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pdf

    • 资源ID:50800       资源大小:3.28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0.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z****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z****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pdf

    1、第5卷第4期 2013年8月 V 015N o8 A ug2013 现 浇 混 凝 土 空 心 楼 盖 计 算 方 法 的 探 讨 袁波1徐其功2 (1深圳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518000;2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I510502) 【摘要】以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为例,探讨分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参与整体计 算的方法,并进行一定的简化,从而推广该结构的应用。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密肋梁法;空间等代框架法;刚度等效 【中图分类号】TU 37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461(2013)04006407 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因其具有自重轻,地震作

    2、用 小等诸多优点已在许多大跨度1:业与民用建筑中 被广大设计人员所采用。目前,尽管有了现浇混 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JG J T2682012为结 构设计人员作指导,但利用其来分析现浇混凝土空 心楼盖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例如等效过程复 杂、不能同时考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等。现浇混 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形式较复杂,类似夹心板结构, 许多通用设计软件例如PKPM 并没有相应的考虑, 其计算方法更多停留地在承载力计算阶段,导致现 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在适用高度及大规模应用中有 一定的难度。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按一定规则 放置埋人式箱体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 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相比筒

    3、芯内模具有双向刚度 均匀、刚度较大、空心率较大、灵活性大、损耗小等 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此,以箱体内模现 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为例,探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参与整体计算的简便方法。 1分析方法 文献2】对实心板板柱结构分别采用楼板有限 元法和密肋梁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得出密肋梁 法比较接近有限元结果,并且可以考虑在水平荷载 和竖向荷载的的楼板的刚度贡献,故可以作为一种 比较精确的计算法。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 楼盖做类似考虑,并通过分析进行简化,便工程 应用。 参考实际工程,简化后相关信息如图1和图2。 l 一 墨!堕,j -l _ 墨!旦!。 - f一 墨鱼尘鱼 - 650 x650

    4、【作者简介】 袁波(1987一) ,男,助理T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图1箱体内模空心楼盖结构 l瞳420 x820 x20|0(上下棒越厚各80 ! 一 统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 65 2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的密 肋梁法 21密肋梁等效方式 (1)等效矩形梁原则 采用密肋梁法将空心楼盖划分成双向单元肋 的联合体,然后将每根单元肋按竖向抗弯刚度相等 的原则等效为等厚度不同宽度的矩形梁,以此方式 将楼盖简化为横纵交叉的等效梁,忽略了各等效区 域之间的剪切和扭转影响。 取单个肋及其附属楼板(两侧12模盒宽度范 围内的楼板)为计算单元(图3),简称“单元肋”,其 竖向抗弯刚度

    5、计算如式(11): Icel l: 堕 兰 粤 坐 ( 1- 1)一 1一 1 式中:,蒯,为楼板单元肋截面惯性矩;L为箱体长度; h。为楼板高度;h为箱体高度;(注:此处计算箱体内 模与板形心一致的情况) (a) 截面示意图(b。为肋宽) (b)汁算单元 图3 空心楼盖截面及计算单元 进一步推导,我们可以得到等效梁宽度日计算 公式: B: 墼 h; ( 12) 对上述箱体内模空心楼盖模型根据公式可得 以主肋、边肋和次肋为腹板的单元肋等效的矩形梁 宽度分别为1080ram ,840ram 和760ram 。 在图1所示的荷载下,在ABA QU S中设弹性本 构模型,所建模型平面图如图4,与块体

    6、模型(图5) 对比,并取挠度控制点如图6。 (2)楼板自重和使用荷载的处理 A BAQ U S:由于是进行双向等效,将每根单元肋 承担的使用荷载和自重取一半作为相应等效梁的 自重,换算成密度输入参与计算。 PKPM :将混凝土容重设为0,通过施加集中荷 载和线荷载来考虑柱和边梁的自重,楼板自重和使 用荷载作为恒载输入。需要注意的是柱的集中荷 载需加在质心处,正确的处理地震作用。 (3)PK PM 参数的处理 PKPM 没有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所以才通过 “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 面外刚度的不足。同样,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 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等效矩形梁考虑了 楼

    7、板的刚度贡献,两个调整系数取l ;与柱顶端相连 的等效梁考虑了板柱重叠部分的刚度贡献,所以不 考虑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22密肋梁模型与块体模型结果对比 计算得到A BA Q U S密肋梁模型和块体模型分 别在竖向荷载35kN 和7度多遇地震的变形图和 应力图如下: 从表l 和图1l 可以看出,密肋梁模型与块体模 型的竖向挠度分布规律及大小基本一致,且PK PM 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性。 水平荷载下相关结果比较见表2: 图4A B A Q US密肋梁模型 图5 A BA Q U S块体模型 图6挠度控制点 I嚣90瓣3e-o 酬 麓 蹩 图7竖向荷载密肋梁模型变形图图8竖向荷载密肋梁模

    8、型应力图 尸一厂 图9水平荷载密肋梁模型变形图 表1竖向荷载挠度计算值比较( 单位:m m ) 挠度控制点 PKPM 密肋梁模型 A BA Q US密肋梁模型 A BA Q US块体模型 , 图10水平荷载密肋梁模型应力图 表2周期、位移对比 计算方法 周期(8) 最大位移质量(t ) TIT 2l 3(Innl ) 从表2可以看出: ( 1) A BA Q U S密肋梁模型与块体模型结果在周 期、位移、质量面相差很小,分别为3、76、 图11竖向荷载挠度计算值比较 1之内,表明采用等效交叉梁的形式能够比较准确 的模拟空心楼盖在水平荷载下的受力性能。 (2)PK PM 密肋梁模型与A BA Q

    9、 U S密肋梁模型 结果在周期、位移、质量方面相差分别为53、3 7、1,PK PM 采用密肋梁法有比较高的精度。 由以上结果可知,密肋梁模型分别在竖向荷载 和水平荷载下的反响和块体模型基本一致。故密 肋梁法可以作为一种能够同时考虑竖向荷载和水 平荷载的计算法,且通用软件PKPM 采用该计算 法有比较高的精度。 雾 一I 墙 2 2 2 吣 , 引 王 2 王 弱 ” 卯 加 钾 眈 卯 钙 拍 粥 引 2 2 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 67 3 密肋梁法的简化空间等代框架法 虽然密肋梁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考虑模拟空心 楼盖,但由于在每个区格板等效梁的数量较多,建 模花费时间较长,且在

    10、大型工程中对软件的计算量 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求一种既满足设计计算精 度且计算量不高的的实用计算方法,无疑能够大大 推广使用此类新型板柱结构。 由A BA Q U S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情况下的 应力图可以看出,两种丁:况下板柱节点区域的应力 最大,整个楼板都参与了竖向荷载的传递,而只有 接近板柱节点区域的楼板参与了水平荷载的传递, 从应力图可以看出此部分大概占板跨的1614, 等代框架法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选择分情况计算。 从内力的分布规律分析,它类似实心平板。周边的 宽扁梁内力最大,内力均由周边向中央递减。结合 密肋梁法与等代框架法的概念,可以得到一条改进 计算方法的思路:将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

    11、载下都有 重要贡献的柱上板带等效成实心梁考虑整体计算, 从而减少梁的数量,使计算简化。这就是空间等代 框架法的基本思想。 31规范中的等代框架法 规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范把 柱上板带等效成一根框架肋梁,跨中板带可以选择 等效成次梁参与计算,等效的跨中次梁的荷载为跨 中板带的自重和使用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等代 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可按下列公式(13)计算结果 的较小值11j : 1 ,3fl Z2+c2、z ,3f2f l+cl 、 D l 2 mln(,一4,丁,02 2 rai n,一4,厂, ( 13) r_JT-L1 J【工I 霪 一 H a丁 蜊1 繁 【划 I 膨獭黝 门霾F

    12、峰幽 图12等代框架梁计算宽度 由公式和抗弯刚度相等的原则得到等代框架 扁梁和跨中板带等效的次梁的宽度分别为 3370m m 、3210m m ?计算结果下图和表: 水平荷载下相关结果比较见表3: 表3周期、位移对比 从表3中看出:等代框架法计算的周期和位移都 比ABA Q U S块体模型小,相差在15之内,这是由于 等代框架扁梁把柱上板带原本不通过柱部分的抗弯 刚度“移植”到了柱轴连线上,造成模型刚度偏大,加 入等效次梁后,刚度有所增大,但影响很小。 32空间等代框架法 从块体模型、密肋梁模型的应力图以及图14可 以看出: (1)空心楼盖应力比较复杂的区域有两个:一个 是板柱节点区域,该区域

    13、需考虑竖向荷载下冲切承载 力,还有在水平荷载下的不平衡弯矩;另外一个是靠 近板柱节点实心区域边上的主肋等效梁,该梁处于 弯、剪、扭受力状态。把柱上板带等效成一根等代框 架扁梁并不能考虑板柱节点实心区域以及主肋的复 杂应力。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肋、边肋以及第一根 次肋的应力较大,且幅度变化快,在这个范围内,按每 根肋及其附属楼板等效成数根等效梁建入模型,既不 会造成刚度过大,又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柱上板带各 区域的应力变化。 (3)其余次肋的应力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可 等代为一根次梁,方便跨中板带的配筋计算。 文献、3认为当柱上板带保留柱网1614宽度 范围内的网格梁时,柱上板带网格梁的

    14、内力计算误差 与矩形网板相比不超过3,根据箱体内模常用规格 及布置方式,此宽度内往往包含35根肋梁。下面 建立柱上板带考虑3肋的模型(简称“3肋模型”,如 图15所示)进行计算。 根据板跨导荷方式(图16),对跨中次梁大约取 (跨中板带自重+跨中板带竖向荷载) 4等效成的密 度;对边肋梁大约取边肋梁自重2+(跨中板带自 重+跨中板带竖向荷载)4等效成的密度。 i + 6382e ,04 + 5850e04 +531 9e一0 4 l +372 3e一0 4 +2127e一04 + 1596e 一04 + 1064e- 04 +5319e- 05 一+ 01300e+00 雕黼 I燃鳓 :溉:器

    15、 l:“31m 8 3s*器0 :|074e+0: ff 图13水平荷载等代框架模型变形图 图14水平荷载A BA Q U S密肋梁模型扭矩图 图15 A B A QU S3肋模型 图16板跨导荷方式 图17竖向荷载A BA QU S3肋模型应力图 蘸刻 图18竖向荷载A BA QU S3肋模型变形图图19水平荷载A B A Q U S3肋模型应力图 表4竖向荷载挠度计算值比较(单位:l IIl l i ) 荔 弘爷夕玎 冬慕一。零义丁 芾x孓 器 限mU 厂 一, 一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 蕊j缝一 图20水平荷载A BA QU S3肋模型变形图 表5周期、位移对比 一PK PM

    16、 3目自粱模型【方式 二 +ABAQus3肪模型f方式 图2l 竖向荷载挠度计算值比较 由以上对比可知: (1)该模型只是去按传导的荷载的近似值进行 计算,竖向挠度误差幅度在12以内,PKPM 计算结 果也表现出一样的规律; (2)A B AQ U S3肋模型在水平荷载下,周期和位 移与密肋梁模型基本一致,差距在2之内,可见跨 中板带对模型承受水平荷载的贡献很小,等效成一根 次梁是可行的。PK PM3肋模型与A BA Q U S3肋模型 结算结构相差在6,采用PK PM 计算是可行的。 4 改变工程参数的计算结果验证 以图31和图32所示的计算模型为标准层, 取3层框架,上下楼板板厚各取100

    17、m m ,并按16 14跨度范围,分别建3肋模型和柱上保留5根肋的 “5肋模型”,采用不同法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只建人3肋模型和5肋模型时,模型 都比密肋梁法和A BA QU S模型刚度小,但结果比较 接近,反应出跨中部分的刚度贡献比较小。考虑到混 凝土楼板开裂后刚度退化会使板柱对板的约束程度 有所减弱等因素,不宜把水平荷载下等效梁的宽度取 得过宽,取板与柱连接部位中的较可靠部分,即取3 肋模型进行计算。 表7周期、位移对比 A BA Q U S块体模型 PK PM 密肋梁法 PK PM 3肋模型 PK PM 5肋模型 PK PM 等代框架法 052530525304583612

    18、053050530504-64618 0540705407 04748631 054210542l04767633 04-5490454-90399518 11769 l 1752 l 1712 l 1708 l 2132 表8建筑物质量和底部剪力对比 5 小结 (1)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简化为梁系 结构考虑时,将空心楼盖按单元肋划分等效成竖向 抗弯刚度相等的矩形梁,比较准确的体现了空心楼 盖的实际刚度分布,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 下,变形、周期等与块体模型结果比较,本论文算例 不超过8,忽略梁之间剪切和扭转影响的密肋梁 法的对整体受力性能影响较小。 (2)从有限元块体模型、密肋梁模型

    19、等的应力 图可以看出,跨中板带区域只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 生比较大的应力,而柱上板带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 载作用下都有很大的刚度贡献,并且分布趋势是越 靠近柱轴线和板柱节点实心区域,应力越大。因此 可以将空心楼盖按应力分布特点按上板带和跨中 板带分别进行处理建模来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共同作用的响应。 (3)空间等代框架法采取将柱上板带大约3根 圈1 d 同 肋梁分别按竖向抗弯刚度相等的原则的等效成等 高矩形梁,其余肋梁等效成一根跨中次梁。计算结 果显示,采用此种方法,有限元3肋模型与密肋梁模 型结果相差在2左右,而PK PM3肋模型的计算结 果也比较准确,不超过6。由此看来,改进的空间 等代框架

    20、法采取的简化方式是可行的。跨中板带 简化成次梁的根数,对梁跨中竖向变形的计算精度 有较大影响,当梁跨中变形起控制作用,跨中板应 简化为三根或以上较多次梁的拱形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设计规程IsCECS175:2004 2 何小银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计算的实用方 法J四川建筑,2007 3 张华刚,马克俭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设计与应用 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37(4) 4 张阿粒薄壁箱体现浇砼空腹板楼盖结构的理论分析 M 长沙:湖南大学,2004 5GB Jl30:19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6 刘群,杨进春大跨度空间密肋楼盖设计计算的拟板 解法建筑科学,19

    21、9( 6) :3034 7A C I -A SCECom m it t ee352R ecom m endat i onsfordesi gn ofsl abcol um nconnect i onsi nm onoli t hicreinfor cedcon cr etest ructuresA CISt ructuralJournal ,1988,85(6) 8R obert Par kU hi m at eSt r engt hO fRect angul ar Concr ete Sl absU nderShor t- -Ter mU ni for mLoadi ngW i t hEdg

    22、es Re st rained Against Lateral M ovem entPr oceedi ngs oftheIn- st i t ut i on ofC ivilEngineers,1964,28( 1):60- 65 9Fert i gt eil V ert ri ebG m bh,M annhei m B-Z Rei nf orced Concr eteC ellularPlatefor O neW ay andTw o- W aySt res s D i recti onsforH i ghLoads and Lar geSpansE ngineer i ng D esig

    23、nBrochure,1965,35(8):351- 354 10M ar ti naSchnell enbachH el d,K ar st enPfef f er Punchi ng behavi orofbi axialholl owsl absCem ent & Concret eCorn posit es,2002,24( 6):55l一556 D i scussi ononCal cul at i onM et hodf or Cast insi tuC oncr et eH ol l owFl oor Y uanB01,X u Qigon92 ( 1ShenzhenTianhuaA

    24、 rchit ect uralD esi gnCo,Lt d,Shenzhen518000,C hi na; 2G uangdong Provi nci al A cadem yofB ui l di ngResear ch,G uangzhou510502,China) Abst ract :W i th cast ins ituconc ret ehol l owf loorw i t hboxm odelm oreandm ore W idely us edasan exam pl e, anal yze cal cul at i onm et hodf orcast - i n- si

    25、 tuconcr et ehol l owfl oor ,and si m pli fy t hem et hodt o popul ari zeappl i cat i on oft hest ruct ure K eyW ords:Cast- i n-si tu C oncret eHoll owFloor;R i bbed-beamM ethod;Spati al Equi val ent Fr am e M et hod; Equi val ent Sti f f ness ( 上接第63页) The R esearchi ng andI m plem entati onofStand

    26、ard Q uery for t heD i st ri but edHet er ogeneousD ataSources Y angH anguang,LiY anli ng (ChinaA cadem yofB ui l di ngResearch,Bei jing 100013,China) A bstr act :A ccording t ot hecharact erist i csofbusi nessdat aandi nform at i on requi rem ent s of cust om ers,t he Quer ySystemof D i st ri but ed H et erogeneous D at aSourcesenabl est hedat a queri es st andardi zat i on byshi el di ngt he di fferencesoft hedat a sources,and r eal i zest he shari ng oft hedi stri but ed het er ogeneous dat asour ces K eyW or ds:D i st r ibut ed;H et er ogeneous;Standar dQuer y


    注意事项

    本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pdf)为本站上传会员【z****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