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pdf

    • 资源ID:702427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pdf

    1、总 39 卷 第 4 期2023 年 8 月Vol.39 No.4Aug.,2023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纪明1,2,李伊笑2,刘华珂3(1.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当前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利用普惠金融进行扶贫减贫是落实共同富裕政策的关键举措。文章首先对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运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

    2、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可以提高居民资金利用效率,减少相对贫困并促进共同富裕;从区域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增强,说明普惠金融通过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最后,提出了健全普惠金融运行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区域差异化发挥、协同数字金融发展等对策建议。关键词:普惠金融;共同富裕;减贫效应;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832;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23)04-0023-10一、引言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基本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习近

    3、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倾注了大量努力,随着 2020 年年底“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我国已经进入“后脱贫时代”,需集中力量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可以为解决当前我国仍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明方向。中国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全面解决,这一系列成就归功于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历史风俗、

    4、人文素养的不同,造成消费观念、金融知识储备也不同。因此,仍需要国家因地制宜推行有力举措,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解决好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任务。金融资源分配不均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部分较为落后地区的金融水平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也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普惠金融进行科学化、针对性的扶贫。*收稿日期:2022-11-2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5、中国南部陆地边境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实地实验研究”(20BJL087);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共同富裕的实现障碍及解决机制研究”(YCSW2022392)。作者简介:纪明,博士,二级教授,研究方向:相对贫困治理与经济增长。兰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3兰 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3 年 第 4 期普惠金融解决了一般金融产品需要抵押物品所造成的较高门槛问题,以机会平等、可负担的成本为优势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相对贫困人口提供低门槛的金融服务,极大程度缓解相对贫困人口所遭

    6、遇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惠金融还通过建立精准的指标体系将不同区域的相对贫困人群进行分类,通过科学有效的模式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为相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提高相对贫困人群的收入,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缓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金融资源普惠性配置,有助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分析,以下内容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落脚点,重点探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相对贫困状况的作用与影响,期望通过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化差异研究助力于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助力于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

    7、协调性、充分性。解决地区差距是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之一,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建设有利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在促进区域间共同富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帮扶落后地区的发展,各级政府在扶贫和防范返贫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本文认为普惠金融的“普及”和“下沉”,更有助于后发展地区减缓贫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的协同共赢发展,最终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二、文献综述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减贫效应1,普惠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缩小收入差距3,使得最终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果,实现由普惠金融到共同富裕的过渡4-5。从这些观点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普惠金

    8、融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方面,不同学者的观点也有所差异。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Beck 等从宏观层面分析得出普惠金融水平提高可以有效地帮助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提升农民收入6;任碧云和李柳颍的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支付服务、数字借贷服务的使用,以及数字金融服务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包容性增长7;邹克和倪青山认为普惠金融通过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使得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3。在平衡金融服务供需、提高可获得性方面,Levine 提出普惠金融能够提高低收入者的金融可获得性,有利于实现平等8;顾宁和张甜指出普惠金融减贫具有直接路径,且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了主要贫困减

    9、缓作用9。关于普惠金融对缓解贫困的作用效果,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例如,Gulli 认为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员脱贫的效用主要以四种方式实现:帮助穷人更多地参与到盈利事物当中,培养穷人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以整个家庭为单位进行风险评估、预防,以及勉励贫困人员积极上进,维护并提高穷人的自尊心10。江春和赵秋蓉认为减贫最有效的方式是完善相关的产权制度,而不是地方金融机构向穷人直接发放贷款;应设立服务“双创”的普惠金融农村地区配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和返乡者积极创业,从而拉动农村地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更丰富的就业岗位10。王姣和周颖以普惠金融指数为基准的研究表明,减缓贫困的手段包括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

    10、盖率和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普惠金融使用效率对于减贫没有重大影响11。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果,如,Dhrifi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提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缓解贫困具有积极作用,而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作用并不突出12。罗斯丹等运用门槛回归理论研究普惠金融对贫困的缓解作用,得出普惠金融对缓解贫困的作用表现出突出的门槛现象且其作用的发挥与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呈正向关系等结论13。黄秋萍等的实证研究也得出普惠金融对贫困的作用有明显的门槛,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也就是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对贫困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14。刘华珂认为普惠金融对城镇贫困减缓存

    11、在中介效应,且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减缓城镇贫困的效应要高于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减缓城镇贫困的效应15。综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围绕普惠金融、贫困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但是已有研究对普惠金融的指标选择过于单一,少有从多维角度进行研究;已有研究少有将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并 24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纪明,李伊笑,刘华珂 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体系从而求得普惠金融指数,同时考虑到我国各省份和地区空间跨度较大,拟通过区域差距分析衡量共同富裕的实现水平,运用面板回归的方式考察普惠金

    12、融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性。上述方法将使得研究更为有效和真实,更好地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扶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三、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机理:基于减贫效应区域差异的分析(一)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分析1.普惠金融带动经济发展多元化,助力共同富裕一直以来主流观点都认为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且存在着金融与经济同步前行的金融发展理论。普惠金融作为金融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广度,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更大范围地服务到基层群众当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资金真正地流向需要的地方,从而为相对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建设,推动相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就

    13、业,使得地方财政更有效率,让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益真正地惠及人民群众。由经济增长实现减贫最广为人知的观点“涓滴效应”其理论逻辑即是,高收入人群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先享有福利,从而带动地方就业,提高政府税收水平,进而让低收入人群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就业岗位,获得更多的财政政策效益,像水滴汇集成溪流一般慢慢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地区的人口,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益,最终实现先富帮带后富的作用效果。2.普惠金融缩小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普惠金融对提高相对贫困人群收入水平具有显著作用。首先,普惠金融使得该人群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得资金借贷支持及其他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其资金持有和调配

    14、数量,提高相对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以缓解资金使用压力,更高质量地进行生产生活,从而实现减贫。其次,普惠金融的推广增加了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数量、增加了普惠金融服务种类,极大地降低了相对贫困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便于高效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并有机会更多地参与金融活动,从而缩小收入差距,更好地保障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果的实现,推动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3.普惠金融平衡金融服务供需,助力共同富裕从供给方面看,原有金融服务由于商业银行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会重点服务于资金数量较多的客户群体,而相对贫困人口由于收入不稳定且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商业银行为这类人群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少。从需求方面看,金融机构提供的储

    15、蓄、理财等金融服务主要满足收入水平较高人群的需求,相对贫困人群由于流动性存款较少、理财意识较低等因素使得自身的金融需求相对较少。而普惠金融能针对性地提高金融机构对相对贫困人群的重视程度,提供有安全保障和优惠的金融服务,增加金融基础设施和网点数量,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同时,普惠金融可以使相对贫困人口更方便地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学习金融知识、培养理财意识,通过享受特定的金融活动来缓解自身经济生活压力,改善生活现状,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金融服务需求。因此,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协同金融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针对性解决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相对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使用程度,助力共同富裕。(二)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

    16、差异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资源存量、人口资源密度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效果不同。在我国其作用效果大致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上升的特点。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从地区自身层面来说,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原有的金融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整体金融禀赋配置较丰富,西部地区金融禀赋较稀缺,因此普惠金融政策所带来的金融机构和服务数量的增多相对而言西部地区受益更多,其减贫效应也就更为显著。其次,从服务主体来说,金融机构本着盈利原则倾向于为更高收入和有更高利润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金融活动盈利机遇更多,金融资源更为丰富,金融机构自然就涌向东部地区。伴随普惠金融政策

    17、的提出,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将服务对象转向西部地区,着力开发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加大了西部地区金融网点数量,从而使得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25兰 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3 年 第 4 期最后,从服务对象来看,相对贫困人群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较为简单且需求量较少,而高收入地区的金融服务种类更为多样化。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数量较东部地区要多,普惠金融政策可以使更多样的金融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给低收入人群,将西部地区金融市场进一步拓宽,发掘金融活动在扶贫当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低收入地区防范返贫风险,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的金融水平差距。四、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一)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

    18、的构建普惠金融是金融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存在的广度与深度的体现,能体现国家金融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普惠金融指数是用指标化的手段建立起完整的金融指标体系,以切合实际的指标来展现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具有更丰富的产品种类、拥有更广泛的服务对象等特性,所以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设立应最大程度地考虑到金融机构等金融产品提供方,和企业、个人等金融产品获得方的所有相关因素。国内外研究对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体系构建和设定都进行了充分探讨。Beck 等构建了由自助存款机、金融网点在人口和地区之间的分布状况,以及存、贷款总额的占比水平等八项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一个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16

    19、。Sarma 通过参考人类发展指数 HDI 的权重计算方法,对包括欧洲、亚洲、美洲等五大洲的 55个国家和地区测算其普惠金融水平并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各大洲的差异17。Gupte 选用数学中的几何平均方法,以金融产品的获得成本、使用情况、获得效率等为指标构建体系,测算出印度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推广水平18。王婧等通过对指标系数的差别化计算,选取金融产品供给方和金融产品需求方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普惠金融的使用情况19。以上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普惠金融指标指数化和进行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还有一些不足:(1)指数的设定手段以 HDI模型方法为主进行测算,测算手段缺乏创新性,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阶

    20、段不相适应;(2)指标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不能系统地体现普惠金融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参考上述研究成果,兼顾我国普惠金融实际发展情况,从金融服务的获取方和提供方两个角度选取使用水平和现有状态作为一级指标,选取保险水平、证券水平、自动柜员机密度等作为二级指标,构建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见表 1)进行分析研究。(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在指标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将重点借鉴 Sarma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所创设的“CP 编制法”17。“CP 编制法”主要通过对各维度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对这些指标加权求和,来得到相对应衡量普惠金融发展质量的指数。考虑到各指标的量纲的差异,首先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求

    21、出取值为 01 之内的规范化数值指标。所进行的规范化处理为:dij=xij-aijAij-aij(1)在上式中,dij为规范化后的数值指标,aij为表1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使用水平现有状态二级指标保险水平证券水平贷款水平存款水平自动柜员机密度金融从业人员密度金融机构密度说明个人保费收入与GDP之比个人平均拥有的保费数量个人平均证券收益水平金融贷款总额与GDP的之比金融存款总额与GDP的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自动柜员机总数与总人数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自动柜员机总数与总面积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金融业从业人员总数与总人数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金融业从业人员总数与总面积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金融机构总数与

    22、总人数之比县级行政区范围金融机构总数与总面积之比 单位%元/人 元/人%台/人 台/平方公里%人/平方公里 家/人 家/平方公里 26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纪明,李伊笑,刘华珂 第i项指标中的最小观测值,Aij为第i项指标中的 最 大 观 测 值,xij为 地 区 的 实 际 观 测 值,xijaij,Aij。接下来进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IFI=1ki=1i=k(dij)r(2)在上式中,IFI即为所求得的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值,IFI值的大小决定普惠金融发展质量的高低;k为指标维度,r为一常数,来衡量dij和IFI之间的敏感性水平。为了方便用公式进行相关运算,我们在此取

    23、r=0.5。五、实证分析(一)模型设定选用全国 31 个省份 20002019 年的面板数据来测度我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有效性。由于所选取的贫困指标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将贫困指标的滞后项加入到模型当中作为一项解释变量,并设定如下计量模型:Povertyi,t=0+1Povertyi,t-1+2IFIi,t+3Xi,t+i,t(3)其中,Povertyi,t为相对贫困水平;Povertyi,t-1为滞后一期的相对贫困水平;IFIi,t为普惠金融指数代表的普惠金融水平;Xi,t为对贫困有影响的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含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要素密集度以及城镇化率;i,t为随

    24、机扰动项。(二)变量选择1.被解释变量相对贫困程度:借鉴刘华珂的做法15,采用贫困发生率(HC)、贫困深度(PG)和贫困强度(SPG)来代表相对贫困水平。贫困发生率(HC)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可以反映贫困人口的规模;贫困深度(PG)指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相对差距,可以反映贫困的相对程度;贫困强度指数(SPG)是贫困发生率(HC)和贫困深度(PG)的补充,能够反映贫困人口间收入的不平等情况。选择国家扶贫办于 2011 年发布的农民纯收入 2 300 元为国家贫困线,根据各地统计年鉴之中的农村居民收入各组数据和已经计算出的贫困线指标,通过世界银行的 POVCAL软件计算

    25、得到各地的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指数,从三个维度对相对贫困程度这一指标进行全面的衡量。2.解释变量普惠金融水平(IFI):选用所求得的 31 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代表普惠金融水平,指数大小与普惠金融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控制变量产业结构(int):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导致相对贫困水平的差异。当产业结构处于较低阶段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进步可以降低对应聘工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而提高就业数量,使相对贫困人口获得更多高收入水平的就业机会,从而助其脱贫;而当产业结构处于较高阶段时,产业结构转型向更高层次发展会提高对应聘工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低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失业增加,收入

    26、差距拉大。选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与 GDP 的比值来代表产业结构。城乡收入比(gap):城镇居民收入总体高于农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之间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找高收入工作,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实现共同富裕。选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表示城乡收入比。社会保障水平(sec):社会保障水平可能对相对贫困产生正效应或者负效应。当社会保障水平正好可以解决相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时候,将有利于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生活,提高生活水平;但当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时也可能使相对贫困人口产生懈怠心理,放弃工作、减少收入来源,从而可能导致返贫。选用社会保障总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值来表

    27、示社会保障水平。要素结构(fi):要素结构反映的是一个地区资本存量与就业情况的相对关系。一个地方的要素结构值越高说明就业情况没有满足当地资本存量,资金未充分发挥作用,容易导致相对贫困;反之,要素结构值越低说明相对于当地资金存量来说就业水平高,有助于缓解相对贫困。选用资本存量和从业人数之比来表示要素结构。城镇化率(urb):城镇化通过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升级等措施推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会改变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日常习惯以及劳动形式,提高收入水平、减轻相对贫困。选取城镇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数量的比重计算出城镇化率。27兰 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3 年 第 4 期

    28、本文所选取的数据主要源自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以及 31 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2 所示。(三)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由于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等难以预测的情况会影响到相对贫困人口的整体收入水平,在研究中选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的估计易导致回归结果有偏。考虑到内生性的影响,因此采取系统 GMM 方法来完成样本回归。采取系统 GMM 方法的好处还在于,在研究中由于之前几期的贫困情况会对现期产生干扰,即“贫困恶性循环”现象的存在,使用系统 GMM 估计方法可以涵盖贫困指标的滞后值,让回归结果更为有效。综上,最终选用滞后一期的系统 GMM 估

    29、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 展示了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回归情况。选取相对贫困发生率(HC)、贫困深度(PG)和贫困强度(SPG)代表相对贫困程度分别开展回归,其中只包含相对贫困指标和普惠金融指数两个变量的单一回归方程为(1)(3)(5)列;将其他控制变量加入方程中后所得到的综合回归方程为(2)(4)(6)列。由表中 AR(1)、AR(2)两行的 P 值大小能够发现,全部模型的误差项皆是二阶序列不相关的,说明误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表内最后一行 Sargan 检验结果表明工具变量在回归中的作用充分显著,不会导致过度识别情况的发生。由三项贫困指标滞后一期的系数值可以看

    30、出,滞后一期对现期贫困的作用效果正向显著,验证了贫困恶循环理论的存在。核心解释变量普惠金融与三项贫困指标都显著地呈负相关关系,证实普惠金融对扶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普惠金融为相对贫困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提高了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使相对贫困者更简便地享受到金融政策,从而降低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21。其次,普惠金融为相对贫困者融入社会提供保障,增强与社会的接触,有机会加入到高收入的岗位中;增加收入,开辟更多获取资金的渠道,进而缩小收入差距。最后,普惠金融提高了相对贫困者的素质。通过普惠金融相对贫困人口的金融教育、信用意识、风险意识等得到培养,而相对贫困

    31、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相应也就提高了就业能力水平20-22。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与预期大致相同。产业结构与相对贫困的回归结果呈负相关,且于 1%水平上显著,说明产业结构转型可以促进相对贫困者状况的改善,助力共同富裕。当产业结构升级,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转移时,会大幅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相对贫困人员非农产业收入,从而减缓贫困,甚至脱贫。城乡收入差距与相对贫困的回归结果也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在合理区间上增大能够弱化相对贫困状况。当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23。城镇化率提高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也为负

    32、,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城镇化率提高还可以提高地区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水平,相应提高地区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与相对贫困的回归相关系数呈负相关,主要是因为国家对相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HCPGSPGIFIintgapsecfiurb样本数558558558558558558558558558均值18.796.033.050.4586.502.9215.863.4246.35标准差17.666.443.530.157.220.625.243.1917.88最小值0000.1560.321.854.320.2613.

    33、08最大值88.2331.8018.230.89102.315.6030.4619.0389.61 28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纪明,李伊笑,刘华珂 对贫困人口有较为合理的保障政策,有利于相对贫困人口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社会生产中去,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因此有利于减贫和实现共同富裕。要素结构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为正相关。要素结构水平越高,相对贫困情况越严重,是因为要素结构反映一个地区资本存量与就业情况的比例,要素结构值较高的地区就业越不充分。资金受到限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大降低,就业水平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四)区域差异与共同富裕缩小区

    34、域之间的“贫富差距鸿沟”是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整体上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是显著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份和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普惠金融发展更是存在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以下将分区域研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探讨地区间普惠金融的差异化发展是否有利于减少相对贫困,带来区域间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并达到稳健性检验的目的。由于将样本进行区域划分后,样本数据量较少,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并进行缩尾处理,结果如表 4所示。从表 4 中可以看到,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在东

    35、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有显著的作用,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的影响也符合期望。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也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即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是在逐渐增强,主要原因是和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原有的金融服务资源匮乏、金融服务宣传较少,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行为、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活跃、居民融资较为困难问题,而普惠金融能极大程度解决西部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强化居民的投融资及资金借贷意识、提供有效的融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达表3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回归结果解释变量L.HCL.PGL.SPGIFIintgapsecfiurb常数项AR(1)AR(2)SarganHC(1)0.937*(1371)-

    36、2.983*(-4.52)0.593*(2.19)0.00120.09650.5241(2)0.859*(67.20)-7.194*(-5.17)-0.051*(-3.13)-0.846*(-2.88)-0.009*(-4.61)0.012*(3.29)-0.822*(-14.27)15.27*(15.60)0.00130.09930.7007PG(3)0.819*(1160)-7.591*(-25.38)4.066*(70.05)0.00340.98450.7051(4)0.768*(56.55)-7.731*(-2.67)-0.026*(-2.71)-0.504*(-2.64)-0.052

    37、*(-3.27)0.041*(-0.02)-0.029*(-5.17)9.912*(4.78)0.00300.98371.0000SPG(5)0.697*(451)-7.382*(-21.65)4.066*(34.13)0.01610.29590.6495(6)0.620*(48.90)-8.35*(-4.15)-0.048*(-3.94)-0.171*(-1.12)-0.005*(-6.32)0.004(0.85)-0.006(-1.42)9.829*(6.78)0.01540.31011.0000注:*、*和*分别指代变量的估计系数通过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中的数值是变量

    38、估计系数的t检验值;自相关和工具变量检验行中所显示的数值为P值;下同。29兰 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3 年 第 4 期到减贫目的,助力共同富裕。因此,虽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也可以减缓农村贫困,然而由于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东部各省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有效性要大幅弱于西部,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上述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具有减贫效应,对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较为明显,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减贫效应则弱于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建设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该结果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普惠金融扶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这

    39、一有效路径提供了实证依据。六、结论与建议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利用普惠金融进行科学化的扶贫减贫是落实共同富裕政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开展了探讨,在厘清共同富裕、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之后,设定了普惠金融指数这一指标体系,最后运用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可以通过提供普适的金融服务、增建金融基础设施、培养居民金融意识等方式提高居民资金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相对贫困,助力共同富裕实现;从区域层面看,普

    40、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增强,说明普惠金融通过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当前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解决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任务。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影响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健全与国家实际发展情况相匹配的普惠金融系统,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健全普惠金融运行体系,确保普惠金融政

    41、策落地生根。推进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辐射带动效果,最主要的是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适应地区发展情况的多元化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法律法规,使相对贫困地区金融表4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性差异解释变量IFIintgapsecfiurb常数项R2观测值东部地区(1)-103.87*(-3.64)68.53*(4.08)0.241197(2)-31.71*(-2.86)0.120*(2.17)0.087(0.06)-0.074*(-4.56)0.719*(5.26)-0.165*(-2.19)30.53*(3.68)0.714197中部地区(3)-234.35*(-3.96)110.49*

    42、(4.75)0.104144(4)-43.04*(2.14)-0.030(-0.34)-0.640*(-3.39)-0.122*(-7.78)-0.034(-1.19)-0.722*(-10.74)25.40*(2.19)0.878144西部地区(5)-473.30*(-8.72)199.17*(10.23)0.630216(6)-133.16*(-4.71)-0.440*(-2.80)-0.723*(-5.33)-0.135*(-10.36)-0.292(-0.94)-0.253*(-3.21)108.34*(6.61)0.856216 30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纪明,李伊笑,刘华

    43、珂 机构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更全面地服务于相对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需求。第二,因地制宜落实普惠金融发展,重视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化作用发挥。由于我国普惠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样本中的作用效果不同,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效果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应针对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落实符合地区发展特征的普惠金融举措。针对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作用最为显著的特点,应重点加强西部地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挖掘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中的缺失环节,重点对百姓最关注且迫切需求的服务进行补充。在中部地区应重点发挥普惠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关键性作用,发挥农商行、村镇银行数量众多的优势,提高服务效率,让普惠金

    44、融真正服务于有需求的群体。东部作为普惠金融推行时间最久、程度最深的地区,应利用好现有的众多金融网点和服务,做好防范返贫工作。同时,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创造出更便于使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共同富裕背景下普惠金融助力减贫贡献力量。第三,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数字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发展。日益兴盛的数字金融和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相结合能有效地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数字金融方便、高效的特征有利于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地完成基本的存贷款以及投资业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提升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覆盖面。要促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大数据平台等技术精准分析和定位,让真正有需求

    45、的人群能轻松地感受到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益处。参 考 文 献1 谭燕芝,彭千芮.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J.当代财经,2018(03):56-67.2 黄倩,李政.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云南省120个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1):52-66.3 邹克,倪青山.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理论、测度与实证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05):48-62.4 刘长庚,罗午阳.互联网使用与农户金融排斥基于 CHFS2013 的 实 证 研 究 J.经 济 经 纬,2019(02):141-148.5 刘心怡,黄颖,黄思睿,等.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

    46、裕: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01):135-149.6 BECK T,DEMIRG-KUNT A,LEVINE R.Finance Inequality and the Poor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Springer 2007,12(1):27-49.7 任碧云,李柳颍.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农村包容性增长基于京津冀2114位农村居民调查数据的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04):3-14.8 LEVINE R.Finance and the PoorJ.The Manchester School,2008,76:(s

    47、1)1-13.9 顾宁,张甜.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减贫:门槛、空间溢出与渠道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19(10):74-91.10 江春,赵秋蓉.关于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理论思考国外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减缓贫困理论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24-29.11 王姣,周颖.基于贫困减缓视角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02):13-15.12 DHRIFI A.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Growth-inequality-Poverty”Triangle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48、2015,6(04):1163-1176.13 罗斯丹,陈晓,姚悦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6(12):84-93.14 黄秋萍,胡宗义,刘亦文.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贫困减缓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06):75-84.15 刘华珂.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城镇反贫困效应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J.投资研究,2020(08):92-106.16 BECK T,DEMIRG-KUNT A,PERIA M S M.Rea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

    49、.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1):234-266.17 SARMA M.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R/OL.(2008-08-26)2022-02-10.https:/icrier.org/pdf/Working_Paper_215.pdf.18 GUPTE R,VENKATARAMANI B,GUPTA D.Computation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for Ind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7:133

    50、-149.19 王婧,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 31兰 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3 年 第 4 期分析J.金融论坛,2013(06):31-36.20 梁榜.普惠金融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兼论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J.财贸研究,2022(08):17-31.21 李建军,李俊成.普惠金融与创业:“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J.金融研究,2020(01):69-87.22 王亚平,魏立乾,罗剑朝.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收入差距 与 农 村 经 济 增 长 J.统 计 与 决 策,2022(18):130-135.Research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注意事项

    本文(普惠金融减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