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pdf

    • 资源ID:524135       资源大小:3.47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pdf

    1、第3 8 卷第4 期2023年8 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38No.4Aug.2023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刘鸿亮,李丹,李淼1(1.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洛阳4 7 1 0 0 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 1 2 1 0 0)摘要:近代以来,战船成为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海战的失败和中西军事技术“代差”的刺激,闽粤省份的官员兴起购买与仿制西洋船炮的热潮。广东官

    2、方自制的一艘广船与福船的结合型“者英”号木质风帆战船,排水量约7 0 0 吨,尺量等同于英国同期五六级战船。该船是1 8 4 6 1 8 4 8 年间唯一有记载的、长度最大、自行从中国出发绕非洲好望角驶入大西洋的中式帆船。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首艘抵达美国、英国的中国船只,英美民众对其称誉有加。由于晚清综合实力较弱以及诸多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与同期侵华英国风帆战船和明轮船相比,“者英”号木质风帆战船仅是船体庞大、抗沉性和操纵性好,而其坚固性、导航、航速等性能落后于英国战船。关键词:木质风帆;鸦片战争;“者英”号战船D01:10.3969/j.issn.1674-5035.2023.04.005

    3、中图分类号:E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5 0 3 5(2 0 2 3)0 4-0 0 2 1-0 6海军是维护国家的海防和海权安全最重要的主体力量之一。“专门的海军职能、海战战术与用于作战的战船,一起构成了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的三大标志。”1 1 9 晚清初无海军,多称“水军、水师”等。“晚明成为船坚炮利之欧洲印象的源头所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此已成为官方上下广泛使用、语意约定俗成的流行词汇。”2 鸦片战争末期,由于船炮不敌英国海军,清代沿海官员有了外购和仿制西洋船炮之举。1846年1 2 月,一群英国人购买一艘广东水师改制的中式帆船,并以签署南京条约时任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

    4、命名。“耆英”号风帆战船是中国古船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的结晶,并成为近代西方人眼中著名的中国帆船。英国人对晚清“耆英”号风帆战船的评价甚高:“它优于英国的风帆战船,此是衰世晚清唯一一艘越过大西洋、安全性经历过暴风雨的考验、到达欧洲且是长度最大的清朝帆船。”3 1 7收稿日期:2 0 2 3-0 5-1 1一、“英”号木质风帆战船的作者简介:刘鸿亮(1 9 7 0-)男,河南登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西军事技术史研究.李丹2 0 0 0-),女,河南内乡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晚清法制史研究.李森(1 9 9 6-),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晚清爱国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科基

    5、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海疆海域史”(编号:1 9 ZDA189)”的部分成果、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爱国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沿海炮台调查研究(编号:SRTP2022382)”的阶段性成果.“身世”鸦片战争结束后,沿海的一些官绅以私人身份购买零星的西洋风帆战船和木壳明轮船以用于自卫,即用新式战船更换操作笨拙、行驶迟缓的旧式战船。官绅最早是由广东地方大员通过广州十三行商人购买战船,后来得到清朝皇帝认可。由于中西社会基础、制度和思想存在诸多差异,购买西式战船的效果有限。1 8 4 3 年,英人巴夏礼(Sir Harry S.Parkes,1 8 2 8 1 8 8 4)乘船到广22州

    6、,见到多艘载重量小的清军外购的西洋战船,“在距广州城3 英里的地方,珠江中泊着清人从英国购买的许多船只。重新上漆,俗气地增添了很多装饰物,格调看起来有点吓人。有一艘船帆上挂的旗子,写着广州海域巡洋舰,但它永远也不会离开现在的位置去开展巡视。船航上摆放小枪、火绳枪,就是没有看到一把大的枪。船的样子看上去很糟糕,中和传动装置看上去都失灵了。我注意到有2 艘欧洲的船,他们也是清人购买的,船的风格和前面我们提到的那艘一样,被改造得庸俗不堪”4 1 5 3对清水师而言,购买西洋船炮难以满足所需,仿制战船成了解决途径。清人仿制的大战船涌现在闽粤等地,但其水准相当于欧洲1 7 世纪“木质风帆时代(1 6 5

    7、 0 1 8 5 0)”的初期水平。大清律法严禁将船只售予外国人和擅自出公海,违者一律问斩。当时英国人想要找出清人新造战船的致命弱点。1 8 4 6 年8 月,几位英国人买通一位广州四品官员并以官员名义购买了一艘曾在广州与南洋之间贩运茶叶的最高等级新式战船,将其运到香港,并命名为“耆英”号(见图1 5 1 1 9)。THE CETNESE JOYE,IEYIYG共衣城埃 CAPTATY HELEST图1“耆英”号兵船的侧视图:开孔舵式样、平首平尾,两端尖翘,底部尖短“耆英”是满族显贵爱新觉罗耆英的名字,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的后裔。汉语“耆英”的意思是“年高勇敢者”。根据英国史料,“耆

    8、英/Keying”作为船名是承袭英国传统。从许多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以及英国商船的船名就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能看出,以人名为船名,多是为了表达对所有者、资助人和当权者的敬意 6 1 3 7 6。该新式战船以耆英为船名,是为了向两广总督耆英致敬。1 8 4 6 年1 2月6 日,“耆英”号从香港启航,离开中国,远航美国、英国,并最终于1 8 5 5 年在英国被拍卖后,拖送至利物浦而被拆毁。“耆英”号战船存世仅9 年,但它是唯一一艘越过大西洋、经历暴风雨考验并到达欧美的清代自制的最大木质风帆战船。二、以“耆英”号木质风帆战船为代表的晚清战船的技术分析清代工部都水清吏司,掌全国航政及船政事宜。

    9、战船、炮台与烽墩的修造皆属水师职责,由专职的水师提督负责。清代战船制度“实行松散的战船管理以及承修之的雇募制度,造船业从未独立成为一个产业,它从属于渔业、海上贸易、交通运输业,以提供服务为主,几乎不存在整船出售的史实。就技术创新而言,民船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大部分时间内,战船多由民船中的外洋商船和渔船雇募与改造而成”7 2 9。清代设厂造船并形成体系是在康熙和乾隆年间,船厂多分布于沿海的省府、州、县所在地。乾隆末年以来,广东成为全国海防和造船的中心。(一)船型明清以来,中华传统帆船包含沙船、福船和广船3 种船型(另有一说是沙船、福船、鸟船、广船回回回回第3 8 卷等4 种船型)。航速与机动性成为

    10、水师选择船型的一个重要标准。“外海水师主力战船的演变按其形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顺、康年间为福船型的鸟船和水锯船,康、乾年间为广船型的赶船和双篷船,嘉庆以后为广船型米艇和福船型的同安梭船”8 。古代战船名目繁多,但基本构造差别不大,采用所谓“母营法/船壳法”建造,程序、方法和同期西洋大同小异。传统帆船以仿“水鸟”为船型,首尖后硕,最宽处位于船中偏后段,硬帆由帆布和竹等编织而成,扬帆费力而落帆容易。“英”号战船虽在广东建造,但主要采用福船的第4 期外形和线型,其楼向后开有2 扇瞭望窗,又属广船的特色。它的舵是广船形式,帆是福船形式,是福船兼广船的特例,晚清所造兵船仅此一例 9 。福船,仅指福建兵

    11、船中的大号者,适于东南沿海及南海航行。福船依帆的大小分为6 个型号。其特点是底尖上阔,首昂尾高,吃水多在一丈以上,用松木或杉木制造。甲板分为4 层,驱动全仗风力,有2-3,挂扇形帆。彩绘艳丽,俗称“花屁股”(见图2101 01135)。三枪帆式福船最长可达6 0 米。欧洲人曾描绘一艘福船:“上层炮甲板长4 9.3 米,船宽10米。帆重达若干吨,用绞盘来升降,易于操作。舵可用绞车来升降,没有托架,其定位则靠缆索提升。另有缆索系住舵,通过船底连接到柱(俗称勒舵索),防止舵在风浪中丢失。”1 2 鸟船源自浙江,系由草撇船或苍山船改造的福船型,是福建水手常用的一种远洋商船,其特点是前小后大,船身长直,

    12、船行水上,犹如飞鸟,属尖圆底的南方船系。一般采用三、扇形布帆或矩形竹篷,当主篷和头篷各向两张开,其正面和航行姿态极似鸟的双翼。有风扬帆,无风荡橹,行驶灵活。舰都有民俗彩绘,俗称“绿眉毛”。图2 鸦片战争前后中式帆船“花屁股”型三帆式福船的侧视图和船首图式广船是大型广东兵船的简称,初见明嘉靖年间,是官军征用东莞乌贈船、新会横江船等民船改制而成。它是最大型的尖底海船,船型与福船相近,多用热带硬木铁力木(柚木)制成,材质坚硬,耐腐蚀,寿命达6 0 年之久。它可直接碰撞敌刘鸿亮等:1 9 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23船,击沉对方。广船部被漆成红色,俗称“红头船”。广船的特点是尖底、小

    13、方、宽平、两端上翘,线型较度、带舰楼,舰出崩、用带棱形小孔平衡舵,吃水深、甲板梁拱小,带有披水板。采用三枪,前、中枪略向前倾、配宽底边扇形帆(见图3 1 3 4 1 1 4 1 2)。操纵不如福船方便。其制上宽下窄,状如两翼,在内河则稳,在外洋则动摇。图3 1 8 2 2 年抛锚于福建厦门海域的广东乌贈民用红头船的侧视图和船尾带孔舵式(二)安全性战船不在船体大小,主要看其性能是否优良。战船要考虑安全、速度和运载能力。就远洋航行来说,需要的是安全和多用途 1 5 。清代水师帆船比较坚固。“中国造船技术的演进受制于诸多地区性因素,最大的限制是缺乏制作龙骨的木材。因此,中国建造的是平底大帆船,虽有复

    14、杂和非常完善的设计思路,却缺乏支撑重炮的坚固制材”1 4 4。“从结构上说,具备水密隔舱的船型不适合安放侧重炮”1 7 1 4 9。广船型战船除少数使用铁力木外,多使用松木和杉木,不像欧洲战船使用橡木等优良木材,故船身强度不如欧洲战船。清代水师帆船的抗沉性较好。“清代福建水师的赶增船,水密舱室可达1 5-2 1 舱,密度很大,差不多1 米多就有一个”1 8 1 8 6。水密隔舱的优越性独步天下,是其他国家用横肋骨加强船的通舱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隔舱能起到一个结构的作用,兼能防水。从节约物料角度看,其能低成本满足远洋航行所要求的强度,但其强度达不到安放重炮的要求。晚清帆船缺乏肋板进行加固,横向强度

    15、无法承受重炮的后坐力。“耆英”号战船造船的材料、枪杆、帆、帆24荐、船舵、罗盘和船锚等,所有这些都跟英国人所熟悉的船上装备迥然不同 3 6 6。“者英”号战船以柚木或松木制成,靠锲子和子来固定,而非用肋骨将它们钉在一起。载重约4 9 5 吨,排水量约7 0 0吨;高9 米,高1 3.5 米;吃水线以上的主直径0.5 米、杆高2 8.9 米;甲板处直径1 米,由一整根柚木制成。主帆用棉麻或竹草织物做成,面积约1 0 2 0 平方米,重约9 吨,升帆时约需4 0 人操作2 小时,但落帆瞬息即可。全船有1 4 道水密隔壁,共分割为1 5 个水密舱。“耆英”号战船的船体庞大,比较坚固,抗沉性较好。(三

    16、)操纵性能战船要保持和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借助船舵与船锚等构件完成。明代广东船发明并使用了开孔舵。古代操舵靠人力,开孔舵是在舵叶上开若干个菱形孔,转舵时对舵本身影响不大,但可减小转舵时所需的力矩。中国古代的船舶操纵系统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到清代则落伍了。晚清战船尚未采用转舵装置,依旧采用人力在甲板上转舵的传统方法。鸦片战争时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说:“在这个巨大的棺材式的船体能承载多少人!根据目击大约推算,它一定过多地承载到了5 0 0 吨。船尾的上部至少高约2 2.5 米,用一楼梯上下,它的枪杆有3 3.5米高,它的缆绳由纤维制成,扎紧杆和风帆,但各处多少不一,木制的锚结构原始,漆过的船体虽然彩旗飘

    17、飘,但摇摇晃晃,巨大的舵虽有革新,但决非随心所欲驾驶。”1 9 1 5 1“英”号战船的操纵性能较好。其船锚由铁力木制成,长约1 0 米,单个锚重约1.3 6 吨。起锚绞辊设有2 具,是包了铁皮的硬木质,用竹材绑着。悬挂式尾舵由铁力木和麻栗木制成,并裹以铁,重约8 吨,1 5 2 0 人通过滑轮来操作。在良好气象条件下,2 人即可完成操作。尾舵由位于舰楼上的2 个钴辗随时吊起,舵效较好。(四)航速和导航清代帆船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硬帆和可转动,其在斜风下能自如航行。风向角大于1 3 5 度至逆风风域,视为不可航行区域,除非打航行。明代帆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船已有披水板和掌握打驶风技术。

    18、由于披水板的横向抗漂作用,它与船舵的结合在打驶风时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 0 1 4 7。帆船逆风行驶,须斜行,否则不能前进。为保持航向,又须轮流换向,走“之”形路线。“打战技术可以在逆风下航行,此是古代船民的重要创造。此操作须连续左右操舵控制船向,船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技术要求很高,连续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极大,若用披水板来配合调则更是如此”2 1 。由于各种技术的组合,清代远洋船只航速可达每更6 0 里,相当于7 节,与西方贸易帆船的速度相当 2 1 2 0。“耆英”号战船的最快航速小于8 节,平均航速3.5 节。帆船的导航技术是决定航海成败最重要的技术。清代船只仍由标有2 4 方位的罗盘

    19、导航,并用沙漏计时 2 3 。当时航行已有航海图和一套探知方位的技术。1 8 世纪末期,清代导航技术比较落后。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使团代表马戛尔尼记述当时的实况:“事实上,清人既不擅长造船术,也不擅长航海术。他们没有海上船只位置的推算法,也没有丝毫概念绘制地面上的航线,借以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他们没有任何方法测定一个地点的经纬度,既没有航行距离的计算,也没有仪器观察天体。他们各个朝代都普遍接受的观念:地是平的,清朝则在这平面的中央。现在清朝的航海方法是尽可能靠近海岸,而且视线不离开陆地,除非航行中知道要去的港口方位或方向,他们不管顺逆风,尽可能利用罗盘,始终把船头对准港口。”2 4 1 3 清人

    20、李增阶的外海纪要中有对师船导航细节的介绍,发现其与之前的航海状况大致相同 2 5 4 2-4 3 6。(五)载炮由于船壳材质和水密隔舱的制约,1 9 世纪中叶的清军战船一般只能配置1 7 1 8 门数百斤至二三千斤重的舰炮,其他战船只有8 1 0 门炮,小型船有4 5 门炮。“耆英”号战船载4 2 人,其中30名清人、1 2 名英人,载2 0 门重炮。火炮有效射程是4 0 0 多米,炮位安于单层舱面,炮架重滞、仅能直击。船炮口径不一,大多自行生产,少量外国进口。清军使用的铜铁炮大多是自制的,主要有红第3 8 卷第4 期夷炮和铁模炮两种,炮弹重量约0.0 0 5 0.0 3 吨。中英战船的差距主

    21、要表现在:小型近海战船与大型风帆战舰的差异、航线需求决定船型主尺度的差异、帆装演进停滞与增强的差异 2 6 。总之,晚清战船除抗沉性、机动性胜过英国战船外,其稳定性、坚固性、操纵性、航速及作战性能都不如英国战船。三、“耆英”号远航欧美的经历“耆英”号战船是中国唯一的一艘自行从东南沿海出发经好望角驶人北大西洋的中式帆船。同时,它也是首艘横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中国战船。英国人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西船员,并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大赚一笔。但其航程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第一段航程是1 8 4 6 年1 2 月6 日至1847年1 月2 6 日,从香港航行到印尼的巴达威

    22、亚。行进缓慢。第二段航程是1 8 4 7 年1 月2 6 日至4月1 7 2 3 日,从巴达威亚航行到大西洋英属圣赫勒拿岛。1 8 4 7 年3 月2 2 2 3 日,在毛里求斯岛附件海面遇到台风,逆风航行,航速迟缓,绕过好望角,驶人大西洋。第三段航程是1 8 4 7 年4 月2 3 日至7 月9 日,从圣赫勒拿岛航行到美国纽约和波士顿。船速较慢,驶向西北。“耆英”号战船在纽约展览,总收入为1.1 万美元,参观人数为3.9 万人。诗人惠特曼曾登船参观。船主因拖欠2 6 名清船员工资而在纽约被对薄公堂,汉学家卫三畏出庭为清船员辩护并取得胜诉。最后航程是1 8 4 8 年2月1 7 日至3 月2

    23、8 日,从美国波士顿航行到英国伦敦。遭遇风暴,在海上维修后继续航行。在经历多起船员分裂事件后,终于在1 8 4 8 年3 月2 8 日抵达伦敦。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室成员亲自到访。小说家狄更斯以记者身份参观该船,并撰文评论。它载运的清代文物及手工艺品,在1 8 5 1 年的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进行了展示。随船的绅士希生参加了5月1 日举行的开幕式。“耆英”号战船在泰唔士河畔展览到1 8 5 3 年,观者如潮。1 8 5 5 年,随着码头的租约到期,它被拍卖后拖送到利物浦,最终被刘鸿亮等:1 9 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 0 1 2.2庞乃明“船坚炮利”:一个

    24、明代已有的欧洲印象 J.史学月刊,2 0 1 6(2):5 1-6 5.3沈弘.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 8 4 2 1 8 7 3 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 0 1 4.4斯坦利莱恩-普尔,弗雷德里克维克多狄更斯.巴夏礼在中国 M.金莹,译.上海:中西书局,2 0 1 1.5香港艺术馆.香江遗珍遮打爵士藏品选M.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 0 0 7.6戴伟思.东帆西扬“者英”之航程 M.高丹,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2 1.7谭玉华.岭南帆影:多元视角下的明清广船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9.8祁磊.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水师战船的演变 J.历史档

    25、案,2018(1):88-95.9王淼,王芳,郑明.中华帆船“耆英”号 J.现代舰船,2010(10):58-59.10索高罗夫.中国船M.陈经华,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1 3.11唐涅利.中国木帆船M.陈经华,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1 3.12郑明,张恩海,王森,姜代超.三帆式福船 J.中国远洋航务,2 0 0 7(1 0):9 8-9 8.25拆毁 5 3 7 6 四、结语近代以来,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与其是否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有密切关系。晚清水师发展缓慢,其船炮技术和性能落后于欧洲强国。鸦片战争后,广东官方打造的最大型“耆英”号战船成为特例而无法普及。英美民众对漂洋过海而来

    26、的“耆英”号战船流连忘返。“耆英”号战船的技术逊色于同期侵华英船,是晚清综合实力偏弱、各方面落后所致。清代保守与滞后的海防战略,致使造船水平迟滞不前。晚清薄弱的工业和财力的困窘制约类似“耆英”号的战船向大船巨炮型方向发展。晚清海权意识淡薄和国力衰弱导致船炮技术发展缓慢,制度变革已势在必行,故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相继到来。参考文献:1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世界军事革命史M.北2613丁新豹.晚清中国外销书M.香港:香港艺术馆,1 9 8 2.14 Nigelpickford,Michael Hatcher.The Legacy of the TekSing:Chinas Tragedy and

    27、 its Treasure M.Chesterton:Cambridge Granta Editions,2000.15刘景华.大航海时代的西欧造船和航海术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5(4):9 2-9 8.16】弗兰克韦尔什.香港史M.王皖强,黄亚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7.17马杀鹰.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0 1 2.18辛元欧.中外船史图说 M.上海:上海书店,2 0 0 9.19 Arthur Cunynghame.The Opium War:Being Recollectionsof Service in

    28、China M.Philadelphia:G.B.Zieber&Co,1845.20何国卫.析中国古帆船行驶八面风技术M/尤飞君,A Study on Keying,the Largest Chinese Wooden Ship in the Mid-19th Century(1.College of Marxism,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0,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Xiany

    29、ang 712199,China)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warships have become floating fortresses on the sea indicating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Before and after the Opium War,in the face of the failure in defense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Brit-ain and with the gene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30、Western military technology,Fujian and Guangdongprovinces started a preliminary upsurge of purchasing and copying the guns of the ships from Western countries.Forexample,the Keying wooden sailing ship,a combination of Guangdong and Fujian ships,was made by theGuangdong government and its people,with

    31、 the displacement about 700 tons and its size was equal to that of theBritish class five warships of the same period.Keying was remarkable for being the only recorded Chinese war-ship to sail from China to the Atlantic Ocean around the Cape of Good Hope between 1846 and 1848 and the firstChinese shi

    32、p ever to reach both England and the 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winning quite a few of complimentsfrom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public.However,in essence,due to the poo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lateQing Dynasty,as well as many social and technical constraints,the ship should be advanced i

    33、n technology,but o-verall lagging behind to some extent,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ations.Compared with the British sailing ships and paddle steamers invading China at that time,it was large,anti-sinkingand maneuverability,but its sturdiness,navigation,sp

    34、eed and combat performance were far different from those ofthe Western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the wooden sails;the Opium Wars;the warship of Keying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何国卫.别具特色的中国船帆 J.中国船检,2 0 0 8(1):100-103.22】杨,陈伯真.话说中国帆船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 0 0 7.23陈晓珊.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2 0.24马夏尔尼,约翰巴罗.马夏尔尼使团使华观感M.何高济,何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3.25卢坤,邓廷桢.广东海防汇览 M.王宏斌,等,校点.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9.【2 6】蔡薇,赵万永.论戚继光水军战船与同时代西方风帆战舰的船型 J.北部湾大学学报,2 0 1 9(8):1-1 0.LIU Hongliang,LI Dan,LI Miao第3 8 卷袁晓春,尤泽峰.行舟致远扬帆海上丝绸之路.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 0 1 5.(责任编辑姜伊昌)


    注意事项

    本文(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