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1).doc

    • 资源ID:500994       资源大小:181.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1).doc

    1、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脸颊(xi) 讪笑 锐不可当(dng) 持之以衡B. 怂恿(sng) 瓦砾 万恶不赦(sh) 长吁短叹C. 孱水(chn) 羁伴 相形见绌(zhu) 寻章摘句D. 牟取(mu) 啜泣 踉踉跄跄(ling) 遮天敝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形字音的识记。A. 脸颊(xi)(ji) 持之以衡持之以恒。 B.正确。C. 孱水羼水 羁伴羁绊 相形见绌(zhu)(ch)。D.遮天敝日遮天蔽日。据此,答案为B。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

    2、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

    3、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正确。B句式杂糅,是将“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C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D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过程”。据此,答案为A。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好书不厌百回

    4、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

    5、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本题几个句子谈论是“精读”,是议论性的文段。所以句是发起句,提出观点;句是对句的具体阐释;句引用“诗句”加以论证;接着用句从读书的目的进行分析;句是得出结论。据此,句子的排列顺序为:。故答案为C。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

    6、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衔接。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句子的内在关系分析作答。本题填入的句子是为了自然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的样子不同,不存在转折关系,排除A。C项,引用诗句,写出不同角度看梯田,梯田样子不同,但不能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样子不同,排除C。D项用于

    7、总结更合适,用于引出下文效果不好,排除D。C项,引起下文自然,最合适,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6.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

    8、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

    9、异曲同工之妙。【答案】6. D 7. D【解析】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10、。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

    11、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让:责问,责备。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B. 孟氏/之一子之秦C. 当今/诸侯力争D. 遂/宫而放之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抚 (2)反 (3)愠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11.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8. B 9. (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10.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

    12、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1.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解析】8.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B项,正确的句读是:孟氏之一子/之秦。故答案为B。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

    13、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9.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回”;“愠”是 “生气,恼怒”的意思。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4、(1)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

    15、,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

    16、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

    17、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三)古诗文积累。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山河破碎风飘絮,_。(2)_,风正一帆悬。(3)_,长河落日圆。(4)斯是陋室,_。(5)天接云涛连晓雾,_。(6)苟全性命于乱世,_。(7)_,在河之洲。(8)_,浅草才能没马蹄。【答案】 (1).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潮平两岸阔 (3). 大漠孤烟直 (4). 惟吾徳

    18、馨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7). 关关雎鸠 (8). 乱花渐欲迷人眼【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浮沉、萍、孤、惟、馨、诸侯、雎鸠、渐”等字词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9、。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河一掬余光中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

    20、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黄河从西边来,”建

    21、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

    22、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23、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

    24、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都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略有删减)13.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

    25、来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14.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15. 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答案】13. 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流沙河吿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概 14.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

    26、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滾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常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

    27、之情。 15. 文中画横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解析】13.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可对文章47段内容筛选并概括所见的景色。“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结合文章的最后两段的内容概括。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

    28、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15. 试题分析:考查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语言的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方面分析。文章中画线语句采用了长短句相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同时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抒发了作者触摸黄河的兴奋之情。据此理解作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廊亭桥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

    29、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亭人们

    30、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

    31、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桥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

    32、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略有改动)16.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园林等风景区

    33、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17.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18. 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答案】16. (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2)廊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7

    34、. 【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 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解析】16.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

    35、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中的两个小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17.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选择文章中的任一举例子的内容,结合说明对象分析其作用即可。18. 试题分析: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式特点、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一)综合性学习19. 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36、。【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答案】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題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徳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

    37、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吧!【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演讲稿要依据活动主题“说教养”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可结合题目中的材料来写。写作时,尽可能地使用短句。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演讲稿的内容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有声性。演讲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变为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

    38、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二)写作20. 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小事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许多事,有开心的,难过的,悲伤的而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那天,我去学英语,途中经过了街心花园。那里,人山人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当然也少不了乞丐。我看了看时间嗯,还早,溜一圈再上课。我左顾右盼,马路边,人们有的在遛狗,有的在与小贩讨价还价,有的在逛商店,还有的在等公交。就在我观察的时候,走来了一位青年

    39、,他经过了我,径直向乞丐走去。那人要干嘛?难道要找乞丐麻烦?我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生怕放过他。那人走到乞丐面前乞丐是一位面孔黄瘦,类似皮包骨,断臂的可怜老人。那青年摘下墨镜,用那英俊的脸上挂着的嘴说:“大爷,您看都入冬啦,您还穿这么单薄,会生病的。首页这么瘦,营养都没有。”老人盯着他,盯着眼前这奇怪的人,“来,收好这点钱,去买些好吃的和一些厚实的衣服。”我张大了嘴,那不是普通的一角,不是一元,更不是十元,那是一张百元大钞!那老人机械地点了点头,看来,他还没回过神来。我离开了街心花园。一身正统的西装,一张英俊的脸,戴一副墨镜,一颗热情的心,我记住了。我要永远记得这件事,让它成为我以后帮助他人的动力!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了根,烙了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小事”。试题返璞归真,没有审题障碍,单个词语作题目,其本身就是题眼。文章的立意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并善于发现小事背后的价值。如:小事中显真情,细微处见大爱,平凡中蕴哲理等。选材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同一主题且有关联的几件事。无论选择哪方面的素材作文,都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从体裁来看,各类体裁都适合,选取最能驾驭的文体,运用最熟悉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抒发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4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1).doc)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