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混凝土桥梁溯源与发展思考.pdf

    • 资源ID:56384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0.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et****n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et****n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混凝土桥梁溯源与发展思考.pdf

    1、 桥梁建设2 0 1 3 年第 4 3卷第 5期( 总第 2 2 2期) B r i d g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Vo 1 4 3 ,No 5 ,2 0 1 3( To t a l l y No 2 2 2 ) 文章编 号 : 1 0 0 3 4 7 2 2 ( 2 0 1 3 ) 0 5 0 0 0 5 0 7 混凝土桥梁 溯源与发展思考 刘 钊 , ( 1 东南 大学土 木 工程 学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9 6 ; 2 东 南大 学混凝 土及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6 ) 摘 要 : 从 混凝 土

    2、桥 梁 的历 史演进 中探 讨其 发展 方向 。 回顾 混凝 土桥 梁 自诞 生 以来 的技 术与 理论进展 , 将其划分为萌芽、 初创 、 成长、 普及与发展 4个阶段 ; 同时简述我 国混凝土桥 梁的发展历 程 , 并指出当前在施工、 设计和科研 中存在的粗放和轻视现象。在此基础上, 探讨混凝土桥梁值得 关注的研 究与发展方向, 包括: 原材料 的基本性能、 概念设 计与计算机分析、 B区和 D 区的设计方 法 、 疲 劳损 伤 、 工业化 制造技 术 、 耐 久性 、 新型 混凝 土材料 以及 符合 可持 续发展 主题 的混 凝 土桥 梁设 计 理念 。 关键词 :混凝土桥 ; 技 术;

    3、 理论 ; D区设计 ; 疲劳; 快速施工;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U4 4 8 3 4 ; U4 4 8 3 5 文献 标 志码 : A Hi s t o r i c a l Re v i e w a nd De v e l o p m e nt Co nc e r n o f Co n c r e t e Br i d g e s LJ U Zh ao , 0 ( 1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j i n g 2 1 0 0 9 6

    4、,Ch i n a ;2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o n c r e t e a n d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j i n g 2 1 0 0 9 6,Ch i n a ) Abs t r a c t :The d e v e l o pme nt t r e nd of c o nc r e t e

    5、 br i d g e s i s a nt i c i pa t e d f r om t he hi s t or i c a 1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e b r i d ge s The t e c hno l o gi c a l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de v e l op me nt s i n c e t he b e g i nn i ng o f t he b r i d g e s i s r e v i e we d a n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e br i d g

    6、e s i s di vi d e d i nt o 4 p e r i o ds f r om t he e a r l y b e gi n ni n g,p r e l i mi na r y f o r m a t i on,gr o wi n g u p t o t he p o pu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p r e s e nt de ve l op me nt M e a n whi l e,t he d e v e l o pme n t hi s t or y o f t he b r i d g e s i n Chi n a i s br i

    7、 e f l y p r e s e n t e d a nd t h e ph e n ome n a o f e xt e ns i ve ma n a ge m e nt a nd c a s ua l a t t i t ud e t owa r d t he c o ns t r u c t i on,de s i gn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b r i d g e s i n t h e c o u n t r y a r e p o i n t e d o u t Fu r t h e r t o t h e r e v i e w a

    8、n d p r e s e n t a t i o n,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t t r e nd o f t h e br i d ge s d e s e r v i ng c on c e r n a r e s t u di e d,i n whi c h t he b a s i c p e r f or ma n c e o f ma t e r i a l s,t he c on c e p t u a l d e s i gn,c o m p ut a t i o na l a na l y s i s,d

    9、 e s i gn m e t h od s f o r B_a nd D- r e gi o ns , f a t i g ue da m a g e, i ndu s t r i a l i z e d m a nuf a c t ur i n g t e c h no l og i e s , du r a bi l i t y, n e x t g e ne r a t i o n o f c o n c r e t e ma t e r i a l s a n d t h e d e s i g n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t h e b r i d g e

    10、s me e t i n g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r e c o ve r e d Ke y wo r d s:c o nc r e t e b r i dg e;t e c hno l o gy;t he or y;D- r e g i o n d e s i gn;f a t i gu e;a c c e l e r a t e d c on - s t r u c t i on;s u s t a i na bl e de ve l op m e nt 1 引 言 混凝 土 桥 梁 比钢 桥 的 出 现大

    11、约 晚 了一 个 世 纪 。 虽然钢桥在跨径上远超出混凝土桥梁 , 但是 , 自二战 以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逐步在全世界得到普及 , 使 收稿 日期 : 基金项 目: 作者简介 : 得混凝土桥梁在世界各国桥梁的总量中均 占有超 出 半 数 的份额 2 _ 。 混凝土桥梁约占我国桥梁总量 的 9 0 , 在量 大面广的混凝土桥梁建设 中, 人们普遍认为混凝土 2 O 1 3 0 7 1 O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2 7 8 1 2 0 ) P r o j e c t o f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12、 i o n o f Ch i n a( 5 1 2 7 8 1 2 0 ) 刘钊 , 教授 , E ma i l : mr 1 i u z h a o s e u e d u c n 。研究方 向: 混凝土桥梁设计与理论、 大跨度桥梁结构 、 桥梁抗震等。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桥梁建设B r i d g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制备 工艺简 单 、 施 工技术 常规 、 设计 方法成 熟 。而在 面对混 凝 土桥梁 的各 类 病 害 时 , 往往 首 先 问责 施 工 质量 管理 , 或 习惯 在 既 有经 验 与

    13、方法 的框架 下 给 出 问题 分析 与解释 。 为理性看待混凝土桥梁的现状 , 本文简要回顾 混凝 土桥 梁 的发展 脉络 , 剖 析 我 国混 凝 土 桥 梁跨 越 式发展进程 中可能存 在的一些问题 , 探讨混凝土桥 梁技 术 与理论 的发展 方 向。 2 混凝 土桥 梁的溯 源 2 1 混凝 土桥 梁 的技术发展 纵观历史 , 可以将混凝土桥梁的技术进程大致 划分为 : 萌芽 、 初创 、 成长 、 普及与发展 4个阶段 。 ( 1 )1 8 2 4 1 8 7 5年 为混 凝 土 桥 梁 的萌 芽 阶段 。 这 一 时期主要 以发 明波特 兰水 泥 ( 硅酸 盐水 泥) 和建 造第

    14、1座钢筋混凝土人行桥为标志。 ( 2 )1 8 7 5 1 9 0 0年 为 混凝 土 桥 梁 的初 创 阶 段 。 这一时期初步探索了混凝土拱桥和梁桥的建造技术 和设计方法 , 并在欧洲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 。 ( 3 )1 9 0 0 1 9 5 0年 为 混凝 土桥 梁 的成 长 阶 段 。 这一时期 , 在? 昆 凝土拱桥方面 , 开始摆脱对石拱桥造 型的简单模仿 , 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三铰拱和多种形 式 的拱腹 与桥 面支 承构 造 , 展 示 混凝 土 拱 桥结 构 的 自身表现力; 同时, 用劲性骨架支承混凝土拱肋的米 兰法 , 使混凝土拱桥的跨度突破了百米。在混 凝土 梁桥 方 面

    15、 , 发 明 了先张 、 后张 预 应力 工 艺 , 发 展 了体 外 、 体内预应力配筋方式 , 探索 了钢丝束锥销锚 、 楔 形锚等多种锚 固构造形式 。 ( 4 )1 9 5 0年 至今 昆凝 土 桥 梁 的普 及 与发 展 阶 段 。这 一时期 , 预应 力 混 凝 土桥 梁 的 技术 经 济 优 势 受到世界各国高度认 同, 其建造技术迅速从欧洲 向 全世界推广开来。在混凝土桥梁 向更 大跨度 推进 时, 需要摆脱传统支架法施工的制约 , 于是 , 工程师 们 陆续 发 明了悬 臂 浇筑 法 、 节 段 拼装 方 法 、 顶 推 法 、 悬臂拼装法 、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 以及超大节

    16、段预 制拼装法。同时, 混凝土梁桥的结构形式也在不断 创新之 中, 例如 , 1 9 6 2年委内瑞拉马拉开波( Ma r a c a i b o ) 桥大胆探索了一种 由若干独立单元构成的多 塔柱混凝土斜拉桥结构体系; 1 9 7 7年建成 的法国布 罗道纳( B r o t o n n e ) 桥展示了大跨径单索面混凝土斜 拉桥的潜力; 1 9 8 0年瑞士甘特 ( Ga n t e r ) 桥首创了一 种受 力行 为介 于斜 拉桥 与 梁 桥 之 间 的新 桥 型 , 即 预 应力 混凝 土矮 塔斜拉 桥 ; 1 9 9 5年 我 国汕 头 海湾 大 桥 尝试 了大跨径 预应力 混凝 土

    17、加劲 梁悬 索桥 的建造 。 2 2 混凝 土桥梁 的理论 发展 至 1 9 世纪上半 叶, 材料力学理论体 系已经 建 立 。1 8 2 6年法 国人 纳维根据 应 力平 衡 、 应 变协 调 和 线弹性本构关系 , 给出正确 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式及 梁的弯曲强度公式 , 为梁 的变形与强摩计算 问题奠 定了理论基础。l 9世纪后期, 法国工程师赫尼波柯 提出的钢筋混凝土配筋方法, 就是受益于这些早期 结 构理论 。 1 9 0 0 年前后 , 德国人雷特和莫西率先研究钢筋 混凝土梁独特的受力行为 , 提 出受弯受剪的早期桁 架理论。在预应力混凝土的早期发展中, 收缩徐变 的影 响逐渐受 到工

    18、程 师重 视 , 1 9 3 9年 德 国人迪 辛 格 尔第一 次 提 出描 述 混 凝 土 收 缩 徐 变 发 展 的数 学 公 式, 并讨论了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在预应力混 凝土概念建立不久 , 1 9 4 0年英 国人阿贝勒斯提出了 部分预应力的思想 , 即允许预应力混凝 土在使用荷 载下 出现 消压 , 为 消除对 部分预 应力可 行性 的争议 , 阿贝勒斯在二战之后开展了不少部分预应力梁的静 力 和疲 劳试 验 , 并 进行 了设计及 工程 实践 。 自 2 O世 纪 5 O年代起 , 预应 力混 凝 土结 构 开 始 在 全球得 到推广 , 1 9 5 2年摩 尔曼 在美 国 A

    19、C I 杂志上 提出了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等效荷载法。伴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结构试验 的增多, 混凝土结 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考虑混凝土和钢筋非线性 本构关系的承载力计算模型 , 逐渐用于评估混凝土 压弯构件 的承载力 , 并 于 1 9 6 3年纳入美国 AC I 规 范 。同年 , 林 同炎教 授在 AC I 杂 志上 发表 了预应 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分析的荷载平衡法 , 这是一种着 眼于弹性工作状态 的配筋设计方法, 除了方便超静 定预应力结构的受力分析外 , 还有助于消除混凝土 徐变 等时 效 作 用 的不 利 影 响。在 结 构 基 本 行 为 方 面 , 混 凝土 结构

    20、的抗剪 、 抗 扭设 计一 直是 困扰 工程 界 的难题, 自 2 O世纪 8 O年代 以后, 加拿大柯里斯教 授 、 美 国徐 增全教 授等进 一步 发展 了桁架模 型理论 。 针对承受局部作用力或结构几何尺寸有 突变 的 D 区设计问题, 德国施莱西教授和美国布瑞恩教授等 发展了混凝土结构 的拉压杆模型 。这些研究成果 , 正 在陆续 写进世 界各 国 的混 凝土结 构设计 规 范 中。 表 1 概要地列 出了 自 1 8 2 4年波特兰水泥诞生 以来 的世界混 凝土 梁 桥技 术 与 理论 进 展 , 包 括 一些 代 表性 人物 和事件 。 2 3 我国混凝土桥梁的发展历程 2 O世纪

    21、初叶前后 , 我国桥梁开始使用混凝土圬 工 材 料 , 最初 主 要用 于桥 梁 的基 础 、 墩 台与挡 墙 , 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混凝 土桥 梁溯源与发展思考 刘钊 7 表 1 混凝土梁桥技术与理论进展 Ta b 1 Te c h no l og i c a l an d Th e o r e t i c De v e l o pm e nt o f Co n c r e t e Br i dg e s 节 竺 悬 。 费 斯 特 瓦 德 1 9 5 2 年 , 美 国 人 摩 尔 曼 ( R M o o rm a n ) 提 出 了 预

    22、应 力 等 展 一 JM uller)座 干 嚣 展 票 首 座干 i: 二 。 要 ; , 。 , B r e ; 暑 篙 混 要 哈 特 ( L e o - 计 ” h a r d t ) 首 次在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3 2 中应用 。 后 才是 混 凝土圬 工 拱桥 和钢筋 混凝 土梁 桥_ 4 。 我 国的预应 力混 凝 土桥梁 起步 于 2 O世 纪 5 0年 代 中期 , 6 o年代之后 , T形刚构得到 了发展 。然而, 由于 T形刚构 中央挂孔铰缝处存在行车 不平顺 及 梁体下 挠 变形过 大 问题 , T 形 刚 构逐 渐 被 连 续 梁 与 连续刚构所取代 。 伴随 2 O世

    23、纪 8 O年代 的改革开放进程, 特别是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高强预应力钢绞线及锚 固体系的引进与普及 , 我 国混凝土桥梁建设进入快 速发展期。例如 , 1 9 8 8年广东建成 了主跨 7 x 1 1 0 1 T I 的节段 预 制悬臂 拼装 的江 门外 海桥 和 主跨 1 8 0 m 的节段 悬臂 灌筑 的 番 禺洛溪 大 桥 。进 入 2 0世 纪 9 0 年代后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又向更大跨度推 进 , 1 9 9 5年 建 成 主 跨 2 4 5 m 的 黄石 长 江 大 桥 , 1 9 9 7 年建成主跨 2 7 0 m的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不 可 否 认 , 自改

    24、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混凝 土 桥 梁技 术 已取得长足进步。在结构形式上 , 除简支梁外 , 已 从带铰或带挂孔 的悬臂梁或 T形 刚构发展 到大跨 径的连续梁 、 连续刚构 、 刚构一连续组合体系等。在 施工技术上 , 已从满堂支架法发展到悬臂灌筑 、 悬臂 拼装 、 移动模架 、 逐跨拼装 、 顶推 、 转体等多种方法 。 预应力材料及锚具 、 各种架梁设备均已国产化 , 预应 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 已得 到普及 。若 以跨径统 计 , 目前世界上 2 0 0 m 以上跨径 的混凝土梁桥, 一 半 以上 在 中国 。 3我 国混凝 土桥 梁面 临的若 干 问题 当前 我 国仍处 于大

    25、规 模 的桥 梁建 设 时 期 , 混凝 土桥梁的建设需求仍然庞大 。 回顾历史 , 应当客观地承认, 无论是在混凝土桥 梁的技术还是在理论上 , 我 国的起步都要 比西方晚 半拍 , 原 创性 的或 者 在 重大 技 术 层 面 的突 破 还 较少 ( 表 1 ) 。我 国混 凝 土 桥 梁 在 跨 越 式发 展 的 同时 , 需 要 反思 的是 , 跨 越 了别人 在 原 创 阶段 的艰 辛 探 索过 程 , 也许会在认识上失之深刻, 可能还要补课 。 从 现状来 看 , 我 国在 混凝 土桥 梁施 工 、 设计 和科 研方面 , 可能存在粗放和轻视的一面。在施工一线 , 混凝土和预应力工

    26、程的实施大多依靠非专职农 民工 来完成 , 本科毕业 1 0年后坚持在工地的技术人员寥 寥无几 ; 在设计部门, 混凝土梁桥设计经常被认为是 技术含量较低的常规任务 , 普通钢筋按构造与经验 布置 , 预应力筋布置能够满足设计软件复核即可, 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桥梁建设B r i d g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往缺乏深化考虑 的思路 。在研究领域, 也有观点认 为混凝 土结 构设计 理 论 和 分析 方 法 比较 成 熟 , 没 有 多少深化研究 的余地。 4 值 得关 注的研 究与发 展方 向 根据我国混凝土桥

    27、梁的现状 , 提出值得关注的 研究 与发展 方 向。 4 1 原材料 的基 本性 能研究 混凝 土和预应 力钢 材是混 凝土 桥梁 中 2种重 要 的原材料 , 除了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相对容易测定的 材性参数外 , 对于需要费时费力才能够得到的时变 特征 研究 甚少 。 以收缩徐变为例 , 我国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 力混凝 土桥 涵设计 规 范 ( J TJ 0 2 3 8 5 ) 借 用 了欧洲 C E BF I P 7 8模型, 其基本数学表达式为多项式连 加 ; 该规范 2 0 0 4 年 版 ( J T G D 6 2 2 0 0 4 ) 参考 了 C E B - F I P 9 0

    28、模型 , 其基本数学表达式为多项连乘。很 显然 , 由于缺乏 足够 系统 的试验研究 , 我 国没 能提 出 自己的收缩徐变模型纳入规范。 钢绞 线 松 弛也 是 一个 非 常重 要 的力 学 指标 , 它 直接影响到预应力桥梁的长期性能, 一旦松弛率达 不到设计要求 , 势必会导致混凝土桥梁在使用中过 早开裂。对钢绞线松弛损失率的一个传统认识 , 就 是 早期发 展 快 、 后 期发 展 慢 , 可 以用 短 期 ( 1 0 0 0 h ) 损失试验值推断终极松弛损失 。然而, 这一特征应 由合格的盘条材质和严格的生产工艺来保证 。2 o 世纪 8 O年代初我国只生产普通松弛钢绞线 , 年产

    29、不 足 2万吨; 1 9 8 8年江西新余引进第一条低松 弛钢绞 线的生产线 , 开始按 As TM A4 1 6标准生产 1 8 6 0 MP a级钢绞线; 目前应市场需求, 生产线 已剧增至 2 0 0 余条 , 产能可达 4 0 0万吨 年 , 各钢绞线厂家的 盘条材质和生产工艺难免存在差异。我国相关规范 允许用 1 0 0 h松弛试验外推 1 0 0 0 h松弛率 ( 要求不 大于 2 5 ) , 并且默认 1 0 0 0 h松弛率能够反映终 极 松 弛率 的绝大 部 分 。既 如 此 , 产业 界 难免 会 用 最 小 的代价满足产品检验要求, 迄今未见针对 国产低 松弛钢绞线长期松

    30、弛性能的试验报道 。然而 , 国外 有试验 表 明钢绞 线 的长期 松 弛损 失并 不 总 能收 敛L 5 。面对我国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开裂和持 续下挠的质量通病, 亟需有人通过至少 3 5 年 以上 的持续试验, 来验证我 国钢绞线的长期松弛损失是 否稳 定 。 4 2 混凝土桥梁的概念设计与计算机分析 概 念 设 计 应 当贯 穿 于 混 凝 土 桥 梁设 计 的全 过 程。功能 日益增强的商用设计软件, 似乎可 以完成 在各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 , 但程序缺陷或不正确的 使用均会成为“ 黑箱陷阱” 。设计者应当清醒地认识 到 , 即便是可靠的设计软件, 也只是数学力学模型的 求解器 ,

    31、 结构 、 荷载 、 材料、 边界条件 、 施工方法等原 始信息的真实性 , 无一不来源于人脑的构思和选择 。 提高计算精度不会直接改善结构的合理性 , 相反 , 好 的概 念设计 可 以弥补计 算分析 中 的不 足 。更 全面 地 说 , 概 念设计 与精 细 化分 析 应 当相 辅 相 成地 加 以应 用 。 为此 , 需要工程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提高概 念设计的水平 , 譬如 , 在预应力配筋构造与受力关系 方 面 , 梁高 的选择 影响 到预应 力筋用 量和结 构刚 度 ;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应力与强度检算条件 时, 预应力 筋的用量和布置仍有多种选择, 实 际上 , 为抵御收 缩 、

    32、徐变 和松弛 等不确 定时效 因素 的影 响 , 宜根据 预 应力混凝土桥梁 的合理成桥状态要求。 。 , 进一步 缩小预应力配筋的选择范 围; 混凝土桥梁的单位材 料 用量 指标亦 须概念 设计 把握 。 4 3 混凝土桥梁 B区和 D区的设计方法 长期 以来 , 在混凝土梁桥设计 中, 正常使用和承 载能力 极 限状 态 验 算 主 要 以 截 面 分 析 为 基 础 。 自 2 O 世纪 8 O年代以来 , 国际工程界开始倡导将混凝 土结构划分为 B区和 D区分别对待 , B区指符合 平截面假定的区域 , 可按初等梁理论进行分析; D区 指的是应力受到扰动的区域, 存在于支座附近、 预应

    33、 力锚 固 区、 横 隔梁 等许多 部位 ( 图 1 ) 。 区分混凝 土 桥 B区和 D 区 的设 计方 法 , 可 以更 好地揭示受力行为 , 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目 前基于拉压杆模型( S t r u t a n d t i e mo d e 1 ) 的 D区设 计方 法 , 已写 入美 国 AAS HT O 桥 梁 设 计 规 范_ 8 和 欧洲 规范 E u r o c o d e 之 中 9 , 但在 理论及 应用 方 面仍 处 于发展 阶段 。 4 4 混凝 土桥 梁 的疲 劳损 伤和跨 尺度分 析 混凝 土 桥梁 的疲 劳 问题 常常 被 忽视 或否 认 , 桥 梁疲劳似乎

    34、专指钢桥疲劳。对于全截面处于受压状 态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 在传统观念上认为不存在 疲 劳 问题 。这 实 际是认 识 上 的误 区 , 在 混 凝 土 细观 结构上 , 骨料与水泥浆 的粘结表面实际存在大量细 微裂纹 , 就是后期累积损伤的缺陷源 , 在运营期反复 荷载作用下 , 损伤累积导致微裂缝显化及承载力下 降 , 就是 疲劳 问题 。欧洲 规范 E u r o c o d e 2中 的混凝 土桥 梁疲 劳验算 内容 较 多 , 这 在 我 国混 凝土 桥梁 设计规范中还没有体现。混凝土箱梁顶板下缘普遍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35、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混凝土桥梁溯源与发展思考 刘 钊 1 1 上 的主导 建筑 材料 , 混凝 土桥 梁 已成 为 世 界各 国最 常用的桥梁结构 , 目前 , 混凝土桥梁所出现的开裂、 耐久 性不 足 、 功能退 化 和安 全等诸 多 问题 , 也是 世界 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美 国联邦公路署 ( F HWA) 自 2 0 0 5 :年 开 始 , 针 对全 美在 役 中小跨 径桥 梁开 展一 项 为 期 2 O年 的 桥 梁 长 期 性 能 研 究 ( L o n g Te r m B r i d

    36、g e P e r f o r ma n c e P r o g r a m) , 混 凝 土 桥 梁 是 其 主 要 研究 对象 , 试 图通过 多级 样本 桥梁 的 系统研 究 , 得 到混凝土桥梁 的性能劣化模型 , 给 出全寿命周期成 本预测方法 , 为设计和管养维护提供 决策口 。混凝 土 桥梁 的未 来 , 需 要工 程界 、 学术 界 和社会 各 有关方 面的智 慧 和付 出来共 同塑 造 。 参 考 文献 ( Re f e r e n c e s ) : 1 周 履桥梁 耐久 性发 展 的历史 与 现状 J 桥 梁建 设 , 2 0 0 0 , ( 4 ) : 5 8 6 1

    37、2 3 4 E 5 E 6 ( zHOU Li l A Hi s t or i c a l Re v i e w a n d S t a t e - of - Ar t o f D u r a b i l i t y o f B r i d g e S t r u c t u r e s J B r i d g e C o n s t r u c t i on,2 0 00,( 4):5 8 6 1i n Chi ne s e) Br e e n J EP r e s t r e s s e d Co n c r e t e :Th e S t a t e o f t h e Ar t i n

    38、 No r t h A me r i c a J P C I J o u r n a l ,1 9 9 0 ,( 6 ) :6 2 67 刘 钊桥梁概念设计与分析理论 ( 上册) M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 2 0 1 0 ( LI U Zha oCon c e pt u a l De s i gn a nd Ana l y t i c a l The or y o f B r i d g e s( Vo l u me I ) M- I B e i j i n g : C h i n a C o mmu n i c a t i o ns Pr e s s ,2 01 0i n Chi

    39、 ne s e) 吉林 , 刘 钊混凝 土梁 桥抗裂 与结 构耐久 性设 计 M 北京 : 人 民交通出版社 , 2 0 1 2 ( J I L i n ,L I U Zh a o Cr a c k i n g Re s i s t a n c e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Du r a b i l i t y D e s i g n f o r C o n c r e t e B r i d g e s M B e i j i n g : Chi na Commun i c a t i o ns Pr e s s,2 01 2i n Ch i n e s e ) B

    40、a a n t Z P,Yu QRe l a x a t i o n o f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S t e e l a t Va r y i n g St r a i n an d Te m p e r a t ur e:Vi s c op l a s t i c Co ns t 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J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c h a n i c s , AS CE,2 0 1 3 ,1 3 9 ( 7 ) :8 1 4 8 2 3 刘 钊 , 戴 玮 , 贺

    41、 志启 , 等大跨度 混凝 土梁桥 的合 理成桥状态设计 方法 J 桥梁建 设 , 2 0 1 0 , ( 1 ) : 4 0 4 4 ( LI U Z h a o , DAI W e i , HE Zh i q i , e t a 1 De s i g n M e t ho d f o r Ra t i on a l Comp l e t i o n St a t us o f Lon g Sp a n 7 P C Gi r d e r B r i d g e s J B r i d g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2 0 1 0 , ( 1 ) :4 0 4 4

    42、i n Ch i n e s e ) S e h l a i c h J ,S e h i f e r K,J e n n e we i n MTo wa r d a Co n s i s t e n t De s i g n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n c r e t e D P C I J o u r n a l , 1 9 8 7 ,3 2 ( 3 ) :7 4 1 5 O 8 AAS HTO L R F D,B r i d g e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4 t h Ed i t i o n )

    43、r S 9 B S E N 1 9 9 2 ,E u r o c o d e 2 :D e s i g n o f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S 1 O V i r l o g e u x MNe w T r e n d s i n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B r i d g e s J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n c r e t e ,2 0 0 2 ,3 ( 2 ) :6 7 9 7 r 1 1 B l a i s P Y,Co n t u r e MPr e c a

    44、s t P r e s t r e s s e d P e d e s t r i a n Br i d ge W or l d s Fi r s t Re a c t i ve Powde r Co n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J P C I J o u r n a l ,1 9 9 9 , ( 5 ) :6 0 7 1 1 2 L i V C E n g i n e e r e d C e me n t i t i o u s C o mp o s i t e s ( E C C ) 一 M a t e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45、 ,a n d Du r a b i l i t y Pe r f o r ma n c e ,i n C o n c r e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Ha n d b o o k M UK :CRC Pr e s s,2 00 8 r 1 3 Ki m M ,Ha t f i e l d C A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S t e e 1 ,Co n c r e t e ,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a n d Ti mb e r B r i

    46、d g e s C Pr o c e e d i n g s o f 4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S h o r t a nd M e di u m S pa n Br i d ge s M ont r e a l :Cur r a n As s o c i a t e s,I nc,1 9 9 4:341 3 54 1 4 F i b Mo d e l C o d e 2 0 1 0 s 1 5 US De p a r t m e n t o f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F e

    47、 d e r a l Hi g h wa y Ad mi n i s t r a t i on LTBP Lo ng - Te r m Br i d ge Pe r f o r m a n c e P r o g r a m E B O I 2 0 1 3 0 8 一 O 1 h t t p : www f h wa d o t g o v r e s e a r c h t f h r c p r o g r a ms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 I t b p LI U Zh a o 刘 钊 1 9 6 4 一 , 男 , 教授 1 9 8 4年毕业 于 西 南交 通 大学 桥梁 专业 , 工 学学 士 ; 1 9 8 7年 毕业 于 西 南交通 大 学 桥梁 专 业 , 工学 硕 士 ; 2 0 0 1 年毕业 于东 南大 学 结构 工 程 专业 , 工学博 士。研究方 向: 混凝 土 桥梁设计与理论 、 大跨度桥梁结构 、 桥梁抗震等 E - ma i l : mr 1 i u z h a o s e u e d u c n ( 编辑 : 叶青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桥梁溯源与发展思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et****n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