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T∕CNTAC 11-2018 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用技术要求.pdf

    • 资源ID:64447       资源大小:529.37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T∕CNTAC 11-2018 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用技术要求.pdf

    1、T/CNTAC 112018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用技术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quantifying the greenhouse gasemissions of textile products2018-10-08 发布2018-10-08 实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ICS 13.020W 01团 体 标 准響CNTACT/CNTAC 112018I目次前言. 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核算原则.45 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化范围.46 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77 活动数据获取方法.108 排放因子选择原则.129 共

    2、生产品分配方法.1210 不确定性评价.1311 报告.13附录 A(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16附录 B(资料性附录)纺织工业常用能源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17附录 C(资料性附录)2011 年-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8附录 D(资料性附录)能源排放因子(直接排放).19附录 E(资料性附录)工业废水的 MCF 缺省值. 20附录 F(资料性附录)电动洗衣机、干衣机能耗限定值.21附录 G(资料性附录)不确定性评价方法.22附录 H(资料性附录)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模版.24附录 I(资料性附录)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数据清单模版.28参考文献.33T

    3、/CNTAC 11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虹集团、上海海关、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南通市纤维检验所、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雪梅、李昕、张玉高、阎伟琦、吴雄英、王来力、杜希、

    4、冯杰、余志伟、孟令红、樊蓉、赵学谦、王媚、李胜臻、顾海萍、李卫东、杨秀月。本标准版权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抄袭、改编、汇编、翻译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T/CNTAC 1120181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术语和定义、核算原则、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选择、不确定性分析评价和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核算与报告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5、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纺织产品 textile products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纺、织、非织造、染整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而制成的产品,如纱线、织物、非织造布及其制成品。注:改写 GB 18401-2010,定义 3.1。3.2物料 materials在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和使用等生命周期过程中,涉及的除能源外各类的投入。3.3生命周期 life cycle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GB/T

    6、 24040-2008,定义 3.13.4企业对企业 business-to-business(B-B)T/CNTAC 1120182产品从企业到企业,客户是组织。评价内容包括原材料通过生产直到产品到达一个新的组织,包括分销和运输到客户所在地,即从摇篮到大门。注:改写PAS 2050:2008,定义3.5。3.5企业对消费者 business-to-consumer (B-C)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客户是终端消费者。评价内容包括原材料获取、过程制造、分销和零售、消费者使用,以及最终处理的生命周期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即从摇篮到坟墓。注:改写PAS 2050: 2008,定义3.6。3.6温室气体 g

    7、reenhouse gas (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体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波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氧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ISO 14064-1: 2006,定义 2.13.7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在特定的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功能单位计)。ISO 14064-1: 2006,定义 2.53.8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CO2e)在辐射强

    8、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ISO 14064-1: 2006,定义 2.193.9系统边界 system boundary规定某单元过程为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核算范围。ISO 14040-2006,定义 3.323.10单元过程 unit process进行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时为量化温室气体活动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T/CNTAC 11201833.11功能单位 functional unit量化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参照单位,一般是质量单位。如无特别说明,本标准中以 1kg 纺织产品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

    9、功能单位。注:改写 GB/T 24040-2016,定义 3.20。3.12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actor将活动数据转换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 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例如, kg CO2e/kg、 kg CO2e/L、kg CO2e/m、kg CO2/kWh、kg CH4/kWh、kg N2O/ kWh 等。注:改写 PAS 2050:2008,定义 3.19。3.13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greenhouse gas activity data对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测量值。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包括消耗的能源量、产生的物质量、提供服务的数量或受影响的土

    10、地面积等,单位根据排放源确定,例如,kWh、kg、L、m3等。注:改写 ISO 14064-1: 2006,定义 2.11。3.14温室气体清单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温室气体排放活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汇总的文件。ISO 14064-1: 2006,定义 2.143.15全球变暖潜势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某一给定物质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用于核算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注: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见附录A。ISO 14064-1: 2006,定义 2.183.16初级活动数据

    11、primary activity data直接测量或者由直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单位过程或活动的相关数值。注:初级数据不一定要来源于被研究的产品系统,因为初级数据可能与其他不同但可比较的产品系统相关。ISO 14046-2014,定义 3.6.1T/CNTAC 11201843.17次级活动数据 secondary data不是经由直接测量而取得的数据。PAS 2050:2008,定义 3.153.18共生产品 co-product来自同一生产单元、设备生产过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ISO 14064-1: 2006,定义 3.103.19分配 allocation将探讨的产品系统与一或多个其他

    12、产品系统某单元过程的投入或产出流加以分割。ISO 14064-1: 2006,定义 3.174核算原则4.1 相关性根据纺织产品实际生产加工情况,选择适宜的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和数据,确保真实反映产品系统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服务于企业内部和外部采用者的决策需要。4.2 完整性应对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和报告。4.3 一致性采用统一的核算和报告方法,能够对不同时间段同类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意义的比较。4.4 准确性对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准确的核算,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4.5 透明性具有明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核算过程,并对数据来源及核算方法给予充分说明。4.6 可操

    13、作性确保核算及报告的各环节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可行性。5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化范围5.1 生命周期的系统边界T/CNTAC 11201855.1.1 原材料获取阶段5.1.1.1 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包括动物饲养(如饲养羊、蚕等过程)、植物种植、化学纤维生产(如纺丝)和天然纤维生产(如轧棉、沤麻、缫丝)过程。5.1.1.2 原材料获取阶段使用物料(包括饲料、肥料、杀虫剂、染料、助剂等)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5.1.1.3 废水、废弃物处理过程。5.1.2 制造阶段5.1.2.1 纱线、织物生产过程,包括纺纱、织造、染整等过程。5.1.2.2 服装加工过程,包括裁剪、缝制、熨烫、外加工(外

    14、协)、检验、包装、仓储等过程。5.1.2.3 辅料(如纽扣、拉链、缝纫线等)生产加工过程。5.1.2.4 废水、废弃物处理过程。5.1.3 消费者使用阶段消费者使用纺织产品的过程,包含水洗、干洗、熨烫等过程。5.1.4 废弃处理阶段纺织产品作为废弃物的处理过程。5.2 边界说明纺织产品在上述系统边界内,包含的任何生产、使用、处理过程和设施运行(包括对场所的照明、加热、冷却、通风、湿度控制和其他环境控制)所使用的能源、物料、废弃物数据应被收集核算。如果上述过程中初级活动数据难以获得,则应收集次级活动数据。5.2.1 B-B、B-C 部分温室气体排放系统边界核算B-B、B-C部分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

    15、边界应包括该输入到达一个新的组织之前 (B-B边界)或消费者之前(B-C边界)发生的所有排放(包括所有上游排放)。下游排放不应纳入到从B-B或B-C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系统边界内。5.2.2 系统边界排除项目以下项目排除在系统核算边界之外:人力;行政管理与维护;营销与销售;员工私人运输;员工差旅;T/CNTAC 1120186提供运输服务的牲畜;产品在组织间、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运输;任何排放源的排放量占产品预期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小于1%;可忽略核算的总体排除项目,不超过预计功能单位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5%。5.3 核算时间段选择纺织产品生产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应包含与该产品生产有

    16、关的特定时期。但也有如下例外:如果某个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小于5%),则应在一个时间段内收集数据,时间长度足以建立与该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如果某种产品是连续生产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则应持续至少一年;如果某种产品生命周期排放计划内的变化导致核算结果增加5%或5%以上,而且变化期超过3个月,则应对有关该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重新核算。5.4 温室气体排放源5.4.1 使用能源范围与产品生命周期内能源供应和使用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应列入核算边界内。能源产生的排放是能源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排放,包括在能源生产的排放(如煤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排放)以及能

    17、源供应所产生的排放。能源供应所产生的排放包括(如发电和产热以及运输燃料所产生的排放)、上游排放(如燃料开采并运输到发电厂)、下游排放(如电厂运行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以及用燃烧的生物质的种植和加工。如果使用排放因子法核算能源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因子的核算应为待核算能源的全生命周期阶段。5.4.2 生命周期各阶段使用物料上游排放纺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制造、配送销售、使用、废弃处理阶段所使用的物料,如辅料(钮扣、拉链、织带、商标、纸箱等)、染料、助剂等生产过程中所有能源消耗或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5.4.3 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排放源主要包括废水厌氧降解过程排放源和厌氧氧化塘处理过程排放源

    18、。废水厌氧降解过程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为甲烷;厌氧氧化塘处理过程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固体废弃物处置排放源包括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和固体废弃物填埋排放源。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固体废弃物填埋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为甲烷。T/CNTAC 11201876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6.1 温室气体总排放核算方法功能单位纺织产品系统边界内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核算方法见公式(1):? ? ?th?th? ? ? ?(1)式中:? ?功能单位纺织产品系统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kg CO2e/kg;?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系统边

    19、界内各阶段能源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kgCO2e;?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系统边界内,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kg CO2e;?th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系统边界内温室气体逸散排放量,kg CO2e;?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边界内, 各阶段使用物料上游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kg CO2e;?th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废弃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kg CO2e;? ? 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成品产量,kg;?某批或核查时间段内某纺织产品质量损耗率,%。6.2 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见公式(2):? ?t? ?t? ?t?

    20、(2)式中:?某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kg CO2e;?某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单位根据排放源确定;?t某排放源的温室气体i排放因子,单位根据排放源确定;?t温室气体i的全球变暖潜势值(见附录A);i某种温室气体气体,n=16。排放因子与生产工艺、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原材料、数据来源等多种因素有关,在选用排放因子时, 要仔细分析系数来源和具体使用条件, 排放因子选择方法按照 “排放因子选取原则” (见8) 。6.3 用厌氧污泥消化工艺的废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纺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无氧降解过程CH4排放量的核算,在现有条件下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见公式(3)、公式(4)、公式(5)

    21、、公式(6):?th? ?t? ? ?t? ?(3)()()()()()()T/CNTAC 1120188式中:?th?单位质量某纺织产品废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kg CO2e/kg;?t?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废水中可降解有机材料总量,kg COD;?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kg COD;?CH4排放因子,kg CH4/kg COD;?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回收的CH4量,kg CH4;?t?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所管辖全部工厂的纺织产品成品产量,kg;?纺织产品质量损耗率,%。?t? ? ?工厂? ?t工厂(4)式中:?工厂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工厂排放给污水处理站废

    22、水量,m3;?t工厂工厂外排污化学需氧量,kg COD/m3。? ? ?市政? ?t市政(5)式中:?市政在该产品生产周期中,污水处理站排放到自然水体的污水量,m3;?t市政自然水体化学需氧量,kg COD/m3。? ?t? ?(6)式中:?CH4排放因子,kg CH4/kg COD;?t最大CH4产生能力,取0.25 kg CH4/kg COD;? CH4修正因子,无量纲,纺织企业可参照附录E取值。6.4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方法6.4.1 化石能源、电力、蒸汽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方法核算时可参考的常用能源燃烧排放因子见附录B, 外购国家电网的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取值见附录C,若附录中无参考

    23、的排放因子,可按“排放因子选择原则”选择(见8),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核算化石能源、电力、蒸汽等的排放因子,见公式(7):T/CNTAC 1120189? ? ? ? ?t? ? ? ?t? ? ?t?(7)式中:E?某能源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某单位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某种温室气体排放量,kg,l=16;?某种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l=16;?t?某单位能源在原料获取、供应等过程中,某环节消耗的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某种温室气体排放量,kg,j=1n,l=16,k=1m;?t?某单位能源在原料获取、供应等过程,某环节某种能源活动强度,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j=1n,k=

    24、1m;?t?某单位能源在原料获取、供应等过程中,某环节引发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j=1n。化石能源燃烧时直接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见附录D。若附录中无参考的排放因子,可按“排放因子选择原则”选择(见8),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核算化石能源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见公式(8)、公式(9)、公式(10)。? ? ?t?t?(8)式中:? ? 单位能源某种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t某种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温室气体类别确定;i某种温室气体气体,i=16。?t? ? ?t? ? ? ? ?t? ?(9)式中:?t? 单位能源 CO2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能源

    25、类别确定;?t? 能源单位热值碳含量,TC/TJ;?碳氧化因子;Q?单位能源低位发热值,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t? ? ?t? ? ?t? ? (10)()()()()()T/CNTAC 11201810式中:?t? 单位能源某种温室气体(除 CO2)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t? 能源单位热值某种温室气体(除 CO2)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温室气体类别确定;Q? 单位能源低位发热值,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i某种温室气体气体,i=16。6.4.2 物料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方法纺织产品常用物料排放因子可根据“排放因子选择原则”(见8),或见公式(11)核算物料排放因子。?h

    26、? ?h? ? ? ?t? ? ? ?t? ? ?ht?(11)式中:?h?某种物料排放因子,单位根据物料具体情况确定;?h?单位物料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kg,l=16;?某种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l=16;?ht?生产单位物料在原料获取、物料生产加工某环节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消耗物料等其他环节的隐含温室气体排放,kg,j=1n;?t?在原料获取、物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某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排放因子,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j=1n,l=16,k=1m;?t?原料获取、物料生产加工某环节某种能源活动强度,单位根据具体能源类别确定,j=1n,k=1m。7活动数据获取方法7.1

    27、活动数据优先级应按优先级由高到低的次序选择和收集活动数据,尽可能以初级活动数据为主,如果无法获得初级活动数据,则应收集次级活动数据,但数据准确度会受到影响。收集优先级见表 1。其中第5 类数据获得宜遵照以下原则:优先参考国家、行业、地方等有关部门制定的能耗限额数据;()T/CNTAC 11201811其次参考国家、行业、地方的统计年鉴提供的行业平均值;再次,参考有代表性文献中提供的能耗数据。表 1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收集优先级数据类型解释优先级初级活动数据1. 产品所用设备三级计量数据;2. 现场测试数据和工艺流程卡上的数据;高|低次级活动数据3. 公司提供的月度或年度数据、污水处理数据和设备信

    28、息等数据;4. 来自于设备操作人员的经验数据,被访问对象应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5. 行业的平均数据或经验数据或根据与目标企业在地区、技术、流程、时间或产品等方面相似的其它企业的数据而获得的数据。7.2 活动数据收集清单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应收集的数据见表2。如果核算B-B、B-C边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在系统边界内截取某过程的活动数据进行收集。表2 纺织产品活动数据收集清单过程/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源数据清单原料获取阶段/制造阶段能源使用、燃烧原料生产或获取过程中(包括动物(包括饲养、剪毛等过程)和其它农业过程、化学纤维原料获取和生产过程、轧棉过程(分离种子和纤维)、脱胶过程、设施运行能耗量(包括

    29、对场所的照明、加热、冷却、通风、湿度控制和其他环境控制)物料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料(钮扣、拉链、织带、商标、塑胶袋、电机带、纸箱、纸板等)等耗用量、染料、助剂(中性电解质)和化学药品等耗用量废弃物处理废水:污水量、COD值、排污量、外排COD值、经污水处理后COD值和CH4回收量废弃物:掩埋、焚烧等废弃物处理阶段能源耗用量其他如果收集到的数据只能收集到总月度或年度数据,则还需收集以下信息,以便进行共生产品分配:核算对象产品产量、同时期产品的产量(如生产过程中有质量损耗,需将损耗的重量加入一起和成品重量统计) 、 配置产能和污水处理站管辖厂区内所有产品的产量消费者使用阶段能源使用洗涤、烘干和熨

    30、烫使用的电量和耗水量洗涤次数:连续使用的纺织品(使用寿命不超过 12 个月,每月洗涤 4 次,T/CNTAC 11201812调整系数为 0.8)38 次;经常使用的纺织品(使用寿命不超过 18 个月,每月洗涤 2 次,调整系数为 0.8)29 次;常规使用的纺织品(使用寿命不超过 30 个月,每月洗涤 1 次,调整系数为 0.8)26 次;偶尔使用的纺织品(使用寿命不超过 42 个月,每两月洗涤 1 次,调整系数为 0.9)19 次;间断使用纺织品(使用寿命不超过 60 个月,每年洗涤一次)5 次。物料洗涤、烘干和熨烫使用的洗涤剂、清洁剂和溶剂等化学品的使用量废弃处理阶段废弃物处理废水:污水

    31、量、COD值、排污量、外排COD值、经污水处理后COD值和CH4回收量废弃物:掩埋、焚烧等废弃物处理阶段能源耗用量8排放因子选择原则排放因子应尽量采用优先级较高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按照数据优先级分为5类,见表3。表3 排放因子选择优先级类别优先级1.基于实地获得的排放因子:通过纺织企业内的直接测量、质量平衡方法得到的排放因子;2.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排放因子:由相同工艺或者设备根据相关经验和证据获得的因子;3.区域排放因子:基于区域特征获得的排放因子;4.国家排放因子:基于国家特征获得的排放因子;5.国际排放因子:国际通用的排放因子。高|低在选择排放因子时,纺织企业应考虑如下因素:来源明确,有

    32、公信力;精确度高;排放因子边界宜一致、完整;时间代表性:宜取研究目标当月数据;地理代表性:宜与研究目标区域一致;技术代表性:宜与研究目标采用相同工艺或技术;核算不确定性最低。9共生产品分配方法9.1 避免分配方法9.1.1工序拆分。将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工序拆成多个分属每个产品的子工序,然后分别收集其输入输出数据。T/CNTAC 112018139.1.2 扩展系统边界。 将想要核算的产品系统扩大, 将系统外的输入输出纳入到所研究的产品系统中,从而避免分配。9.1.3 获得初级活动数据。收集到该产品的初级活动数据,则可避免分配。9.2 分配方法9.2.1 按照实际加工时间。 实际加工时间等于产品

    33、产量与配置产能的比值。 优先推荐该方法进行拆分。9.2.2 按照产品产量。按照产品的产量比例对总体温室气体进行分配。这种方法是基于此产品系统中的不同产品之间单位产量温室气体相等或差异不大的前提。9.2.3 按经济价值分配。在无法获得产品间物理关系或物理关系无法实现分配时使用的,可按照产品的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来分配。10不确定性评价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排放主体应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参数不确定性。不同数据的收集方法差异,测量仪器的差异等;样本各数据时间不一致性;样本自身数据受时间跨度

    34、、地域范围、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不足(样本的时间跨度、地域范围、技术覆盖面不足以代表总体),利用收集规模较小的工厂能耗数据不足以代表全行业能耗数据;研究人员执行数据收集的能力(数据收集者对核算方法、过程、分配原则、假设等知识的认知程度);所有的二手数据涉及估计和判断,每个模型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之相关的不确定性等。方法不确定性。全生命周期评估数据的难获取性,方法允许略去能源的最终处理(固体废弃物)以及小于 1%的非实质性排放。情景不确定性:供应可能意外中断,计划的过程改进,或者是不同的季节造成的原材料和运输线路发生变化,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供应链的变化。若供应链出现临时性变化,导

    35、致能源产品总体温室气体增长或减少较显著,那么需要重新评估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参数不确定性的具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见附录 G, 参数不确定性评价在报告中为可选项,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11报告11.1 概述结果报告应为一份说明文件,结果、数据、方法、过程和局限性应是透明的,并且有足够详细的说明,结果和解释可被用在与核算目的相一致的其它方面。报告可包括如下内容:a)温室气体核算的结果、数据、方法和结论等应该完整、准确地呈现给目标受众;T/CNTAC 11201814b)核算涉及的数据清单和数据来源;c)核算结果的解释;d)可行的改善意见;e)向第三方(除核查监督者和执行者外的第三方)报告时需要

    36、补充的内容,产品核算报告模板见附录 H。11.2 报告的内容a)核算的基本信息:1)核算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基本信息;2)报告的日期;3)本标准的编号;4)报告的真实性陈述;5)核算对象的基本信息;6)产品的质量及成本信息;7)核算对象的示意图、照片;8)核算对象生产周期内共生产品的产量及成本信息;9)功能单位换算依据。b)核算范围1)功能单位的选择及说明;2)系统边界,包括:核查的时间和空间边界;生命阶段、过程和数据省略的解释;产品的生命周期流程图。c)数据清单分析:1)能源燃烧/消耗清单;2)物料耗用清单;3)制造阶段(污水处理情况)清单。d)核算结果:1)排放因子选择;2)核算结果展示与确认

    37、是否正确;3)核算结果以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 (CO2e/kg) 为单位, 按照GB/T 8170修约至0.01 CO2e/kg;4)核算结果分析。e)相关说明T/CNTAC 112018151)减排建议;2)排除在清单外温室气体排放源说明;3)核算过程说明;4)分配方法解释说明;5)具体核算过程;6)其他说明内容;7)不确定分析,数据的可信度分析,包括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的质量核算以及缺失数据的处理(可选);8)参考文献。T/CNTAC 11201816附录 A(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表 A.1 是可参考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表 A.1 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a序号温室气体名称

    38、化学分子式全球变暖潜势(100 年期水平)1二氧化碳CO212甲烷CH4283氧化亚氮N2O2654氢氟碳化物HFC-23CHF312400HFC-32CH2F2677HFC-125CHF2CF33170HFC-134aCH2FCF31300HFC-143aCH3CF34800HFC-152aCH3CHF2138HFC-227eaCF3CHFCF33350HFC-236faCF3CH2CF38060HFC-245faCHF2CH2CF38585全氟化碳PFC-14CF46630PFC-116C2F6111006六氟化硫SF623500a数据来源于 2014 年 IPCC 第五次报告第八章。在相

    39、关机构公布最新数据后,应采用最新公布的数据。T/CNTAC 11201817附录 B(资料性附录)纺织工业常用能源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表B.1 是可参考的纺织工业常用能源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表B.1 纺织工业常用能源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a能源类别能源名称计量单位排放因子数值单位一次能源天然气m32.47kg CO2e/m3天然气液化天然气kg2.98kg CO2e/kg 液化天然气无烟煤kg2.74kg CO2e/kg 无烟煤烟煤kg1.96kg CO2e/kg 烟煤褐煤kg1.37kg CO2e/kg 褐煤原油kg3.25kg CO2e/kg 原油二次能源柴油kg6.68kg CO2

    40、e/kg 柴油汽油kg6.51kg CO2e/kg 汽油燃料油kg3.40kg CO2e/kg 燃料油燃煤蒸汽kg0.40kg CO2e/kg 燃煤蒸汽a计算方法来源于东华大学硕士论文 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2014 年李昕)。在相关机构公布最新数据后,已更新最新公布的数据进行计算。T/CNTAC 11201818附录 C(资料性附录)2011 年-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表 C.1 是电网区域划分,C.2 是可参考的 2011-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表 C.1 电网区域划分电网名称覆盖省市华北区域电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

    41、省、山西省、山东省、蒙西(除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外的内蒙古其他地区)东北区域电网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蒙东(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外的内蒙古其他地区)华东区域电网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华中区域电网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西北区域电网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南方区域电网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表 C.2 2011 年-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电网名称2011 年 EFkg CO2/ kWh2012 年 EFkg CO2/ kWh华北区域0.89670.8843东北区域0.81890.7769华

    42、东区域0.71290.7035华中区域0.59550.5257西北区域0.68600.6671南方区域0.57480.5271注:表 C.1 和 C.2 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2011 年和 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在相关部门公布最新数据后,应采用最新公布的数据。T/CNTAC 11201819附录 D(资料性附录)能源排放因子(直接排放)表 D.1 是可参考的能源排放因子(直接排放)。表D.1 能源排放因子(直接排放)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燃料碳氧化率排放因子数值单位固体燃料无烟煤kg

    43、26.7c27.49b94%2.54kg CO2e/kg无烟煤烟煤kg19.570d26.18b93%1.76kg CO2e/kg烟煤褐煤kg11.9c27.97b96%1.18kg CO2e/kg褐煤洗精煤kg26.344a25.41b90%2.21kg CO2e/kg洗精煤洗中煤(其他洗煤)kg12.545a25.41b90%1.05kg CO2e/kg洗中煤其他煤制品kg17.460d33.60b90%1.94kg CO2e/kg其他煤制品焦炭kg28.435a29.42b93%2.86kg CO2e/kg焦炭液体燃料原油kg41.816a20.08b98%3.03kg CO2e/kg原

    44、油燃料油kg41.816a21.10b98%3.18kg CO2e/kg燃料油汽油kg43.070a18.90b98%2.94kg CO2e/kg汽油柴油kg42.652a20.20b98%3.11kg CO2e/kg柴油煤油kg43.070a19.41b98%3.01kg CO2e/kg煤油液化天然气kg44.2c17.20b98%2.74kg CO2e/kg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kg50.179a17.20b98%3.10kg CO2e/kg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kg45.998a18.20b98%3.01kg CO2e/m3炼厂干气焦油kg33.453a22.00c98%3.65kg CO2e

    45、/m3焦油气体燃料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99%0.89kg CO2e/m3焦炉煤气高炉煤气(鼓风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99%0.95kg CO2e/m3高炉煤气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99%1.51kg CO2e/m3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其他煤气)104Nm352.270a12.2b99%0.23kg CO2e/m3发生炉煤气天然气104Nm3389.31a15.32b99%2.16kg CO2e/m3天然气a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数据取值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数据取值来源为2006年IPC

    46、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数据取值来源为行业经验数据。T/CNTAC 11201820附录 E(资料性附录)工业废水的 MCF 缺省值表E.1 是可参考的工业废水MCF缺省值。表E.1 工业废水的MCF缺省值处理和排放途径或系统类型MCF范围备注海洋、河流或湖泊排放0.10-0.2高浓度有机污水进入河流可能产生厌氧反应好氧处理设施00-0.1必须管理完善好氧处理设施0.30.2-0.4管理不完善,过载污泥厌氧消化池0.80.8-1.0未考虑CH4回收厌氧反应器0.80.8-1.0未考虑CH4回收浅厌氧池0.20-0.3深度不足2米深厌氧池0.80.8-1.0深度超过2米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改

    47、革委办公厅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015)。在相关部门公布最新数据后,应采用最新的公布数据。T/CNTAC 11201821附录 F(资料性附录)电动洗衣机、干衣机能耗限定值表 F.1 是可参考的电动洗衣机能效限定值,表 F.2 是可参考的干衣机能效限定值。表 F.1 波轮式洗衣机和双桶洗衣机能效等级洗衣机能效等级单位功效耗电量Ee/(kWh)/(cyclekg)洗净比 Ce10.0110.9020.0120.8030.01540.01750.022注:数据来源于GB 12021.4-2013电动洗衣机能效水效限定值及等级。表 F.2 干衣机耗电量限定值产品类

    48、别类型限定值, kWh /kg滚筒式干衣机直排式0.83冷凝式0.91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直排式1.09冷凝式1.17注:数据来源于GB/T 23118-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洗衣机干衣机技术要求。T/CNTAC 11201822附录 G(资料性附录)不确定性评价方法G.1 概述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G.2.评估过程数据的质量首先,需要对清单中数据的来源进行质量评估,从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来评估。可靠性选定为统计代表性、时间代表性和数据来源三个指标;相关性选定地理代表性和技术代表性两个指标,如表 G.1。表 G.1 数据不确定性量化指标其次,在对不确定性的各项

    49、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时,采用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参见公式 G.1,可靠性中 3 个指标各占 1/3,相关性中 2 个指标各占 1/2。最终得分高,则数据质量好,不确定性低;反之得分低,则数据质量差,不确定性高,参照表 G.2。表 G.2 数据质量等级得分数据质量不确定性大小8不确定性9最高最小核算指标数据质量等级分97531统计代表性(q1)全面统计重点统计或典型统计抽样调查频次高于每月天一次抽样调查频次 1-3月每次抽样调查频次低于 3月每次;抽样频次未知时间代表性(q2)研究目标当月数据与研究目标当月差距 3 月以内与研究目标当月差距 37 月与研究目标当月差距 817 月与研究目标当

    50、月差距 18 月及以上;未知数据年代数据来源(q3)三级测量数据/实际数据平均数据经验数据额定数据未知地理代表性(q4)研究目标区域与研究目标区域地理条件大部分相同与研究目标区域地理条件类似与研究目标区域地理条件部分类似与研究目标区域地理条件完全不同;未知地理条件技术代表性(q5)生产现场技术水平档次相差为 0技术水平档次相差为 1技术水平档次相差为 2技术水平档次相差为 3T/CNTAC 112018237不确定性8较高较小6不确定性7较差较大不确定性6差非常大?源?(G.1)式中:?源各温室气体源的数据质量等级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统计代表性质量等级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时间代表性质量


    注意事项

    本文(T∕CNTAC 11-2018 纺织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用技术要求.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