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黄嘉颖,王念念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黄嘉颖,王念念摘要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政策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群体的现实困境,以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借助ArcGIS与yaahp平台,运用核密度分析、反距离空间权重与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村落集群单元划分、节点村落综合评价、村落层级传导等3个方面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的方法,以期构建具有集群效应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多元协同
2、发展,并为其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关键词传统村落;集群单元划分;评价体系;保护体系构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文章编号1006-0022(2023)07-0123-08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黄嘉颖,王念念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J规划师,2023(7):123-130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Protec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oncentrated and Connected Areas:Taking the
3、Demonstration Area of Centralize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ang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HUANG Jiaying,WANG NiannianAbstract Under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centralized and contiguous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in view of
4、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s,take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centralized and contiguou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ang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with the help of ArcGIS and yaahp platforms,use the methods of
5、 kernel density analysis,inverse distance spatial weight and hierarchy analysis,etc.,from the village cluster unit division,node vill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 protec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village concentrated areas in three aspects,including village le
6、vel transmission,in order to build a cluster effect protec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village concentrated areas,achieve diversifi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oncentrated areas,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traditional village concentrated ar
7、eas.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cluster unit division;evaluation system;prote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centralized and contiguou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22YFC3802803)黄嘉颖,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念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真正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作为保护发展共同体的内涵协同,而非囿于政策圈划下的空间版图表面拼合,是当下
8、传统村落集中保护、连片发展路径创新的关键所在,亦是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亟待讨论的热点问题。1相关研究综述随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政策的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研究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村落空间分布规律1-3、历史演变4-6、保护模式及规划方0引言自2012年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评定以来,至今已有6批共81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这些村落数量繁多、分布地域广、类型庞杂,单一的个体保护零碎而力量薄弱,往往因缺乏统筹而盲目发展。为此,20202023年财政部相继公布了8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相关政策的推行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践提出了新的挑
9、战。如何有效打破传统村落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固有模式,在传统村落之间形成互补共荣的开放联合,124第 39 卷2023 年第 7 期 法7-10等方面。其中,对连片保护方式的探讨集中在保护方法、模式与策略等3个方面,如:张大玉等11主张以集群模式保护传统聚落,并从理论上提出树立协同观念、划分集群单元、强化运营管理等策略;何依等12以山西古村镇的类型与特征为依据,建构空间体系,提出集群式的保护构架;史东霞等13从精明收缩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村落进行价值评判与区域划分,并提出保护措施以实现村落的主动收缩;常光宇等8秉持整体系统理念,针对传统村落集聚分布地区,探索传统村落集群式保护发展模式,并提出资源
10、互补、设施共享等保护发展策略。总体上,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相关研究中,对现状特征与规律的总结居多,对保护思路与方法的探讨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大多主张集群式的发展思路,并分别提出集群单元划分、体系构建、价值评估等方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集群单元划分的依据局限于空间、行政区划等单一要素,缺少多元协同的考量;保护体系的构建仅作为保护策略的内容出现,缺少深入具体的实证分析;保护发展模式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基于学理性研究的实践探索。因此,本文尝试结合典型示范区的实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的一种范式与可操作方法,以期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规划应用实践有所启发。2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
11、的系统观与保护体系构建2.1传统村落群体的“泛化离析”与系统价值当前传统村落群体的“泛化离析”现象突出:一方面,部分区域“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资金平均分配,规划模板统一套用,无重点地以旅游开发为中心,同质化发展尤为严重,传统村落丧失各自的文化特色,逐渐商业化、庸俗化,产生群体性“泛化”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区域疏于协调统筹,传统村落各自为政、孤岛式发展,村落间的互动联合关系不断被打破,甚至彼此恶意竞争,村落群体结构日渐松散“离析”。究其根源,传统村落的“泛化离析”在于村落群体系统价值的缺失。首先,传统村落集群单元划分多局限在空间层面,缺失对文化、资源、行政区划等维度的系统融合,致使地域文化景观
12、破碎,资源力、行政力分散,难以真正形成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其次,对传统村落本体特征与特色文化的挖掘不够,对村落内在价值的认识不足,在开展保护利用工作时迷失了核心价值与特色价值的系统指导方向。最后,传统村落群体系统性建设缺位,致使缺乏系统框架组织的众多传统村落难以形成统筹兼顾、相辅而行的公共政策系统传导与动态信息系统互馈。2.2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共同体导向与保护体系构建以系统的观念看待传统村落群体的发展是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提出的要义。集中连片区并非简单的保护范围,而是复杂的村落系统,包含一系列独特的自然、人文、经济要素。整体系统以环境为基质、村落为节点、道路为纽带,各节点彼此联系、相互支撑,发
13、挥不同的职能作用,共同朝着更为有序、复杂、多元的组织形式发展,构成由系统性贯穿与统摄的有机共同体14。以共同体为导向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不仅有利于统筹集中连片区内的资源,提升村落群体的集聚价值与发展动力,还能促进村落间集约高效、协同互促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作为体系构建思路框架的核心内容,则需要对庞杂的传统村落群体进行整体梳理与集群单元划分,同时识别村落个体的综合实力与特征价值,再基于此建立村落保护体系的节点关系与层级结构。见图1。首先,集群单元划分是保护体系建构的关键前提。集群单元是指由集中连片区范围内空间上邻近、文化上同源,彼此间具有关联性与协同性的村落共同组成的集群体,其划分
14、主要从空间、文化、图 1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125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黄嘉颖,王念念行政等 3 个方面着手:在空间上,以集中连片区内的传统村落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的集聚与离散程度为依据,实现空间协同的基础划分;在文化上,分析集中连片区主要的文化类型,通过文化特征识别与要素筛选,进行文化协同的深入细化;在行政上,对接相关规划与行政区划,局部调整村落集群归属,确定集群单元划分结果。其次,节点村落综合评价是保护体系关联结构建构的重要依据。集群单元划分有效梳理了庞杂的传统村落群体,但村落个体保护现状与发展基础尚不明
15、晰,需以传统村落个体为对象,建立“目标准则指标”三级综合评价体系,深入探明集中连片区内村落的基础条件,辨识不同村落的发展潜力,从而明确作为体系支撑节点的村落的内涵价值。最后,在集群单元划分与节点村落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从集中连片区和集群单元两个层面构建体系格局,实现集中连片区的村落层级传导,形成具有系统价值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达成核心带动与多元协同的共同体目标15。其中:集中连片区层面侧重于区分发展梯队,确定发展主题;集群单元层面则进行分级分类引导,明确集群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村落发展方向。见图2。3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地域特征与现实困境2020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入
16、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集中连片区涉及同仁市、尖扎县两地共92个传统村落(图3)。3.1地域特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是高寒高海拔地区相对宜居的地理空间单元。其属于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随着西成高铁的建设,交通区位逐步改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集中连片区内传统村落占比高达 58.2,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征,92 个传统村落散落在 4989km2的地域范围内,整体分布较为分散,但沿流域集聚特征明显。此外,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合聚居地区,以藏族为主体民族,居民多信奉藏传佛教。集中连片区内历史遗产丰富,地域文化呈现“
17、大同质、小差异”的特征,存在多种典型的文化类型,而相同的文化类型随着村落载体的演进逐渐分化,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图 3传统村落分布图3.2现实困境“集中连片”“区域协同”是当前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点,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多重现实困境。首先,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大分散”不利于整体保护利用,亟待整理归类、划分单元,但目前还缺乏全面、具体的划分依据与方法。其次,沿流域集聚分布的村落由于长期独立发展,关联要素不断弱化,集群关联作用式微,村落无序竞争与区域合作矛盾突出。最后,传统村落保护模式陈旧,仍局限在“以村为单元,以院为重点”的形式中,缺乏区域层面的统筹,整体发展松散,未能形成集
18、群化、体系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4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保护体系构建结合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区域特征,针对该地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村落集群单元划分、节点村落综合评价和村落层级传导等3个方面探讨保护体系的构建。4.1村落集群单元划分4.1.1空间协同的基础划分村落集群单元划分的基础是将空间国家级传统村落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图例图 2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模型示意图图例核心村落增长极村落一般村落集群单元内村落构架模型集群单元构架模型第三梯队集群第二梯队集群第一梯队集群集群单元集群单元集群单元重点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发展126第 39
19、 卷2023 年第 7 期 针对部分空间上分散且没有突出文化特征的传统村落,以行政区划归属为依据进行调整;针对部分文化类型复杂的村落,则依据相关规划定位明确其主要文化特征,并结合行政区划加以调整。经过空间、文化、行政的多元协同,集群村落数量/个平均观测距离/km预期平均距离/km最邻近点指数后续调整集群 1192253.9151981.0891.13772微调集群 2153246.9292075.4301.56446中调集群 3271489.9151537.5660.96901微调集群 4272045.4781603.7521.27543微调集群 542994.6711014.3422.952
20、33大调表 1传统村落空间分区最邻近点指数一览上相对集聚的传统村落综合资源点进行近邻整合,实现村落群体在空间上的协同。首先对集中连片区内的传统村落以及主要的自然、人文资源点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化处理,运用ArcGIS平台对各要素进行核密度分析,在传统村落空间集聚分析的基础上叠加自然、人文资源的集聚分析;其次进行融合运算(图4图6),根据运算结果将集中连片区划分为5个集群,其中同仁市有 3 个集群、尖扎县有 2 个集群(图 7)。为进一步校核分区结果,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法计算 5 个集群中传统村落的最邻近点指数(表1),指数越大,要素分布就越分散。结果显示,个别集群的指数较大,说明该集群的村落在空间上
21、协同性一般,需要结合后续分析进一步调整。4.1.2文化协同的深入细化结合传统村落的空间协同,进行集群单元文化协同的深入细化,需以集中连片区集群文化的类型划分为核心,通过集群文化要素的数据化,辨析传统村落的主要特色文化属性,从而细分村落群体单元区划(图8)。首先,依据文化资源特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可分为6类,针对每种文化类型析出对应的文化要素并确定计量方式(表2)。其次,采用 TOPSIS 模型和公式,对极小型要素做正向化处理16。为消除量纲对模型结果的影响,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各数据进行标准化转译。最后,运用ArcGIS平台将标准化数据与村落坐标链接起来,采用反距离空间权重法进行
22、对比分析与可视化表达,并以模糊叠加分析的方式汇总相同文化的聚类分区结果(图 9 图 14)。在此基础上,与空间分区相校核,进行主要特色文化属性匹配和细化,形成 6 个空间与文化协同的集群单元。4.1.3行政协同的局部调整重新划分的传统村落集群单元往往因行政管理的交错分割而使相关规划措施难有成效。为此,基于空间与文化的协同要求,还需综合考虑传统村落的行政归属,降低行政管理难度,提升集群单元划分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促进集群单元内传统村落的行政协同。系统梳理空间与文化协同的集群单元划分结果,识别分区过程中存在争议的村落个体,图 4传统村落集聚度分析图图 5自然资源集聚度分析图图 6人文资源集聚度分析
23、图图 7空间协同的基础划分示意图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文资源点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传统村落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文资源点黄南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点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黄南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点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图例图例图例图例0 132.897569132.897569 265.795138265.795138 398.692708398.692708 531.590277531.590277 664.487847664.487847 797.385416797.385416 930.282986930.28
24、2986 1063.1805561063.180556 1196.0781250 265.795572265.795572 531.591145531.591145 797.386718797.386718 1063.1822921063.182292 1328.9778651328.977865 1594.7734381594.773438 1860.5690101860.569010 2126.3645832126.364583 2392.1601560 0.0003970.000397 0.0011920.001192 0.0019540.001954 0.0026820.002682
25、0.0034440.003444 0.0042720.004272 0.0051000.005100 0.0060280.006028 0.0070550.007055 0.0084460 0.0043170.004317 0.0145700.014570 0.0264430.026443 0.0383150.038315 0.0501870.050187 0.0647580.064758 0.0825660.082566 0.1009150.100915 0.1187230.118723 0.137611人文资源聚集度值叠加融合运算值自然资源聚集度值传统村落聚集度值127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
26、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黄嘉颖,王念念图 8集群单元文化协同技术路线图文化类型类型说明文化要素要素说明计量赋值标准自然生态文化集中连片区内有坎布拉风景区、麦秀国家森林公园、黄河第一湾自然景区及大片丹霞地貌,自然生态价值极高自然风景区村落与自然风景区的距离/km极小型要素,距离越小,文化特征越明显,10km 范围内无风景区,则记为 0生态环境要素村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要素数量/个极大型要素,数量值越大,文化代表性越强民族团结文化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多民族交融地区,部分传统村落曾是千户制部落,千户制改革象征着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度村落内部的民族数量/个极大
27、型要素,村民民族类型越多,民族融合度越高民族团结事件是否存在千户制改革是则记为 1,不是则记为 0军寨文化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固守边防,设立都司卫所体系,其中同仁地区修筑军事古堡,孕育出军寨文化并流传至今,这些屯堡也逐步演变为传统村落军事古迹遗存村落内的军事古迹数量/个极大型要素,数量值越大,文化代表性越强村落形成原因是否由军事屯堡演变而来是则记为 1,不是则记为 0原生藏学文化集中连片区内传统村落孕育出诸多现代藏学大师,是现代藏学的发源地与传承地藏学名人村落内藏学名人的数量/个极大型要素,数量值越大,文化代表性越强藏学研修地村落与研修地的距离/km极小型要素,距离越小,文化特征越明显,10km
28、 范围内无研修地,则记为 0热贡文化热贡文化是同仁地域文化的代表,热贡艺术闻名中外,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是热贡文化的活态传承地热贡非遗村落内热贡艺术、非遗文化数量/个极大型要素,数量值越大,文化代表性越强藏民俗文化黄南藏族自治州以藏族为主体,集中连片区内藏民俗文化特征显著,传统村落保留大量藏族传统民俗文化与活动主体民族是否以藏族为主体民族是则记为 1,不是则记为 0藏民俗村落内藏民俗文化、活动的数量/个极大型要素,数量值越大,文化代表性越强表 2文化类型及要素计量标准一览传统村落集群的空间集聚度、地域文化类型、行政区划等得以综合平衡。最终,可将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
29、用示范区总体划分为 6 个集群单元,并根据集群单元主要的文化特征分别命名为高原生态集群、民族团结集群、军寨体验集群、原生藏学集群、热贡神韵集群与藏风民俗集群(图15)。其中:高原生态集群的传统村落有21个,主要位于集中连片区最北端,村落海拔高度较高,同时邻近坎布拉风景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团结集群的传统村落有13个,以昂拉千户府所在的尖巴昂村为核心,是弘扬爱国主义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的集中地;军寨体验集群的传统村落有11个,以保安古镇为核心,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集群内有重要的军屯古堡遗存与戍边英雄事迹;热贡神韵集群的传统村落有25个,是热贡文化发源地,富有大量热贡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
30、产;藏风民俗集群的传统村落有17个,是藏族村落聚集的地方,以藏戏、藏靴、藏舞等民俗文化而远近闻名;原生藏学集群的传统村落有 5 个,是现代藏学发源地之一,也是藏学大师根顿群培的故乡,是诸多活佛修行闭关的圣地。4.2节点村落综合评价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地调研与基础资料整理,建立“目标准则指标”3个层级的黄南州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 3)。其中:目标层是对传统村落的综合评价;准则层包括产业经济、资源禀赋、人居环境、交通区位、服务设施等5个方面;指标层以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域特征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发展需求为依据,确立16项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设置与一致性检验,得
31、到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17。每一个节点村落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作为传统村落与集群单元层级划分及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将直接应用于保护体系的构建。128第 39 卷2023 年第 7 期 图 15集群单元划分示意图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评价依据指标权重传统村落综合评价A 产业经济A1 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数量0.05170.2052A2 年人均收入年人均收入数值0.1208A3 人口规模村庄人口数量0.0327B 资源禀赋B1 村落等级国家级、州级、一般0.10600.4574B2 文保单位等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0.2290B3 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数量0.0497B4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32、量0.0727C 人居环境C1 河流与河流的距离0.06840.1098C2 地形高程数0.0151C3 基础设施给排水、供电、通信设施数量0.0263D 交通区位D1 可达性与主要公路的距离0.03410.1694D2 聚集性与其他传统村落的距离0.1153D3 核心性与市、县城及乡镇中心的距离0.0200E 服务设施E1 教育设施步行 1000m 范围内的中小学数量0.00780.0582E2 旅游服务步行 1000m 范围内的餐饮及住宿设施数量0.0123E3 便民设施步行1000m范围内停车场、公厕、垃圾站数量0.0381表 3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一览图 14自然生态文化数据可视化图图
33、 13藏民俗文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图 12原生藏学文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图 11军寨文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图 10热贡文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图 9民族团结文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州级传统村落一般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系集中连片区同
34、仁道路用地尖扎道路用地高:21.8822低:1.00665高:19.9022低:0高:5.98707低:0.000622895高:5.94547低:1高:5.99209低:1高:7.99506低:1藏民俗文化值热贡文化值自然生态文化值军寨文化值原生藏学文化值民族团结文化值图例图例图例图例图例图例129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方法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例黄嘉颖,王念念集群单元层级集群单元名称集群单元发展方向与策略引导核心村落 增长极村落一般村落村落类型村落名称第一梯队热贡神韵打造西北地区热贡艺术展示中心,作为集中连片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发展以
35、热贡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依据村落优势文化要素,开发不同的热贡艺术产品,并开展相关文创活动吾屯下庄村、吾屯上庄村、郭麻日村、年都乎村产业发展型加查么村、霍尔加村、俄毛村、东维村奴让村、录合相村、吉仓村、群吾村(黄乃亥乡)、加吾岗村、江日村、协智村(加吾乡)、兰采村、向朝阳村历史人文型土房村、日秀麻村、尕沙日村、阿吾乎村、银扎木村生态休闲型阿宁村、夏卜浪村公共服务型浪加村第二队军寨体验打造地域历史军寨文化中心。以军屯古堡参观、游览为主题,发展乡村古堡游赏、军寨文化体验项目城内村、城外村历史人文型新城村、东干木村、下庄村石哈龙村、双处村、赛加村、卡加村生态休闲型群吾村(保安镇)、尕队村藏风民俗
36、打造藏民俗文化体验中心。以藏族特色民居、文化、习俗为特点,以传统村落为民俗文化承载,发展具有藏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的乡村休闲文化产业江什加村、牙什当村产业发展型古德村、依里村和日村、阿宁村、加毛村、牙浪村、国盖立仓村、卡苏乎村历史人文型瓜什则村、木合沙村、索乃亥村生态休闲型江龙农业村、麻什当村公共服务型措玉村、隆务村第三梯队高原生态打造高原生态保护区。保护利用集群内自然风景区、高原雪山与丹霞地貌等自然生态资源,以传统村落为游赏节点,发展生态观光与高端康养产业直岗拉卡村、尖臧村产业发展型德洪村南当村、拉夫旦村、满岗村、安中村、坎加村、香哇东村、茨卡村、洛科村、解放村、俄什加村、措香村、哈玉村、沙里
37、木村历史人文型尕布村生态休闲型羊来村、完吉合村、贾加村公共服务型尕吾昂村民族团结打造民族团结红色示范基地。以历史千户制改革与民族团结为主题,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牙那东村、尖巴昂村产业发展型古浪堤村娘毛村、子哈贡村、石乃亥村、拉德村、才龙村、香干村历史人文型如什其村(昂拉乡)、德欠村生态休闲型加让村、如什其村(马克唐镇)原生藏学打造原生藏学研学基地。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展示藏学大师故居、传扬藏学文化内涵,发展现代藏学学习、研修服务产业双朋西村宁他村、协智村(双朋西乡)、环主村、全都村表 4保护体系分级分类结果一览4.3村落层级传导4.3.1集中连片区层面的保护体系格局集中连片区层面以集群单元之间的
38、关联互促为重点,确定 6 个集群单元的等级与发展方向。以集群单元内所有传统村落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依据,将6个集群单元划分为3个梯队(表4)。其中:第一梯队集群(平均分 10 分)包括热贡神韵集群;第二梯队集群(10分平均分 9 分)包括藏风民俗集群与军寨体验集群;第三梯队集群(平均分9分)包括民族团结集群、原生藏学集群与高原生态集群。结果显示,集群梯队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各集群单元彼此联系,可依照梯队等级确立集群单元的发展重要性与优先级。此外,根据集群单元的文化特征与优势资源分析,确定各集群的发展定位与文化主题,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通过整体建构起集群单元之间的保护支持体系,促进各集群单元差异化
39、、系统化保护利用,实现集中连片区的协调统筹发展。4.3.2集群单元层面的保护体系构建集群单元层面保护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明确传统村落的层级定位与类型结构,把握集群单元的发展核心与多元动力,从而有效形成传统村落的协同发展格局。(1)综合评价下的纵向层级划分根据传统村落综合评价结果,对 6个集群单元内共92个传统村落进行纵向层级划分,共分为 3 级。其中:一级为核心村落(综合评分12分),共计13个,这些村落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发展动力足,可作为集群发展的核心力量,带动集群单元的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二级为增长极村落(8分综合评分12分),共37个,这些村落基础条件中等,但在某些方面存
40、在发展优势,具有成为集群单元发展新增长极的潜力,可作为集群单元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纽带,上下联动核心村落与一般村落,维系层级结构;三级为一般村落(综合评分 8 分),共 42 个,这些村落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小,急需外力带动发展。不同层级传统村落的发展重点不同:核心村落着力于补齐短板,实现综合全面发展;增长极村落把握资源优势,明确发展方向,与其他村落在产业、文化130第 39 卷2023 年第 7 期 等方面建立联系,发挥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一般村落强化基础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与发展水平。最终通过层级间的带动引导,形成稳定的保护体系格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集群单元的规模与发展水平不同,保护体系的
41、层级结构会存在差异。例如,原生藏学集群的规模较小,仅有核心村落、一般村落两级,需要进一步发掘村落潜能,培养一批极具潜力的增长极村落。(2)分项评价下的横向分类引导不同于核心村落的综合发展与一般村落的基础建设,增长极村落需要明晰发展方向,发挥其在保护体系中的中坚作用。基于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准则层分项评价方法,确定增长极村落的优势方向。首先对评价结果中的准则层得分进行去权重化处理,其次依据结果分析增长极村落在产业经济、资源禀赋、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水平与发展潜力,将得分最高的准则要素作为村落发展的优势项,并确定发展类型。见表5。5结束语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保护体
42、系构建的实证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村落在空间、文化与行政区划上的多元协同性,划分村落集群单元,有针对性地评价村落综合实力,并以此为依据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与集群单元进行分级分类引导,建立起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可以有效应对传统村落群体“泛化离析”的问题,突出系统性价值,促进传统村落共同体的实现。本文提出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保护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在录的8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还对其他传统村落集聚区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各地区在基础条件、地域文化、空间格局等方面存在差异,优势项发展类型发展策略引导产业经济产业发展型依托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产业链,提升村落经济水平与发展
43、动力,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周边一般村落的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历史人文型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适当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旅节点,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人居环境生态休闲型借助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发挥山水造景的潜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村,提升村落发展价值交通区位枢纽节点型突出村落区位优势,建设集群产业交互与旅游发展的枢纽节点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型利用村落周边基础设施资源,形成综合服务节点,提升集群公共服务实力,为集群发展提供便利表 5增长级村落发展分类引导仍需根据地域现实情况进一步调整相关文化要素与评价指标,以提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与保护体系构建方法的适配程度。因此,优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基础数据获取与处
44、理方式,提升保护体系构建方法的在地性,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 1 章墨,朱一荣,于涛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现代城市研究,2020(12):18-282 王薇,刘颖杰黄山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2-313 李昊泽,王勇,程杰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 J规划师,2021(24):74-794 李佳馨,林珲,陈皆红,等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J测绘科学,2021(6):190-1965 裴逸飞,龚恺,冷嘉伟徽语体系下的徽州传统村落群研究 J建筑遗产,2021 (1
45、):25-376 程俊杰,闫岩,胡雪峰,等安徽省传统村落聚落格局空间基因图谱构建研究J规划师,2022(12):65-717 何依,柴晓怡石浦港域海防聚落的演化与集群保护 J城市规划学刊,2018 (6):111-1188 常光宇,胡燕探索传统村落集群式保护发展 J城市发展研究,2020(12):7-119 杨俊,莫黛豪,夏捷,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乡愁景观的唤醒与重塑:以南宁马山县兰海高速公路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为例J 规划师,2022(9):135-13810 夏青,罗彦,张兵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传统村落保护的治理路径研究 J规划师,2021(10):26-3311 张大玉,张
46、文君,陈丹良新时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发展集群模式的理念辨析和思路探索 J城市发展研究,2022 (4):16-21,3912 何依,邓巍,李锦生,等山西古村镇区域类型与集群式保护策略 J城市规划,2016(2):85-9313 史东霞,王金平精明收缩视角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规划方法探索:以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为例 J小城镇建设,2022(12):70-7614 王文奎,牟宇峰,蒋艳君,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浅山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探析:以闽江流域(福州段)为例 J规划师,2020(23):44-4915 史宜,杨俊宴,秦诗文,等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与特征解析:以广州番禺区为例 J规划师,2022(10):124-13216 胡幸福,胡静旅游影响下古村落文化嬗变评价体系的构建 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12-31517 聂湘玉,张琰,孙立硕,等传统村落类型与价值认定:以河北石家庄市域传统村落为例J规划师,2015(增刊2):198-202 收稿日期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