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3(J)∕T 8345-2020(备案号:J15133-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pdf

    • 资源ID:61274       资源大小:986.83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clo****rst】。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clo****rst】,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13(J)∕T 8345-2020(备案号:J15133-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pdf

    1、ICS 91.080DB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PDB13(J)/T 8345-2020备案号:J15133-2020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frame structures2020-03-25发布2020-06-01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frame structuresDB13(J)/T 83452020主编单位: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2、责任公司河 北 建 工 集 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批准部门: 河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施行日期: 2020年6月1日2020北 京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DB13(J)/T 83452020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 号)石家庄市书渊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2.72字数:55 千字2020 年 4 月第一版2020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册定价:25.00 元统一

    3、书号:1551601985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2020 年第 18 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的公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 (编号为 DB13(J)/T8345-2020)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发布,自 2020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公开。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 年 3 月 25 日前言本标准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 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二批制(修)订计划 (冀建节科函201927号)的要求,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相关技术成果和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 7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基本规定;5. 主体结构设计;6.预制构件设计;7. 围护墙体。本标准由河北省建设工程标准编制研究中心负责管理,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 83 号,邮编:050011,电话:0311-80995694,邮箱:) ,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

    5、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 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史永健线登洲宋杰蒋义平刘金侨张广钰戴勇冯晓晖王磊磊王树雷郭慧芳王钦郭振审查人员: 张洪波徐志欣王振宗宫海军张利新杨跃民赵会超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22.2符号33材料53.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53.2连接材料53.3吊环及预埋件73.4其他材料74基本规定 94.1一般规定94.2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114.3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 124.4作用及作用组合144.5结构计算分析155主体结构设计165.1一般规定 165.2

    6、承载力设计195.3构造设计 226预制构件设计337围护墙体35附录 A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37附录 B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39本标准用词说明 42引用标准名录 43附:条文说明 45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and 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 33Materials 53.1Concrete,Reinforcing Bar and Steel 53.2Connection Materials53.3Hanger Ring and Embeded Parts73.4Other Materia

    7、ls74Basic Requirements 94.1General Requirements94.2Height andAspect Ratio Limitations114.3Structural Plan Layout and Vertical Arrangement124.4Actions andAction Combinations 144.5StructuralAnalysis155Main Structural Design165.1General Requirements 165.2Capacity Calculation195.3Detailing226Component D

    8、esign337Walls of Building Envelope 35Appwndix A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and Cast-in-placeShear Wall Structure37Appwndix B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and CompositeSteel Brace Structure 3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s 4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3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

    9、isions4511总则1.0.1为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 8 度以下地区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0.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2.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

    10、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2.1.3装 配 整 体 式 混 凝 土 结 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2.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frame structure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2.1.5混 凝 土 叠 合 受 弯 构 件concrete comp

    11、osite flexuralcomponent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板、叠合梁。2.1.6混凝土粗糙面 concrete rough surface3预制构件结合面上的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2.1.7钢筋挤压套筒连接rebar splicing by extrusion couplingsleeve把带肋钢筋从套筒两端插入套筒内部后,通过挤压套筒使其变形,从而实现钢筋连接的一种钢筋连接方式。可用于框架梁柱钢筋连接。2.1.8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sleeve在预

    12、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2.1.9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 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2.2符号2.2.1材料性能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2作用与作用效应N 轴向力设计值;Vj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j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4载力设计值;Vu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

    13、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B建筑平面宽度;L建筑平面长度;d 纵向受力钢筋或附加钢筋直径;l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2.2.4计算系数及其他0结构重要性系数;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u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j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Ak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Asd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53材料3.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3.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3.1.2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且不应低于C30。

    14、3.1.3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3.1.4钢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化学成分以及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规定,其质量标准应符合 碳素结构钢 GB/T 700 和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的规定。3.1.5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规定。3.1.6预应力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3.2连接材料3.2.

    15、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 的规定。63.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3.2.3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 的有关规定。镀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 0.3mm, 波纹高度不应小于 2.5mm。3.2.4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表 3.2.4 的要求。表 3.2.4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用灌浆料性能要求3.2.5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学性能应符

    16、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 的有关规定。3.2.6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规定。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泌水率(%)0GB/T 50080流动度(mm)初始值200GB/T 5044830min 保留值150竖向膨胀率(%)3h0.02GB/T 5044824h 与 3h 的膨胀率之差0.020.5抗压强度(MPa)1d35GB/T 504483d5528d85氯离子含量(%)0.06GB/T 807773.2.7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

    17、B 50661 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等的规定。3.2.8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吊环及预埋件3.3.1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2预埋在构件中的受力吊环应采用 HPB300 级钢筋制作,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3.3.3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4其他材料3.4.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 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

    18、;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2硅酮、 聚氨酯、 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 482、 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 的规定;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中 A 级的8要求。3.4.2预制夹心外墙板中保温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外墙外保温相关标准的规定。3.4.3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有关规定。9

    19、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4.1.2装配式建筑设计应进行标准化、 定型化设计, 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4.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相关要求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3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 确定结构的整体

    20、计算模型;4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4.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4.1.5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并应进行优化10设计;2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 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3应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4.1.6装配式结构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等的有关规定。4.1.7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按表 4.1.7 采用; 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 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为 1.0。表 4.1.7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4.1.8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等的规定。4.1.9吊环及预埋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4.1.10预埋件

    22、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照环境类别的不同进结构构件类别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柱偏心受拉构件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轴压比小于 0.15轴压比不小于 0.15RE0.750.750.80.850.850.8511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1.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施工图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详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详图应有完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图和组合图,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同时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2预制混凝土构

    23、件加工详图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3预制构件宜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4.2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4.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4.2.1 的规定。表 4.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注:本表适用高度为标准设防类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其他设防类别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进行适当调整。4.2.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4.2.2 确定。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0.

    24、20g)8 度(0.30g)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6050403012表 4.2.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度(m)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 18m 的框架。4.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4.2.3 的数值。表 4.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434.3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4.3.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

    25、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4.3.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扭转不规则、楼板平面凹凸不规则以及楼板局部不连续的建筑,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13扭转不规则、楼板平面凹凸不规则以及楼板局部不连续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4.3.3结构的竖向体型宜规则、 均匀,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均匀和承载力突变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4.3.4房屋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26、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平面布置;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 (图 4.3.4) , L/B 宜符合表 4.3.4 的要求;LBbbBBmaxLLBb Bmax(a)(b)(c)bLBmax(d)bB(e)maxllll图 4.3.4建筑平面示例14表 4.3.4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抗震设防烈度L/Bl /Bmaxl / b6、7 度6.00.352.08 度5.00.301.5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 b 不宜过小(图4.3.4) ,l /Bmax、l / b 宜符合表 4.3.4 的要求;4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

    27、细腰形平面布置。4.4作用及作用组合4.4.1装配式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等确定。4.4.2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 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 1.2。4.4.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

    28、标准值的 1.5 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 1.2;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 且不宜小于 1.5kN/m2。154.5结构分析4.5.1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4.5.2装配整体式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4.5.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 与层高 h 之比的限值应按表 4.5.3 采用。

    29、表 4.5.3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u/h 限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504.5.4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up与层高 h 之比的限值应按表 4.5.4 采用。表 4.5.4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up/h 限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04.5.5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165主体结构设计5.1一般规定5.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按照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除

    30、依照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当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5.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屋高度不大于 12m 或层数不超过 3 层时,可采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2当房屋高度大于 12m 或层数超过 3 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5.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5.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除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

    31、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外,其他部位宜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楼盖设计除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叠合楼盖可采用单向板、双向板的布置方案;2叠合楼盖的预制底板可设置拼缝也可采用密缝拼接的做17法,当采用密缝拼接的做法时,拼缝处应采取控制板缝的可靠措施;3叠合楼盖设计中,板的跨厚比宜较现浇板适当减小;4叠合楼盖采用预制预应力底板时, 应采取控制反拱的可靠措施。5.1.5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2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3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5.1.6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

    32、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5.1.7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 应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规定。5.1.8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直径大于 20mm 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5.1.9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 5.

    33、1.9)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本标准第 5.2.3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 t 不宜小于 30mm,宽度 w 不宜小于深度的 3 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 10 倍;18键槽可贯通截面, 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 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 30。(a) 键槽贯通截面键槽贯通截面(b) 键槽不贯通截面键槽不贯通截面图 5.1.9-1梁端键槽构造示意1键槽;2梁端面3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 键槽应均匀布置, 键槽深度不宜小于 30mm, 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 30。柱顶应设置粗糙面。4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 80%

    34、,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 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 6mm。5.1.10预制构件纵向钢筋宜在后浇混凝土内直线锚固; 当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弯折、机械锚固方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规定。5.1.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宜采用与支承构件简支连接的预制楼梯,简支连接的预制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2121t30121250t303tw10t30303tw10t19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 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

    35、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 5.1.11 的规定;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表 5.1.11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5.2承载力设计5.2.1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对四级抗震等级可不进行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中的规定。5.2.2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设计状况:ujd0VV(5.2.

    36、2-1)2地震设计状况:REuEjdE/VV(5.2.2-2)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最小搁置长度(mm)757510020在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尚应符合以下规定:uEmuajVV(5.2.2-3)式中:0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 1.0;jdV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jdEV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uV 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uEV 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muaV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j 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 1.

    37、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 1.1。5.2.3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持久设计状况:ycsdkc1ccu65. 110. 007. 0ffAAfAfV+=(5.2.3-1)2地震设计状况:ycsdkcc1cuE65. 106. 004. 0ffAAfAfV+=(5.2.3-2)式中:clA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cf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21fy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A 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图 5.2.3)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sdA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

    38、合层内的纵向钢筋。图 5.2.3叠合梁端受剪承载力计算参数示意1后浇节点区;2后浇混凝土叠合层;3预制梁;4预制键槽根部截面;5后浇键槽根部截面5.2.4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预制柱受压时:ycsduE1.65+0.8=ffANV(5.2.4-1)当预制柱受拉时:2ysdycsduEA11.65fNffAV(5.2.4-2)11121-1Acl3445522式中:c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y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与剪力设计值 V 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Asd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

    39、积;Vu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5.2.5混凝土叠合梁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中的有关规定。5.3构造设计5.3.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 150mm(图 5.3.1) ,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 120mm;当采用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图5.3.1b) ,凹口深度不宜小于 50mm,凹口边厚度不宜小于 60mm。(a) 预制部分为矩形截面预制部分为矩形截面(b) 预制部分为凹形截面预制部分为凹形截面图 5.3.1叠合梁截面1现浇层;2预制梁;3叠合板的预制板5.3.2叠合梁的

    40、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22133150150506060123用整体封闭箍筋;当叠合梁受扭时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且整体封闭箍筋的搭接部分宜设置在预制部分(图 5.3.2a)。预制部分预制部分叠合梁叠合梁(a) 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两端两端 135弯钩箍筋帽弯钩箍筋帽一端一端 135另一端另一端 90弯钩箍筋帽弯钩箍筋帽(b) 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图 5.3.2组合梁箍筋构造示意图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5封闭箍筋11453135342121434212242当

    41、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图 5.3.2b)时,开口箍筋上方两端应做成 135弯钩,对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次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5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宜两端做成 135弯钩,也可做成一端135另一端 90弯钩,但 135弯钩和 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设置,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 (d 为箍筋直径),次梁 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5d,9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3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且不应大于 300mm; 二、三级抗震等级

    42、,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 35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300mm,且不应大于 400mm。5.3.3叠合梁可采用对接连接(图 5.3.3)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处应设置后浇段, 后浇段的长度应满足梁下部纵向钢筋连接作业的空间需求;2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或焊接连接;图 5.3.3叠合梁连接节点示意1预制梁;2钢筋连接接头;3后浇段3后浇段内的箍筋应加密,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5d (d 为纵向32125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 100mm。5.3.4主梁与次梁采用后浇段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端部节点处, 次

    43、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12d。次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锚固。当采用弯折锚固(图5.3.4a)或锚固板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6lab; 当钢筋应力不大于钢筋强度设计值的 50%时, 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0.35 lab;弯折锚固的弯折后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2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平面平面AA(a) 端部节点端部节点平面平面BB(b) 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图 5.3.4 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示意1主梁后浇段;2次梁;3后浇混凝土叠合层;4次梁上部纵向钢筋;5次梁下部纵向钢筋AB21452312d0.6lab(0.35lab)B121343221512d12

    44、d12d262在中间节点处, 两侧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12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现浇层内贯通(图5.3.4b)。5.3.5预制柱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 400mm,圆形截面柱直径不宜小于 45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 1.5 倍。2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 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 500mm 之和; 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等方式时,套筒或搭接段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或搭接段顶部不应大于 50mm(图

    45、 5.3.5-1) 。图 5.3.5-1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1预制柱;2连接接头(或钢筋连接区域) ;3箍筋加密区(阴影区域) ;4加密区箍筋3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20mm, 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且不应大于 400mm。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可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宜对称布置。柱中可设置纵向辅助钢筋且直径不宜小于 12mm 和箍筋直径;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计入纵向辅助14325005027钢筋时,纵向辅助钢筋可不伸入框架节点(图 5.3.5-2) 。图 5.3.5-2柱集中配筋构造平面示意1预制柱;2箍筋;3纵向受力钢筋;4纵向辅助钢筋4预制柱箍筋宜采用连续复合箍筋。5.3

    46、.6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柱底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图 5.3.6)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应按照本标准第 5.1.9 条的规定设置粗糙面;2柱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3柱底接缝厚度宜为 20mm,并应采用灌浆料填实。图 5.3.6预制柱底接缝构造示意1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粗糙面;2接缝灌浆层;3后浇区342131202285.3.7上、 下层相邻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 (图5.3.7) ,柱底后浇段的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1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 20mm, 柱底部第一道箍筋距柱底面不应大于 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

    47、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图 5.3.7柱底后浇段箍筋配置示意1预制柱;2支撑措施;3柱底后浇段;4挤压套筒;5箍筋5.3.8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内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 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图 5.3.8-1a) ,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连接(图 5.3.8-1b) ;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21543502029(a)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b)梁

    48、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图 5.3.8-1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预制梁;4预制柱;5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2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 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 5.3.8-2) ,也可采用 90弯折锚固。图 5.3.8-2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预制梁;4预制柱3对框架顶层中节点, 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1 款的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 5.3.8-3) 。4

    49、对框架顶层端节点, 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21543214341330(a)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b)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图 5.3.8-3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预制梁;4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 (图5.3.8-4a) ,伸出段长度不宜小于 500mm,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5d(d 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且不应大于 100mm;柱纵向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

    50、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40d;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a)柱向上伸长柱向上伸长(b)梁柱外侧钢筋搭接梁柱外侧钢筋搭接图 5.3.8-4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预制梁;4柱延伸段;5梁柱外侧钢筋搭接1321432154340d1.5labE132500312)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节点区搭接(图 5.3.8-4b) ,其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中的规定;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5.3.9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两侧叠合梁底部水平钢筋挤压套


    注意事项

    本文(DB13(J)∕T 8345-2020(备案号:J15133-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pdf)为本站上传会员【clo****rst】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