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_张明远.pdf

    • 资源ID:469807       资源大小:1.98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_张明远.pdf

    1、2023 年2 月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Vol.38 No.3 第 38 卷第 3 期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Feb.2023 DOI:10.19595/ki.1000-6753.tces.211230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 张明远1,2 史黎明1,2 范满义1,2 周世炯1,2 朱海滨1,2(1.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驱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要 为提高分段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LP-DSLIM)的推力平稳性

    2、,提出一种多变流器驱动的分段推力协同控制策略和测速算法。基于分段 LP-DSLIM 单元电机数学模型,研究了一台变流器控制一段单元电机的特性,设计了多变流器驱动多段电机的协同控制策略;根据直线电机运动方程和多分段 LP-DSLIM 推力计算值构造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以观测速度,速度观测值噪声小且无滞后,用于推力协同控制时推力波动小且无推力损失,有效地改善了推力控制效果。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推力协同控制策略和 LESO 测速算法的有效性。关键词: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 多变流器驱动 推力协同控制 测速算法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中图分类号:TM359.4 0 引言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

    3、机(Long Primary 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LP-DSLIM)推重比大,在高速运行时边端效应小,因而被广泛用于轨道交通牵引和直线电机加速等领域1-5。由于LP-DSLIM 漏感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降低驱动变流器的电压和容量、提高功率因数,通常将长初级进行分段供电6。现有文献大多研究长初级分段串联供电方式7-8。串联供电由一台逆变器供电,必须在电流过零点切换保证电流连续,供电网络复杂、对切换开关要求高,切换时会产生电流尖峰和较大的推力冲击9-10。为了降低对切换开关的要求、提高可靠性,可采用多台变流器供电的方式,与次级耦合的各段电机分

    4、别由一台变流器独立驱动11,次级推力为多段电机推力之和。分段 LP-DSLIM 的每段初级及其耦合的次级都是一段单元电机,单元电机的状态和参数随耦合的次级长度变化。文献12-13建立了中单元电机模型,但此单元电机模型的次级磁链和推力滞后现象较为严重。文献14引入虚拟次级建立了一种新型单元电机数学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12-13,新型单元电机模型描述次级过分段时的单元电机特性更加准确,解决了磁链和推力滞后问题。但是,目前尚未对多逆变器控制分段 LP-DSLIM 的推力表征方法和高性能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另外,速度信息是直线感应电机牵引控制的一个必要条件,速度的精度决定了控制性能15-16。因为高

    5、速直线驱动领域速度信号难以直接测量,因此首先要得到位置信号。在旋转电机中,编码器与转子同轴做旋转运动。旋转编码器光栅数通常有 1 024、2 048、4 096 等,分辨率和测速精度较高,通常使用 M 法、T 法或 M/T法进行测速。M 法是通过对编码器在一定的时间内输出的脉冲个数计数来计算速度,适合用于高速运行;T 法是测取编码器两个输出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速度,适合用于低速段;M/T 法综合了 M法和 T 法的特点,在低速和高速都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17。LP-DSLIM 的速度测量设备与旋转电机区别较大,旋转电机的测速算法不再适用于 LP-DSLIM。LP-DSLIM 的初级绕组、供电

    6、系统和控制系统均固定在地面,位置测量设备也最好固定在初级基座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1200602-19)。收稿日期 2021-08-09 改稿日期 2021-10-09 660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3 年 2 月 以尽量减少速度信号传输的时延。常用的实时位置测量方法通常有激光测距18和光栅定位19两种。激光测距得到的位置信号是连续的,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测量结果中存在噪声,经过微分运算,真实的速度信息可能被淹没在噪声中,无法用于电机控制。光栅定位没有噪声,但位置信号是离散的,绝对精度与光栅的宽度、加工均匀性等有关。受到机械强度和激光器光斑大小的限制,直线光栅宽度较

    7、大,因此 M 法不再适用。受到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振动的影响,T 法也不再适用。目前针对此类 LP-DSLIM 测速的研究较少,不管是激光测距还是光栅定位,都需要使用合适的微分算法或其他测速算法来获取速度。韩京清等提出跟踪微分器(Tracking-Differentiator,TD)的思想,给出了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一般形式,对其信号跟踪命题给出了严格的证明20。文献21利用二次时间最速系统提出了一种离散形式的 TD,具有快速跟踪输入信号、无超调、无颤振的特性,能得到较好的微分信号。但是 TD 用于测速时,观测速度存在噪声大或滞后严重的问题,影响推力的控制效果。本文基于新型单元电机模型14推导多逆

    8、变器驱动的分段 LP-DSLIM 的推力协同控制策略,根据直线电机运动方程和多分段 LP-DSLIM 推力计算值构造一种速度观测器,对标效果比较好的 TD 测速算法,对两种测速算法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提出的推力协同控制策略和测速算法进行了验证。1 单元电机模型 单元电机示意图如图 1 所示。L1为每段初级长度,Dn为 耦 合 次 级 的 长 度。定 义 耦 合 因 数 为n=Dn/L1。耦合因数在 01 之间变化。当 Dn=L1时,单元电机为全耦合。全耦合时,初级电阻为 Rs,初级自感为 Ls,次级电阻为 Rr,次级自感为 Lr,励磁电感为 Lm。图 1 单元电机示意图 Fig.1

    9、Schematic diagram of unit motor model 在静止两相 轴系下,第 n 段单元电机的电压和磁链方程14为 ss ssrr rrrrrss sm rrm sr rror()()()()()()j()()0()()()()()()()()nnnRnpnnRnpnnnnLnLnnLnLnnn=+=+=+=+=uiuiuiiii(1)式中,us(n)、is(n)和 s(n)分别为第n段单元电机初级电压矢量、电流矢量和磁链矢量;ur(n)、ir(n)和ro(n)分别为第n段单元电机次级电压矢量、电流矢量和磁链矢量;r(n)为次级磁链中间过渡量;r=v/,为极距,v为次级速

    10、度;p为微分算子。第n段单元电机产生的电磁推力为 merosr()()()LF nnnL=i (2)由式(1)推导得到次级磁链状态方程为 mrrrsrr1()j()()LpnnnTT=+i(3)同步旋转dq轴系与静止两相轴系的矢量变换关系为 eeejessjerrjeroro()()e()()e()()ennnnnn=ii(4)式中,上标e表明该矢量是同步旋转dq轴系中的矢量;e为同步旋转dq轴系相对于静止两相轴系的角度。将式(4)代入式(1)和式(3),得到同步旋转dq轴系下次级磁链状态方程为 eeemrerrsrreeror1()j()()()()()nLpnnnTTnn=+=i (5)式

    11、中,Tr为次级时间常数,Tr=Lr/Rr;e为同步旋转dq轴系的角速度,e=pe。同步旋转dq轴系下,第n段电机的电磁推力为 eemerosr()()()LF nnnL=i (6)2 多变流器协同控制策略 变流器的数量不小于次级最多耦合的初级段数。同一时刻,1台变流器仅给1段电机供电,与 第 38 卷第 3 期 张明远等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 661 次级耦合的多段电机共同出力。以两台变流器供电为例,电机奇数段初级和偶数段初级通过反并联晶闸管或其他开关分别连接到变流器1和变流器2,系统拓扑如图2所示。若有三台及以上变流器时,供电拓扑依此类推。图 2 多变流器驱动分

    12、段 LP-DSLIM 拓扑 Fig.2 Topology of segmented LP-DSLIM fed by multiple inverters 为实现多段电机之间的推力协同控制,本节首先研究了一台变流器控制一段单元电机的特性,然后设计了多变流驱动多段电机的协同控制策略。各段电机是相互独立的,每段电机都有各自的同步旋转dq轴系。将各段电机的dq轴系沿其次级磁链定向,将式(5)分解为dq轴分量可得 rrrm sdror()()()()()nT pnnL innn+=(7)sqmfrr()()()inLnTn=(8)式中,f(n)为转差角频率。次级磁链的角速度为 erf()()nn=+(9

    13、)电磁推力为 merosqr()()()LF nn inL=(10)将式(7)代入式(10)中,电磁推力被整理为 mersqr()()()nLF nn inL=(11)为保证次级进入一段电机时该段电机已建立起磁场,在次级进入该段之前该段电机提前供电。分析式(7)可知,r(n)与isd(n)是一阶惯性环节。如果isd(n)是常数,只要提前供电时间大于3Tr,就可以认为r(n)=Lmisd(n)。式(11)改写为 2mesdsqr()()()nLF nin inL=(12)假设共有N段电机,当所有单元电机的初级d轴电流都等于isd、q轴电流都等于isq,所有电机的总电磁推力为 22m2me12sd

    14、 sqsd sqr1r()NLLLFi ii iLLL=+=(13)式中,L2为次级长度。由式(12)和式(13)可以推导得到各段电机的分推力和总推力的关系为 ee2()nDF nFL=(14)由式(14)可知,各段电机的推力与耦合的次级长度成正比。所有单元电机共用一个次级,因此各段电机次级速度是相同的。根据式(8)和式(9)可知,所有单元电机次级磁链矢量的角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所有单元电机的同步旋转dq轴系也是重合的。总次级磁链的幅值ra为 2ra12m sdm sd1()NLL iL iL=+=(15)从式(13)和式(15)可以发现:当所有单元电机的初级d轴电流都等于isd、q轴电流都等于

    15、isq时,多变流器供电的分段并联LP-DSLIM的次级磁链方程和电磁推力方程与旋转感应电机类似。当isd为恒定值时,次级磁链幅值r也是恒定值,次级总推力可以由isq控制,各段电机的分推力自然地与耦合的次级长度成正比,实现了多变流器供电的分段并联LP-DSLIM推力协同控制。3 测速算法 在LP-DSLIM测速系统中,采集到位置信号后,对位置进行微分才能得到速度信号。3.1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测速算法“跟踪微分器”的离散形式22-23为 ()11222120(1)()()(1)()()(),(),x kx khx kx kx khfst x kx kx k r h+=+=+(16)式中,x为跟踪微

    16、分器的输入;x1跟踪x;x2为x1的微分,是x的近似微分;h为采样时间,k表示离散系统的第k步;fst()为“快速控制最优综合函数”,计算过程如下:662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3 年 2 月 ()()0000.521020200200 8|/2|/|/|sign()|1 0sign()0 01 0drhddhyxh xadr yxadydxy hydra dadfstraadaaaaa=+=+=(17)fst()中有两个可调参数r和h0。r为“速度因子”,决定跟踪速度,r越大跟踪速度越快,但当x被噪声污染时,会使信号x1被更大的噪声所污染;h0为“滤波因子”,对噪声起滤波作用,h0越

    17、大,就会使x1跟踪信号x的滞后越严重23。为取得较好的微分效果,要同时兼顾噪声和滞后,需要权衡选取r和h0。3.2 基于构造速度观测器的测速算法 直线电机运动方程为 elDvFFvaM=?(18)式中,D为位移;v为速度;a为加速度;Fe为电机的电磁推力;Fl为阻力;M为次级和负载质量之和。根据式(12)可以计算出一个近似准确的次级总推力Fecal。2mecalsdsq1r()()NnnLFin inL=(19)由于参数误差和边端效应造成计算的推力和真实推力之间有一个误差Fe,因此将真实电机推力分成两个部分。eecaleFFF=+(20)运动方程可以重新整理为 ecalelecalDvFFFF

    18、vaMM=+=+?(21)式中,a为实际加速度和计算加速度之间的差值,a=(Fe-Fl)/M。在电机系统中,a是有界且可微的,pa=g(t),g(t)也是一个有界值。将a扩张成一个新的状态变量,式(21)即为 ecal()DvFvaMag t=+=?(22)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23-24为 1211ecal2321331()()()zzDzFzzDzMzDz=+=+=?(23)式中,z1为位移D的观测值;z2为速度v的观测值;z3为参数误差、边端效应和阻力造成的加速度误差估计值;1、2和3为观测器的增益,通过选取适当的

    19、观测器增益,可以快速观测各状态量。实际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差值 e 为 112233 eDzevzeaz=e(24)将式(22)减去式(23),误差方程为 ()eg t+=eA eE?(25)其中 12310001 0001e =AE 误差方程的特征方程为 13223()ssss=+(26)如果特征方程的特征值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那么LESO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ounded-Input Bounded-Output,BIBO)稳定25。为了简单且便于配置极点,将观测器的3个极点配置在-026。()3323021()sssss=+=+(27)解得 1220303033=(28)速度观测器算法简

    20、单,只需要配置一个参数。通过选取合适的0可快速跟踪速度真实值。第 38 卷第 3 期 张明远等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 663 4 控制系统 实验平台中L2=L1,有两台变流器。以两台变流器供电为例,推力的协同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受限于实验条件,未使用切换开关,将各段电机三相初级绕组直接连接到变流器上。每段电机三相初级绕组星形联结,采样各段电机两相电流即可。通过sign()函数选择反馈电流以使变流器的控制对象为与次级耦合的单元电机。两台变流器分别控制与次级耦合的两段电机,初级d轴电流给定值均为*sdi、q轴电流给定值均为*sqi,采用间接次级磁场定向控制。使用激光测

    21、距传感器采样次级位置,测速算法分别使用LESO和TD计算次级速度并用于磁场定向。初始时,次级与第一段电机全耦合。图 3 推力协同控制系统框图 Fig.3 Block diagram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system 5 仿真和实验 仿真和实验中的单元电机参数见表1。采样和控制周期为250s。初级d轴电流给定值*sdi在00.1s从0开始斜坡上升到8A,q轴电流给定值*sqi在0.20.4s从0开始斜坡上升到5A。表 1 全耦合单元电机参数 Tab.1 The parameters of unit motor in full coupling 参 数 数

    22、值 初级电阻 Rs/1.195 初级漏感 Lls/H 0.019 33 次级电阻 Rr/7.482 次级漏感 Llr/H 0.019 33 励磁电感 Lm/H 0.067 33(续)参 数 数 值 初级长度 L1/m 0.75 次级长度 L2/m 0.75 极数 5 极距/m 0.126 次级和负载质量 M/kg 17 LESO的0取20rad/s,TD的r取100 000、h0分别取0.01和0.1。仿真和实验中均取以上参数,仿真在PSIM中运行,在仿真控制系统中的位移信号中加入0.02m的噪声。5.1 仿真结果 基于LESO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在图4中,三段电机A相电流平

    23、滑,两台变流器控制的dq轴电流能较好地跟随给定值。采用LESO测速算法时,观测速度可以较好地跟踪真实速度,噪声小且无滞后,速度误差小于0.06m/s,采用LESO观测速度进行磁场定向可以获得较好的定向效果。耦合因数表明次级与单元电机的耦合情况,各段电机的推力与耦合的次级长度成正比,总推力基本为恒定值,推力波动小,实现了较好的速 664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3 年 2 月 图 4 基于 LESO 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仿真结果 Fig.4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LESO speed measure

    24、ment 度观测和多变流器控制多段电机的推力协同控制效果。基于TD(h0=0.01和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当h0=0.01,速度观测的噪声较大,约为0.3m/s。较大的速度噪声使得磁场定向也有较大误差,导致较大的推力波动。当h0=0.1时,噪声显著较小,但滞后严重,滞后时间约为0.2s,速度误差约为0.5m/s,此时输出推力仅为44N,小于h0=0.01时的输出推力51N,推力损失为7N。这是因为若观测速度小于真实速度,那么实际转差频率小于转差频率给定值,导致输出推力 图 5 基于 TD(h0=0.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仿真结果 Fig.5 Simulati

    25、on re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TD(h0=0.01)speed measurement 图 6 基于 TD(h0=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仿真结果 Fig.6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TD(h0=0.1)speed measurement 第 38 卷第 3 期 张明远等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 665 下降。图6c中0.4s时出现了一个推力尖峰,原因是初始时速度观测误差小、推力大,随着速度的增大,速度观

    26、测误差越来越大,推力逐渐减小。分别从测速噪声、滞后时间、测速误差、推力波 动 和 推 力 损 失 多 个 方 面 对 比 基 于LESO、TD(h0=0.1)和TD(h0=0.01)的仿真结果见表2。表 2 仿真结果对比 Tab.2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参 数 数 值 LESO TD(h0=0.01)TD(h0=0.1)测速噪声/(m/s)0.06 0.3 0.015 滞后时间/s 0 0.03 0.2 测速误差/(m/s)0.06 0.3 0.5 推力波动/N 1.5 5 1 推力损失/N 0 0.5 7 当TD的h0较小时,观测速度噪声大,推力

    27、波动大;当TD的h0较大时,观测速度滞后严重,推力损失大。采用LESO测速算法时,能同时满足观测速度噪声小和无滞后,测速误差小,用于控制时推力波动小且无推力损失。5.2 实验结果 多变流器驱动分段LP-DSLIM实验平台如图7所示。实验平台的电机参数和控制目标与仿真中相同。实验中激光测距传感器受环境影响较大,模拟量采样又会引入采样噪声,次级运动过程中的测距噪声大于仿真系统中加入的噪声。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负载加速度以反映推力。实验中使用三段电机,次级完全进入第三段电机后停止供电,停止供电后为自由滑行阶段。图 7 分段协同驱动控制 LP-DSLIM 实验平台 Fig.7 Experimental

    28、 platform of segmented LP-DSLIM with multiple inverters 基于LESO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三段电机A相电流在起动和加速过程均较为平滑。与次级耦合的两段电机的dq轴电流控制效果较好,均按照设定的目标运行。加速段加速度斜坡上升,切换到加速段时没有加速度尖峰。自由滑行时加速度反映了轨道的摩擦和碰撞,这部分的加速度波动约为0.4m/s2。加速段的加速度波动约为0.6m/s2,这其中包含了轨道摩擦和碰撞的影响,因此实际电磁推力波动小于图8d中的加速度波动。图 8 基于 LESO 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实验结果 Fig.8 Experim

    29、ental re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LESO speed measurement 重复以上实验,即LESO测速结果用于推力协同控制时,将TD在h0=0.01和0.1时的测速结果与 666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3 年 2 月 LESO的观测速度进行对比如图9所示。h0=0.01时,TD与LESO的测速结果基本拟合,但TD噪声较大。h0=0.01时,TD噪声明显减小,测速结果平滑,但滞后于LESO,速度误差约为0.5m/s,与图5和图6相关仿真结果一致。图 9 LESO 与 TD 测速结果对比 Fig.9 Compar

    30、ison results of LESO and TD speed measurement 基于TD(h0=0.01和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中,速度计算噪声较大,由加速段切换到加速段时产生 图 10 基于 TD(h0=0.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实验结果 Fig.10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TD(h0=0.01)speed measurement 图 11 基于 TD(h0=0.1)测速的推力协同控制实验结果 Fig.11 Experimental re

    31、sults of 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based on TD(h0=0.1)speed measurement 了0.3m/s2的加速度尖峰。加速段的加速度波动约为0.8m/s2,大于采用LESO测速的加速度波动。图11中,速度计算噪声小,由加速段切换到加速段时同样产生了0.3m/s2的加速度尖峰,与图6c仿真结果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图11b中加速度平均值相较于图8d和图10b减小了0.4m/s2,按照次级和负载质量之和为17kg折合到推力损失约为6.8N,与仿真结果中7N的推力损失一致。使用TD测速时,若h0较小,计算速度滞后小,但是噪声较大,速度噪声大会增

    32、大控制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大h0,可以减小计算速度的噪声,但计算速度滞后大,会导致输出推力下降。另外使用TD时,由加速段切换到加速段会出现明显的加速度尖峰。而使用LESO测速时,参数易于调节,速度噪声小且无滞后,因而控制系统稳定性好、无输出推力损失,且加速段切换到加速段未出现加速度尖峰,加速段推力波动小,因此LESO测速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6 结论 基于单元电机模型推导得到了多逆变器驱动的分段LP-DSLIM的推力协同控制策略。根据直线电机运动方程和多分段LP-DSLIM推力计算值构造了一种速度观测器(LESO),并与TD测速算法进行对比。结论如下:1)在多变流器驱动下,所有单元电机的初级d轴电

    33、流都等于isd、q轴电流都等于isq,isd控制次级 第 38 卷第 3 期 张明远等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 667 磁链,isq控制次级电磁推力,各段电机的推力与耦合的次级长度成正比,实现了多段电机的推力协同控制。2)构造的LESO速度观测器算法简单,噪声小,无滞后,LESO测速算法用于推力协同控制时的推力控制效果优于TD测速算法。参考文献 1 Ma Weiming,Lu Junyong.Thinking and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launch technology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

    34、ence,2017,45(7):1071-1077.2 张千,刘慧娟,马杰芳,等.考虑后退行波的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电磁性能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7):1398-1409.Zhang Qian,Liu Huijuan,Ma Jiefang,et al.Calc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for long primary double 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 considering backward traveling wave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

    35、chnical Society,2020,35(7):1398-1409.3 徐伟,肖新宇,董定昊,等.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5):902-915,934.Xu Wei,Xiao Xinyu,Dong Dinghao,et al.Review on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of linear induction machines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1,36(5):902-915,934.4 苏光靖,李红梅,

    36、李争,等.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模型电流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5):3182-3190.Su Guangjing,Li Hongmei,Li Zheng,et al.Research on model-free current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1,36(15):3182-3190.5 曹瑞武,苏恩超,张学.轨道交通用次级分段型直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5):1

    37、001-1012.Cao Ruiwu,Su Enchao,Zhang Xue.Investigation of linear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segmented secondary for rail transit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0,35(5):1001-1012.6 张明元,马伟明,何娜.长初级直线电动机分段供电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27):96-104,14.Zhang Mingyuan,Ma Weiming,

    38、He Na.Application of block feeding methods in long primary linear motor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3,33(27):96-104,14.7 鲁军勇,马伟明,许金.高速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的建模与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7):89-94.Lu Junyong,Ma Weiming,Xu Ji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high speed long primary 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J.Pro

    39、ceedings of the CSEE,2008,28(27):89-94.8 李卫超,胡安,马伟明,等.新型长定子直线感应电机闭环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增刊 1):226-231.Li Weichao,Hu An,Ma Weiming,et al.Control strategy of a novel double-sided long primary linear induction moto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0,30(S1):226-231.9 马名中,马伟明,范慧丽,等.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分段供电切换暂态过程J.电机与

    40、控制学报,2015,19(9):1-7.Ma Mingzhong,Ma Weiming,Fan Huili,et al.Switch transient process of section powered long-primary linear induction motor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5,19(9):1-7.10 张明元,马伟明,徐兴华,等.一种考虑电流过零的直线电机分段供电策略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31(4):11-16.Zhang Mingyuan,Ma Weiming,Xu Xinghua,et al.A block

    41、 feeding strategy for linear motor considering switching at current-crossing pointJ.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2019,31(4):11-16.11 孙晓.多模块双边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12 张志华.分段式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特性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13 Sun Xiao,Shi Liming,Zhang Zhihua,et al.Thrust control of a double-sid

    42、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 with segmented power supply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9,66(6):4891-4900.14 张明远,史黎明,郭科宇,等.分段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建模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21,668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3 年 2 月 36(11):2344-2354.Zhang Mingyuan,Shi Liming,Guo Keyu,et al.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egmented long primar

    43、y 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1,36(11):2344-2354.15 王成元,夏加宽,孙宜标.现代电机控制技术M.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6 罗成,李孺涵,杨凯,等.基于电流优化的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零频穿越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22,37(19):4947-4956.Luo Cheng,Li Ruhan,Yang Kai,et al.Current optimization-based zero frequency ri

    44、de-through method for speed-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2,37(19):4947-4956.17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3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8 耿捷.激光测距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6.19 梁超宇.高响应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20 韩京清,王伟.非线性跟踪微分器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4,14(2):177-183.

    45、Han Jingqing,Wang Wei.Nonlinear tracking-differentiator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1994,14(2):177-183.21 韩京清,袁露林.跟踪-微分器的离散形式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9,19(3):268-273.Han Jingqing,Yuan Lulin.The discrete form of tracking-differentiator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

    46、es,1999,19(3):268-273.22 武利强,林浩,韩京清.跟踪微分器滤波性能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4):651-652,670.Wu Liqiang,Lin Hao,Han Jingqing.Study of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on filteringJ.Acta Simulata Systematica Sinica,2004,16(4):651-652,670.23 韩京清.从 PID 技术到“自抗扰控制”技术J.控制工程,2002,9(3):13-18.Han Jingqing.From PID technique to act

    47、ive disturbances rejection control techniqueJ.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2002,9(3):13-18.24 Pu Zhiqiang,Yuan Ruyi,Yi Jianqiang,et al.A class of adaptiv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s for nonlinear disturbed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5,62(9):5858-5869.25 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M.2 版.北京:

    48、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6 Gao Zhiqiang.Scaling and bandwidth-parameterization based controller tun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Denver,CO,USA,2003:4989-4996.作者简介 张明远 男,1995 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与直线电机驱动控制。E-mail: 史黎明 男,1964 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特种电机和驱动控制、磁悬浮技术、电能无线传输技术。E-mail:(通信作者)

    49、Thrust Cooperative Control and Speed Measurement Algorithm of Segmented Long Primary 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 Zhang Mingyuan1,2 Shi Liming1,2 Fan Manyi1,2 Zhou Shijiong1,2 Zhu Haibin1,2(1.Key Laboratory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

    50、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Abstract Long primary double-sided induction motors(LP-DSLIM)are widely used in rail transit and linear motor based electro-magnetic launch system,with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thrust weight ratio


    注意事项

    本文(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分段推力协同控制和测速算法_张明远.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