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pdf

    • 资源ID:520194       资源大小:8.23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pdf

    1、67史历Vol.50 No.3Jun.20232023年6 月第50 卷第3 期西伯利亚研究SIBERIAN STUDIES19世纪末一2 0 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袁丽丽韩佳利内容提要 18 6 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政府首先着手解决的农业问题却成为帝俄晚期经济发展的短板。19世纪8 0 年代初,世界农业危机爆发,国际粮价下跌影响了俄国小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亚历山大三世执政后,为了巩固统治,极力推行反改革政策,不仅忽视农业发展,还使农奴制改革遗留的诸多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加速了农业危机的发生。在广大欧俄地区,农业转型陷入僵局,粮食歉收频发,农民大量破

    2、产。19 世纪和2 0 世纪之交的农业困境迫使俄国统治阶层重新审查农业政策,围绕缓解人地矛盾和增加资金投入问题,官员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终都未能彻底化解危机。关键词 俄国农业政策 农业危机中图分类号 K51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 0 8-0 9 6 1(2 0 2 3)0 3-0 0 6 7-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 XSS006);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S21057)【作者简介】袁丽丽,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韩佳利,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由传统的农业

    3、国向工业国转型。但在十月革命前,农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外学界关于帝俄晚期农业经济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就是否存在农业危机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欧美学者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取得长足进步,不存在危机,但包括俄罗斯史学家在内主要著作有:James Y Simms.The Crisis in Russian Agri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A Dfferent View,Slavic Review,1977,Vol.36,No.3;Stefan Plaggenborg.Tax Policy and the Quest

    4、ion of Peasant Poverty in Tsarist Russia(1881-1905),Cahiers du Moude russe,1995,Vol.36,No.1/2.682023年第3 期西伯利亚研究的大部分学者则认为这一时期俄国的农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对此问题同样持悲观看法,且对农业危机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以19 世纪下半叶俄国的农业政策、农业活动以及世界农业危机的影响为切人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一、农业危机的背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取得迅猛发展,粮食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加,农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表面繁荣之下隐藏着

    5、许多问题。俄国半封建的土地关系、逐年增长的财政赤字、保守的国家政策等因素导致各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发农业危机。(一)农业政策的保守性19世纪6 0 年代以来俄国政府推行的农业政策是酿成危机的主要内因,其突出特点是带有极大的保守性。18 6 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份地。然而,份地赎金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实际价格,绝大多数农民无力一次性付清,为此国家以贷款的形式替农民向地主支付赎金总额的4/5,其余1/5视个人情况以现金支付或劳役方式抵偿。这就决定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在短期内仅享有份地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经济上难以独立。为了生活,他们只能成为“暂时义

    6、务农”,继续依附于地主,承担繁重劳役。只有正式订立土地赎买契约后,农民的临时义务才能解除。1881年,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决心依靠保守派推行反改革措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首先,政府出台强制赎买份地的法令,规定从18 8 3 年1月1日起农民必须赎买份地。以地主农民为例,改革后平均获得3.4 俄亩土地,为此支付赎金8.6 7亿卢布,比实际土地价格高出3.2 3 亿卢布。强制性赎买政策使国家和地主覆取了高额利润,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其次,政府力图巩固地主在农村的统治地位。18 9 0 年出台的地方自治机构法明确指出,地方自治机构是沙皇政权设在基层的行政单位,地方的一些自主权由此

    7、被剥夺。同时,限制农民主要著作有:Cyril E.Black.The Transformation of Russian Society:Aspects of Social Change Since 1861,Cam 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Curtiss John S.The Peasant in Nineteenth-Century Russi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农民生活、地主经济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论证。代表论著有: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

    8、6 1年农民改革,载外国问题研究2 0 16 年第4 期;张广翔、齐山德:18 世纪末一2 0 世纪初俄国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及其特征,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9 年第6 期;王茜:论俄国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载西伯利亚研究2 0 0 2 年第6 期。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5卷),刘祖熙等译,商务印书馆2 0 13 年版,第2 8 4-2 9 0 页。4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 6 119 17),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版,第2 5页。.69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参与地方自治事务,提高地主的政治话语权,越来越强化农民阶级的等

    9、级性和无权地位。政策的保守性还体现在政府竭力把农民固着在份地上,限制其自由流动。1893年12 月,沙皇政府颁布限制农民分家的法令,规定农民未经村社2/3 的人口表决同意不得离开所在地;村社重分土地须至少间隔12 年;农民即使在付清全部赎金的情况下,仍然被禁止出租和转让份地。上述政策旨在限制土地流转,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地主土地的劳动力需求。此外,为了保证农民按时缴纳税款和份地赎金,俄国政府加强了村社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村社实行连环保制度,这可以阻止农民从村庄迁走,以免让留下来的人承担全部赋税;对农民拖欠税役的情况,则会采取各种手段强征,如警告、鞭打、变卖财产等。村社除了发挥

    10、基层管理的作用外,还保留了传统的经济职能,如定期重分土地。在此过程中,地主往往通过“割地”分得质量较好的部分并霸占了农民原来耕地的1/5以上,进而导致农民的份地面积较农奴制改革前不断减少且质量较差,多数份地为交错分布的沼泽、山地等,不便于耕种。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缩减,18 7 7 年每户平均可耕地面积为12 俄亩,19 0 5年则降至9.5俄亩不难看出,农奴制改革之初沙皇政府就不断向地主阶级妥协让步,致使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为农业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此后,愈加保守的农业政策产生诸多消极作用,农民为份地赎金所困失去人身自由,继续受到国家、村社、地主的三重剥削。农村人口分化和资本

    11、主义关系的渗透遇到阻碍,大型机械设备难以推广,只能维持旧有的低效生产模式。(二)国库空虚与农业投资不足俄国的财政问题由来已久。从19 世纪中叶到2 0 世纪初,俄国为维持欧洲大国地位多次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国库入不敷出。18 53 18 56 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国内经济调救,同期国家财政赤字达7.9 6 亿卢布,是每年国库收人的2倍。18 7 8 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这次军事行动造成了超过10 亿卢布的财政赤字Thomas S.and Pearson.Russian officialdom in crisis-autocracy and local self-government(

    12、1861-19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119.Louis skyner.Property as Rhetoric:Land Ownership and Private Law in Pre-Soviet and Post-Soviet Russia,Europe-A-sia Studies,2003,Vol.55,No.6.曹维安: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0 4 页。Smith S.A.Moral econom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in Russia:1861-1

    13、918,Revolutionary Russia,2011,Vol.24,No.2.5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 8 6 年版,第9 9 页。William C.Fuller.Strategy and Power in Russia 1600-1914,New York:The Free Press,1928,p.344.70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19 世纪下半叶俄国历任财政大臣均实施了改革,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赤字难题。此时正逢俄国工业高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大,国家不仅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甚至要依靠与民争利实现收支平衡和工业化的目

    14、标。俄国的工业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缴纳的赋税和外国投资。苏联历史学家梁士琴科对此有过贴切的描述:“农民在19 世纪7 0 一8 0 年代担负土地赋税、支付赎金以及其他一些捐税的经济负担过于沉重,而这是伴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但赋税收人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资本需求。于是,沙皇政府将目光转向吸引外资。19世纪末的俄国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国际市场纸卢布贬值、汇率暴跌,这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为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函需进行币制改革,建立金本位制度,以恢复卢布信誉。维什涅格拉茨基、维特等财政大臣力主通过限制进口、鼓励粮食出口,来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增加外汇储备。经过多年努力,18

    15、 9 7 年俄国已积累了充足的黄金储备,国内金融环境得到改善。仅19 0 0 年引进外资就超过9 亿卢布,较之18 9 0 年的2 亿卢布大幅增加。可见,工业的蓬勃发展与农业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大额投资几乎没有惠及农业领域。相反,俄国政府倡导的工业化以压榨农民为基础,依靠低价出口农产品实现汇率平衡,工农业剪刀差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国富民穷。俄国生产的粮食可以出口大半个欧洲却无法养活本国国民。交纳完国家的税赋后,农民手里仅剩下勉强度日的一点钱财,不仅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更无暇顾及改良农业生产。(三)世界农业危机的影响自19 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国、美国、印度、阿根廷等国大规模开垦土地、种植谷物,世界粮

    16、食总产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各国之间建立起便捷的交通网络,运费成本的降低促使大量谷物涌人国际市场。从18 7 3 年起,西欧市场遭到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强烈冲击,以粮价下跌为主要特点的世界农业危机相继在英国、法国爆发,俄国亦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时期俄国大量向西欧国家出口粮食,这既是俄国实现工业化的需要,也是其偿付外债的必要手段。以小麦为例,18 8 6 18 9 0 年俄国年均出口7 2 0 万吨,占同期总产量的19%2 1%。为了尽可能多地赚取外汇,俄国在世界市场上压低价格,扩大出口。供大于求的粮食贸易和各国之间的竞争致使国际粮价暴跌,大多数【苏】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2

    17、 卷),李延栋等译,人民出版社19 54 年版,第57 4 页。【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3 年版,第4 0 5页。Stephen G.Wheatcroft.Crises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easantry in late imperial Russia,in Esther Kingston-Mann andTimothy Mixter eds.,Peasant Economy,Culture,and Politics of European Russia,1800-1921,Princeton:

    18、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2014,p.136.7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国家为保护本国农民利益、降低损失而减少出口。然而,俄国当局却继续增加出口量。在国内粮食歉收的情况下,18 9 1年俄国出口小麦3 2 0 万吨,18 9 2 年出口6 6 0 万吨。18 9 3 年,2 7 个欧俄省份实现粮食盈余,其中2 0 个省的余粮全部供应国外市场。俄国这样做的后果显而易见:粮食出口价格持续下跌。据大英图书馆报记载:18 7 1年英国市场上的进口小麦销售价格为每夸脱56 先令,18 9 4 年下降到2 2 先令10 便士,18 9 5年跌至17 先令6

    19、 便士,创150 年来最低记录。世界农业危机的影响迅速波及到俄国,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价格的急剧下跌损害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作为粮食出口的主力军,地主阶级的收人锐减。为了转嫁危机,地主愈发加大对农民的压榨,同时缩小生产规模、减少投资,进而导致俄国农业转型速度放缓,影响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二、农业危机的表现受外部世界市场的冲击和内部保守政策的影响,19 世纪8 0 年代初俄国农业危机爆发。纵观俄国晚期的农业经济,虽然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但是土地资源匮乏、人均产量低、农业转型困难等深层次问题也日渐突出。(一)农业发展区域性失衡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政府尝试在农业领域自上而下建立资本

    20、主义生产方式,即仿效德国发展模式,走“普鲁士道路”,扶持地主阶级成为农业资本家,完成生产关系的更迭,但转型之路困难重重。19 世纪末欧俄各地区间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特点,没有达到俄国政府的预期效果(见表1)。表119 世纪8 0 年代末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和工役制经营方式地产经营主导方式省份类型黑土地带非黑土带共计资本主义制度占优势的省份91019混合制占优势的省份347工役制占优势的省份12517总计241943资料来源:列宁全集(第3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 0 13年版,第16 7 页。俄国多数黑土地带省份沿用半封建的生产方式。这主要是因为

    21、黑土区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历史悠久,农奴制残余较多。此外,受世界农业危机的影响,大部分Stephen G.Wheatcroft.Crises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easantry in late imperial Russia,in Esther Kingston-Mann andTimothy Mixter eds.,Peasant Economy,Culture,and Politics of European Russia,18001921,p.138.2Agriculture in 1894,British Library Newspapers,Jan.

    22、1,1895.72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地主为节约成本采用工役制,即缺地农民为地主耕地,以实物租和劳役作为交换,获得土地或其他农业用地的使用权。农民不仅要完成农活,还要承担运输、修房、放牧等繁重劳役,其地位相较于改革前并无二致。多数地主缺少生产经验,无法适应农业转型发展,既不知道种植和收获庄稼的具体时间,也不懂得如何照料牲畜,尚不具备自营土地的条件。在耕作方式上,黑土区延续了落后的三圃制,土地被分为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三部分,轮流用于耕作和恢复地力。在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非黑土区、南俄草原等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这些地区由于土壤质量较差,改良农业取得的效果不佳,地主索性出租或出

    23、卖土地。同时,国家在中部非黑土带兴建工业基地,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上风。而波罗的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因临近西欧,便于经济交流,地主又勤于学习先进技术,农业转型较为顺利,到十月革命前那里的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已发展成熟整体上看,俄国的农业转型道路并不成功。资本主义经营模式需要建立在雇佣关系之上,而在多数地区农民没有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地主也未能演变为政府理想的农业资本家,生产转型缺少必要的劳动力和独立的经营者。因此,农业现代化进程十分缓慢,经济发展受到肘。(二)粮食收频发19世纪末一2 0 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粮食短缺。从18 8 0

    24、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或多个省份出现歉收的情况,人均粮食产量和消费水平不断下降。18811890年的10 年间,欧俄地区有6 年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低于19 世纪7 0 年代的平均水平。以5年为计算周期,18 7 6 一18 8 0 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395公斤。19 世纪8 0 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下降:18 8 118 8 5年为3 7 7 公斤,18 8 6 18 9 0 年为3 57 公斤,其中个别年份的粮食产量创历史最低纪录。从18 8 7 年开始,粮食总产量连续3 年下降,18 8 7 年除去出口剩余粮食总量为3810万吨,18 8 8 年为3 2 6 0

    25、万吨,18 8 9 年则只有3 0 0 0 万吨(比18 8 7 年低8 10 万吨)。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同样呈递减态势:18 8 7 年为4 0 0 公斤,18 8 8 年为3 9 0 公斤,18 8 9 年为3 6 0 公斤。18 9 0 年产量略有回升,但仅达到8 0 年代初的水平,尚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此外,农业危机期间,农民的境遇更加糟糕。生活标准的改变、直接税和间接税的一再增加,迫使农民只能以减少自身消费为代价,将粮食Roberta Manning.The crisis of the old order in Russi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

    26、ty press,1982,p.20.Elvira M.Wilbur.Peasant pover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a view from Russias“impoverished center at the end of thenineteenth century,in Esther Kingston-Mann and Timothy Mixter eds.,Peasant Economy,Culture,and Politics of European Rus-sia,1800-1921,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

    27、s,2014,p.113.73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抛向市场。18 8 8 年农民人均余粮为3 4 6 公斤,18 8 9 年仅为3 0 0 公斤。在收省份,贫困和饥饿现象极为普遍19世纪9 0 年代的情况更惨淡。18 9 0 18 9 1年,俄国遭遇极端恶劣天气,绝大部分粮食主产区歉收甚至颗粒无收,进而发展成一场空前的大饥荒。18 9 1年俄国粮食总产量为2 8 8 0 万吨,较上年减少2 3%。饥荒蔓延到欧俄广大地区,中部黑土地带有2 5个省份遭遇歉收,其中19 个省份的粮食产量低于7 0 年代平均水平。然而,俄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饥荒的严重性,仍然继续出口农产品。结果

    28、,18 9 1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创下2 8 0 公斤的最低纪录,农民人均余粮则降至2 6 3 公斤。农作物歉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食物短缺,而多年的盘剥和压榨使农民手里几乎没有余粮应对危机。饥荒造成至少4 0 0 0 万人受灾。18 9 2 年2 月,时任美国驻俄大使查尔斯埃默里史密斯(Charles Emory Smith)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俄国大饥荒的见闻录:“在彼尔姆省的一个村庄,农民甚至无法找到杂草充饥。他们成群结队地涌向叶卡捷琳堡乞讨食物,或者干脆放弃希望,躺下,等待死亡。”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造成大批农民感染猩红热、斑疹伤寒、白喉、霍乱和天花等传染病。由于医疗条件匮乏,基础设施落

    29、后,许多人死于病痛。20世纪初俄国的粮食产量虽然较19 世纪末略有增加,但更多是广种薄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欧俄地区为例,19 0 0 年每俄亩粮食产量为30.8普特(约合4 9 2 公斤),低于同期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的水平,其中,小麦单产平均低4 8.5%,大麦低3 4%,燕麦低50%,马铃薯低6 9%,黑麦低57%。此后,受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大批农民应召入伍,农业播种面积下降。同时,为保障军队给养供应,主要产粮省份将农产品运往前线,造成后方城市供给不足,粮食市场混乱。具体表现为:从19 14 年开始俄国内粮食市场流通量减少、粮食贸易贷款萎缩、货币持续贬值、粮价上

    30、涨,到19 15年10 月3/4 以上的城市已经出现粮食短缺问题。对于广大俄国农民而言,粮食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关系到日常温饱,还是Stephen G.Wheatcroft.Crises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easantry in late imperial Russia,in Esther Kingston-Mann and1Timothy Mixter eds.,Peasant Economy,Culture,and Politics of European Russia,1800-1921,p.136.同上,P.136.同上,p.137.Charles

    31、Emory Smith.The Famine in Russia,The New York Times,Feb.22,1891.Richard Robbins.Famine in Russia,1891-1892:The Imperial Government Responds to a Crisis,New York:Columbia5University Press,1975,p.175.6OTyeT rOcynapCTBeHHOrO KOHTpOIA HO HCHOIHeHHIO TOcyuapCTBeHHON pOCIHCH HOXOHOB H paCXOHOB H HHaHCOBbI

    32、XcMeT 3a1900r.CII6.,1901.C.818-819.【俄】尼德康德拉季耶夫:战争和革命时期的俄国粮食市场,张广翔、钟建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7 年版,第8 7-9 5页。74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赋税、份地赎金、农业生产资料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来源。粮食短缺反映出农村人地矛盾的严重性,加深了农民与地主和国家间的隔阅,底层人民对沙皇政府的离心倾向强烈,进而影响了2 0 世纪初俄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三)畜牧业衰退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辅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 世纪末一2 0 世纪初,俄国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不容乐观。人均牲畜占有量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

    33、重要指标之一。19 世纪末,由于俄国人口增长,闲置土地开拓为耕地,草场逐渐减少。同时,粮食收引起饲料短缺,导致牲畜数量锐减。根据地方自治局的统计资料,从18 6 4 年至19 13 年,农民人均马匹数量减少3 0%,牛减少2 7%,羊减少52%,牲畜总数减少3 2%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畜牧业的衰退程度存在差异。在中部黑土地带和伏尔加河上游等农业危机较严重的地区,牲畜养殖遭到较大冲击。奥廖尔省的调查数据提供了一个例证,该省分别于18 7 7 年和19 0 1年进行了两次农业普查:第一次普查结果显示,每10 0 户有115匹马、8 6 头牛和554 只羊;2 4 年后的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每10

    34、 0 户仅有9 4 匹马、8 2 头牛和52 3 只羊。每种牲畜的数量都明显下降。相反,在非黑土区、伏尔加河下游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等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牲畜数量略有增长。例如,随着乌拉尔一西伯利亚奶牛场和培根农业合作社的建立,该地区牛的数量迅速增加。总体来看,欧俄大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形势严峻。在帝俄晚期的农业经济中,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畜牧业仅起到一定补充作用,各类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19 13 年,仅1/4 左右的农业收人来自牲畜、肉类、乳制品的销售(四)农村人口日益贫困俄国的农业危机还表现在农村人口生活的贫困化。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19世纪末

    35、一2 0 世纪初俄国地主和农民的收人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9世纪末国际粮价下跌导致俄国地主的收人显著减少。据统计,18 7 3 18 9 6年,地主从土地上直接获取的收益较农奴制改革前下降50%,如果仅依靠土地收入,6 0%的地主将无法养家糊口。中部黑土区的地主最贫困,其次是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以及部分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如波罗的海和乌法地区的地主受危机冲【俄】鲍尼米罗诺夫:帝俄时代生活史(上册),张广翔等译,商务印书馆2 0 13 年版,第2 6 0 页。Lazar Volin.A Century of Russian Agriculture:From Alexander II to

    36、Khrushchev,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3,P.58.Raymond W.and Goldsmith.The Economic Growth of Tsarist Russia 1860-1913,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1961,Vol.9,No.3.7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及应对之策击较小。19 0 5年,国际粮价下跌的影响消退,此前超过8 0%的地主无力维持土地经营,大量破产的中小地主试图通过削减开支、出售地产来摆脱困境。18 9 519 0 5年,地主失去的土地数量比1

    37、9 世纪7 0 年代增加3 0%;19 0 519 15年,地主又失去了约10 0 0 万俄亩土地。因无力偿还债务,1/3 的地主将土地抵押给贵族土地银行,4 0%的地主将全部收人用于还债。由于缺乏资金且累计欠债,二次抵押贷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同样,农民的情况也不乐观。19 世纪末俄国国内粮食价格下滑,以中部黑土区为例,8 0 年代初黑麦的价格为56 戈比/普特,小麦价格为8 1戈比/普特,虽然饥荒时期粮价一度上涨,但长时间内总体呈下跌趋势。19 世纪9 0 年代末这两种农产品的价格分别降至2 5戈比/普特和3 9 戈比/普特。为了生活,农民不得不低价出售粮食,19 17 年每俄亩土地(含耕地

    38、和草地)的平均收人为3.7 7 卢布。如果再加上其他收益,农民每年的纯收入约4 0 卢布。此外,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农民的家庭手工业近乎破产,农村作坊中生产的粗布、鞋、农耕用具等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无法与机器制造的产品竞争。因此,农民总收入进一步减少。尽管这一时期农民增收的途径较农奴制改革前更为多样化,但其总收人仍无法保障顺利缴纳赋税和份地赎金。18 7 1年农民的份地赎金欠债达12 8 6.2 19 8 万卢布,18 8 1年增加到19 7 3.3 7 1万卢布。欠缴税款激增也见证了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一事实:19 0 0 年欧俄50 个省的欠税金额涨幅超过110%,中部黑土省份超过142.5

    39、%,东部草原区为17 8%,伏尔加河中游为3 2 5%,乌拉尔地区为3 51%。破产农民约10 10 万户,7 5%以上的农民无法单纯依靠份地养活自已三、政府应对农业危机的举措19世纪末2 0 世纪初的农业危机牵制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的生活举步维艰。财政大臣维特在致尼古拉二世的信中写道:“只要农民问题还没有在个人繁荣和人身自由的原则基础上开明地予以解决,其他一切改革都如同在沙滩上建造房屋,是不稳固的。”在这一背景下,俄国统治阶层着手改革,重新制定农业政策。(一)紧急救助政策紧急救助政策是俄国政府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根据实施的1Mazour and Anatole G.Econ

    40、omic decline of landlordism in Russia,The Historian,1946,Vol.8,No.2.Richard Pipes.Russia under the Old Regime,London:Penguin Books,1997,p.165.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9 9 页。4OTeT TOCyHapCTBeHHOrO KOHTpOH HIO HCHIOJHeHHTIO rOCyHapCTBeHHON pOCIICH HOXOIOB H pacxOHOB H pHHaHCOBbIXcMeT3a1900r.C

    41、.818-819.【俄】维特、【美】亚尔莫林斯基:维特伯爵回忆录,傅正译,商务印书馆19 7 6 年版,第14 0 页。762023年第3 期西伯利亚研究方式和内容,这项政策可分为直接救济和间接救济,前者为国家直接拨拔款,后者则是依靠临时性政策调节粮食的分配和消费。早在18 6 8 年俄国内务部就制订了粮食资本救济计划,旨在由地方自治局和中央政府共同出资提供救济款和扶持种粮。18 9 118 9 2 年大饥荒期间,政府通过这项计划向歉收省份下拨1.6 2 亿卢布。但在实施过程中,内务部和财政部对地方受灾情况的统计前后矛盾,各地方自治局的数据也不够精确,最终只有13 0 0 万人得到有效救助。此

    42、外,由于中央政府坚持分批拨付救济款,严重影响了地方大宗物资采购,大部分地区的灾情非常严峻,只能被动地等待饥荒消退。2 0 世纪初,政府的直接救济数额逐年增加,19 0 119 0 2 年支出3 9 0 0 万卢布,19 0 4 19 0 6 年支出7100万卢布。然而,这对于广大受灾农村而言可谓杯水车薪。同时,保守派政府官员认为过多的财政支出会导致国库资金流失,因此力主用间接救济方式解决问题。首先,国家通过减免直接税和份地赎金的方式刺激农民消费。18 8 5年俄国政府颁布的法令规定,自18 8 7 年起废除除西伯利亚外其他地区的人头税。2 0 世纪初,斯托雷平进行土地改革,宣布从19 0 7

    43、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农民份地赎金。尽管国家作出了一些尝试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与其他阶层相比农民仍缺乏生产资料,较为贫困。这些措施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次,临时限制粮食出口。18 9 1年7月俄国政府颁布禁止出口黑麦的法令,随后禁令扩展到其他农产品。19 14 年8月2 9 日俄政府再次发布禁止粮食和饲料出口的法令。但由于禁令是临时性措施,实行时间较短,实际上未能缓解长期性的粮食短缺状况。第三,调整粮食的运输和分配。19 世纪末俄国政府通过降低国内铁路运价来调节粮食歉收区和盈余区之间的运输,从而实现不同地区间的农产品供给平衡。18 9 1年2 月,政府正式实施特殊的粮食运价,将向部分农产品短缺省份的

    44、运价下调50%。但在具体执行中,粮食供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相关机构准确掌握国家的资源规模和需求潜力。鉴于俄国当时的统计情况,各地方自治局的粮食统计存在很大误差,不可能掌握地域不大的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制定的供应计划经常基于一种假设,即粮食会有的,而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因此,无论是直接救济还是间接救济都是俄国政府在粮食歉收时的临时性举措,只能暂时缓解当时的紧急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俄国广大农村地区Simms J.Y.The Crop Failure of 1891:Soil Exhaustion,Technological Backwardness,and Russias“Agrar

    45、ian CrisisSlavic Review,1982,Vol.41,No.2.【俄】尼德康德拉季耶夫:战争和革命时期的俄国粮食市场,第13 1页。Richard Bobbins.Famine in Russia,1891-1892:The Imperial Government Responds to a Crisis,Pp.32-33.34【俄尼德康德拉季耶夫:战争和革命时期的俄国粮食市场,第2 14 页。77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粮食仍常年短缺。(二)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的尝试农业危机暴露出俄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端,临时性举措只能解决少部分地区的燃眉之急,落后的生产

    46、制度和耕作工具才是阻碍农业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政府将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之一。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1.提高农业生产技术19世纪9 0 年代初,维特提议任命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为农业大臣。18 9 4年,叶尔莫洛夫召集一批科学家,组建了农业科学委员会。为提高俄国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科学委员会主张仿照美国,建立农业实验站和技术服务网络。图拉省、萨马拉省、斯摩棱斯克省等陆续建成一批实验站并投人使用。实验站主要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如改良土壤、培育良种、推广化肥等。由于后期缺乏资金以及部分科学家退出,截至19 1

    47、7 年,实际开设的实验站比预期数量要少。其中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实验站仅为9 4 所,占全俄总数的2 5%;地方出资建设的占4 3%,且取得的成效很显著。例如,19 0 8 年哈尔科夫省成立的植物繁育站,用5年左右时间就开发出全新的冬小麦高产品种。相比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局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除建设实验站以外,地方自治局还资助创办了农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农业协会的职责非常广泛,例如,为农村人口提供农艺援助、供应种子、改进生产方式、提出科学的耕作建议等,同时还在农村建立农业学校,向农民传授高效的种植方法,推广多圃制,举办各类农业展览会,引进先进农业机器设备。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无力购买改

    48、良农具,地方自治局还建立了省、县二级农业仓库,低价购买农业机器,再以同样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资金匮乏以及土地分散等原因,多数地区未能建立起农业服务体系,大型机械的推广程度依旧非常低。所以,十月革命前欧俄大部分省份仍然保留着落后的耕作制度。2.改革农村管理体制19世纪8 0 年代,俄国的村社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变革农村管理体制,废除农民等级性,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解决农业危机的必要之举。19世纪9 0 年代初的饥荒使财政大臣维特认识到农业危机的严重性,他开始转Elina Olga.Planting Seeds for the Revolution:Th

    49、e Rise of Russian Agricultural Science,1860-1920,Science in Context,2002,Vol.15,No.2.78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变之前的经济纲领,重新考虑农业问题。18 9 4 年维特修改身份证章程,放宽村社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民外出迁居的自由。18 9 8 年他两次呈递报告陈述农业危机的影响,指出18 6 1年农奴制改革的遗留瘤疾,力劝尼古拉二世完全解放农民。大臣委员会对此表示赞同,但沙皇却不予理踩。政府的无视态度激化了农民的怨恨情绪。19 世纪9 0 年代,俄国爆发多次农民起义,斗争呈现新的特点,即农民不仅反

    50、对地主,而且还反对专制政权和农业资产阶级。此起彼伏的地方农民起义迫使沙皇开始重视农业问题。19 0 2 年1月22日,俄国政府成立农村工业需求特别会议,就农村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地方委员会报告汇编。其中多数代表支持改善农村状况,提出减免农村赋税、废除土地重分公社、消除农民等级性、鼓励农民迁移等方案。维特对此表示支持,但以普列维为首的保守派持反对意见。最终,虽然众多提议未能落实,但相关建议和统计数据为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1905年俄国发生革命和农村骚乱。面对统治危机,斯托雷平一方面提出采取严厉惩治手段,调动军队镇压暴动;另一方面建议开辟一条农民自由使用土地的道路。这些观点都十分符合尼


    注意事项

    本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危机及应对之策.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