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pdf

    • 资源ID:651928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pdf

    1、收稿日期院2022-11-19基金项目院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野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创新研究冶渊2018SJA1624冤遥作者简介院孙丽娟袁女袁江苏沭阳人袁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袁博士曰刘绪义袁男袁湖南双峰人袁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渊长沙冤教授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遥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孙丽娟1刘绪义2渊1.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 江苏 淮安 223003曰2.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袁 湖南 长沙 410116冤摘要院先秦哲学基本上呈现出两种理路袁一种是以儒学为代表的心性哲学袁一种则是以老学为代表的心态哲学遥人的问题是心性问题袁人生的问题是心态问题袁老子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就是心态问题遥这种心态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袁比心性哲学更符合时代尧人生和政治的需要遥 老子的心态哲学是一座在其宇宙本体论上建构起来的完整的心态堡垒袁也是一个完整的心态哲学体系遥 心态哲学是理解老子思想的一把钥匙袁从心态哲学来解读老子袁很多纷争不断尧困扰多年的重要命题就可迎刃而解遥关键词院老子曰心态哲学曰政治与人生中图分类号院B223.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6365渊2023冤05-0104-08叶老子曳五千言袁两千多年来学界对它的研究经久不衰遥各家注说虽然层出不穷袁却总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曰诸般解读虽然目不暇接袁却总让人感觉犹隔一层遥 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难处究竟在哪里钥 笔者

    3、以为除了叶老子曳思想确乎精微之外袁或许与我们对老子的过度解读不无关系遥很多人尽可能从复杂处入手袁 似乎认为越玄奥越正确遥 其实袁换一个视角或许更能真正理解尧切近老子思想的真谛遥那就是以简入手袁将老子思想理解为一种心态哲学袁 更能帮助我们读懂老子遥一在儒学研究者看来袁 中国哲学就是心性论或心性哲学袁心性论是儒家哲学的基本理论遥对于心性的不同理解袁 就是儒学内部派别分歧的重要表现遥 余英时说院野新儒家渊程朱理学冤和南北朝隋唐以来旧儒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则在于心性论的出现遥 冶1所谓心性论袁其核心要义就是院心是本体袁一切皆由心生曰只有尽心知性袁涵养本心袁才能心以成性袁尽心成仁遥似乎心是基点袁性是目的袁一

    4、切从心出发袁落脚点在性遥然而袁性无形无影袁只能存于心袁是心中之理袁只有求理于心才能觉识本心遥而心性本净袁须默然反己袁直指本心袁通过独化与自悟袁才能通达心灵的玄冥之境袁做到天人合一遥说者就这样在心尧性之间反复野循环冶论证袁以致解说纷纭袁玄奥难懂袁充满神秘色彩袁有学者只好用内在尧外在等西式话语来描述袁使之成为结不出果实的虚构的精神花朵2袁也成为一种先验论遥其实袁关于心和性袁先秦诸子有两种不同的诠释遥 在开心性哲学之源的孟子那里袁 心性不二遥孟子主张野人性善冶袁以心性为善袁尽心知性尧知天尧事天袁认为人之所以有野人性冶袁源于人有第44卷 第5期2023年9月云梦学刊Journal of Yunmeng

    5、Vol.44袁No.5Sep.2023第5期善心袁人性本善遥 因此孟子提出了两个命题院一是发挥善心体验仁义本性从而通达天理袁 因而以心释仁尧以仁施政的仁义政治论曰二是存心养性事天的人性修养论遥到了陆王之时袁古代心性哲学有了系统的总结遥陆九渊提出袁心是万物本体袁一切事物唯心所生袁野宇宙便是吾心袁吾心即是宇宙冶3袁强调心无所不包尧无所不通尧无所不生尧无所不立袁心因而被赋予特殊的主体地位和本体意义遥荀子则认为心性二分袁因而天人亦相分遥 和孟子将心看作是人之为人的本心不同袁荀子认为袁治国的关键在于掌握野道冶遥 而人只有用心袁才能知野道冶遥 心是纯粹的感官袁又是身体和精神之主宰袁但心野出令而无所受令冶4

    6、429遥 意思是说袁心可以自己驱使自己袁 也可以自己禁止自己袁虽然可以强制命令身体屈伸袁 却不可以强制心改变意志遥 总之袁心和性没有关联遥老子哲学中没有心性的内涵袁只有人性论袁落脚点不在野性冶袁而在自然本性遥 叶老子曳和叶庄子曳内篇袁独无野性冶字遥 傅斯年尧郑开等人都认为袁野性冶的概念是在野生之谓性冶5这一古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袁叶老子曳野德冶野命冶野朴冶野素冶野赤子冶野婴儿冶等概念袁大概相当于后起的哲学概念野性冶遥这么理解无疑是要将老子哲学与心性论联系起来袁但是袁即使老子上述概念相当于野性冶袁也无关心性遥诚然袁叶老子曳中的野朴冶乃未斫之原木袁老子借以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本来面目袁其反面就是人

    7、工的野器冶袁野朴散则为器冶675遥 意思是失却了本质袁 心就变成一种容器袁没有了灵魂袁也没有了活力遥野素冶野赤子冶野婴儿冶等也是人性的隐喻袁表示尚未社会化的自然之性袁象征着原初而完整的人的本然之性袁确实有野生之谓性冶的意思遥但是袁这里的野性冶与野心冶都没有关联起来袁是特意将其有形化尧可见化袁也就是说袁老子讲的是合乎天道的自然本性遥 王弼和郭象对此解释得很明白遥 王弼认为院野道不违自然袁 乃得其性袁法自然也遥法自然者袁在方而法方袁在圆而法圆袁于自然无所违也遥 冶666也就是说袁顺从万物本性而无所违袁就能识得天地本心袁故野万物以自然为性冶678遥 郭象曰院野虽天地之大袁 万物之富袁其所宗而师者袁无

    8、心也遥 冶7124自然之性即无心袁本质上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心态遥如果说袁儒学是一种心性哲学袁那么袁老子的哲学则是心态哲学遥人的问题是心性问题袁人生的问题是心态问题袁 老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心态问题遥 这种心态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袁 比心性哲学更贴近人生和政治遥因为人的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袁人的心理过程则是不断变化的袁心理状态介于二者之间袁既变化又稳定遥因此袁人的心态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尧情境性袁心态与情境相联系袁受情境的影响遥如果心态是正确的袁 那么人所生活的世界也是正确的遥 心态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袁与其说人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袁 不如说是用心来感知世界遥 心态既可以使一个人在浑浑噩噩中

    9、奋起袁也可以使一个人在安逸清闲中堕落遥 走哪一条人生路袁取决于自己的心态遥 心态是什么样袁世界就是什么样遥 每个人都为不同的心态所驱使袁要想正确认识世界渊宇宙冤袁就要正确认识自己遥 要获得一种完美的人格尧健康的人生袁就要培养正确的心态遥叶老子曳中道法自然和无为合道的论述袁更符合现实人生与政治的需要遥在社会领域袁人应当野法自然冶遥 那么袁究竟如何来野法冶呢钥 老子提出野无为冶袁庄子提出野无心冶袁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从人生心态上予以验证遥老子的心态哲学建立在其宇宙本体论上遥徐复观说院野老学的动机与目的袁 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袁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袁逐步向上面推求袁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袁以作为人生

    10、安顿之地遥 因此袁道家的宇宙论袁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遥 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孙丽娟刘绪义院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第5期1052023年云梦学刊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袁 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袁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遥 冶8徐复观认为老子哲学的宇宙论是为人生论服务的遥然而袁二者并不能割裂地看袁老子人生论渊包括政治论冤和宇宙论是浑然一体的袁宇宙论是人生论的根据袁人生论渊包括政治论冤是宇宙论的野此在冶遥老子的世界渊宇宙冤是一个二元结构遥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袁斯恶已曰皆知善之为善袁斯不善已遥 冶67美的观念一旦形成袁 恶的观念同时产生曰善的观念一旦产生袁不善的观念

    11、同时形成遥有无尧难易尧长短尧高下尧前后等一系列相反尧对立的存在都是如此遥这相反尧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产生尧相互依赖尧同时并存遥那么袁应该怎样来对待这个世界呢钥 笔者认为心态至关重要遥叶老子曳特别重视对立面的作用袁认为如果能从对立的一面考虑问题袁 就能摆正心态袁即野守中冶遥 野反者袁道之动曰弱者袁道之用遥 冶6113世人都爱争强好胜袁所谓野人往高处走冶袁这只是看到了正面遥老子认为袁最好的心态具有最高的德性袁 像水一样往低处流遥 心态的运动规律是野反冶袁心态的表征是野弱冶袁弱也是一种心态遥 老子并不否定对立双方的任何一面都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袁关键在于如何看待遥老子的世界里有虚有实尧有强有弱袁如野虚其心

    12、袁实其腹曰弱其志袁强其骨冶69遥 有有有无尧有刚有柔尧有动有静袁要在切合心态的动静变化遥 尤其是第二十八章三个排比句院野知其雄袁守其雌噎噎复归于婴儿遥冶野知其白袁守其黑噎噎复归于无极遥 冶野知其荣袁守其辱噎噎复归于朴遥 冶675无为无心袁乃万物本性袁要得到无之本心袁只能守住自然袁采取无为的心态遥宋代大儒朱熹特别推崇 野十六字心传冶袁即伪古文叶尚书 窑 大禹谟曳中的野人心惟危袁道心惟微袁惟精惟一袁允执厥中冶9遥 其实袁老子心态哲学与这十六字要旨是一致的袁人的心态变化不定袁道心中正入微袁只有保持惟精惟一袁心态才能稳定曰要想人心与道心和合袁只有野守中冶遥野守中冶是老子二元世界即宇宙论的内核遥可以说袁

    13、 老子哲学着眼于人生和政治袁以渊宇宙冤社会为视野袁以心态为核心袁以生存为根本遥老子的哲学是围绕野道冶开展的袁老子的道论处处指向人的心态袁形而上之野道冶向下落实成为人生准则之野道冶袁而心态修炼之道袁即老子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野玄德冶遥二叶老子曳一书建构起一座完整的心态堡垒袁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态哲学体系袁 心态哲学是理解老子思想的一把钥匙遥 从心态哲学来解读老子袁很多纷争不断尧困扰多年的重要命题就迎刃而解遥 譬如学界争议最多的野无为冶野无知冶野无欲冶这三个词使老子与道家长期被贴上消极出世的标签遥集中体现野三无冶思想的是叶老子曳第三章院野是以圣人之治袁虚其心袁实其腹曰弱其志袁强其骨遥 常使民无知无

    14、欲袁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遥 为无为袁则无不治遥 冶69叶老子曳一书中有 12 处提到野无为冶遥后世注家多将老子的野无为冶诠释为野无所作为冶袁认为老子的野无为冶思想是一种消极不为尧不思进取尧反对任何变革的社会历史观遥叶淮南子 窑 修务训曳认为野无为者袁寂然无声袁漠然不动袁引之不来袁推之不往袁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冶遥郭象认为凡合于自己的 野性分冶渊主要指其才智和社会地位冤的一切行为袁皆可看成野无为冶曰而不符合自己野性分冶的一切行为袁则皆属于野有为冶72要22遥北宋老学研究者则多将野有为冶和野无为冶对举袁如王安石叶老子注曳曰院野圣人用其道袁未尝勤于力也袁而皆出于自然遥盖圣人以无为用天下之有为袁以有余用天下之

    15、不足遥 冶11吕惠卿叶道德真经传曳曰院野人主者袁无为者也遥佐人主者袁有为者也遥噎噎臣以有为事上袁君以无为畜下遥冶12现代106第5期不少人则将野无为冶看成一种原则尧一种行为方式遥然而袁如果从心态哲学角度来切入袁老子野无为冶的思想就不再那么玄奥了遥野无知冶袁很多注家都认为袁这是老子在认识论上对知识的否定袁是愚民袁是反智主义遥 有人理解为没有知觉袁有人则理解为没有机巧尧心机或机心遥 例如叶老子曳第七十章院野言有宗袁事有君遥 夫唯无知袁是以不我知遥 知我者希袁则我者贵袁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遥 冶河上公注院野我所言有宗祖根本袁事有君臣上下遥 世人不知者袁非我之无德袁心与我反遥冶王弼注院野以其言有宗袁事有君

    16、之故袁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遥 冶13183有的注家则联系叶庄子 窑 天地曳篇野有机械者必自机事袁有机事者必有机心遥 机心存于胸中袁 则纯白不备遥纯白不备袁则神生不定遥神生不定者袁道之所不载也冶袁认为庄子否定野机心冶与老子讲野无知冶是一致的袁即防止尔虞我诈侵蚀纯朴的人心遥其实袁这都是对老子哲学的僵化理解遥 老子讲野无知冶袁正是一种浑浑然尧朴尧婴儿的心理状态袁也即一种空杯心态袁既不以知自居袁也不求知我遥至于野无欲冶袁基本上都理解为没有过多的欲望或者贪欲袁这样理解固然不错袁但还是没有抓住本质遥欲望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袁人类社会要发展尧个人要进步袁没有欲望肯定不行袁可欲望太多更不行遥 老子绝不是追求所谓

    17、的 野无欲则刚冶袁也不是要消除人的欲望袁而是主张以无欲的心态处世袁达到野无欲则柔冶的境界遥胡适于 1935 年 8 月在叶独立评论曳发表叶政制改革的大路曳一文袁谈到野无为冶野无知冶时说院野最高领袖是 耶处高位爷袁 他的任务是自居于无知袁而以众人之所知为知曰自处于无能袁而以众人之所能为能曰自安于无为袁而以众人之所为为为遥 凡察察以为明袁琐琐以为能袁都不是做最高领袖之道遥冶14胡适认为袁无为就是尽量授权属员完成他们职权以内的事袁培养他们的学识能力袁训练他们负责任遥胡适虽然没有明说袁但在他的意识里袁已经将无为尧无知尧无欲看作是心态意义上的概念遥老子从道论出发袁深刻把握宇宙天道无为尧无知尧无欲的本然袁

    18、希望人效法天道袁养就无为尧无知尧无欲的浑然质朴心态袁达到为人生尧为政治的目的遥 因此袁在美学上袁生发出虚静的审美心态曰在政治上袁生发出无为的心态哲学曰在人生上袁生发出无知无欲的心态哲学遥 因此袁老子的思想建构起了一种包含政治心态尧 生存心态渊畏祸求生尧保身全生冤的社会心态哲学体系遥后来的庄子基本上继承了老子这一心态哲学精神袁而且走得更远遥形而上的野道冶只有与人生发生关联袁落实到社会人生和政治的需求时袁 才对人产生重大意义遥和儒家抽象先验的心性哲学相比袁老子的心态哲学更有人间烟火气遥 只有当心态呈现出野自然冶野无为冶野无知冶野无欲冶野虚静冶野柔弱冶等状态时袁人生才会少一些无奈和愤慨袁多一些淡然和

    19、宠辱不惊遥野知人者智袁自知者明冶687袁老子的人性哲学袁是教人首先认识自己袁理解人生遥因而袁他提出了野四不一没有冶的心态修炼原则袁即野不大冶野不华冶野不怨冶野不争冶遥渊一冤不大的心态遥如叶老子曳第三十四章曰院野大道氾兮袁其可左右遥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袁功成不名有袁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遥 常无欲袁可名于小曰万物归焉而不为主袁可名为大遥 以其终不自为大袁故能成其大遥 冶689即大道就像流水一样袁可大可小袁可左可右袁只有以一种野不大冶的心态才能成就其大遥可是人心总有所倚恃袁或倚仗才华袁或倚仗权力袁或倚仗金钱袁有所恃就会自矜自大遥渊二冤不华的心态遥如叶老子曳第三十八章曰院野上德不德袁是以有德曰下德不失德袁是

    20、以无德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袁下德为之而有以为遥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袁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袁上礼为之而莫孙丽娟刘绪义院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1072023年云梦学刊之应袁则攘臂而扔之遥 故失道而后德袁失德而后仁袁失仁而后义袁失义而后礼遥夫礼者袁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遥 前识者袁道之华而愚之始遥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袁不居其薄曰处其实袁不居其华遥故去彼取此遥 冶698真正有野上德冶的人不会刻意对外表现得自已很有德袁 也不会总把自己的德行到处宣讲袁 或者故意采取某些言行证明自己很有德行曰野下德冶 之人才会刻意做到表面上不丧失野德冶袁强调表面文章袁这实际是无野德冶遥 老子没有否定真正的野仁冶野义冶野礼冶的价值袁他反对的是华

    21、而不实尧徒有其表尧注重虚荣的心态袁认为这于德性是个巨大的破坏遥渊三冤不怨的心态遥如叶老子曳第六十三章曰院野为无为袁事无事袁味无味遥 大小多少袁报怨以德遥 冶6169怨来自自见尧我见尧先见袁野大小多少冶都是自见尧我见尧先见袁以己度人袁极易招怨遥 以无为的心态去为人袁以无事的态度去做事袁以无味的感觉去品味袁才能合乎自然之道袁才能品尝到真正的滋味遥舍弃了大小多少的价值判断袁就不会产生怨天尤人的心态遥渊四冤不争的心态遥如叶老子曳第七十三章曰院野天之道袁不争而善胜袁不言而善应遥 冶6189叶老子曳第八十一章曰院野天之道袁利而不害遥 圣人之道袁为而不争遥冶6200叶老子曳第八章曰院野上善若水遥水善利万物而

    22、不争袁处众人之所恶袁故几于道遥 居善地袁心善渊袁与善仁袁言善信袁正善治袁事善能袁动善时遥 夫唯不争袁 故无尤遥 冶622心态不争之野道冶袁蕴含着不逞强尧戒矜尧勿伐的内涵遥水性不争袁这是自然本性的启迪遥 老子认为袁最好的心态就是水的状态袁最好的品行就是水的品行遥世人争强好胜袁学道的人应反其道而行之袁柔弱不争袁野夫唯不争袁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冶658遥 争袁如同自伐袁焉能无尤钥对于野不大冶野不华冶野不怨冶野不争冶袁老子还有另外一种表达袁 即 野不自见冶野不自是冶野不自矜冶野不自伐冶遥 然而袁人心总容易蔽于欲尧蔽于情尧蔽于私尧蔽于大袁蔽于大则自傲袁蔽于私则自是袁蔽于情则自见袁蔽于欲则贪婪遥因此袁老子提出

    23、解蔽袁以自然为师袁认识自己袁就能认识道袁进而体道修德遥老子进一步总结道院野自见者不明袁自是者不彰袁自伐者无功袁自矜者不长遥 冶663可见袁老子的心态哲学袁追求尚自然袁无为有为曰推崇做减法袁去奢去泰遥 无论是治身还是治国袁老子都不反对追求大和强袁相反袁要得到理想中的大和强袁 必须拥有一种好的心态袁如叶老子曳第四十五章曰院野大成若缺袁其用不弊院大盈若冲袁其用不穷遥大直若屈袁大巧若拙袁大辩若讷遥 冶6127最完美的东西就像有残缺一样袁其作用不会失去曰最充盈的东西像是空虚的袁但它的作用依然存在遥 另外袁 最正直的东西像是弯曲的袁最灵巧的东西像是笨拙的袁最擅长辩论的人却又像是不善言辞遥 叶老子曳 第七十

    24、八章还说院野天下莫柔弱于水袁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袁其无以易之遥弱之胜强袁柔之胜刚袁天下莫不知袁莫能行遥是以圣人云院受国之垢袁是谓社稷主曰受国不祥袁是为天下王遥 正言若反遥 冶6195老子从宇宙自然中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袁 那就是刚强是死亡的征兆袁柔弱是生命的征兆袁有生命的东西自然能战胜濒临死亡的东西遥 心态守柔守弱就能使生命迸发出强大的生机遥正所谓心态不好袁人生易老遥三老子哲学从汉初就被称为 野南面之术冶袁自此一直被视为政治哲学遥 它不仅是西汉建立伊始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袁 也是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遥 老子道论的关键词是野无为而治冶遥 野治冶是目的袁野无为冶是描述尧规范野治冶的袁准确地

    25、讲袁就是用一种野无为冶的心态来治理国家遥孔子也曾谈到野无为而治冶袁曰院野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钥 夫何为哉钥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遥 冶15野恭已正南面冶袁大意就是谨慎对待自己108第5期的内心袁成为天下人的榜样遥但孔子之论的落脚点不在如何为君袁而是如何为臣曰老子却始终在讲为君之道遥 野治身冶和野治国冶作为老子思想的两大核心袁落脚点都在讲心态遥心态问题是修养问题袁也是社会问题袁更是文化问题遥 老子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并提出解决办法袁归结到一点袁就是野我无为而民自化袁我好静而民自正袁我无事而民自富袁我无欲而民自朴冶6154遥 因此袁老子的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从本源上来说是一致的袁 都是心态哲学遥 心态哲学不

    26、是现代的心理学袁 不是心理学和哲学的交叉复合遥 老子讲治道袁本质上是从天道生发出来的遥叶老子曳第十四章对野道冶的描述就是一种心态院野视之不见名曰夷袁听之不闻名曰希袁搏之不得名曰微遥 此三者不可致诘袁故混而为一遥 其上不曒袁其下不昧袁绳绳不可名袁复归于无物袁是谓无状之状尧无物之象遥 是谓惚恍遥 迎之不见其首袁随之不见其后遥 冶635它上面并不明亮袁下面也不阴暗遥 它延绵不绝无法名状袁 它的运动和存在最后会归于空无遥 这就是没有形体的形状和没有物体的形象袁就是惚恍袁若存若亡尧似有似无遥 这就是野道冶的状态遥野寂兮寥兮冶正是对理想心态的描述袁即虚尧静的心态袁这种无状之状尧无物之象袁象征着人的心态要像

    27、宇宙一样宽广尧虚静尧无迹遥 宇宙无心袁 所以人的心态应是空寂无名的袁 应该 野归根冶遥 叶老子曳第十六章曰院野夫物芸芸袁各复归其根遥 归根曰静袁是谓复命遥 冶639心态之根就在于静袁必然有一个野复朴冶野复明冶的修养过程遥这个过程袁就是追求内心平淡尧坦荡的境界的体道过程袁在庄子那里袁就是野心斋冶野坐忘冶遥老子的野无为冶概念既指内心恬淡的精神境界袁也指宇宙玄寂的虚静状态袁还指因循顺势的政治策略袁其要旨不离于野心冶遥叶老子曳第四十九章野圣人无常心袁以百姓心为心冶野圣人在天下歙歙袁 为天下浑其心冶野圣人皆孩之冶6134等句袁既言野无心冶袁又言野浑其心冶遥作为野心冶的反面袁野无心冶是野虚心冶的意思袁是虚

    28、其己心袁以达到实心为百姓的目的遥 不同于野昭昭冶野察察冶之野心冶袁则唯有处于野昏昏冶野闷闷冶651的野无心冶状态袁才能心中装满百姓遥 因此袁无为也意味着超然于是非善恶之外尧喜怒哀乐之上遥 无为不仅意味着无心袁 也意味着 野无情冶遥无心尧无情袁是一种心态袁而不是指心性遥老子要求从情感纠葛渊喜怒哀乐冤中解脱袁达到一种无任何私心杂念尧无情无欲的恬淡心境和虚静状态遥 他告诫为政者院野重为轻根袁静为躁君遥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遥 虽有荣观袁燕处超然袁奈何万乘之主袁而以身轻天下钥 轻则失本袁躁则失君遥 冶671为什么身为万乘之君却要把自己看成天下最轻呢钥因为执政者心态轻率浮躁袁就会失去根本遥 叶老子曳第二

    29、十三章又曰院野希言自然遥故飘风不终朝袁骤雨不终日遥孰为此者钥天地遥天地尚不能久袁而况于人乎钥故从事于道者袁道者同于道袁噎噎同于道者袁道亦乐得之遥 冶660自然的东西有其自然的生灭袁 天地都不能使风雨永远持续袁何况人呢?符合自然之野道冶就能长久遥为政也是如此袁保持野致虚冶野守静冶的心态就会合乎自然之野道冶遥老子所讲的治道袁是野帝王之术冶袁又并不完全是野帝王之术冶袁老子不是替统治者出谋划策袁而是站在百姓的立场袁 阐明圣人的无为之道遥叶老子曳第十二章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院野五色令人目盲袁五音令人耳聋袁五味令人口爽袁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袁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袁故去彼取此遥 冶631五色尧五音

    30、尧五味尧驰骋畋猎尧难得之货都不是百姓能够享受得到的袁是统治者的专享遥 老子意在强调贪图享受只会令人走向反面袁圣人重在讲求内在的充实袁而不是外在的愉悦享受袁要懂得野去彼取此冶遥可见袁老子的政治哲学袁即教人治天下须先治身袁 治身须先治心袁 治心则须先治为政者的孙丽娟刘绪义院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1092023年云梦学刊心遥 野清静为天下正遥 冶6127野不欲以静袁天下将自正遥 冶695所谓野治大国若烹小鲜冶6162袁是教人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心态来看待大国治理遥 心放平袁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曰心放轻袁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曰心放静袁天下就是一片安宁的土遥老子描述了人的很多种心态袁 提出了为政者心态修炼的办

    31、法或途径袁主要有以下十种院渊一冤不盈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九章曰院野持而盈之袁不如其已遥 揣而棁之袁不可长保遥 金玉满堂袁莫之能守遥 富贵而骄袁自遗其咎遥 功遂身退袁天之道遥 冶623不盈就是不自满尧小满袁只有小满足才有大幸福袁像乾隆那样自诩野十全老人冶袁终究只能成为笑柄遥渊二冤戒惧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十五章曰院野豫焉若冬涉川袁犹兮若畏四邻袁俨兮其若容袁涣兮若冰之将释袁敦兮其若朴袁旷兮其若谷袁混兮其若浊遥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钥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钥 保此道者不欲盈袁 夫唯不盈袁 故能蔽不新成遥冶637大道深邃莫测袁世事变化不居袁要像犹尧豫那样小心谨慎袁心存戒惕遥尤其是心态上不要使气袁故第五十五章又

    32、曰院野心使气曰强遥物壮则老袁谓之不道袁不道早已遥 冶6150渊三冤包容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三十四章曰院野大道氾兮袁其可左右遥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袁功成不名有袁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遥 冶689道创生万物而不居功袁又包容万物而不为主袁人要有这种包容心态遥渊四冤慈悲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六十七章曰院野我有三宝袁持而保之遥 一曰慈袁二曰俭袁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遥 慈袁故能勇曰俭袁故能广曰不敢为天下先袁故能成器长遥今舍慈且勇袁舍俭且广袁舍后且先袁死矣浴 夫慈袁以战则胜袁以守则固袁天将救之袁以慈卫之遥 冶6176慈是质地遥渊五冤 举重若轻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六十章曰院野治大国若烹小鲜遥 以道莅天下遥 冶6162轻重是

    33、姿态遥渊六冤平淡的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三十五章曰院野执大象袁天下往曰往而不害袁安平太遥乐与饵袁过客止遥 道之出口袁淡乎其无味袁噎噎冶691淡是味遥渊七冤不妄为尧守愚的心态遥叶老子曳第六十五章曰院野古之善为道者袁非以明民袁将以愚之遥冶王弼说院野愚冶即野无知守真尧顺自然冶6173袁含有淳厚尧朴实的意思遥渊八冤 处下守卑的心态遥叶老子曳第三十九章曰院野故贵以贱为本袁高以下为基遥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遥此非以贱为本邪钥冶6109叶老子曳第六十一章又曰院野大国者下流袁天下之交袁天下之牝遥牝常以静胜牡袁以静为下遥冶6164野处下冶是老子野贵柔冶哲理的另一种运用遥 野弱者袁道之用遥 冶6113野绵绵若存袁用之不

    34、勤遥 冶618柔弱的作用袁可无限应用到人生各个方面遥 叶老子曳 第四十三章再曰院野天下之至柔袁驰骋天下之至坚遥 冶6123柔弱的水还具有居下尧不争尧利物的特点袁人的心态也应该如此袁要能处下不争而利民遥老子常用江海打比方袁 由于江海低洼处下袁 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此袁隐含谦虚容物之意遥 老子有感于世上的人袁都想站在高处袁都要抢在亮处袁故主张野处下冶袁认为若能野处下冶袁自然可以培养容人的心量袁甚至消解争端遥13渊九冤平等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七十九章曰院野天道无亲遥 冶6196天道是没有亲疏远近之分的袁对众生一视同仁袁无偏无私袁不厚此薄彼遥 类似的表述还有院野天地不仁袁 以万物为刍狗曰 圣人不仁袁以百姓为

    35、刍狗遥 冶615天地本没有仁的观念袁将万物视为刍狗袁圣人也一样袁如果没有仁的观念袁对万物就能平等视之遥渊十冤利人心态遥 叶老子曳第七章曰院野天长地久遥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袁以其不自生袁故能长生遥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袁外其身而身存遥 非以其无私邪钥故能成其私遥冶621天长地久是个宏大的命题袁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长地久的梦110第5期想袁关涉事业尧爱情等多个方面遥 但天为什么能够长且久呢钥老子揭示了答案院天长地久的原因就在于不会自我生长遥人为什么不能长生钥就在于每天都在自我生长遥 圣人为什么能活在人们心中钥就是因为能做到在利益面前甘居人后袁在危险面前能挺身而出遥难道圣人没有私心吗钥当然不是袁圣

    36、人只是把大家的私当作他个人的私袁满足了大家的私袁也就成就了他个人的私遥这是一种典型的利人心态袁 是老子心态层次中的最高境界遥总之袁 老子在世之时袁 虽然没有心态的概念袁但他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心态哲学体系袁从天道到人生再到政治袁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袁 这也是为什么道家能在乱世中获得众多拥趸的缘故遥参考文献院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院上海人民出版社袁2003院424.2朱荣英.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核心要义与基本特征J.天中学刊袁2015(4).3陆九渊.陆九渊集院卷三十六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80院483.4楼宇烈.荀子新注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8.5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院中华

    37、书局袁2018院281.6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楼宇烈袁校释.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1.7成玄英.庄子注疏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1.8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院先秦篇M.北京院九州出版社袁2014院294.9尚书M.王世舜袁王翠叶袁译注.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2院361.10淮南子M.陈广忠袁译注.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6院317.11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M.成都院巴蜀书社袁2001院683.12吕惠卿.老子吕惠卿注M.上海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袁2015院35.13老子M.河上公袁注.严遵袁指归.王弼袁注.刘思禾袁校点.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13.183.14胡适.问题与主义M.北京院北京

    38、大学出版社袁2013院170.1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2018院229.责任编辑李有梁A New Probe into Lao-tzu爷s Psychological PhilosophySUN Lijuan1LIU Xuyi2渊1.College of Marxism,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爷an 223003,China;2.CPC Party School of STA,Changsha 410116,China冤Abstract:Pre Qin philosophy basically presents two kind

    39、s of philosophical paths,one is the philosophy of mind represented byConfucianism,and the other is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represented by Lao-tzu.The problem of human is the problem ofmind.The problem of life is mentality.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Lao-tzu has to solve is the mentality.This philo

    40、sophy ofpsycholog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It is closer to the pulse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real life andpolitics tha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Lao-tzu爷s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is based on his universe ontology,which constructs acomplete fortress of psychology and

    41、forms a complete philosophy system of psychology.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is a keyto understanding Lao-tzu爷s thought.To interpret Lao-tzu from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many important propositions thathave been constantly disputed and puzzled for many years can be easily solved.Key words:Lao-tzu;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politics and life孙丽娟刘绪义院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111


    注意事项

    本文(老子心态哲学思想发微.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