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预防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_黄宝梅.pdf

    • 资源ID:610669       资源大小:175.5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预防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_黄宝梅.pdf

    1、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302001工作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510010作者简介黄宝梅,女,硕士研究生,护师通信作者林利芳收稿日期2021-11-10 综述预防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黄宝梅林利芳吴晓红摘要本文从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研究现状、污染来源以及血培养污染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建议从无菌采样技术、皮肤消毒剂选择、血培养瓶消毒、采集部位、采血量、采血团队教育以及血培养标本的运送等方面降低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率。关键词新生儿;血培养;污染;假阳性;护理干预新生儿血流感染是造成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在检测新生儿血流感染的

    2、方法中,血培养依然是分离和验证微生物病原体的金标准2。然而,临床上因血标本受到污染而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其他留置血管通路的装置,增加了新生儿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导致该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血培养污染(BCC)会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加大了出现耐药菌的可能性,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医疗负担3-5。目前,大部分关于 BCC 的研究围绕成人或儿科急诊科室开展,对于新生儿 BCC 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重视新生儿 BCC 问题。本文对新生儿科 BCC 的研究现状、污染来源以及 BCC 的预防措施进行

    3、详细综述。1血培养污染研究现状根据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统计,总体 BCC 率不应超过3%6。国外有研究报道,新生儿群体的 BCC 率为26%18%7。国内不同医院对新生儿血培养污染率的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普遍较高8。Dempsey等9 研究指出,由于血培养污染,每位患者的实验室总费用增加了 2 39711 152 美元,住院时间增加了 1 22 d。日本的一项研究5 也发现,改善 BCC问题后,每月的医疗费用节省了 60 000 日元。因此,BCC 问题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建议着重研究如何降低新生儿的 BCC 率,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目前,国

    4、内外对 BCC 的研究主要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一项在澳大利亚新生儿病房开展的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干预措施,成功将该病房的 BCC 率降低了 50%7。Mullan 等10 在医院开展了“计划执行研究行动”(PDSA)循环管理,结果显示,该院儿科急诊的 BCC 率从302%降至 117%。蒋红英等11 通过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在分析新生儿 BCC 率偏高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显示,该干预有效降低了 NICU 的血培养假阳性率。现有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科的 BCC 率。然而,国内外对于 NICU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尚未形成统

    5、一标准,提示新生儿 BCC 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要开展更多大型的多中心试验,指导临床工作者进行相应诊疗活动。2血培养污染来源21患者的皮肤定植菌研究12 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皮肤定植菌,也是新生儿血培养标本的主要污染菌。国内调查发现,CNS 是新生儿BCC 的主要来源8,13。也有研究14-15 指出,CNS 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因此,当在血培养中鉴定出 CNS 时,很难确定是真正的血流感染还是皮肤菌群污染。因此,需要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评估,并结合其他实验室信息进行合理判断

    6、。目前,血培养污染的判断仍缺少独立的金标准,其临床意义的判定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相互沟通,综合分析。22长期留置血管导管的细菌定植一项来自全国 25 家医院的 NICU 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指出,NICU 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率高,CLABSI 发生率也逐年增高16。这可能与国内 NICU 患儿的基数大、护患比不足以及置管维护经验相对缺乏有关。对于长期留置血管导管的患儿,其导管长期暴露在皮肤外界,容易造成外界皮肤菌群的移生。在采血过程中,将导管内的移生细菌带入被检血液中,容易导致血液污染。据 Boyce 等17 报道,从长期留

    7、置血管导管内检出 BCC 的概率比经外周静脉穿刺检出的相对更高。Jayaweera 等18 研究表明,CNS 是患儿长期留1当代护士 2023 年 1 月第 30 卷第 2 期(中旬刊)置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的主要菌种,容易造成 BCC。闫沛等19 研究指出,表皮葡萄球菌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的主要菌种。因此,当在血培养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并评估患儿有无中心性留置导管,警惕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3预防血培养污染干预措施31无菌采样技术医护人员的手通常有一定的常驻菌群定植,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并且菌群的数量也随着护理活动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0。通过手卫生、戴

    8、无菌手套、设置无菌区域等无菌采样技术,可以减少定植菌的数量,从而降低 BCC 率。研究21 发现,采用无菌采样技术,比如使用无菌手套、无菌视野、无菌纱布或使用70%异丙醇(IPA)和01%丁二醇消毒,可将 NICU 血培养污染率由 164%降至 76%。Hamilton 等22 的研究也表明,无菌采样技术(无菌长袍、无菌手套、帽子、无菌区域、2%葡萄糖酸氯己定和 70%异丙醇)成功使 NICU 血培养污染率从46%降至 06%。Hall 等23 的研究表明,采用标准化无菌采集流程后,BCC 率从 39%降到 16%。当前,国内有关儿童血流感染血培养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24 和儿童血培养规范化标本

    9、采集的中国专家共识25 对新生儿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求如下:需要时,可使用无菌手套,建议在怀疑血培养标本污染时重新抽取血标本,抽取时应当佩戴无菌手套。对于国内部分基层医院,无菌采样技术在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与不愿意增加相关医疗费用、基本医疗设施或设备缺乏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监管不严有关,值得注意。32皮肤消毒剂的选择目前,相关专家共识25 指出,新生儿皮肤推荐用 70%IPA 消毒,或用 75%乙醇进行 2 次消毒,待干 30 秒。另外,一项证据总结24 推荐用 70%IPA 消毒,或用乙醇消毒 2 次,禁用复合碘消毒,未确切指出消毒后待干时间。不同皮肤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后待干时

    10、间可能会影响BCC 率。Yodoshi 等26 对年龄6 岁的患儿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降低 BCC 率方面,单纯用70%IPA 比使用 IPA 联合聚维酮碘(PI)更有优势,且该研究认为 IPA 组标本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可能是因为 IPA 达到消毒效果的时间更短,PI 需要更长的待干时间,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Nuntnarumit 等27 在出生体重1 500 g 的新生儿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 1%洗必泰和 10%PI 作为皮肤消毒剂的效果,发现洗必泰在降低 BCC 率方面比 PI 更有效,并且没有观察到接触性皮炎。Hamilton 等22 用 2%氯己定

    11、和 70%IPA 进行联合干预,结果显示,新生儿 BCC 率由干预前的 46%降至 06%。乙醇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其干燥时间更短,但作用并不持久;而氯己定具有长效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灭作用28,因此,氯己定联合异丙醇的消毒效果对降低新生儿BCC 率更显著。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推荐使用氯己定进行皮肤消毒,其原因可能是未成熟早产儿的皮肤更容易受到物理和化学刺激物的伤害29。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的大型多中心研究,以确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最佳皮肤消毒剂。33血培养瓶消毒相关指南30 建议,在采集血培养标本前,应用 70%异丙醇或 75%乙醇消毒培养瓶内盖。国内临床微

    12、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2 建议,用 70%乙醇擦拭培养瓶顶部,待干 60 s。当取下血培养瓶外盖时,内盖并不是无菌的,所以若血培养瓶消毒不彻底,穿刺时环境污染菌可能会随针头进入血培养瓶中,引起标本污染。目前,部分医院的做法是用碘伏消毒血培养瓶内盖,然而,是否能用含碘消毒剂消毒培养瓶内盖仍然存在争议。国内专家共识25 明确指出,应禁用含碘消毒剂消毒血培养瓶。Hall 等31 研究也指出,含碘消毒剂不应单独用于血培养瓶顶部的消毒,因为碘可能会腐蚀橡胶,导致血标本被污染。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34采血部位的选择专家共识25 认为,新生儿的采血部位应优先选择颈外静脉和头皮浅静脉,体位宜采

    13、用侧卧位。NICU 护士多选择股静脉作为血培养采血部位,新生儿股静脉较粗大,血量充足,更容易采集到足够的血量。然而,有研究32 提出,患儿腹股沟部位皮肤褶皱多,不容易彻底消毒,且接近生殖器,标本容易被污染,因此不建议选择股静脉作为采血部位。目前,美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用指南33 推荐直接采集外周静脉血,不建议从留置导管内进行采血,原因是该方法的污染率较高。Snyder等34 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发现,通过导管内采血的方式留取血培养的 BCC 率更高。当通过导管抽取血标本时,定植于导管接口的微生物可能导致血培养假阳性。然而,考虑到患儿哭闹、穿刺困难等特殊情况,从留置导管内采集血标本在所难免,研究

    14、人员已关注到这个问题。Mclaughlin 等35 在新生儿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新置入的外周动静脉导管或脐动静脉导管采集血培养标本,可以显著降低BCC 率。然而,该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小、不具有代表性等。因此,从静脉留置导管内留取血培养标本是否适合,仍需要进行大型的多2Modern Nurse,January,2023,Vol30,No2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明确36。总的来说,新生儿血培养的采血部位尽量选择外周静脉,或新置入的外周动静脉导管及脐动静脉导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 BCC 率。35适当的采血量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最新指南建议37,采用基于体重的指导原则来决定用于血培

    15、养的血液量,当患儿体重2 kg 时,血培养的推荐血液量为 2 mL;当患儿体重为 21127 kg 时,血培养的推荐血液量为 4 mL。目前,国内医院对新生儿血培养的采血量一般为 13 mL,或按照血培养瓶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采血量进行采血。有研究38 表明,采血量直接影响血培养阳性检出率,血量过多会导致血培养结果不准确,血量过少则达不到血培养的要求。然而,临床上对采血量的确定依然存在不规范现象。一项在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的研究39 发现,近 50%的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没有达到推荐量。Singh 等40 在 NICU 的调查中发现,近 969%的血培养样本采血量未达到推荐量。国内类似研究的数量有限,有

    16、必要引起重视,致力于改善新生儿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质量,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36采血团队/教育当前普遍认为,成立专门的采血团队或开展教育能 最 大 限 度 地 降 低 BCC率33。有研究41-42 表明,对护士进行有关 BCC 防治措施的教育,成功降低了病房的 BCC 率。教育干预能提高护士对 BCC 的认知,提升护士对实施标准操作规范的依从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BCC率。实际上,由于护士人手不足且忙于临床治疗,他们可能不遵守标准的血培养操作规范,并且对大量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监督存在一定的困难,成立专门的采血团队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41。然而,考虑到国内新生儿科护士短缺问题以及成本问题

    17、,成立专门的采血团队对一些小医院来说似乎不理想,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37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规范血培养标本运送流程,可以减少因运送不及时导致的标本质量下降,从而降低 BCC 率43。标准2 推荐采血后立即送检血标本,或 2 h 内送检,送检前室温保存标本,切勿冷冻、冷藏。国内一项调查44 发现,某三甲专科医院的护士对规范化血培养标本运送流程的知晓率仅为5612%。因此,对于血培养标本的运送流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保证血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对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和血流感染的诊断率都有积极意义。4总结当前,国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 BCC 率相对较高,不必要的医疗花费也相对较高。因此,降

    18、低NICU 的血培养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可能实现或接近零污染,但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当前新生儿科 BCC 的研究现状、污染来源,并通过无菌采样技术、选择适当皮肤消毒剂、消毒血培养瓶盖、选择适当采血部位、确定最佳采血量、成立专门采血团队或开展教育、及时送检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 BCC 率。本文综述新生儿 BCC 相关研究后发现,目前对于新生儿 BCC 的研究报道较少,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还应开展多中心研究,为降低新生儿 BCC 率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证据。参考文献 1ZEA-VEA A,OCHOA T JChallenges in the diagnosis and

    19、man-agement of neonatal sepsis JJ Trop Pediatr,2015,61(1):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WS/T 503-2017S2017 3刘冰,迟巍,董方,等儿科患儿双份血培养实践与效果评价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22):1720-1723 4SKOGLUND E,DEMPSEY C J,CHEN H,et alEstimated clinicaland economic impact through use of a novel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20、to reduc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cost-benefit analysisJJ Clin Microbiol,2019,57(1):e01015-01018 5MUOFUSHI Y,FUUICHI M,SHOJI K,et alAdverse economicimpact associated with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JPediatr Infect Dis J,2018,37

    21、(8):755-758 6WILSON M L,MITCHELL M,MOIS A J,et alPrinciples and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approved guidelineCLSI documentM47-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Wayne,PA2007 7ALLEN E,CAVALLAO A,KEI A KA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to educ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n the Neonatal

    22、U-nitJ Pediatr Qual Saf,2021,6(3):e413 8黄会,郑泽强,韩小胜,等儿科血培养污染率调查及阳性报警时间的临床应用价值C/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2016:197-197 9DEMPSEY C,SKOGLUND E,MULDEW K L,et alEconomichealth care costs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9,47(8):963-967 10 MULLAN P C,SCOTT S,CH

    23、AMBELAIN J M,et alDecreasingblood culture contaminants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aninterrupted time series analysis JPediatr Qual Saf,2018,3(5):e104 11 蒋红英,伍婕,梁婷,等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血培养的假阳性率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14-115 12 CHAPPELL-CAMPBELL L,SCHWENK H T,CAPDAEST-A-EST N,et aleporting and ca

    24、tegorization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nt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 scoping reviewJ J Pediat-ric Infect Dis Soc,2020,9(2):110-117 13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4-2019 年血标本病原菌耐药性变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2):124-1333当代护士 2023 年 1 月第 30 卷第 2 期(中旬刊)14 JOHNSON J,SUWANTAAT N,COLANTUONI E,et alThe im-pact of

    25、chlorhexidine gluconate bathing on skin bacterial burden ofneonates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J Peri-natol,2019,39(1):63-71 15 OZKAN H,CETINKAYA M,KOKSAL N,et al Culture-provenneonatal sepsis in preterm infant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over a 7 year period:coagulase-negat

    26、ive Staphylococcus 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14,56(1):60-66 16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2015 至2018 年中国 25 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14(4):241-246 17 BOYCE J M,NADEAU J,DUMIGAN D,et alObtaining blood cul-tures by venipuncture versus from central lin

    27、es:impact on blood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s and potential effect on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portingJ Infect Control HospEpidemiol,2013,34(10):1042-1047 18 JAYAWEEA J A A S,SIVAKUMA D Asymptomatic 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mplanted withlong

    28、term indwell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a teaching hospi-tal,Sri LankaJBMC Infect Dis,2020,20(1):457 19 闫沛,李武平,刘冰,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28):2579-2580 20 NASUTION T A,YUNITA,PASAIBU A P,et alEffectivenessHand Washing and Hand ub Method in educing Total BacteriaColony from Nurses in Med

    29、anJ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9,7(20):3380-3383 21 KAJCINOVICS S,DOONJSKI A,BAIICN,et al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Sepsis and Method for eduction of Blood CultureContaminationJ Malawi Medical Journal,2015,27(1):20-24 22 HAMILTON L F,GILLETT H E,SMITH-COLLINS A,et alA Ster-ile Collection Bundle I

    30、ntervention educes the ecovery of Bacte-ria from Neonatal Blood CultureJBiomed Hub,2018,3(1):1-723 HALL T,DOMENICO H J,SELF W H,et aleducing the blood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subsequent cost savings JPediatrics,2013,131(1):e292-e297 24 杨芹,苏春香,迟巍,等儿童血流感染血培养采集的

    31、最佳证据总结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2):238-242 25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儿童血培养规范化标本采集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5):547-552 26 YODOSHI T,UEDA S,GOLDMAN DSkin preparation for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n childrenJ Pediatr Int,2019,61(7):647-651 27 NUNTNAUMIT P,SANGSUKSAWANG N A randomiz

    32、ed con-trolled trial of 1%aqueous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compared with10%povidone-iodine for topical antiseptic in neonates:effects on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s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3,34(4),430-432 28 SATHIYAMUTHY S,BANEJEE J,GODAMBE S VAntisepticus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33、care unit-a dilemma in clinical prac-tice:An evidence based reviewJWorld J Clin Pediatr,2016,5(2):159-171 29 BEESFOD D MHA report chlorhexidine solutions:isk ofchemical burn injury to skin in premature infantsJJournal ofNeonatal Nursing,2015,21(2):47-49 30 SEPTIMUS EClinician guide for collecting cu

    34、lturesJeviewedand updated April,2015,7:1-10 31 HALL K K,LYMAN J AUpdated review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J Clin Microbiol ev,2006,19(4):788-802 32 莫敏玲查检表在新生儿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J 护士进修杂志,2015(8):748-750 33 DOEN G V,CAOLL K C,DIEKEMA D J,et alPrac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

    35、es:a comprehensive updateon the problem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and a discussion ofmethods for addressing the problem JClin Microbiol ev,2019,33(1):e00009-e0001934 SNYDE S,FAVOETTO A M,BAETZ A,et alEffectivenessof practices to reduc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a LaboratoryMedicine Best Pract

    36、ic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lin Biochem,2012,45(13-14):999-1011 35 MCLAUGHLIN L M,INGLIS G D,HOELLEING A B,et al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culture collection method and proportion ofcontaminated cultures in neonates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3,49(2):105-108 36 COVENTY L L,JACOB A M,

    37、DAVIES H T,et alDrawing bloodfrom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compared with venepuncture: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Adv Nurs,2019,75(11):2313-2339 37 MILLE J M,BINNICKE M J,CAMPBELL S,et alA guide to u-tilization of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diseases:201

    38、8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J Clin Infect Dis,2018,67(6):e1-e94 38 金建文,贾磊,王蔚,等血培养报阳时间与样本血量的关系探讨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17):2112-2114 39 HAEWOOD F C,CUTIS N,DALEY A J,et alAdequate or In-adequate?The volume of blood submitted for blood cu

    39、lture at a ter-tiary childrens hospitalJ Clin Pediatr(Phila),2018,57(11):1310-1317 40 SINGH M P,BALEGA V K K,ANGITI The practice of bloodvolume submitted for culture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20,105(6):600-604 41 AL-HAMAD A,AL-IBAHIM M,ALHAJHOUJ E,et alNur

    40、sescompetency in drawing blood cultures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to reduce the contamination rate JJ Infect Public Health,2016,9(1):66-74 42 AMIEZ P,GODN M,COTES C,et al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in an intensive care setting:Effectiveness of an edu-cation-based interventionJAm J Infect Control,2015,43(8):844-847 43 易兵,张建云规范化标本采集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分析 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506 44 王珂,乔博,李艳鑫,等某三级专科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基线调查与分析 J 医药论坛杂志,2020,41(6):12-14,19 本文编辑:曾维轲4Modern Nurse,January,2023,Vol30,No2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_黄宝梅.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