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

    • 资源ID:520049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

    1、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23,46(3):390-398 http:/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Vol.46,No.3,2023 DOI:10.3969/j.issn.2095-3704.2023.03.59 收稿日期:2023-07-09 修回日期:2023-07-23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科院院列重点研发计划(2022GAAS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G08)和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2022CXCY0208)作者简介:姜莉莉(1986),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草莓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武冲,副研究员,博士

    2、,。姜莉莉,马双娇,张欣,等.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物灾害科学,2023,46(3):390-398.草莓草莓叶螨的叶螨的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与与展望展望 姜莉莉1,马双娇2,张 欣3,徐秀秀1,武 冲1*(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现代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2.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7)摘要:草莓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浆果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侵扰,叶螨是其中主要害虫之一。文章概述了草莓叶螨的种类和发生特点,综述了目前主要防治措施及研究现状,并针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

    3、期为草莓病虫害尤其是叶螨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草莓;二斑叶螨;研究现状;化学防控;生物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04(2023)03-0390-09 Research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Tetranychus on Strawberries JIANG Lili1,MA Shuangjiao2,ZHANG Xin3,Xu Xiuxiu1,WU Chong1*(1.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Shando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

    4、f Modern Protected Fruits,Taian,Shandong 271000,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3.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7,China)Abstract:Strawberry is the fastest growing berry species in China,and is susceptible to many kinds of diseases

    5、and insects during its growth,among which Tetranychus is one of the main pests.In this paper,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etranychus on strawberries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control measures and research status quo were reviewed,an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

    6、esearch direc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strawberry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especially Tetranychus.Keywords:strawberry;Tetranychus urticae;research status quo;chemic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柔软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

    7、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猛1,已成为世界草莓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2。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20 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 13.16 万 hm2,年产量 344.9 万 t,总产值超 600 亿元,已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3。随着草莓产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已成为草莓常规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4。草莓叶螨,俗称红蜘蛛,可传播多种病毒5,其取食叶片造成褪绿、焦枯,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降低草莓产量和品质。叶螨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年发生代数多,且易产生抗药性6,已成为影响草莓生产的重要害虫7。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前人研究文献,以及走访调研山东省设施草莓产区草莓叶螨的危害情况,结合团队前期研究结果,总结

    8、了草莓叶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特点,综述了主要防治措施及研究成果,针对草莓叶螨未来的防控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草莓害螨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2023年第3期 姜莉莉等: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91 1 草莓叶螨的危害特点 草莓叶螨喜干、畏湿,高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其大规模发生,可栖息于枯枝、腐叶、土缝中,随种苗移栽、劳动工具等进入棚室。其以成螨、若螨在草莓叶背刺吸汁液,危害后叶片由靠近叶脉处呈现白斑(图1),严重时叶片从灰白色变为深褐色,对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图 2),甚至可导致叶片脱落死亡和果实畸形(图 3)。叶螨喜群集于叶背主脉附近,吐丝结网并藏匿于网下为害(图 4),致密

    9、的蛋白质丝网能有效帮助其抵御不良环境条件8。图 1 叶螨危害草莓叶背的初期白斑症状 图 2 叶螨危害草莓叶背的后期症状 图 3 草莓叶螨引起的果实畸形 392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图 4 叶螨危害草莓叶片产生的蛛网 草莓叶螨在田间一般先呈现点片发生,再向周围植株扩散;先危害下部衰老叶片,并逐步向植株上部健康叶片蔓延。大棚栽培草莓由于棚膜遮挡雨水,且棚内温度较高,往往叶螨发生尤为严重9。温室草莓的生长中后期易爆发叶螨,被害植株矮化早衰,叶片呈红褐色干枯状;若开花期受害,则果实缩小硬实,畸形果增多,严重影响草莓鲜果的产量及品质,部分地区可减产 3040,甚至绝收。2 草

    10、莓叶螨的分类草莓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叶螨科,主要包括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不同地区优势种并不相同。李卓等10报道,北京地区草莓叶螨以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uval)为主。姚淑伟等11报道,句容地区为害草莓的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凤舞剑等12报道,徐州草莓园区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混合发生,其中草莓盛花期二斑叶螨为优势种。笔者调查发现,山东省设施草莓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图 5)。朱砂叶螨又名棉红蜘蛛,其一年发生1520代。雌成螨体长约 0.430.53 mm(图 6),雄螨体小,成螨长约 0.36

    11、mm、宽约 0.20 mm,红色或橙红色(图 7)。卵为圆球形,有光泽,直径约 0.13 mm,初期无色,后逐渐变成淡黄色和深黄色,最后呈微红色(图 8)。幼螨近圆形,有 3 对足(图 9)。若螨有 4 对足,体形和体色近似成螨,但个头较小(图 10)13。图 5 草莓二斑叶螨 2023年第3期 姜莉莉等: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93 图 6 草莓朱砂叶螨雌成螨 图 7 草莓朱砂叶螨雄成螨 图 8 草莓朱砂叶螨的卵 图 9 草莓朱砂叶螨幼螨 394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图 10 草莓朱砂叶螨若螨 图 11 草莓二斑叶螨的雌成螨 图 12 草莓二斑叶螨的雄成螨 图

    12、 13 草莓二斑叶螨的卵 图 14 草莓二斑叶螨的幼螨 2023年第3期 姜莉莉等: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95 二斑叶螨又称白蜘蛛、黄蜘蛛,一年发生1830 代14。雌成螨体形偏圆,体长 0.420.59 mm(图11)。雄成螨活动敏捷,体长0.260.40 mm(图12)。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色,体背两侧各有1 块黑色斑点(图 5),秋冬滞育型体色通常为橙黄色至淡红色,体侧无斑。卵为球形,有光泽(图 13),孵化前出现 2 个红色眼点。幼螨为半球形,有 3 对足(图 14)。若螨为椭圆形,有 4 对足(图 15)。3 草莓叶螨的生物学特性 叶螨的生命周期由卵、幼虫、幼螨、若螨和成虫组成

    13、,在两个连续的活动阶段之间有静止阶段。Roy 等15报道,叶螨成虫、卵和未成熟阶段分别占其整个生命周期(不包括静止期)的 56%、24%和 20%。其既可两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螨)。草莓叶螨可周年发生,发生代数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冬季休眠现象,几乎全年都可以发现各发育阶段的叶螨。一般情况下,日平均气温达到 10 时,成螨开始活动;日平均气温达到 16 时,雌螨开始产卵。Haque 等16报道,叶螨在超过 35 C 的条件下无法存活。当平均气温低于 5、最低温度降到 2 左右时,叶螨雌成螨及若螨大量死亡。叶螨的生长和繁殖不仅受到温度、相对湿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4、而且还受到寄主植物和捕食者等生物因素的影响。4 草莓叶螨的防治研究现状 目前,对草莓叶螨的防治总体上仍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但由原来的以化学防治为主,逐渐演变为农业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物理手段等多措并举的状态。各种防治措施均各有利弊。4.1 农业防治 叶螨可随苗木或农事操作进入大棚,因此应选择无病虫的健康壮苗;严格控制棚室进出人员,棚室入口放置消毒垫,阻断人为传播;操作工具做到专棚专用,避免交叉传播。如果感染叶螨,可针对草莓各时期的生长特性,合理设置棚内温湿度。通过创造不利于叶螨生存的环境条件,阻碍叶螨快速增殖。如草莓苗期需要高温高湿,应及时浇水,避免干旱,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15、%左右;气温过高时,应适当放风降温,保证环境温度不超过 30。草莓生长后期土壤持水能力减弱,应增加浇水次数,及时追肥,保证植株的健壮生长。对叶螨重点区域或粉玉等易感叶螨品种,可 12 d 进行叶面雾化加湿 1 次,全棚 34 d 加湿 1 次。为促进授粉,防止产生畸形果,草莓开花期需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一般为 40%左右,而干燥环境易诱发叶螨,此时可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其中夜间温度可降至 1012,以防控叶螨17。此外,还应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减少虫源传播。值得注意的是,草莓叶螨一旦发生,将快速繁殖,单一的农业防治很难完全控制,应辅以药剂或生物防治等措施加以治理。4.2 化学防治

    16、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草莓叶螨最有效的手段。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氨基甲酸酯类专性杀螨剂,对叶螨各生育阶段均有效,具杀卵活性且对捕食螨低风险。其作用靶标为螨类的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氨基丁酸(GABA)受体18。丁氟螨酯是一种手性高效杀螨剂,其对螨卵的作用效果较差,但对幼螨到成螨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很高的活性,尤其对幼螨的活性更高19。乙螨唑属于 2,4-二苯基噁唑衍生物类化合物,可抑制螨类蜕皮,且具有杀卵活性,能有效控制螨的整个幼龄期(卵、幼螨和若螨),且对雌性成螨具有不育作用20。成玮等21报道,45%联肼 乙螨唑悬浮剂对上海草莓叶螨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 1 d 的防效可超过 60%,药后

    17、14 d 防效仍超过 90%;20%丁氟螨酯悬浮剂虽速效性略低,但持效期也可超过 14 d。赵丽等22指出,在草莓叶螨的点片发生期,施用 43%联苯肼酯 3 0005 000 倍液、11%乙螨唑 5 0007 000 倍液图 15 草莓二斑叶螨的若螨 396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或 3%炔螨特2 000倍液等可起到有效防治效果。邢家华等23报道,20%唑醚螨腈悬浮剂按照6070 g a.i./hm2的剂量施用,对草莓二斑叶螨的药后 1 d 防效为 90.8%92.1%,14 d 防效仍达 92.3%97.1%,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高。陈金翠等24报道,30%乙唑螨腈悬

    18、浮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药后 1 d 的防效为 91.80%,14 d 防效为 95.56%。由于草莓叶螨极易产生抗药性,一些防效较好的药剂在长期频繁使用后,防效会明显降低。同时,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易导致草莓果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造成质量安全隐患25。生产上需根据叶螨的生物学特性及草莓的生长阶段针对性用药,按照药剂的推荐方法合理使用,不可擅自提高剂量。同时,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草莓果实采收需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4.3 生物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果品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病虫害生物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防

    19、治是通过活体或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活性的成分物质以及具有天然化合物结构的仿生合成物质防治作物病虫害。因其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用于防治草莓叶螨的生物手段主要包括生物源杀虫杀螨剂和天敌生物。李卓等10报道,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草莓朱砂叶螨的毒力均较高,而高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莓叶片有轻微药害,藜芦碱则对草莓植株和非靶标生物均安全,推广应用价值较高。张质斌等26报道,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单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 LC50值分别为 1 770.504 mg/L 和 1 898.148 mg/L,两者 14.29 复配

    20、后的 LC50值为 1 276.656 mg/L,共毒系数为 146.6,增效显著。李诗利等27报道,1.8%阿维菌素微乳剂 1 400 倍液对草莓叶螨的药后 7 d 防效可达 85.08%。捕食螨是一类具有捕食作用的有益螨,可捕食叶螨、蓟马等多种小型害螨和害虫28。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t 等品种已得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29。近年来,关于捕食螨防治草莓叶螨的研究有所增加。孙军辉等30报道,对高海拔冷凉地区温室草莓叶螨(优势种为二斑叶螨),每 667 m2释放

    21、 25 万头胡瓜钝绥螨的 30 d 防效为 80.35%,优于对照药剂 15%哒螨灵乳油 1 500 倍液。而邬劼等31综合比较巴氏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防治江苏句容大棚草莓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混发)的效果及成本后,推荐使用巴氏新小绥螨。郝建强等32报道,综合考虑防治效果与成本,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的推荐释放量为 60 头/株。方帆等33报道,设施草莓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推荐量为 50 头/株。可见,不同地区应根据草莓叶螨优势种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成本因素,确定合适的天敌捕食螨种类和释放数量。4.4 其他防治措施 近年来,利用物理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报道不断增

    22、多。其通过使用物理诱导因子,杀灭有害生物,提升植物抗性。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因子之一。张鑫燕等34报道,辐照度 0.5 W/m2、照射 3 h/d,间隔天数1 d 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草莓叶螨,还对蚜虫、白粉病和灰霉病等病虫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臭氧喷雾器作为一种不用农药就可以防治病虫害的新型环保喷雾器,在草莓叶螨的防治中也得到了应用。其作用原理为臭氧水通过气门或体壁进入虫体后,氧化虫体细胞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进一步破坏卵磷脂,使虫体体液流失,导致害虫死亡。徐明泽等35报道,臭氧功能水对温室草莓叶螨的防治效果达到83.41%,且安全无污染,综合应用价值优于化学农药。孙萍等36则报道,1.01.5

    23、 mg/L 的臭氧水可以有效控制草莓二斑叶螨,且对草莓植株和授粉的蜜蜂安全。然而,过高浓度的臭氧水处理易破坏草莓叶片,抑制草莓植株生长,生产中需高度重视。5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5.1 生命周期监测 鉴于目前草莓叶螨的生命周期并不明晰,且不同地区的优势种也存在差异,对草莓叶螨的防控不能一以贯之。目前,对草莓叶螨发展动态的研究总体较少,且对其各生命阶段受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情况也知之甚少。在草莓不同种植区进行叶螨发生规律的系统监测调查,将有利于针对不同区域和阶段2023年第3期 姜莉莉等: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97 的叶螨发生特点精准用药。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植物体表的形态结构和

    24、化学组成直接影响螨类的取食、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37,作物叶片厚度、颜色、绒毛等性状与抗螨性密切相关。何秉青等38发现不同草莓品种对二斑叶螨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不同草莓品种的叶螨发生发展规律、耐药性等是否一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草莓除了受到虫害的影响,还易受到各种病害侵染,如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等39。草莓叶螨已知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但其繁殖、转移是否加重了病原菌的传播,目前尚不清楚。系统分析草莓植株与侵染病虫的互作关系,有助于建立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推动草莓产业健康发展。5.2 草莓叶螨综合防治 目前,对草莓叶螨的防治手段相对单一,多种方式联合处理的防效研究较少。

    25、化学防治见效快,但存在污染环境、农药残留、易使害螨产生抗药性等不良后果。生物防治因其天然无公害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天敌生物的捕食能力有限,叶螨发生严重时,应在释放前辅以化学农药,以提高防效40。金桂华等41报道,在草莓二斑叶螨发生程度较轻时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较高,最高可达 99.25%;在二斑叶螨中等和严重发生区直接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的防效较低,7 d 防效仅为 51.55%;在二斑叶螨严重发生区先喷施联苯肼酯,后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提升较快。乔岩等42报道,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很低,将丁氟螨酯和智利小植绥螨联合使用,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明显高于单剂处理,28 d 防效仍

    26、高于 95%。为进一步解决长期使用同一药剂易使叶螨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效的问题,可进行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并防治效果试验,寻求更加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防治方案。此外,还应加强化学药剂对蜜蜂及天敌生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更好的结合,以达到对草莓叶螨的最佳防控效果。参考文献:1 舒锐,焦健,臧传江,等.我国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19,39(1):51-53.2 张运涛,雷家军,赵密珍,等.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 70 年:草莓J.果树学报,2019,36(10):1441-1452.3 姜莉莉,田中一久,宗晓娟,等.山东省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

    27、023(2):13-16.4 姜莉莉,田中一久,卢小永,等.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现状分析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2):159-162.5 李文琦,付崇毅,孙平平,等.四种主要草莓病毒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22(9):122-129.6 杨振国,谢道燕,倪婧,等.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杀螨剂的交互抗性和相对适合度J.农药,2022,61(2):143-148.7 陈鹏,刘奇志.二斑叶螨为害对草莓叶片 H2O2、MDA 含量以及部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22,44(3):697-703.8 邱晓红,熊凯凡,陈雅婷,等.胡瓜钝绥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效果和对草莓品质的影响J.中

    28、国植保导刊,2018,38(8):51-54.9 兰璞.草莓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3):87-90.10 李卓,曹坳程,李园,等.新型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对草莓叶螨的防效对比研究J.植物保护,2016,42(2):237-240.11 姚淑伟,李德富,吴英强,等.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防治药剂筛选J.现代园艺,2023,(3):86-88.12 凤舞剑,曹丹,唐成金.温室草莓上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发生动态与分布J.现代化农业,2022(12):2-6.13 苏拉依曼 沙特尔,古丽尼沙汗 依明尼亚孜.草莓重要害虫朱砂叶螨研究进展J.西北园艺,2021(

    29、1):38-41.14 苏拉依曼 沙特尔.温室草莓叶螨生物学特和防治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20,(19):108-110.15 ROY S,MURALEEDHARAN N,MUKHOPADHYAY A.The red spider mite,Oligonychus coffeae(Acari:Tetranychidae):its status,biology,ecology and management in tea plantationsJ.Experimental&Applied Acarology,2014,63(4):431-463.16 HAQUE M,WAHAB A,NAHER

    30、 N,et al.Developmental stages of red the spider mite,Oligonychus coffeae Neitner(Acari:Tetranychidae)infesting roseJ.Univ j zool rajshahi univ,2007,26:71-72.17 李晓辉,李金梅.北方温室草莓不同生长期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73,178.18 常芸,王常清,尚素琴.联苯肼酯亚致死质量浓度对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解毒酶系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0,47(5):1146-1154

    31、.398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19 石琳琳,杨灿灿,陈琪,等.丁氟螨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及其急性毒性J.农药学学报,2022,24(1):177-181.20 谭正莹,龚会琴,尹君静,等.乙螨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生物富集效应J.贵州科学,2022,40(2):30-33.21 成玮,胡育海,武雯,等.几种药剂对上海市草莓叶螨的防效试验J.长江蔬菜,2021(8):73-75.22 赵丽,吴燕君,张丹.杭州市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43-2045.23 邢家华,郁季平,胡冬松.新型杀螨剂唑醚螨腈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生物

    32、活性和田间防效J.农药,2023,62(1):70-72.24 陈金翠,王泽华,曹利军,等.新型杀螨剂-乙唑螨腈对草莓二斑叶螨防效及安全性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40(3):48-53.25 付岩,王全胜,张亮,等.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及储藏稳定性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1):4552-4558.26 张质斌,呼倩,杜相革.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对草莓二斑叶螨杀螨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4):1037-1042.27 李诗利,郑鑫,路伟,等.几种生物源农药对高架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J.植物保护,2021,47(2):258

    33、-261.28 林莉,郭超,韩群鑫,等.利用胡瓜钝绥螨防治刘氏短须螨的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6):47-48.29 王恩东,吕佳乐,张博,等.智利小植绥螨商品化生产与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4):651-654.30 孙军辉,辛杰,韩秀楠,等.4 种捕食螨对高海拔冷凉区冬季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J.林业科技通讯.2019,(5):42-44.31 邬劼,吉沐祥,王晓琳,等.3 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J.现代园艺,2021,44(13):98-99.32 郝建强,姜晓环,庞博,等.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J.植物保护,2015

    34、,41(4):196-198.33 方帆,金文娟,黄华,等.释放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538-1539.34 张鑫燕,林琪琳,朱黎霞,等.紫外线技术对草莓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果菜,2019,39(3):28-32.35 徐明泽,王崇旺,邢广青.臭氧功能水喷雾器在大棚草莓使用效果试验J.北京农业,2012(30):62-64.36 孙萍,林贤锐,朱建锡,等.臭氧水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南方果树,2023,52(1):148-151.37 LIU X H,LI Z X,YIN S Y,et al.The develo

    35、pment and fecundity of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Acariformes:Tetranychidae)on four different pla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lant leaves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07,50(11):1135-1139.38 何秉青,祝宁,齐长红,等.不同草莓品种对 3 种病虫害的抗性及杀虫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评价J.中国蔬菜,2023:5011:30-35.39 姜莉莉,孙瑞红,宫庆涛,等.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高效防治药剂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21,53(6):89-93.40 牛文军,孙启明.捕食螨控制草莓红蜘蛛技术J.农村科技,2016(8):32-33.41 金桂华,宋婧祎,王泽华,等.智利小植绥螨与联苯肼酯单独和联合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田间防效J.北方园艺,2017(18):15-20.42 乔岩,张正伟,张涛,等.联合应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防治草莓二斑叶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34(4):514-519.


    注意事项

    本文(草莓叶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