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pdf

    • 资源ID:577034       资源大小:2.94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pdf

    1、第39 卷第7 期2023年7 月贵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Vol.39.No.7Jul.2023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张莉姗(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贵阳5 5 0 0 1 8)摘要:清代黔籍名臣朱定元凭着卓越的治水疏河才能和勤勉廉洁的德操走出贵州苗乡,仕途三迁,成为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朱定元公务之余笔耕诗文,有静宁堂诗集存世。贵州通志皇朝文献通考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等文献都记载了朱定元的行迹和政绩,诗史互证,可考朱定元宦途数十年弹心河务、精进塘工的经历和约己归正的志节,探索他飘零孤寂、难全忠孝的仕途心态。关键词

    2、:朱定元;诗歌;河务;海塘中图分类号:K825.6The Poems and Official Career of Zhu Dingyuan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ZHANG Li-sha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18)Abstract:With his excellent ability of water control and drainage,diligence,honest and upright,Zhu Din-

    3、gyuan,a famous official native to Guizhou,could leave Miao Township of Guizhou,and obtained three changes inhis official career until becoming the grand official of local governance.After work,Zhu Dingyuan devoted to poetrycreation,with Jingning Hall Poetry handed down from the Qing Dynasty.Zhu Ding

    4、yuans tracks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can be found in Guizhou Chorography,Textual Research of Imperial Documents and Qing Dy-nasty Emperor Gao zongchun Records.These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for researching his painstaking effortsin constructing the seawall and the river pond project,and his as

    5、piration of being integrity,and for analyzing hisloneliness and official mentality of failing in being loyal and filial.Key words:Zhu Dingyuan;Poetry;River Works;Sea Wa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7 7 9 8(2 0 2 3)0 7-0 0 2 9-0 5清代黔籍名臣朱定元(1 6 8 6 一1 7 7 0),字奎山,号象乾,自幼性凝重、好读书。康熙五十二年(1 7 1 3)中举人,历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兼礼部

    6、侍郎、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1 7 49,为官廉静端方,注重内修与实践。清朝任命的各省官员,除当地乡贤外,多来自北方和南方富庶地区,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官员出自旗籍。朱定元凭着卓越的治水才能和勤勉廉洁的德操走出贵州苗乡,仕途三迁,足迹到达浙杭、山东、河南等地,因政绩卓著得到雍正和乾隆二帝的谒见和嘉奖,在任时间长达30年,成为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朱定元公务之余笔耕诗文,有静宁堂诗集存世(静宁堂诗集现有两个版本存世:一是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二是清收稿日期:2 0 2 2-1 2-30作者简介:张莉姗(1 9 7 8),女,安徽滁州人,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7、。29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第7 期代诗文汇编第2 6 3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七年刻本),其中收录了6 6 0 多首诗。静宁堂诗集按朱定元公事往返行迹分为“里居”“一次北上”“里居”“二次北上”“袁浦”“高邮”“三次北上”“山盱”“四次北上”“淮安”“淮扬”“越水篇”“苦块哀音”“旋黔”“里居”“游楚”“旋黔”“中州吟”“五次北上”“续中州吟”“莅东草”21个部分2 ,内容多是公事纪实、羁旅感咏和应制酬和之作,还包括他科举落第、倾力河务、立功获赏、悼亡亲友的所思所感。诗集如同一部精细化的日记,再现了朱定元三十年的宦途生涯和情感心态。贵州通志黄平县志皇朝文献通考清实录高宗纯皇

    8、帝实录等文献都记载了朱定元的行迹和政绩,诗史互证,可考朱定元宦途数十年的经历和志节,建构清代这位黔籍贤宦名臣的真实形象。一、疏河筑堤,婵心为民朱定元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仕途从雍正时期黄河泛滥、朝廷征选河工人才开始。雍正五年(1 7 2 7),他从家乡贵州北上参加朝廷谒选,出发时作有丁未谒选起程:“非贪富贵轻离别,为报君亲奏治平”31 1,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望。这一年黄河泛滥,据民国黄平县志记载,地方河臣请员,并选40 人面圣,雍正当廷要求不愿前往担任河务之职的起立,40 人中起立者过半,定元表示愿意前往,随即被选送分派到河南省代理高邮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之务,协理州境账务,还

    9、曾力排众议开闸灌田。41 这一时期所写奉委催漕丁未季冬奉委协挑山东运河途中记事等记录了其在任期间的日常公务。当地官员被饥民驱逐,定元被钦差侍郎彭维新征,代州牧。奉协赈兴化湖中遇风初度岁秒奉临泽散赈因思终岁勤劭感赋三首诗抒写他赈灾救民“奔驰不劳”5 1 4,王事交迫之际他深感肩负民生之重。雍正九年(1 7 31)高邮水灾,朱定元应河督稽会筠之请救灾,他建议寓赈于工,承筑扬河堤,与民同食宿,诗作庚戌孟秋高邮水灾感咏详述了30当时的灾情:“风驰电水横流,银浪排空四望愁。村影远随波影灭,稻花低逐浪花浮。人依乱获黄昏夜,雨洒残杨野岸秋。不见当时场圃地,月明只有雁鸥过。”5 1 2 村舍、稻田被水淹,灾民

    10、流离失所,场圃变成河流。在戊申六月接家书中他说:“途穷我自能怀璧,金尽人谁肯脱骏”5 8,倾吐了虽在任却因贫穷不能扶持家人的愧疚;同时所作清明日周桥偶咏中,他“领帑筑堤”5 1 0,领取朝廷发放的筑堤资费,览春景诉愉悦。三首诗既是有现实意义的灾情诗,也是定元清廉奉公、急民所急的明证。河督嵇会筠叹美朱定元治水之力,奏请朝廷迁他为山盱(江苏淮安府)通判。在山盱(今江苏境内)任职期间,朱定元承担修筑之工,曾奉旨修龟山淮渎庙、禹王庙,秋日奉旨佑修龟山淮渎庙途次即事秋日率盱眙县丞范达佑修龟山禹王庙等诗略记此事。雍正十一年(1 7 33)山盱水患,灾情紧急,堤坝倾裂,定元“急散金钱,分头抢护”“几回欲赴长

    11、鲸去,又待微躯作障澜”6 3。当地水灾频发,筑费滋大,朱定元“捐千金代补提销”,他自言“累我事成益我事,见难时是见功时”6 5,河督嵇会筠器重他豁达通透、济世救民的胸怀,经其奏请,朱定元迁扬州江防同知,淮南知府。他的平生之志不在个人温饱,而始终记挂民生,曾言“做事但期无积怨,为官宁望有余钱”6 4,期望他所管辖的一方百姓能无灾无难,不费赈灾之资。淮安六县工事紧要繁难,朱定元秋夜到海防查工,七夕往湖堤奔劳,颇具河务实力,雍正不提拔任用他。乾隆皇帝即位后,河督嵇会筠再次为他请功,乾隆下旨补其浙江海防兵备道。海防河工异常艰苦,又远离亲着,朱定元公事之余寄情西湖杨柳,借以排遣忧劳,其间不乏独出新裁之作

    12、,如:“山外山相映,水边水又通。人来千障北,路转六桥东。丛菊香飘雨,疏荷晚斗风。淡妆西子态,赏玩古今同。”7 1 4当湖水平静时,朱定元又重回山村书生的心境,吟山弄水效李白之自然,于诗趣中又见其疏通河道、与水暂时和平相处的愉悦。乾隆四年(1 7 39),朱定元调任河南布政使,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先是查看农事,节制用度,积贮粮食,岂料到任未及两月,豫省5 9 个州县遭遇数十年来未有之大雨,田庐淹浸,黎民受困。朱定元奉旨与抚臣、河臣通盘谋划,开浚疏导积水。面对骇魄惊魂的灾变,他深感救灾的艰难,“不知费几许经营,方可补救于万一”,并愿“为柱石”去“撑天补漏”,为朝廷分忧。8 7 高宗纯皇帝实录

    13、记载,乾隆称赞朱定元是通晓河务之大员,于河防事宜素有阅历,对他十分看重爱护。在长期的河务实践中,朱定元积累了技术和经验,过漳河一诗虽是写景之作,但他提到“屡欲建桥而水浮沙涌难以注脚”9 1 9,明确水上能否建桥跟土质有关。朱定元著有河工遍览治平要略,可惜已散,但从书名可推断应是有关治水、疏河和修桥筑坝的论著。二、仰荷君恩,约己归正朱定元以苗乡小山村举人的身份踏上仕途,是机遇使然,而后来的几次擢升则应归于他在地方任上的百倍精勤,和对国家、百姓的淳淳忠义。雍正十年(1 7 32),朱定元被朝廷派往山盱(属江苏省)任职,他从高邮起程赴都,“片时两度识龙颜”,“圣谕看来人诚实”(乾清宫引见恭纪)1 0

    14、 1,这是他第一次受到皇帝的谒见,仰望宝廷瑞殿,倾听煌煌帝语。雍正十三年(1 7 35),朱定元奉诏入京再次面圣,写下乾清门引见恭纪和二月十一日宫内中正殿请训恭纪,他在诗的注解中记录了雍正皇帝与他的问答片段,“圣谕看你才能绰绰,从此勉励,指日可做大臣”,“圣谕贵州风土大出人才,又谕御赐貂鼠药锭并御诗墨刻香珠之类”1 1 1。雍正皇帝对朱定元才干和品质的认可,使朱定元深受鼓舞,他用端方雅正的诗句表达自己仰荷君王恩泽,期望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朝天自许心如赤,报国犹欣翼未星”9 1 6,“百倍精勤留浙水,三朝宠渥及边臣”,“官阶易心弥下,爵禄频更守益坚”7 以上所举诗例皆是朱定元创作的恭纪诗,静宁

    15、堂诗集中收录了1 6 首恭纪诗。古时臣子创作恭纪诗来记录和赞美皇帝完成了某个事件。在京任职的高级官员创作的恭纪诗有机会被官方收集并出版,此类作诗往往以奉承和吹捧皇家为目的,或是代言帝王的文治主张,而朱定元身为边臣创作恭纪诗,只会留在个人的别集中,自知皇帝是无法读到的,因此他的恭纪诗意不在奉承吹捧,而是反思德行,表达承恩思报、约已归正的思想。乾隆五年(1 7 40),朱定元第五次北上进京,也是唯一一次面见乾隆皇帝,这次面圣他写下七首恭纪诗,详述了与乾隆帝的交流,帝问河南被水情形和灾区匪患原由,定元奏明“仰尊圣训,赈并施民无所失”(养心殿陛见恭纪)9 1,并抒发了“臣心似水节弥坚”(圆明园请训恭纪

    16、)9 1 2 的报国信念。定元关注民情,严于律已。高宗纯皇帝实录1 2 1 记载,乾隆四年(1 7 39),朱定元任河南布政史,他查看农事,奏请二麦有七成之收,建议搏节积贮,贮备三成粮食防灾,不可在酿酒上耗费过多粮食。乾隆帝知晓豫省向来有此弊,准允了他的建议。朱定元造福百姓,又淡泊名利,正如他在武昌感咏中所言:“任从世态随时变,澹泊情怀日月长”1 37。高宗纯皇帝实录1 2 1 记载,乾隆五年(1 7 40),时任河南布政史的朱定元上奏,河南当地民风不节省,一是丧葬过奢,棺枢久停;二是借贷利息盘剥严重,均宜严禁。定元自觉失察,自请处分。乾隆帝非常信任定元,并未处罚,而是允他权力尽力查处。调任山

    17、东巡抚后,朱定元时刻以民生为念,他抚恤境内回籍流民,赈济灾民购买粮食种子,发动民力抓捕河南山东交界地的盗贼,豁免薄地荒地赋税,成为一方百姓仰仗依赖的父母官。尤其是他对受灾流民犯罪采取处罚与赈济并行的政策,成为地方各省官员安定民心的有效参照。1 4史载乾隆皇帝倡导文治,强调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曾亲笔写下四万多首御制诗,引领了当时的文化风尚,并通过文学创作传达他的道德与政治主张。朱定元在这种清雅醇正诗风和崇尚自我约束氛围的影响,无论在何处任职,始终保有赤子之心,勤勉自律,体察民情。静宁堂诗集中,朱定元不吟风月、不喜言酒,更不见隐逸,诗风端方雅正,即使写水旱灾害、写林泉沟壑,也要引申出对皇帝、对朝廷

    18、的忠诚和赞颂,一方面抒发了山村31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第7 期举人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期待仕途上更有拓展。三、著述海防,精进塘工乾隆初年,朱定元由河南调任浙江海防兵备道。吴山雅韵、越水助吟,本是极美好的境遇,但浙水沙土、潮涨潮落,时刻牵动着民生家计。这一时期定元的主要职责是海防。他查阅古籍,研究钱塘江水势,并追寻康熙雍正时期赴浙大臣建设海塘的过程,探索海防良策,写下了名为海塘节略总序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引经据典,先以郭璞所注山海经为依据,论述钱塘江水曲折倒流、江潮激荡、海风助虐的天然形态,又说自宋唐以来钱塘江逢雨季“人其为鱼,田将为”1 5 ,是帝王关注的民患。他认为浙江潮

    19、患,以海宁为最,而塘堤是海防的保障,所以浙省的要务就是海塘建设。其次,定元追述了钱塘潮江道的变迁。康熙三十六年(1 6 9 7)前,海潮多在中小门(明末清初,钱塘江河口段江流历经南大门、中小门、北大门三条流路),杭州、绍兴相安无事;康熙四十二年(1 7 0 3),水势北趋,海宁桑田变成沧海;康熙五十四年(1 7 1 5),宁邑南门之外最为受险,当地开始修筑塘堤。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八年(1 7 1 8 一1 7 1 9),时任浙江巡抚的朱轼修建了规模较大的石草塘,后朝廷在此设置了海防同知,石草塘得到不断修治。雍正六年(1 7 2 8),当地督臣李卫将已的塘堤改建条石塘坦,之后不断加固。到雍正

    20、十三年(1 7 35),因河口淤塞,朝廷三次派员引河开挖,都没有成功。乾隆初年(1 7 36),又越坝开槽,钉桩改建,成一劳永逸之工程。定元调任海防兵备道后,源引前人功绩,建设石土工程并坦水作法,使表里完固,外障狂澜,内保物产,奔驰旋里,与吴越人民共庆平成。他也用诗歌表达了在海防事业上的志向和期望:“石堰遥连秦柱岭,金堤直接越王城。天高日朗阴云散,风细沙停野浪平。从此安澜欣巩固,时闻城内读书声。”7 4海塘节略总序记录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我国海塘建设的变革和历史迁移,这篇文章与静宁堂诗集中的越水篇6 5 首诗共同反映了钱塘江的历代流变和清代浙人修建海塘的人文历史,32其中凝聚了朱定元为浙江人

    21、民、为海塘事业付出的心血。海塘节略总序被收录在有关海塘建设和变迁的历代文献集浙江海潮海塘艺文中,是当代研究浙江海潮流变和海塘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朱定元的友人刑部左侍郎刘统勋曾为其越水篇作序,其中说,朱定元在淮南时,淮南人以为他任职时间不长,在浙西时,浙西人以为他任职时间不长,“稽其在官之日诚不为甚久,然其为人或贪戾或狠挚或柔而怠弛,则所部之人必将以为久”1 6 。朱定元为官慈惠廉干、以民为本,所以淮南、浙西百姓敬重爱戴他。四、羁旅飘零,难全忠孝朱定元官至山东巡抚、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掌握地方军政的从二品大员,先后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任职,离家万里,四处飘泊,以至静宁堂诗集中随处可见“

    22、宦途”“宦客”“客路”“途人”“行客”“征客”之类的语词,充满飘零和沧桑之感。如“宦迹每随江畔发,旅情常共水波流 1 7 1 2“宦途岁月任消除,客况离愁何日舒。旅病方知家室好,远羁更觉故人疏”5 6。这种飘泊、孤独的生活使他缺少归属感,他自称“古黔万里一书生”7 1 4,在诗集里署名“黔山朱定元”,但却是“遥望黔山恨不穷”1 8 6,人生宝贵的三十年,不是客居他乡、就是羁旅在途。在高邮任通判时,他写下秋夜思亲十首,在梦中“魂依骨肉话偏长”“白头父母说家常”,梦醒时“风景犹然在故乡”。每逢佳节他常常触景生情,吟咏自己的感伤:“宦途纵有欢心处,节近重阳忆故乡”5 1 0,清明时节也会抚景寄兴:“

    23、感怀追忆乡园事,翘首黔天树影遮”9 1 4,朱定元居官期间作诗常有“斑衣重戏”之语,如“何日斑衣重戏舞,堂前鹤发喜开颜”6 4,“得报君亲愿,薇垣彩戏斑”8 1,“堂前屡试舞衣斑,欲博亲欢未易攀”1 9 1。斑衣重戏是一个孝亲典故,源自唐初虞世南北堂书钞中的孝子传,意为身着彩衣,作婴儿戏耍要以娱父母。定元仕路平顺,赢得所辖之地百姓的好评,但远离双亲,不能尽孝于膝下,却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只能在诗中抒发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奢望和愧疚。在浙江海宁官署,他接到父丧的消息,为尽快归黔服丧,他上书朝廷申请派员接任。但此时正值海塘工事紧要之际,定元在筑堤、治水上的能力和经验无人替代,当地河督稽会筠上

    24、书朝廷,请求破例留任定元,定元不得不顺应时势,放弃主观意愿,坚守在海宁官署,他悲苦地写道“愁居易地怨归鸿,父棺殡葬知何日”,“子职羁烟水北,父棺冷落故园东”1 8 6。他多年来想要终养,但因国事颠沛,私志难伸,他悲恸难平:“思亲云下频频望,报国江头事事真”“亲恩罔极宜图报,国事频加难卸肩”1 1 3“恩浓罔极报难全,哭破东洋海面天,浙浪悠悠吹夜雨,吴山脉脉锁愁烟”1 8 1 4。更有哭父十首,感慨悲凄,道尽了他难全忠孝的哀痛和无奈。朱定元初人仕途时,建功立业的热望催促他奋进,然而当他长年奔忙,双亲老去之时,抱憾愧疚的心情萦绕于心。这些忠孝之思的吟诵也是封建社会在任知识分子复杂矛盾心态的写照。朱

    25、定元是贵州灵山秀水滋养出的磊落英才,他一生抱有济世为民的情怀,无论穷达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生命价值。人仕前他曾在家乡贵州黄平重安讲学,著有黄平州志(已佚),六十岁告老还乡时他把自己的藏书和乾隆皇帝赠予他的书籍全部带回家乡贵州黄平,以拳拳之心反哺故土,助力贵州的文化教育发展。在任三十年,朱定元恪守儒家知识分子的修身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在疏河赈灾、修筑海塘领域取得巨大成绩,造福百姓。朱定元还是一位高产的仕宦诗人,静宁堂诗集6 6 0 余首诗写景记事、咏物怀,诗风清远浑融,既是他仕宦生涯的行迹实证,又反映了一代封疆大吏的心志和情感,更展现出贵州人特有的质朴、清刚的个性风采。参考文献:1黄平县地方

    26、志编纂委员会.黄平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3.2张莉姗.清代黔籍廉官诗人朱定元静宁堂诗集述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2 2(2):1 7.3朱定元.二次北上静宁堂诗集(一)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4 陈昭令,李承栋.民国黄平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 0 1 9.5朱定元.高邮静宁堂诗集(一)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6朱定元.山盱静宁堂诗集(一)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7朱定元.越水篇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8 朱定元.中州吟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9朱定元.五次北上静宁堂

    27、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0朱定元.三次北上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1朱定元.四次北上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 2 清宫修.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 0 卷1 5 7 乾隆三年至六年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13朱定元.旋黔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4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一、卷二百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6.15闫彦,李大庆.浙江海潮海塘艺文A.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3:1 2 7.【1 6 朱定元.越水篇序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7朱定元.淮安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 8 朱定元.苦瑰哀音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19朱定元.东草静宁堂诗集(二)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年刻本,【责任编辑:袁向芬33


    注意事项

    本文(清代黔籍贤宦朱定元的诗与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