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张大千与日本——以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为视角_赵忠华.pdf

    • 资源ID:603520       资源大小:3.22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张大千与日本——以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为视角_赵忠华.pdf

    1、75审美与艺术学张大千是 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数量庞大,在书法、绘画理论方面亦有建树,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另外,张大千多年游历海外,长期定居巴西、美国等地,这些海外经历也直接影响并促成了他多样化、独特化的绘画风格。在梳理张大千年谱和海外经历过程中,我们发现张大千也多次去往日本,从 1917 年与兄张善孖赴日留学,一直到 1974 年东京的“张大千画展”,前后长达近六十年往来日本,其中包括旅游、办展、访友、购买画材等经历。因此在张大千研究中,对其在日本的经历考察也应是重要一环。关于张大千与日本的研究,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视点:徐臻1(2016)整合

    2、了中日文献资料,提出张大千与日本关系微妙,虽受日本传统绘画浮世绘等的影响,多次赴日进行艺术交流活动,但是由于战争原因对日本不抱好感;张玉丹2(2018)以四川博物院藏海棠春睡图为例,具体讨论了日本浮世绘对张大千仕女画的影响;李清3(2019)则是肯定了日本、巴西等地的游学与游历成为张大千艺术生命的源头活水。日本学界方面,德大寺公英4(1960)就已经关注到张大千在巴西的艺术活动;日本著名艺术杂志艺术新潮5(2002)推出关于张大千艺术生涯的专辑,全方位讨论张大千的艺术活动;文贞姬6(2012)指出石涛对张大千的影响深刻、时间长久。概观中日学界对张大千与日本的关系研究,主要从日本浮世绘、张大千艺

    3、术活动等角度进行论述,未能将张大千长期往来日本、与日本画界的交往以及影响关系进行深度考察。本文仅以敦煌艺术创作研究为主线,探讨张大千的相关艺术活动与日本的敦煌创作研究的影响关系,其他考察另付他稿。一、张大千与敦煌中国国内首次对敦煌艺术进行考察是 1938 年冬由李丁陇组织的“敦煌探险队”,主要成员是画家,因此这也是中国画家们对敦煌壁画临摹行为的序幕之举7。张大千因看到李丁陇的画作而对敦煌心生向往8,于 1941-1943 年,携门人弟子、子侄以及西北地区寺庙中的喇嘛画师、画友等,自筹资金长居敦煌,采用复原临摹的方式,近三年时间临摹敦煌壁画276幅,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

    4、、西夏、元等时期的作品。此外,张大千还给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石窟进行编号,记录其中详细内容,形成 20 余万字的敦煌石室记(初稿,后于 1985年漠高窟记在中国台湾出版)9。这些临摹工作促成了张大千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绘画史的考察、历代绘画作品的鉴定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960 年 7 月,旅居巴西的张大千应台湾省艺术研究学者李霖灿作中国画技法断代研究之请,回忆并整理敦煌历代佛、菩萨手相之绘法,绘制作品十四幅历代手印白描图:北魏人画手 初唐如来佛手印 初唐菩萨手印 初唐人画手 开元、天宝菩萨手印 榆林窟唐时菩萨手印 莫高窟盛唐人画手 中唐菩萨手印 宋初菩萨手印 宋菩萨手印(四幅)、西夏

    5、菩萨手印。同时在图上用文字标注各朝代绘手特点,例如:“北魏人画手,多不分节及画爪甲,但先以朱墨粉分出阴影,然后笼以皮肤色,再用极细张大千与日本以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为视角文/赵忠华摘 要:张大千是 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画家,其游历丰富,作品风格多样,画法精湛卓越。张大千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游历日本,因此艺术活动的研究离不开日本这个视点。本文通过梳理张大千与日本相关资料,以其敦煌壁画临摹经历和 1956 年在东京所办“张大千临摩敦煌石窟壁画展览”为视角,探究张大千艺术创作活动对日本画坛和以敦煌题材闻名的日本画家平山郁夫的影响。关键词:张大千;日本;敦煌壁画临摹;平山郁夫基金项目:本文

    6、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培育)项目“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美术家留日活动及其创作研究”(2020BS74)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6129/ki.mysdx.2023.04.01676美学2023/04笔勾勒之。”10413-414从这些白描图和文字注释中,可以看出张大千敦煌面壁三年在临摹古人上获得了深刻体会。这近三年的敦煌“面壁”之旅,对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 1970 年左右,张大千友人张目寒在略述大千居士画风之演变一文中指出:张大千画风“可分为四个时期:始则石涛、渐江、大风、八大,继则唐、宋、元、明,再次为敦煌风格,近年泼墨已进入世界性了”。1983 年,侯北人高度评

    7、价张大千敦煌行之后的画风变化:“大千居士的绘画成就,归功于师法古人,敦煌之行,珍藏涉猎之广,足迹遍天下,以及他的才华天资和无比的工力,以至才有后来的画风的创变。”111962 年,张大千离开台湾省前,于右任秘书林寄华以长诗相赠,评价其画风“敦煌归后益宏肆,道子摹佛神能追”,认为敦煌壁画的临摹也提高了张大千的作品鉴定能力“一心好古眼如炬,墨林精鉴人挣推”12。二、张大千在日本等地的敦煌展张大千将在敦煌三年的临摹作品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展览。最早是在临摹结束返程中,1943 年 8 月,“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在兰州举办;其后 1950 年 1 月,“张大千画展”在印度新德里开幕,展品以临摹敦煌壁画为

    8、主,辅以其他张大千山水花鸟作品;1956 年 4 月,“张大千临摩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敦煌艺术以其原型第一次同日本观众见面,其璀璨的画面,艳丽的色彩,精湛的笔墨”10371-372,震动日本。此次在东京的画展也吸引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萨尔的注意,邀请其赴法国办展。同年 6 月,“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行,此次共展出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三十七幅,其余为大风堂所藏中国历代名迹。在海外所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立体地展示给了世界各国。日本首次将敦煌艺术以临摹作品的形式加以介绍后,在美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其后,1958 年 1 月至

    9、 2 月,敦煌艺术研究院应邀在日本东京、京都两地举办大规模敦煌艺术展,这次敦煌艺术展有三家学术杂志对其进行报道和特别关注,分别是 历史研究1314和 佛教艺术15,当时所任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的常书鸿也为此次展览做了介绍,刊登在佛教艺术杂志上16。三、张大千的敦煌临摹作品展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受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因此 20 世纪初期敦煌的发现,其佛教元素首先引起了日本的关注。最早进行敦煌探险的是大谷光瑞(1876-1948),他是日本井土真宗本愿寺派的第二十二世宗主。大谷在 1901-1902 年旅居英国伦敦期间,看到斯坦因等人的相关报道中,有众多关于佛教遗迹的内容。受此启发,他开始策划包括敦煌在内

    10、的中亚地区佛教考察,于1902年组建大谷探险队17,经通过三次“探险”,他们获取了大量的西域出土文物。而且他们搜集的敦煌文书较多,例如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文物的李柏文书,是研究东方学的珍贵资料。在敦煌绘画研究方面,日本美术史学家松本荣一(1900-1984)成就卓然。1928-1929 年,松本赴欧洲游学,在伦敦、巴黎、柏林、列宁格勒等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实地考察了斯坦因、伯希和、勒考克等人在中亚、敦煌地区“探险”所得的美术作品。回日本后,同年 12 月他将考察成果汇集成敦煌画研究一书,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77审美与艺术学究所刊行18。本书以敦煌绘画考察为主要内容,发表敦煌壁画图像考证文章

    11、60 余篇(2019 年敦煌画研究中译本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1947年,张大千曾托赴敦煌学习绘画艺术的李承仙(师李瑞清侄女),将松本此著作交给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19。由此可见,张大千的敦煌临摹学习,不仅有实地技法上的实践考察,还有理论上的借鉴学习。敦煌艺术的魅力通过欧洲游学归来的日本学者、僧侣、美术家等,以书籍、研究论著等形式在日本国内广为传播。上述 1956 年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展,以及随后不久举办的中国敦煌艺术展等,将敦煌艺术文化在日本国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也影响了许多画家,其中包括后来以敦煌题材绘画享誉世界的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 2010年

    12、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共同体研讨会上发表演讲20,提起平山郁夫在观看敦煌艺术展后,发现日本文化与敦煌的联系深刻紧密,由此转向敦煌题材的艺术创作。四、结语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就斐然,海外经历丰富,这些艺术创作交流活动为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敦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虽然对张大千在敦煌的临摹活动也有质疑的声音,但是张大千三年“面壁”临摹以及在世界各地对敦煌进行宣传,这些功绩也应被看到。如上所述,张大千的敦煌临摹作品让日本民众第一次见到敦煌绘画的原型临摹,其巨大的冲击力可窥一斑。另外,张大千长达半个多世纪来往于日本,与日本艺术界的交流繁多,他对日本画坛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

    13、究。注释:又称李柏尺牍稿,是 4 世纪左右前凉时西域长史李柏给西域诸国所写书信的草稿,为大谷探险队 1908-1909 在楼兰探险时所发掘。参照入泽崇论文。参考文献:1徐臻.张大千的艺术人生与日本J.华西语文学刊,2016(1):113-118,224.2 张玉丹.日本浮世绘对张大千仕女画的影响以四川博物院藏海棠春睡图为例 J.荣宝斋,2018(9):144-151.3 李清.游学与游历:张大千艺术生命的源头活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1):64-71.4 德大寺公英.中国人画家 J.芸術新潮 11(10),1960(10):188-192.5特集 張大千超絶絵画術 真贋両道極未曾有

    14、画人 Z.芸術新潮 53(5),2002.6 文贞姫.石濤、近代個性評価視線(日韓共同特輯 人 力学:美術史 評価)J.喜多恵美子,译.(日本)美術研究(405),2012(1):362-3827 王忠民.李丁陇与敦煌壁画 J.敦煌研究,2000(2):91-94.8 冯丽娟.走进敦煌:20 世纪西行美术家的寻源与拓新 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3):131-137.9 李永翘.张大千全传(上)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231.10 李永翘.张大千全传(下)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11 侯北人.念张大千居士老杏堂杂记 N.(中国香港)大公报,1983-05-27.12 林

    15、寄华.怀张大千先生 N.(中国台湾)中央日报,1983-8-28.13 中国敦煌芸術展 Z.历史研究(93),(日本)历史科学协议会,1958.14 柳亮.中国敦煌芸術展研究討論 J.(631),1958(2):47-65.15 中川和美,上野照夫.中國敦煌藝術展見 J.佛教艺术(34),1958(5):101-106.16 常书鸿.敦煌 J.佛教艺术(34),1958(5):1-7.17 入泽崇.文明仏教:大谷探検隊偉業見(平成 26 年度 仏教文化公開講座講演録)C.京都女子大学纪要論文(宗教 文化研究所),2016(3):75-121.18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企画情報部.日本美術年鑑 M.東京:東京国立文化財研究所,1985:251-252.19竹青.张大千一生重情义常书鸿夫妇的一段回忆N.(中国香港)大公报,1984-04-05.20 樊锦诗.平山郁夫敦煌,文化遺産保護平和礎 Z.(第 5 回文化遺産国際協力報告書),2010(5):21-24.作者简介:赵忠华,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日美术交流及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实习编辑:程思洋


    注意事项

    本文(张大千与日本——以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为视角_赵忠华.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