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抚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论于坚《昆明记》的城市生态思想.pdf

    • 资源ID:527438       资源大小:336.6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抚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论于坚《昆明记》的城市生态思想.pdf

    1、第32卷第1期2023年3月Vol.32 No.1Mar.202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抚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论于坚昆明记的城市生态思想余梦成余梦成(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推进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 坏,城市空间发生了变化。城市自然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空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整体,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于坚的昆明记在对“老昆明”的历史记述中,表现了作家对城市空间 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深切思考,希冀人类能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尊重自然生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促进城市文明的良性发展。关键词:于坚;昆明记;自然;城市生态;当下社会,城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 环境之一,人类多数的现代行为都是在城市 空间的范围内完成的,城市成为了人类活动 和交易的重要场所。在现代性扩张中,城市 环境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在现代 文明的演变之下,城市扩张,城市自然湮灭,因此,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了亟待关注的中心。于坚的昆明记是一部对昆明从前、现在 城市演变描述的随笔散文,作品中近似于纯 客观的真实记录,将昆明这座城市的生活细 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不少的历史与回忆 的记录,将其与现代生活进行比对,不难发 现个中的差异所在,在这种差异之中,挖掘 内部隐含的生态思想,是对

    3、作家写作的尊重 与理解,这也是作家自我写作向度与娴熟技 巧的体现。在其作品中,没有直接对这种生 态进行批判或是赞同的描写,更多的是将这 种思想隐藏于文本内部,需要读者自己去思 索和挖掘。城市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它的兴起与生态批评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城市空间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批评理论诞生于 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学界,它的诞生与当时 的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世纪60 年代美国环境运动的发展催生了环境文学作品 的成长,也为生态批评理论的繁荣提供了现实 基础。城市生态批评的研究视角立足于万物 的相互联系性,其对城市自然的关注不仅有助 于重建城市中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还可

    4、以促 进城市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生态关系的构 建,体现出城市的生态功能。”1_、自然生态与城市空间_、自然生态与城市空间自然生态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的发展演变有其内在 的规律,但人类的社会行为也可以改变这种 演进规律,将自然改造为“人化生态”。随 着现代化的发展,自然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 损害,如何改变与保护自然成为了人类关注 的焦点。新世纪以来,边缘化的生态思想逐 渐得到重视并处于为主流意识,因生态在人 类社会的整个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假若生 态遭受破坏,人类将无法得以继续存在,在*收稿日期:2022-9-21作者简介:余梦成(4998-),男,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

    5、大学文学院202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伽说研究。82余梦成:“抚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毁灭生态的同时,也是在毁灭自身的生存发 展空间,人类只有同自然友好相处,才能赢 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自 其诞生以来便吸引了众多文学创作者的关 注。作为以诗闻名的于坚,从他的诗歌及散 文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城市在其笔下熠熠生 辉,他将目光聚焦于城市,从中心到边缘,从东方到西方,城市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不竭 的源动力的素材。在昆明记中,所描绘出来的城市空 间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生存空间,亦不是精 神寄托的空间,而是物质和精神相融合的空 间,即“第三空间”。“第

    6、三空间既是一种 生活空间,也是一种精神空间,它结合了第 一空间(物理空间,物质性)和第二空间(精 神空间,通过话语建构起来的空间维度)的 两种特性,将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共同纳入 其中,其终极的目的是为了超越第一空间和 第二空间的二元对立的局限,重建时间、社 会与历史三者之间辩证的平衡。”B于坚 笔下的昆明就是以这样的第三种空间的维度 呈现的,它已经超越了现实的城市与精神城 市之间的界限,超越了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 的一般性,而融合了二者之间的特点,成为 作家独特思考的城市并巍峨地耸立在云南这 片大地上。城市空间一直以来便不是一个静止的物 理空间,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地承载着各种生 存和文化记忆的空间

    7、维度。在诗人的笔下,老昆明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静态的物理 空间,而是承载了作家几十年的生活与记忆、回忆与幻想的空间。它的出现,是作家内心 世界的外化与表现,于坚是在为家乡写传记,他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个城市的生态与历史,但在这种客观叙述的过程中,又带有作家的 情感倾向,在不经意间,用话语塑造了一个 超越现实的似真实又似想象的城市空间。“城市与自然不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而且城市也是无法完全独立于自然世界而存 在的,比如城市中的水、空气和土壤等。从 宏观的角度看,整个城市空间的发展变化与 自然世界的客观运转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的。自然支撑这城市,并且无时无刻地在 向内渗透。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之

    8、间的界 限并不存在,二者彼此相通,共同构成了宏 观上的地球生态系统。”城市自然作为 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城市空间是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自然与荒 野自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自然界,随着城市 化文明的不断推进,城市自然逐渐被现代工 业器械所侵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的关系,成为了一 个急需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生态批评不仅 关注到人类日常的栖居环境,同时,应从文 化与价值观的角度注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 城市自然、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昆明记的城市生态表现二、昆明记的城市生态表现在昆明记中,作家通过对“老昆明”这座生活之城的大量回忆和对现代城市文明 之下的“

    9、新昆明”的书写,从中表现出作家 对昆明和自然的态度。对成长于昆明城的于 坚来说,城市原来的模样在他的脑海中留下 了深深地烙印,城市对他是另外一种独特的 存在,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与皈依。他熟悉 九十年代前的“老昆明”,也生活于新世纪 的“新昆明”,在新旧交替之间,他以独特 的视角关注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话语 建构了他记忆中的昆明的面貌,这也是他所 渴望的真正的昆明。昆明是作为一个“地方”出现的,而不 是一种历史,这就意味着它必然有其“地方”的特征,“地方”作为一种生存和文化环境,是由自然、社会和人共同构建而成的,它们 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统。在昆明记中,于坚记述了许多的关

    10、 于昆明的历史文化记忆,但若将他对昆明的 历史书写”看做是对昆明历史的简单传述,那是不妥帖的,也是对作家写作的不尊重。在每一个历史的背后,始终隐含着人的生活、人与大地的关系。何为大地?大地即自然。何为自然?自然即生态。所以,在这历史的 背后,深深藏着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 关系,而在人与自然的背后,透露与显现出 83第1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第32卷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此外,通过历史 与现在的对比,便可清楚地发现过去和现在 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到,随着现 代化进程和工业化时代的推进,自然和人类 之间的和谐关系已经严重被破坏。这时刻在 提醒人类,注意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保护自 然,保

    11、护历史,保护自己。“这个城市在中 国典籍中最初的记载是一些优美的传说滇 池,旁平底,肥饶数千里,池中盛产衣钵莲,花盘千叶,蕊分三色 多长松,皋有鹦鹉孔雀,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然而,围海造田带来的结果,却是滇池草海 的水已经大面积干涸,暴露出黑色泥浆的湖 底。滇池已经从一个曾经美丽的湖泊变成了 一个巨大的黑色的泥坑,这场面,无疑是令 人心痛的和可悲的。昆明记作为一部描绘城市的随笔散 文,文中有着许多关于城市环境的描写,通 过这些描写可以发现,现在的昆明和过去的 昆明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家来说,是对失去的一种回忆与不舍,引人对城市环 境与城市自然的反思。昆明的变化,不仅是 诗人的一

    12、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生活方式的变 革,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从主体的角度,忽 然切换到了非主体,变成了城市的寄居者、游荡者和陌生者。“漫游者就是为了感受 城市而在城市中游逛的行者,他们是大都 市的产物,是城市文化的亲历者、观察者和 反思者。”在昆明记中,于坚以一 个老昆明的城市漫游者,在不断地感受着昆 明这座小城市的变迁,也在反思这座城市存 在的意义和历史。他出生、成长于这座城市,毫无疑问,他是有话语权的人,可如今,城 市发生了变化,往日的生活气息荡然无存,在陌生的建筑、街道、色彩面前,他和初到 此地的工人一样,找不到方位,没有留下他 以前生活的痕迹,也没有留下其他人生活的 印记,至少在这座城市,他们

    13、并未找到自己 最初的生活模样。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 简克思认为:“漫游者兼具比喻和方法 的双重角色,即是城市空间的局内人也是局 外人,是联系个体和现代性经验的纽带。在 城市文学作品中,漫游者常常化身为神秘人,他者,陌生人,人群中的孤独者等形象”。这是多么可悲的变革,在这种变化中,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昔日的 和谐温馨变成了如今的冰冷无言,诗人因此 悲伤,悲伤中隐藏着些许的怒目而视。可以 知道,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突然在 某一天被抛弃,是多么的可笑、悲哀与寂塞。因此,他在开头就写到“从未离开,我已不 认识故乡/穿过这新生之城,就像流亡者归 来/我总是不由自主在虚无中/摸索

    14、 故乡的骨节,像是在扮演从前那些美丽的死 者。”于坚对老昆明、对古建筑、对古城区是 怀有一种极度的迷恋之情,从文本中,可以 清晰的发现这一情怀。“一种对古色古香的 爱慕之情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正是这种古 色古香的东西造就了伟大的歌德,我可以肯 定,在一个刚刚完工、新粉刷的小区是不会 诞生歌德这样的人物的。李白、歌德、曹雪 芹这样的人物总是在古色古香的东西中诞生 的,这是文明史的普遍经验。”図在诗人看来,古色古香具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魔力,所有 的伟大是这样的环境造就的,从中不难看出 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的环境能诞生不一样的 群体,造就了群体的差异。而对他来说,从 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说,故乡不仅是代

    15、表了 一些失效的、过期的建筑群存在,而是一个 可以孕育诗人的地方,至少就他而言,他是 诗人,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于坚对于原生态有着自然的向往,从西 山到滇池,再到翠湖,在这些未被现代性侵 蚀的地方,他更能放任自己的心绪随之飞扬。他认为,自然总是能给人们提供绚丽多彩的 风景,为作家提供写作的源动力,为写作增 加绚丽的才气。他早已深刻认识到,如肆无 忌惮地破坏这些自然环境,最终将给人类带 来巨大的灾难,只是时间还未到而已。“原 生态是什么,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是那种 载我以生、载我以死的大块,李白的大块 假我以文章,的大块。这个教堂教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天然,如果悍然 84余梦成:“抚

    16、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硬插,灾难是预设的,只是时间还没到。”昆明是一座诗意的城市,它的诗意来自 于大地的馈赠与恩赐,它的蓝天白云、鲜花 绿叶是对已经麻木的栖居地的感受的唤醒,但这也仅限于“从前,有一个地方叫做昆明”,而不是“今天,这个地方叫做昆明”的昆明。这座城市在现代性的面前,在发展面前,就 显得太渺小,就过于单薄和不值一提。对古 城的拆除,现代人一点也不心痛,对于他们 来说,城市不过是一种居住的象征,而并不 是居住本身。他们找寻的也不过是一种意识 形态的居住,而并非生命的居住,是对海德 格尔的“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反叛和消解。三、昆明记的生态观三、昆明记的生态观在昆明记中,“天人

    17、合一,阴阳变化”是作家一直强调的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是当下生 态意识生成的一种推力。道家思想中的齐 生死,泯物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都包含着贵生思想或者生态意念。”3 在作品中,处处透露着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谙习与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影响。在 作家所创造的历史与现实的空间向度里,隐 含着其对自然、对大地、对生态、对城市、对生活的种种思考。在作家的笔下,文本中 的生态观是隐性的,但同时亦是“神性”的,自然万物以“道法自然”的方式存在,天空 是自然的、城市是自然的、历史是自然的,人性亦是自然的,人与自然、与万物都应是 和谐共存,即“天人合一”“万物齐一”

    18、。在“老昆明”的这片大地上,人们怀着对自 然的敬畏,对神性的崇拜,对大地的向往,山川、河流、天空,与自然和谐交融,天然 联系。在作家的笔下,神性的自然,“老昆明”的魅力无一不淋漓展现,并蕴含了作家独特 的生命体验和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批判。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于坚的昆明 形象书写是现代性进程中城市书写的继续,是波德莱尔之后城市书写的延续和深入”。在昆明记中,他并非只是对自然中心主 义的向往,也并非一味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 批判,他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 而寻得中和的生存方式。城市化进程是一个 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免会对 城市环境、城市自然造成破坏。昆明就是一 个在发展过程

    19、中被损害的城市,于坚通过他 的描写,在隐晦之间,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提供了更为合理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 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切不可为了发展而 损害自然,也不可将古已有之的文明与环境 随意丢弃,应在其中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城市生态,营造更 适宜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和生活方式。生 态批评虽然不可能逆转对自然生态造成极大 破坏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但是它却可以 和生态学以及其他的人文学科结合起来消解 和批判与自然对立的分离的世界观,颠覆征 服自然、控制自然、肆意挥霍自然资源的人 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沟通、构建新时代 背景下人与自然生态建立和谐的张力关系,努力唤醒人类在功

    20、利主义驱动下日渐麻木的 心灵状态和过渡膨胀的权力意志关系。5当代生态批评既不是简单地对人类中心 主义的批判,也不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认可,而是在不断地消解“中心主义”这一概念,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的中心,而是力图 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 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相互发展。于坚的昆 明记并非简单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或 是消解,也不是简单地对生态自然中心主义 的赞同,而是期望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得人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同时,能 合理地利用自然,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生。于坚的散文中透露着他对人与大地、人 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在这种思考背 后所显现出来的是对自然

    21、的思考。在自然(人 与大地)与非自然(社会环境、社会空间)的背后去发现自然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当 世界历史只意味着战争、征服、机器和技术 进化的时候,昆明只能在沉默、在黑暗中。它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出场,意味着世界文 明方向的一种转折,当世界在进化论和现代 化铺就的快车道上停下来,重新思考人类和 85第1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第32卷大地关系的时候,它会看见昆明。昆明给世 界的启示是:“人类应该从那些血与火、污 染、灾难、毁灭、远离存在的历史中走出来,住在昆明这样的地方,与花园般的大地相伴 而。”于坚作为一个诗人,一个以诗走 上文坛的作家,他的散文创作中也不失其诗 歌的韵味,不失其诗人的本色,他的散文仍 然能够蓄满了诗意的流动方式。参考文献:1马特.城市生态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53;51;136;49;50.2 于坚.昆明记:我的故乡,我的城市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66;21;43;54;65.3 黄轶.新世纪乡土小说的生态批评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3&4 芦坚强从故乡到死城:中国城市现代化 的一种路径一 一以于坚笔下的昆明形象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4):362-371.5 张艳梅,吴景明,蒋学杰.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4.86


    注意事项

    本文(“抚摸故乡的骨节、扮演美丽的死者”——论于坚《昆明记》的城市生态思想.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