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移民、家与现代化——评《重返故国成异乡》_姬高歌.pdf

    • 资源ID:473238       资源大小:1.80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移民、家与现代化——评《重返故国成异乡》_姬高歌.pdf

    1、移民、家与现代化 评 重返故国成异乡姬高歌*摘 要:重返故国成异乡(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一书采用跨国视角,强调厦门作为移民枢纽的重要地位,并以厦门为观察对象,审视返乡移民与“家”的独特关系。该书的最大贡献在于重新审视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强调其身份的流动性与可变性;同时该书还超越地理与行政边界的限制,将厦门置于环南海区域中予以考察,为归国华人研究增添了新的区域性视角。关键词:归国华人 厦门 环南海 移民 重返故国成异乡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向来是近代史研究的一大重点

    2、,无数研究针对移民活动引发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影响而展开。传统移民研究以推拉理论为中心,将迁人地与迁出地作为移民活动的两大重点研究对象。在此背景下,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王纯强(Ong Soon Keong)的新作 重返故国成异乡(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强调厦门作为移民枢纽的重要地位,并以厦门为观察对象,审视移民与“家”的独特关系。王纯强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汉学家高家龙(Sherman Cochran),其研究取向一直专注于海外华人,本书是其近年来

    3、研究的凝练之作。作者的祖先在 20世纪时由厦门移民至新加坡,作为海外华人的一员,作者对于厦门和“家”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笔者将在下文中介绍本书的核心观点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本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上的贡献。781*姬高歌,厦门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区域社会经济史、东南亚华人史。该理论认为,“推力”和“拉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两大因素,前者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人新的居住地。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4、1843-1938,CornellUniversity Press,2021.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理论与概念本书的核心观点立足于“中介之地”概念。前文提到,推拉理论常常被用于移民研究。在推拉理论模式下,讨论往往聚焦于迁出地和迁人地这两个地理概念之中:迁出地如何迫使人们离开以及迁人地如何吸引人们定居。两极化的讨论忽视了迁出地和迁人地之间的联系,也忽视移民活动是一个连续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很难构建一个完整的移民网络。近年来有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孔飞力(PhilipAlden Kuhn,1933-2016)在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中提出了“通道小生境”模式:移民从祖居地

    5、带来的技能与资源便利了他们在海外的生存,金钱、商品与信息的流动使移民的祖居地和现居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一模式的提出使得移民活动两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走廊”的概念之上,冼玉仪(ElizabethSinn)提出了“中介之地”(in-between place)概念:“把孔飞力描述的意象加以扩大,我们可以看到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 通道,由家乡延伸至世界各个目的地国家,而香港就是这些通道的枢纽,亦即 中介之地。”移民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从 A 点迁移到 B点,它十分复杂,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中转、暂居甚至迂回。当采取这样的视角看待移民进程时,中介之地的地位便凸显出来。中介之地为移民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6、吸引人们从此处出发前往海外,也方便海外的移民与家乡保持联系。冼玉仪“中介之地”的概念有效完善了对移民进程的认识。王纯强延续了对于中介之地的讨论,认为厦门也是如冼著中香港一般的中介之地。厦门为想要离开家乡的移民提供了许多资源与机制,还为移民提供了各种与家里维持联系的途径。厦门既不是典型的移民发源地,也不是受移民青睐而选择定居的地点,但它是移民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几乎是闽南人移民南洋的必经之地。作者利用中介之地的概念,将厦门纳人中国移民史的宏大叙事之中。但厦门之所以成为本书的议题,还因为它吸引了大量归国华人在此处定居,这些人的祖居地并非厦门,却将厦门认定为自己的“家”,并乐于改造它。在讨论这些归

    7、国881美 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李明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Elizabeth Sinn,Pacific Crossings:California Gold,Chinese Migration,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Hong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3,p.136.Elizabeth Sinn,Pacific Crossings:California Gold,Chinese Migration,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HongKong:Hong Kong

    8、University Press,2013,p.9.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5.移民、家与现代化 华人时,作者并没有将其假定为传统的旅居者形象:对中国始终抱有依恋并时刻渴望回到故乡。相反,作者延续了王爱华、洪美恩、陈珮珊等学者的讨论,认为华侨的身份是流动的,甚至是可操纵的。当他们已经有过海外旅行经历后,便不能作为“纯粹的中国人”返回了,海外旅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

    9、的自我认同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国华人利用他们在海外获得的知识、财富甚至国籍在厦门进行活动,为自身谋利益、改善城市景观,以及将厦门重新定义为“家”。由流动的身份认同出发,作者认为“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对移民来说并非特指祖居地一类的地理位置,而是包含了移民的家庭、情感、生活方式等的一个概念。家的位置是可变的,只要一个地方能够满足移民的种种需要,能够给予他舒适感、安全感和可控感,这个地方就可以成为他的家。使用具有流动性的“身份”与“家”概念,作者从新的角度理解归国华人选择定居厦门而不是祖居地的原因,以及他们改造厦门的种种活动。作者强调人与地之间的灵活关系,凸显移民活动的变革性影

    10、响:不仅影响移民者本身,也影响移民者经过的地方。内容本书同时关注厦门与归国华人。论述了厦门的人和商业,加之他们通过口岸建立的机制与联系,如何促进了闽南人的海外活动,以及归国华人如何反过来帮助厦门改造城市景观并促进这个港口城市的发展。根据关注重点的不同,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梳理 17 世纪至 20 世纪上半叶厦门的发展,展示厦门在移民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移民对港口城市转型的影响。第二部分涵盖第四章至第六章,关注归国华人在厦门的活动,并进一步探讨移民的身份认同以及移民的家这两个主题。第一章“定义厦门”,介绍厦门近代以前的情况。四面环海与峰岭耸峙的地形使福建生民较早地开始形

    11、成一种面向海洋的商业思维。南宋以来,福建海上贸易迅速发展,随981Aihwa Ong,Flexible Citizenship:The Cultural Logics of Transnationalit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9;Ien Ang,On Not Speaking Chinese:Living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New York:Routledge,2001;ShellyChan,Diasporas Homeland:Modern China in the Age of Global Migration

    12、,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2018.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12.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p.13-14.O

    13、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187.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着明末私人贸易的兴起和漳州月港的废弃,商人们开始寻找适合非法贸易的隐蔽港口,厦门因其地理位置和郑氏家族的经营成为新的海上贸易中心。移民活动伴随着贸易进行,无数厦漳泉地区的人涌人厦门,搭乘运货舢板前往南洋,大量的人口在厦门流动。第二章“开放商贸”,作者阐述厦门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后,西方商业在厦门的发展情况。厦门作为通商口岸

    14、开埠后,外国商贸没有如西方人预想中那样飞速发展,市场惯性与本土商人的激烈竞争让西方人在厦门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渐趋萎缩。厦门没有如上海一般发展大规模制造业,而是依靠生产东南亚华侨需要的闽南特色产品,以及进口满足当地居民和归国华人购买需求的商品来维持经济繁荣,走出了通往成功的另一条道路。第三章“便利移民”,讨论作为闽南移民网络中介之地的厦门。闽南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人均生活水平,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以后,大规模苦力贸易与移民浪潮便开始出现。与大量移民活动相匹配,厦门的移民机制与机构也渐趋完善,两者相互促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经由厦门前往海外,也使当地的移民产业越来越繁荣,这个港口城市变得越来

    15、越依赖移民。第四章“操纵身份”,聚焦于归国华人在厦门的身份与活动。清朝晚期,各种政治力量的竞争在厦门创造了一个流动的环境,让归国华人能够利用他们的“异国性”与“本土性”在多个政权的间隙中为自己争取利益。厦门的特殊性为归国华人提供了便利,这吸引了许多归国华人选择在厦门定居,把厦门当作自己的家。第五章“改造厦门”,考察归国华人如何利用他们的金钱、知识和见识来影响 20世纪早期的厦门城市重建活动和城市景观。作为“家”和投资的地方,厦门受到海外归国华人关注,他们开始投人资金对厦门进行现代化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厦门的城市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第六章“成为家”,本章以李清泉和林文庆为例,探讨家与祖国及

    16、华人的关系。李、林二人都曾定居在厦门,并且对厦门投人相当的资金与精力,最终厦门却没有成为他们的家,他们回到了海外。当海外华人选择家时,与祖国的情感连接并不一定总是能起决定性作用,他们更看重这个地方是否足够舒适和安全。“家不是他们的起源地,而是他们的目的地。”091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60.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

    17、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97.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192.移民、家与现代化 意义与贡献本书围绕着厦门和归国华人这两个议题展开,论述了厦门如何促进闽南人的海外流动,以及归国华人回到厦门后如何改造这个城市。笔者认为本

    18、书对移民史研究的贡献也分别体现在这两个议题上。对海外华人身上“中国性”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王赓武为代表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华侨”一词。10 世纪以来便开始在海外侨居的华人,一直被视作“弃民”或“流民”,直到 19 世纪末期才被冠以“华侨”之名。“华侨”一词的出现富含政治意味,政府希望通过这一称呼表达对海外华人的认可,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之心,从而帮助解决国内纷乱的局面。这些讨论也说明,海外华人的“中国性”可能并非与生俱来且保持不变的。王纯强认为将海外华人定义为华侨,除了重新确认他们为中国人外,实质上也同时强调了他们离开中国的事实,海外华人被分离为一个次

    19、民族群体。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离散(diaspora)一词开始逐渐应用于海外华人研究中,离散群体的特征是保持着对祖国的向往,同时他们又拒绝被同化,保持与当地社会的微妙边界。在海外离散的华人族群可能经历了几代的变迁,新生一代已经完全没有了与祖国真实的接触,但通过祖辈的叙述与习惯的传承,始终保有故土记忆与对华人的群体认同。强调离散华人(Chinese diaspora)与离散视角(diasporic perspective)并不是将中国去中心,而是探索中国身份与文化因时而异的可能性。本书论述中虽然没有使用离散华人一词,但王纯强延续了对于海外华人“中国性”的讨论,并且认同离散华人概念所包含身

    20、份的流动性与可变性。与孔飞力认为海外华人“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家乡”不同,作者强调华人不仅“离开过家”,并且海外生活重塑了他们的身份,改变了他们与祖国的关系。当海外华人归国时,海外的经历已经改变了他们的见识、想法与能力,他们与本土居民区别为了不同的群体。当我们不再将海外华人看作天然具有向心力的,而是拥有独立意志的群体,就能191Wang Gungwu,The Chinese Overseas:From Earthbound China to the Quest for Autonomy,Harvard UniversityPress,2000,p.54;陈非儿:离散华人、时空社会学与中国近代史研

    21、究 评陈珮珊 离散华人的祖国,史学理论研究 2020 年第 6 期,第 134 页。王纯强:约莫是华人:“华侨”与海外华人的边缘化,华人研究国际学报 第 9 卷第 1 期,第 61 页。Rogers Brubaker,“The Diaspora Diaspora,”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Vol.28,No.1,2005,pp.5-7.陈非儿:离散华人、时空社会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评陈珮珊 离散华人的祖国,史学理论研究 2020 年第 6 期,第 137 页。美 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李明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第 45 页。鼓浪屿研究 第

    22、十六辑够更好地理解归国华人在厦门乃至中国其他地区的活动与选择。他们会从实用角度出发,为了谋求更大利益而在条约港操纵身份,利用自己的多重国籍获利;会为了经济机遇以及让居住环境更舒适而参与救乡运动和城市改造;也会选择他们认为最安全也最舒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家。对祖籍地的熟悉感让他们感到舒适,对他们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许多海外华人选择回国的原因。但是定居地环境和个人考量起了更大作用,让他们决定定居在厦门,或者如同李清泉和林文庆一样,最终回到了海外。王纯强提供的这一视角无疑更加完善了我们对于海外华人与归国华人群体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海外华人活动增添了新的方向。本书还为看待厦门提供了新的区域性视角。

    23、厦门历来地处中国版图的边缘,远离政治中心,又靠近南洋各国。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厦门自贸易兴盛以来,就与中国沿海各地以及周边各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当我们使用传统的中国视角去理解厦门时,往往会遗漏了厦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从而无法对厦门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完整的认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跨过地理与政治的边界,形成一种区域的视角,将厦门置于环南海区域中去考察。1983 年,吴振强在 厦门的兴起 一书中提出了“厦门网络”这一概念。吴振强提出,在 1684 年清政府解除海禁之后,一个以厦门为中心的沿海贸易网络逐渐成形,闽南商人是这个网络的经营者,其范围可用 厦门志 中的一句话加以概括:“北至宁波、上海、天津、

    24、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来数次,外至吕宋、苏禄、实力、噶喇巴。”吴振强的厦门网络构建了一个区域性的图景,尽管以国内贸易为主,但依然看到了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互动并没有完全局限在中国疆域内。在使用区域性视野看待厦门上,戴一峰采用“地域经济圈”视角,提出了南中国海经济圈概念,包含厦门、广州、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马来亚、荷属东印度、菲律宾与暹罗等节点,其中厦门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福建商人从事跨国贸易的一个重要基地。依托于南中国海经济圈,不断来回贸易的闽商构成了区域与节点相重合的南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并且随着 19 世纪中期以来的大规模移民潮,逐渐演变成了由移民网络、金融网络、企业经营网络、商

    25、人组织网络等多种跨国网络构成的复合网络。水海刚在该视角的基础上,以近代南中国海为例具体讨论了该网络中的移民活动,并291(新加坡)吴振强:厦门的兴起,詹朝霞、胡舒扬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清)周凯:厦门志 卷十五,鹭江出版社,1996,第 512 页。戴一峰:近代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2 年第 1 期,第 73 页。戴一峰:近代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2 年第 1 期,第 73 页。移民、家与现代化 且指出移民活动与华商网络的相互促进作用。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突破性地采用跨国视角看待厦门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将厦门置于南

    26、中国海区域之中审视,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厦门的经济发展与商人流动。而本书的讨论延续了对于跨国视角的使用,没有将厦门的历史作为纯粹中国的或纯粹地方的故事来讨论,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厦门城市现代化的新视角。19 世纪以来大量的移民活动让移民产业盈利颇丰,并且成为厦门的支柱型产业。大量海外闽南人对家乡特色产品的需求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让厦门倾向于生产和销售他们所需的商品。移民活动改变了厦门的经济发展,厦门成为一个十分依赖移民和海外华人的城市。20 世纪由归国华人主导的城市重建,更让他们得以遵循自己的想法来改造这个城市。近代以来厦门的发展,与海外华人及他们在海外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综合以上的论述,

    27、本书在结论中提出了一个大胆又富有说服力的观点:“厦门的现代性不是由中国或西方决定的,而是由海外华人决定的,他们的现代性观念是与欧洲东南亚殖民地调和的产物。”本书的论述有力推动了厦门的区域史研究,细化了对于身处区域中的厦门发展的认识。强调了厦门在移民过程中的作用,也提高了厦门在移民史中的地位。在研究香港、广州、汕头等与厦门具有相似情况的地区时,本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方向。而在研究厦门这个闽南城市时,本书在前人基础上提供了广阔又开放的视角,让我们对厦门的发展产生更多思考。391水海刚:移民与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的互动 以近代南中国海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193.Ong Soon Keong,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1843-1938,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1,p.190.


    注意事项

    本文(移民、家与现代化——评《重返故国成异乡》_姬高歌.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