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

    • 资源ID:472724       资源大小:2.31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

    1、语言学研究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收稿日期:2022 05 22;修订日期:2022 07 05作者简介:戴若愚,男,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欣洁(通信作者),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戴若愚,张欣洁(西南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1756)摘要:历时梳理 19852021 年发表的工程标准英译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少有学者涉猎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现有研究多从语言出发,针对翻译问题讨论翻译策略与方法,呈现研究范式趋同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工程标准英译研究应采用新的思路,在关注翻译质量的同时,更多纳入影响翻译过程的社会、文化和译者要素,从语料库语言学、

    2、译者伦理学、接受美学、形象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深入研究工程技术标准英译。关键词: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路径中图分类号:H315 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0297(2023)02 0097 09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工程建设成就令人瞩目,海外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技术标准作为契约合同的一部分,是维护正常秩序、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检测、合格评定、贸易仲裁等的基本依据,对于国际工程业务具有重要的标准参照作用。根据国际工程标准体系与标准应用 中的定义:“工程技术标准是为保持建筑行业的最佳秩序,针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项活动和需

    3、要统一的事务所制定的建设准则和依据,涉及工程技术原则和应用原则的规定,是建筑工程的最基本原则。”1 在中国工程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外译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做好工程技术标准外译工作,既可以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国外企业了解中国、促进中外合作与交流,又可以推动国家工程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增强我国在全球工程市场的话语权。刘伊生等考察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发现翻译/语言问题的影响因素占比达到 0 308,占据各类影响因素所占比重之首2。我国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2016)指出:“要推动中国标准 走出去,完善标准翻译、审核、发布和宣传推广工作机制,鼓励

    4、重要标准与制修订同步翻译。”可见,翻译对于国家工程标准的国际化至关重要,研究我国工程标准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数据库中19852021 年收录的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文献(截至 2021 年 12 月 2 日),并以工程技术、工程标准、工程规范、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翻译、英译为主题词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关键词、摘要),获取 868 篇文献。经阅读筛选,去除重复文献和关联度低的论文、书讯、报告、会议通知,最终确定 93 篇期刊论文和翻译硕士(MTI)论第 23 卷 第 2 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4 月Vol 2

    5、3 No 2 JOU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Apr,2023文。借助 CiteSpace 软件,主要从历年发文情况、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提出工程标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和看法。二、研究历年发文分析我国工程标准英译研究经历了潜伏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19852012 年发文量均为 1 3 篇,研究势头较弱;2013 年起发文量呈陡然上升趋势,20132021 年均达 3 篇以上,研究进入发展阶段。这一转变可能与国内研究生扩招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和 MTI 招

    6、生人数上涨有关3 14。2010 年以来,新增加的 118 所翻译硕士院校有 30%为理工类院校,这些院校具有理工类优势,开设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专业技术类翻译课程4,理工类院校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与日俱增,为工程技术标准翻译研究提供了发展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海外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外译需求。为了促进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15 年发布 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促进我国标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文翻译500 项急需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为了响应此计划,国务院随后颁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

    7、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列为重大建设工程,注重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深化与相关国家的标准化合作,推进标准互认,并“在基础设施、新兴和传统产业领域,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组织翻译1000 项急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英文版”。可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工程行业标准外译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表 120102020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时间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同比/%新签合同额/亿美元同比/%2020 年 1 12 月1599 42555 42019 年 1 12 月17292 32602 57 62018 年 1 12 月1690 40 324188 8201

    8、7 年 1 12 月1685 95 82652 88 72016 年 1 12 月1594 23 52440 116 22015 年 1 12 月1540 78 22100 79 52014 年 1 12 月1424 13 81917 611 72013 年 1 12 月1371 417 61716 39 62012 年 1 12 月116612 71565102011 年 1 12 月1034 212 21423 35 92010 年 1 12 月92218 713446 5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着重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包括电力、管道、铁路、公路、通信、港口等

    9、多领域的大型建设项目,极大拓展我国建筑领域的业务范畴,推动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5。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见表 1),2013 年以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新签合同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速水平,日益增多的海外工程项目间接刺激对相关标准规范外文版的需求量。此外,我国在 2012 年首次发布 12 本交通建设标准规范外文版,展现出国家对工程技术标准外译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界对标准翻译研究的关注。三、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分析 93 篇文献来源发现:MTI 硕士论文的数量最多,占比 50 54%,共计 47 篇;期刊发文量占比47 31%,共计 44 篇;余下两篇为会议论文。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的发文作

    10、者主要为硕士研究生和相关领域学者,硕士研究生发文量占比近 1/2,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的相关论文与期刊学术研究并行发展的趋势。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发文作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发现,发文作者呈点状分布,作者之间几乎没有合作联系,可能是硕士论文占比过大,发文作者合作联系较少,导致89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网址:http:/www mofcom gov cn/。合作关系网不明显。仅有少量学者合作研究,共同发表文章。此外,表 219852021 年我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发文机构出现频次频次发文学校/机构4天津理工大学

    11、3山东大学3西南交通大学3成都理工大学2北京交通大学2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东华大学2太原理工大学2华东交通大学2西北大学期刊文章作者大多来自理工科研究机构或院校,如与水利、工程、铁道、交通运输等相关的研究院所,交通、理工类学院,研究机构与工程建设息息相关,发文作者拥有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体现专业性特点。同样,硕士论文作者也大多来自理工科院校,如发文数量较多的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反映作者多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和学院优势,研究工程技术标准翻译。表 3高频关键词KeywordsCountsYear翻译策略62013功能对等52013工程翻译42013翻译42012目的论42

    12、011技术规范32016术语32012翻译报告32013交际翻译32015语义翻译22014四、研究内容分析文章关键词发现,47 篇硕士论文中有 32 篇为翻译实践报告,大多运用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目的论、翻译转换、文本类型、交际翻译、关联理论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阐述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与技巧,总结翻译实践经验。论文研究内容多关注工程规范的语言特点,从词汇、术语、复杂长句、被动句等翻译难点入手,讨论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呈现研究范式趋同的特点。非实践报告类论文侧重翻译策略研究,如北京交通大学的占冕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在翻译铁路技术文献过程中学术背景不同的学生在思维过程和翻译策略上的差异6,或对

    13、读者接受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7。期刊文献研究重点则较单一,且大多囿于类似的研究思路,主要从语言层面出发,针对工程规范标准的英译问题,分析造成翻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如杨思博、薛晓瑞、王磊等学者主要围绕工程规范或标准英译的语言问题,讨论术语、语法或语句翻译,分析翻译问题成因,提出翻译建议,研究深度有待拓展8 9。仅有少数学者对工程规范翻译开展系统性研究,不仅关注翻译的语言问题,还讨论分析翻译的外部因素。例如,张德祥探讨铁路标准英译中技术词汇的翻译问题,并为标准英译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学习研究国外规范及术语表达;建设双语语料库;参与标准国际化组织工作和借助标准英译,宣传

    14、我国标准,增强自身工程标准的话语权10。戴若愚和罗素常从文本出发,在研究 12 份铁路技术规范原文和译本的基础上,总结翻译问题并完整分析影响翻译的要素,从译介体系、翻译标准、语料库、译者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提出更为系统、完善和具体的翻译改进建议,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语言和译者的关注11。李静文则主要聚焦我国铁路建筑领域的术语翻译,分析术语的形态构词方法,在探究术语标准化的经济效应变化基础上,讨论本土化外来术语与国际化我国术语的基本翻译策略,进而完善术语翻译体系,推动术语的国际化发展12。值得注意的是,后三位作者都来自理工科综合大学,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学校优势学科,拓展了工程规范英译研究的深度。五、

    15、研究不足与展望随着我国海外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外对我国标准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国工程标准正逐步打开国际市场,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英译研究在 2013 年以后开始有所上涨,目前此类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模式单一。以往论文研究大多从文本层面入手,结合某一翻译理论,讨论翻译策略或技巧,导致规约性研究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描述性研究趋于少数。第二,研究深度有待拓展。相关研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针对翻译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翻译研究仍局限于应用层面;少有研究从文本外部视角认识工程规范翻译活动,研究视域亟待拓宽。第三,跨界合作不足。理工科的发文作者对工程规99戴若愚等: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范翻译在

    16、语言层面的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知识运用不足,但对工程行业的认识较深入,而来自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者对工程规范翻译的研究更深入和系统,展现出工程规范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特点。这种专业性不仅在语言层面会对翻译造成障碍,而且会阻碍外行对工程背景的了解。因此,未来翻译研究者需要与相关工程专业人员交流合作,加深对工程背景的了解,对专业学科形成全面认识。杨平认为,目前中译外的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入,基本仍处于较浅层的语言文本层面,从对外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层面对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还不多见13。自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译者、读者、译入语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成为文学翻译研究的关注点,科技文本翻译研究却出

    17、现固化趋势,仍以语言层面研究内容为主3 16。翻译作为一项多方参与的活动,涉及读者、译者、译出与译入语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工程技术标准翻译研究同样可以从这些要素入手,形成对此类翻译活动的全面认识。基于现有研究不足,本文认为未来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深入。(一)注重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翻译学与语言学密不可分,早期的理论和方法论资源多来自应用语言学。因翻译的科学技术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相关翻译理论文献多集中于翻译方法的操作性和技术性,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方面14。作为科技文本的一类,以往工程规范翻译研究与早期应用语言学理论维持着紧密联系,从语言角度出发,大多遵循语言学划分词、句、篇

    18、的结构层次来分析,针对翻译问题探讨翻译技巧和方法,研究思路单一。当代语言学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借鉴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身发展,学科分支广泛,为与语言学关系甚密的翻译学提供跳板,借助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拓展其自身研究。如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认知/神经语言学、话语分析、语言测试与评估等理论的发展,为翻译学的方法论作出了贡献15 78 80。作为整体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工程标准翻译研究同样可以借助当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完善自身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存储和处理大量的语言信息数据,建立语料库,并利用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在此背景下,语料库语言学快速

    19、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加速语料库建设,提高了处理语料的能力,处理后的语料反过来又促进语料的研究和利用。语料库的应用主要包括:言语研究,探究韵律的实质和韵律与其他语言层面的联系,或从韵律的角度研究语篇的类型;词汇研究,为词典编纂提供实例;句法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句法,客观描述以往研究者的主观判断;语义研究,通过语料库研究词项和语言结构的关系,从而区分语义16。王立非和蒙永业指出,作为我国标准“走出去”的基础工程之一,创建中英双语标准语料库,不仅可以用于研究中英文标准在体裁、语篇、修辞、话语等方面的差异,还可以分析标准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基于大量语料库数据,可以编写相关标准翻译指南和教材,促进我国

    20、标准翻译的发展。此外,通过检索语料库中的关键词、词汇搭配、习惯表达译文,可以为国内的标准和技术翻译提供参考,提升翻译质量17。结合语料库细化研究语言,进一步加强语言研究的深度。总结工程技术标准的英译研究,发现鲜少有人涉及相关翻译质量研究。在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时,语料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较偶然的内省式数据信息,语料库提供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18 94。在评估翻译质量过程中,借助语料库手段能有效补充传统的翻译质量评估方法。如传统的双语或多语文本、词典等翻译工具书中的相关术语,能够作为语料库途径中的重要分析方法,提高翻译质量评估效果18 95。以语料库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

    21、研究的不足。在翻译质量评估中,语料库对于研究体裁和语言/语篇具有重要作用。House 分析语料库研究和体裁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翻译语料库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在翻译质量评估中可以确立可靠的翻译规则模式,通过使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让研究者更易理解对等概念,方便验证19。基于现有语料库翻译研究,可以对翻译评估所用的语料库进行错误类型标注,结合术语规范、语言风格、本地传统、国家标准、准确度等细化考核维度,按照错误严重程度设定权重分值,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翻00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译评估进行系统研究20。翻译评估并非只能单纯依靠主观判断或简单依赖个别例证得出结论,在实

    22、证分析大量真实文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评估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此外,在翻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突出表现在语料库语言学领域15 81。在参考工程技术标准语言特征基础上,结合语料库工具,从多个维度划定翻译质量评估的标准、参数、权重、分值等要素,系统研究工程技术标准翻译质量评估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二)关注读者阅读体验关注读者阅读体验,进行译者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源于文艺流派,在阐释学和现象学理论基础上,强调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文本与读者的价值和地位。随着接受理论在我国传播,部分学者开始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结合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译者的主体作用、翻译文本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等进

    23、行研究21 10,证实接受理论在翻译研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解释作用。尽管接受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学文本,相关研究更多关注文学翻译和读者接受,然而对于非文学文本翻译研究,接受理论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非文学文本主要用于说明某一事实、现象或道理,通常采用确定性的语言,并通过定义、引用、注释等辅助手段,规避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进而探求文本的确定含义。受到某些要素的影响,如概念、术语以及语言自身复杂性和混淆性,译者理解差异和词句结构歧义性等,对于同样的文本内容,不同译者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而接受理论对文本含义生成的探讨对于研究非文学文本翻译同样发挥作用21 11。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

    24、者和读者进行多维互动的过程。译者扮演着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二次创作者的双重角色。作为原文读者,译者在接受过程中需要诠释原文的意义,作为原文的二次创作者,译者需要让译文读者充分领会原文含义,译者的接受效果与读者的阅读感受紧密相连。翻译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让读者能够理解与接受文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读者的反应和接受效果成为翻译研究的关注点22。原作内容决定原文和译文的读者群体,同时限定了译者的目标读者,位于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译者需要关注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作为非文学文本翻译的一类,科技翻译同样会考虑读者接受问题。译者需要兼顾读者对原文科技信息的期待和接受情况,甚至是对

    25、原文美学的追求。科技文本注重专业信息的传递,语言表达准确,文本较为平铺直叙、清晰易懂,较少使用修辞手法,通常给人一种庄重的阅读感受。尽管如此,科技文本仍有其自身美学特点:用词精确之美、句法简洁之美、修辞有序之美、句子结构整齐之美、语段整体之美23。以下文翻译为例,作为信息文本,中文技术标准多采用复杂长句,习惯动词连用,体现正式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而英语追求严谨的语法规则,强调主谓结构。在翻译原文长句时,译者需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来翻译。原文:本规范总结近年来我国驼峰设计、施工、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以适应技术发展、服务运输为原则,合理确定了驼峰及调车场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的设计原则和参数、

    26、调速设备和防溜设备的设置要求、驼峰及调车场解编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规范的科学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译文1:This Code is prepared by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thedesign,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hump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to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

    27、ment and serving the transportation,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track plan and profile of hump and marshalling yard,the arrangement requirements ofspeed control device and anti-rolling device,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breaking-up and marshallingca

    28、pacity of hump and marshalling yard,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and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rationality of this Code译文 2:As epitome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design,constructionand operation of hump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this Code incorporates th

    29、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101戴若愚等: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meets the transportation needs It specifi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track plan and profile ofhump and marshalling yard,the arrangement requirements of speed control device and anti-rolling device,and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30、 uncoupling and marshalling capacity of hump and marshalling yard原文充分体现汉语的意合特征,句子各成分多依靠语义的贯通来传达完整的话语含义,一句话甚至一个段落由一个主语和多个谓语构成。而英语作为典型的形合语言,需要借助形式标记,采用语法手段形成完整的句子,句子成分主谓分明,逻辑清晰。译文 1 明显遵循原文的句法结构,语序不变,用相同的“介词+动名词”形式完成整句翻译,使译文主语较短,后置状语过长,造成语言形式不平衡,不符合目的语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过长的状语成分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和审美体验。译文 2 将原文划分为两句,化长为短,使

    31、每句传递的语义信息相对简洁,呈现一种平衡的英语句子形式,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译文 2 并非一味采用动词,通过词性变换,增强译文的用词多样性,体现译文的修辞之美。接受美学引导译者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需要考虑译文读者对文体的期待和阅读体验。译者翻译此类信息文本时,不应仅限于在文字层面的信息转换,还需要重视译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如何让译文读者再次体验科技原文本的文学风格和美学特点,成为翻译研究的关注点。(三)关注译者伦理研究通过语言转换,翻译活动能够实现不同文化群体的人际交流,其中人的参与使得伦理关系受到关注。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现实交际要求和对译文的期待,协调不同语言、文化与不同翻译主

    32、体之间的伦理关系。从翻译活动伊始,译者角色就与伦理联系密切,在伦理意识指导下,译者开展翻译活动并实施相关责任,在翻译活动中同样扮演着一个社会角色24。“译者称谓与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伦理变革的主要表现形式,译者伦理体现的重要依据则包括翻译理论、方法、原则与策略、文本选择等方面的特征内容,译者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是译者职业 伦理在翻译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5 195就文本选择而言,译者需要同时考虑职业伦理与市场伦理,翻译文本内容会倾向于市场的实际需要和赞助人的偏向性,体现一定的趋利性。体现译者并表明译者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异化翻译来实现。因此,译者伦理成为研究译文价值的重要考虑因素,如在政

    33、府组织的大型翻译活动中,官方会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则主要负责履行工作职责。就翻译原则而言,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衡量和调整翻译活动的多个因素,严格遵循多重译者伦理原则,以平衡翻译生态环境25 195。对译者伦理的关注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国家越来越重视自身工程建设体系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状况,相关标准的英译活动体现一定的政治性。在政府支持工程标准翻译的大背景下,译者个人会受影响。译者的翻译动机、采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以及使用的翻译方法都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是研究译者伦理的重要考虑因素,在翻译目的语中没有相关文化内容时,译者是通过异化保留原文特色,还是通过归化遵循目的语语言的预设,是展现译者态度

    34、的重要体现。结合现实政治文化背景,以译者为中心,从译者伦理角度出发考察译者意识形态在工程标准翻译中的体现,研究翻译过程可以为工程标准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四)结合形象学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大背景下,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塑造与传播良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国内许多学者在翻译研究过程中逐渐纳入形象学理论,学术成果日益增多26。形象研究源于比较文学范畴,“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在一国文学中对异国 的塑造或描述。而形象学 就其本义而言,原是适用性极广的:既可用于文学研究,亦可用于非文学研究(国内外史学界就有许多重要工作明显属于 形象学 研究范畴)”27。文学文本并非研究一国形象构建的唯一

    35、目标文本,非文学文本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同样具有研究意义。翻译作为国家之间活动的工具、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展示形象、塑造形象的话语构建行为,从原作在译作中的形象,到源语文化在他者文化中的形象,乃至国家在世界场域中的形象,都与翻译息息相关”28。翻译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媒20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介,在翻译研究中运用形象学知识,对于研究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闫晓珊和蓝红军提出翻译形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研究译者的文化过滤,即译者的翻译选择和策略,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构建国家形象的途径和历程;二是探索构建国家形象的影响因素和原因,分析著作的自身形象及

    36、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政策、两种文化相互的态度、源语作家及其作品在目的语文化中受到的评论、作为赞助人的出版机构等都是影响源语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因素”29;三是关注形象的时间属性,翻译中的历时研究既可以关注译者形象的变化历程,又能通过研究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译本,分析各译作的翻译文体、内容信息、翻译策略差异,从而研究作品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形象变化及其原因;四是研究国家和民族形象与翻译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国形象在本国历史演变与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影响30。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并通过标准化的形式保障技术创新成果。同样,工程技术标准作为针对工程项目的技术和应用原则制定的

    37、规则,也是该领域技术发展的体现。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成果会被纳入相关技术标准中,以促进行业规范建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标准中新词、新术语的采用。术语不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科技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从历时角度研究特定术语的翻译演变过程,或关注有规律的词汇内容或语言表达形式,对于研究我国的科技之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五)结合传播学研究对接国家战略需要,结合传播学研究。翻译经过话语构建塑造的国家形象,需要经过有效的传播才能抵达受众目标,关注翻译传播不容忽视。相关研究领域将跨学科翻译研究作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通过融合其他学科,能够有效推动翻译学理论的发展。现阶

    38、段学界开始关注传播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借助传播学理论知识,翻译学能够取长补短,进一步发展31 18。翻译活动能够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笔译和口译等方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文化信息的推广传播32。所有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都属于传播范畴,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构成传递与交换关系,传递信息并引发预期行为成为传播的终极目标33。“然而任何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常常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要素加以考量,以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31 15翻译活动一般都具有目的性,旨在将源语信息传递给目标读者,满足读者对特定信息的需求,并通过译文信息中传递的行为、态度或知识

    39、对目标读者产生特定影响。如文学翻译主要是满足目标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能够阅读更多经典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科技翻译主要是满足特定读者对部分科技信息的求知欲。翻译传播学旨在研究翻译的传播,涵盖不同语言信息传播的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翻译传播的主客体、译者、媒介、信息接收者、传播效果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其研究旨归则是翻译传播效果34。研究如何提升翻译的传播效果,传播学无疑能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因此,在研究影响我国标准外文版的传播和接受时,可以结合形象学、翻译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译文形象的构建(如翻译公司或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译本质量)、译文传播者(如我国海外工程建设公司、采用我国技术标准的海外国家)

    40、、传播媒介、译文接受者(如海外工程项目中的技术人员、项目业主)和译文传播效果(如标准外文版使用的地区和范围)等角度出发,总结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规范翻译活动,提高译文质量,改进译文传播方式,推动我国工程规范标准在海外的应用以及国际化发展。六、结语目前对我国工程标准英译研究仍主要从文本的语言层面出发,局限于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讨论,对整个工程标准翻译活动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单宇和范武邱总结科技翻译研究时,指出其中的研究固化问题 科技翻译印象和特征都较固化,导致僵化的翻译研究思想3 16。虽然工程技术文本在语言用词和文体风格上大多遵循一定的范式,欠缺文学性,容易导致相关研究重蹈覆

    41、辙,但相关翻译研究并非只能限于语言层面的翻译技法讨论。“翻译研究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其他学科,与文学、比较文301戴若愚等: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学、文化研究、语言学、阐释学等学科都有着紧密联系。”35 翻译研究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翻译研究拓宽了发展道路。因此,未来工程规范标准的英译研究可以借助语言学分支学科,拓展研究思路,或从文本外部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理论,从译者、读者、社会文化等相关要素出发,研究工程规范翻译活动,为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认识,推动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国际工程标准体系与标准应用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42、社,2019:4 2 刘伊生,华梦圆,叶美芳 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J 建设科技,2012,11(24):79 81 3 单宇,范武邱 国内科技翻译研究现状综述(19972014):基于 CNKI 557 篇硕博论文的考量 J 中国科技翻译,2016,29(1):14 17 4 冷冰冰 MTI 科技翻译教材应贯穿的五元次能力 J 上海翻译,2016,31(1):47 54 5 杨献龙,刘玉明“一带一路”对我国企业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机遇研究 J 工程经济,2016,26(7):51 56 6 占冕 铁路技术文献英译过程中不同学术背景学生的翻译策略研究 D 北京:北京

    43、交通大学,2020 7 雷翼 工程翻译的译文质量与读者接受研究 D 长沙:中南大学,2013 8 杨思博,薛晓瑞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译的主要问题 J 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28(6):60 62 9 王磊 浅析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翻译中的问题 J 铁道建筑技术,2013,51(9):61 64 10 张德祥 中国铁路行业标准英译及走出去若干问题的深层思考 J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8,34(2):66 75 11 戴若愚,罗素常 铁路技术规范英译质量研究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6):25 35 12 李静文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术语生成机制及英译探究 J 现代英

    44、语,2021,2(3):38 40 13 杨平 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与空间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J 中国翻译,2012,33(4):910 14 耿智 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 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3(4):48 15 邹兵,穆雷 语言学对翻译学的方法论贡献:特征、问题与前景 J 中国外语,2020,17(3):77 84 16 丁信善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J 当代语言学,1998,37(1):5 13 17 王立非,蒙永业 论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的语言服务路径 J 中国标准化,2016,59(3):34 39 18 戴光荣,左尚君 翻译

    45、质量评估中语料库的运用与研究 J 外语教学,2021,42(2):92 96 19 HOUSE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past and present M New York:outledge,2015 20 MOOKENS J,CASTILHO S,GASPAI F,et al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C Cham,Switzer-land:Springer,2018 21 胡开宝,胡世荣 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J 中国翻译,2006,27(3):10 14 22 刘聪聪,赵海萍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小说政

    46、策性语言的翻译策略:莫言蛙 葛浩文译文评析 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4(10):155 157 23 鲍德旺 论科技翻译的美学取向 J 中国科技翻译,2006,19(3):1 340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 24 李民 论译者角色的伦理特性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5(6):77 80 25 单宇,范武邱 身份演变过程中的译者伦理变革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6):192 196 26 王运鸿 形象学与翻译研究 J 外国语,2018,41(4):86 93 27 孟华 比较文学形象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2

    47、8 吴赟 国家形象自我建构与国家翻译规划:概念与路径 J 外语研究,2019,36(3):72 78 29 张晓芸 翻译研究的形象学视角:以凯鲁亚克在路上 汉译为个案 M 上海:译林出版社,2011 30 闫晓珊,蓝红军 翻译形象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J 山东外语教学,2021,42(3):108 117 31 谢柯,廖雪汝“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 J 上海翻译,2016,31(1):14 18 32 吕俊 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 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20(2):39 44 33 刘安洪,谢柯 传播学视阈下的旅游翻译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4 尹

    48、飞舟,余承法 翻译传播学论纲 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5):170 176 35 宋菁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探究:评 超越翻译 J 外语电化教学,2022,44(1):89 92Literature eview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Chinese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DAI uoyu,ZHANG Xinji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1756,China)Abstract:Based on

    49、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ngineering standards from 1985 to 2021,this paper finds thatthere are only a few academic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ngineering standards,most of which probe int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problems at the ling

    50、uistic level,showing a similar research paradig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new paths for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ngineering standards,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search on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ngineering standard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qualit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