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pdf

    • 资源ID:608456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pdf

    1、2 0 2 3年7月第4 8卷 第4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J u l.2 0 2 3V o l.4 8 N o.4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尤文梦(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 5 0 1 0 0)摘 要: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了辉煌的革命业绩,也涵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才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沿着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归宿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进行考

    2、察,概言之,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鲜亮底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根脉,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为历史镜鉴,历经先声、高潮、接续、创新、升华的发展脉络,是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形态,在政治、文化、政党、国际等维度上凸显了其独特的价值意蕴。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坚持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中图分类号:D 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5-6 3 7 8(2 0 2 3)0

    3、4-0 1 3 8-1 1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5-6 3 7 8.2 0 2 3.0 4.0 1 4党的二十大主题突出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11,并且将“弘扬革命文化”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要求,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使命。中华民族经千难而生生不息,历万险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熠熠生辉的红色基因和创新性变革的强大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

    4、政治品格。”2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创造出的反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现实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凝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理念和政治品格的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崇高的精神追求、宝贵的精神品质、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党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体现出极强的发展性、适应性、周延性,然而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精神图谱、发展脉络等问题尚存在歧见,直接影响 收稿日期:2 0 2 3-0 4-1 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1 9 B

    5、K S 0 2 6)作者简介:尤文梦(1 9 9 6),女,山东新泰人,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了人们对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感知度和认同度。从整体性视域厘清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其生成机理、厘清其发展脉络、凝练其价值旨趣,不仅能够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对于答好新时代的“赶考卷”,走好新征程的“赶考路”亦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生成机理生成机理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意在夯实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研究的基点,抽丝剥茧、纲举目张。革命文化是党的性质宗旨的突出表现,其形成不

    6、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深厚的历史基础,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之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内在统一,树立起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鲜明标识。(一)鲜亮底色: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马克思的伟大人生就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锚定了指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之所以一生能有两个“伟大发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31 0 0 3,“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31 0 0 3。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国家独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昭示了无产阶级必须坚守革命的韧性

    7、与锐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看,马克思指出:“莱茵报 并没有侮辱外国,它只是谴责外国对德国的侮辱。”4体现了马克思所强调的摆脱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是爱国主义的前提,这是更高层次的革命情怀,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社会制度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探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未来社会发展作出科学预见。共产党宣言 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54 1 3。“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体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毕生

    8、的政治追求与学术追求。1 8 5 9年 序言 中,马克思又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这一崇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类最壮丽、最雄伟的事业,同时也是最艰巨、最复杂的任务,其前提是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先进文化的生成必然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加强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重要原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

    9、马克思主义行。”11 6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鲜亮底色。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54 3 5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分,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领导责任,其之所以能够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主张“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统一”,天然继承了马克思931尤文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4期主义的真理性、革命性、人民性,这是中国共

    10、产党革命文化的立身之本,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史诗。(二)基因根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绵延至今的人类文明瑰宝,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革

    11、命文化突出的政治智慧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85 8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一直高举爱国旗帜,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传诵着数不清的爱国诗篇。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始终关怀苍生、怜悯百姓,其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从孔子的“一匡天下”、荀子的“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到董仲舒的“大一统”,都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思想是先辈“捐躯赴国难”的精神导航。屈原、苏武、岳飞、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英雄及其爱国事迹滋养形成的古代爱国传统,激发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中

    12、华儿女在山河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奋斗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鲜明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奋发图强的历史,奋斗精神内涵丰富。其一,发愤追求的精神。孔子提倡“发愤忘食”,认为人都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勤劳工作。其二,崇尚俭朴的精神。“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先秦思想家墨子十分推崇“尚俭”精神,他反对世人铺张浪费、奢侈享受的行为,为历代先贤所倡导。其三,愈挫愈勇的精神。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要求人们埋头苦干、修身立德、勇毅前行。在中国历史上,先辈正是凭借着爱国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发进取、顽强拼

    13、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这种精神被中国共产党所吸收,沁入心扉、融入血液,凝结为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毋庸讳言,中国传统文化囿于自身农耕文明的历史局限,不能有效地将救亡图存与启迪民智相结合,容易陷入一种单纯政权更替的“周期率”中,而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不仅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实现了先进革命理念指导下的文化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三)历史镜鉴: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任何文化体系都不能割断其与历史的客观联系。1 8 4 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华民族历史上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4、,也有战乱和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文化出现,然而农民阶级等受制于自身难以克服的保守性、落后性和狭隘性,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并未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近代以降,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不断追寻新的变革主张。恰如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中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041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9回望历史、镜鉴今朝。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中华民族的近代苦难时也指出:“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

    15、、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1 02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1 9 1 1年武昌起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中舍生忘死的品格,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勇往直前的意志。辛亥革命破除了迷信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不仅“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1 03,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不久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发挥了廓清思想迷雾、振奋国民精神的作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表明,民族复兴必然伴随文化复兴,文化复兴必须寻找到内蕴彻底革命性的崭新文化形态并

    16、生成新的政治力量。虽然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最终无不归于失败;“洋务梦”“维新梦”“共和梦”也都屡次失败、梦梦皆空。但是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曙光,激活了中华儿女面对生死存亡时保卫家园故土的战斗热情,留下了众多具有深刻历史纪念意义的革命遗迹、遗址,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生成的重要镜鉴,不仅在理论上能够避免文化的断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整体性接续,在实践上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新征程上开拓前进的勇气和智慧。二、逻辑展开:中国共产党

    17、革命文化的发展脉络发展脉络是本研究的逻辑展开,意在破解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研究的难点,鉴往知今、以启未来。从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和意义有所差别,但其贯穿着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精神指向和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想、价值追求与心路历程,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坚定信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嚆矢先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 9 1 5年,以 新青年 杂志的出版为嚆矢,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18、矛头直指旧伦理、旧道德、旧礼教,很快波及全国尤其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各地宣传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期刊、社团等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深刻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古今之变。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从思想文化层面巩固拓展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 9 1 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炮火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民族复兴的出路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而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客观审视各种思潮,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救亡运动的指导思想。1 9 1 9年,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的反帝

    19、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发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声。一大批知识分子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同时展现了科学理论141尤文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4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强大能量,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形成埋下了伏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 1。五四运动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家喻户晓,马克思主义开始“点亮中国”,在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启蒙,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引领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秉持

    20、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先进的革命理念,积极发动工农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衰败走向。(二)斗争高潮: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中国共产党因革命而生,注定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就宣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1 2革命文化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观中居于重要地位,他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

    21、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 37 0 8随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以及根据地序幕的拉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革命的特殊性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发展进入高潮的内在动力。在“敌强我弱”的斗争环境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用鲜血、生命塑造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不竭动力。邓中夏、蔡和森、王若飞、陈延年、夏明翰等革命志士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抗敌御辱、屡建功勋,正是这种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感染并带动了全体中华儿女奋不顾身将革命进行到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农村包围城

    22、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农民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的革命主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军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集中诠释,这种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内化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战争炮火中成长壮大,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而不断成熟和发展。民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建立起真正的鱼水之情,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勇气。(三)使命接续: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23、,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已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区域性文化即将发展为全域性文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 41 4 3 9同时,他进一步要求全党胜利后要高度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务必使同志们 继 续 地 保 持 谦 虚、谨 慎、不 骄、不 躁 的 作 风,务 必 使 同 志 们 继 续 地 保 持 艰 苦 奋 斗 的 作风”1 41 4 3 8-1 4 3 9,警醒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赤子之心、敬畏之心、忧患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

    24、义仍继续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严重威胁亚洲各国的安全。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带领人民打响了抗美援朝等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在新的历史阶段极大振奋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威望,充实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的反帝爱国内容。面对国内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和百废待兴的战争创伤,为了巩固捍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和新兴政权,同241时加快推进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以保障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突破了狭义的暴力革命观,通过土地改革及其他改革运动,使“耕者有其田”迈向现实,引导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开启了中国人自行建设和管理国家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一种坚持为人民服务、捍卫人民利益的先进文化,虽然诞

    25、生于革命烽火岁月,但是其价值在和平时期永不褪色。凭借齐心协力的奋斗精神,在党的组织与号召下,虽然物资极端贫乏,新中国的建设速度仍与日俱增,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工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充分彰显了党和人民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精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精神一脉相承,从而成为新中国革命文化的主流。”1 5受制于复杂且敏感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党内“左”的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地位,“革命文化”在一定时期内被狭义解读为“斗争文化”,突出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的作用,此种曲折发展为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四

    26、)系统创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广义的“革命”包含“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经济革命、“消灭阶级的统治”的政治革命、“最彻底的决裂”的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等。2 0世纪后半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底层现状的凸显把积累的社会矛盾和遮蔽的隐忧暴露在阳光下,使改革成为“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1 6。1 9 7 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事业。邓小平要求,为了缩短和消除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 7。改革

    27、是第二次革命,并非改良和一般的修修补补,由此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面发展的、涵盖领域极其广泛的伟大事业,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价值在于实践中不断创新。翻开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虽然革命斗争话语“日益式微”,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领域渐次拓宽、形式不断创新、内涵日益丰富,意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打破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国门初开,万象更新。中国共产党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探索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文化升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均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但又包含共同的无产阶级政党

    28、特质和红色基因,赋予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新的内涵和功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瑰宝,其内容同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一致,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曲折历史理性反思的结晶,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驱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涵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磅礴的力量源泉,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五)时代升华: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发展脉络蕴含在中国特色社

    29、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空场域”中,具有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征,反映了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41尤文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4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或缺的血脉基因。“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居安思危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动力之源,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规律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高以及互联网等智能媒体的迅速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等思潮极力鼓吹“人权”“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者更是大力宣扬“告

    30、别革命”“否定改革”的论调,使得思想舆论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使命更加艰巨。党的二十大科学总结了新时代以来我们面临的形势,将“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6概括为新时代取得伟大变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创造了历史,也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优越性成为党应对新时代各种风险与挑战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追思,深刻阐明了革命文化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掀起了革命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高潮。习

    31、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 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初心和奋斗恒心,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预见性,乘势而上、蹄疾步稳,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三、逻辑归宿: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价值旨趣价值旨趣是本研究的逻辑归宿,意在聚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研究的重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根植于党的百余年实践,书写了“没有

    32、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展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价值旨趣提供了更开阔的考察视域,其逻辑归宿不仅在于自身作用的阐扬,更在于其在政治、文化、政党、国际等维度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印证和精神引领功能。(一)政治灵魂: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政治价值居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价值旨趣的统摄地位。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81 5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蕴含胸怀理想、实事求是、

    33、勤俭节约、英勇奋斗、勠力同心、顾全大局、居安思危等核心元素,是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也是革命道路、革命理想、革命品格、革命风范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理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具有时代性的政治理想、政治道路、政治观念、政治制度等,犹如一条隐形红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定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目标具有一致性,包含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而置生死于度外、浴血战斗,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攻坚克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41理想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品格。中国共

    34、产党革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革命理想高于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理想,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革命者”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爬坡过坎、矢志不渝,“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 3。新征程上,要赓续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基因,“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4 4,固本培元、塑魂立心,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纷繁复杂、相互激荡的文化思潮中保持清醒头脑,锤炼党性修养,站稳政治立场,不因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进

    35、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力量。(二)文化自信: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呈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价值旨趣发挥的最有效载体。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牢固信心,对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2 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孕育的志向高远

    36、、扎根人民、视死如归的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内蕴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国惠民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甘于奉献的公仆本色、独立自主的实践品格、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革命圣地考察和重要纪念会议中重温党的“集体记忆”。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即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等地,感悟革命精神,涵养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1 9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熔铸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37、坡精神”等,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磨砺形成的“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亦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内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的同源相承和同质发展,客观上反映出革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创新发展历程中的奠基性地位”2 0。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建构了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与共振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镌刻下无数闪亮的坐标,依旧是承载往昔峥嵘岁月记忆的独特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对外来文化挑战的精神武器,持

    38、续为文化自信“强筋壮骨”。(三)政党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贯穿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提供了精神基础。中国共产党培育和积淀革命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维系自身生存与发展、展现社会历史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赋予社会历史以目的、意涵和价值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6 4,并541尤文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4

    39、期且将“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一方面,“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长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2 1。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而立体的展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孜孜追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切的爱国情怀,使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

    40、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1-2只有赓续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才能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党治国家”的绩效图景,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当代中国最为突出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 2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凝结着全体中

    41、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精神食粮,有助于指引人民铭记光辉历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四)大国形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国际价值是其自我建构功能的对外延伸。毛泽东曾要求,新民主主义文化要“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1 37 0 6。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以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面向世界,自诞生之初就萌发了对外交往的诉求,内在包含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因子。改革开放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发展的过程必然是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在百余年传承中,中国共产

    42、党革命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既是党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其发展的最终指向即成为引领世界无产阶级走向共产主义的新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6 0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4 5-4 6,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体现了当代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五史”教育的

    43、生动素材,也是坚定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政党自信的题中之意,真实反映了其融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力量和价值所在,能够促进世界多种文化的交融发展,助推由现代化所引领的世界潮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2 3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人类进步的一边,对战争的苦难刻骨铭心,对和平的追求孜孜不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澄清世界人641民对中国的模糊认识,铭记侵略战争给各个国家带来的伤痛,坚定和平发展

    44、的共同理念,在互利共赢中构建各国共建共享的“百花园”。总之,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实践的孕育,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立足当代,背靠传统,面向世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作为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赓续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推动力。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只有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激扬信仰力量、凝聚价值共识,才能更好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助力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45、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2:3 5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3.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 6 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

    46、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4:1 3.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 4.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6:3 5 0.1 0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 1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1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 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9:2.1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 9 2 11 9 4 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1.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47、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1 5胡献忠.从五四到新时代:革命文化的历史性跨越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及革命文化相关论述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 0 2 0(7):3 8-4 6.1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1 1 3.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4:2 6 0.1 8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 0 1 3-0 7-1 4(1).1 9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报,2 0 1 9-0 5-2 3(1).2 0李康平,

    48、张吉雄.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之基J.江西社会科学,2 0 2 1(6):1 5-2 1.2 1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 0 2 2-1 0-2 4(2).741尤文梦: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4期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6 9-7 0.2 3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4

    49、:1 7.(责任编辑 王 乾)T h e L o g i c a l A p p r o a c h a n d S p i r i t u a l M a p o f 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u l t u r e o f t h e C P CYOU W e n m e n g(S c h o o l o f M a r x i s m,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a n,S h a n d o n g 2 5 0 1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50、C P C h a s n o t o n l y c r e a t e d b r i l l i a n t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b u t a l s o c u l t i v a t e d i m-m o r t a l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u l t u r e a n d a c h i e v e d t h e m a g n i f i c e n t a t m o s p h e r e o f a c e n t u r y-o l d p a r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逻辑进路与精神图谱.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