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_李颖晖.pdf

    • 资源ID:592869       资源大小:1.53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_李颖晖.pdf

    1、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摘要: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是否存在男孩偏好是衡量家庭关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基于2010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分析发现,作为现代化转型的后发区域,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呈现从男孩偏好向儿女平等的过渡状态,传统分儿不分女的分配偏好有所改善,但男孩偏好仍在近半数老年人间延续。其影响机制亦有转型特征:一方面,文化惯习力量强大,更认同传统男权文化,尤其是“养儿防老”观念的老年人,儿女平等分配意愿更弱;另一方面,理性交换的现代逻辑也存在,伴随女儿赡养日渐普遍,对儿子的经济支持依赖降低以及自身经济、健康状况更好时,老年人更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而不是女儿

    2、少分或不分。在当代西部社会,促进传统文化观念更新,推进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分工等方面的现代转型,对进一步改善“重男轻女”的传统财产分配现状意义重大。关键词:财产分配意愿;文化观念;交换理性;性别偏好;家庭关系现代化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3)1009209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治理视域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家庭耦合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1XMZ030)、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大数据时代西北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刑事法治”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颖晖,女,河南南阳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

    3、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李颖晖(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12)一、引 言家庭财产的代际转移是中国家庭经济关系和代际关系的核心内容。其中,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反映家庭财产如何在子女中分配的主观倾向,是分配实践的主观指导,代表了家庭资源的可能流向。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如财产分配给儿子还是女儿,谁多谁少,直接关系到家庭资源代际转移公平,进而影响代Cultural Perceptions,Exchange Rationality and Older PeoplesWillingness to Distribute Property in the Western

    4、Region-Micro-analysis Based on Western Data from the China Womens Social Status SurveyLI Ying-huiAbstract:Whether there is a boys preferenc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among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modernization of family relations.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10 China Womens S

    5、ocial Status Survey in the west,the analysis finds that,as a late-stage reg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transition,the current willingness of the elderly to distribute property in western society showsa transition from a preference for boys to equality between children,and the traditional preference for

    6、 distributing children withoutsharing them has improved,but the preference for boys still persists among nearly half of the elderly.On the other hand,the modern logicof rational exchange is also present,and with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daughter support,there is less reliance on the support of sons,

    7、mainly for financial support,and less reliance on their own economic and social support.On the other hand,the modern logic of rationalexchange is also present,with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daughter support,the reduced dependence on sons for support,mainlyfinancial,and the better financial and he

    8、alth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themselves,who prefer equal inheritance from their sons anddaughters to less or no share from their daughters.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y,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renewal of traditionalcultural attitudes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 demographics an

    9、d the economic division of labour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the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in favour of sons.Keywords:Willingness to distribute property;Cultural attitudes;Exchange rationality;Gender preference;Modernization of familyrelations92DOI:10.15899/ki.1005-5681.2023.01.013际关系的和谐平

    10、衡及老年人自身的晚年福利。在传统中国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以分儿不分女为主,资源代际转移主要在家族男性子嗣间进行。这一分配观念和行为实践同当时的社会、文化情境密切相关:在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父系家庭制下,男性为尊,儿子承担家族宗祧、家庭经济、家庭养老,财产分配自然而然地在男性子嗣间进行。这意味着,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嵌入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传统财产分配中的男孩偏好是老年人对当时家庭、社会结构和文化、经济条件的主观反映。因此,一方面,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是否仍然存在男孩偏好,是透视分配领域性别文化和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切入点,折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经济分工等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也意味家庭结构、

    11、社会文化、经济分工的现实变化也可能反过来催生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现实变迁。那么,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当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分工、性别观念的现代化转型持续推进,西部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又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一方面,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广泛的,西部地区同样处于这一进程中,但另一方面,这一转型也是非同步的,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后发区域,存在相对滞后性。因此,当前西部地区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是延续传统,继续呈现男孩偏好,还是随之生成新的分配理念?又有哪些微观因素在形塑这一主观意愿?既往研究对上述问题关注甚少,零星的质性考察多基于西部一村一县。相关的系统定量研究更是匮乏,偶有研究对财

    12、产分配意愿有所关注,却也欠缺西部视角。事实上,鉴于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嵌入性,西部地区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现状不仅是了解西部社会家庭现代化转型的有利抓手,也是管窥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进而更是全面、整体评价当前我国社会家庭现代化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影响机制分析则更有助于厘清西部家庭资源代际转移的内部逻辑,挖掘家庭代际关系现代化转向的阻碍因素和推进动力,从而为当代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识现代化,子女平等法律继承权的落实,家庭代际关系和谐提供理论借鉴。有鉴于此,本文关注中国家庭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西部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基于文化规范与社会交换两大视角,分析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

    13、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传统现代转型是社会学领域家庭关系研究的主线1。基于这一现实关怀,学者们聚焦转型社会家庭经济、权力、分工等内部关系的现代化过程,如家族主义向个体主义、男权优势向性别平等的转向及其机制等,形成了文化规范与社会交换两大基本分析视角2。前者强调传统文化规范或文化惯习的持续影响,后者则强调个体主义和理性交换的兴起。西部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作为该地区家庭关系现代化的重要衡量,亦是家庭关系传统-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嵌入在其整体进程中。那么,文化规范与社会交换是否也是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生成的内在逻辑?在尚无充分研究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本文将围绕这两大视角进行

    14、文献梳理并提出具体假设。(一)文化规范视角:文化观念与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文化规范视角是家庭现代化转型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其基本逻辑是,以父权主义为代表的传统因素对诸如夫妻权力、生育偏好、资源传递等家庭关系现代化进程有重要影响,社会成员对这些文化规范的认同和遵从会阻碍家庭领域男女平等的进程3-4。基于文化规范视角,传统中国社会分儿不分女的男性偏好可以理解为重男轻女的男权文化在家庭经济关系中的直接反映。传统中国家庭中,男性掌握着家族权力与家庭财产等资源,家族血脉延续及传承也需由男性子嗣来承担,女性在各方面处于边缘性地位5-7。这一性别文化反映在财产分配上,便是家庭财产只能在儿子间分配,女儿

    15、作为要出嫁的外人,被排斥在家庭财产分配之外,形成“分儿不分女”的基本模式并为社会成员长期所认同和遵从8-11。文化观念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父权主义、男权思想等可能成为相对稳定的阻力并经由社会化传递到个体层面12,对社会成员性别平等意识、性别角色认知等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便当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水”“养儿防老”等传统性别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领域仍能找到踪迹,并对社会成员的生育观念、养老意愿等产生影响13-15。与财产分配相关,重男轻女也成为一种文化惯习有所延续,尤其是农村社会16-17。由此,本文认为,性别文化观念,如性别平等、养儿防老等是影响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

    16、配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性别观念等越现代化18,教育水平高低亦可作为现代性别文化的侧面反映。据此,研究提出文化观念假设及其推论:民族学研究93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假设1:文化观念对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现代化具有显著影响推论1a:老年人性别平等意识越强,越认同儿女平等继承而非女儿少分或不分推论1b:老年人养儿防老观念越弱,越认同儿女平等继承而非女儿少分或不分推论1c: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认同儿女平等继承而非女儿少分或不分(二)社会交换视角:交换理性与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社会交换视角认为,社会成员的行动或决策并不完全是对传统规范的机械遵从,而是具有交

    17、换理性的,即社会成员会根据自身资源占有状况履行义务或让渡资源以获取权力或其他资源19。随着转型社会家庭个体主义的增强以及市场经济理念的渗透20-21,社会交换已成为中国代际居住安排、夫妻权力模式和家务性别分工等家庭关系研究的重要分析视角22-24。同财产分配相关,传统中国家庭的反馈模式便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所谓反馈模式,其实质是家庭资源在代际间双向流动以实现相互支持和代际互惠25-26。具体而言,幼年子女依赖父母的抚养成人,子女成年后(主要是儿子),继承父母财产,但同时需负担起为父母养老送终等家庭责任27。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交换色彩,核心体现之一便是父母让渡财产以获得儿子的赡养回馈28-29。

    18、因此,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与实践也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观念的被动遵从,其间蕴含着交换理性,是所处文化、社会情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30。当代,这种交换互惠依然广泛存在31-32,且随着女儿赡养的日渐普遍化,包括西部社会在内,中国社会普遍出现了单系赡养向双系赡养发展的趋势33-34,理性交换具有了扩展到女儿这一方的条件和可能。换句话说,涉及到财产分配,老年人实际上会基于个体理性,根据对子女的依赖状况,或者相反,子女的赡养付出,选择是否让渡财产或将其让渡给谁。这意味着,老年人若不依赖子女,则无需让渡财产以获取子女赡养,其行为或决策将会更具独立性,进而更可能选择平等分配财产给子女;也意味

    19、着,老年人对子女哪方依赖更多或子女哪方付出更多,更有可能将财产分配给哪方。将这一逻辑聚焦于女儿长期的财产分配劣势上,可以推断,当女儿赡养成为可能甚至女儿付出更多,老年人分儿不分女的传统分配意愿或有所改变。为此,从老年人对子女的潜在依赖和现实依赖状况两方面,研究基于老年人自身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对子女赡养支持的获取三方面,提出交换理性假设及具体推论:假设2:交换理性对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现代化具有显著影响推论2a:老年人对子女的潜在依赖性越低,也即,自身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越好,越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而非女儿少分或不分推论2b:老年人对儿子的现实依赖性越低,也即,对来自于儿子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情

    20、感支持依赖相对女儿越少越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而非女儿少分或不分三、研究设计以西部地区多子女家庭中的老年人为分析对象,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构建起老年人财产分析意愿、文化观念、交换理性等分析变量,并尝试基于列联表分析、嵌套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回答前文提出的问题并检验相关假设。(一)数据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三期(2010)。截至目前,该调查已分别于1990、2000、2010完成三期数据的收集,以全面反映家庭、社会领域中性别平等发展状况,是性别研究、家庭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之一。尤其是2010年第三期调查,特设老年人

    21、专卷,针对性地询问了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人口、社会特征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状况,是当前研究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问题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最新可用数据。本研究关注西部社会,因此以该年度数据中西部地区儿女皆有的多子女老年人为分析对象,剔除财产分配意愿等相关核心变量上的缺失后,获取有效分析样本694个。(二)变量1.因变量本研究通过“如果子女都尽到了赡养的义务,您认为他们应怎样继承父母的财产”测量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将有效选项“女儿不应该要”和“女儿最好不要”合并,“儿子比女儿多些”“儿女平等继承”“女儿比儿子多些”保留不变,再分别重命名为“女儿不分”“女儿少分”“儿女平等”“女儿多分”,则可以形成老年

    22、人财产分配意愿这一定序变量。由于“女儿多分”仅有14个样本,有效样本中不包括该选项。剔除后,最终序次为“女儿不分”“女儿少分”“儿女平等”。2.文化观念变量94教育水平:根据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将不识字、小学研究生等分别赋值为0、619,形成019年的教育年限连续变量。性别平等意识:该变量根据性别观念量表相关题目编码而来。对量表中性别意识偏向男权的5个题目,如“男人应以社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说不清”“不太同意”“很不同意”分别按1到5赋值;偏向女权的3个题目,如“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等反向赋值,并对所有题目分值加总,便可以得到取值范围为

    23、840的个人性别意识得分,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男女平等。养儿防老观念:根据“养老主要是儿子的责任”这一问题,将“非常同意”赋值为1,“很不同意”赋值为5,可以得到取值范围为15的得分,得分越高,养儿防老观念越弱。3.交换理性变量经济状况:基于收入、住房、养老保险状况进行测量。收入状况基于老年人个人年收入等分为高、中、低三类。住房状况则根据老年人现有住房的产权所有,划分为老年人自有、儿子所有和女儿所有三类。养老保险则分为有、无两类。健康状况:根据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合并“很差”“较差”为差,“较好”“很好”为“好”,保留“一般”选项,形成三分类别变量。子女赡养状况:问卷分别询问了老年人对儿子、女儿在

    24、经济支持、日常照料、情感支持三方面赡养付出的评价。以经济支持为例,基于老年人对儿子、女儿各自“是否”提供过相关照料的回答,可判断出该方面的赡养状况是儿有女无、儿女皆有还是儿无女有,从而形成经济支持方面赡养状况“儿子更多”“儿女皆有”“女儿更多”的三分变量。日常照料、情感支持方面的测量与此类同。4.控制变量年龄、性别、民族、户口、子女数量和子女性别结构等变量不再一一赘述,详见表1。变量频数百分比/均值变量频数百分比/均值分配意愿经济支持女儿不分10815.56儿子更多9814.12女儿少分17324.93儿女皆有55179.39儿女平等41359.51女儿更多456.48教育年限6944.28日

    25、常照料性别平等意识69424.32儿子更多12417.87养儿防老观念6942.67儿女皆有52575.65收入分组女儿更多456.48低收入22332.13情感支持中等收入23433.72儿子更多415.91高收入23734.15儿女皆有54578.53房产状况女儿更多10815.56老年人自有46667.15年龄246272.46女儿所有192.74性别儿子所有20930.12女32747.12养老保险男36752.88无38054.76民族有31445.24少数民族13419.31健康状况汉族56080.69差20829.97户籍类型一般27639.77农村44063.4好21030.2

    26、6城市25436.6子女性别比(女/儿)6940.48子女数量6944.10表1基本变量描述民族学研究95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表2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基本状况西部西部城乡全国中部东部京津沪城市农村女儿不分15.4714.9715.2814.375.285.4721.27女儿少分24.9328.632.9927.7414.3412.532.13儿女平等59.656.4351.7357.8880.3882.0346.61不同区域(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首先呈现西部地区老年人当前的财产分配意愿,然后通过文化观念变量、交换理性变量与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关联分析初步判断影响机

    27、制,之后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和呈现,最后提出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使用的分析方法为列联表分析和嵌套有序逻辑回归(Ologit模型)等,相关分析方法均为常规、常见的统计方法,故而不再赘述。四、实证分析结果列联表和嵌套有序逻辑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整体上倾向于儿女平等分配,但约四成老年人仍然在财产分配上表现出较强的男孩偏好,且城乡差异显著。同时,文化观念与交换理性在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形成中均有显著影响。(一)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基本状况通过区域对比和西部城乡对比(表2),西部地区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基本状况是: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整体上呈现儿女平等为主流的现代转

    28、向,但仍有发展空间,且城乡差异显著。如表2数据所示,西部社会老年人选择儿女平等分配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和中部地区,分别较二者高出2.17、7.72个百分点;同东部地区相近,差异图3性别平等意识与财产分配意愿图1教育水平与财产分配意愿图2养儿防老观念与财产分配意愿并不显著。可见,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现代化水平与以往有关西部的后发处境的传统认知并不一致。不过,同最发达的京津沪地区相比,差距仍相当显著。在京津沪地区,80%多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儿女平等分配,较西部整体高出34%。同时,内部城乡差异也值得关注。在西部地区,选择儿女平等分配的城市老年人占比高达82%,而农村老年人则不过半,二者相差

    29、近40个百分点。(二)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96变量女儿不分女儿少分儿女平等变量女儿不分女儿少分儿女平等收入分组经济支持低收入21.2529.6749.08儿子更多25.2531.3143.43中等收入17.4129.5553.04儿女皆有14.6224.7360.65高收入3.9810.885.23女儿更多4.4413.3382.22房产状况日常照料老年人自有13.8623.8862.26儿子更多2528.2346.77女儿所有5.265.2689.47儿女皆有13.4524.8161.74儿子所有2029.0550.95女儿更多13.0417.3969.57养老保险

    30、情感支持无21.4727.7550.79儿子更多29.2717.0753.66有8.2321.5270.25儿女皆有13.8924.1361.97健康状况女儿更多18.1831.8250差18.6628.7152.63一般16.6124.1959.21良好10.9522.3866.67表3不同因素与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列联表分析(百分比)基于现状分析,研究进一步通过文化观念各指标与交换理性各指标考察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影响因素。这一分析对于理解整体现状有着重要意义,是未来对比分析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前提和突破口。1.文化观念与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图1至图3分别描绘了老年人财产分配意

    31、愿随受教育水平、“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性别平等意识变化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选择女儿不分和女儿少分的老年人占比均有所下降,分别由18.47%、30.89%下降到0%。反之,选择儿女平等分配的比例则持续上升。这初步表明,老年人文化水平越高,越认同儿女平等继承。图2“养儿防老”观念和图3性别平等意识的作用趋势也初步表明,老年人“养儿防老”观念越弱、性别平等意识越强,越认同儿女平等继承。由此,假设1及相关推论得到初步验证。2.交换理性与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基于潜在依赖和现实依赖状况七项指标,表3呈现了交换理性因素与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列联表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对子女潜在依赖性更低

    32、,也即更具独立潜力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儿女平等继承财产。如表3所示,经济状况方面:收入越高的老年人,选择儿女平等继承的比例由49.08%逐次上升至85.23%;自有房产的老年人相较房子为儿子所有人的老年人,选择儿女平等继承的比例显著高出12%,房产为女儿所有的老年人财产平分意愿最高,表明对儿子的潜在依赖越低,越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财产平分意愿也更高。健康状况方面:越健康的老年人,越可能不依赖子女,财产平分意愿越强。子女赡养支持方面:无论是经济支持还是日常照料,相对于儿子提供支持更多的老年人,儿女皆有、女儿更多的老年人都更赞同儿女平分(尤其是经济支持上)。不过,情感支持上,差异

    33、状况并不显著,这一趋势并不存在。(三)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分析在未控制住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列联表的分析初步验证了两大假设,而更稳健、更详细的分析有待有序逻辑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表4)。模型1为基准模型,呈现年龄、性别、民族、子女数量、子女性别比、户籍这些基本人口社会特征的影响。数据显示,除城乡户籍外,其他因素均无显著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教育年限、性别平等意识和养儿防老观念三个文化观念指民族学研究97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注:*p0.1,*p0.05,*p0.01;鉴于表格篇幅,标准误未在此呈现,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获取详细结果。(1)(2

    34、)(3)(4)基准模型基准+文化观念因素基准+交换理性因素全模型控制变量年龄-0.234-0.235-0.364-0.354年龄 20.0020.0020.0030.003性别(参照女性)-0.155-0.211-0.217-0.228民族(参照非汉族)-0.0390.019-0.0160.060户籍(参照农村)1.657*1.056*1.054*0.644*子女性别比(女儿/儿子)-0.043-0.062-0.113-0.105子女数量0.0280.1720.1020.204自变量教育年限0.371*0.254性别平等意识(平等意识)0.277*0.222养儿防老观念(不认同度)0.549*

    35、0.571*收入状况(参照低收入)中等收入0.0510.047高收入0.837*0.587*房产状况(参照儿子所有)老年人自有0.0460.071女儿所有1.436*0.874养老保险(参照无)0.1310.078健康状况(参照差)一般0.086-0.031良好0.392*0.380*经济支持(参照儿子更多)儿女一样多0.2900.205女儿更多1.570*1.623*日常照料(参照儿子更多)儿女一样多0.2330.149女儿更多0.5820.452情感支持(参照儿子更多)儿女一样多0.1860.157女儿更多-0.471-0.502门阀值 1-9.380-7.202-13.322-11.11

    36、9门阀值 2-7.948-5.624-11.825-9.481样本量694694694694拟 R20.0720.1410.1070.168表4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影响因素的有序逻辑回归分析98标。可以看到,在控制住人口社会特征的情况下,三者系数均为正,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性别平等意识越强,养儿防老观念越弱,老年人越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假设1及其推论得到验证。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老年人自身的经济、健康状况以及子女赡养状况这些交换理性因素。分析发现:一是经济、健康因素方面:相对于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与之无差,但高收入组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儿女平等分配;同现住房为儿子所

    37、有的老年人相比,住房自有的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与之无差,而现住房为女儿所有的老年人则倾向于儿女平等分配财产;同时,身体状况更好的老年人也更倾向于儿女平等分配产,只有享有养老保险的作用不再显著,推论2a基本全部成立。二是子女赡养状况的影响上,相对于儿子提供更多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儿女皆提供经济支持以及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但日常照料、情感支持的作用均不显著,推论2b局部成立。模型4为全模型,共同考虑了文化观念和交换理性。对比模型2发现,教育水平、性别平等意识的作用不再显著,只有“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这表明,养儿防老观念的作用不受交换理性因素的影响,是高度独立、直接的,体

    38、现出传统观念固化和惯性;教育水平、性别平等意识的影响则相对间接,教育水平更高、性别平等意识更强的老年人可能有着更好的经济、健康状况和对儿子相较较少的养老依赖,因此,在控制住这些客观因素后,作用就消失了。同时,对比模型3,交换理性因素中,只有房产状况在文化观念因素加入后不再显著,收入、健康状况以及经济支持均依然存在显著的独立影响。至此,文化观念与交换理性假设均得到了大部分验证,内在机制亦有所呈现。五、结果与讨论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形成、发展深刻嵌入在该地区家庭关系的传统现代转向中,因而呈现出典型的转型特征:从现状上看,处于从男孩偏好向儿女平等的过渡状态;从形成上看,受传统文化惯习与现代理

    39、性选择的双重影响。立足这一现实,在当代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现代转向有赖于其自身文化观念的更新及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分工等方面现代转型的深入推进。(一)中间状态:向儿女平等的渐进过渡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呈现出从男孩偏好向儿女平等的过渡状态。显然,分儿不分女的传统分配理念在当代西部社会已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过半老年人呈现出儿女平等的分配意愿,传统单系继承下“男尊女卑”的绝对不平等分配并非完全固化。有鉴于传统财产分配理念背后是男权文化、家族主义之下女性地位及个体地位的湮没,这一转变无疑是西部社会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代际公平的重大推进。但同时,西部地区,仍有近半数的老年人表现出男性偏

    40、好。虽同中、东部地区差异不大,但财产分配意愿的现代化推进较最为发达的京津沪地区仍相对滞后。同时,城乡非同步也需注意。对比发现,传统分配理念在农村社会仍然有较强延续,农村老年人儿女平等分配财产的意愿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同法理上的儿女平等继承相去较远,城乡现代化差异在家庭资源的代际传递中深刻体现。(二)两大逻辑:传统文化惯习与现代理性选择并行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的影响机制有现代转向的一面:独立性强的老年人,主要是经济收入和身体状况对子女依赖性低的群体,更倾向儿女平等分配,而不是遵循传统表现出男性偏好,体现出个体主义在老年群体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老年群体能够基于儿女的实际付出进行理性分配,而不

    41、再是固守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仅仅让渡财产给儿子以获得赡养回馈。当女儿有所付出或相对于儿子付出更多时,女儿更可能得到老年人的平等对待。这意味着,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并不仅仅是文化规范下的惯习反应,在变化了的情境中,传统仅仅适用于儿子一方的理性交换理念在向女儿扩展,按劳分配的绩效主义有所彰显。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惯习仍有延续。一方面,传统文化观念在个体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分析发现,文化水平低、性别平等意识弱,养儿防老观念强,也即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更深的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上的男性偏好更强,折射出文化遵从力量的强大和惯性男尊女卑、家族宗祧等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下仍然影响代际经济关系领域;另一方面,理性交换的

    42、作用也是相对有限的、局部的。即便女儿赡养已相对普遍甚至在某些方面较儿子更多,选择女儿分更多的老年人也几近于无,同儿子一样平等继承财产似乎已是女儿在老年人财产分配中所能获得的最好地位。同时,日常照料和情感支持方面,理性交换逻辑也并不适用。综上,聚焦转型西部家庭关系的现代化,本文基于文化规范与社会交换视角定量考察了当前西民族学研究99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部地区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无论是意愿现状还是内在影响机制,都表现出强烈转型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织。就当前而言,推动西部地区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进一步向着儿女平等发展,降低农村地区传统文化观念阻力极为必要。尤

    43、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引领乡俗、乡规以推动农村居民文化观念的更新,大力普及、宣传儿女平等继承的法律理念及提升其自身文化水平。同时,其现代转向也更有赖于代际居住模式、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分工、养老模式等方面的现代化,这是增强老年人个体独立性及交换理性得以适用的客观基础,嵌入于宏观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期发展之中。注释:各趋势依据列联表分析结果绘制,分析结果均统计显著。相关结果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获取详细结果。各列联表分析均进行了卡方检验。除情感支持的作用不显著外,其余分析均统计显著。参考文献:1高永平.中国传统财产继承背后的文化逻辑家系主义J.社会学研究,2006,(3).2张丽梅.西方夫妻权力研究理论述评J

    44、.妇女研究论丛,2008,(3).312Hyman Rodman.Marital Power in France,Greece,Yugoslavia,and the United States:A Cross-National DiscussionJ.Journal of Marriage&Family,1967,(2).4Rank M R.Determinants of Conjugal Influence in WivesEmployment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Marriage&Family,1982,(3).5沈崇麟.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两大趋势J.当

    45、代中国史研究,2011,(5).6左际平.从婚姻历程看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男权的复杂性J.妇女研究论丛,2012,(3).7莫艳清,熊万胜.当代农村家庭形式变异中的父权延续基于浙北M村“两边开门”现象的考察J.浙江学刊,2020,(10).8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刘晓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0.9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M.张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5470.10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张建国,李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3375.11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M.北京:生活 读书

    46、新知三联书店,2006:315.13徐勤.儿子与女儿对父母支持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1996,(5).14张驰,向晶等.代际视角下农村子女赡养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9,(6).15陶涛,刘雯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9,(4).16孙淑清.当代中国妇女家庭财产继承权的微观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6,(6).17熊晓晓,程云飞等.中国老年人男性单系继承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0,(1).18刘爱玉,佟新.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14,(2).19Heer,D

    47、.M.The Measurement and Bases of FamilyPowar:An OverviewJ.Marriage and Family Living,1963,(2).20Davis,Deborah S.and Lu Hanlong.Property inTransition:Conflicts over Ownership in Post-socialist Shanghai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3,(2).21沈奕斐.从兄弟均分到子女平等?多子女家庭遗产分配的公平逻辑J.中国研究,2020,(1).2230陈皆明,陈奇.代际

    48、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4,(1).23吴帆.相对资源禀赋结构中的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J.学术研究,2014,(1).24刘爱玉,佟新,付伟.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J.社会,2015,(2).25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2631杨菊华,李路路.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3).27王树新.社会变革与代际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68.28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J.中国学术,2001,(4).29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24.32李俏,姚莉.父慈还是子孝:当代农村代际合作方式及其关系调适J.宁夏社会科学,2020,(1).33许琪.儿子养老还是女儿养老?基于家庭内部的比较分析J.社会,2015,(4).34朱安新,高熔.“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中国老年人主观意愿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6,(4).责任编辑杨文炯责任校对薛振东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_李颖晖.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