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pdf

    • 资源ID:544432       资源大小:7.85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pdf

    1、本现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王瑞山【内容摘要】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成果数量上较前两年少,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关注域外理论的引介,犯罪现象研究成果中犯罪地理研究突出,原因研究视角多元但成果分散,犯罪治理研究中评估研究成果偏少。因此,针对未来研究有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犯罪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二是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犯罪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犯罪下降规律的区域研究;四是加强犯罪原因及其政策转化研究;五是加强犯罪治理评估研究。【关键词】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治理本述评的取样方法综合了前两年的做法,但略有不同。1)

    2、目前检索的19 1篇论文来源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文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中的犯罪学研究成果,检索结果有16 9 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 5篇,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论文8 4 篇。2)二是英文期刊论文检索方法是根据笔者阅读范围,在“crime&delinquency”“criminology”“deviant behavior”“Asiajournal of criminology”等英文期刊中检索到12 篇关于中国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上述文献成为本文的主要考察对象,对它们的分析仍按照犯罪学本体(总体)、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防治四个部分进行,最后进行总结

    3、和展望。一、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犯罪学基本概念和整体发展的成果不多,2 0 2 2 年对犯罪学本体的关注主要体在对国外犯罪学前沿理论的引介,以促进国内相应的研究。(一)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继2 0 2 1年讨论过生命历程犯罪学基本原则之后,3】张小虎在2 0 2 2 年再次撰文讨论了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历史演进、研究方法和内容特征,最后提出本土化期待。4)生命历程犯罪学持有一种理论整合的视角,尽管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王瑞山,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1】诊该方法检索目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和非核心犯罪学专业期刊论文两部分。核心期刊论文是来自北大中

    4、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期刊的论文,分别以“犯罪”“暴力”“强奸”“杀人”“性侵”“伤害”为篇名进行高级检索,并逐一筛选;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是指以犯罪研究为题名或者设有犯罪研究专栏的、复合影响因子排名前10 的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相比前两年略有变动,上海公安学院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超过了江西警察学院学报而进人前10,因而今年综述的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有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犯罪研究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浙江警察学院学报河南警察学院学报上海公安学院学报。参见王瑞山:2 0 2 0 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载犯罪研究2 0 2 1年第2 期,第

    5、30 4 9 页;王瑞山:2 0 2 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载犯罪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第2 一13页。【2】检索日期截至2 0 2 3年1月3日。由于有些期刊出刊或中国知网收录有一定的滞后性,有的期刊只能检索到2 0 2 2 年的部分期数。【3】参见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本土探究:典型罪案与核心原则,载社会学研究2 0 2 1年第4 期,第10 9 一132 页。【4】参见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关键性维度及本土化期待,载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4 期,第156 一16 5页。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通常都聚焦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

    6、年早期及其之后反社会行为、越轨和犯罪的开始和终止,以及影响导致这些“开始”或“终止”的生命事件,如同伴的影响、参军、就业、婚姻等。生命历程犯罪学持一种整合的视角,不仅借鉴了许多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角度对犯罪的解释,同时也利用了来自儿童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成果,受到来自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的犯罪学家的支持。5)不过,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如赫希(Travis Hirschi)坚信理论整合弊大于利,整合只会产生“理论浆糊”;甚至一些支持理论整合的学者也认为,理论整合可能会减少这些理论的“清晰度和强度”;不过,巴坎(Steven E.Barkan)却认为,犯罪学的理论整合虽存在风

    7、险但充满了希望。6)当然,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非如该文所说“一片荒野”“连生命历程犯罪学”这个术语似乎都需要普法”7)。近年来,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已经引介到国内,8】该理论框架以及以其为理论基础的发展式犯罪预防已为个别学者用以具体犯罪治理的讨论。9)此外,样本中还有关于犯罪断念(desistance from crime)的相关成果,对犯罪断念的含义、测量、影响因素和实践进行了介绍。10)犯罪断念是生命历程犯罪学视角下的重要概念,对国内学者而言,犯罪断念也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11)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的引介构成了2 0 2 2 年我国犯罪学本体讨论中一个比较聚焦的话题。如何能将生

    8、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包括犯罪断念理论用于中国的犯罪治理实践值得期待。(二)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罗力群将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称为“西方犯罪学研究的新取向”,他追溯了生物社会犯罪学的发展历史,强调“生物社会犯罪学倡导结合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洞见来解释犯罪行为”,它包括进化犯【5参见【美斯蒂芬E.巴坎: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1年版,第2 53页。【6 同上书,第2 532 59 页。【7 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关键性维度及本土化期待,载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4 期,第16 4、16 5页。【8 吴宗宪先是在西方犯罪学第10 章第一节、第二节分别以“综合型犯罪学

    9、研究和理论”“发展犯罪学研究”为题对它们进行了介绍,后在西方犯罪学史(第四卷)第九编第4 2 章以“其他研究与整合理论”对它们进行了更加详细地梳理。美国学者斯蒂芬巴坎所著的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第四版)一书第7 章中专门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包括生命历程犯罪学的总体范式、主要观点和四个代表性理论。刘仁文等译介的牛津犯罪学指南(第四版)第19 章介绍了大卫法林顿的儿童期风险因素与以风险为中心的预防。参见吴宗宪: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4 9 50 4 页;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第四卷)(第2 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10 年版,第12 9 5137 0 页;【

    10、美】斯蒂芬E.巴坎: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1年版,第2 532 6 0 页;【英 麦克马圭尔、罗德摩根、罗伯特赖纳:牛津犯罪学指南,刘仁文、李瑞生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12 年版,第4 6 4 一480页。【9】参见王瑞山:当前我国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发展式预防以2 0 132 0 17 年S市未成年人检察案件为例,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8 年第5期,第10 一18 页;崔海英:生命历程理论对未成年人犯罪危险防控的启示,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 0 17 年第1期,第5一12 页;马岩、张鸿巍: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未成年

    11、人犯罪防控,载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 0 13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13年版,第58 9 59 8 页。【10】参见【美 迈克尔洛克:论犯罪断念的定义与测量,杨艺朝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3期,第4 8 6 2 页;美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上),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4 期,第6 6 一7 2 页;美 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下),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5期,第52 一6 1页;【美】克里斯托弗布雷特巴克伦:以犯罪退出理论为导向的刑事司法实践

    12、,殷海峰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1期,第59 一7 0 页。【11】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来看,关于犯罪断念的研究,集中出现在2 0 0 7 年和2 0 0 8 年,之后较为鲜见,直到2 0 2 1年河南警察学院学报刊登了引介英国“断念与脱离项目”为主题的论文。参见房师营、赵军:域外去极端化策略的探索与思考一一以英国的“断念与脱离项目”为例,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2 期,第4 554 页;王庆法、谢思军:论犯罪断念的塑成路径,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8 9 9 2、9 6 页;王庆法、钟石:塑造犯罪断念的综合途径,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13、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10 510 9 页;沈立、赵志方、谢思军:论犯罪断念与青少年犯罪预防,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14 18 页;蔡军: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的新径路:犯罪断念,载求索2 0 0 8 年第2 期,第14 2 14 4 页;谢思军、JayX.Urban、吴盛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视角:从犯罪原因到犯罪断念的转向,载政法论丛2 0 0 7 年第3期,第37 4 1页;谢思军,ParisHilton、李鹏:断念:犯罪预防语境下的基础构造,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年第1期,第56 一6 3页。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理论研究罪学、

    14、犯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神经犯罪学三个主要研究分支。12)上文提到博伊斯沃特(DanielleBoisvert)的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也是从生物社会犯罪学对犯罪断念进行了解释。13)我国学术界通常将生物社会犯罪学称为犯罪生物学。罗力群认为,犯罪生物学研究能够丰富传统犯罪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为犯罪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和洞见,进而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更有效的对策。14 当当然,犯罪生物学研究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犯罪的多样化问题。生物学因素可以解释一些暴力的侵犯行为,但它们无法解释大多数犯罪行为。同时,它们无法合适地解释越轨行为的相对性,即为什么有些具有生物学犯罪倾向体质的人会卷人街头犯罪,而有些

    15、则会参加足球之类的含有身体暴力接触的活动。其次,群体之间的犯罪率差异问题。社会学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群体、不同地点的犯罪率差异及其变化,但生物学解释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最后,犯罪生物学对社会政策可能影响的担忧问题。15】女如果想要减少犯罪就必须纠正引起犯罪的生物缺陷,那么这将会带来伦理问题。犯罪生物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让我们裹足不前,而是让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犯罪问题,并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犯罪治理。特别是针对持续性的杀人犯罪、性侵犯罪等人身犯罪,通常个体生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在这些犯罪的治理中生物学理论有着较大的用武之地。至于是否从犯罪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制度,往往是国

    16、家根据犯罪形势衡量利弊的决定。以化学阉割为例,随着国际上化学阉割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学者针对国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情势,提出应该对该类犯罪行为人进行化学阉割(并更名为“药物治疗措施)的建议。16)(三)转化犯罪学吴宗宪梳理了国外转化犯罪学的内容、发展状况和案例,检讨了国内转化犯罪学理论和实践现状,并提出我国发展转化犯罪学的建议。17)继去年撰文介绍了转化犯罪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美国实践及其前景后,18 白羽、肖宇喆合作撰文讨论了公安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将转化犯罪学理论框架运用于我国公安科研成果的转化。19)不难理解,转化犯罪学是一种将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研究成果与犯罪应对实践连接的研究范

    17、式。但不可偏废的是,在犯罪应对实践中检验和评估犯罪学成果,发现和提出问题,为犯罪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构成转化犯罪学的双循环。2 0)转化犯罪学与犯罪科学二者至少有两个共同或相近之处:(2 1)一是以犯罪学理论成果的有效应用为追求,具有亲政策或亲实践的特征。与探索犯罪原因理论为导向、追求“纯粹”科学的传统犯罪学不同,犯罪科学则以解决现实犯罪问题为导向,追求科学的“应用”,与警务政策结合紧密。转化犯罪学强调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之间的转化,二者具有相同的追求。二是强调科学评估和循证方法。两者均借鉴了【12】参见罗力群: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西方犯罪学研究的新取向,载犯罪研究2

    18、0 2 2 年第5期,第9 7 一112 页。【13】参见【美 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上),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4 期,第6 6 一7 2 页;美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下),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5期,第52一6 1页。【14 参见罗力群: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西方犯罪学研究的新取向,载犯罪研究2 0 2 2 年第5期,第10 7 111页。15参见美斯蒂芬E.巴坎: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1年版,第16 9 17 0 页。16参见姚建龙:对性侵儿童犯罪人实施

    19、化学阉割的本土化探索,载环球法律评论2 0 2 2 年第3期,第2 2 一37 页。17参见吴宗宪:论转化犯罪学的理论脉络与本土化发展,载政法论坛2 0 2 2 年第3期,第18 1一19 1页。18参见白羽、肖宇喆:转化犯罪学:缘起、实践与展望,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3期,第7 5一8 0 页。19参见白羽、肖宇喆:基于转化犯罪学的公安科研成果转化研究,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2 期,第7 0 一7 4 页。20参见白羽、肖宇喆:转化犯罪学:缘起、实践与展望,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3期,第7 7 页。21参见王瑞山:犯罪科学的界定及其与犯罪

    20、学的关系一一以伦敦学院大学的犯罪科学学科建设为例,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9 年第2 期,第1一11页。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坎贝尔协作组织的做法,强调科学方法,特别是实验或准实验的方法,提倡基于证据的实践,强调证据本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转化犯罪学不仅是一个研究范式,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对于我国当下犯罪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刘建宏曾认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犯罪学学术市场应该是:犯罪控制和犯罪预防研究、对犯罪相关政策和项目的评估研究”2 2)。转化犯罪学为这一最大的犯罪学学术市场提供助力。转化犯罪学是以现有犯罪学理论成果为前提,研究人员根据实务工作的不同情况和特

    21、点,重新“加工”犯罪学研究成果,将它们转化为应对犯罪的工具、干预措施、工作方案等可以直接应用的“产品”。可见,转化犯罪学研究需要研究人员和实务部门具有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我国的公安院校具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二、犯罪现象研究样本中关于犯罪现象研究占比较高,特别是犯罪地理学研究成果(共2 5篇)在核心期刊样本(8 5篇)中约占三成。这可能与犯罪地理学的兴起且诸多地理学期刊成为中文核心期刊有关。这里从犯罪行为要素、犯罪发生过程、犯罪时空分布、犯罪趋势和犯罪预测五个方面的研究加以梳理。(一)关于犯罪行为要素的研究第一,对犯罪行为要素的综合考察。通过对犯罪人、犯罪手段、犯罪时空等多个要素的考察来分析犯罪

    22、行为的特征,这是国内学术界常见的做法,样本中有对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暗网犯罪、性侵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等犯罪特征的分析研究。2 3)这这类研究多数为简单案例总结,为进一步治理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基础。第二,对犯罪人的研究。样本中关于犯罪人的研究包括三种情况:对犯罪人出行特征的研究。有研究发现,超过50%的案件中盗窃犯罪人作案地到其居住地的交通距离均不超过10 km。2 4】至于影响盗窃犯罪人出行距离的原因,有个人层面的原因,如男性、年龄较轻的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距离更远,团伙化较“独狼式”犯罪人的出行距离更远;也有社区层面的原因,如交通、犯罪目标、社区治安等因素。2 5对犯罪人关系网络的分析。有研究利

    23、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涉案人员为节点,以涉案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关系为边构建关系数据,对网络黑产犯罪进行网络模型构建。2 6)对犯罪人所使用的犯罪语言的研究。例如,通过对网络暴力语言的分析发现其含义、构成和暴力色彩,2 7 通过对“毒品隐语”的考察分22刘建宏:学术、学科与市场国际视野下中国犯罪学的发展进路,载犯罪研究2 0 2 1年第3期,第2 一10 页。23参见李亚可: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态势特征及打击思路探析,载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2 期,第34 4 0 页;侯林:河南省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问题研究以河南省X市为样本的分析,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2 期,第

    24、12 312 8 页;王枫梧:我国暗网犯罪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1期,第12 一19 页;史立梅、孙若尘: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语境下的性引诱行为研究,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5期,第12 3一131页;董昊赞、张纯:网络传销犯罪的量化特征及其治理困境基于2 0 12 2 0 2 1年裁判文书判例,载科学决策2 0 2 2 年第6 期,第112 页;赵天水:我国网络直播犯罪的态势特征及惩防体系构建研究,载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2 期,第8 4 一9 2 页。【2 4】参见张超鹏、陈鹏、江欢、于越:X市入室盗窃犯

    25、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 0 2 2 年第10期,第19 57 19 6 7 页。【2 5】参见张超鹏、陈鹏、江欢、于越:X市入室盗窃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 0 2 2 年第10期,第19 57 19 6 7 页;黎家琪、宋广文、肖露子、张学炜: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区及出行物理障碍的综合考虑,载地理科学进展2 0 2 2 年第11期,第2 12 32 134 页。【2 6】参见王爱华、李辉:网络黑产犯罪的复杂结构识别与精准治理探究-一一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

    26、 年第5期,第9 18 页。【2 7】参见王梦、王会:网络暴力语言的危害与规治,载青年记者2 0 2 2 年第4 期,第4 7 4 8 页。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理论研究析毒品亚文化中的反叛主义、享乐主义、青年倾向、游民特性等文化谱系。2 8)(二)关于犯罪发生过程的研究样本中不乏对犯罪发生过程的揭示,这是对犯罪行为的动态呈现。例如,有研究对于网络黑灰产犯罪的生成模式进行了分析;2 9 还有研究批判性地探讨了国内假冒汽车零部件犯罪现象的发生机制;30)还有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网络欺凌与受害行为存在重叠现象。31)在犯罪发生过程的分析中,犯罪脚本理论受到学者的关注。有学者对犯罪脚本理论及

    27、其应用进行了理论梳理。32)有两项研究分别运用犯罪脚本理论对“刷单”类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和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对客户(C2C)欺诈行为进行了分析。33)(三)关于犯罪时空分布的研究第一,类型犯罪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热带地理杂志设专题从不同视角对拐卖犯罪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包括对安徽省、河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地区等不同区域拐卖犯罪的研究,以及亲生亲卖现象的研究。34】还有学者分别对我国职务犯罪、旅游中“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形态进行了分析。35)此外,柳林等以盗窃和电信网络诈骗为例,对接触型与非接触型犯罪的时空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36】第二,对犯罪行为时空研究方法的探索。柳林等基于犯罪地

    28、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探讨了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框架的构建。37))还有研究认为犯罪的时空传播特点与热力学的热传导模式有一28参见张学文:毒品亚文化的批评话语分析与治理展开,载犯罪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第4 8 58 页。29参见王枫梧:网络黑灰产犯罪生成模式与多元治理机制研究,载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5期,第9 8 10 6 页。30 See Anqi Shen,Sue Turner&Georgios Antonopoulos,Driven to Death:A Chinese Case Study on the Counterfeiting of Automo

    29、tiveComponents,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22,17,p.311-329.31 See Tzu-Hsuan Liu,Zhihao Ma&Yiwei Xia,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Overlap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Does NetworkStructure Matter?Crime&Delinquency,2022,Vol.68(13-14),p.2581-2601.【32】参见隋晋光、陈鹏:犯罪脚本分析框架构建及在犯罪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

    30、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2 期,第2 6 一36 页。【33】参见李康:“刷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脚本分析及其防控,载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5期,第6 6-7 4 页;ClaireSeungeun Lee,How Online Fraud Victims are Targeted in China:A Crime Script Analysis of Baidu Tieba C2C Fraud,Crime&Delinquency,2022,(13-14),p.2529-2553.【34】参见李钢、于悦、周俊俊、金安楠:中国拐卖人口犯罪地理研究:进展评述与治理启示,载热带地理2

    31、0 2 2 年第9 期,第1403-1418页;薛芮等:拐卖犯罪与“后拐卖”研究的关系地理学探新,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4 19 14 2 9 页;洪丹丹、李钢:安徽省跨国拐卖妇女犯罪的时空分异与形成机制,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0 0 1512 页;徐嘉辉、李钢:典型拐人地河北省拐卖犯罪的多维特征与形成机制聚焦犯罪人的实证分析,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13152 2 页;杨兰等:19 58 2 0 19 年云南省拐卖未成年人犯罪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2 31533页;夏海、李钢、周俊俊、于

    32、悦、杜梦佳、冯熹:西南地区拐卖犯罪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34 154 6 页;王建坡、李钢等: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广西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多维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4 7 1558 页;徐锋、李钢、洪丹丹、徐嘉辉、周俊俊、夏海:中国亲生亲卖犯罪的时空格局与决策机制,载热带地理2 0 2 2 年第9 期,第158 8 159 9 页。【35】参见于悦、李钢、徐婷婷、王胶贝、周俊俊、黄雨珊、夏海:中国职务犯罪的时空分异、关联网络与防控对策,载热带地理2022年第9 期,第157 1一158 4 页;黄锐、谢朝武、赖菲菲

    33、: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时空分布及组态影响因素,载热带地理2 0 2 2年第5期,第7 9 9 8 12 页。【36】参见柳林等:接触型与非接触型犯罪时空稳定性对比及其联合防控-一以盗窃和电信网络诈骗为例,载地理研究2 0 2 2 年第11期,第2 8 512 8 6 5页。【37】参见柳林、吴林琳、宋广文、周素红、关美宝: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犯罪地理创新研究框架,载地理研究2 0 2 2 年第6 期,第17481764页。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定相似之处,将犯罪源比作热源,传播模式亦从高犯罪指数区域向低犯罪指数区域传播,结论得到验证。38 还有研究设计了一种顾及案件多维

    34、特征的犯罪热点语义挖掘方法,以获得犯罪热点内案件更为详细的特征。39(四)关于犯罪趋势的研究第一,对犯罪趋势的全面考察。张小虎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犯罪率和类型犯罪的犯罪率均呈波动样态,他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类型波动的较为独特的现象”,即侵财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犯罪所占比重逐步缩小,而针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所占比重则日渐增大。4 0)关郑滋等研究发现疫情显著改变了犯罪的演变趋势,强奸狠亵、故意伤害、涉交通、涉黄等犯罪呈现反弹趋势,而诈骗、涉赌、抢夺抢劫、涉毒等犯罪依然呈现下降趋势,盗窃犯罪则基本维持不变。4 1)靳高风等总结了2 0 2 1年我国的主要犯罪特点,包括传统的

    35、盗抢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持续减少,黑恶势力犯罪大幅减少,而网络犯罪持续增长,涉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等。4 2)第二,仅对犯罪下降现象的考察。在上述关于犯罪趋势研究的两个样本中均包含有犯罪下降现象的总结。正如面对犯罪率攀升一样,我们需要探讨其原因以寻找应对对策,犯罪下降现象也需要解释。目前,犯罪下降研究已成为国际犯罪学领域一个重要话题。笔者考察了19 8 1年至2 0 19 年中国刑事案件发案率发现:在我国,强奸、杀人、抢劫、伤害、盗窃机动车等犯罪发案率在不同的年份开始并形成10 年以上的持续下降趋势。4 3】当然,犯罪现象趋势描述并不复杂,困难的是以科学的方法找到其背后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对当前犯罪下

    36、降现象,需要针对特定区域具体犯罪类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犯罪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五)对犯罪预测的研究样本中针对犯罪预测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对犯罪预测模型的改进研究。有研究提出一种PCA-XGBoost联合预测模型以提升预测优化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对盗窃犯罪数量的预测准确度明显高于其他预测模型。4 4)达还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Mnd-Knox算法以及时空交互网格结构改进的犯罪预测模型,它比传统的预防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值降低了8 8.56%。4 5)此外,有学者立足于社会治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并提出我国犯罪预测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建议。4 6)当然,犯罪预测是建立在已有犯

    37、罪数据的基础上,犯罪黑数给犯罪趋势测量和犯罪预测带来困扰。犯罪黑数发生的原因通常包括民众报案率低和警察立案不实。有学者对我国居民犯罪报告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实证38参见丁伟杰、周凯、沈守枫:基于热传导方程的城市犯罪时空数值源分析,载高校应用数学学报2 0 2 2 年第2 期,第18 7 一194页。【39】参见郭雅琦、陈鹏、朱冠宇、林艳:顾及案件多维特征的犯罪热点语义挖掘一以北京市人室盗窃案件为例,载科学技术与工程2 0 2 2 年第9 期,第36 2 0 36 2 8 页。40参见张小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类型的波动特征及其原因,载广东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5期,第2 2 4 2 39

    38、页。41参见郑滋婉、陈鹏、顾海硕、刘璐、董齐芬:基于犯罪预测模型的疫情期间犯罪演变特征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 年第4 期,第58 6 4 页。【4 2)参见靳高风、张雍锭、郭兆轩:2 0 2 12 0 2 2 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2 期,第112 页。43参见王瑞山:中国社会的犯罪下降现象及其理解,载公安学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第2 5一4 6 页。44参见朱小波、栗赫遥:基于PCA-XGBoost联合算法的盗窃犯罪预测模型,载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 0 2 2 年第5期,第9 8 一10 2

    39、页。45参见魏东、张天祎:Knox特征优化在网格化犯罪时空预测中的应用,载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 0 2 2 年第11期,第2 4 56 一2464页。46参见金泽刚:犯罪预测的域外经验与中国信息化转型,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4 期,第36 4 8 页。8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理论研究分析,其中,对警察不当行为的感知是人们不愿报案的最重要和最有力的预测因素。4 7)总之,无论是从整体层面揭示犯罪现象的发展态势,还是从犯罪行为要素层面认识犯罪现象的细微规律,或是针对类罪地理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均对我们认识犯罪的客观表现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对犯罪治理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40、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犯罪发生规律,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学术界不乏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刑事司法的讨论,4 8 然而关于犯罪学视角的研究成果不多。4 9)三、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虽说犯罪原因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但从样本来看,谈到犯罪原因的研究不少,但采取实证研究的不是很多。传统犯罪学聚焦犯罪人犯罪倾向的影响因素,通常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较为复杂多元,可以分为社会和社区两个层面: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的因素,而社区因素是指家庭、同伴、学校、社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环境犯罪学聚焦犯罪机会,提出影响犯罪机会的情境因素。情境因素

    41、和社区层面的因素都处于一个中观层面,但它们解释的理论指向不同,前者是犯罪机会,后者是犯罪倾向。因此,犯罪原因的单一分析视角可分为个人、社会、社区和情境四个视角,单一视角的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整合视角。(一)单一视角的原因研究第一,个人心理动机方面的研究。狱内犯罪动机研究。有研究基于理性选择的视角对狱内暴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了质性分析,展示了更全面的监狱暴力图景。50)暴力犯罪动机。有研究发现,暴力犯会为了调节情绪而实施攻击,情绪调节动机在负性情绪与攻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51)犯罪恐惧研究。有研究发现盗窃及暴力犯罪密度对犯罪恐惧感并无显著关联或影响偏弱。52)第二,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有研

    42、究发现,国内一些地方的冥婚陋习催生了绑架和谋杀妇女、袭击坟墓和停尸房、偷窃和贩卖尸体的现象。53)还有研究发现,方言距离、同乡等因素与流动人口共同犯罪成正比。54】社会结构因素。有研究发现,因男女比例失衡等引起的婚姻挤压而被排除在47 See Yuning Wu,Ivan Y Su&Rong Hu,Chinese Reluctance to Report Crime-political Eficacy,Group Care and Hukou,Criminology andCriminal Justice,2022,5,p.733-754.【4 8)参见姜涛:非常时期涉疫情犯罪教义学的重要问题

    43、,载法学2 0 2 0 年第4 期,第334 9 页;王文华、姚树举:涉疫情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刑事政策衡平,载人民检察2 0 2 0 年第8 期,第152 157 页。【4 9)参见郑滋腕、陈鹏、顾海硕、刘璐、董齐芬:基于犯罪预测模型的疫情期间犯罪演变特征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 年第4 期,第58 6 4 页;张新宇、陈鹏: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人室盗窃犯罪热点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主城区的案例研究,载地理科学进展2 0 2 3年第2 期,第32 8 一34 0 页;朱柠:疫情常态化下诈骗犯罪的演化与防治基于口罩诈骗犯罪分析,载公安研究2 0 2 2 年第3期,第58

    44、 6 8 页。50 See Jingying Guo&Yi Kong,I Just Need to Send This Message:Rationality Underlying Inmateonlnmate Violence.Asian Journal ofCriminology,2022,17,p.1-17.【51】参见刘宇平、周冰涛、杨波:情绪如何引发暴力犯的攻击?基于情绪调节理论的解释,载心理学报2 0 2 2 年第3期,第一270280页。【52】参见张延吉、游永熠、朱春武、郭华贵:犯罪恐惧感与犯罪活动空间分布的匹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一以北京市为例,载地理科学2 0 2 2 年第6

    45、期,第10 2 4 一10 33页。53 See T.Wing Lo,Ghost Brides and Crime Networks in Rural China,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22,17,p.371-389.54参见赵迪、陈鹏、江欢、李海成、苗红斌:基于犯罪人地域特征的共同犯罪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载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年第5期,第57 一6 3页;章平、许哲伟:方言距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同群效应一基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实证分析,载社会2 0 2 2 年第5期,第18 12 0 6 页。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正式婚姻

    46、制度之外的行为人容易引起购买行为,本质是社会资源的结构紧张。55】科技因素。有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导致盗窃犯罪的下降,且没有导致其他犯罪类型数量增加,并且数字金融发展主要减少了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人进行盗窃犯罪。56)经济因素。有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水平正向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支持,社会结构正向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率,社会支持负向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率。57)还有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带来游客增加可以减少本地和邻近城市犯罪率。58 第三,对社区因素的研究。家庭因素。有研究认为,家庭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结交越轨同伴间接对校园欺凌产生消极作用;父母学业参与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

    47、园欺凌、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间起调节作用。59】还有研究揭示了父母迁移,特别是母亲和双亲迁移会导致监护弱化,使儿童更多地参与危险的生活方式,显著增加了儿童的性受害风险。6 0)同伴因素。有研究发现,同伴侵害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预测效应,包括同伴侵害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自我控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间接效应。6 1)社会隔离。有研究发现,不同衡量维度的社会隔离(即通过社会联系、邻里联系、活动联系、情感联系4 个方面来测量)与社区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居民对犯罪的警惕程度有关,从而导致其对居民遭受犯罪侵害概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受侵害类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6 2)第四,对情境因素的研究。城市

    48、夜光。有研究发现,夜间“两抢一盗”犯罪发生率亦与城市夜光相关,特别是在商业与服务业用地功能区中。6 3)周边生活区性质。张勃等对犯罪热点路段的研究表明,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区域易对盗窃犯罪的发生产生促进作用,与居民精神文化有关的区域较多对盗窃犯罪的产生呈现抑制效果。6 4))街道网络形态。有研究发现,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要素几乎都表现出了与盗窃犯罪的显著相关性,而在“两抢”犯罪方面没有明显发现。6 5)城市发展。有研究对城市新区的研究发现,犯罪活动呈集聚态势、犯罪活动扩散方向与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密切相关。6 6)游戏叙事情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人生活在平行空间,情境不仅包括现实的物理空间

    49、,也包括网络55参见姜金良:婚姻挤压与人口推拉效应:拐卖妇女犯罪发生学的一种解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 0 2 2 年第4 期,第4 一13页。56参见江鸿泽、梁平汉:数字金融发展与犯罪治理一里一来自盗窃案刑事判决书的证据,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2 2 年第10期,第6 8 8 8 页。【57】参见唐赫、许博洋、赵民:社会经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率的影响机制一基于全国30 0 个城市样本的多重中介效应与空间规律分析,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4 期,第58 6 3页。58 See Jun Zhang&Guopeng Xiang,Revisiting the Relationsh

    50、ip Between Tourism and Crime Based on a Dynamic Spatial Durbin Model.Crime&Delinquency,2022,Vol.68(11),p.2146-2171.【59】参见周雨错、李洁琦、李小青、蒋索: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载中国特殊教育2 0 2 2 年第2期,第8 18 9 页。60 See Xiaojin Chen,Yuning Wu&Jia Qu,Parental Migration and Risk of Sexual Assault Against Children in Rural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