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df

    • 资源ID:516643       资源大小:7.21MB        全文页数:1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df

    1、、乙 刖 百纵观历史,城市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首先,城市的存在有 赖于生态的环境,因此许多城市凭借天时、地利的条件,选择枕山 面水或依山傍水之处安营扎寨,然后才能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 诸多因素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有一个十分重 要的因素:这就是顺应自然、亲近自然。因为人类具有扎根于大地,拥抱大自然的感情。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据瑞典人类 城市规划专家G.索特教授在“自然与绿色空间对城市居民的价值”中的论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当 人们在乡村或公园时,精力获得一种补充。精神疲劳的人在这种环 境中恢复较快。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的

    2、心理健康。但是,随着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工业的大量集中以及机动车辆的迅猛增 加,产生了空气浑浊、水质污染、噪声等严重的环境污染,绿地在 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中趋于减少,这种环境恶化的问题,威胁到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作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古城开封,更应该树 立起生态城市的观念,把开封建成一个优美、清洁、文明的现代化 的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城市空间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场所。它的形成与 发展既要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需要,又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厚条件,基于人类具有扎根土地、依附大自 然的本性,多数城市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加工”而成的。因此在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同时

    3、,应尽可能的把原有自然环境保留下来,融 汇到人工环境中去。要使居民不脱离大自然的怀抱,同时使城市具 有鲜明的特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是:美化城市,涵养水源,吸尘 杀菌,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第一章 现状综述与分析第一节 城市概况与历史沿革一、位置与范围: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中下游之南岸。它背靠黄河、南通 淮蔡,东联青徐、西峙嵩丘,平畴沃野,人杰地灵,素有“汴京富 丽天下无”,“夷门自古帝王州”之称誉。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4。12,35 0 V,东经113 52,115 0 2,东距黄海500公 里,

    4、与商丘市的民权县、雎县接壤;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与郑州 市的新郑县、中牟县相连;南同许昌市的长葛县、鄢陵县和周口市 的太康县、扶沟县毗邻;北靠黄河,与新乡市的封丘县、长郁县隔 河相望。面积达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为72.0平方 公里。规划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目前开封市辖龙亭、鼓楼、顺河、南关、郊区等五个区和开封、兰考、杞县、通许、尉氏五个县,共辖29镇60个乡。2004年底 全市总人口为467.7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78.8万人。规划到2010 年市区人口达到10 0.0万人,到2020年市区人口达到150.0万人。二、历史沿革开封,是一座具有270

    5、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初名“启封”,始于春秋时期。当时为郑国属地,郑庄公在今城南(今朱仙镇东南之 古城村)筑仓城,取“启拓封疆”之义,名启封,此为开封故城。秦 代于此置启封县,至西汉景帝元年(BC156年)避刘启名讳,改启为 开,名开封。直到唐代延和元年(AD712年)并入汴州城(今开封市)后,才逐渐废弃。今日之开封城,春秋时名“浚”,战国时名大梁。秦汉于此分别置浚仪县,东魏置梁州。北周时因城临汴水,改名汴 州。唐代将浚仪、开封县同列为附郭县。五代之后梁称东都,后晋 称东京,后汉、后周和北宋因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浚仪 县为祥符县。金称汴京、南京,元改名汴梁,明两县合一,统称祥 符县

    6、。明清皆称开封府,民国时期改祥符县为开封县。解放后市县 分治,开封县迁到城外,以护城堤为界,堤以内为开封市。开封居中国腹地,水陆俱备,交通便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帝王立国建都的理想之城。自南北朝后,开封一直是郡、州府 的治所,还是战国魏,五代之梁、晋、汉、周,北宋、金的都城,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在封建社会中期,开封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元代直到1954年领袖河南全省。1954年省会 西迁郑州后,开封为省辖市。开封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开封城池历经沧桑,虽屡遭战争与洪水的破坏和淹没,但城池 的变迁位移很小,城市格局基本未变。三、自然条件:开封

    7、地处黄河大冲扇之南翼,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 拔在5878米之间,平均坡降为1/5000。黄河从境北东流,贾鲁 河、惠济河、涡河等穿越境内。素有“北方水城”之称的开封,境 内湖泊众多,主要有柳池、黑池、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包公 湖和尉氏县阎家水库等。其中市区内湖泊面积达145公顷,主要集 中在老城区内,占旧城区的11%。四、气象条件:开封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冬季盛行风为东北 风,夏季盛行风为南风。年均温度14-14.1,极端最低气温 为-16,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年均风速2.83.7m/s,降水量 为627.

    8、5722.9毫米,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7、8月份,约 占全年降水量的65%,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年降水量的10%左右;年均日照时数为2267.2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1%。五、自然灾害情况开封地区自然条件较为脆弱,是一个灾害多发区。其特点是:旱涝交替出现,随之而相继发生风雹、虫灾、沙尘暴。另外农作物 病虫害也时有发生,地下水漏斗的形成及地面沉降等次生地质灾害 现象仍然存在。根据开封市民政局统计数据,开封地区80年代发生旱灾20次,受灾人口 694万人,经济损失13592.7万元;80年代发生洪涝灾害 15次,受灾人口 395.7万人,经济损失9147.6万元。90年代发生 旱灾20次,受灾人

    9、口 805万人,经济损失190459万元;90年代发 生洪涝灾害17次,受灾人口 458.1万人,经济损失183383万元;2000年发生了大面积杨树病虫害;开封市从50年代到1985年共发 生沙尘暴329天。六、水文开封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两大水系。黄河大堤以北滩区为黄河 水系,总长88公里,流域面积263.76平方公里;黄河大堤以南属 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涡河等,流域面积5913.06平方公里。市郊湖泊、坑塘星罗棋布,共有水面 9.54平方公里,总储水量约为410万立方米。开封地下水储量丰富,净储量约为12.4亿立方米,且水质较好。地表水除黄河外,有马家河、黄

    10、汴河、惠济河。马家河系雨源 型的季节性河流。惠济河、黄汴河全年有水,系城市排水的河道。地下水源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北部,埋藏有多层含水砂层。七、资源状况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 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 26.26公顷,占3.82%;居民点及工 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 2.84%;水域 46,964.21 公顷,占 7.84%;未利用土地 10,487.90 公 顷,占 1.67%。开封植物资源丰富,陆生植物和

    11、水生植物约有800余种。开封 市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一豫东平原栽培作物植被 区,植物种类繁多,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人工植被有农田防护林、园林、道路防护林、环城防护林等;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被为 主,仅存在于一些沙丘、河滩、洼地及盐碱荒地地带。开封市地处 暖温带,水、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动植物生息繁衍,因此动、植 物种类繁多。市域范围内现有植物121科,400多属,800余种。陆 生植物主要有豆科、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胡柳科、胡桃科、榆科等近100科、200余种,占植物总数的90%以上。水生 植物有21科46种,主要有蒲、芦苇等。开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养殖业兴旺发达。开

    12、封农业具有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种植 区,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及落叶乔木等,是全 国著名的小麦、棉花、花生、西瓜及泡桐生产和出口基地。动物种 类繁多,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及鱼类、鸟类等饲养 动物和野生动物资源近百种。其中飞禽类有54种,分属6目10科 23属。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牛、猪、羊繁育基地,所产“开封黄河鲤 鱼”被誉为“鱼之上乘”而闻名中外。开封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 5.6亿吨,天然气含量为485亿立方米。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 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 等

    13、矿藏。八、环境状况(1)水环境污染源状况:由于水环境的污染和对地下水的过度 无序开采,再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开封市的水环境生态出现整体 失衡、局部严重失衡的状态,水环境安全度逐年下降。根据2003年的统计结果,开封市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 890 3.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726.4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5711万吨。达标排放量1275万吨,年均达标排放率35.9%0从而造 成了河流水质全部为V类或超V类。通过努力,环境状况有所改观,至2003年黄河水作为开封市居民饮用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现 污染现象,而且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和黄河上游建立了众多拦黄、蓄黄工程,致使黄河开封段发生

    14、断流现象,1997年断流100多天。与上年相比,全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不大。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所 提高。全市监控的地表水水质10项评价因子中,六价倍达到地表水 环境质量I类标准;氧化物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汞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碎除个别河流断面劣于地 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外,其余均达到I类标准;铅除个别河流断 面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外,其余均达到HI类标准;部分 河流断面的挥发酚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生化需氧量和氨 氮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高镒酸盐指数基本劣于地表水环 境质量V类标准。综合评价:全市监控的地表水水质均劣于地表水 环境质量V类标准。河流

    15、的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锦酸盐指数、生化需 氧量和氨氮等。河流污染状况由重到轻依次为:惠济河、东郊河、药厂河、东护城河、黄汴河、马家河、涡河。(2)声环境污染源状况:2003年,我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 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0分贝,与上年相比,城市区 域声环境有所提高,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标准。我市功能区噪声:居住、文教机关区(1类区)、混合区(2类区)、工业区(3类区)昼间、夜间均达标,道路交通干线区域(4类区)普遍 超标,噪声昼间超标2.5分贝,夜间超标12.8分贝。道路交通噪声 平均等效声级71.2分贝,超过70分贝的路段总长度为51.75公里,占监测总长度的70.2%。

    16、与上年相比,污染程度稳定。(3)气环境污染源状况:2003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 20 0 50.51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6957.51吨,生活二氧化 硫排放量3083吨;烟尘排放量为18880.43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 量18173.43吨,生活烟尘牌放量707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 1983173万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674.77吨。(4)固体废物污染源状况: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6.1万吨,综合利用量74.1万吨,综合利用率97.3%,储存量1.9万吨,排放 量为0.2万吨。其中,排放量较上年减少0.1万吨。第二节 社会条件分析一、城市特点(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开封市地

    17、理区位条件优越,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中下游之南 岸,处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带。陇海铁路横贯开封市东西,霍连 高速、阿深高速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将要修建的高速铁路也 经过开封。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交通干线,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2)市场经济发达开封,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物流通畅之地。北宋画家张择端 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 华景象。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坚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经济 的运作,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观念、价值观念、竞 争观念、信息观念、按国际惯例办事等现代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 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精神动力。城市建

    18、设、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商业、旅游业均取得了 显著的发展成就。开封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对外开放 的良好环境,在保护和完善老城区的基础上,努力向新兴的现代化 城市迈进。位于老城西侧的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 公里,已开发面积9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 化的新城区。开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机械、轻纺、食品、医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开 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水利发达,农副产品资源 丰富,发展农、林、牧、渔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属五县均是全 国商品粮和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的重 要产区

    19、。开封商业同古都悠久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消 费性、服务性、集散性。目前,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 营网点4万多个,各类市场315个。(3)深厚的历史文化开封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八朝 古都”,历经千年梦华,有着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尤其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 于世。北宋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 今仍在海内外广为

    20、传颂。开封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时,一批犹太移 民经天竺(印度)迁徙到当时繁华宋都东京,宋皇帝御旨:“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古代开封犹太人同汉、回民族保持着和睦的 关系,按照本民族习俗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绵延700余年。由于 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开封犹太人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留下 了一段独特令人回味悠长的历史。(4)优越的外部环境开封市地处中原腹地,中原位于内陆与沿海之间,交通、通讯 便利。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 展,开封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城市之一。中原的轻工业向来有较好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通过引进外资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发展了不少

    21、新兴工业部门。中原农业发达,作物种类繁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也很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近年来,中原的农业生产结构 发生了很大变化,高产值的创汇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5)特产及工艺品开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开封作为宋 朝国都长达168年,因此在众多文化表现形式中,集中体现了宋文 化特色。在戏曲文化方面,开封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著名豫剧 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常香玉都是成名于开封而名扬全国的。开封书 法、绘画艺术驰名神州,饮誉海外。开封杂技可追溯到宋代的“百 戏”、“路技”及“勾栏”、“瓦舍”的作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开封饮食文化极为丰富,是中原豫菜的发祥地。连绵

    22、千年的开封夜 市,荟萃着中国传统的风味小吃,摊点云集,食客靡至,炊烟缭绕,亘夜不绝,是开封独有的人文景观。开封民俗、民间文化更是丰富 多彩。源于北魏的开封盘鼓以粗犷豪放的风格,声震中天,气势不 凡。民间游艺、斗鸡、斗狗、风筝等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 众基础。汴绣、官瓷、朱仙镇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无不蕴藏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6)旅游资源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 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 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 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

    23、都的风韵和魅力。目前,开封拥有文物古迹213 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 处;旅游景区(点)22个。开封旅游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 明上河园、龙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等观光景点古朴 典雅,与碧波荡漾的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和雄伟的城门楼、古 城墙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 有北方水城美誉的宋都旅游景区。开封市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确立为 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建设国际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在旅游资源 开发、城市旅游功能建设、旅游管理服务、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旅游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

    24、头。2002 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10万人次,海外旅游者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 入20.3亿元,旅游业正在为开封经济的腾飞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 用。开封拥有较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现有星级饭店23 家,其中,三星级饭店9家,二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39家,旅 游定点经营单位42家。目前,规划再建四星级酒店1家,旅游度假 村1家。著名的开封府、金明池重建工程;州桥遗址、古城墙遗址 开发工程及内河水系疏浚工程已纳入旅游规划o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开封市将会出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区相接、河湖相通的壮观 景象。第四节 开封市城区绿地现状分析一、开封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2004年底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如表1

    25、1所示。(见下页)开封市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构成表 表11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面积(米2/人)R居住用地184025.623.4C公共设施用地223831.128.4M工业用地96413.412.2W仓储用地2183.02.8T对外交通用地420.60.5S道路广场用地109015.113.8U市政公用设施 用地1031.41.3G绿 地4015.65.1D特殊用地3044.23.9合计城市建设用地720010091.4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随着开封市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用地锐减,城市建设用地 迅速扩

    26、大,郊区农村的村镇建设与城区已基本连成一片;村镇建 设与工业用地增长较快,市区内的现有耕地已无法保障居民对蔬菜 的需求;绿化用地相对较少。三、城市建成区绿地现状分析1、优势条件大面积的河流水面为营造城市景观和绿化系统创造了有利条 件。城区内河流、湖泊众多,并且较为集中,仅老城区内就有包公 湖、龙亭湖、铁塔湖、阳光湖以及西北湖。这也是开封“北方水城”的由来,是其它北方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沿河岸、湖岸设置绿地,形成蓝绿交融的绿化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封市现状建成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10个,并且70%以上集中分布在老城核心区内,其余部分 也分布在护城大堤以内,为老

    27、城区的环境改善及旅游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及丰富内涵。为保护文物,改善城市环境,发展旅游业,围 绕文物古迹加大绿地面积,是开封形成紫绿交融的绿化特色的基础。众多公园、绿地集中在老城北区,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片区,对周围环境的美化及市微观气候的改善起了较大作用。根据开封市区的航空测量影像图,同时参照在1:500比例尺市 区地形图基础上所做的绿地现状调查结果,得出开封市区的园林绿 地现状情况如表12所示。公共绿地一览表 表12序号名称级别地点总面积(公顷)1龙亭公园、翰园碑 林、天波杨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公园龙亭南路83.422铁塔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公北门大街51.19园3禹王台公园省级

    28、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公园开杞公路26.324汴京公园市级公园汴京路15.055玉津园市级公园公园路0.536烈士陵园陵园路11.347清明上河园市级公园龙亭西路26.678包公湖市级公园包公湖路409金明池公园市级公园宋城路3510西北湖绿地市级公园龙亭北路2511森林公园东段市级公园812延庆观、山陕甘会 馆、相国寺、包公 祠、繁塔国家级、国家级、省级、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公 园大纸坊街、徐府街自 由路、包公湖北路、铁路北沿街4.213市政广场市级公园宋城路5.3314金明广场市级公园宋城路17.3315森林公园西段市级公园龙亭北路33.3316朱雀苑市级公园中山路0.917开封府市级

    29、公园包公湖北路318河大东门外绿地区级公园河大东门2.6719阳光湖绿地市级公园内环路以东920大梁门四角绿地市级公园大梁门221艮园区级公园龙亭东路北段路东0.4622柯园区级公园宋城路路北0.048723淮河医院游园区级公园迎宾路与淮河医院路 交叉口0.0924包公堤小游园区级公园包公湖东湖0.3525怡趣园区级公园河大城墙南口0.25526滨河路路南带状 绿地区级公园三支局一迎宾门段路 南127西郊泵站小游园居住区级公园滨河路与大庆路交叉 0.0928曹门大街小游园居住区级公园曹门大街0.08329宋城路小游园居住区级公园西外环一黄河路路北0.2230中山路南段小游 园区级公园五福路东口

    30、与天地台街西口0.07531西门大街小游园 三处区级公园西门大街0.024832大梁路三角绿地居住区级公园大梁路与黄河路北段0.433广济河桥南三角 绿地区级公园广济河桥南0.0 16总计40 0.73四、开封市区园林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绿地布局不合理老城区:北部过于集中,城市南部绿地相对较少,分布不均衡。西区现有市苗圃、市政广场及在建中的金明池遗址公园,几均 集中在城区中部,服务涵盖区域较小。开封东区除铁路以南的陵园、禹王台及小块花卉生产绿地外,缺乏其它可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绿地。2、绿地层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大型绿地均为各类收费型市级公园,缺乏区级、居住小区级公 园绿地及小游园、街

    31、头绿地的设置。开敞式公共绿地严重缺乏(现 有金明广场、市政绿化广场),小游园数量偏少(现有大梁门、朱雀 苑广场、广济河桥南等),街头绿地寥若辰星(有平等街、东司门西 南角这2处),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绿地严重匮乏,对绿地的渴望日渐 强烈。3、河道、湖泊虽多,但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能与绿地有效结 合以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护城河道东城虽还存在,但两岸绿地未 能形成,河道沉淤、堵塞严重,周围尚有污染物质的排放,其它河 道沿线防护绿化薄弱,更多的地段甚至是没有防护绿化。4、老城区南部绿地匮乏,而老城区内建筑密度高、拆迁难度大,这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老城区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操作难度。5、开封文物古迹遗址众多

    32、,是开封主要的旅游资源。就整个市 区而言,绿地与古迹、遗址结合的不够密切。6、防护林体系有待完善。市区防护林体系残缺不齐,沿铁路干 线几乎没设防护林,城市北部的防护林有待完善和加强。7、全市绿地未形成体系,点、线、面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绿地功能未能充分发挥。8、种植类型较简单,树种有待进一步丰富。五、解决问题前面我们分析了开封绿地现状的优势及不足,我们首先要解决 的是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发展原有优势,创造自己独特 的绿化格局及风格,根据以上原则对开封市绿地系作统筹、合理的 布局。开封规划区域由生态绿地划分成了三个组团区域,各组团区域 相对独立,而霍连高速防护林,东京大道北侧防护林,

    33、陇河铁路防 护林,高速铁路防护林,是这三个组团间的绿色纽带。规划新建市级公共绿地6处。其中杏花营组团2处,中心集团 西区2处、东区1处,东部组团2处。规划新建区级公共绿地14处。其中杏花营组团6处,中心集团 西区3处、老城区2处、东区1处,东部组团2处。加强居住小区级绿地和小游园、街头绿地的规划建设。以上基本解决了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绿化层次不明确,使用 功能不完善问题,扩充了大量开敞式公用绿化空间,方便了城市居 民的生活使用。鉴于开封市区是千年古城,旧城内建筑密度较大、人口稠密等 不利因素,给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是,多年来在市 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部门认真组织制定规划,不

    34、惜代价,见缝插绿,千方百计的在市区内寸土必争,努力增加各类绿地面积。新建了若干规划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的新住宅区。同时,城建部门 十分重视搞好街道绿化,基本做到了建成区内无裸露地面,使开封 市区的园林绿化面貌有了根本改观。(见下页)2004年城市绿地统计表 表12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 顷)占城市建设 用地%人均面积(米2/人)备注C.绿地60 4.28.47.7G1公共绿地40 0.75.65.1G11公园绿地372.05.24.7G12开敞绿地28.70.40.4含游园、街头绿 地、广场绿地G2生产绿地65.40.90.8G3防护绿地138.11.91.8T.S-G道路绿地32.20.40

    35、.4指对外交通用地 及道路广场用地 中的绿地R0 1居住区绿地410.75.75.2ZG专用绿地10 50.214.613.3总计20 97.329.126.6第二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园林城市指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通知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建城 20 0 2 240 号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1、根据开封市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及其在中原城市群中 的

    36、地位与作用,力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遵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有 特色的园林城市。2、保护和建设好城市赖以依托的现有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 源,尽可能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开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的优势,培育开封市区的城市特色。绿地设计结合开封历史文脉 的继承和发扬,使景观体现出地域文化内涵,富有情趣和文化品位。公园、小广场或小游园要各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 位。3、针对开封市区建设用地紧缺、人口密度大、旧城区建筑拥挤 等诸多特点,园林绿化建设应以合理布局、完善结构为目标,在高 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建设过程中,对市区有限的绿

    37、地资源,进 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及布局,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提高,绿地资源 得到合理利用。4、科学安排市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空间,构成开放型的城市绿 地系统,努力为开封市民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户外活动环境。5、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合理布置全市的各类避灾绿 地。6、努力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对于整个城市 规划、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三节 规划原则根据开封市区的城市用地现状、绿地建设现状、城市总体规划 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开封市绿地系统的总体规划布局原 则为:1、生态优先原则: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

    38、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 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水文,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主动的生态效 益,为开封市人民创造一个优质的绿色空间。合理、均匀的布置各 种类型的绿地,城市公共绿地要尽量做到均衡布置,满足市民的日 常游憩生活需要;带状绿地要在城市中合理穿插,形成网络分布;使之点、线、面结合,城乡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的 发挥绿地系统的功能。2、依法治绿原则: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有关法规、条例 和行政规章为依据,根据城市发展、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避 灾防灾等方面的功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现状建设的基础条件、经 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39、,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类型的发展布局与规模。在绿地系统的规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相协调。绿地系统规划应在开封市总体规划的 指导下进行,并成为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美化城市、创造城 市形象和特色起重要作用,同时对科普教育起到深化及推广作用。3、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城市内外的自然 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 文化内涵,充分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保存和继承历史文脉和 宝贵的文化遗产,转承启合,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绿色 空间;各类绿地规划布局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 与空间绿化相结合”

    40、的方针,重点发展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居住小 区、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 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使开封这个历史古城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绿 色的明珠,发出耀眼的光彩。4、系统整合原则:要以系统观念和网络化思维为基础,改变“单 因单果”的传统链式思维模式,使绿地系统规划能符合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各因素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时空变化规律,兼顾社 会、经济自然的整体效益,尽可能公平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代际 人群间的发展需求;同时,要通过规划手段加强与邻近城市间的区 域合作,共同建构区域性生态绿地系统。5、远近结合的原则:根据自然环境本底状况,合理引导城市自 然系统的协调发展;统

    41、一规划,分步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规划,寻求切实可行的绿地建设与绿线管理模式;做到既有远景目标,又 有近期安排,远近结合,首尾相顾。6、地方特色原则:要重视培育当地的城市绿化和园林艺术风格,努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绿地建设应坚持选用地带性植物为主,制 定合理的乔、灌、花、草种植比例,以木本植物为主。7、与时俱进原则:要结合市场经济给城市绿化事业带来的新机 遇,规划上要体现时代性;规划指标应尽量先进、优化,确保在城 市发展过程的各阶段中都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绿地规模,并在发展 速度上取得相对平衡,同时也要注意留有适当余地。第四节 特色风格在绿化覆盖区域得到合理解决的前提下,如何体现地方风格特 色,是本

    42、次绿地规划的另一重点。开封市的绿地规划体现着“蓝绿交融”和“紫绿交融”两大特 色。1、蓝绿交融特色:开封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水面众多。开封的绿化,在“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发挥这一 不可多得的优越条件,突出“水”的特色,凸现开封“北方水城”的美好形象。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开封可以说是“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众所周知,黄河河床海拔高于铁塔塔尖,黄河大堤就象一座山,雄 踞开封城北,与南部由西向东而过的马家河造就了这一天然的、含 蓄的直接经风水佳势。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水”对开封的重 要性。“水”就是开封的特色,它是蓝色的代表。有水的地方就要有 绿地,“蓝绿交融”是开封的特色之一

    43、。1)首先,推动水系二期工程建设,在23年内完成包公湖至 龙亭湖的水道及沿岸绿化建设工程,其河道工程建设规划应充分考 虑人对自然的亲近感,采用南方亲水设计风格,多设置亲水平台或 亲水步道,使绿地与水体接近,使行人与水体接近。水道两侧道路 应以游览、休闲、观赏性能为主,不宜设置机动车道。2)其次,在近期内完成铁塔湖至阳光湖段的水道及沿岸绿化建 设。3)开封市内环路东段原为河道,在80年代初期还保留着较为 完善的水道系统,现在,内环路东段路面下还保留水道暗河,绿地 规划内环东路挖开,恢复原有水道格局,两岸建设绿化步道,其交 通量由内顺城东路分解(规划将内顺城东路断面加宽),这样阳光湖 与包公湖就连

    44、成一体了,形成了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的环形水道系统,恢复了开封早期的水道格局。4)在水系河道沿线除完善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翰院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包公祠等景点绿化建设外,应在近期建设完成 占地12.25公顷的阳光湖景点建设,占地41.4ha的西北湖水生植物 园建设,这两个公园的设计、建设都应以“水”为主题,突出“水”的特色。同时,在清明上河园西北角城墙处,结合遗留的“水门洞”遗址,规划建设“水门洞”水体景观区,要求搜集、整理出有关“水 门洞”的详细资料及传说,将绿化建设与水体、历史文化内涵融合 为一体。5)杏花营组团及开封县东部组团的绿地建设也应充分利用原有 的水道,结

    45、合绿化建设加以改造、利用。近期建设杏花营中央大道主题公园,占地55.25ha,以及占地 30.77ha的南浚东园带状绿地,其中尤以南浚东园为以“水”为主 题的结合水道展开的线型开敞式绿地。远期建设以“水”为主题的 青年公园、东浚北园、东浚南园、北浚园、中浚西园、中浚东园、南浚园、南浚中园、南浚西园以及道南公园、榆苑、陇南西苑、陇 苑等,这些公园要求都以水体贯穿其中或以水体为主沿线展开的。在东部组团绿化建设中,近期建设黄龙公园(占地64.0 6ha)以及边村宜春苑(占地34.Oha),其中除人民公园外,黄龙公园和 宜春苑都涉及大量水面,尤其是黄龙公园,以开阔的水面河道为中 轴线沿两岸纵深展开,突

    46、出水域与绿地结合的多样性与互宜性。6)本次规划新建的大中型绿地与公园基本上是围绕着“水”这一主题展开的,突出体现出开封“北方水城”特色,体现开封“蓝 绿交融”特色。2、紫绿交融特色:开封文物古迹遗址众多,分布高度集中,70%以上集中分布在中心集团老城核心区内。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的高度集中分布是开封市的又一显著特色。大量的文物古迹遗址 是开封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在体现开封“北方水城”的同时,突出 体现开封的历史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物古迹与绿地建设的有 效结合。绿地与文物的结合,既创造了与外部环境的结合过渡区域,同时提供了良好的观赏空间。红花要有绿叶配,绿地就是陪衬文物

    47、 的绿叶。现有结合文物形成的旅游景点有: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延庆 观、相国寺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是保护文物,改善城市 整体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规划要求文物古迹 保护区域外围设置宽敞的绿化过渡区。结合文物古迹发展绿化,创 造一个“紫”、“绿”交融的绿化环境,有“紫”必有“绿”是体现 开封绿化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径。规划在近期建设“南薰门”瓮城绿化广场,远期建设洲桥地下 实物展览馆,其地上建设“洲桥明月”绿化广场,结合午朝门广场、朱雀苑遗址绿化广场以增强中山路的历史主轴线地位。结合古城墙遗址建设环城绿化公园,近期建设城墙南段(滨河 路以北,用地26.1公顷)的南环城公园。结合

    48、繁塔文物古迹的保护 建设占地4.0公顷的繁塔公园。结合“水门洞”遗址建设“水门洞水体景观区”。突出水门洞的 历史演变、功能及传说。结合大宋的古河道“运粮河”,建设以大宋漕运历史演变及传说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景观区。结合延庆观文物保护区,在其周围建设10-20米宽的绿化保护 区。在观前街南侧结合延庆观山门遗址建设道意圆,设置小品,展 示道观演变历史。将历史文化结合到绿地设计中。第五节 实现规划的期限与分期本规划的期限为20 0 520 20年:规划分两期实现:近期为20 0 520 10年 远期为20 1120 20年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与绿地平衡表 表21用 地 代 号用地名称面积(公 顷)比例

    49、人均(米7 人)绿地 名 称面积 公顷比例%绿地 率人均(米7 人)R居住用地514923.1634.33居住 绿地162714.3531.6010.85C公共设施 用地304013.6820.27专用 附属 绿地224520.0425.9914.97M工业用地366416.4824.43W仓储用地9724.376.48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411.081.61D其它用地7213.244.81T对外交通 用地1490.670.99道路绿地5504.9133.073.67S道路广场 用地15146.8110.09G绿地677930.4945.19绿地677960.5210044.69其 中公共绿地

    50、18488.3112.32公共 绿地184816.5010012.32生产 绿地15697.0610.46生产 绿地156914.0110010.46防护336215.1222.41防护336230.0210022.41绿地绿地22229100148.19合计1120110050.2274.67第三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规划目标目前,党和国家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可持 续发展”基本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 要构成伤害的发展”。随着开封市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已经面临生态系统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情况。如不及时控 制,将对未来的发展构成危害。因此,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