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3_T 5877-2023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docx

    • 资源ID:563791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69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13_T 5877-2023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docx

    1、ICS65.020.99CCSB 07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58772023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数据规范2023 - 10 - 25 发布2023 - 11 - 25 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III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4 数据规范制定原则和方法45 基本信息56 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67 种质资源数据集6附录A(规范性)水稻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9附录B(规范性)野生稻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5附录C(规范性)小麦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38附录D(规范性)小麦野生近源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50附录E(规范性)玉米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57附录F

    2、(规范性)大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70附录G(规范性)大麦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82附录H(规范性)高粱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90附录I(规范性)谷子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01附录J(规范性)黍稷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10附录K(规范性)燕麦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18附录L(规范性)荞麦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28附录M(规范性)甘薯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38附录N(规范性)马铃薯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54附录O(规范性)籽粒苋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66附录P(规范性)小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74附录Q(规范性)豌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85附录R(规范性)豇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194附录S(规

    3、范性)绿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04附录T(规范性)普通菜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15附录U(规范性)蚕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25附录V(规范性)饭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34附录W(规范性)木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44附 录X (规范性) 小扁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53附 录Y (规范性) 鹰嘴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60附 录Z (规范性) 羽扇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68附 录AA (规范性) 山黛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 277附 录BB (规范性) 黑吉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 287附 录CC (规范性) 种质资源基本信息描述符数据集 298附 录DD (规范性) 种质资源信息描

    4、述符数据集 301附 录EE (规范性) 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数据集 49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耿立格、王新栋、侯亮、孙娟、郄彦敏、刘素英、王丽娜、牛雪婧。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数据规范1 范围本文规定了水稻、野生稻、小麦、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玉米、大豆、大麦、高粱、谷子、黍稷、燕麦、荞麦、甘薯、马铃薯、籽粒苋、小豆、豌豆、豇豆、绿豆、普通菜豆、蚕豆、饭豆、木豆、小扁豆、鹰

    5、嘴豆、羽扇豆、山黛豆、黑吉豆,28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的数据描述术语和定义、数据规范制定原则和方法、数据集分类等技术要求。本文适用于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以及育种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进行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本文中涉及的共享数据指非涉密数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T 261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经度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

    6、/T 3143-199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7411-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GB 4404.1-2008(XG1-2020) 粮食作物种子(部分)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 of Countries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丛书(粮食作物部分)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是指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及豆类作物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粮食作物基本信息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描

    7、述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编号、河北库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等信息。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包括:种质类型、选育方法、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等。4 数据规范制定原则和方法原则a)立足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育种需求为主,兼顾生产需要。b)数据规范中的描述符与描述规范相一致。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方法和要求a)本文中的代号与描述规范中的代号一致。 b)描述符的字段名最长12位,即不超过6个汉字。c) 字段类型分为字符型(C)、数值型(N)、和日期型(D)。日期型字符的格式为YYYYMMDD, 式中Y为年,M是月,

    8、D为日。d) 描述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采用数值型(N)。经度的格式为DDDFF,纬度的格式为DDFF,式中D是度,F为分。东经和北纬以正数表示,如“12136”,“3921”;西经和南纬用负数表示,如- 102121,-2126。5 基本信息 全国统一编号种质的唯一标志号,粮食作物种质的全国统一编号是由“Z”加作物种类英文首写字母加6位顺序号组成。如小麦,国内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编号由“ZM”加6位顺序号组成,国外引进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编号由“MY”加6位顺序号组成。 河北省种质库编号粮食作物种质在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的编号,由“H”加13位顺序号组成。 引种号粮食作物种质从国外引入时赋予的

    9、编号。 采集号粮食作物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种质名称粮食作物种质的中文名称。 种质外文名国外引进粮食作物种质的外文名称或国内种质对外交换用的汉语拼音名称。科名粮食作物种质的科名。 属名粮食作物种质的属名。 学名普通粮食作物种质的学名。 原产国粮食作物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 原产省国内粮食作物种质原产省份名称;国外引进种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原产地国内粮食作物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 海拔粮食作物种质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 经度粮食作物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和()。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 纬度粮食作物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

    10、)和()。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 来源地国外引进粮食作物种质的来源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内种质的来源省、县名称。 保存单位粮食作物种质提交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 保存单位编号粮食作物种质原保存单位赋予的种质编号。 系谱粮食作物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 选育单位选育粮食作物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 育成年份粮食作物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 图像粮食作物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日期”加“作物”加“试验编号”加“.jpg”, 图像大小为2.52MB以上,图像分辨率为1000万像素以上。 观测地点粮食作物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地点

    11、的名称。 观测年份粮食作物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年份,格式为“YYYY”。具体见附录C。6 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28种粮食作物基本信息相同外,其他数据信息均不同,包括种质类型、选育方法、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与其他特征特性。不同作物数据描述规范信息分别见附录A至附录AB。7 种质资源数据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数据集分为种质资源基本信息描述符数据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数据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数据集三类,具体见附录A至附录AB。种质资源基本信息描述符数据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基本信息描述符组成的数据集,包括全国统一编号、河北库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等24项描述符

    12、信息。描述符代码描述符代码是对粮食作物描述符的编码,描述符“河北省种质库编号”采用 4 位顺序编号“9011”。其他描述符代码均为 3 位顺序编号。如“全国统一编号”的描述符代码为“101”。描述符值代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具有多个值作为选项时,对描述符值编码,采用 4 位顺序编号,如选育方法描述符有 6 个值:01- 系统育种;02- 杂交育种;03- 诱变育种;04- 倍性育种;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数据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数据集,包含种质类型、选育方法、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其他特征特性等6大类,是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数据标准。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

    13、值域数据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数据集,包含了28种粮食作物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值域, 如数量性状从小到大,颜色由深到浅,抗性由强到弱等;质量性状按照评价标准划分等级。作物代码作物代码为农作物种类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其中一级代码与二级代码均为两位数, 三级代码为三位数。表1 粮食作物代码表序号作物代码作物序号作物代码作物11111101水稻151121101籽粒苋21111103野生稻161117109小豆31113103小麦171117111豌豆41113105小麦野生近缘植物181117113豇豆51115101玉米191117105绿豆61117101大豆201117

    14、115普通菜豆71113107大麦211117107蚕豆81115103高粱221117119饭豆91115105谷子231117121木豆101115107黍稷241117133小扁豆111113111燕麦251117135鹰嘴豆121115111荞麦261117138羽扇豆131119101甘薯271117139山黛豆141119103马铃薯281117140黑吉豆05- 分子育种;06- 其他。A.1 种质类型水稻种质类型分为8类。1- 野生资源2- 地方品种3- 选育品种4- 品系5- 杂交稻资源6- 遗传材料7- 突变体8- 其他A.2 选育方法附 录 A(规范性)水稻种质资源信息描

    15、述规范水稻品种(系)的育种方法。包括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分子育种、其他。A.3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A.3.1 亚种类型分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1- 籼稻2- 粳 稻A.3.2 水旱性分水稻和陆(旱)稻。1- 水稻2- 陆(旱)稻A.3.3 粘糯性胚乳的粘性和糯性。1- 粘稻2- 糯 稻A.3.4 光温性对光温的敏感性差异。1- 早稻2- 中稻3- 晚稻A.3.5 熟期性水稻气候生态型在熟期特性上的综合表现。1- 早熟2- 中熟3- 晚熟A.3.6 播种期鉴定水稻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时的种子播种日期,以“年月日”表示, 格式“YYYYMMDD”。A.3.7 始穗期全区有

    16、10的稻穗抽穗时的日期。每个穗的抽穗标准为当穗部露出叶鞘外3cm时,以“年月日” 表示,格式“YYYYMMDD”。A.3.8 抽穗期全区有 50的稻穗抽穗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A.3.9 齐穗期全区有 80的稻穗抽穗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A.3.10 成熟期全区有 90 以上的实粒黄熟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A.3.11 全生育期从出芽日至成熟日所需的天数,以d表示。A.3.12 株高水稻成熟后,水稻植株体自地面至最高的穗顶部(不包括芒)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cm。A.3.13 茎秆长水稻植株体自地面至

    17、穗颈节的长度,单位为 cm。A.3.14 穗长水稻成熟后,稻穗的穗颈节至穗顶(不包括芒)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cm。A.3.15 穗粒数每个穗上的总颖花数,即为实粒、空瘪粒和落粒的总数,单位为粒。A.3.16 有效穗数每株有效穗的总合。凡抽穗且穗粒数 5 粒以上者均为有效穗。A.3.17 穗抽出度从剑叶叶枕至穗颈节之间的距离长短。1- 抽出良好3- 抽出较好5- 正好抽出7- 部分抽出9- 紧包A.3.18 穗 型稻穗枝梗的分散和密集程度。1- 密集2- 中间型3- 散开A.3.19 二次枝梗稻穗上二次枝梗着生小穗的情况。1- 无5- 少7- 多9- 聚集A.3.20 穗立形状穗轴的直立程度。根

    18、据从剑叶叶枕到穗尖的连接线与茎秆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大小来评价。1- 直立5- 半直立7- 弯 曲9- 下 垂A.3.21 结实率在每穗平均总颖花数中,平均实粒数所占的比例,以表示。A.3.22 千粒重1000 粒较饱满(以水洗沉淀为准)稻谷粒的重量,单位为g。A.3.23 谷粒长度从谷粒最下面的护颖基部至最长的内颖或外颖顶部(颖尖)之间的长度,单位为mm。A.3.24 谷粒宽度内外颖两侧最宽部分的距离,单位mm。A.3.25 谷粒厚度内外颖中间最厚部分的距离,单位为mm。A.3.26 谷粒形状以谷粒长度与宽度的比率来评价。1- 短圆形3- 阔卵形5- 椭圆形7- 中长形9- 细长形A.3.2

    19、7 糙米长度糙米(去壳籽粒)的长度,单位为 mm。A.3.28 糙米宽度糙米最宽处的宽度,单位为 mm。A.3.29 糙米厚度糙米最厚处的厚度,单位为 mm。A.3.30 糙米形状以糙米形状来评价。1- 近圆形2- 椭圆形3- 半纺锤形4- 纺锤形5- 锐尖纺锤形A.3.31 种皮色糙米的种皮颜色。1- 白色2- 红色3- 褐色4- 紫色5- 黑色A.3.32 芽鞘色芽鞘的颜色。1- 无色2- 浅紫色3- 深紫色A.3.33 叶鞘色叶鞘的颜色。1- 黄色2- 绿色3- 紫色A.3.34 叶片色叶片的颜色。1- 浅黄色2- 黄色斑点3- 绿白相间4- 浅绿色5- 绿色6- 深绿色7- 边缘紫色8

    20、- 紫色斑点9- 紫色A.3.35 叶片茸毛叶片表面上茸毛的分布情况。1- 无5- 疏7- 中9- 密A.3.36 叶片卷曲度叶片的卷曲程度。1- 不卷或卷度很小2- 正卷3- 反卷4- 螺旋状A.3.37 剑叶长度剑叶叶枕处至叶尖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cm。A.3.38 剑叶宽度剑叶叶片最宽处的距离,单位为cm。A.3.39 剑叶角度剑叶叶片与茎秆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1- 直立5- 中间型7- 平 展9- 披 垂A.3.40 倒二叶长度倒二叶(倒数第二叶)叶枕处至叶尖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cm。A.3.41 倒二叶宽度倒二叶(倒数第二叶)叶片最宽处的距离,单位为 cm。A.3.42 倒二叶

    21、角度倒二叶(倒数第二叶)的叶尖与叶枕的连线同主茎所成的夹角大小。1- 直立5- 平 展9- 下 垂A.3.43 叶耳颜色叶耳的颜色。1- 无色2- 黄色3- 绿色4- 紫色A.3.44 叶舌颜色叶舌的颜色。1- 无叶舌2- 白色3- 紫色线条4- 紫色A.3.45 叶舌形状叶舌顶端的形状。1- 无叶舌2- 尖至渐尖3- 二裂4- 平截A.3.46 叶枕颜色叶枕的表面颜色。1- 绿色2- 紫 色A.3.47 叶节颜色叶节的颜色。1- 无(白)色2- 绿色3- 紫色A.3.48 主茎叶片数主茎一生的叶片总数。A.3.49 茎秆角度茎秆与地面垂直线间的角度大小。1- 直立2- 中间型3- 散开4-

    22、披散5- 匍匐A.3.50 茎秆粗细茎秆的直径,单位为mm。A.3.51 茎秆节的颜色茎秆节的颜色。1- 浅绿色2- 紫色A.3.52 茎秆节间色茎秆节间的颜色。1- 黄色2- 绿色3- 红色4- 紫色线条5- 紫色A.3.53 茎秆茎节包露茎秆茎节的包裹或现露状态。1- 包2- 露A.3.54 分蘖力水稻单株的分蘖能力。1- 强5- 中9- 弱A.3.55 倒伏性茎秆的倒伏程度。1- 直3- 中间型5- 斜7- 倒9- 伏A.3.56 柱头色柱头的颜色。1- 白色2- 黄色3- 浅绿色4- 紫色A.3.57 柱头单外露率开花后柱头完全或部分伸出颖壳之外,称为柱头外露。柱头外露可分为两种情况,

    23、即单外露和双外露。单外露:颖花两个柱头之一伸出颖壳之外;双外露:颖花两个柱头均伸出颖壳之外。柱头单外露率指单个柱头外露的颖花数占已开颖花总数的比率,以表示。A.3.58 柱头双外露率两个柱头均伸出颖壳之外的颖花数占已开颖花总数的比率,以表示。A.3.59 柱头总外露率单、双柱头外露的颖花数之和占已开颖花总数的比率,以表示。A.3.60 花药形状花药的形状。1- 细小棒状2- 水渍状3- 饱满A.3.61 花药颜色花药的颜色。1- 白色或乳白色2- 淡黄色3- 黄色A.3.62 花药长度A.3.63 开颖角度颖花内外颖完全分开时的夹角大小。1- 小5- 中9- 大A.3.64 开颖时间颖花从内外

    24、颖开始分开至完全关闭所需的时间,单位为min。A.3.65 花时范围盛花期每日第一朵颖花开放至最后一朵颖花关闭的时间,单位为 h。A.3.66 花时高峰当天所开花中 20%80%颖花盛开的时间。1- 早5- 中9- 迟A.3.67 芒 长在外稃尖上长出的芒的长短。1- 无3- 短5- 中7- 长9- 极长花药的长度,单位为mm。A.3.68 芒色在外稃尖上长出的芒的颜色。1- 白色2- 秆黄色3- 黄色4- 红色5- 褐色6- 紫色7- 黑色A.3.69 芒分布在外稃尖上长出的芒的分布。1- 无3- 稀5- 少7- 中9- 多A.3.70 护颖色护颖的颜色。1- 黄色2- 红色A.3.71 护

    25、颖长短护颖长度的长短。1- 短2- 中3- 长4- 极长5- 不对称A.3.72 护颖形状成熟谷粒护颖的形状。1- 无2- 线形或披针形3- 锥形或有刺毛4- 小三角形A.3.73 颖尖色颖尖的颜色。1- 秆黄色2- 红色3- 褐色4- 紫色5- 黑色A.3.74 颖 色谷粒外颖和内颖的颜色。1- 黄色3- 紫色2- 银灰色3- 褐色4- 赤褐色5- 紫黑色A.3.75 颖毛颖表面上长出的毛分布。1- 无2- 少3- 中4- 多5- 极多A.3.76 落粒性稻谷完全成熟后,落粒的难易程度。1- 极低2- 低3- 中4- 高5- 极高A.3.77 不育类型指不育的类型。1- 细胞质2- 细胞核3

    26、- 质核互作4- 光温敏A.3.78 不育株率不育系套袋后不结实的植株占整个套袋植株数之百分比,以表示。A.3.79 花药开裂程度开花期花药的开裂程度。1- 不裂2- 少裂3- 中裂4- 开裂A.3.80 花粉不育度花粉的不育程度。1- 不完全败育2- 高度败育3- 完全败育A.3.81 花粉败育类型根据花粉的有无和形态分类。1- 无花粉型2- 典败型3- 圆败型4- 混合型5- 部分染败型6- 染败型A.3.82 不育系的可恢力不育系与典型恢复系配制的杂种 F1 的自交结实能力,以结实率大小来评价。1- 弱3- 较 弱5- 较 强7- 强9- 极强A.3.83 保持系的保持力维持不育系不育特

    27、性的能力,以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第二代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来评价。1- 弱3- 较 弱5- 较 强7- 强9- 极强A.3.84 恢复系的恢复力恢复系与不育系测交获得的杂种一代自交结实能力,以自交结实率来评价。1- 弱3- 较 弱5- 较 强7- 强9- 极强A.3.85 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不育系接受外来花粉而异交的结实小。1- 低3- 较 低5- 较 高7- 高9- 极高A.3.86 亲和性与典型籼、粳品种间杂交的亲和程度,以与测验种测交后的F1自交结实率来评价。1- 差5- 中7- 良9- 优A.3.87 亲和谱具有一定亲和性种质资源的可亲和种质类型和范围。1- 极窄5- 较 窄7- 中

    28、等9- 宽 广A.4 品质特性A.4.1 糙米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总谷粒重的百分比,以表示。A.4.2 精米率碾成的精米占稻谷总重量的百分比,以表示。A.4.3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谷粒重的百分比,以表示。A.4.4 精米粒长整精米粒两端间的最长距离,单位为 mm。A.4.5 精米粒宽整精米粒的最宽处的距离,单位为 mm。A.4.6 精米长宽比整精米粒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A.4.7 垩白粒率有垩白的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以表示。A.4.8 垩白大小垩白米粒中垩白面积占该整粒米面积的百分率,以表示。垩白米的垩白面积总和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以表示。A.4.10 透明度整精米粒的透明程度

    29、。用稻米的相对透光率表示。A.4.11 香味稻米香味的有无。1- 香2- 非香A.4.12 糊化温度稻米淀粉在加热条件下失去结晶性,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 通常用碱消值法间接测定。碱消值是指碱液对精米粒的侵蚀程度,可间接表示稻米糊化温度的高低。碱消值越大,则糊化温度越低。A.4.13 胶稠度精米粉碱糊化后的米胶冷却后的流长长度,单位为 mm。A.4.14 直链淀粉含量精米中直链淀粉占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A.4.15 粗淀粉含量精米中粗淀粉占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A.4.16 粗蛋白含量糙米或精米中粗蛋白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A.4.9 垩白度A.4.17 赖氨

    30、酸含量糙米或精米中赖氨酸含量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A.4.18 粗脂肪含量糙米或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A.5 抗逆性A.5.1 苗期抗旱性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干旱的能力,以抗旱性综合系数来评价。1- 极强3- 强5- 中7- 弱9- 极弱A.5.2 全生育期抗旱性水稻全生育期忍耐或抵抗干旱的能力,以抗旱指数来评价。1- 极强3- 强5- 中7- 弱9- 极弱水稻发芽期忍耐或抵抗盐胁迫的能力,以相对盐害率来评价。1-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5.4 苗期耐盐性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盐胁迫的能力,以平均死叶率或盐害指数来评价。1- 极强2- 强3

    31、- 中4- 弱5- 极弱A.5.5 发芽期耐碱性水稻发芽期忍耐或抵抗碱胁迫的能力,以碱胁迫后的发芽率来评价。1-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5.6 发芽期耐冷性水稻发芽期忍耐或抵抗低温的能力,以低温下发芽率来评价。1- 强A.5.3 发芽期耐盐性5- 中9- 弱A.5.7 芽期耐冷性水稻芽期忍耐或抵抗低温的能力,以芽期低温胁迫后的幼苗死亡率来评价。1-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5.8 苗期耐冷性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低温的能力,以幼苗赤枯度来评价。1-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5.9 孕穗期耐冷性水稻孕穗期忍耐或抵抗低温的能力,以空壳率来评价。1

    32、-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5.10 耐热性水稻植株忍耐或抵抗高温的能力,以开花期高温胁迫后的空壳率来评价。1- 极强2- 强3- 中4- 弱5- 极弱A.6 抗病虫性A.6.1 苗瘟抗性水稻苗期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 nov. comb.(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的抗性强弱。1- 高抗(HR)2- 抗(R)3- 中抗(MR)4- 中感 1(MS1)5- 中感 2(MS2)6- - 感 1(S1)7- 感 2(S2)8- 高感 1(HS1)9- 高感 2(HS2)A.6.2 叶瘟抗性水稻

    33、分蘖期对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 (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 的抗性强弱。1- 高抗(HR)2- 抗(R)3- 中抗(MR)4- 中感 1(MS1)5- 中感 2(MS2)6- 感 1(S1)7- 感 2(S2)8- 高感 1(HS1)9- 高感 2(HS2)A.6.3 穗颈瘟抗性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穗颈对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 的抗性强弱。1

    34、- 高抗(HR)2- 抗(R)3- 中抗(MR)5- 中感(MS)7- 感(S)9- 高感(HS)A.6.4 穗节瘟抗性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穗节对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 的抗性强弱。1- 高抗(HR)2- 抗(R)3- 中抗(MR)5- 中感(MS)7- 感(S)9- 高感(HS)A.6.5 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对黄单胞杆菌 Xanthomonas oryzae (Uyeda et Ishiyama) Dowson 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

    35、R)3- 抗(R)5- 中抗(MR)7- 感(S)9- 高感(HS)A.6.6 纹枯病抗性水稻对稻纹枯病菌 Thanatephorus sasakii (Shirai) Tu and Kimbrough 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抗(R)3- 中抗(MR)5- 中感(MS)7- 感(S)9- 高感(HS)A.6.7 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水稻对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感(MS)7- 感(S)9- 高感(HS)A.6.8 白背飞虱抗性水稻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

    36、urcifera (Horvath)水稻害虫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抗(MR)7- 中感(MS)9- 感(S)A.6.9 褐飞虱抗性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dl)水稻专食性害虫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抗(MR)7- 中感(MS)9- 感(S)A.6.10 稻瘿纹抗性水稻对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 et Mason)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抗(MR)7- 中感(MS)9- 感(S)A.6.11 二化螟抗性

    37、水稻对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Walker)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抗(MR)7- 中感(MS)9- 感(S)A.6.12 三化螟抗性水稻对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的抗性强弱。0- 免疫(IM)1- 高抗(HR)3- 抗(R)5- 中抗(MR)7- 中感(MS)9- 感(S)A.7 其他特征特性A.7.1 用途水稻的具体用途。1- 食用稻2- 保健稻3- 食品加工稻4- 工业原料稻5- 饲用稻A.7.2 指纹图谱与分子标记水稻种质指纹图谱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类型及其特征参数。A.7.3

    38、备注水稻种质特殊描述符或特殊代码的具体说明。B.1 采集单位附 录 B(规范性)野生稻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采集野生稻种质的单位或个人名称。B.2 采集年份野生稻种质最初采集的年份。B.3 种质类型野生稻种质类型分为3类。1- 一年生2- 多年生3- 其他B.4 收集样本形态野生稻收集时的样本形态: 1- 种子2- 种 茎B.5 生境水旱状况态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的水旱情况。1- 沼泽地2- 水塘3- 小河溪渠道旁4- 岩石区水潭5- 低洼地6- 潮湿地7- 林下地8- 荒坡地B.6 生境受光状况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的受光程度。1- 阳光直射2- 部分遮荫3- 完全遮荫B.7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

    39、性B.7.1 叶耳野生稻叶枕处的叶耳有无。0- 无1- 有B.7.2 叶耳颜色野生稻叶耳的颜色。0- 无1- 黄绿2- 绿3- 淡紫4- 紫B.7.3 叶耳茸毛野生稻叶耳茸毛的状况。0- 无1- 短2- 长B.7.4 生长习性茎秆生长的集散状况,以茎杆角度衡量。1- 直立2- 半直立3- 倾斜4- 匍匐B.7.5 茎基部硬度茎秆较低部位的软硬情况。1- 软2- 中3- 硬B.7.6 茎基部叶鞘色2- 紫条3- 淡紫4- 紫B.7.7 鞘内色植株基部叶鞘内的颜色。0- 无1- 淡绿2- 绿3- 浅紫B.7.8 分蘖力野生稻植株分蘖的能力。1- 特强2- 强3- 中4- 弱B.7.9 见穗期野生稻

    40、种质的第一个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用“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B.7.10 开花时间小花内外颖张开的时间,用“时分”表示。B.7.11 叶片茸毛叶片上的茸毛状况。0- 无植株基部叶鞘表面的颜色。1- 绿1- 少2- 中3- 多B.7.12 叶色抽穗期叶片的颜色。1- 黄绿2- 绿3- 叶缘紫4- 紫斑5- 紫尖6- 紫B.7.13 叶质地抽穗期叶片的质地。1- 草质2- 革 质B.7.14 剑叶角度灌浆期剑叶靠近叶枕处与主穗轴的角度。1- 直立2- 倾斜3- 水平4- 下垂B.7.15 叶舌茸毛抽穗期叶舌上的茸毛状况。0- 无1- 局部有2- 普遍有B.7.16 叶舌形状叶舌顶端的形状。2- 尖-渐尖3- 顶部2裂4- 圆顶或平B.7.17 剑叶叶舌长剑叶叶枕基部到叶舌顶的长度,单位为mm。B.7.18 倒二叶叶舌长倒二叶叶枕基部到叶舌顶的长度,单位为mm。B.7.19 叶舌颜色抽穗期叶舌表面的颜色。0- 无1- 紫条2- 淡紫3- 紫B.7.20 叶枕颜色抽穗期植株叶枕的表面颜色。0- 无1- 淡绿2- 绿3- 紫4- 褐斑B.7.21 穗型灌浆期穗枝梗生长集散状态。1- 集2- 中3- 散4- 下垂B.7.2


    注意事项

    本文(DB13_T 5877-2023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