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pdf

    • 资源ID:618464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pdf

    1、【文史新证】:./.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王浩 王海(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辽宁 锦州)摘 要:东汉建武年间 辽东郡曾“属青州”又“还属幽州”民族、自然因素导致大凌河古道、傍海道通行不便中原与东北陆路交通受限 环渤海航线发展为辽东郡“属青州”提供了便利条件 刘秀在“北边”采取收缩防御战略 西域、并州乃至幽州部分边郡参与其中 使辽东郡成为帝国制衡北方民族的核心 为此需与内地保持常态、高效的联系“属青州”势在必行 此后“连年旱蝗”导致匈奴分裂 东北民族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大凌河古道再度畅通 促使辽东郡“还属幽州”汉之后 唐、明华夏大一统王朝重视辽东主权与行政归属 最终形成“辽为首疆 中

    2、夏既宁 斯必戍守”的战略定位关键词:辽东郡 青州 幽州 东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东汉初 辽东郡行政归属一度经历重大变化晋书 记载:“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 后还幽州”周礼注疏 记载相对详细:“汉光武十三年 以辽东属青州 二十四年 还属幽州”学界对东汉初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的关注不多 王绵厚的 秦汉东北史、李晓杰的 东汉政区地理 与程妮娜的 东北史 均未提及此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迁原因考论上 如金毓黻的 东北通史 认为幽蓟通柳城一道为乌桓所阻不得不由登州浮海以达辽东 王钟翰、陈连开的 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 认为 辽西、辽东与幽州的交通为匈奴、乌桓断绝 故使辽东郡隶属于青州

    3、 苏卫国、张旗的 有关辽东属国问题的一些看法 指出 防线断裂、交通断绝导致的行政统属矛盾 是辽东郡改属青州的原因总体上看 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囿于区域交通的传统视角 且未予展开说明 此外 我们认为从更宏观的东汉“北边”和华夏一统王朝东北经营的纵贯视角 考论辽东郡“属青州”“还属幽州”问题 或许会有更全面、深入的认知一、传统视角下辽东郡“属青州”的原因辛德勇指出:“迄唐为止(东北与中原交通)一直以卢龙道为主辽时以古北口道为主金时始以傍海道为主”秦汉时中原与东北陆路交通依靠卢龙道与傍海道 东汉初 两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而不畅导致中原与东北陆路交通不便(一)“连兵为寇”“水溢”对外陆路交通的不便卢

    4、龙道的通行与北方民族关系息息相关 武帝以来 汉王朝凭借强大国力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中占据优势地位 之后 王莽改革导致乌桓“还为抄盗 而诸郡尽杀其质 由是结怨于莽”“光武初 匈奴强盛 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边 杀略吏人 无有宁岁”受限于国困民乏的社会情况 最终汉廷采取收缩防御政策 放弃无法坚守 第 卷第 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重大课题“汉晋时期东北郡县研究”()子课题“资料与研究篇 汉晋时期东北边郡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作者简介:王浩()男 山东济宁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秦汉史 王海()男 河北秦皇岛人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秦汉史、东

    5、北地方史的边地 东汉时期的右北平与辽西郡辖境明显萎缩“北边”防线向南收缩 大凌河上游地区处在北方民族势力范围“凡天下之地势 两山之间 必有川焉 大川之上 必有涂焉”山脉中穿行的河川 沿岸多形成较平坦的道路 在大凌河流域发现诸多汉代古城遗址 王绵厚指出:“大凌河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向东北的交通节点和枢纽”东汉初 朝廷裁撤“北边”诸县“卢龙平冈”道“陷坏断绝”大凌河上游地区被北方民族占据 大凌河古道难以沟通中原与东北地区傍海道是上古时代连接中原与东北的另一条重要通路 史念海曾言傍海道是去往东北最便捷的道路 西汉中后期傍海道受到海侵影响 元帝时“北海水溢 流杀人民”“河入勃海 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 往

    6、者天尝连雨 东北风 海水溢 西南出 浸数百里 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东汉时 傍海道受到季节性水患影响通行不便 曹操北征乌桓首选傍海道 因天降大雨 道路泥泞不堪 车马不能通行 便放弃此路 傍海道受到“水溢”和水患负面影响 通行效率大大降低北方民族的“连兵为寇”导致大凌河与老哈河河谷通道难以通行 受到“水溢”和水患影响只能季节性通行的傍海道 难以独自承担中原与东北的陆路联系 辽东郡对外陆路交通不便 只能借助海路交通与中央政府联系(二)“浮海”海路交通的可行性东汉青州大体指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地区涉及河北东南区域和山东北部、东北区域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渤海相望庙岛群岛如锁链一般

    7、连接二者 以此地理条件为依托 环渤海航线在上古时代便得以发展 汉武帝遣军队“从齐浮勃(渤)海”击朝鲜 曹魏政权通过海路将辽东吏民迁徙至齐地 都属于大规模的官方交通行为 民间往来亦反映两地海路交通的发展:汉魏时期 逢萌、管宁、邴原、王烈都因躲避战乱从海路“避地辽东”环渤海地区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积贝墓 集中分布在辽西、辽南和山东北部 墓主人生前应归属于活动在环渤海地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面貌的人群 可见渡海交流促进了环渤海航线的发展此外 东汉时“海贼”的频繁出现 也可看出环渤海航线的发展 建武年间 董宣担忧青州公孙丹家族勾结海贼 对其“尽杀之”永初年间 海贼张伯路“乘船浮海”“遁走辽东”“复抄东

    8、莱间”建安年间“公(曹操)东征海贼管承 至淳于 遣乐进、李典击破之 承走入海岛”海贼流窜于辽东与青州之间 对航线非常熟悉环渤海航线的发展 为辽东郡归属青州奠定交通基础 相较之下 以更宏观的东汉“北边”战略视角探讨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 应会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二、刘 秀“北 边”战 略 布 局 与 辽 东 郡 行 政归属凉州、并州、幽州下属多郡共同组成汉帝国的“北边”匈奴是影响“北边”战略的最重要因素东汉初 北方民族屡屡寇边 汉廷采取防御政策 第 期 王 浩 王 海: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具体可参照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册)“秦西汉东汉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 年版 第 、页大凌河北

    9、支流域有奈曼旗沙巴营子和土城子两座秦汉古城 义县大凌河中游西南行大凌河左岸(北岸)有朝阳召都巴村和大庙乡“土城子”汉代古城大凌河曲折西南而上朝阳以东过凤凰山以南的大凌河东岸有朝阳袁台子战国至汉代古城址和古墓群 见王绵厚、朴文英: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三国志魏书田畴传 载:“旧北平郡治在平冈 道出卢龙 达于柳城 自建武以来 陷坏断绝 垂二百载 而尚有微径可从”见陈寿:三国志 中华书局 年版 第 页李昊林提出傍海道通行时间大致为 月上旬到 月下旬以及 月和 月 见李昊林:东汉辽西傍海道通行问题考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第 期 第 页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夏六月 以辽东

    10、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 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见 三国志 第 页“北边”防线出现向南收缩的态势 建武十三年(年)东汉完成统一“时兵革既息 天下少事”刘秀着手应对边疆问题 东汉初 国家处于“百姓遭难 户口耗少”的状态 而“十三年(匈奴)遂寇河东 州郡不能禁”国力衰弱致使“北边”防御“力不从心”刘秀在面对西域问题上 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史载:武帝时 西域内属 有三十六国 王莽篡位 贬易侯王 由是西域怨叛 与中国遂绝 并复役属匈奴 匈奴敛税重刻 诸国不堪命 建武中 皆遣使求内属 愿请都护 光武以天下初定 未遑外事 竟不许之西域使臣在建武二十一年(年)面见光武帝“求内属 愿请都护”光武帝回答“如诸

    11、国力不从心 东西南北自在也”班固论曰:“圣上远 览 古 今 因 时 之 宜 羁 縻 不 绝 辞 而 未许”班固之言体现东汉初国力衰弱背景下汉廷对西域问题的“力不从心”建武六年(年)东汉在全国裁撤郡县 因“北边”战略收缩 民户减少 许多边县被裁撤详见表、表 表 两汉定襄郡与五原郡辖县数量与人口对比定襄郡五原郡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成乐 桐过都武 武进襄阴 武皋骆县 定陶武城 武要 定襄 复陆 桐过 骆县武成善无(故属雁门郡)中陵(故属雁 门郡)九原 固陵 五原临沃 文国 河阴蒱泽 南兴 武都宜梁 曼柏 成宜稒阳 莫县 河目 西安阳 九原 五原临沃 文国河阴 武都宜梁 曼柏成宜 西安阳 县十二

    12、 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 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五城 户三千一百五十三 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县十六 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十城 户四千六百六十七 口二万二千九百五十注:表格资料来自 汉书 卷 下 地理志下(第 页)、后汉书 卷 郡国志 (第 页)表 两汉右北平郡与辽西郡辖县数量与人口对比辽西郡右北平郡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且虑 海阳柳城 令支新安平 絫肥如 宾徒交黎 阳乐狐苏 徒河文成 临渝 海阳 令支肥如 阳乐临渝 平刚 无终石成 廷陵俊糜 徐无土垠 白狼夕阳 昌城骊成 广成聚阳 平明 字 资艹 无终 俊糜徐无 土垠 县十四 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 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

    13、五五城 户万四千一百五十 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县十六 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四城 户九千一百七十 口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五注:表格资料来自 汉书 卷 下 地理志下(第 页)、后汉书 卷 郡国志 (第 页)通过两汉边郡属县与人口的数据对比 东汉幽州与并州下的诸郡 属县减少 人口大量流失 这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种情况在“北边”郡十分常见 政府在无力坚守的区域裁撤行政机构 面对“北边”形势 光武帝欲重构北方防线 史载:是岁(建武十年)省定襄郡 徙其民于西河(建武十二年)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 筑亭候 修烽燧(建武十三年)二月遣捕虏将军马武屯滹沱河以备匈奴(建武十五年

    14、)二月 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 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 刘秀在并州边境修建防御设施、屯兵和徙民同时下诏:“边吏力不足战则守 追虏料敌不拘以逗留法”戍边将士以敌军进退决定自身进退“北边”战略偏向防御刘秀因“天下初定 未遑外事”放弃鞭长莫及的西域 在并州采取遣将戍边、徙民等一系列防御措施 相比之下 东北方的幽州可能成为“北边”防线上的反击点 东汉初辽东郡辖境并没有明显缩小 在“北边”郡中非常少见 辽东已非普通边郡 而是刘秀手中的重要筹码 刘秀对辽东寄予厚望 对祭肜委以重任 建武十七年(年)祭肜任辽东太守 后汉书 载:肜为人质厚重毅 体貌绝众 抚夷狄以恩信 皆畏而爱之 故得其死力 初 赤山乌桓数犯上

    15、谷 为边害 诏书设购赏 切责州郡不能禁 肜乃率励偏何 遣往讨之 永平元年 偏何击破赤山 斩其魁帅 持首诣肜 塞外震詟 肜之威声 畅于北方 西自武威 东尽玄菟及乐浪 胡夷皆来内附 野无风尘 乃悉罢缘边屯兵祭肜任太守期间 竟能跨数郡征讨乌桓 远超一般太守应有的权力范围 祭肜对北方民族关系的成功处理和边疆社会秩序的稳定 映衬出辽东郡在“北边”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其子祭参为辽东太守时“辽东鲜卑攻肥如县 太守祭参坐沮败 下狱死”肥如为辽西郡辖县 遭受鲜卑“寇略”的责任却由辽东太守承担 此时的辽东郡界是否西扩 尚待进一步考论 或许辽东太守对东汉初辽西、右北平等郡被废置的县境 有某种特殊的“管辖”权力 严耕望

    16、曾对两汉辽东、辽西、右北平等郡太守作出人数统计 详见表 表 两汉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太守名单西汉东汉 右北平郡 辽西郡 辽东郡 右北平郡 辽西郡 辽东郡 李广路博德南竭邳吉苏季甘延寿刘庆忌和旻刘政卑躬贱琼子师将南竭闵业刘基赵苞廉翻祭肜 宗京 祭参耿夔 蔡讽 陈禅庞参 侯猛 种暠冯绲 孙谊 度尚刘胤 杨终公孙度 公孙康注:据严耕望 两汉太守刺史表(商务印书馆 年版 第 、页)整理 见诸史料的辽东太守人数 明显多于辽西、右北平郡 其中 东汉辽东太守人数是辽西的 倍、右北平的.倍 辽东郡突出的政治地位、在“北边”经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可见一斑辽东不仅在汉王朝处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 也

    17、在管控东夷族群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建武二十五年春(年)“句骊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 而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信 第 期 王 浩 王 海: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后汉书和帝纪 李贤注曰:“西部都尉 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 在辽东郡昌黎城也”见 后汉书 第 页招之 皆 复 款 塞”元 兴 元 年(年)“(句骊)复入辽东 寇略六县 太守耿夔击破之斩其渠帅”辽东郡在汉王朝东北边疆经营中无疑处于核心地位 在整个“北边”战略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东汉初 在连接中原与东北的辽西走廊交通不便的背景下 汉廷管辖辽东郡的意义更加凸显“属青州”的变动势在必行当然 海路交通相较于陆路交通也有明显劣势 受风暴、洋流

    18、、结冰期等自然因素影响 海路交通存在安全性、周期性问题 如 管宁避地辽东“经海遇风 船人危惧 皆叩头悔过 宁思愆 念 向 曾 如 厕 不 冠 即 便 稽 首 风 亦 寻静”可见 辽东郡借海路“属青州”的行政调整 实为无奈之举“北边”民族关系的变化 为辽东郡“还属幽州”打下了基础 史载:(建武)二十二年 单于舆死 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立为单于 复死 弟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 比不得立 既怀愤恨 而匈奴中连年旱蝗 赤地数千里 草木尽枯 人畜饥疫 死亡太半 单于畏汉乘其敝 乃遣使诣渔阳求和亲作为游牧民族 匈奴对自然环境非常依赖“连年旱蝗 赤地数千里”导致人口、畜产锐减影响汉匈关系和匈奴内部稳定“(建武)二十

    19、四年春 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汉得安 故欲袭其号 于是款五原塞 愿永为藩蔽 捍御北虏 帝用五官中郎将耿国议 乃许之 其冬 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汉匈关系的改变带动整个“北边”形势好转在东北边疆 虽有新莽、东汉初匈奴与乌桓、鲜卑“连兵为寇”的窘境 匈奴对弱小民族的压榨却始终存在 彼此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建武)二十二年 匈奴国乱 乌桓乘弱击破之 匈奴转北徙数千里 漠南地空”匈奴内部变乱 为乌桓等族摆脱其控制提供了良机 自此 北方民族“连兵为寇”的局面不复存在 在汉廷的利赂与军事打击下 乌桓、鲜卑相继归附 后汉书 载:(建武)二十五年 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 诣阙朝

    20、贡 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及南单于附汉 北虏孤弱(建武)二十五年 鲜卑始通驿使“自是匈奴衰弱 边无寇警 鲜卑、乌桓并入朝贡”东北边防压力减轻 汉廷在东北拥有绝对优势 南匈奴归附汉朝后 对北匈奴进行了军事打击“(建武)二十五年春 遣弟左贤王莫将兵万余人击北单于弟薁鞬左贤王 生获之 又破北单于帐下 并得其众合万余人 马七千匹、牛羊万头 北单于震怖 却地千里”北匈奴势力“孤弱”被迫向北迁徙“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 遣谒者分将施刑补理城郭 发遣边民在中国者 布还诸县 皆赐以装钱 转输给食”之前被迁徙的民众因边疆形势好转重新回到故土 汉王朝正北方向的匈奴势力已经衰

    21、微 相比之下 西北边疆即西域和河西走廊 依然是东汉和北匈奴争夺的主要地区 终光武一朝也没能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明帝发兵夺取西域 西域“乃复通焉”章帝、和帝时期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与北匈奴多次争夺车师、伊吾等地 从建武到延光年间 西域“三绝三通”在汉王朝西北边疆 北匈奴仍有强大势力东汉与匈奴主战场已经从整个“北边”向西过渡 东北已不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 尤其是乌桓与鲜卑归附东汉后 东北“边无寇警”大凌河古道再度承担起连接辽东与中原的重任 相比辽东至青州的海路交通 经由辽西走廊的陆路交通 安全性、通行效率明显要更好 辽东作为东北防线的核心边郡、东北诸郡的保护伞 自然要与朝廷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联系

    22、陆路交通的通畅是辽东郡“还属幽州”的重要原因祭参“坐沮败 下狱死”一事 说明肥如县所在的辽西走廊(大凌河古道)是沟通辽东与内地的枢纽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鲜卑远距离寇抄辽西郡肥如县 辽东太守却要首当其责 汉廷与北方民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族关系改善后 东北边疆已比较稳定 大凌河古道再度通行 因此 以华夏大一统王朝东北经营的纵贯视角 探讨东汉初辽东郡行政归属问题 或能得到更深入的认知三、大一统王朝东北经营视角的辽东行政归属迄今所见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化的最早史料 并非来自汉代文献 而是出于唐朝人编撰的晋书 周礼注疏 值得注意的是 在房玄龄、贾公彦从事编撰工作的时候 唐朝业已平定中原、安

    23、稳北疆“唯辽东未宾”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 致使辽东为高句丽所据 诗人沈佺期有言:“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从文学史视角表现出唐朝对辽东的重视 唐代统治者对辽东的志在必得更多体现在史乘中 唐初 裴矩上书高祖 说道:辽东之地 周为太师之国 汉家之元(玄)菟郡耳 魏晋以前 近在提封之内 不可许以不臣 若以高丽(高句丽)抗礼 四夷必当轻汉 且中国之于夷狄 犹太阳之于列星 理无降尊 俯同藩服 年 相里玄奖奉太宗之命出使高丽(高句丽)言于其王曰:“既往之事 焉可追论!至于辽东诸城 本皆中国郡县 中国尚且不言 高丽(高句丽)岂得必求故地”辽东“本皆中国郡县”的认识 也深深植根于唐太宗脑中他曾说:

    24、辽东故中国地 而莫离支贼杀其主 朕将自行经略之今天下大定 唯辽东未宾 后嗣因士马盛强 谋臣导以征讨 丧乱方始 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周、汉、晋时期 辽东曾以不同的方式归属中原王朝管辖 唐太宗亲征辽东时 命房玄龄等人撰写史书 史载:太宗亲征辽东 命玄龄京城留守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 晋书 于是奏取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等八人 分功撰录 以臧荣绪 晋书 为主 参考诸家甚为详洽 晋书 有言:“辽东国秦立为郡 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 后还幽州”通过申明辽东早前的行政归属 为当时收复辽东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历史依据 使唐

    25、朝师出有名无独有偶 高宗朝成书的 周礼注疏 云:“汉光武十三年 以辽东属青州 二十四年 还属幽州”相较 晋书 东汉初年的辽东郡行政归属 有明确的时间记载 贾公彦“洺州永年人永徽中 官至太学博士 撰 周礼义疏 五十卷、仪礼义疏 四十卷”太学博士的为官经历 想必使其接触到诸多史料 此条记载所言时间应非杜撰 数年之后 唐朝再次用兵朝鲜半岛 显庆五年(年)“八月庚辰 苏定方等讨平百济 面缚其王扶余义慈 国分为五部 郡三十七城二百 户七十六万 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总章元年(年)“九月癸巳 司空、英国公责力破高丽(高句丽)拔平壤城 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 境内尽降 其城一百七十 户六十九万七千

    26、 以其地为安东都护府 分置四十二州”安东都护府的设置 表明中原大一统王朝恢复对辽东的治理继汉、唐之后 明朝是又一个掌控辽东的华夏大一统政权 洪武四年(年)“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太祖派军由海路进抵辽东 马云从蓬莱出发 迅速占领辽东半岛 辽西走廊的元军不战自败 随后 明廷“置辽东都指挥使司 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 吴泉、冯祥为同知 王德为佥事 总辖辽东诸卫军马”洪武二十一年(年)明军凭借辽东收复整个东北活跃在蒙古草原的北元势力 对明朝北部边防造成巨大压力 辽东自然成为明廷保卫中原的东北边疆战略要地 此外 辽东还是明廷慑服朝鲜的桥头堡 在明朝战略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明太祖坦 第 期 王 浩 王 海:

    27、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言:“沧海之东 辽为首疆 中夏既宁 斯必戍守”顾祖禹也指出:“明朝都燕 辽东实为肘掖重地 建置雄镇 藩屏攸赖”总体上看辽东是保护中原的屏障 北驱蒙古、东慑朝鲜 行政归属问题自然为朝廷重视明朝采取同于东汉初年的做法 将其划归山东管辖 相较前代 明代造船、航海技术高超 环渤海航运进一步发展 辽东与山东的海路联系更加方便 有明一代 多次“命青州府官军运山东粮储给辽东定辽边卫”山东海路“饷辽”为辽东治理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洪武二十九年(年)辽海东宁道归属山东按察司 辽东司法监察事务隶属山东管辖 正统年间 山东布政司下设辽海东宁分守道 辽东民政事务正式纳入山东管辖 寰宇

    28、通志 明一统志 读史方舆纪要 等地理志书将辽东行都司归入 山东卷 反映出明朝辽东与山东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紧密联系综上所述 东汉建武年间 辽东郡“属青州”“还属幽州”的行政变迁 反映出其在王朝“北边”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北方游牧民族“连兵为寇”大凌河古道通行不畅“水溢”与季节性水患影响下的傍海道 难以承担联通中原与东北的重任 环渤海航线的发展 为辽东郡“属青州”提供交通条件 刘秀复汉后 国力较为贫弱“北边”战略以收缩防御为主 在正北方的并州 朝廷省并辖县 防线南移 边民内徙 在西域 对各方国采取“东西南北自在”方针 在幽州 也有右北平、辽西郡属县及人口数量的锐减 相比之下 辽东郡不但辖境未见

    29、缩小 反而成为汉廷制衡北方民族的关键地域 因而 必须与内地保持稳定、高效的联系 建武后期 塞北“连年旱蝗”导致匈奴分裂 南匈奴、乌桓、鲜卑归附 东北“边无寇警”民族关系的改善使得大凌河古道再度畅通 为辽东郡“还属幽州”奠定基础 东汉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的史料 今日最早见于唐人修撰的 晋书周礼注疏 这与太宗、高宗朝收复辽东故土的东北边疆经营有关 为师出有名提供历史依据 明朝最高统治者 视辽东防务为“中夏既宁”的首要保障 有明一代 辽东归属山东管辖 两者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紧密 辽东郡行政归属问题与北方民族形势息息相关 这一地域是华夏大一统王朝经营“北边”的关键参考文献:房玄龄 等.晋书.北京:中

    30、华书局.郑玄 注.贾公彦 疏.周礼注疏 李学勤 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金毓黻.东北通史.重庆:年代出版社.王钟翰 陈连开.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社会科学辑刊 ():.苏卫国 张旗.有关东汉辽东属国问题的一些看法.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范晔.后汉书.李贤 等 注.北京:中华书局.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绵厚.辽西傍海道和大凌河古道的交通地理与相关史迹考察:兼论大凌河古道上商周青铜器窖藏的史因.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念海.秦汉时代国内之交通路线.文史杂志 (/):.班固.汉书.颜师古 注

    31、.北京:中华书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 王海.秦汉辽西史地考论之一:以曹操征乌桓进军路线为切入.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宋薇薇 王海.环渤海地区积贝墓研究:兼论汉代环渤海航线之发展.四川文物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 注.北京:中华书局.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杜佑.通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司马光.资治通鉴.胡三省 音注.北京:中华书局.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刘昫 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张廷玉 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朱元璋.明太祖御制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方楫.明代的海运和造船工业.文史哲 ():.申时行 等 重修.明会典.北京:商务印书馆.陈晓珊.从地域认同的角度看明代“辽东隶于山东”现象的演变.民族史研究 ():.():.:(责任编辑:孙希国)第 期 王 浩 王 海: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


    注意事项

    本文(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