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疆米兰遗址的文物价值与汉唐建筑遗存探究.pdf

    • 资源ID:605654       资源大小:5.28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新疆米兰遗址的文物价值与汉唐建筑遗存探究.pdf

    1、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16图 1:米兰遗址分布示意图武晶1 刘琴2(1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乡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博士 教授)(2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级工程师)#基金项目: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及国别史研究专项“汉唐时期中国西域建筑史研究”(19VJX008)摘要 米兰遗址是鄯善伊循城旧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及艺术价值。米兰遗址以唐代戍堡为主体,周围分布有烽燧、汉代屯田遗迹、魏晋寺院等,建设年代横跨汉唐。在中央政权的主导建设下,米兰遗址的建筑遗存具有明显的中原营建文化特征,展现了其在大一统格

    2、局下融汇东西的多元文化内涵。ABSTRACT:Milan.Site.is.the.former.site.of.Shanshan.Yixun.City,.which.is.a.national.key.cultural.relics.protection.unit.with.high.historical,.social.and.artistic.value.The.site.of.Mposed.of.garrisons.in.the.Tang.Dynasty,.surrounded.by.beacon.cherts,.Tuntian.Relics.in.the.Han.Dynasty,.te

    3、mples.in.the.Wei.and.Jin.Dynasties,.etc.The.construction.period.spans.from.Han.to.Tang.Dynasties.Under.the.leadership.of.the.central.government,.the.architectural.remains.of.the.Milan.site.have.obvious.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construction.in.the.Central.Plains,.showing.its.multicultural.connotat

    4、ion.of.integrating.the.East.and.the.West.under.the.unified.pattern.关键词 米兰遗址;汉唐时期;文物价值;建筑遗存KEY WORDS:Milan.Site;Han.and.Tang.Dynasties;Cultural.Relic.Value;Architectural.Remains新疆米兰遗址的文物价值与汉唐建筑遗存探究#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Relic Value and Architectural Remains from Han to Tang Dynasties at Milan Site

    5、 in Xinjiang1 引言米兰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米兰地区,今考据即汉代伊循城旧址1,西汉政府曾置伊循都尉屯田于此,此后米兰一直为历代中央政权设于西域的屯田重地,今遗址中尚存汉代屯田水利设施。唐代时米兰一度为吐蕃占领,今米兰戍堡即吐蕃增筑的军事工事。米兰历经汉唐以来的经略部署,又位于丝绸之路南道沿线,东西方往来商旅使者在此驻足补给,文化的碰撞推动米兰跨文化遗址群的建设。受东西方文化的浸润,米兰的建筑遗存兼具东西方的形制特征,形成多元一体的的文化特征。2 米兰遗址发展沿革概况米兰始见载于西汉,原为楼兰国属城伊循城,公元前77年汉政府“更名其国为鄯善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

    6、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2鄯善附汉后,丝绸之路南道自此畅通,伊循城在中央政权的经略下开展建设活动。东汉魏晋时期,古楼兰地区1)成为中央政权的重要屯戍基地,伊循城的建设得以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鄯善第一次以郡县的地位隶属于中原北魏政权,米兰遗址的寺院建筑多为这一时期中原的建设遗存。隋代时期中原政权再设鄯善郡。唐代时,伊循城改称“伊修城”,又称“七屯城”,史载“自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汉伊修城也”3。七屯城正当吐蕃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隘口,公元八世纪吐蕃侵占西域,米兰为吐蕃所控,吐蕃增筑工事修建戍堡。唐咸通年间,吐蕃败于回鹘后退出西域,米兰亦逐渐废置。米兰遗址的建设自西

    7、汉伊循屯田始,至唐代吐蕃修筑戍堡,历经各朝的统治管辖,逐渐发展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屯戍重镇,形成今灿烂辉煌的建筑格局。3 米兰遗址的汉唐建筑遗存米兰遗址的汉唐建筑遗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佛教活动遗迹,如寺院建筑;另一类生产活动遗迹,如屯田水利设施。根据斯坦因的考古报告2),以及米兰遗址的相关文物普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17查信息,遗址东西长 11.4km,南北宽 4km,分布于 45.6km2的范围内,包括戍堡 1 座,佛寺 3 处,佛塔 8 座3),烽燧 2 座,以及汉代屯田遗迹古灌溉渠道4。戍堡及寺院为米兰遗址的主体建筑,下文将重点论述。3.1 米兰戍堡米兰戍堡(编号 M.I)

    8、是米兰遗址的主体,兴建于西汉之后4)5,即米兰古城,亦称密远古城。根据戍堡的结构形制及出土文书推测,戍堡建置于两个时期,原为汉代屯田城市,魏晋废置一段时间后,至 8 世纪至 9 世纪吐蕃入侵时改建为军事戍堡。戍 堡 平 面 呈 不 规 则 长 方 形,面 积 约4000m2,东西向城墙约 70m,南北约 56m,残高 613m,城墙多坍塌。方形平面是典型的中原城市平面形式,作为中原政权屯田城址的米兰,营建过程中融入中原城市的建造特征自是情理之中。戍堡内的建筑以房屋居址为主,分布于北、东、南三面,以北部和东部较为集中。根据斯坦因的发掘报告,沿北墙向中部发展的一组房址规模较小,在结构和高度上较东侧

    9、的房屋更不规则,但在布局上则更为整齐一些。北侧的房址多为半地穴式,平顶,自北墙底依仗地势高低逐层砌筑,与史载吐蕃“屋皆平上,高至数丈”3的建筑特征类似,疑似吐蕃占领米兰后的军营驻地。戍堡的防御体系建设得颇为周密。戍堡的北墙外建有东西并列的土台,中间留有2.4m 宽的甬道,疑似北门的瓮城。城墙四隅建有望楼,北、东、西三面建有马面,南城墙中部向外突出一小城,呈不规则圆形,南北直径 16.2m,东西 10.2m,残高 12m,顶部东、南、西三面建有堞雉,疑作军事瞭望之用。戍堡的构造采用夯筑和垒筑两种形式。城墙底部为原生土或中间夹杂柴枝的加筋夯土夯筑,夯层厚 69m 不等,上部局部为土坯垒筑,可能为后

    10、期改建。南墙突出的小城亦采用夹杂红柳的夯筑墙体。斯坦因考察米兰遗址时发现,夹杂红柳枝的土坯城墙遗迹保存得更为完整,似乎更耐风沙的侵蚀。整体而言,戍堡的构筑工艺保存较为完整,为研究西域古城的建构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3.2 米兰寺院米兰寺院为公元 3 世纪至 4 世纪鄯善国的宗教活动遗迹,遗址西南部寺院较为集中,包括M.III(西大寺)、M.IV、M.V、M.VI、M.VII、M.VIII、M.IX、M.X、M.XV 等九处;东北部较为松散,包括 M.II(东大寺)、M.XII、M.XIII、M.XIV 等五处5)。寺院据其功能和用途推测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礼拜的佛塔、塔院和佛殿(堂),

    11、另一种是作为僧人起居禅修的僧房院和高僧讲法的讲堂。”6寺院遗迹现存佛寺 3 处,佛塔 8 处。米兰遗址现存佛寺遗迹中 M.II(东大寺)保存较好,现取其中的M.II(东大寺)和M.III(西大寺)论述米兰佛寺特征。M.II 佛寺位于戍堡东北约 2 公里处,也称磨朗寺,与戍堡西北约 2 公里处的 M.III 佛寺相对。佛寺主体采用土坯垒筑,土坯间残留有木柱。建筑分上下两层,高约 6m,平面呈长方形,中间建有一处长约 14m,宽约 11m 的基坛,残高 2.7m,建有两层,底层建有壁龛,上层残存泥塑希腊式柱头,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M.III 佛寺现存一方形基座,边长约 9m,残高约2.85

    12、m,基座中心建有土坯垒砌直径约3米、高约2.5m的圆形窣堵坡,由下及上逐渐收分,整体为内圆外方的平面形式。佛塔的门道开于西侧,塔与基座外墙构成回廊,著名的“有翼天使”壁画即出于回廊外壁。8 座佛塔分布于戍堡四周,西南 5 座,南侧 2 座,东北处 1 座,8 座均有残损。佛塔一般高 36 米,底座宽 410 米,既有夯土构筑,也有土坯砌筑。部分佛塔上部是中空的圆形,塔顶残破。西南侧位于佛寺中心的两座佛塔,均采用方形塔基,上部为自外向内收分的土坯墙体,顶部呈圆形。东北侧的佛塔的略有差别,根据其残迹观测,塔基原为等边多角形,图 3:米兰戍堡现存城墙立面示意图(上:南立面图,下:北立面图)图 4:戍

    13、堡南墙的突出小城图 5:戍堡墙体可见构造形式现状图图 2:米兰戍堡平面图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18在一众佛塔中其建筑形式更为显著。3.3 屯田水利灌溉系统伊循城是汉代屯田积谷重镇,“其地肥美”,十分契合中原的农耕条件,今米兰遗址尚保存较为完善的屯田、水利设施遗迹。米兰水利灌溉系统布局精巧,由一条总干渠、七条支渠以及众多斗渠、毛渠组成,呈扇形由南向北展开,系统“沿着古代米兰河道,修建了总闸、分水闸、干渠和支渠,有的支渠长达二公里。”1整个灌溉区域东西约 6公里,南北约 5 公里,规模宏大,是米兰作为汉伊循屯田遗址的有利见证。3.4 烽燧戍堡外有两处烽燧遗址,一处位于戍堡西南约 1

    14、.8 公里,高 6m,底边呈方形,夯筑,上部为土坯垒砌;另一处在东北约2.5公里处,平面略呈方形,边长与高均约 5m,土坯构筑。两座烽燧与戍堡互成掎角,形成相互呼应的军事防御体系,共同扼守这一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4 米兰遗址的文物价值米兰遗址是西域汉唐历史发展长河的文化缩影,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共同进步的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一言以蔽之,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价值。4.1 历史价值4.1.1 西域归属中原的变迁史米兰屯田建设起因于西域鄯善政权依恃西汉王朝威势的政治诉求,这表明在西域彻底纳入中原王朝的领土范围之前,西域的城邦王国已显露依附中央政权的政治趋势。西汉政府屯田

    15、于楼兰、伊循等地后,鄯善国自此从“两属”中原和匈奴势力到彻底依附中原。西汉政府以雷霆之势解决西域各国纷争,彰显了中原政权统一西域的坚定决心。伊循城的历史发展沿革,侧面见证了西域本土思归中原、中原政权有效控制乃至统一西域的历史变迁。4.1.2 西域本土建筑特征的实物资料米兰遗址的建筑遗存具有浓厚的中原营建特征。以戍堡为例,方形平面形式,与“西汉屯田校尉在西域筑城一定采用中原建筑风格的方城”7的特征正相契合;城墙上建有瓮城,西域瓮城之制源于中国8,故而戍堡的防御建置与中原城市的防御体系相当;构筑技术上,墙体以夯筑形式为主,这也是中原地区古城常用的构筑方式。遗址内还建有汉军屯垦时修筑的水利灌溉设施。

    16、米兰遗址的一系列建置设施,是研究中原营建特征应用于西域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4.2 社会价值4.2.1 促进社会生产的重要基地米兰屯田建设的初衷是中央政权为了维护西域国家的统治秩序,实则取得了远超开设屯田初衷的意义。中原的城市营建、水利工程等先进技艺借由屯田军民的建设活动传至米兰,其城市建设活动得以迅速发展。米兰发达的农业经济,也带动了鄯善的社会发展,“从中原带来的先进的密集型灌溉农业技术,也必然对整个鄯善国的农业产生影响,从而推动鄯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9。中原军民的屯田建设,极大改善了米兰地区的农业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自力更生的能力。今米兰镇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之一,屯田建设对于新疆

    17、兵团的建设开发仍具有重要的社会借鉴意义。4.2.2 稳定社会局势的军事要塞米兰选址受中原文化影响,不仅是膏腴沃野,更是战略要塞之地,对于稳定西域的社会局势具有重大意义。遗址正当中原西行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且东达楼兰,西至鄯善王都扜泥城,极具战略价值,对于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重要作用。唐代时米兰作为防御吐蕃的前线,一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吐蕃攻占米兰后将米兰古城改建为军事戍堡,强化了米兰的军事价值。米兰的交通要塞地位延续至今,作为罗布泊地区的集散中心之一,也成为旅游出行者的必经之地,极具旅游发展机遇。4.3 艺术价值图 6:米兰部分佛寺佛塔平立面示意图图 7:米兰佛寺佛塔建筑图 9:米兰 M.II

    18、 佛寺平面图图 8:米兰 M.II 东北侧立面示意图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194.3.1 精巧的建设格局米兰遗址分布于西域广袤的荒漠上,戍堡巍然立于遗址群的中部地带,寺院分散两侧,形态迥异,营造出苍凉幽远的空间感。寺院建筑群在布局形式上也有所差异,西南侧的佛寺佛塔在空间分布上较为紧凑,作为礼拜中心的佛塔林立于佛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东北侧的寺院相对则分布较为松散,且东北部建筑规模小于西南部,在分布格局上,松散的分布形式放大了建筑的分布范围,西南侧的紧凑布局则压缩了建筑的分布规模,达到了戍堡两侧建筑的视觉平衡,同时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层次。图 10:米兰 M.III 佛寺壁

    19、画“有翼天使”图 11:米兰 M.V 佛寺壁画“有翼天使”4.3.2 融汇东西的装饰艺术米兰遗址的装饰既融汇了中原的艺术风格,同时吸纳西方艺术元素,其主要集中于寺院的壁画,极具代表性的壁画“有翼天使”,典型希腊罗马式艺术风格,是米兰装饰艺术的经典样式。新疆考古工作者在米兰遗址内另发现两身与“有翼天使”风格趋同的壁画,其中一处位于 M.V 佛寺的壁画,花环带的装饰纹路采用云气纹,这类纹饰常见于中原地区的出土文物上,是汉文化的装饰艺术6。距离米兰不远处的楼兰古城,考古发现其残留的壁画亦与米兰相类似,这类东西合璧的艺术样式可能当时已普遍存在10,并且在鄯善国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东西方文化在米兰地区你来

    20、我往,最终形成以汉文化为主体、东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形式。5 结语米兰遗址由屯田区逐步发展成一方军事重镇,其发展沿革映射出中原对西域循序渐进的经营策略。同时中原文化随中央政权的经营建设传播至西域,在沿用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西域的主流文化,遗存至今的米兰汉唐建筑群即带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烙印。同时米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东西碰撞形成米兰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孕育出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我们在深入探索米兰遗址的汉唐建筑遗存后,进一步剖析其文物价值,展现了米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岁月流逝去,长风吹度旧城台,米兰遗址在风沙的雕琢下愈发苍劲嶙峋,成为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的明珠

    21、,必将成为后人继续探寻的胜景。图片来源图1:底图下载自奥维地图,在参考文献4第265页“米兰遗址分布图”基础上进行改绘图 2:改绘自.新疆文物局编.新疆古城遗址(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3.中的米兰戍堡平面图图 3、图 6、图 8:作者自绘图 4、图 5、图 7:作者自摄图 9:英 斯坦因.著,肖小勇、巫新华.译.路经楼兰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92图 10:英 斯坦因.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西域考古图记(第五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0图 11:取自参考文献 6 中的图七注释1).古楼兰地区包括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罗布泊西侧至

    22、若羌一带,涵盖今米兰遗址所在区域。2).斯坦因在19001901、19061908、19131915年间,三次赴新疆及河西地区考古发掘,考古成果成为其后学者研究新疆遗迹的蓝本,本文中的编号即取自斯坦因的考古报告。3).斯坦因在米兰遗址记录了 15 处编号,其中 1 处为古戍堡遗址,其余 14 处为寺院遗址(见参考文献6)。另有学者如李亚萍等认为米兰共有9处佛寺,7 处佛塔共计 16 处寺院遗址,这是因为部分寺院为塔院式,佛塔、佛寺的分类存在重合,见.李亚萍.汉唐时期米兰遗存与历史角色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18:18.今因米兰寺院遗迹存在一定程度的损毁,根据新疆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中的“巴音

    23、郭楞蒙古自治州卷”以及乌布里买买提艾力等编著的新疆古建筑地图中记载,目前地面残存的、可明显辨认为寺、塔的遗迹共计 11 处,其中佛寺 3 座,佛塔 8 座。本文取文物普查资料成果,记米兰遗址寺院遗存为 11 处。4).今学者根据其建构特征及地面遗存的筒瓦等文物考据认为米兰当建于西汉之后,如林梅村.1992 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兼论汉代伊循城 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02):17-18。5).米兰遗址中的遗迹编号为斯坦因在新疆考古探险期间所设,为后来学者所广泛采用。本文中米兰遗址的寺院遗迹编号取自.林立.米兰佛寺考 J.考古与文物,2003(03):49。参考文献1.孟池.从新疆历史文物看

    24、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 J.文物,1975(07):27-34+7+101-102.2.(汉)班固.撰.汉书西域传(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4.乌布里买买提艾力,艾斯卡尔模拉克.编著.新疆古建筑地图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5林梅村.1992 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兼论汉代伊循城 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02):15-21.6.林立.米兰佛寺考 J.考古与文物,2003(03):47-55.7.林梅村.考古学视野下的西域都护府今址研究 J.历史研究,2013(06):43-58+190.8.徐承炎,曹中月.新疆瓮城起源刍议 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27(04):55-62.9.李炳泉.西汉西域伊循屯田考论 J.西域研究,2003(02):1-9.10.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 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注意事项

    本文(新疆米兰遗址的文物价值与汉唐建筑遗存探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