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pdf

    • 资源ID:583208       资源大小:3.99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pdf

    1、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或背景的小说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仅占很小一部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与抗战相关的散文、杂文一起,共同建构起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体系。沈从文笔下的抗战叙事具有“争国格”和“争民族人格”两种话语维度,不仅强调要驱逐侵略者、争取国家的自由,同时还思考如何实现“重造”国家、“重塑”民族人格的方法与途径,试图探索国家的“生路”。沈从文对抗战胜利抱有信心和希望,他深刻认识到只有集全民族的意志,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关键词沈从文;抗战叙事;争国格;争民族人格;国家重造中图分类号】1 2 0 7.4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0 0 8-0 5 9 7(2 0 2 3)0 2

    2、-0 0 6 3-0 7D0I:10.16161/j.issn.1008-0597.2023.02.007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展开,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社会的衔接更为紧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愈加强烈。沈从文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或背景的小说,主要有战争到某市以后(1 9 3 2)、儒夫(1 9 3 2)、静(1 9 3 2)、早上一一堆土一个兵(1 9 3 3)、生存(1 9 3 7)、长河(1 9 3 8)、王嫂(1 9 4 0)、乡城(1 9 4 0)、芸庐纪事(1 9 4 2 1 9 4 3)、动静(1 9 4 3)等十余篇。虽然这一主

    3、题的小说在沈从文整个创作生涯中所占分量并不大,但他还创作了湘行散记(1 9 3 6)、湘西(1 9 3 8)、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已(1 9 3 8)、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报国机会(1 9 3 8)、一个传奇的本事(1 9 4 7)等大量与抗战相关的散文、杂文,二者共同建构起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体系。近些年,姜涛、王本朝、李青果、唐小林等学者关注到沈从文的抗战叙事,并形成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这一论题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1940年,沈从文在给一个广东朋友中谈到对中日战事的认识。沈从文首先肯定了中方当前“乐观”的战争态势,在他看来,中华民族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所产生的民族气概,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担

    4、当起“民族的忧患”;其次,“战争既是争国格,争民族人格,并争取人类生存不可少的一个庄严名辞,即正义”,在“明白战争意义”后更须“把生命看得庄严一点,思索向深处走”,以“真正广东精神”中“华侨向外求发展收稿日期 2 0 2 3-0 5-1 8【作者简介 王梦琪(1 9 9 5),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研究生。64王梦琪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争生存的生命扩张性与坚韧性”塑造自身人格。1 1 3 1 3 -3 1 7 这封回信中,沈从文的阐述恰反映了他立足于“人”的战争态度,思考战时国民的精神和灵魂,发掘战争对社会和民族造成的影响,以求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这种战争观

    5、鲜明呈现于沈从文的抗战叙事。他笔下的抗战叙事具有两种话语维度:其一是对外的、有形的抗日卫国战争,即“争国格”;其二是对内的、无形的人生观战争,即“争民族人格”。这两种战争殊途同归,最终指向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其中亦包含了“重造”国家、“重塑”民族品格的思想。沈从文从现实出发,总结了战时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内外困境,他以长远目光关注到当前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回答了“堕落”的国家和民族如何实现“重造”“重塑”、走向全新道路的重大问题。沈从文所秉持的自由主义立场,有助于他理性、客观分析社会时局,所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途径体现了沈从文抗战思想的时代性和深刻性,这些皆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促使他以更广阔

    6、、更有深度的视角去审视战时的中国。、“争国格”:捍卫主权的正义之战“争国格”是沈从文抗战叙事所呈现的话语维度之一,是其中的一条明线。长达1 4 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彻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收复领土和主权、捍卫“人类生存不可少的一个庄严名辞”的正义之战,“争国格”是实现国家“重建”、民族“重塑”的唯一前提,因此沈从文在抗战叙事中明确表达了他的立场和态度,鼓舞、赞扬和悲阀是贯穿其抗战小说的情感基调。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抗战是当时中国必须要面对的“考验”和“难关”。这场战争“用我们的长处也用我们的弱点”2 1 2 4 6 打下来,政治上“越打越进步,处处见新机”3 1 1 2 7

    7、,觉醒的国人在民族忧患中努力谋求“合理的进步”。从国民党由“壤外须先安内”转向国共合作、共御外悔,沈从文看到了抗战背后有民族尊严和精神的支撑,一切都是“值得乐观”的。同时,沈从文深切关注到国家积贫积弱的落后现实,从战争本身出发,客观审视它对国家造成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由于军事实力悬殊、国内政治秩序混乱等复杂因素,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惨烈;另一方面抗战促使国家和民族实现真正觉醒,体认自身弱点,进而通过改造实现国家的重新崛起,这是抗战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歌颂家乡湖南军民在抗战中所做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是沈从文抗战小说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无湘不成军,无不成湘”,湘西部队素以

    8、骁勇善战、敢搏敢拼著称,沈从文以湘西军民抗战为素材,在小说芸庐纪事动静、散文一个传奇的本事等中记录下他们的英勇事迹,其中芸庐纪事动静中的年轻团长,更是以胞弟沈荃为原型。1 9 3 7 年淞沪会战期间,沈荃时任嘉善战场主力部队之一的国军1 2 8 师7 6 4 团团长,芸庐纪事一个传奇的本事记录下当时国军1 2 8 师在嘉善阻击战中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敌军飞机、大炮,为后方撤退赢得宝贵时间的壮举,殉国的全是小小凤凰城中“长大的年青人”4 1 2 7 7,湖南人用“传奇 般的军事行动展现出“大先生”口中的“湖南精神”和“湖南作风”,5 1 2 1 3,沈从文正从“湖南作风”中看到了战争胜利和国家重建的

    9、希望。此外,沈从文不仅注意到前方战场的流血牺牲,还格外关注大后方城乡所做的努力,特别是“乡下人”对抗战的默默支持。长河芸庐纪事动静乡城等小说记录了战时后方乡村的生活状态,乡里的“大先生”们维持秩序和安定,老少妇孺无法上战场,但他们时时关注前方战情,从物资上支持政府和抗战;下乡的青年学生们在后方组织和宣传抗战活652023年第2 期(总第2 0 5 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动,以他们所能支援抗战。同时,沈从文从后方备战中也敏锐地察觉到存在的问题,例如后方抗战宣传事倍功半,以及青年学生的“浮躁”,由此对他们提出了“各尽其职”“由虚浮变成结实”6 2 4 6 2 6 5 的的改造要求。

    10、1938年冬,沈从文在抗战日报(长沙)发表公开信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报国机会,鼓励湘西在乡军人投人爱国、救国的队伍,“前方作战需人,后方安定同样需人”7 1 9 5,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抗战结束后,当沈从文回忆起家乡人民在抗战中的牺牲时,他写道:“团结合作抗敌御侮,一切牺牲,对国家民族具有何等庄严意义,且带来多少可证实的幸福希望。”8 1 2 4 沈沈从文肯定抗战背后的“庄严意义”,但当面对民族内部因政治而造成无意义的流血斗争时,他始终痛心于“驱人死亡迫人疯狂的行为扩大与延长”1 8 1 2 9 4。4。现实中前方战场军队物资补给不足,武器装备落后,使中国军民不得不“忍受”更为惨烈的牺牲,军事实

    11、力差距过大是当时中国抗战面临的无奈困境,中日经济、军事、人口、地理等条件决定了中国抗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正因如此,沈从文为“属于个人极庄严的命运”4 2 2 5 利和国家“进步举足的困难”4 1 2 9 深感痛苦,在描写抗战时怀有深切的悲焖情怀。早上一一一堆土一个兵中,老同志嫉恶如仇、满腔正气,面对外来侵略者,誓死守在前线;而战争到某市以后中,政府当局面对前线抗战却“沉默不加过问”,“忙于迁都”,派警队镇压愤怒抗议的市民。沈从文从老同志身上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然而死守的背后却是军事装备的落后短缺、政府当局的腐败软弱,军民虽然伤亡惨重,但在战火中始终保有“翻身的信心”,而政府当局却妥协讲和、执

    12、着内战,使万千如老同志一样的军民命运愈显残酷,通过鲜明对比,小说的悲剧性被放大,颇具批判意味,沈从文在芸庐纪事中借大先生之口提出“重造中国”的问题,将“武力和文字试用到国家重造理想上”,5 2 4 1 -2 4 2 是是作家结合社会现实和时局对国家重建提出的方法论,“武力”和“文字”两种“建国的重要工具”的使用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在战火中进行着国家的“重建”和社会的“改造”。“武力”和“文字”相辅相成,在各自“战场”发挥作用。前者侧重于抗战前线,从军事上驱除侵略者、争取“国格”,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后者则侧重于抗战后方,知识分子以“文字”为媒介参与到抗战中来,用以宣传抗战

    13、和启发国民思想,“文字”的运用也是争取“民族人格”“重塑”国民性的有效途径。唯有赢得抗战的胜利,“把这个国家的自由重新取回”,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未来,这是实现“重造中国”的前提和基础,沈从文在强调“武力”重要性和根本性的同时,没有忽视战争对全民族所造成的“痛苦和灾难”,5 2 3 3这也彰显了他观照“生命”的人道主义立场二、“争民族人格”:抽象的国民性战争“争民族人格”所面对的是国民性、民族性问题。在沈从文看来,这是一场“不见断头流血”的“战争”,“困难处说不定比军队中炮火对垒还需要精力和勇气”。9 1 3 2 8 这场关于国民性、民族性的战争,目标直指致使国家落后贫弱、任由侵略者欺悔的精

    14、神根源,如何根除国民精神的历史性瘤疾,是沈从文抗战叙事的另一话语维度。对国民性的探讨,作为沈从文抗战叙事埋藏的隐线,这场“战争”是对国民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品格的“重塑”,事关国家“重造”任务,亦是沈从文所追求的合理“战争”形式,充分显示出沈从文抗战思想的长远性和深刻性。沈从文怀着对“五四”的崇敬,从现实中发现国民精神的弱点,在小说儒夫、散文集湘西等作品中对民族性格积习进行了批判。腐朽封66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王梦琪建制度的长期统治牢牢禁住国民思想,奴性愚味是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加以“改造”的结果。“奴性”几千年里从未退出过中国历史舞台,思想的麻痹使国民学会自欺欺人,在畸形社会

    15、中变得冷漠而扭曲,这些无不是民族道德精神、社会风气的堕落和崩坏。地方上“多数人”“一眼望去都很老实”,而“这老实另一面即表现愚与惰”;烟毒更使精神和肉体上皆营养不良,“愚、穷、弱”是“一般市民”的普遍精神面貌;人们安于现状,置身事外,“活时,活下去;死了,完事”是“正常”的生活状态,放任自我堕落和灭亡,丝毫没有生存上的危机意识。1 0 1 3 8 8 3 9 0 矢知识分子“做人无信心,无目的,无理想”1 1,“倦于思索,怯于怀疑,苟安于现状的种种形成阿诀不自重风气”1 2 1 7,高级公务员凡所在处必有“麻雀牌或扑克牌”,而战事仿佛“与自已不相干,生命俨然别无用处”,【1 3 1 3 4 0

    16、 等等。沈从文将国民的这种生存态度总结为“无所谓”的人生观,也就是吴稚晖说的人死观”,这种“人死观”具有“特别传染性”,与“人生观”背道而驰,“消沉堕落,把自已缩小成为一个零,无所谓”地混下去”的国民已然丧失了“活人”的生命力和存在感。1 3 1 3 4 1,3 4 2而“人死观”普遍存在于战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影响到国家“重建”的主力军“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并呈扩大趋势,使人越来越失去寻找出路的勇气,逐渐沦落为“胆小心”的人。沈从文担心这种观念将会继续侵蚀青年人的身心,因此“争民族人格”、重塑国民健康人生观显得尤为迫切。要实现民族人格的重塑,前提是要明白自身弱点,去克服和矫正民族短处,“懒

    17、惰不得”。小说儒夫论及民族历史积习,沈从文以火药使用为例深刻分析国家积弱无能的原因一“愚味无识的骄气”【1 4 1 4 0,这股“时间”养成的骄气让人们贪图一时的享乐,忘记火药的真正用途。“善忘”和“懒惰”使中国人遗失了“罗素所谓人类远虑”长处”1 1 2 0,“远虑”的缺失造成民族危机意识的淡薄,过分安逸于现状,忽视了外部的威胁。“有勇气将民族弱点加以修正,方能说到建国”,沈从文从民族自身出发,思考造成中国堕落的根源,进而提出建设“健康雄强的人生观”的努力方向。1 5 0,2 他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主张“爱国也需要生命,生命力充溢者方能爱国”,而非“阉寺性 的精神状态,【1 6 4 3 强

    18、调从现实中学习和训练,“肯埋头做事”,尽到作为国民应做的责任和本分,青年人要“用现实”训练身体和精神 好将人格扩大”1 7 1 3 2 0“要有气概去做人,做一个精力弥满,不畏艰难,勇敢诚实的人”9 1 3 2 9。沈从文感慨于多数人“为生而生”、少数人“为民族为人类而生”1 8 1 8 4 的的社会现实。湘行散记中,他从“五个青年军官”身上燃起“另外一种希望”,虽然所处的地方环境“尤其恶劣”,他们已认识到自身“在腐烂,分解”,感受到残酷现实面前弱小个体的无助,但仍在“无路可走”的苦闷前依旧努力“振作”。1 9 1 3 1 2,3 1 3 芸庐纪事动静中,沈从文反复提到充满“血性”的青年们,他

    19、们积极投人到后方的抗战宣传,组织演说、游行等给乡村带来“动”的一面。沈从文希望中国社会更多些这样有气血、生机的“少数人”,他于1 9 4 0 年代初在战国策大公报文艺等报刊公开发表多篇给读者的回信(后收入云南看云集,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 9 4 3 年6 月初版),对学生、军人、教员等多种职业群体提出中肯建议,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探求一个出路。沈从文建议青年学生“不气铵,不灰心”,“明白国家的需要,和生命的庄严”,从社会中习得经验,总能“解决问题”,【2 0 1 3 1 9 克鼓励想从事文学的军人“有个雄心和远志”,“在任何困难中莫灰心丧气”,保持住“民族明天翻身唯一的希望”;9 1 3 2 8

    20、期望教员等知识分子们能“把所有智慧和能力粘672023年第2 期(总第2 0 5 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附到国家上面去”1 3 3 4 3,各尽其责,忍受下去。沈从文在这场“争民族人格”的战争中,提出国民应当“具有天下为已任 的仁爱雄强作人精神”,强调国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一个中国当前所需要的国民”,因为唯有从导致战争的根源人手,真正改造生活态度和思想精神,树立起纯良端正的民族人格,才有资格谈及“爱国,救国,建国”,国家在“重造”过程中才不会重蹈覆,21 12-125 这种立场也鲜明体现出他对“五四”时期“为人生”文学传统的继承。三、战争胜利与国家“生路”:“全在乎人的意志”沈

    21、从文在小说芸庐纪事中表达了“我们不仅要 胜利,还相信终究必”胜利!”的坚定信念,他从抗战中看到了国家和民族在危难间为争取自由与生存所做的努力,“做一个中国人报仇雪耻的自信心和永不屈服的自尊心”激发着“全个民族的精力和热忧”凝结于“国家重建”的计划上。5 3,2 3 5 次沈从文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建立于国民坚持“忍受”这场战争所造成“个人的败北与牺牲的壮烈”。早上一一一堆土一个兵中的老兵为了骨子里的“尊严”,死守在抗战前线;生存中被社会压迫“痛苦”不堪的青年尚未失去奋斗的精神,没有放任自已堕落;芸庐纪事国军1 2 8 师“只保留下一个番号”,在嘉善战役中“倒了,僵了,碎了,腐了,完事了”“尽了

    22、自己的责任”;5 1 2 3 动静中的青年学生们在大后方发挥着保障支援作用,养伤的年轻军人旧伤未好又赶往前线同时,沈从文在小说中还描写了乡下人对战争必胜保持坚定而结实的“意志”,长河中的商会会长、长顺和老水手,王嫂中的王嫂和儿子,芸庐纪事动静中的大先生,以及乡城中的王老太太,在这些“乡下人”眼中政治虽然触不可及,但身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国心和自尊心却从未混灭。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团结”和“凝力”的一致信念,是沈从文抗战小说中最为动人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顺应当时抗战书写的主旋律,歌颂人民在抗战中的伟大牺牲,但沈从文创作着力点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探讨抗战背后更为深邃的问题一一国家未来的“生路”

    23、。沈从文为国家和民族抱定信心的同时,又深感痛苦:“建国和做人两个名词,原本就包含一种长时期的挣扎与苦战战”2 0 1 3 1 9。针对当时国人一直关注和探寻的问题一“选什么方向是真实中国所必需的道路”,沈从文在小说儒夫中借主人公凌介尊发表理性看法:“中国不能打仗,战争不是挽救中国的一条路。中国只有两条生路,一条是造成秩序,想富国强种的办法,一条不要旧的制度,重新改造”。1 4.4 6 2,4 7 2 次沈从文提出的“两条生路”,其一是关于调节混乱的政治、经济秩序,增强综合国力;另外则是力求革新社会制度,实现国民性和社会秩序的改造与重塑。两个途径皆针对战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矛盾和困境,对“国家重造

    24、”具有建设性意义。沈从文思考真正能挽救中国的途径,并不只是驱除侵略者、赢得抗战所能解决的,而需从国情出发为国家发展寻找合适道路,从问题根源出发去探求民族的生存,因此提出了在他看来可行的“生路”。“生路”的提出,某种程度上可以窥映沈从文的政治、社会理想。他试图通过对生命和现实的理解,构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蓝图,并将之反映于文学创作,可见他信任“文字”作为“重造国家”这一有力工具所超越“武力”的长远意义,在特殊历史时期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作家的职责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求取的目标,但在改良和革新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旧势力各层面的阻挠,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坎珂曲折。沈从文在读英雄崇拜中(1

    25、 9 4 0)站在“五68王梦琪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四”传统立场反驳陈铨的“英雄崇拜”说,提出“真正的民治主义 和科学精神”才是中国实现“进步”和“现代化”的必备要素,这其实就是“五四”时期高扬的“民主”“科学”旗帜。然而现实中,就“民治主义”而言,政治上专制独权主义兴盛,运行“形式上肘”,“国事运用不够灵活”,效率不高;国民参与意识低下,还存在“迷信的权利崇拜”意识。2 2 1 4-1 4 5 战争到某市以后中的市民们盲目等待政府“拯救”,长河中的乡下人长顺忍耐服从于地方政府的压迫,这些对战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描摹,既表现出当时社会缺少真正的“民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民主

    26、”概念并不了解的现实。就“科学精神”而言,人们没有充分明白国民的职责,缺少对科学知识和客观现实的理性认知。儒夫中的青年学生在抗战氛围高涨时产生了学习无用论,乡城中的宣传者对农村实情认识不清,不知乡下人真正需要什么,这些都源于“知识”的欠缺。在沈从文看来,“真正的民治主义”与科学精神”还值得来好好的重新提倡”2 1 1 4,现代化所需要的两个方面关乎“未来”的建设,是国家摆脱“愚、穷、弱”的关键因素。“必去穷 和愚,方能把那个自外而来所形成的弱去掉,否则无可望”2 1 2 4 5,列强侵犯、民族危机的上升,促使国民“国族”意识开始觉醒,产生向上的凝聚力。而要实现国民的真正觉悟,不单是列强人侵触动

    27、民族的神经,还应从问题根源改造国民。在众多群体和阶层中,沈从文尤其强调青年人的作用,青年人作为“国家重造”的希望,是其抗战叙事话语中的重要主体,他期望青年人能够锻造得既可“忍受打击”又“不失望,不因之转而堕落”“强悍、结实、沉着、而勇于求知服务”。2 3 1 1 9 同时,他提出了针对青年学生的“极端严格的训练”2 1 1 2 2 方方法,以及针对大众的“各种有形无形广泛教育原则”2 1 4 7。7。“训练”为了培养军事协同作战能力,作为“一种教育”使青年学生等后备力量明白何为“战争”,时刻准备迎接敌人;“广泛教育”重在国民思想启蒙和对人生观的塑造,摆脱往日的“旧”和“愚”,促进“做“人 的自

    28、尊心的觉醒”,这才是支持“民族作战气概和胜利信心”的根本。“争国格”和“争民族人格”都需要通过“训练”和“教育”来实现,动静中的年轻军官就已认识到“训练”和“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建议后方青年学生加强学习,明白个人职责,有意识地将自已“改造”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抗战中的沈从文站在自由主义立场观察战争和社会局势,以“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态度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担当起时代赋予作家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重造社会重造全在乎人的意志”2 4 1 3 2 民族明天翻身唯一的希望在于从失败中取“经验”,“在任何困难中莫灰心丧气”,若人人都抱有坚定的意志,战争的胜利和民族的复兴必有希望,这也是沈从文的“理想”和

    29、“信仰”。9 1 3 2 8 抗战是一场全民族“争国格”的正义反抗,也是每一位国民“争民族人格”、关乎国民性的精神之战,中国正是在战火中开辟出一条国家重建、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沈从文笔下的老兵、年青军人、乡下人和青年学生等人物形象展现出“个体”和“整体”的辩证关系,意在强调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既在于集体的力量,又依赖个体的自觉。沈从文对全新中国的诞生保持信心,这一切的实现全在于每一个中国人拿起“知慧与忍耐”的“武器”,1 4 1 4 7 0 以“结结实实的意志”1 4 1 4 7 赢得这场艰苦的战争。长达1 4 年的抗战历史也验证了沈从文抗战思想的洞见性。69责任编辑:王雪炎参考文献

    30、2023年第2 期(总第2 0 5 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注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姜涛“重写湘西”与沈从文4 0 年代的文学困境一一以芸庐纪事为中心的讨论,文学评论2 0 1 8年第4 期;刘学云芸庐纪事)动静)对抗战初期湘西地方人物的呈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1 9 年第5 期;王本朝民族国家和抗战文学的现代性,文艺争鸣2 0 2 0 年第6 期;李青果作为抗战文学的湘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 年第6期;唐小林战争语境与“明日的艺术”一论沈从文2 0 世纪4 0 年代的湘西书写,民族文学研究2 0 2 3 年第2 期等。1】沈从文.给广东一

    31、个朋友【C/沈从文全集(1 7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2】沈从文.从开发头脑说起【C/沈从文全集(1 4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3】沈从文.一种态度C/沈从文全集(1 4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4】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C/沈从文全集(1 2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5】沈从文.芸庐纪事C/沈从文全集(1 0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6沈从文.动静C/.沈从文全集(1 0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7】沈从文.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报国机会一一给湘西几个在乡军人C/沈从文全

    32、集:补遗卷(1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8 沈从文.新党中一个湖南乡下人和一个湖南人的朋友C/沈从文全集(1 4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9】沈从文.给一个军人【C/沈从文全集(1 7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0】沈从文.沅水上游几个县分C/沈从文全集(1 1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 1 沈从文.烛虚C/沈从文全集(1 2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2沈从文.黑魔C/沈从文全集(1 2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3沈从文.给一个在芒市服务的小学教员【C/沈从文全集(1 7 卷).

    33、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4沈从文.儒夫C/沈从文全集(6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5沈从文.新的文学运动与文学观【C/沈从文全集(1 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6沈从文.生命【C/沈从文全集(1 2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 7 沈从文,给一个青年作家【C/沈从文全集(1 7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 8 沈从文.横石和九溪C/沈从文全集(1 1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1 9 沈从文.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C/沈从文全集(1 1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34、 2.【2 0 沈从文.给一个大学生C/沈从文全集(1 7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2 1 沈从文.给青年朋友【C/沈从文全集(1 4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2 2 沈从文.读英雄崇拜C/沈从文全集(1 4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23沈从文.怎样在抗战中训练自己C/沈从文全集(1 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2 4 沈从文.学习写作C/沈从文全集(1 7 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Discourse Dimension of Shen Congwens Narration of the War of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WANG Meng-q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 200240)


    注意事项

    本文(论沈从文抗战叙事的话语维度.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