至关重要。4.1 纤维素酶 纤维素能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将低分子葡聚糖分解为葡萄糖,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供其生长繁殖。研究表明,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较稳定,但可能受到温度下降的影响,纤维素酶活性在二次发酵时期有显著下降,一潮菇时复又迅速达到峰值30;草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不断升高,在原基形成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表明培养料中纤

    25、维素酶的表达主要集中于原基形成期前39。4.2 木聚糖酶 半纤维素的降解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多种半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其中木聚糖酶是主要的半纤维素降解酶。姚琴40研究显示,在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木聚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说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木聚糖酶均保持较高的活力。刘顺杰等18研究发现草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木聚糖酶活性同样呈升高趋势,可能是微生物在发酵中耗尽大部分有机质之后,只能通过分泌大量的酶来分解木质纤维素,从而维持其代谢需求。李晓博等38研究则显示,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木聚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 2 次翻堆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后期酶活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活性

    26、降低,从而使酶合成减少36。4.3 漆酶 漆酶是一种酚氧化酶,可以催化和氧化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它是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一员,可以通过不同类型铜离子催化氧化酚类及其衍生物,生成酚醛类化合物,在木质素降解和腐殖质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有研究发现,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几乎不表现漆酶的活性,在菌丝长满至一潮菇时漆酶活性显著提高30;草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漆酶活性也几乎为零,可能是高温导致漆酶活性丧失,其活性在原基形成期开始升高39。5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赵玉阳等: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67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通常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各菌群

    27、以一定的规律共存,同时又具有各自明显的营养及代谢类型。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提高发酵料的生产力并抑制病原菌的传播,也可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诱导子实体的形成41。5.1 细菌 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的丰度远高于真菌,是降解有机物和提升料堆温度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与真菌相比,细菌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优势42。姚琴40发现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放线菌数量不断上升,与漆酶、木聚糖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酶活性呈正相关,在培养料发酵腐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曹娜等43研究表明,发酵时间加长可以增加放线菌的丰度,并且放线菌可以通过分泌-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等水解酶来降解木质纤维素等较难降解的有机物。

    28、5.2 真菌 真菌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分解有机质,同时由于其菌丝具有机械穿透能力,可以对发酵料产生一定的物理破坏作用,从而促进有机质的降解44。Zhao 等45研究发现真菌是发酵料内残留物分解的关键参与者,分泌的多种胞外酶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等。真菌群落组成在发酵初始阶段和发酵完成后极为相似,发酵过程中以子囊菌(Ascomycota)为主。Liang 等46研究发现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子囊菌门是唯一的优势门,尤其在高温阶段占比最大,表明子囊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6 结 语 培养料发酵质量决定食用菌栽培成败,关乎食用菌的产量、品质及栽培效益。培养

    29、料中营养物质能否被食用菌高效吸收利用,主要取决于培养料发酵情况。本文通过综述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各类物质、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进展,为食用菌生产实现高产、优质提供依据和支撑。参考文献 1 李文华.发酵料组分与巴西菇子实体生长状况探索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16-17.2 忻龙祚,姚太梅,刘洋,等.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制作工艺改进技术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2(8):111-114.3 杨小兵,郑国杨,胡泽生,等.草菇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5,34(1):20-25.4 龚凤萍,竹玮,上官端琳,等.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J

    30、.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140-143.5 黄保成,胡秀月,骆美花,等.桉树木屑栽培灵芝堆料发酵时间比较试验J.食用菌,2023,45(1):40-42.6 张丽,盛斌,李常凤,等.双孢蘑菇秸秆鸡粪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6-20.7 XI B D,ZHAO X Y,HE X S,et al.Successions and diversity of humic-reducing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physical-chemical parameters during compos

    31、ting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6,219:204-211.8 张昊琳,陈青君,张国庆,等.不同基质培养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622-4631.9 姬快乐,高莹,贾晓桐,等.玉米浆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23,32(5):762-771.10 KONG W L,SUN B,ZHANG J Y,et al.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e succession of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function in c

    32、orncob composting for preparation of cultivation medium for Pleurotus ostreatu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306.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0.123156.11 ZHANG C,GAO Z,SHI W C,et al.Material conversion,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functional 268 2023 年 第 31 卷 第 4 期 successio

    33、n during green soybean hull composting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316.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0.123823.12 DIAS S E,ZIED C D,ALM G.Supplementation of compost for Agaricus subrufescens cultivationJ.Industrial Biotechnology,2014,10(2):130-132.13 贾程,张增强,张永涛.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形态的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08(11)

    34、:2269-2276.14 李月明.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要发酵基质优化巴西菇发酵料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25.15 张永泽.污泥与秸秆好氧堆肥产热系统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2:33-56.16 BELLETTINI B M,FIORDA A F,MAIEVES A H,et al.Factors affecting mushroom Pleurotus spp.J.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9,26(4):633-646.17 LI G,ZHU Q H,NIU Q Q,et al.The degradation

    35、 of organic matter coupled with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composting with different surfactants 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1,321.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0.124446.18 刘顺杰,张亚茹,陈明杰,等.草菇废棉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变化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64-2371.19 HENRY B A,MAUNG

    36、H E C,KIM Y K.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enhanced biodiversity and composting efficiency of lignocellulosic waste by thermoacidophilic effective microorganism(tE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0,276.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0.111252.20 康健.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研究D.兰州:兰

    37、州理工大学,2019:33-34.21 王华旋.固体有机质发酵降解菌群及其特征研究:鸡粪好氧堆肥降解菌及其特征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7.22 王旭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水稻秸秆混合好氧堆肥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2.23 刘瑞亮.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效果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2.24 侯晓伟.双孢蘑菇培养料营养物质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25 吴一凡,张玮,刘昊林,等.氮添加对竹屑堆肥及其栽培大球盖菇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9):230-235.26 吴娟.过磷酸钙对猪粪堆肥碳、氮转化及减缓有机质降解技术机制研究

    38、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27 应正河,柯斌榕,卢政辉,等.双孢蘑菇不同含氮量培养料隧道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20,35(3):331-336.28 易荣菲.牛粪堆肥中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29 蒋宁,李辉平,林金盛,等.草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的变化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3):261-265.30 秦改娟,王晓,陈青君,等.不同配方培养料生产双孢蘑菇过程中主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物料组分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23(6):1035-1041.31 杨容

    39、容.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的不同处理对灭菌效果的影响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6:6.32 杨亚茹,张国庆,陈青君,等.双孢蘑菇培养料木质纤维素利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1,36(1):53-60.33 MA C F,LO P K,XU J Q,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lignocellulose degrad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removal revealed via metagenomics analysis during different agricul

    40、tural wastes composting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314.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0.123731.34 牛佳钰.秸秆源木质纤维素在好氧堆肥化中的降解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2.35 马超凡.宏基因组学分析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菌群的演替及功能基因预测D.南宁:广西大学,2020.36 高晓静,张昊琳,桑羽希,等.利用杂草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6):1275-1282.37 郁红艳.农业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D.长沙:

    41、湖南大学,2007.38 李晓博,李晓,李玉.双孢蘑菇生产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及利用研究J.食用菌,2009,31(2):6-8,10.赵玉阳等: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69 39 阿布来提 托合提热结甫,张国庆,果禹鑫,等.杏鲍菇菇渣栽培草菇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利用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26(3):520-527.40 姚琴.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及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41 KERTESZ M A,THAI M.Compost bacteria and fungi that influen

    42、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garicus bisporus and other commercial mushrooms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8,102(4):1639-1650.42 REN G M,XU X H,QU J J,et al.Evaluation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co-composting of cow manure and rice straw using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an

    43、alysi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16,32(6):101.43 曹娜,王祎璠,陈青君,等.平菇培养料不同处理工艺的理化性质与微生物菌群动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28(3):705-711.44 DUAN Y M,AWASTHI S K,LIU T,et al.Dynamics of fungal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 response to wheat straw biochar amended poultry m

    44、anure composting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9,274:410-417.45 ZHAO S C,FAN F L,QIU S J,et al.Dynamic of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during maize residue decomposition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ChinaJ.Applied Soil Ecology,2021,167.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21.104057.46 LIANG X H,SI H Y,FAN Y B

    45、,et al.Microbiological community analysis of the composting of poplar processing residuesJ.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781(5).DOI:10.1088/1755-1315/781/5/052025.从卖产品到投技术 上海企业“出海”建食用菌智慧工厂 7 月 1 日,上海丰科生物子公司新加坡丰科与美国亚裔食品市场最大的中国品牌运营商美国华源食品集团举行合作发布会,联合宣布将在美国休斯敦共建珍稀食用菌智慧工厂,填补

    46、美国本地金针菇生产的空白。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 34.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29%;出口数量为 57.88 万吨,同比增长 16.77%。除香港、东南亚、东亚外,俄罗斯、美国、意大利也进入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的前十国家。从成本角度来看,菌菇产品出海走传统贸易路线,至美国往往需要 4050 天,保鲜成本、运输成本都面临较大挑战。而直接在美国本土建厂,依托其国内运输网,可以做到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仅耗时 57 天。资料显示,上海丰科作为我国工厂化栽培白玉菇和蟹味菇的开拓者,已在上海、成都、青岛、秦皇岛建有一批高度自动化的食用菌智慧工厂,其旗下的 Freshmore 国际品牌是全美 10 大食用菌畅销品牌之一,这也是该排行榜中唯一的中国品牌,主要销售蟹味菇和白玉菇,其他上榜产品均为双孢菇(白蘑菇)。上海丰科和华源食品的智慧工厂项目,是美国食用菌行业的第一个中国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整体项目投资将超过 6 000 万美元,是截至目前中国食用菌行业在海外市场最大的投资项目。此次合作计划分为三期,建成后工厂总面积 3 万平方米,日产量达 50 吨。该智慧工厂将尽可能减少人工,全部用机器化替代,打造早期黑灯工厂。(摘编自 2023-07-01 上观新闻网 和 2023-07-03 腾讯网 https:/


    注意事项

    本文(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