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_赵冰梅.pdf

    • 资源ID:471872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_赵冰梅.pdf

    1、收稿日期:2022-04-26修回日期:2022-10-19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8JDSZK014)。作者简介:赵冰梅(196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杨志明(1996),男,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通讯作者,Email:。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成为引领世界现代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于它是党和人民历经重重磨难探索实践而创造的现代化道路,在广泛吸取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中国特殊国情,兼备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的个性。它的出现决不

    2、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为此,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出发,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过程,归纳出其演进历程中所表现的内在特征,进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藏的丰富经验,从而为现代化发展落后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2-0017-09DOI:10.19933/ki.ISSN1674-3652.2023.02.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IS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赵冰梅,杨志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

    3、0136)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引用格式:赵冰梅,杨志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17-25.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专题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开创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时代接续性的特征。近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历了被动式传入到主动式追赶再到引领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和世界

    4、奇迹,通过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界定及问题提出现代化是一种国际潮流,表征着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的社会巨大变革过程。世界大势,浩浩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Vol.39No.22023年3月Mar.2023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8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出的智慧和经验,是顺应时代大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道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明确其蕴藏的丰富内涵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一)内涵的

    5、界定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将其分开来看,既要明晰“现代化”是什么?也要清楚“中国式”有哪些特殊性?还要知晓“现代化道路”究竟该作何解释?这些都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就“现代化”的概念来说,其主要反映的是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主要包括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全球性变革的发展过程。同时,如果把“现代化”放在中国实际进行整体分析,又可将此“现代化”理解为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遵循着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是力图解决国内落后情况而努力追赶世界先进的转变历程。另一方面,就“中国式”的概念来说,其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囊括了以

    6、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第二,政党领导的先进性。第三,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第四,制度的优越性。第五,和衷共济的包容性。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最后,就“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来说,“道路”一般情况下需要与“规律”结合来理解,规律是道路的依据和前提,道路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和实现方式,现代化道路实际上是讲在归纳总结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形成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由此看来,可以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解为从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出发,立足中国实际,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跃迁过程。(二)问题的提出现代化作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大

    7、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征途中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如今,看待中国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必须用世界性的眼光深究其根源。从国际视野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开始进行全球性扩张,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卷入世界格局中,以小农社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逐渐让步于资本主义经济。随后,先进人士不断地对中国进行器物、制度、思想等领域的变革,中国的现代化由此展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介于历史条件的影响,只能从军队建设的视角理解现代化,革命期间开展的各项现代化建设都服务于军队发展。随后,伴随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完成,党对现代化

    8、的认识逐步加深,通过借鉴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提出并完善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渐深入,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考察国内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的认识,他强调到在中国搞现代化,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具备中国特色,不能一味照抄照搬他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此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用“中国式”来对现代化加以定义,实际上凸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

    9、”总体布局,而且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规划,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到来,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重要讲话,明确表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论断,由此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探讨。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环视中国现代化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战争期间,各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式现代化处于被动接受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第39卷第2期19国泰民安,人民得以当家做主,中国式现代化处于主动追赶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标识,中国式现代化处于引领发展过程。进入新时代

    10、,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世界眼光看到了国内外、党内外的发展与变革,在建党一百年的历史时刻,提出了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被动迎接到主动追赶再到引领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渐变性发展的独特运动形式。(一)被动式接受的现代化传入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游离状态,清王朝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本该顺应现代潮流的中国脱离于世界体系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属于被动传入式的历史过程。近代社会来临以前,农业文明标榜着中国文明,封建思想代表着中国思想,清王朝闭锁锁国政策把现代文明和现代思想封阴于国门之外,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源起

    11、,各种现代的技术、思想、文化、制度纷纷涌入,无论是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官员,还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以效仿西方化为变革的标准,于是近代中国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或革命,都是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中国式的社会变革的种种尝试,可把以上的社会变革归结为“防卫型现代化”的范畴。诚然,帝国主义侵略者无情地打破了清王朝的社会安宁,置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尽管没有外来的冲击,以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进行社会变革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所以,从1840年到1911年,为寻求国家发展的种种尝试加速了封建社会旧的国

    12、家机器的瓦解,以器物、思想、制度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开启了中国社会变革加速转变的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历经近4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一直面临着政治混乱、内战频繁、外寇入侵的发展环境。总体来说,可以把40年的艰辛求索分为三个实践主体:第一,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国之不国,人民群众难以为继,各大军阀依靠不同帝国主义势力占地为王,但是恰巧又处于帝国主义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的时间,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步入一个黄金加速时期。第二,国民政府统治期间。中国人民不仅面对帝国主义无情侵略,同时又遭

    13、到官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随着国统区的沦陷,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极不平衡的状况,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受到极大冲击。第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坚持“工农结合”的总方针,在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战备期间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的工农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毛泽东同志谈道:“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2”深刻印证了革命时期党主要从军队建设和工农手工业等方面来理解和建设现代化。事实证明,旧式中国对外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情打击,对内面临着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疯狂敛财,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压迫和中国人民反

    14、帝反封建的双向发展过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开展的以工业和农业相结合,服务于军队建设的需要,现代化建设在这一时期艰难前行。正是由于特殊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是渐进性变革和急剧性变革相结合的运行形势,属于被动接受式的现代化传入过程。(二)主动式求变的现代化追赶过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和人民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发展终于重获新生,具备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独立自主的现实基础,同时面临着如何在百废待兴的旧中国探索中国该向何处去的赵冰梅,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问题,鉴于历史

    15、因素的时间参考,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主动式追赶演变历程。以1949年到1978年的时间阶段为参考,中国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仿和改良其在现代化道路的相关模式。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中强调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 3 的重要性,表明了新生中国迫切需要实现由农业立国到工业立国的历史任务,将发展生产力作为革命胜利后的重点发展环节,通过工业化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扩展,逐步使农业占主体的旧中国转变为工业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及中国特殊国情,现代化就不能是西方式的串联式演变过程,而是各

    16、个现代化领域同时进行的并联式发展历程,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建设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此时的“四个现代化”只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初步规划,没有详细制订现代化的具体发展内容。随着党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入,通过工业化战略的了解,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对“四个现代化”进行了补充完善:即保持原有现代化格局不变,凸显科学文化和国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4,明确了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后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

    17、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5 四个角度阐述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并强调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从而实现对世界先进国家的超越。至此,“四个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建设主体正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现代化实践是在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对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一次伟大尝试。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结合中国特殊的世情、国情、党情,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属于主动追赶式的发展过程。(三)引领式发

    18、展的现代化超越过程“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思想固化的藩篱,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一轮“社会革命”掀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一页,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愿景和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相互交织,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标识,实质上是一种超越“西方化=现代化”神话的一种现代化蜕变。改革开放以来,“小康”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脉络,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开启了一场以实现“小康”为目标的现代化变革。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到见解,他首次用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之家”6 的概念定义中国的现代化。“小康”这一充满中国文化底色和民族特色的新概念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有阶段,初步勾

    19、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此后,邓小平相继提出了许多与小康思想相关的带有鲜明中国标识的话语,在不同阶段提出的不同概念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内涵,并为实现小康社会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关键阶段,不仅如此,明确我国目前实现的小康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向全面小康迈进。党的十六大充实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明确了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后,进一步从多维度多视角的方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科学教育水平、精神文化水平、民主参与水平、和谐社会水平等各个具体领域内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首次提出要全面建成小

    20、康社会,小康社会实现由“建设”到“建成”的跨越式转变,体现出我们党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历史巨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变革,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尽管在改革开放初期第39卷第2期21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然而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同中国实际结合仍然处在摸索阶段,邓小平同志恰逢时宜地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总体布局”的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

    21、现代化总体布局的三个方面,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三者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首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的初步构想,将政治建设作为一个新的战略层面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在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确立了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并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21世纪,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官商勾结、土地征用、损害群众利益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和谐越来越成为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随着经济

    22、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更加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把原来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这就在先前“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加入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发展成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性,强调要不断创造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事业和产业,解决好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的历史现状。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生态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正式形成以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至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勾勒

    23、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蓝图。从“小康社会”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小康社会”和“总体布局”等中国式的现代化社会结构是中国特有的原创的并联式发展规划。这种原创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探索实践总结而来的时代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全世界发出最强音,“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7。企图寄希望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自身的特色和标准,终将沦为西方现代化体系下的附庸,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出发探索自身的现代化,才能有所出路、有所成就。四

    2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演进的内显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近代以来已历经百余年的历程。百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层意义体现在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对比中,在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对比中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民中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旨归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潮流,其反映的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动态。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走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其遵循的是资本至上、权力至上的价值逻辑。毫无疑问,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奇迹,然而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及其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动荡不安等社会问题。中

    25、国式现代化道路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弊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服务人民利益,坚决不丢一片砖、一片瓦,带领全体中国人民集体迈入现代化,深刻映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调查显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14亿人口的全体脱贫,解决了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绝对贫困问题,其规模远远超过了欧美等西方国家10亿人口实现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重视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价值趋向。赵冰梅,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2立足新时代,要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出发,正视现代化

    26、建设中存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华大地实现了如此超大规模人口集体迈进现代,必将对世界现代化格局、版图、趋势产生深远影响。(二)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诉求人类所向往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人能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以追求物质利益极大化为根本目标,实质上是通过牺牲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维护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与之相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合理规避了西方式现代化牺牲大多数人利益的弊端,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

    27、展,创造出全体人民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的主体力量,可以说,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通过调整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途径解决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核心诉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要把现代化的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28、路的本质要求。立足新时代,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动实现全社会领域的普遍富裕、共享富裕和逐步富裕,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航向,向着实现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新社会不断前行。(三)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不能仅拘泥于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化,要更多看到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引领性作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过度追求物欲膨胀现状,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发展趋向单一化和偏激化,造成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与之不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既不能仅从物质层面建设现代化,也不能单从精神层面丰富现代

    29、化,物质和精神是协调发展的互通关系,必须从物质方面出发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精神层面出发丰富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将二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设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注重实现人民物质层面需求,而且致力于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要发挥好物质文明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基本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发挥好精神文明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丰富和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奋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的契合点,夯实了现代化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

    30、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注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互通关系,把两者都搞好,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向支撑作用,将二者共同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不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四)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命之泉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始终重视生态建设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动能。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走的现代化之路是过度开发自然从而推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生态环境、生态资源逐渐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相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

    31、发展过程中,看到了西方社会存在过度开发自然而导致的生态失衡,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探索建立了中国式的生态发展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生态至上”的文明逻辑,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第39卷第2期23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正确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二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和谐关系,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添加“绿色”元素,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始终怀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强后盾。立足新时代,要紧紧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

    32、系,构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工程,完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不断找寻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把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五)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历史证明,现代化从来都不是在冲突与对抗中发展变革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充满血腥的侵略和掠夺之路,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侵略史。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单靠牺牲他国利益满足自身利益不仅会造成地区间的不平衡,也不会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的认可。反观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合一”是传承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天下太平

    33、”的和平理念深藏于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里,这些古老而又精华的和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儿女爱好和平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来的“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国强必霸”的发展逻辑。这种中国式治理下的现代化道路,不仅在世界现代化中逐渐显露头角,而且越发地彰显出其蕴藏的和平因子,成为那些想要实现自身现代化国家学习的典范。事实证明,党和人民坚持走的这条现代化道路对中国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对世界有利,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极其博大的胸襟为世界各国提供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走中国式现

    34、代化新道路,必须不断将和平基因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享美好未来,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立足新时代,中国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致力于促进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赢、多赢。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演进发展的经验启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走完百余年的历程,从百年的兴衰荣辱中透析现代化的演进规律,其内嵌着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规律,尤其是带有中国风格和中国底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我们未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

    35、新道路,进一步拉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距离的一大优势。(一)坚持政党领导的先进性和理论的科学性相统一先进政党是现代化的领导力量,科学的理论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二者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他道出了未来中国道路的奋斗方向,明确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好中国式现

    36、代化的动力作用,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这是当前和未来发展阶段要牢牢把握好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其次,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始终坚持在党内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创新党的领导制度、完善党的领导方法。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出新赵冰梅,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4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

    37、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10 深刻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理论指导性。要牢牢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党要始终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舵,持续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利用科学理论指导现代化实践,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二)坚持中国现代化的内生性和世界现代化的开放性相统一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打破了西方化等于现代化的定论并昭告全人类,现代化存续于世界中,没有唯一的定性发展模式,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可以根据国家特点和民族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坚持从实际出

    38、发、面向世界的宏大视野,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主要包括: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立足实际来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充满荆棘与磨难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践中,根据不同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总结出不同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现实走向,将现代化的总体格局划分为一步步的阶段特征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给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行性。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吸取世界现代化先进经验来发展现代化。现代化发端于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现代化道路上有着二百多年的发展史,其现代化经

    39、验对后发赶超型国家依然有着借鉴作用。中国的现代化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不断汲取世界先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优质养分,在学习先进国家之余立足本国实际,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现代化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相结合,既能利用世界现代化的共性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也能使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中国智慧,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因此,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民族的特色与世界的普遍风格相结合,坚持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相统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互为发展。(三)坚持现代化的人民性和现

    40、代化的全面性相统一现代化的人民性着眼点在于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逻辑,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主体,全体人民自然而然地在现代化道路中充当着建设者角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的科学道路,其本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始终围绕人民开展现代化的一系列建设。首先,坚持人民至上,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更多的社会服务、更全的医疗保障。其次,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原则,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立足人民的现实生活,尊重人民的核心诉求,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

    41、一起、风雨同舟。最后,坚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中国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特征决定了现代化道路必须遵循整体性逻辑的发展脉络,无论是从社会主义布局中展现的“两位一体”逐渐进化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从小康社会中体现的“总体小康”进而演化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标准,抑或是从文明形态中显现的“两个文明”慢慢蜕变成“五大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各个具体的新概念和新政策,皆是从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角度出发而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六、结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具备如此复杂多

    42、样的国情,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第39卷第2期25族这样历经如此多灾多难的坎坷命运。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14亿人全面脱贫计划,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个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新的时代内涵。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思想,不断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坚持现代化发展的内生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现代化的人民性与现代化的全面性相统一,丰富和充实世界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备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的正

    43、确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取得重大理论成就和实践成绩的光明之路,是向着开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之路。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14.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3.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83.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4、,1994:237-417.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9.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作者贡献声明:杨志明负责论文撰写,赵冰梅负责论文指导。The Concept,Evolu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of the Chinese Pa

    45、thto ModernizationZHAO Bing-Mei,YANG Zhi-M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chool of Marxism,Shenyang 110136,China)Abstract:The reason why Chinese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a rising star leading the world modernization is that it is a pathof modernization pursued by the CPC and

    46、 Chinese s people after arduous exploration and tribulations.While drawing extensivelyfrom the world s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it contains elements that are common to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of allcountries,but it is more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that are unique to the Chinese context.

    47、Its appearance is by no means an accident of history,but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Therefore,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we need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sum up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and then get considerable experience,thus providing China s wisdom for the countries with backward modernization.Key words:Modernization;A new path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CPC(责任编辑:孟超)赵冰梅,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演进、特征及经验启示_赵冰梅.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