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pdf

    • 资源ID:649918       资源大小:2.93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pdf

    1、【作者简介】*1陈琦(1993),女,讲师,博士【通信作者】*2孙宁(197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箱】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5-004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陈 琦1*1,张亚云2,孙 宁1*21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9【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 TCMSP 分析平台收集香菊感冒颗粒的有效成分,再利用 UniProt

    2、、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DisGeNET、GeneCards、DAVID 等数据库检索、筛选、分析香菊感冒颗粒的作用靶点和 COVID-19的治疗靶点,然后采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出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成分,最后使用 Vina 和PyMol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模型可视化处理。结果:通过 TCMSP 平台共收集到香菊感冒颗粒的有效成分 411 个;利用数据库共检索到 1 438 个香菊感冒颗粒的作用靶点和 1702 个 COVID-19 的治疗靶点,其中共有靶点有 272 个,经筛选其中 95 个为香

    3、菊感冒颗粒抗 COVID-19 的关键靶点;这 95 个关键靶点共富集到237 条 KEGG 信号通路,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磷脂酰肌醇激酶、核苷酸寡聚结构域等前 15 条信号通路可能是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核心通路;“化合物-靶点-通路”的网络构建分析显示,前 15 条核心通路涉及 36 个香菊感冒颗粒成分,其中 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为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将这 5 种成分与排名前 5 位的共有靶点进行对接,结果显示 5 个化合物均能较好地占据蛋白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口袋,三维构象呈高度契合匹配。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研究显示,香菊感

    4、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其作用的靶点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蛋白、蛋白激酶 B1 和白介素-1B。【关键词】香菊感冒颗粒;COVID-19;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中图分类号】R 9-39;R 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878(2023)05-0462-08Study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in Treating COVID-19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

    5、r Docking TechnologyCHEN Qi1*1,ZHANG Ya-yun2,SUN Ning1*21Wuxi Medical Colleg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Jiangsu 214122,China;2Lei Yun Sha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Suzhou Jiangsu 21500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in treating COVID-19b

    6、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Methods:Effective components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TCMSP analysis platform,and action targets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andtreatment targets of COVID-19 were searched,screened and analyzed with databases suc

    7、h as UniProt,Swiss TargetPrediction,PharmaMapper,DisGeNET,GeneCards,DAVID etc.Then,a compound-target-pathway network wasestablished using Cytoscape software to screen key components that interacted with disease targets.Finally,moleculardocking and model visual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using Vina and

    8、PyMol software.Results:A total of 411 effectivecomponents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TCMSP platform;a total of 1 438 action targets ofXiangjuganmao Granules and 1 702 treatment targets of COVID-19 were retrieved using the databases,including 272common targets,and 95 of them

    9、 were selected as key targets for the anti-COVID-19 effect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These 95 key targets were enriched into 237 KEGG signaling pathways,among which the first 15 signaling pathways,实验研究 抗 感 染 药 学Anti Infect Pharm 2023 May;20(05)陈 琦,等.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46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0、COVID-19)简称“新冠感染”,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气和戾气”1-2。COVID-19 的扩散以接触传播为主,亦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目前最新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更是对各类人群普遍易感,且具有快速传播、高传染性等特点3。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疲劳,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4,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自 2019 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发布了 10 个版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自第 3 版起推荐使用中医药治疗。据观察,目前中医药在 COVID-19 的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都

    11、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探究中医药抗 COVID-19 的作用机制,对于拓展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祖国医学并无“新冠肺炎”之病名,但有关疫病的防治早有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香菊感冒颗粒源于苏州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于 1982 年由雷允上药业集团开发为抗流感复方制剂,用于治疗临床各类感冒。该药主要由香薷、野菊花、藿香和青蒿等四味组成,具有芳香发散、清暑泄热利湿之功效。20 年的临床应用证明香菊感冒颗粒具有解表散热、清里泄热之疗效,还具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其用于治疗发热感冒患者的有效率达 92.9%以上5。随着新冠感染疫情的逐步放开,临床对抗新冠感染

    12、类中成药制剂的需求也日益迫切,2022 年12 月发布的 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将香菊感冒颗粒推荐为肌肉酸痛、发热的轻型新冠感染者治疗用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但其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值得深入研究。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基于受体理论利用生物网络技术对药物和疾病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学科,为研究多分子与多靶点间对应的复杂网状关系开创了新的研究模式,为探索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药理作用开辟了新途径6。与网络药理学相比,分子对接技术则更为成熟,其基于小分子配体的三维结构与靶点蛋白受体的空间构象,对其亲和力、结合模式预测并进行打分,挑选出与靶点

    13、结合最佳的化合物7。本文拟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关键药效组分,并将关键组分与 COVID-19 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阐明香菊感冒颗粒抗 COVID-19 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8TCMSP(http:/ 年版)(以下简称 药典)相关规定,确定香菊感冒颗粒成分。所有成分需满足以下条件:(1)成分可在 TCMSP 中检索;(2)药典 收载的指标成分;(3)有文献明确记载的活性成分。1.2方法1.2.1活性组分筛选和靶点收集本研究基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模型,借助分析平台

    14、 TCMSP 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得化学组分的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信息,筛选出 OB30%和 DL0.18的化学成分作为活性组分,通过 UniProt 数据库9(https:/www.uniprot.org)检索蛋白靶点 ID 和基因名,整理香菊感冒颗粒的靶点信息。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and nucleotide oligomeric domain,may be the core pathwaysof Xiangjug

    15、anmao Granules in treating COVID-19.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compound-target-pathwayshowed that the first 15 core pathways involved 36 components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among which the top 5ranked in Degree value were quercetin,kaempferol,-sitosterol,luteolin and isorhamnetin;these 5

    16、components weredocked with the top 5 common targe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5 compounds were able to occupy the specificbinding pockets of protein targets well,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tion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fit matching.Conclusion:Research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

    17、lar docking technology shows that the maineffective components of Xiangjuganmao Granules in treating COVID-19 may be quercetin,kaempferol,-sitosterol,luteolin,and isorhamnetin,with action targe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interleukin-6,albumin,protein kinase B1 andinterleukin-1B,respectively.KEY WORD

    18、SXiangjuganmao Granule;COVID-19;network pharmacology;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Anti Infect Pharm,2023,20(05):462-469ISSN 1672-7878/CN 32-1726/R Ant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0512-878063074631.2.2香菊感冒颗粒作用靶点与预防 COVID-19 靶点的筛选将香菊感冒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on 与

    19、PharmMapper 数据库,搜索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在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中选择“probability0”的靶点,合并去重后作为香菊感冒颗粒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此外,分别在DisGeNET 数据库与 GeneCards 数据库中以“COVID-19”为检索词搜索疾病相关靶点,在 GeneCards数据库中保留 Inference Score0.8 的靶点,合并去重并结合文献获取 COVID-19 相关靶点。分别合并2 个数据库的所有靶点并去重,得到相关疾病靶点。1.2.3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

    20、构建与分析将香菊感冒颗粒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 COVID-19 相关靶点取交集,交集靶点即为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潜在作用靶点,将获得的交集靶点导入 String 数据库,物种设置为 homo sapiens,minimum required interaction score 设置为medium confidence(0.400),获得制表符分隔值(tab-separated values,TSV)格式文件。将 TSV 格式文件导入 Cytoscape 3.9.1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拓扑参数分析,筛选出节点度值(Degree)平均值的靶点作为香菊感冒颗粒治疗COVID-

    21、19 的核心靶点。1.2.4靶点的通路分析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的关键靶点导入 DAVID 数据库10进行GO 和 KEGG 富集分析,利用生信云平台(https:/ sapiens”,以 P0.05 为筛选标准,筛选关键靶点富集显著的生物学信息和生物学功能,分析并挖掘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作用机制。1.2.5“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将 KEGG富集显著的前 15 条关键通路涉及的靶点、化合物和 15 条关键信号通路导入 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圆形代表化合物,三角形代表靶点,菱形代表通路)。利用插件“Networ

    22、k Analyze”分析拓扑参数,筛选出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成分。1.2.6分子对接验证为验证核心靶点与香菊感冒颗粒化合物之间作用的可信度,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所得 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核心靶点、香菊感冒颗粒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从RSCB PDB 数据库(https:/www.rcsb.org/)下载排名前 5 位的核心靶点蛋白结构(PDB 格式),对其进行处理,去除水和小分子等。使用 ChemDraw 软件,将 从 PubChem 数 据 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下载相关活性成分的 2D 结构文件(SDF格式)转化成“*

    23、mol2”格式。采用 AutoDockTools1.5.6 软件对蛋白靶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优化和修饰,运用 Vina 1.5.6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1.3观察指标(1)活性组分的筛选;(2)香菊感冒颗粒与 COVID-19 疾病靶点分析;(3)PPI 网络的构建与分析;(4)GO 与 KEGG 分析;(5)“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6)分子对接验证。2结果2.1活性组分的筛选通过 TCMSP 检索到香菊感冒颗粒中所含化学组分共 411 个,其中广藿香 94 个,香薷 161 个,野菊花 30 个,青蒿 126 个。以 OB30%且 DL0.18 为阈值,对 182 个组分进行筛

    24、选,最终确定香菊感冒颗粒活性组分 47 个,其中广藿香 5 个,香薷14 个,野菊花 9 个,青蒿 19 个。每味中药的 5 个典型化学成分的详细信息,见表 1。中药广藿香野菊花单体中文名邻酞酸二异辛酯芫花素葛花苷元无梗五加苷 B槲皮素刺槐素蒙花苷-谷固醇木犀草素槲皮素CAS 号27554-26-3437-64-92345-17-77374-79-0117-39-5480-44-4480-36-483-46-5491-70-3117-39-5英文名diisooctyl phthalategenkwaninirisolidoneacanthoside bquercetinacacetinlina

    25、rinbeta-sitosterolluteolinquercetin分子量390.62284.28314.31580.64302.25284.28592.6414.79286.25302.25OB(%)43.5937.1337.7843.3546.4334.9739.8436.9136.1646.43DL0.390.240.300.770.280.240.710.750.250.28表 1香菊感冒颗粒的成分信息ISSN 1672-7878/CN 32-1726/R Ant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

    26、0512-87806307464中药香薷青蒿单体中文名刺槐素-谷固醇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谷固醇山柰酚木犀草素青蒿烯CAS 号480-44-483-46-5520-18-3491-70-3117-39-5480-19-383-46-5520-18-3491-70-3101020-89-7英文名acacetinbeta-sitosterolkaempferolluteolinquercetinisorhamnetinbeta-sitosterolkaempferolluteolindehydroqinghaosu分子量284.28414.79286.25286.25302.25316.2

    27、8414.79286.25286.25280.35OB(%)34.9736.9141.8836.1646.4349.6036.9141.8836.1654.36DL0.240.750.240.250.280.310.750.240.250.31续表 1香菊感冒颗粒的成分信息图 1香菊感冒颗粒与 COVID-19 疾病靶点维恩图1 166(40.66%)272(9.48%)1 430(49.86%)香菊感冒颗粒香菊感冒颗粒COVID-192.2香菊感冒颗粒与 COVID-19 疾病靶点分析采用 SwissTargetPredicton 与 PharmMapper 数据库检索、去重并合并香菊感冒颗

    28、粒的作用靶点,共得到 1 438 个香菊感冒颗粒相关作用靶点。通过 GeneCards 与 DisGeNET 数据库检索 COVID-19 相关靶点,共得到 1 702 个 COVID-19 相关靶基因。将 COVID-19 相关疾病靶点与香菊感冒颗粒作用靶点导入 Venny 2.1.0 软件,获得共有靶点272 个。详见图 1。2.3PPI 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筛选出的 272 个共有靶点导入 STRING 数据库,共有靶点平均 Degree 值为 28.0,利用 Cytoscape 3.7.2 软件的拓扑分析插件 CytoNCA 限定Degree28.0,构建 PPI 网络图,图中节点的大小

    29、、颜色和透明度根据 Degree 值显示,见图 2。图 2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潜在靶点 PPI 网络图以 Degree 值大于平均数的靶点作为筛选核心靶点的标准,获得 95 个香菊感冒颗粒抗 COVID-19的关键靶点,其中节点颜色越深代表 Degree 值越大,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interleukin,IL)-6、白蛋白(albumin,ALB)等靶点处于网络核心位置。2.4GO 与 KEGG 分析利用 DAVID 平台对上述关键靶点进行 GO 和ISSN 1672-7878/CN 32-1726/R Ant

    30、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0512-87806307465图 3GO 富集分析与 KEGG 通路富集分析a:GO 富集分析b:KEGG 通路富集分析KEGG 富集分析,其中 GO 分析包含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上述 95 个关键靶点共涉及 1 012 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包括生物调节、代谢过程等;涉及 203 个细胞组分条目,主要定位于细胞器、细胞质等;302 个分子功能条目,主要

    31、涉及催化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3 个条目的二级注释,见图 3(a)。此外,利用 DAVID 平台对 95 个关键靶点进行KEGG 通路分析,共富集到 237 条 KEGG 信号通路,排名前 15 位的 KEGG 通路主要涉及 TNF、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核苷酸寡聚结构域(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NOD-like)等信号通路,可能是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的核心通路。详见图 3(b)。2.5“化合物-靶点-

    32、通路”网络的构建将 KEGG 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的核心通路对应的靶点、化合物和 15 条核心通路导入 Cytoscape3.7.2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图 4),并进行拓扑学参数分析。36 个香菊感冒颗粒成分参与网络调控,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为 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化合物。此外,TNF、PI3K-Akt、NOD-like 等信号通路主要参与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过程。本实验显示,香菊感冒颗粒具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 COVID-19 的特性。图 4“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ISSN 1672-7878/CN 3

    33、2-1726/R Ant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0512-878063074662.6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探讨香菊感冒颗粒活性成分与 COVID-19 的结合模式,将香菊感冒颗粒 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成分与排名前 5 位的共有靶点进行对接,结果显示 5 个化合物均能较好地占据蛋白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口袋,三维构象呈高度契合匹配。详见图 5。其中槲皮素结构中的羟基与 TNF 的氨基酸残基丝氨酸(serine,SER)-205 等之间形成氢键(图 5(a);山柰酚结构中的羟基与 IL-6 的氨

    34、基酸残基SER-177 等之间形成氢键(图 5(b);槲皮素结构中的羟基与 ALB 的氨基酸残基 SER-177 之间形成氢键,(图 5(c);山柰酚结构中的 2-苯基色原酮母核与蛋白激酶 B1 的氨基酸残基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96 等之间形成氢键(图 5(d);山柰酚结构中的羟基与 IL-1B 的氨基酸残基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148 之间形成氢键(图 5(e)。对接得分的详细结合信息,见表 2。图 55 个共有靶点与对接得分最高化合物的结合模式分析靶点TNFIL6ALBAKT1IL1B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山柰酚化学键类型氢键氢键氢键氢

    35、键氢键氨基酸残基SER-205;TYR-272SER-177;GLN-76SER-177GLU-96;THR-139;PRO-142;PRO-140MET-148docking score5.695.9611.677.467.7表 25 个共有靶点与对接得分最高化合物的结合信息3讨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其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变异快、流行范围广和破坏力强等特点11。因 COVID-19 疫情不断发展,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COVID-19 患者感染病毒不断变异,多种变异株相继出现,造成 COVID-19 疫情更广泛地流行12。截至目前,并未研究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切特效药,

    36、临床多采取非特异性干预措施以预防严重的并发症。与特效新药研发所需的漫长周期相比,安全可靠的中药方剂展现出巨大优势,且被载入国家诊疗方案13。然而,中药方剂也存在着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近年来,网络药理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或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探究中,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与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原则相符14-15。本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 TCMSP,结合文献挖掘和 药典 中指标性成分,建立香菊感冒颗粒化学成分库,共获得化学成分 46 个,ISSN 1672-7878/CN 32-1726/R Ant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37、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0512-87806307467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为生物碱类、酚酸类等。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抗菌活性16-19。近期,有学者研究了黄酮类单体抗奥密克戎毒株的药理活性,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竞争性结合于新型冠状病毒 RNA 聚合酶的活性位点处,并借助奥密克戎毒株转染的 Vero 细胞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20。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槲皮素是香菊感冒颗粒中抗病毒 Degree 值排名第一的化合物。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诸多研究证明其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

    38、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相关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疱疹病毒和 H1N1 病毒等21。有学者对槲皮素联合抗病毒药治疗 COVID-19 重症患者的疗效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安全有效地降低 COVID-19 重症患者重要标记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快速 C反应蛋白(quick C reactive protein,q-CRP)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还可缩短其入院治疗时间22。山柰酚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

    39、23。“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病毒、细菌等侵入人体后,促炎细胞因子 TN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IL-6 和 IL-8 等释放增加,从而出现炎症反应24。“炎症风暴”则是免疫调控网络失衡的结果。研究显示,病原体本身并不是导致疾病加重或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病原体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炎症风暴。山柰酚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通过调节促炎细胞因子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转录因子、黏附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23。此外

    40、,-谷固醇、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等主要成分均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活性24-27。上述结果表明,香菊感冒颗粒中大多数成分均具有较强的抗 COVID-19 作用。PPI 网络分析显示,TNF、IL-6 是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关键靶点。KEGG 通路富集分析表明,TNF 信号通路在诸多香菊感冒颗粒抗 COVID-19 潜在作用通路中作用最大。据文献报道,重症 COVID-19 患者体内以 IL-6、TNF 为代表的炎症因子显著增加,可引发炎症风暴28-30。TNF 作为炎症细胞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分泌。有研究显示,1 例免疫功能缺陷合

    41、并脊柱关节炎的 COVID-19 患者经 TNF-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治疗后,COVID-19 症状消失31。IL-6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产生,能促进肝脏中急性期蛋白的合成,激活 淋巴细胞,并诱导 B 淋巴细胞的终末期分化,使其转变为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功能的免疫活性细胞。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发布以来32,明确将 IL-6 水平上升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情恶化的临床警示指标。此外,发热是 COVID-19 患者的主要症状。当 IL-6、TNF 等细胞因子作用于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后促进产热增加,导致机体温

    42、度升高引起发热。TNF-、IL-6 为最常见的热诱导炎性因子,研究表明患者体温异常升高的同时伴随上述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33。上述结果提示,香菊感冒颗粒发挥退热、抗炎、抗病毒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 TNF 信号通路,抑制 IL-6、TNF 分泌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结合能均5 kcal/mol,表明关键成分和靶点间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对每一靶点与关键成分结合的对接模式进行图片展示,进一步说明关键靶点能较为稳定地对接至关键活性成分的蛋白结构口袋中。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香菊感冒颗粒的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表明香菊感冒颗粒

    43、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 COVID-19 的作用;结合分子对接对上述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香菊感冒颗粒可能主要通过下调 COVID-19 患者的 TNF 信号通路,抑制 IL-6、TNF 等炎症因子分泌,发挥退热、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本研究将为香菊感冒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为其组方改进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重点专科联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第一版)J.北京中医药,2020,39(7):657-664.2 李思聪,冯祥,毕磊,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成药选用分析

    44、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20,43(3):764-771.3Zhu N,Zhang DY,Wang WL,et al.A novel coronavirus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2019J.N Engl JMed,2020,382(8):727-733.ISSN 1672-7878/CN 32-1726/R Anti Infect Pharm 抗 感 染 药 学 2023 May;20(05)www.抗感染药学.com Tel:86-0512-878063074684Huang CL,Wang YM,Li XW,et al.Clini

    45、cal features of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ChinaJ.Lancet,2020,395(10223):497-506.5 钱坤,边嘉鸿,陆惠刚,等.香菊感冒颗粒甲壳素澄清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6,29(10):1093-1095.6 陈海彬,周红光,李文婷,等.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73-2876.7 吴坚,薛晓燕,王丽芳,等.分子对接方法应用与发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80-81.8Ru JL,Li P,Wang

    46、JN,et al.TCMSP:a database of systems pharmacology for drug discovery from herbal medicinesJ.J Cheminform,2014,6:13.9 UniProt CT.UniProt:the universal protein knowledgebaseJ.Nucleic Acids Res,2018,46(5):2699.10 Huang DW,Sherman BT,Lempicki RA.Systematic andintegrative analysis of large gene lists usi

    47、ng 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J.Nat Protoc,2009,4(1):44-57.11WHO Coronavirus(COVID-19)DsshbordEB/OL.(2022-04-01)2022-04-01.https:/covid19.who.int/.12 朱启贵.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87-99.1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2,12(3):161-169.14 洪盛威,夏

    48、泽远,陈恒,等.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与归经理论研究归大肠经中药抗结直肠癌药效物质基础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5):336-342.15 邹翔,隋洋,唐锡玉,等.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南柴胡-赤芍药对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3):3597-3608.16 鄢春旻.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及抗炎活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17 苏锐,崔丽霞.黄酮类化合物抑菌抗病毒活性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4):30-33,35.18 严敏,唐筱露.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作用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09,5(9):149-151.19

    49、 龚金炎,张英,吴晓琴.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4):623-627.20 王利华,孙成宏,邸琨,等.黄酮类单体抗奥密克戎毒株药理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1):18-20,261.21 史志恒,曾嘉琳,黄欣如,等.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8):2412-2420.22 孟海峰.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槲皮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4):364.23 贺煜竣,宋伯骐,杨凌毓,等.从“炎症风暴”学说探讨针刺防治新冠肺炎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科学

    50、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3):706-709.24 陈元堃,曾奥,罗振辉,等.-谷甾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1,37(1):148-153.25 陈芳,程美华,冯秀丽,等.木犀草素的抗病毒效应及机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46(6):537-540.26 邓东沅.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A549细胞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27 闫姗,王晓坤,杨林燕,等.异鼠李素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20,36(13):115-118.28 Wang DW,Hu B,Hu C,et al.Clinical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