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pdf

    • 资源ID:47932       资源大小:518.8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i****e】。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i****e】,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pdf

    1、2 0 1 4年 第 1 O 期 (总 第 3 0 0 期 ) Nu mb e r 1 0 i n 2 01 4( To t a 1 No 3 0 0)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理论研究 THE0RET I CAL RES EARCH d o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4 1 0 0 0 6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 余波 ,成荻 。杨绿峰 ( 1 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2 广西壮族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西

    2、 南宁 5 3 0 0 2 8 ) 摘要 : 考虑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的影响 , 结合混凝土中 C O 的扩散规律以及可碳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 以 C O 扩散系数 、 碳化反应速率系数和混凝土中可碳化物质的量为控制参数 , 研究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 并利用 试验数据进行 了对比验证。 首先基于水泥水化、 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以及混凝土碳化的机理, 结合 F i c k 第二定律和化学反应平衡方 程 , 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 然后考虑温度、 相对湿度、 水胶比以及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等因素 的影响 , 提出了模型中 C O 扩散系

    3、数、 碳化反应速率系数 、 可碳化物质的量等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 最后利用加速碳化试验数据对 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 并结合混凝土中 C O : 、 可碳化物质和 p H值的分布规律 , 揭示了温度、 相对湿度 、 水胶 比、 矿物掺合料种类 和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混凝土;碳化深度 ;矿物掺合料 ;相对湿度 ;温度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4 ) 1 0 0 0 2 0 0 6 M u l t i f i e l d c ou p l e d m o d e l

    4、 f o r c on c r e t e c a r b on a t i o n w i t h m i n e r a l a dmi x t u r e s yUBO , CHENG Di , YANG Lu f e n g ( 1 Gu a n g x i K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S a f e t y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Ar c h i t

    5、 e c t u r e Gu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y, Na n n i n g 5 3 0 0 0 4 , Ch i n a ; 2 Ag e n c yo f Ho u s i n g a n dUr b a n R u r a l De v e l o p me n t , Gu ang x i Z h u a n g Au t o n o mo u s R e g i o n , Na n n i n g 5 3 0 0 2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Co n s i d e rin g t h e i n fl

    6、 u e n c e s o f t h e t y p e and q u a n t i ty o f t h e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 r e s , a n o n l i n e a r mu l t i fi e l d c o u p l e d mo d e l f o r c a r bo n 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o f c o n c r e t e wi t h mi n e r a l a d mi x tur e s wa s e s t a b l i s he d a nd v e rifie d by

    7、c o mbi n i n g t he ml e o f d i f f u s i o n of COs wi t h i n c o n c r e t e wi t h t h e l a w o fc o n s e r va t i o n o fma s s for c a r b o n a t a b l e s u b s t a nc e s The d i f f u s i o n c o e ffic i e n t o fCO2 , t he c oe m c i e n t o f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b e t we e n CO2

    8、 and c a r b o na t a b l e s u b s t a nc e s, a n d t h e k i n d a n d d o s a g e o f t he c a r b o n a t a b l e s u b s t a nc e s we r e a d o p t e d a s t h e go v e r ni n g pa r a me t e r s i n t h e p r o p os e d mo de 1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Fi c k S s e c o n d l a w o f d i f

    9、f us i o n a n d t h e b a l a n c e c he mi c a l e q u a t i o n s , a no nl i n e a r mu l t i - fie l d c o up l e d mo d e l for c a r bo n 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o f c o n c r e t e wi t h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 r e s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a s e d o n t h e me c ha ni s m o f c e me

    10、 n t h y d r a t i o n, s e c o n d h y dra t i o n of mi ne r a l s a nd c o n c r e t e c a r b o na t i o n fir s t The n, c omp u t a t i o n e x p r e s s i o ns o f mod e l p a r a me t e r s , s uc h a s t he d i f f u s i o n c o e ffi c i e n t o fCO2 wi t h i n c o nc r e t e, t he c oe ff

    11、i c i e n t o fr e a c t i o n r a t e b e t we e n CO2 a n d c a r b o n a t a b l e s u b s t a nc e s , an d t h e a mo u n t o ft he c arb o n at a bl e s u b s t a n c e s , we r e d e v e l o p e d b y t a k i n g i n t o a c c o u n t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t h e t e mp e r a tur e , r

    12、 e l a t i v e h u mi d i ty, wa t e r t o b i n d e r r a t i o , a n d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r e s o n c a r b o na t i o nThe pr o p o s e d mo d e l wa s v e r i fie d b y c o mp a r i n g wi t h e x pe r i me nt a l da t a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t he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l a

    13、 t i v e h um i d i ty wa t e r t o b i n d e r r a t i o a n d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 r e s o n c a r b o n a t i o n d e p t h we r e q u a n t i fi c a t i o n a l 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t i o n o fCO2 , c a r b o n a t a b l e s u bs t a n c e s a nd t

    14、h e p H va l ue wi t hi n t he c o n c r e t e K e y wor d s : c o n c r e t e ; c a r b o n a t i o n d e p t h ; mi n e r a l a d mi x tu r e s ; r e l a t i v e h um i d i ty; t e mp e r a tur e 0 引言 混凝土碳 化是诱发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服役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 国内外有关混凝 土碳化的分析

    15、模型主要包括经 验模型 、 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三类 。 其 中 , 经验模型1 - 2 主要 根 据试验 数据拟合确定试验参数间 的直接关 系来 预测混 凝 土碳化深度 , 形式简单 , 但缺乏严密 的理论依 据 , 仅适用 于特定的材料组分和试验环境。 理论模型口 - 4 结合 昆 凝土中 C O : 的扩散规律以及可碳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 , 假定混 凝土 中的可碳化物质参与碳化反应被完全 消耗 , 混凝土碳 化速率主要取决于 C O : 的扩散速率 。 虽然理论模型具有 相 对严密的理论推导过程 , 但只考虑 了 C O 扩散速率对碳化 收稿 日期 :2 O 1 4 _ o 4 _ 2

    16、6 基金项目:国 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H ( 5 1 1 6 8 0 0 3 ; 5 1 3 6 8 0 0 6 ) ; 广西自 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 0 1 2 G x N s F E A 0 5 3 0 0 2 ) ; 青年基金项H( 2 0 1 3 G X N S F B A 0 1 9 2 3 7 ) ; 广 西科 学研究 与技术开发计划项 目( 桂科攻 1 3 7 7 0 0 1 1 1 ) 2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深度的影响, 而忽略了碳化反应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没有 建立 C O 扩散系数和碳化反应速率与混凝土碳化深度之 间的联

    17、系 , 所 以适用 条件有限 , 且无 法定量分析混凝土 内 部可碳化物质和 p H值 的分布情况。 数值模 型 5 - 6 基于混凝 土碳化的物理扩散 和化学反应过程 ,以 C O 扩散系数 、 碳 化反应速率系数和混凝土 中可碳化物质 的量为控制参数 , 利用非线性多场耦合方程组来 描述混凝土碳 化过程 , 能够 准确分 析 混凝土 中不 同时 刻不 同位 置 的 C O , 和 可碳化 物质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 。 蒋 利学 通过有 限差分法对 数值 模型进 行了求 解 , 分析 了混凝土碳化 区内 C O 浓度 、 C a ( O H) 浓度 以及 p H值 的变化规 律 ; 赵冬兵

    18、网 利用有 限 元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求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验 证 了数值模 型的有效性 ; 此外 , 孟 卫涛 _9 1 利用 A N S Y S中的 热分析模块对混凝土碳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 得 到了碳 化锋面 C O 浓度与混凝土碳化深度之 间的拟合关系式 。 由于混凝土碳化分析的数值模型考虑了 C O 扩散过 程和碳化反应速率与混凝土碳化深度之 间的联系 , 能够准 确分析混凝土中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C O : 、 可碳化物质和 p H值 的分布情况 , 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 。 然而 , 现 有的碳 化 分析数值模型普遍只关注纯水泥混凝土, 没有考虑矿物掺 合料的种类和掺量的影

    19、响, 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现代混 凝土结构 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 因此 , 有必要针对 矿物掺合 料混凝土的碳化机理和特点 , 研究建立对应 的碳化分析模 型。 鉴 于此 , 本研 究考虑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 的影响 , 结 合混凝土中 C O 的扩散规律 以及 可碳化 物质 的质量守恒 定律 , 以 C O 扩散系数、 碳化反应速率系数和混凝土中可 碳化物质的量为控制参数 , 研究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 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 并与加速碳化试验数据 进行 了对 比验证 , 进而分析了温度 、 相对湿度 、 水胶 比等 因 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 的影响规律 。 1 水泥水化与混凝 土碳化

    20、 的机 理 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 3 C a O S i O , 简写为 C , S ) 和硅酸二钙 ( 2 C a O S i O, 简 写为 C : S ) , 二者 占 总量 的 7 5 以上 , 对应 的水化反应为 : 2 C3 S + 6 H 2 0 CS H+ 3 C H ( 1 ) 2 C2 S + 4 H2 0 - CS H+ C H ( 2 ) 式 中 : 水化产物氢氧化钙( C a ( O H) : , 简写为 C H) 和水化硅 酸钙 ( 3 C a O 2 S i O 2 3 H 2 0, 简写为 C S H) 是混凝土 中的主要 可碳化物质 , 对应

    21、 的碳化反应为 : CH+ H2 0+ C O2 C a C0 3 + 2 H2 0 ( 3 ) CS H+ 3 C O2 +3 C a C03 2 S I O2 + 3 H2 O ( 4 ) 由此可见 , 混凝土碳 化导致 混凝土中的碱性降低 , 从 而可能 引起钢筋表 面的钝化膜破 坏 , 进 而诱 发钢筋锈 蚀 , 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 的重要原 因之一。 2 非 线性 多场耦合碳 化模 型 混凝土碳 化是一个 C O 气体 向混凝土 内部扩散 , 溶 解于混凝土 内孔 隙水 中, 进而与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 的过程 。 混凝土 的碳化速率主要取决于 C O 气体在混凝土 中的扩散速

    22、率 、 C O 。 与混凝土 中水化产物的反应速率 以及 混凝土 中可碳化物质的量 。 假定单位 时间 内扩散进入混凝 土 中的 C O : 量全部参 与碳化反应 , 结合式和可知 , 混凝 土 的非线性多场耦合一维碳化模型为 s _ 司 : f ( ) )_ C c 。 f ) ( )+ 3 C s H x , t ) ( 5 ) c ( , ) = 一 0 I C c H ( x , t ) C c o ( , t ) ( 6 ) Ot ( , ) = 一 c s H C c s H ( , ) C c o x , ) ( 7 ) d 式中: 混凝土 内某点到表面的距离 , m; 碳化时间

    23、 , s ; D 。 , ( , ) C 0 :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 , m2 s ; C o o ( , t ) 、 C c n ( x , t ) 和 C c s H ( , t ) C 0 2 、 C H与 C S H 的摩尔浓度 , mo l m ; 饵与 c H和 C S H参 与碳化 反应 的速率 系 数 , m 3 ( mo l s ) 。 混凝土一维碳化 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 : 初始条件 : C o o ( , o ) = C c o ( 0 ( 8 ) C 0 I ( , 0 ) = C ( 0 ) ( 9 ) C H ( , o ) = c o H ( 0 ) (

    24、 1 0 ) 边界条件 : C c o ( , ) = C ( 0 , x = 0 ) ( 1 1 ) : 0 ( f 0 , ) ( 1 2 ) a 式中 : 和 C 初始时刻混凝土 中 C H和 C S H的摩 尔浓度 , m o l m3 ; c , 环境 中 C O 的摩尔浓度 , mo l m 。 ; 混凝土碳化模型的计算长度 , m。 根据 t 时刻距离混凝土表面 处的 C H浓度 ,可 以确 定该点的 p H值为 : p H _ l4 + 1g 4 3 2 x 10 -2 x ) ( 1 3 ) 根据混凝 土中 p H值的分 布情况 , 可 以判别混凝 土的 碳化深度 , 通常将

    25、 p H 9 的区域称为混凝土碳化区。 3 碳 化模 型参数 的确定 为 了求解式 ( 5 ) ( 1 2 ) 所定义 的非线性多场耦合碳化 模型 , 需要确定混凝土中 C O 的扩散系数以及 C H和 C S H 参与碳化的反应速率系数 , 并通过混凝土中可碳化物质的 量来确定初始时刻混凝 土中 C H和 C S H的摩尔浓度 。 3 1 混凝土中的 C O 扩散系数 C O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主要受温度、 相对湿度、 水 胶 比 、 胶凝材料 总量 和矿物掺合料等 因素 的影响 。 一般来 讲, 温度越高 , C O 在混凝土中扩散越快; 孔隙水饱和度越 大 , C O 扩散越慢 ; 水

    26、胶 比越大 , 孔隙率越大 , 则 C O 扩散 2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越快 ; 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 , 孔 隙率越小 , C O 扩 散越慢 ; 加入矿物掺合料可以填充孔隙 , 改善孔结构 , 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 C O : 扩散速率。 C O :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 定义为 q : D c o : ( , ) = D ( , t ) | 厂 D ( T ) ( R R H ) ( 1 4 ) 式中 ( ) 和 厂 D ( R R H ) 分别为温度和相对湿度 的影响函数 , 分别定 义为: A ( T )= T e 詈 ( 一 号

    27、) ( s ) 厂 D ( 聪) = ( 1 - R ) ( 1 6 ) 式中: 绝对温度 , K; 尺 环境相对湿度 ; E C O , 扩散过程的活化能 , 取为 3 9 0 0 0 J ( mo l K) ; 尺 摩尔气体常数 , 取为 8 3 1 4 J ( mo l K) ; 参考温度 , 一般取 2 9 3 K。 此外 , 比 , x , ) 为标准条件下混凝土中 C O : 的扩散系 数 ( m2 s ) , 定义为 : 比 , ( , f ) = 1 6 4 x 1 0 - 6 X e pL 。 ( , t ) ( 1 7 ) 式中 : ( , t ) f 时刻距离混凝土表面

    28、处 的混凝土孔 隙率 。 随着碳化反应的发生 , 混凝土孔隙率会缓慢减小 , 不 同位置的混凝 土孔隙率也会 因碳化程度 的不 同而发生变 化 , 混凝土孔 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I l 】 : p x , ) = s + ( c 一 c c I ( , t ) A V c H ( c ( , t ) c s I ( 1 8 ) 式 中 : 和 c s H 式 ( 3 ) 和 ( 4 ) 中固态反应 产物 相 对 于固态 反应 物的摩尔体积变化量 , 通 常取 口= 3 8 5 x l 0 m3 mo l 和 A V c s r r= 1 5 3 9 x 1 0 m3 m o l ; 为水泥水化和

    29、 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完成时的混凝土孔隙率, 当总掺量不 超过 5 0 时 , 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反应会减小混凝土孔隙 率 , 改善孔结构 ,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C O : 的扩散 1 3 】 , 的计 算公式为 : = 0 0 Ih A e h - a a d A a d - 0 ( 1 9 ) 式中: 新拌混凝土的孔隙率; 、 s 、 水泥水化 、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 、 混凝土碳化所引起的孑 L 隙率减小值 ; O L 、 O L 小 养护龄期内水泥水化程度系数、 矿物掺 合料二次水化程度系数和混凝 土碳 化 程度系数。 3 2 CH和 CS H 的碳化反应速 率 系数 C H和 C S H

    30、参与碳化反应 的速率主要受温度和相对 湿度的影 响 : 温度越高 , 反应越快 ; 由于碳化反应为液相反 应 , 在保证 昆 凝土碳化液相反应环境 的条件下 , 相对湿度 越大, 则碳化反应速率越快, 当相对湿度过低时, 无法提供 液相反应的环境, 而当相对湿度过高时, C O : 难以扩散进人 混凝土 , 从而不利于碳化反应的发生 。 C H参与碳化反应的 速率系数为 14 : 后 。 e x p ) ( R 姐 ) ( 2 0 ) 式中 : C H参与碳化反应的速率系数 , m 3 ( mo l s ) ; 碳化反应的活化能 , 取 4 0 0 0 0 J ( mo l K) ; 2 2

    31、修正因子 , 取为 1 3 9 0 m3 ( mo l s ) ; ( 尺 R H ) 相对湿度影响函数 , 定义为 1 5 : f 0 R J R f k ( R R H ) = 2 5 ( R H R ) R ; 尺 R “ 0 9 ( 2 1 ) l 1 0 9尺R H 1 其 中, R 为满足混凝土碳化反应液相环境条件 的最小相 对湿度, 取值约为 5 0 t 。 此外, 与 C S H的碳化反应速 率系数 的关系为: C S H肮0 7 8 1 0 ( 2 2 ) 3 3 混凝 土 中可碳化物质 的量 根据 昆 凝土 中可碳化物质 的量 , 可 以确定公式 和中 初始时刻混凝土 中

    32、C H和 C S H的摩尔浓度 。 混凝 土中可 碳化 物质 的量主要 受 单位体 积混 凝 土 的水 泥用 量 和矿 物掺合料 用量等 因素的影响 。 单 位体积混凝 土水 泥用量 越 多 , 水 化反应 生成 的可碳 化物质 C H 和 C S H就越 多 。 对 于矿物 掺合料混凝土 , 矿物掺合 料 中的活性 S i O 和活 性 A l 0 与水 泥熟 料 水化 生成 的 C H发 生 二 次水 化 反 应 , 分 别生 成水化硅 酸钙 和水化 铝酸 钙 , 对应 的 反应方 程 式为 : 2 S I O2 + 3 C H t , C S H ( 2 3 ) A1 2 03 + 4

    33、C H+ 9 H2 0 4 C a 0 2 A1 2 0 3 1 3 H2 0 ( 2 4 ) 由上两式可见 , 二次水化反应是一个大量消耗水化产 物 C H的过程。 水泥水化 以及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完成后 ,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可碳化物质 的量为 : = + H + A C “ ( 2 5 ) C = C + Qs H + A C + AC ( 2 6 ) 式 中: 和 c 水泥水化生成的 C H和 C S H的量 ; 、 A C 、 H 、 A C 、 C 掺人粉煤灰 、 矿渣 和硅 灰后 发 生二 次 水 化 造 成 的 C H 和 C S H的改变量。 根据 A S T M1 5 0

    34、中的鲍 格公式 , 当混凝 土 中水 泥完 全水化时 , 可碳化物质 的量为: 1 c = s 一 4 c + s 一 A + c ( 2 7 ) Z 1 1 c = 1 s+ s ( 2 8 ) 式中: c 、 。 、 c 、 c oG c 水泥熟料主要矿物成 分 中 的硅 酸三钙 ( 3 C a O S i O : ,简写 为 C , S ) 、硅 酸二钙 ( 2 C a O S i O 2 ,简 写 为 C 2 S ) 、铁 铝酸 四钙 ( 4 C a O A 1 2 0 3 F e 2 0 , 简写为 C ) 、 铝酸三钙 ( 3 C a O A 1 2 0 3 , 简写为 C ) 和

    35、二水硫酸钙( C a S O 4 2 H 2 0, 简写为 C S H ) 的初始浓度 。 进而根据水泥 的氧化物组成 , 可以得到单位体积混凝 土中水泥完全水化后的可碳化物质的量为: C C= 2 5 3 4 x B x ( 1 f ) ( 2 9) C = 1 9 6 0 x Bx ( 1 。 ) ( 3 0) 式中 : 曰 胶凝材料用量 ; , 。和 粉煤灰 、 矿渣和硅灰的掺量 。 考虑粉煤灰中 C a O水化生成 C H 以及二次水化反 应 对可碳化物质 C H和 C S H量 的影响4 】 , 可得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W c a o

    36、 _ -1 W S iO 2 A A 1 20 3 ) 1 0 s ( 3 1 ) x Bx 0 5 x T W 6 s u i o= 一 1 0 3 ( 3 2 ) 式中: 【 】 、 吣 d 20 c a 0、 S i O 2 、 A 1 2 0 3 的质量百分 比, ; 粉煤灰二次水化反应程度系数。 类似地 , 考虑矿渣 中 C a 0水化生成 C H以及二次水化 反应对可碳 化物质 C H和 C S H量的影响 , 可得 : c ( W co - 15 r - 4r W o , ) 0 ( ss ) c x Bx 0 5 叩 1 0 ( 3 4 ) 式 中: 叼 矿渣二次水化反应程度系

    37、数。 根据我国钢铁 厂排放矿渣的化学成分 , 可 以将矿渣 中 C a O、 S i O 和 Al 2 0 的质量分数分别近似取 为 4 0 、 3 3 和 1 2 。 此外 ,硅灰 的主要成分为 S i O : , S i O : 与 C H反应生成 另一种可碳化物质 C S H, 由此可得 : 蜗= 8 s x B x 1 5 A l 0 ( 3 5 ) 5 A 1 0 ( 3 6 ) 式中: A 粉煤灰二次水化反应程度系数; S i O : 质量分数取 9 0 。 4 碳化模 型的求解 式( 5 ) ( 7 ) 是三个 相互耦合 的偏微分 方程 】 8 】 , 需要采 用迭代方法进行求解

    38、 。 假定初始时刻为 t 。 , 时间步长为 , 根据 已知 的初始条 件和边界条件 , 要得 到 时刻 的 C O : 、 C H和 C S H浓度值 , 需要依次计算出 时刻 的 C O : 、 C H 和 C S H浓度值 。 计算步骤如下 : ( 1 ) 首先假定 t 时刻 C O : 的浓度值 , 结合由式( 9 ) 和 ( 1 0 ) 所给定的 t 时刻 C H和 C S H的浓度值 , 根据式( 6 ) 和 ( 7 ) 求解 出 t 时刻 C H和 C S H浓度的第一次迭代值 ; ( 2 ) 利用计算得 到的 t 时刻 C H和 C S H的浓度值 , 结 合式( 1 7 )

    39、求解出 t 时刻的C O 扩散系数, 根据式( 5 ) , 并联 立式( 1 1 ) 和( 1 2 ) 所定义的边界条件 , 计算 t 时刻 C O : 浓度 的第一次迭代值 ; ( 3 ) 将 t 时刻 C O 、 C H和 C S H浓度 的上一次迭代 值 代入式( 6 ) 和( 7 ) 中, 计算出 t 时刻 C H和 C S H浓度的新迭 代值 ; ( 4 ) 利用步骤( 3 ) 得到的 C H和 C S H浓 度值求解 出 t 时刻新的 C O 扩散系数, 联立边界条件式( 1 1 ) 和( 1 2 ) , 重 新计算 f 时刻 C O : 浓度的迭代值 ; ( 5 ) 判 断前后两

    40、 次迭 代计算所确 定 的 C O 浓度值 的 相对误差是否满足收敛条件 , 满足则停止迭代 , 否则重复 步骤 ( 3 ) ( 4 ) , 直至收敛为止 , 此时可 以确定 t 时刻 C O 、 C H和 C S H的浓度值 ; ( 6 ) 根 据混凝 土 中的 C H浓度值 , 利用式可 以计算 出 混凝土 内的 p H值分布 ,通常将 p H 9的区域称为混凝土 碳化区 , 可以得到 t , 时刻的碳化深度 ( 7 ) 类似地 , 重复步骤 ( 1 ) ( 6 ) , 可 以依次计算 时 刻混凝土 内的 C O 、 C H和 C S H 的浓度值 以及 p H值分布 情况 , 进而判别混

    41、凝土的碳化深度 。 5算 例 分 析 5 1 试 验 数 据 的 对 比验证 选用文献 4 中的 1 7组加速碳化试 验数据来验 证本 文模 型的有效性 。 已知混凝 土表 面的 C O : 浓度 。 ,= 2 0 , 温度 T = 2 0, 相对湿度 R r = 7 0 , 标准养护 3 0 d 后 自然养 护 6 0 d , 碳化 龄期 为 5 6 d 。 模 型计算值 与试 验测试值 的对 比分析见表 1 。 表中, 为本文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 和 分别为文献 4 中理论模 型和加速碳化试验的结果 , B为 胶凝材料 用量 , w 为水胶 比 , 、 风 和 卢 分别为 粉煤灰 、 矿渣

    42、 和硅灰的掺量 。 由表 1 可知 , 计算值与试验值 比值 的 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1 0 3 和 0 3 2 , 说 明本文数值模型的计 算结果 与试验值和理论模型计算值均较为吻合 , 从 而验证 本文模 型的有效性 。 此外 , 由表 1 中的第 1 4 组试验数据可 以看出 , 在单 掺粉煤灰 的情况下 , 随着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 , 混凝土碳化 深度逐渐增加 。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体现在 两个方面 : 一方面 , 粉煤灰二次水化可 以减小混凝 土孑 L 隙 率 , 改善混凝 土孔结构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阻碍 C O : 的扩 散 ; 另一方面 , 在保持 冗 。 不变

    43、的前提下 , 掺入粉煤灰会引 起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减小 , 导致水泥水化生成的可碳化物 质的量减小 , 而粉煤灰二次水化又会进一步消耗可碳化物 质 , 导致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降低 。 当粉煤 灰对混凝 土孔 隙率 的填充作用 占主导地位时 , 混凝土抗碳 化性能随粉煤 灰掺量增加 而提高 ; 当掺人粉煤灰引起混凝土中可碳化物 质减少 占主导地位时 , 混凝土抗碳化性 能随粉 煤灰掺量 增 加而 降低。 对于加速碳化试验 , 湿养护期较长时( 不少 于 2 8 d ) , 碳化早期( 1 3 0 d以前 ) 粉煤灰 的二次水化反应起主 导作用 , 故粉煤灰掺量较大时混凝 土的碳 化较 为严重 ,

    44、碳 化后期粉煤灰 的填充效应 占主导 , 粉煤灰掺量较低的混凝 土碳 化较严重。 由此可见 , 本文模 型的计算结果与加速 碳化试验所反映的影响规律一致 。 5 2 混凝 土碳化深度 的影响规律 影 响混凝 土碳 化速率 的主要 因素包 括 C O 扩 散速 率 、 碳化反应 速率 和混凝土 中可碳化物质 的量等 , 与这些 因素密切相关 的包括 温度 、 相对湿度等环境 因素 , 以及水 胶比、 矿物掺合料掺量等材料因素。 其中, 温度 、 相对湿度 、 水胶 比和矿物 掺合料主要通过影 响混凝 土孑 L 隙率和 C O 在孔隙中的扩散速率来影响 C O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 同时, 由于

    45、混凝土碳化反应为液相反应, 所以环境相对湿 度 的变化也会显著影 响碳化反应速率 ; 此外 , 混凝土 中可 碳化物质的量与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密切有关。 下面利用本研究模 型 , 进一步定量分析温度 、 相对湿度 、 水 胶 比、 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等 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1 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影 响 。 假定混凝土水胶 比 R w , s = 0 4 , 单位体积胶凝材料总量 B = 3 0 0 k g m3 , 混凝土表面 C O 2 浓度 c 2 0 , 温度 2 0 , 相 对湿度 R q =

    46、 7 0 , 碳 化时间为 2 8 d , 利用本研究 模型不 仅 可以得到混凝土 内 C O 、 C H、 C S H的浓度分布 和 p H值 分布 , 还可以定量分析温度 、 相对湿度 、 水胶 比和矿物掺合 料等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 混凝土 内 C O , 的浓度分布曲线如图 1 所示 。 由图 1 可 知 , 随着到 昆 凝 土表面距离 的增加 , 混凝土 内的 C O 浓度 由表面 C O 浓度值逐渐降低; 随着碳化时间的增加, 混凝土 内的 C O : 总量逐渐增多 , C O 浓度梯度逐渐减小 , 碳 化速 率逐渐降低 。 1 0 8 薹 U 2 U j 6 9 l

    47、2 l , X mm 图 1 C O 。 浓度曲线 混凝土 内 C H和 C S H的浓度分布曲线分别如 图 2和3 所示 。 由图 2和图 3 可知 , 初始时刻混凝 土内各位置的 C H 和 C S H浓度相 等 ; C O 扩散进 入混凝土后发 生碳化反应 消耗 C H和 C S H, 随着碳化 时间的增加 , 碳化 区内 C H 和 C S H的浓度逐渐降低。 混凝 土内 p H值 曲线如 图 4 所 示。 结合 图 2和 图 4可 知 , p H值 曲线与 C H浓度 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 从完全碳 2 4 喜 0 。 g o 0 蛏 舌 4 0 0 墨 U 0 3 6 9 1 2

    48、 】 5 X mm 图2 C H浓度 曲线 ram 图 3 C S H浓度曲线 U 3 6 9 l Z l mm 图 4 p H值 曲线 化区到部分碳化区和未碳化区 , p H值逐渐增加 , 其 中完全 碳化区的 p H值为 7 0 ( 完全 中和 ) , 未碳化 区的 p H值保持 在 1 2 5到 1 3之间。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温度和矿物掺和料掺量 对混凝 土碳化 深度的影响如 图 5 所示 , 图中 f 、 b s 和 S 分别表示粉煤灰 、 矿渣和硅灰( 下 同) , “ ” 后的数值表示温度。 由图 5 可知 , 温度越高 , 混凝土

    49、的碳化深度越大 。 可以结合式和式来解释 , 因为温度越高 , C O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越大, 碳化的反应速率系数越 大 , 导致碳化深度也越大 。 此外 , 由图 5 可知 , 随着矿物掺 合料掺量 的增加 , 混凝土碳化深度也 随之增加 , 其 中硅灰 对混凝土碳化深度 的影响最为显著 , 其次是粉煤灰 , 矿渣 的影 响相对最小 。 原 因在于 , 硅灰 的反应 活性很高 , 在发生 二次水化反应的过程 中大量消耗 C H, 导致混凝土碳化加剧 ; 矿渣 的反应活性虽然大于粉煤灰 , 但是矿渣 的成分 中参与 二次水化反应 的物质较少 , 因此对混凝土碳化的影 响程度 小于粉煤灰 。

    50、 上述规律与文献 2 0 2 1 根据碳化试验数据所 揭示 的规律一致。 鲁 乓 瞧 f 1 0 o C f 1 5 +f 2 O +f 2 5 o C 帮 一b s 1 0 b s 1 5 o c +b s 2 0 十b s 1 5 s l 0 7 二; 一 U J U 20 j U 掺量 图 5 温度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如图 6 所示 , 图中 “ ” 后 的数值表示矿物掺合料掺 量 。 相对湿度对 混凝土碳 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C O 扩散速率和碳化反应速率上 , 相 对湿度越大 C O : 扩散越慢 , 在满足液相反应环境的条件下 , 相 对湿度越 大碳化反


    注意事项

    本文(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ai****e】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