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地震研究》期刊为例.pdf

    • 资源ID:608425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地震研究》期刊为例.pdf

    1、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OBSERVATION AND RESEARCH第 44 卷 第 2 期2023 年 4 月Vol.44 No.2Apr.2023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doi:10.3969/j.issn.1003-3246.2023.02.024第一作者简介:武晓芳(1982),女,本科,副编审,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管理与编辑出版工作。E-mail:本文收到日期:2023-01-10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 以地震研究期刊为例武晓芳 张晓曼 郝 洁 宗云婷 余庆坤(中国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 地震研究 编辑部)摘要 在面

    2、向世界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中,中文科技期刊需要肩负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关键性智力支持的职能,以 地震研究 期刊专题策划和组稿为例,分析专题组稿成效及存在问题,以期为中文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科技期刊;专题组稿;学科影响0 引言2022 年 6 月 6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十年来,我国科技硬实力发展迅猛,但以科技期刊为代表的科技软实力发展相对缓慢(新华社,2022)。十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呈井喷态势,但在我国本土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科技论文却大幅下降。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中央

    3、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进入实质化实施阶段(秦明阳等,2021)。国家相关部委也陆续颁布文件,规范SCI 论文使用,扭转“唯 SCI 论”的风气,进一步实施中英文期刊协同共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使用、论文评价代表作制度等,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给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在提高影响力、传播力方面各显神通,有的期刊设置专题专栏,集中报道科技前沿成果,如 地质学报 期刊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4、需求,开设重点专题栏目,记录地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成长和发展;有的期刊紧抓热点事件,如 地球物理学报 在汶川地震、漾濞地震以及玛多地震后,选取已发表的该地震相关论文,设立虚拟专辑,以不同主题展示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有的期刊对优秀成果快速出版、广泛推广,如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和个性化邮件定制,对优秀论文进行宣传推广。地震研究 期刊(以下简称本刊)近年来影响力有显著提升,据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统计结果,影响因子从 2018 年的 0.849 上升至 2022 年的187第 2 期1.426,目前在地球物理学科 36 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序

    5、居第 11 位。专题组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内容策划、组稿方式等,分析专题组稿在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文科技期刊未来发展提供参考。1 精准定位 专题组稿地震研究 是由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多年来优质稿源匮乏,“同质化”“内卷化”等问题突出,在学术研究上内在发展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通过调研,对期刊精准定位,抓热点选题进行专题组稿,以期突破影响期刊发展的 桎梏。1.1 精准定位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未能协调发展,存在“强学科与弱期刊”的现象(徐丽娇等,2022),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

    6、机遇和挑战,需要明确期刊发展方向,调整期刊定位,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期刊的成功转型和长足发展。20162017年,编辑部针对期刊发展问题,从发展瓶颈、传播力及影响力、组稿方向等方面,分层设计调查问卷,向编委、作者、读者征求意见,最终明确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期刊影响力为目标,以专题组稿为抓手的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将过去近 40 年自投稿的采稿方式转变为“组稿+自投稿”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建设有特色、认可度高的科技期刊。1.2 专题组稿选题策划与组稿,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 2017年开始,本刊

    7、聚焦自然灾害防治 9 项重点工程和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热点,对全国 5.0 级以上中强地震以及社会舆论广泛的破坏性地震,即刻开展选题策划,进行专题组稿,短时间内完成主题出版。(1)聚焦破坏性地震。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云南是地震多发省份,在本省及邻区发生有影响的地震时,本刊第一时间组建专题进行组稿。2018 年 8 月 13、14 日云南通海发生 2 次 5.0 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 1970 年通海 7.8级地震的历史震区内,引起了较大的社会舆论,8 月 16 号本刊即做出选题策划并积极向科研人员征集稿源,考虑到出版时效,将论文初稿提交时间压缩为 1 周,并于当

    8、年第 4 期以“2018 年通海地震”专栏发表论文 6 篇。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报告,论文总被引用频次为 39,在地震预报实践以及破除地震谣言等方面,有效发挥了期刊的舆论引导作用。2021 年 5月 21 日云南漾濞发生 6.4 级地震,在震后 2 小时以内,本刊即向地震现场科研人员发出专辑约稿函,并于当年第 3 期以专辑形式发表学术论文 24 篇,而且第一作者的平均年龄在35 岁以下。本刊成为首家出版漾濞地震专辑的期刊。期刊与作者的联动,反映了期刊学术交流平台的价值,同时反映了我国年轻地震工作者的科研实力。(2)关注学科热点。本刊密切关注学科热点、重要学术会议等信息,在每年第 4 季度发布下一年

    9、度的专栏/专辑主题,如“专家特约稿”“大数据应用”“无人机应用”“主动源探测”“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等,及时约稿、组稿。这些学术论文发表后,不仅在下载和被引频次上高于自投稿件,还让更多专家和科研人员认识和了解了期刊,拓展了期刊稿源和学术资源,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武晓芳等: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 地震研究 期刊为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4 卷 1881.3 专题组稿方式在专题组稿过程中,组稿方式在不断演化和进步,逐渐形成符合本刊实际的组稿形式:(1)责任编辑组稿。在 2017、2018 年的专题组稿过程中,主要依赖责任编辑与专家线上线下的

    10、沟通,征询最新研究方向及投稿意向。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专家会应邀撰写稿件,大部分专家因科研任务等多种问题而不能为期刊助力。因此,这一阶段的组稿形式以小专栏为主,主要目标是面向各个学科的专家进行期刊和组稿宣传工作,扩大期刊影响面和受众面,为今后的组稿奠定基础。经过前2年的酝酿和宣传,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本刊出版了 3 个专辑。随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开始借助学科组优势,由相关学科组提出选题,本刊编辑部建立组稿专业群组,进行专题策划和出版。(2)学术主编组稿。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宣传,在 2019 年下半年的专题组稿中,本刊邀请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学术主编,如“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

    11、用”和“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专辑,分别邀请付虹研究员和戴武君研究员作为学术主编,由 2 位老师指定专辑的专题方向、约稿对象等,有效缓解了编辑的组稿压力,可以专注于专辑各项工作的推进、论文审改、编校出版等工作。同时,专辑出版后,学术主编在各个平台助力期刊宣传与推广,为期刊后续约稿奠定了基础,助推使期刊进入良性发展平台。(3)学术会议宣传和组稿。专题组稿工作历时 3 年,在编辑部与学术主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刊逐渐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工程振动等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021 年、2022 年,作为编辑部负责人,本人受邀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学

    12、术年会等会议上进行期刊宣讲,并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和“地震灾害韧性”专题邀约到优质稿源。经过几年的专题组稿实践,本刊围绕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工作目标,形成了年初制定“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目标计划,第 4 季度发布下一年度专题计划的良性工作机制。2 专题组稿成效随着专题组稿的成功策划和出版,本刊的社会显示度和学科影响力得以提升,主要体现在影响因子、学科影响提升以及期刊口碑等方面。2.1 影响因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中文科技 TOP 期刊 2015 2019 年刊均他引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 20.14%。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

    13、022 版)收录中文科技期刊 1 262 种,中国期刊 WJCI 指数均值为 1.378,居世界第九,低于老牌科技期刊出版业发达国家。2018 2022 年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数据显示,本刊影响因子指标连续 4 年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幅约 14.93%,这主要得益于专题组稿的优质稿源。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结果,专题组稿文献的被引量和下载量普遍高于自投稿(表 1)。由表 1 可见,2017 2020年,本刊专题组稿论文下载及被引频次远高于自投稿,为期刊影响力提升做出了贡献。2.2 学科影响 发表高水平和热点研究论文,是对期刊自身的最好推广,在连续的专题组稿过程中,可以不断为期刊积累口碑。由表

    14、 1 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主题论文出版后,成功吸引了一批相关专题的优质稿源,以专栏形式继续发表。如:2020 年第 3 期“韧性城乡与防灾减189第 2 期灾”专辑出版后,有学科组负责人主动联系本刊编辑部,后续期刊组织了“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防灾”专栏(2022 年第 3 期出版)和“地震灾害韧性”专栏(审稿中);“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专辑于 2022 年第 2 期出版后,本刊陆续收到该专题论文投稿,并于2023 年第 1 期以专栏形式出版。表 1 20172020 年 地震研究 期刊专题组稿文献下载及被引频次Table 1 Download and cite frequenci

    15、es of papers in special issues of JSR from 2017 to 2020年份专题名称论文数论文下载次数论文被引频次2017“专家特约稿”专栏41 02357“城市防灾减灾”专栏 91 10423“大数据应用”专栏 449750“流动地磁”专栏211 730135“主动源”专栏171 2821312018“无人机应用”专栏 72 29586“2018 年通海地震”专栏61 09948“地壳形变观测”专辑203 0221012019“地震应急技术及应用”专辑194 096133“强震动观测及工程应用”专辑 233 049592020“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

    16、”专辑 244 01195“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专辑236 848902021“2021 年漾濞 6.4 级地震”专辑 242 649342022“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专辑182 0384“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防灾”专栏892812.3 期刊口碑本刊逐渐改变过去被动展示学术成果的方式,在繁荣学术发展中发挥优势、主动担当。及时开通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功能,主动融入社交网络,丰富期刊论文推送的内容,将专题组稿的优秀论文,先于纸刊在中国知网、期刊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和宣传,并定期向各大高校图书馆邮寄纸刊,同时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会议,充分发挥编委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助力学术成果推广。

    17、主题出版便于在相关学科进行集中宣传,如“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专辑从约稿函发布到最终出版,作者以及学科专家的助力显著,在各个专业群组的宣传推广,对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3 讨论与结论期刊在连续 6 年专题组稿出版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专题组稿退稿率更高:受专题组稿时效性影响,约稿时间受限,论文撰写时间有限,部分作者仓促成文,导致论文严谨程度不够,退稿率较高;专家审稿尺度不一:相同学科内容,同行评议,集中审稿,专家可能因人情等因素致审稿尺度不够;截稿后优质稿件的取舍不易:部分专题稿件在截稿日期后投稿,对于其中的优秀论文取舍较难;部分文章影响力低

    18、:即使是专题论文,依旧有论文存在低关注度甚至零引用等现象,相关原因值得思考。在不断的摸索和前进过程中,本刊在组稿过程中也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比如约稿方式的改变,初期以编辑定向约稿为主,虽然稿件质量得到保障,但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文献量受到制约,只能以专栏形式出版;后期邀请具有学科影响力的专家作学术主编,从专题方向和文献质量进行层层把关,并以海报形式发布约稿函,专栏及专辑效果显著,如武晓芳等: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 地震研究 期刊为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4 卷 190“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专辑,由学术主编拟定 8 个专题,并为各专题指定客座主编,在主编层面进行约稿、组稿,并

    19、对论文质量进行把关。打造高品质中文学术期刊,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支持优秀科研人才成长,促进学术交流。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中文科技期刊需要肩负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责任。在期刊发展模式和内容建设上,本刊将聚焦更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未来3年,专题组稿应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专注当前研究热点,就“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人工智能地震预测”“川滇地震危险区地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等专题做好约稿、组稿和出版工作;期刊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宣传,聚焦“四个面向”,力争相关成果的首发;抢抓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战略

    20、机遇,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平台,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服务国家需求和发展战略。同时,要更加明确自身定位,在优化品牌形象、强化作者群体等方面主动作为、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学术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参考文献秦明阳,邓履翔,陈灿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定位与使命 基于中文科技期刊与国家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情况分析 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3):281-289.新华社.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EB/OL.(20

    21、22-06-07).http:/ 以 12 种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为例 J.今日科苑,2022,(2):80-90.The role of 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special issues in enhancing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taking the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as an exampleWU Xiaofang,ZHANG Xiaoman,HAO Jie,ZONG Yunting and Y

    22、U Qingkun(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Yunnan Earthquake Agency,Kunming 650224,China)AbstractFacing the worl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need to shoulder the functions of serving th

    23、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In this paper,taking selecting and 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special issues of the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as an example,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special issues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special issue,academic influence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组稿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以《地震研究》期刊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