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7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pdf

    • 资源ID:524134       资源大小:3.42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7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pdf

    1、10第 49 卷 第 4 期2023 年8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ichuan Building Science7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许本东1,刘兢兢2(1.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2.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摘 要:以位于宜宾市的某老年养护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项目的隔震设计和采用的一系列施工技术手段进行了论证和探讨。详细阐述了各项施工工艺及其流程,对施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做了小结和反思。为解决不规则结构扭转带来的支座受拉超限难题,项目将抗拉拔支座、天然橡胶支座及铅芯橡胶支座进行了有机结合,提出了多样化的技术路线,

    2、使结构抗震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关键词:隔震设计;施工流程;橡胶支座;抗拉拔支座DOI:10.19794 ki.1008-1933.2023.0041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933(2023)04-0010-10DiscussionofseismicisolationdesignandconstructiontechnologyappliedinaneldercarecenterlocatedinregionofintensitysevenXU Bendong1,LIU Jingjing2(1.Sichuan No.11 Construction Co.,L

    3、td.,Yibin 644000,China;2.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Chengdu 610081,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lder care center located in Yibin City.The building s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Details of the cons

    4、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cess were described,while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were summarized and reconsidered.The pull-out resistance bearing was creatively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seismic devices,such as nature rubber bearing and lead rubber bearing,to alleviate the t

    5、ension loading acting on the isolators that were induc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structure.The diversity of technical routes used in the project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Keywords:seismic isolation design;construction process;rubber bearing;pull-out resistance bea

    6、ring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2022-YF05-00767-SN);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1YFH0117)第一作者:许本东(197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施工、鉴定加固与改造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510155712 0 引 言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地震灾害频发,减震防灾任务极其繁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 年 9 月 1 日 建112023 第 4 期许本东,等:7 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1(以下简称 条例)

    7、正式生效,减隔震技术业已成为完善中国城市减震防灾体系的重要抓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结构响应控制手段,减隔震技术的有效性早已得到证实。在中国部分高烈度设防地区,减隔震技术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也得到稳步推进。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住了“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等的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 条例 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医疗、养老机构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此外,抗拉拔装置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异型建筑应对扭转和受拉问题的关键。本文

    8、研究对象为川南地区率先采用隔震技术的某公共建设项目。项目系康养设施,设施使用者主要为老年人等需要特殊养护的弱势人群,对震时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再者,作为泛医疗类项目,项目设施在震灾发生后可能作为临时救治场所,故需要保证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下仍能维持正常使用。虽然项目地处 7 度 区,使用隔震技术在经济性上不占优势,但考虑到上述原因,项目还是决定采用隔震技术。条例 实施以来,隔震技术的应用呈爆发式增长。其中,高烈度即 8 度、9 度地区的减隔震工程案例占绝大多数,在 7 度区的工程则略显不足,导致此类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本文将对该项目的隔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抗拉拔装

    9、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论证和探讨,以期为 7 度区隔震技术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根据宜府办函 2010 163 号文件2,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提高至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1类,特征周期 Tg为 0.30 s,结构阻尼比为 0.0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多遇地震为 0.12(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63)、设防地震为 0.34(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10)、罕遇地震为0.72(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场地的勘察结果显示,场地稳定,为建筑抗震一 般地段。本项目建

    10、筑使用功能为公共养老医疗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包括老年养护中心、康养住院楼、公共活动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部、地下车库。本项目建筑面积地上约 2.77 万 m2,地下约 2.6 万 m2。老年养护中心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余部分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筏板基础,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质泥岩。整体效果如图所示。图 1 整体效果Fig.1 Overalleffect本项目为避免出现结构规则性超限,设置隔离缝将主体分为了 AB、C、D、E、F 等 5 个塔楼,工程概况及结构单元分区如表 1 和图 2 所示。其中:AB、C、D、E 塔楼

    11、采用基底隔震设计;F 塔楼建筑使用功能为地下车库,采用传统抗震设计。老年养护中心(AB 塔楼)为地上 11 层,结构高度为 46.75 m;康养住院楼(C 塔楼)为地上 7 层,结构高度为 32.05 m;公共活动、医疗保健用房(D12第 49 卷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塔楼)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部(E 塔楼)为地上 4 层,结构高度为 19.75 m;地下车库(F 塔楼)为地下 2 层,结构高度为 7.90 m,地下车库未采用减隔震技术。表 1 工程概况Table1 Projectoverview子项结构高度 m层数 层建筑功能AB 塔楼46.7511+1老年养护中心C 塔楼32.057+1康养住

    12、院楼D 塔楼19.754+1公共活动、医疗保健用房E 塔楼19.7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部F 塔楼7.902地下车库注:楼层“+1”为隔震层,无建筑使用功能。图 2 结构单元分区Fig.2 Structuralunitdivision根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3的规定,本项目属乙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1 度的要求(8 度0.2g)确定其抗震措施。因采用隔震技术,计算结果中底部剪力比小于 0.5,根据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 T 514082021)4(以下简称 隔 标),本项目按照抗震设防烈度降低 1 度确定隔震层上部结构抗震措施。2 建筑隔

    13、震设计由于各单体隔震设计方法类似,本文选取结构不规则、设计难度大、局部布置抗拉拔支座、最具代表性的 AB 塔楼为例,对其隔震设计进行深入讨论。AB塔楼结构平面呈“L”形,为地下0层,地上 11 层,结构高度为 46.75 m。项目采用的隔震形式为基础隔震,隔震层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之上。隔震层层高为 1.90 m,上部结构层高为 1 层5.25 m、2 3 层 4.20 m、4 11 层 3.80 m。采用PKPM(V1.3)-GZ 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反应谱计算分析,采用 SAUSAGE 2022 结构非线性设计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2.1 隔震设计步骤设计步骤参照论文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下

    14、高烈度地区某小学隔震设计5。2.1.1 建立隔震模型首先,采用 PKPM(V1.3)-GZ 软件建立 AB塔楼整体模型,将下支墩、隔震支座层、上支墩及上部结构整合为一个模型。AB 塔楼整体模型如图 3 所示。图 3 AB 塔楼整体模型Fig.3 OverallmodelofABtower下支墩和上支墩截面相对应且中心对齐,尺寸均为 1 300 mm1 300 mm,本工程部分采用双支座,PK 模型中建立双支柱并采用刚性细杆(100 mm100 mm)连接,隔震支座布置于柱墩上。根据 隔标 要求,上支墩层现浇板厚不得小于 160 mm。参照 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6以及云南省

    15、 隔震构造详图地方标准图集(征求意见稿)7关于隔震层净空高132023 第 4 期许本东,等:7 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表 2 AB 塔楼支座参数Table2 ParametersofbearingsappliedinABtower类别有效直径 mm数量 套竖向刚度(kNmm-1)水平等效刚度(kNmm-1)等效阻尼 屈服前刚度(kNmm-1)屈服后刚度(kNmm-1)屈服力 kNLNB800-80032 6001.32LRB800-800132 8002.022317.01.30106LNB900-900233 1001.50LRB900-900143 4002.30221

    16、9.21.48141LNB1000-1 00074 0001.65LRB1000-1 00084 4002.702321.21.64203注:LNB 为天然橡胶支座;LRB 为铅芯橡胶支座。图 4 橡胶支座布置Fig.4 Arrangementofrubberbearings图 5 抗拉拔支座布置Fig.5 Arrangementofpull-outresistancebearings度的要求(国标图集要求大于等于 600 mm,地方图集则要求大于等于 1 200 mm),为方便隔震层的例行检查和维修,隔震层总高度设计为 1.90 m(净高 1.20 m)。2.1.2 隔震层布置1)支座大小选

    17、型。AB 塔楼支座参数详见 2)支座布置。总共采用 II 型支座 261 套,其中,铅芯橡胶支座共 93 套,天然橡胶支座共 168套。AB 塔楼使用的支座配置如下:铅芯橡胶支座 34 套,天然橡胶支座 34 套(共计使用橡胶支座 68套),抗拉拔支座(KLB)7 套。橡胶支座布置如图4 所示。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部分橡胶支座拉应力可能超限,为使支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局部使用抗拉拔支座控制隔震支座拉应力,抗拉拔支座布置如图 5 所示。图 6 为抗拉拔支座构造示意图,其性能参数见表 3。抗拉拔支座主要由滑轨、滑块、橡胶垫以及连接部件等组成。滑块紧扣在滑轨上但仍可以在滑轨上自由滑动,在保证隔震层水

    18、平位移能力的同时帮助结构抵抗上拔力。图 7 为加装抗拉拔支座前、后的部分橡胶支座拉应力对比,图中展示的编号为 3、48、60、61的支座位置标注在图 4 中。观察图 7 可知,如不采用抗拉拔支座,橡胶支座所受拉应力将超过 1 MPa 的使用限值。叠层橡胶支座在受拉状态下抗剪性能大幅下降,由此可能产生的支座剪断破坏将对结构本身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计算结果表表 2。支座选型根据 1 倍恒载加上 0.5 倍活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下支座竖向基准压应力确定,以确保支座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蠕变变形并能够保持性能稳定。因养老建筑为重点设防类,根据 隔标 针对重点设防类项目的有关规定,隔震支座压应力限值被确定

    19、为 12 MPa。明,抗拉拔支座的应用可极大缓解这一问题。3)支座布置原则。为减小扭转效应并提升耗14第 49 卷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图 7 加装抗拉拔支座前、后的部分橡胶支座拉应力对比Fig.7 Comparisonofrubberbearingtensilestressbeforeandafterinstallationofpull-outresistancebearing2.2 AB塔楼计算结果将 AB 塔楼计算结果统计如下:1)隔震层 X 向偏心率为 0.048 5,Y向偏心率为 0.390 5,满足 3限值要求。2)建筑隔震前、后基本周期详见表 4。从表中可看出,隔震设计大大延长了结构基

    20、本周期,有效降低了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表 4 AB 塔楼隔震前、后基本周期Table4 FundamentalperiodsofABtowerbeforeandafterseismicisolations振型隔震前隔震后11.7522.99021.6892.96131.3702.5793)隔震层必须具备足够的屈服前刚度和屈服承载力,以满足结构对抗风荷载和微振动的要求。在风荷载分项系数取 1.5 时,风荷载作用下X、Y 方向隔震层水平剪力标准值分别为 789.9、1 987.0 kN,均小于限值 2 050.8 kN,满足要求。4)隔震支座产生的水平恢复力要大于隔震支座水平屈服荷载,即隔震

    21、支座屈服后仍应有足够大的恢复力以避免产生显著残余变形。根据有关规定,当隔震层采用隔震支座和阻尼器时,应使隔震层在地震后基本恢复原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最大位移所对应的恢复力,不宜小于隔震层屈服力与摩阻力之和的 1.2 倍。计算可得,水平恢复力和水平摩阻力之比为 4.49,满足相关规定要求。5)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隔震支座压应力为 2.80 11.49 MPa,平均值为 9.09 MPa,中位数为 9.66 MPa。最大压应力为 11.49 MPa,小于 12 MPa 的限值。6)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其压应力为 4.70 22.40 MPa,平均值为

    22、13.06 MPa,中位数为 12.30 MPa。最大压图 6 抗拉拔支座构造示意Fig.6 Schematicdiagramofpull-outresistancebearing表 3 抗拉拔支座性能参数Table3 Parametersofpull-outresistancebearing类别最大拉力 kN最大位移 mm数量 套KLB-12 5003505KLB-24 5003502能能力,铅芯橡胶支座被尽可能布置在靠建筑外侧的结构柱下方,其余结构柱下方均布置有天然橡胶支座。根据计算得出的隔震层偏心率及屈重比对结构整体进行了优化调整。隔震层偏心率是隔震层设计的一个关键控制参数,隔标 要求隔

    23、震层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宜重合,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偏心率不宜大于 3。通过上部结构质心坐标、刚心坐标、偏心距、扭转刚度、弹力半径等系列计算,得出 AB 塔楼偏心率x为 0.048 5、y为 0.390 5,均小于 3的规定限值,满足 隔标 要求。152023 第 4 期许本东,等:7 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应力为 22.40 MPa,小于 25 MPa 的限值。7)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其拉应力为 0.10 0.80 MPa,小于 1 MPa 的限值。8)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位移为235.00 254.00 mm,平均值为 246.16 m

    24、m,中位数为 247.00 mm,均在安全范围内。3 隔震施工隔震工程施工存在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本文从支座外观检查、支座安装流程、隔震构造、支座安装完成验收、支座安装工艺 5 个方面进行介绍。3.1 支座外观检查隔震支座进场时,需要做好资料留存,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和支座现场检验记录都需仔细检查并留存备份。现场检验内容包括:支座是否有气泡、含杂质、缺胶、凹凸不平;上、下端面是否有胶钢黏结不牢;侧面是否有裂纹、钢板外露等问题;支座尺寸抽查(计算及限值详见 橡胶支座 第 3 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GB 20688.32006)8,测 量 方 法 详 见 橡 胶支座 第 1 部分:建筑

    25、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 (GB T 20688.12007)9);产品标签内容是否完整清晰。需注意存放环境场地是否平整并阴凉干燥,应避免支座直接置于地上。预埋板、锚筋等金属件在存放时需做好防锈工作。3.2 支座安装流程本项目隔震形式为基础隔震,即在基础板面以上至 1 层板面以下设置隔震层。隔震支座主要安装部位包含下支墩、隔震支座以及上支墩。在建筑工程中,橡胶隔震支座通常采用先装法安装:首先,浇筑隔震支座下支墩;随后,安装橡胶隔震支座;最后,完成支座上部结构施工。隔震产品进场的前置工序为:完成基础浇筑,并确定下支墩钢筋已绑扎校正(图 8)。下支墩的预埋件安装是橡胶隔震支座整体安装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6、。支座整体安装分为以下 6 个步骤。图 8 下支墩钢筋Fig.8 Lowerbuttressrebars1)预埋板标高定位。用水平仪找出支座设计安装的绝对标高,竖向焊接水平定位钢筋,在预安装的下支墩上找出 3 个用于放置预埋板的支撑点,后以三点法(图 9)确定一个平面,对应焊接 3根辅助支撑钢筋,利用水平尺复核辅助支撑钢筋两两顶点是否水平。预埋板放置于辅助支撑钢筋上,测量定位预埋板水平位置,待确定好位置后,复核预埋板面标高,误差不大于 2 mm。用水平尺复测预埋板平整度,误差不大于 3。图 9 三点法确定预埋板平面Fig.9 Three-pointmethodsforthelocationde

    27、terminationofpre-embeddedplate2)定位预埋板。水平高度确定后,使用全站16第 49 卷四川建筑科学研究仪或经纬仪找出轴线位置,利用支座与轴线的相对关系准确定位支座。复核完成后对辅助支撑钢筋与预埋板进行点焊固定,以防止预埋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生移位。3)安装预埋锚筋、套筒、螺栓。预埋板定位固定后安装预埋锚筋,使用螺栓连接锚筋与预埋板。螺栓紧固后,需确保锚筋端部套筒与预埋板、螺栓与预埋板无明显间隙,并检查锚筋是否垂直。若不垂直,则需查看是否有遮挡。检查无误后使用钢筋焊接连接垂直锚筋下端,搭接钢筋使锚筋与主筋连接并进行加固,这一步是为了防止预埋板与锚筋在后期混凝土浇筑过

    28、程中发生移位或脱离。图 10 为安装完成后的预埋套筒锚筋。图 10 预埋套筒锚筋Fig.10 Anchorboltsofembeddedsleeves4)浇筑下支墩。安装下支墩侧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钢模板的水平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核,并对混凝土面进行找平,在混凝土终凝前拆除钢模板,同时还需用提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对下支墩顶面进行找平,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施工过程如图 11 所示。图 11 下支墩平面找平Fig.11 Levelingthesurfaceofthelowerbuttress5)安装隔震支座。在吊装前,清理安装工作面,取下螺栓,留出安装位置。吊装施工时,需专业指挥人员在场

    29、指挥,挂好支座后进行检查,注意吊绳(钩)是否固定好支座,防止发生下坠。吊装过程中,注意确保没有人员站在吊起支座正下方。支座悬吊到安装位置上方,在放下时需调整支座孔位方向,确保对孔放置。放置好后查看有无偏移,调整无误后拧上螺栓。为提升施工效率,每个支座对孔时,可先确定支座对角线的螺栓孔是否对齐,待到某一批次支座全部完成对孔后再进行螺栓紧固,并对螺栓喷漆防止其生锈。复核隔震支座水平位置、标高和水平度后,对称拧紧其余高强螺栓。施工过程如图 12 所示。图 12 支座安装Fig.12 Installationofisolators6)上支墩施工。上支墩绑扎钢筋时上部锚筋已经安装完成,需注意避让锚筋,不

    30、得挤压、碰歪上部锚筋,保证锚筋垂直。支设上支墩模板时,底模上口齐平支座上连接板上口,连接处缝隙以宽口胶带封住,不得把底模安装到支座上连接板以下,这样做一来可防止漏浆损害支座橡胶,二来便于后期拆除模板。施工过程如图 13 所示。支座安装后如果遇到暴晒天气,则需要对支座进行遮阳处理以避免阳光暴晒。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持续观察支座情况。上支墩层施工、楼层过半、建筑封顶、建筑填充墙施工完成、交付验收前均需要检查支座情况及螺栓松紧度。3.3 隔震构造隔震建筑施工的其余重难点包括:穿越隔震172023 第 4 期许本东,等:7 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图 13 上支墩Fig.13 Uppe

    31、rbuttress图 14 典型隔震沟 a mmFig.14 Typicalvibrationisolatinggroovea层的楼梯、电梯基坑、井道、地下汽车坡道、管道柔性连接、首层接室外台阶、门厅入口、建筑室外周边绿化造景等的施工。这些构造措施如不能按规范要求完成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隔震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隔震层上部结构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是不连续的,需通过设置适当宽度的隔震缝来实现。隔震缝分为竖向隔震沟和水平隔震缝。竖向隔震沟通常设置在结构和挡土墙之间,水平隔震缝则是隔震沟上方盖板与邻近结构或室外地坪之间的缝隙。隔标 要求隔震缝需以 20 mm 厚柔性物

    32、质填充,本项目选择使用双层 5 mm 厚聚四氟乙烯板作为隔震缝填充物。隔震沟最小净宽为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位移的 1.2 倍且不小于 300 mm。同时,盖板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且在同方向上最小可自由运动间距与隔震沟净间距保持一致。隔震沟构造按 隔标5.4.1 条的相关内容展开设计。图 14 为典型隔震沟 a。左至右为 X 方向,垂直于切面为 Y 方向。盖板和柱边之间同样需要沿 Y 方向留出盖板可自由活动的间距。图 15 典型隔震沟 b mmFig.15 Typicalvibrationisolatinggrooveb隔震层在构造和很多细节方面与传统建筑有着较大区别。图 16 给出了隔震层

    33、剖面。在土建设计及施工时工程师需多想一步,即隔震建筑达到最大位移的 1.2 倍时与周围物体间可能产生的碰撞,其相对于传统建筑的碰撞关系多了一个“动态”因素。图 16 隔震层剖面Fig.16 Profileofseismicisolationlayer电梯基坑一般有 2 种做法:悬挂式电梯和支承式电梯。本项目选用的是支承式电梯。隔震电梯基坑在穿越隔震层时不得靠近相邻的竖向构件。电梯轿厢井每个方向都需要预留隔震缝,电AB 塔楼与 D 塔楼均为隔震建筑,且内部建筑功能使用上是互通的。同典型隔震沟 a 有差异的要求是隔震沟净宽应为 2 栋隔震建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位移和的 1.2 倍且不小于 600

    34、 mm。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典型隔震沟 b(图 15)切面从18第 49 卷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梯门口使用钢板搭接,如图 17 所示。图 17 支承式电梯基坑Fig.17 Supportingelevatorpit3.4 支座安装完成验收隔震支座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供货厂商参加。隔震支座安装质量验收标准如下:1)隔震支座的标识齐全、清晰、丝扣无裂纹损毁。2)隔震支座表面清洁,无油污、泥沙、破损等,防腐涂层均匀、光洁、无漏刷现象。3)支承隔震支座的下支墩的顶面水平度误差不宜大于 3;在安装隔震支座后,隔震支座顶面的水平

    35、度误差不宜大于 8。4)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 5.0 mm。5)隔震支座中心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应大于 5.0 mm。6)同一支墩上多个隔震支座之间的顶面高差不宜大于 5.0 mm。7)隔震支座连接板和外露连接螺栓应采取防锈保护措施。8)在隔震支座安装阶段,测量并记录支墩(柱)顶面、隔震支座顶面的水平度,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9)在工程施工阶段,观测并记录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10)在工程施工阶段,检查上部结构、隔震层部件与周围固定物的脱开情况。3.5 支座安装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虽然 4 mm 预埋板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因板面积较大,运输过程和现场施工操作

    36、都有可能造成钢板变形。这导致后续安装隔震支座时还需对钢板下的混凝土重新进行找平,费时费力。对于安装标高及水平度控制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钢板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新疆地区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钢板厚度应达到 10 mm,且安装支座时不需要取下钢板,可直接将隔震支座安装于钢板之上。适当的厚度可以避免在运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钢板变形,这对提高施工速度、控制支座安装后的平整度及标高高度都是极大利好。但若不取出预埋板,则需要做好钢板的防锈处理。根据成本核算,虽然增加钢板厚度会带来支座成本的少量增加,但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来说有着极高的性价比。4 结 论本文从减隔震专项设计、施工

    37、工艺、施工流程等方面对位于 7 度区的某老年养护中心的隔震专项施工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结论如下:1)为避免出现结构规则性超限,结构主体以隔离缝区分为 5 个塔楼,除地下车库外均采用基底隔震设计。2)项目使用铅芯橡胶支座和天然橡胶支座共 261 套。模拟结果显示,部分橡胶支座拉应力可能超限,故在局部采用了抗拉拔支座以控制橡胶支座的拉应力。3)建筑工程中的隔震支座安装方法以先装法为主。施工顺序大致为:浇筑隔震支座下支墩;安装橡胶隔震支座;浇筑上支墩。4)适度增加支座预埋钢板厚度以避免钢板在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形变,可以显著简化支座施192023 第 4 期许本东,等:7 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

    38、施工技术探讨工工艺,虽然可能增加成本,但考虑到对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带来的提升,可谓性价比极佳。现有规范对这一部分的具体施工流程缺乏描述,笔者认为参考新疆地区有关规定,将“适度增加支座预埋钢板厚度且支座安装前无需拆除预埋钢板”的内容补充修订入现有规范或将有效规范施工流程并提高施工效率。5)为充分发挥隔震层的隔震作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隔震支墩施工以及支座安装精度,并充分意识到管道柔性连接等隔震措施的重要性。目前根据 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3602015)进行验收时,验收项目均与支座相关,关于隔震构造措施没有具体验收要求。本项目隔震验收时,不仅对规范规定的隔震支座进行了验收,还对隔

    39、震构造措施进行了验收。施工人员需根据隔震支座安装有关规范对各项流程进行规范施工,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稳步推进。本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抗拉拔支座成功解决了异形建筑抗震设计中常见的扭转受拉难题。此 外,减隔震技术多应用于高烈度即8度、9度地区,本项目位于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区,本研究可为该类地区的隔震项目设计、施工以及在编的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建筑隔震减震工程施工验收及维护标准 提供参考。参 考 文 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74 号 A OL.(2021-07-19)2023-01-05.http: gongbao content 202

    40、1 content_5631815.htm2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我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原则的通知:宜府办函 2010 163号 A.宜宾:出版者不详,2010.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 T 514082021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5 刘兢兢,詹林,刘孝国,等.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下高烈度地区某小学隔震设计 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2,48(2):1-9,16.6 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隔震构造详图地方标准图集(征求意见稿).EB OL.(2020-07-22)2023-01-07.http: gongzuodongtai2 gongshigonggao4 281291.html.8 橡胶支座 第 3 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 20688.3 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9 橡胶支座 第 1 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 20688.12007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注意事项

    本文(7度区某老年养护中心隔震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