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_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pdf

    • 资源ID:581923       资源大小:2.20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_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pdf

    1、2023 年 7 月 灌溉排水学报 第 42 卷 第 7 期 Jul.2023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7 Vol.42 25 文章编号:1672-3317(2023)07-0025-09 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大豆 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 于滨杭 1,姬建梅 1,白伟桦 2,王丽学 1*(1.沈阳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沈阳 110866;2.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沈阳 110003)摘 要:【目的】实现间作系统低耗高效增产,获得适宜的炭氮配施方案。【方法】以间作玉米、大豆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 个施炭水平:C0(0 t/

    2、hm2)、C1(15 t/hm2)、C2(30 t/hm2)和?3 个施氮水平:N1(135 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并设置对照(CK,不施炭和氮),研究不同炭氮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博弈论赋权的?TOPSIS 法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最优配施方案。【结果】炭、氮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均有影响。其中?C1N2 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C1N1 处理的大豆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通过解析炭氮调控模型得出,施炭和施氮协同影响综合评定值,

    3、随着施炭量和施氮量的增加,综合评定值先增加后降低,适宜生物炭减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正向耦合作用。【结论】推荐水肥相对充足的东北地区采用施炭量17.124.0 t/hm2、施氮量?154.8173.7 kg/hm2的配施方案。研究可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减氮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关 键 词:玉米/大豆间作;生物炭;减量施氮;产量;水氮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13;S56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ki.ggps.2022389 OSID:于滨杭,姬建梅,白伟桦,等.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J.灌溉排水学报,202

    4、3,42(7):25-33.YU Binhang,JI Jianmei,BAI Weihua,et al.Optimizing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Fertilization for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Based on Their Yields and Wat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23,42(7):25-33.0 引 言【研究意义】玉米和大豆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兼用型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5、1。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玉米/大豆间作是实现粮油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研究进展】作物水肥空间及土壤环境会因玉米/大豆间作产生很大不同3,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中后期,由于种间竞争等因素,出现养分供不应求4,甚至作物减产5。在农业生产中,为追求高产盲目大量施用氮肥,会显著抑制豆科作物生物固氮6,显著降低间作优势。也会威胁土壤质量和可持续性7。例如,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易损失(挥发、硝化/反硝化和淋溶),导致土壤中过量的氮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环境中8-9,不仅造成氮的大量流失、氮素利用效率下降,还对环境造成如土壤酸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负面影响10-11。因此

    6、,需要新收稿日期:2022-07-14 修回日期:2023-03-16 网络出版日期:2023-05-08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2019-ZD-0705)作者简介:于滨杭(199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北方寒区绿色高效用水方面的研究。E-mail: 通信作者:王丽学(1964-),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开放获取 CC BY-NC-ND 协议 的技术手段以实现氮肥的“减量增效”。生物炭是一种富含碳的固态难溶有机物12,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 2001 200 热解形成13。其具有富含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

    7、和吸附能力强等特点14,对配施的肥料具有缓释作用以实现减量增效,已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已有文献15-18表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可以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氮素吸收,进而促进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提高。但不同的炭氮配施方案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等指标影响不同,且不同指标对同一炭氮水平的响应亦有差异。各指标衡量标准不同,又相互影响,仅凭单一指标无法确定最佳配施方案。生物炭与氮肥配施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单作体系,间作复合种植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作物及多指标对不同炭氮条件的响应,科学应用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取得合理的炭氮配施方案。TOPSIS 法根据有限个评价

    8、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方案选择的综合评价方法19。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反之最差20。TOPSIS 法中“正灌溉排水学报 http:/ 26 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 TOPSIS 法的 2 个基本概念。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其各个属性值均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值,负理想解则相反。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切入点】不同炭氮配施方案对玉米/大豆间作系

    9、统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尚不明确,全面考虑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各项指标,对炭氮配施方案的综合评价缺乏系统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阐明以下问题:不同炭氮配施方案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炭氮配施方案寻优。研究可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炭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本试验于2021年59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该站点位于4184N,12357E,海拔 44.7 m。试验区为典型旱作雨养农业区,作物一年一熟,试验期间降水量为 596.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 74.9%,且主要集中在 69 月。试

    10、验期间气温和降水量如图 1 所示。试验区土质为潮棕壤,土质分布均匀,土壤理化性质如表 1 所示。图 1 2021 年试验期间内气温及降水量 Fig.1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during the period of test in 2021 表 1 试验前土壤理化性质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全氮量/(g kg-1)全磷量/(g kg-1)全钾量/(g kg-1)有机 质量/(g kg-1)090 cm 土壤体积 质量/(g cm-3)田间 持水率/(cm3 cm-3)凋萎系数/(cm3 cm

    11、-3)0.67 0.47 23.19 33.93 1.42 0.38 0.18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选用郑单 958(平均生育期 130 d),大豆品种选用辽豆 32(平均生育期 122 d),供试生物炭由玉米秸秆 450 高温无氧裂解而成,购自辽宁金和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基本理化性质如表 2。表 2 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2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char 全氮量/(g kg-1)全磷量/(g kg-1)全钾量/(g kg-1)有机碳量/(g kg-1)pH 10.2 8.1 15.7 515.0 8.5

    12、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生物炭施用量和氮肥施用量 2 个因素。生物炭施用量设不施炭(C0,0 t/hm2)、低炭(C1,15t/hm2)、高炭(C2,30 t/hm2)3 个水平;氮肥施用量,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大豆不施肥,玉米设常规施氮量(N3,225 kg/hm2)、常规施氮量减量 20%(N2,180kg/hm2)、常规施氮减量 40%(N1,135 kg/hm2)3 个水平,采用 L9(32)正交试验,并设对照(CK,不施炭和氮),共 10 个处理(表 3),3 次重复,30 个小区,每个小区 18 m2(6 m 3 m)。表 3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方案设计 Table 3 Applica

    13、tion details of biochar and fertilizer 处理 编码组合 生物炭施用量/(t hm-2)氮肥施用量/(kg hm-2)C0N1(-1,-1)0 135 C0N2(-1,0)0 180 C0N3(-1,1)0 225 C1N1(0,-1)15 135 C1N2(0,0)15 180 C1N3(0,1)15 225 C2N1(1,-1)30 135 C2N2(1,0)30 180 C2N3(1,1)30 225 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与大豆行比为22,玉米宽行距为 1.8 m,玉米窄行距为 4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 70 cm,大豆与大豆之间的窄行距为

    14、40 cm,玉米株距15 cm,每穴留一株,大豆株距20 cm,采用 1、2、1 方式留苗。供试生物炭在试验开始前均匀铺于土壤并反复搅拌,与 030 cm 土壤均匀混合。氮肥施用量见表3,磷钾肥随底肥施用,施用量为P2O5 90 kg/hm2、K2O 120 kg/hm2。在试验期间,降水量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不进行灌溉,降水作为唯一的补充水源。玉米和大豆于 5 月 6 日同时播种,于 9 月25 日同时收获。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产量 作物成熟后,对各小区全部玉米脱粒、大豆去荚处理,按小区实收计产,并以 14%含水率折合成公顷产量。1.4.2 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采用 TD

    15、R(时域反射仪)测定 090 cm 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每 10 cm 一层,每个小区埋设 3 根 Trime管(分别在玉米带,豆带和带中),每根管的每个层位重复测量 3 次,每隔 7 d 观测 1 次,降水前后加测。另外,用烘干法校准 TDR 的土壤含水率数据。051015202530350102030405060气温/降水量/mm 日期 降雨量(mm)气温()降水量/mm 气温/于滨杭 等: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 27 采用土壤含水率计算耗水量的方法21,耗水量计算式为:ET=WT+P-W-R-D+K,(1)式中:ET 为作物耗水量(mm);WT为灌溉量(

    16、mm);P 为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mm);W 为时段初与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之差(mm);R 为地表径流量(mm);D 为深层渗漏量(mm);K 为地下水补给量(mm)。本试验在雨养条件下进行,WT=0,试验小区平坦且有垄隔开,故无地表径流损失,R=0,90100 cm 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故无深层渗漏,D=0,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4.5 m,故无地下水补给量,K=0。其中,土壤储水量计算式为:W=mbhw,(2)式中:m为 090 cm 土壤体积含水率(%);h 为土层厚度(cm);b为 060 cm 土层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g/cm3);w为水的密度(g/cm3);h 为土层厚度(

    17、cm)。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式为:WUE=YET,(3)式中:WUE 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2 mm);Y 为作物产量(kg/hm2)。1.4.3 植株氮素 于玉米成熟期选取每个处理的 5 株玉米,将茎叶和籽粒分别烘干磨粉过筛后用于测定植株全氮,经浓H2SO4-H2O2将样品消煮至无色透明,再定容过滤,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氮量并计算植株吸氮量。1.5 相关参数计算 秸秆吸氮量(kg/hm2)=秸秆产量 秸秆含氮量,(4)籽粒吸氮量(kg/hm2)=籽粒产量 籽粒含氮量,(5)地上部吸氮量(kg/hm2)=籽粒产量 籽粒含氮量+秸秆产量 秸秆含氮量,(6)氮肥农学效率(kg/kg)=(施氮区籽

    18、粒产量-不施氮区籽粒产量)/施氮量,(7)氮肥偏生产力(kg/kg)=施氮区籽粒产量/施氮量,(8)氮肥利用效率(%)=(施氮区地上部吸氮量-不施氮区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 100%。(9)1.6 数据分析 本研究选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整理数据,OriginPro 2018b 软件绘图,SPSS 25.0 软件统计分析,Matlab 2021b 解析模型。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的影响 就玉米产量而言,其受施炭、施氮以及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图 2),影响大小依次为施炭、施氮、炭氮交互作用。C1和 N2、N3的组合显著高于其他处

    19、理,其中 C1N2的产量最高,较 C0N3增产 22.8%,与C1N3产量差异不大,但可减少施氮量 45 kg/hm2。就大豆产量而言,其受施氮影响最大,同一施炭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大豆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C1处理的大豆产量较 C0处理提升2.92%27.55%,C2处理的大豆产量较 C0处理提升0.73%14.70%。总体来看,施炭后大豆生长仍受抑制,但产量较不施炭显著提高。系统产量受生物炭影响较大,施炭可使其增产 7.26%26.41%。施炭同时改变了系统产量随施氮量的变化规律:不施炭时,间作系统产量随氮肥减量配施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炭后,间作系统产量随生物炭与氮肥减量

    20、配施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增产效果显著。注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图 2 生物炭和氮不同水平组合下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 Fig.2 Yield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under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biochar and nitrogen 2.2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施炭和施氮对土壤储水消耗量影响显著,炭和氮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表 4)。与 N1相比,N2和N3处理使土壤

    21、储水消耗量提高 3.75%12.44%;与 C0处理相比,C1处理和 C2处理使土壤储水消耗量降低2.50%9.36%。随着施氮量增加,耗水量增加;随着施炭量增加,耗水量先减少后增加。C1处理和 C2处理中,除 C1N1处理外,土壤储水消耗量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即高炭处理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土壤储水消耗量。C1处理和 C2处理的 WUE 显著高于 C0处理,且C1处理高于 C2处理。其中,C1N2处理的土壤储水消耗量虽和其他施炭处理差异不大,但由于其产量较高,所以 WUE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之,生物炭配施氮肥会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 WUE,但高炭处理会导致 WUE 增幅减小。024681012

    22、CN CN CN CN CN CN CN CN CN 产量/(t hm-2)处理 产量/(t hm-2):大豆产量 玉米产量大豆 玉米 e e e c ab d c cd 灌溉排水学报 http:/ 28 表 4 生物炭和氮不同水平组合下玉米/大豆 间作系统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率 Table 4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biochar and nitrogen 处理 耗水来源/

    23、mm 总耗水量/mm WUE/(kg hm-2 mm-1)降水量/mm 土壤储水 消耗量/mm C0N1 596.2 68.17 5.49ab 664.37 5.49ab 12.98 0.27e C0N2 596.2 74.22 2.63a 670.42 2.63a 13.00 0.40e C0N3 596.2 76.53 3.41a 672.73 3.41a 13.13 0.32e C1N1 596.2 61.79 2.22b 657.99 2.22b 14.88 0.54c C1N2 596.2 68.17 2.92ab 664.37 2.92ab 16.57 0.38a C1N3 596

    24、.2 69.48 4.00ab 665.68 4.00ab 15.86 0.40b C2N1 596.2 66.48 4.09ab 662.68 4.09ab 14.05 0.30d C2N2 596.2 68.97 4.26ab 665.17 4.26ab 15.12 0.17c C2N3 596.2 71.26 6.41ab 667.46 6.41ab 14.52 0.88cd C 3.69*3.69*144.71*N 4.37*4.37*16.64*C N 0.16 0.16 4.70*注 数值代表 3 次重复的均值 标准偏差。*表示0.05 水平影响显著,*表示0.01 水平极显著。下

    25、同。2.3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玉米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影响 施炭和施氮均极显著影响秸秆和籽粒吸氮量,但施炭的影响高于施氮(表 5)。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秸秆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施炭量的增加,吸氮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 C2处理的秸秆吸氮量均高于籽粒吸氮量,说明高炭处理增加了秸秆吸氮量。施炭对 NUE 的影响大于施氮,对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和施氮相近,对偏生产力的影响小于施氮。同一施氮水平下,NUE 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 C1水平下最高。与 C1N3处理相比,C1N1处理和 C1N2处理 NUE 分别提高 28.56%和16.03%。表明在适宜施

    26、炭量基础上减施氮肥有利于NUE 的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受炭氮配施变化影响的趋势相近,同一施炭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升高,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表 5 生物炭和氮不同水平组合下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 Table 5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aize in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under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biochar and nitrogen 处理 吸氮量/(kg hm-2)氮肥利用效率

    27、/%氮肥农学效率/(kg kg-1)氮肥偏生产力/(kg kg-1)秸秆吸氮量 籽粒吸氮量 总吸氮量 C0N1 55.87 3.06d 54.97 1.50d 110.83 2.56e 33.25 0.57cd 25.18 0.88cd 53.64 0.88c C0N2 53.98 3.73d 56.52 0.88d 110.50 3.51e 26.23 1.95e 20.58 1.51ef 41.93 1.51e C0N3 60.91 4.05bcd 67.01 3.94bc 127.92 2.94d 28.73 1.31de 17.85 0.58f 34.92 0.58g C1N1 67.

    28、76 2.20ab 71.57 3.28b 139.33 5.47bc 50.68 3.23a 33.60 2.46a 62.07 2.46a C1N2 62.54 1.94bc 83.07 2.27a 145.60 4.11ab 45.74 2.28a 32.30 1.75ab 53.65 1.75c C1N3 71.38 1.07a 80.60 2.27a 151.98 5.39a 39.42 2.40b 24.29 1.20d 41.37 1.20e C2N1 59.63 3.85d 55.66 3.93d 115.30 5.58e 38.53 4.14bc 30.26 1.05b 58

    29、.72 1.05b C2N2 73.35 2.50a 61.30 3.43cd 134.65 4.20cd 39.65 2.34b 27.39 0.64c 48.74 0.64d C2N3 74.97 3.88a 64.21 4.16c 139.18 6.78bc 33.73 3.56cd 20.96 1.00e 38.04 1.00f C 27.45*78.53*80.16*81.80*97.32*97.32*N 10.64*17.20*29.94*15.29*95.30*494.33*C N 5.44*2.73*3.77*4.13*3.11*3.11*2.4 不同炭氮用量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

    30、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2.4.1 综合评价值确立 由于得出的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最佳炭氮配施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评价。通过 AHP 层次分析法22得到玉米产量权重最高,为 0.32;大豆产量次之,为 0.21;WUE 与 NUE 权重相等,为 0.14;氮肥农学效率为 0.11,氮肥偏生产力仅为 0.09。通过熵权法23得到 WUE 权重最高,可达 0.26;玉米产量次之,为 0.16;大豆产量、NUE、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权重依次为0.100、0.158、0.155、0.169。由于 AHP 法和熵权法得到的权重并不相同,本研究依据博弈论原理对上述结果进行组

    31、合赋权24,得到综合权重。其中,玉米产量权重最高,为 0.28;其次是大豆产量,为 0.18;WUE 和 NUE 权重分别为 0.14和0.12;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权重低至0.12和0.11。通过近似理想法25,从作物高产、节水、减氮的角度出发,通过 TOPSIS 法对不同炭氮配施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表 6)。C1N2处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C0N3处理最低。C1处理的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优于 C2处理和 C0处理。因此,施用适量生物炭可以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表 6 基于 TOPSIS 法确定的不同炭氮组合对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得分指数的排序 Table 6 Rankin

    32、g of watermelon comprehensive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indexes under different biocha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determined by TOPSIS method 处理 正理想解距离(D+)负理想解距离(D-)综合得分指数 排序 C0N1 0.45 0.25 0.36 7 C0N2 0.50 0.11 0.18 8 C0N3 0.52 0.08 0.13 9 C1N1 0.21 0.45 0.69 2 C1N2 0.08 0.52 0.84 1 C1N3 0.2

    33、3 0.39 0.63 3 C2N1 0.32 0.33 0.51 5 C2N2 0.23 0.35 0.60 4 C2N3 0.37 0.24 0.45 6 于滨杭 等: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 29 2.4.2 回归模型建立 为探究施生物炭量、施氮肥量与综合评价得分直接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如式(10)所示:Y=-0.37x12+0.14x1-0.1x22-0.07x2+0.03x1x2+0.79,(10)式中:Y 表示综合评价得分;x1、x2分别表示生物炭和氮肥的编码值。其 R2=0.945;F=39.05F0.01;P0.01,炭氮耦合对综合评价得分影响

    34、显著。式(10)中 x1、x2项系数大小反应施炭量与施氮量对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指数的影响大小。其正负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施炭量与施氮量对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此,施炭的促进作用大于施氮,施炭对综合评价得分有促进作用,而施氮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式中交互项系数为正,表明炭和氮具有正向耦合作用,可促进综合评价得分指数的提高。2.4.3 炭氮施用量对间作系统综合得分的调控效应分析 为探究炭氮单因子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的影响,对上述模型进行降维处理26,得到施炭量与施氮量的单因素效应函数表达如式(11)、式(12)所示:Y1=-0.37x12+0.14x1+0.79,(11

    35、)Y2=-0.10 x22-0.07x2+0.79,(12)式中:Y1、Y2分别为施炭量、施氮量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指数影响的单因素效应函数。随着施炭量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图 3),说明炭、氮二因素符合报酬递减规律。当生物炭编码值 x1为0.19,氮肥编码值 x2为-0.35 时,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用量超过这一阈值,综合评价得分降低。图 3 炭氮用量对玉米/大豆间作 系统综合评价得分的单因素效应 Fig.3 Single factor effect of biochar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c

    36、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2.4.4 炭氮施用量对间作系统综合得分的边际效应分析 通过对式(11)、式(12)求导,得到施炭量和施氮量调控综合评价得分的边际效应函数如式(13)、式(14)所示:Y1=-0.74x1+0.14,(13)Y2=-0.20 x2-0.07,(14)式中:Y1、Y2分别为施炭量、施氮量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影响的边际效应函数。由图 4 可知,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随炭氮的增加而降低。当生物炭编码值为-10.19 时,氮肥编码值为-1-0.35

    37、 时,对指标有促进作用;超过该范围,则有抑制作用。图 4 炭氮用量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的边际效应 Fig.4 Marginal effect of biochar and nitrogen dosage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2.5 基于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炭氮配施方案模拟寻优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指数为开口向下的抛物面(图 5),受炭氮协同作用影响显著,施用适宜生物炭可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提高间作系统综合评定值。Matlab 模拟寻优结果表明,生物炭编

    38、码值为 0.19,氮肥编码值为-0.35 时,即生物炭施用量为 20.7 t/hm2,氮肥施用量为 164.25 kg/hm2时,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指数最高,为 0.84。用超过综合得分指数最大值的 95%确定最佳配施范围,即 当 施 炭 量 在 17.124 t/hm2、施 氮 量 在154.8173.7 kg/hm2时,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最优。图 5 炭氮用量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耦合效应 Fig.5 Coupling effect of biochar and nitrogen dosage on comprehensive evalu

    39、ation index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灌溉排水学报 http:/ 30 3 讨 论 3.1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与仅施用氮肥相比,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对间作系统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原因为,当外源养分吸附在生物炭上,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缓释肥料来提供养分,促使氮肥缓释27,提高土壤固碳、固氮能力。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存在协同或互补的关系:肥料消除了生物炭养分含量低的缺陷,生物炭的吸附性发挥作用又赋予肥料养分缓释性能28。但过高的生物炭会提高土壤 C/N,抑制土壤微生物分解和氮的矿化速率29,导致高施炭

    40、量的产量提升弱于低施炭量。间作体系中,大豆往往因玉米遮阴的影响而生长受抑制30。氮肥供应不足时,玉米生长受抑制,遮阴效果减弱,大豆产量明显提高。适宜减量施氮时,玉米因种间优势吸收利用更多的土壤氮,促进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31。因此,在玉米减氮供应时,玉米与大豆均获得足够的氮供其生长32。本研究中,生物炭与氮肥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在氮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曹磊齐等33和江立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减氮并施用适宜生物炭的途径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产量。3.2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时,一方面,

    41、生物炭颗粒较小,填充入土壤中较大尺寸的孔隙,改变了土壤水通量35;另一方面,与单施氮肥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减少因施肥而提高的土壤水分消耗。因此,土壤能供给作物更多水分,提高了作物 WUE。然而,过度使用生物炭可能会导致WUE减弱,Castellin等36研究发现,当生物炭施用量从15 t/hm2增加到30 t/hm2时,土壤表观持水率下降了 23.5%,耗水量上升,导致 WUE 降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李明阳等37研究发现,施用 12 t/hm2生物炭的盆栽大豆 WUE 反而低于施用 6 t/hm2生物炭。李中阳等38研究发现,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冬小麦的 WUE 先增大后减小。其中

    42、,施用 40 t/hm2冬小麦 WUE 最高。一方面,生物炭施用量高会造成土壤高孔隙率和过多疏水化合物的输入,这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损失39。另一方面,过量施用生物炭会使土壤颜色变暗,提高土壤的表面温度,从而降低水的黏度和表面张力40,同时增强辐射吸收产生的加热效应,会加快土壤水分蒸发41。因此,合理的炭氮配施方案才能有效提高间作系统 WUE。3.3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生物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可交换的阳离子,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42。此外,由于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生物炭表面迅速吸收了氮和其他基本营养物质43。本研究发现,生物炭-氮肥

    43、互作增加了作物对氮的吸收,与 Muhammed 等4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生物炭配施氮肥可以起到有效缓释氮素的作用,同时提供充足的氮素。C2处理下,玉米的 NUE、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低于 C1处理,且秸秆吸氮量高于籽粒吸氮量,这可能与高炭处理下“源库不协调”影响了氮素养分向籽粒转运相关17,导致过多养分存留在茎鞘和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造成养分“奢侈吸收”45。施用氮肥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胶体吸附和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来减少铵态氮的损失46,因此,适当的氮肥管理会促进玉米氮素积累。但是,当施氮量过大时,养分释放速度快,释放的养分与作物吸收规律不匹配,可能会极大地消耗土壤肥力4

    44、7。过度施肥不仅显著降低玉米氮肥利用率48,甚至无法增加产量。前人研究结果也表明,适当地施氮肥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49,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少50。4 结 论 1)适量生物炭配施氮肥可增强氮肥肥效,不仅可以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还可以减少土壤储水消耗量,促进作物地上部氮素积累,从而提高间作系统水氮利用效率。2)生物炭施用量为 15 t/hm2,氮肥施用量为 180kg/hm2(C1N2处理)的综合评价得分指数最高,表明减氮并施用适宜生物炭有利于综合提升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3)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生物炭与氮肥最优配施范围为施炭量17.124 t/hm

    45、2、施氮量154.8173.7 kg/hm2,此范围有利于当地实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高产、节肥、增效。(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李瑞,文涛,唐艳萍,等.遮阴对大豆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23(6):198-206.LI Rui,WEN Tao,TANG Yanping,et al.Effect of shading on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J.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4,23(6):198-2

    46、06.2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等.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于滨杭 等: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 31 54(5):909-920.CAI Qian,SUN Zhanxiang,ZHENG Jiaming,et al.Dry matter accumulation,allocation,yield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Western Liaon

    47、ing Province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21,54(5):909-920.3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等.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1):109-113.TIAN Yixin,CAO Pengpeng,GAO Fengju,et al.Effects of nitrogen reduction on growth tra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intercropped maize and soybeanJ.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

    48、ences,2019,51(11):109-113.4 ZUO Y M,ZHANG Z J,LIU C H,et al.Achieving food security and high production of bioenergy crops through intercropping with efficient resource use in ChinaJ.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2(2):134.5 FAN Y F,CHEN J X,CHENG Y J,et al.Effect of shading

    49、and light recovery on the growth,leaf structure,and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soybean in a maize-soybean relay-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J.PLoS One,2018,13(5):e0198159.6 沈其荣,褚贵新,曹金留,等.从氮素营养的角度分析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的产量优势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 177-1 182.SHEN Qirong,CHU Guixin,CAO Jinliu,et al.Yield advantag

    50、e of groundnut intercropped with rice cultivated in aerobic soil from the viewpoint of plant nitrogen nutrition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04,37(8):1 177-1 182.7 USMAN M,MADU V U,ALKALI G.The combined us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for improving maize crop productivity in NigeriaJ.Inte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玉米_大豆间作系统炭氮配施方案优选.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