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_李莉.pdf

    • 资源ID:467766       资源大小:254.4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_李莉.pdf

    1、收稿日期:2022 12 15作者简介:李莉(1964),女,河南商城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李莉(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18)摘要:2022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共有 15 个部分,分 3 个板块阐述了总论、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部署和党的自身建设,内容丰富,结构协调,立意高远。报告从起草到正式文本,体现了四大政制。作为党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反映了党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作为党的治国理政总方略,

    2、报告作了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报告对执政党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报告的学习,我们既要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更要全面准确学习报告原文,全面把握报告的立场、观点、方法。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政治报告;新境界;伟大变革;战略部署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790X(2023)01 0037 07DOI:10 19576/j issn 2096 790X 2023 01 006Study and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Strive toBuild a Modern So

    3、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ound WayLi Li(Party Building Institute,He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450018)Abstract:On October 16,2022,Xi Jinping delivered a report to the 20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on behalf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report consists of 1

    4、5 parts,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respectivelyexpounding on the pandect,the plans for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all aspects,and the party s self-building It is rich in content,coordinated in structure,and lofty in purpose From the draft of the report to its officialtex

    5、t,four political systems are reflected;a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of the party,the report reflects the party s po-litical foresight and theoretical deep thinking;as the party s general strategy of governance,the report sets scientificgoals and strategic plans for the work;and the report puts forward

    6、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ruling party itself Tostudy the report,we should not only associate the history,the reality and the future,but also comprehensively andaccurately study the original report and fully grasp the position,viewpoints,and methods of the reportKey words:the twentieth CPC nation

    7、al congress;political report;new prospect;great reform;strategic deploy-ment一、报告的制度实践:体现了四大政制党的二十大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政治活动,与之伴随的必然是重大制度的实践。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起草到二十大会议上的讨论直至形成正式文本,集中体现了四大政制。第一,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表率。党的二十大是党中央对党和国家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提出的较为全面的顶层设计,党中央的主体意识符合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政治逻辑和历史逻辑,也符合党的政治报告的顶层设计规律,更是体现了党中央贯彻落实党的

    8、全面领导的主体自觉,并兼具高度的历史自觉。1956 年,党第 25 卷第 1 期Vol 25No 1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023 年 1 月Jan 2023中央通过八大报告首提四个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虽难以从容实施,但可贵的是敢于历史担当和敢于设定战略目标。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灯塔目标,并不断得到细化和推进。如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到 20 世纪末翻两番的总目标,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及“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9、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已呈现,党中央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现代化进程进行顶层设计,不仅借鉴了党的历史经验,更是带头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又一历史见证,为党的各级组织贯彻落实好党的领导责任作出了表率。第二,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最优示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毫无疑问,党代会上,党代表对报告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表决通过,形成统一意志,其过程和结果均展示了充分民主和正确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形成过程中,党中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时,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也体现了充分民主和正确集中相结合。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把关

    10、定向,组织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起草好报告稿,各个课题组召开座谈会,有19 022人次参与座谈讨论,咨询访谈时有1847人次参加,从而为报告的起草打下了坚实的民主基础。报告起草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召集数十次小组和工作班子会议,全体会议开了 6 次之多,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一定共识。报告的征求意见稿两次征求党内意见,参加者达到4700多人。中央政治局常委就报告稿前后讨论四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三次。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成都、沈阳、北京等五场座谈会,31 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军方主要负责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更大范围内公开阐释了有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若

    11、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此充分的民主基础,反复讨论修改的科学决策,毫无疑问,党中央是民主集中制的最优示范者。第三,诠释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最有力实践。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政治报告内容不仅要反映人民的诉求和愿望,不仅体现为报告中的“人民”两字出现了 105 次之多,更要有报告起草过程中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没有“人民”参与,“人民至上”就会打折,全过程民主就会断节。2022 年 4 月 15 至 5 月 16 日,对于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网络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党史上的第一次。各平台征求意见页面总阅读量达 6 6 亿次,超过 97%是实名留言,一

    12、月间有超过 854 2 万条意见建议留言,且建言数量质量均达到“双高”。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在报告形成中有了“声”,“人民至上”理念在报告里有了“影”,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力实践。第四,政治协商制度的最佳践行者。2022 年 2月下旬,中央委托统战部专门征求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上半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考察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22 年 8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他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

    13、见。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和闭幕会上,现任和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在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无党派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受邀出席。在全国人民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征途上,政治协商作为基本政治制度要一以贯之坚持好,发挥更大作用,党中央已做好了最佳实践。二、报告的主要内容: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第一个板块: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报告第一板块包括导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四部分,总计 12 500 多字。这一板块是报告的政治理论

    14、部分,是当代共产党人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党情国情社情世情的经典呈现。四部分又有着紧密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伟大变革产生新理论成果,伟大变革促使党确立新的中心任务,理论成果指导全党在新的实践中实现新使命任务。导语部分一是明确大会的主题;二是提出三个“务必”总要求。就大会主题来说,党的代表大会设立一个主题,是党的一条历史经验。大会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是党的旗帜、道路、精神状态、奋斗目标的郑重宣示,是贯穿报告全文的思想脉络,通过大会主83黄河科技学院学报题更能从总体上把握大会精神。从党中央提出的“三个务必”总要求来看,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站在第二个百年征程的起点上,历史责

    15、任、光荣使命、艰巨任务、变局危局等集于一体,如何在精神层面上支持支撑全党做好应对,二十大提出了“三个务必”。它与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期盼,但又有新时代的特征要求。要求全党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迎战未来之不确定,“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都体现了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从新时代十年工作看,首先总结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五年任期工作,召开了七次全会,主要工作达18 项,有经历过的重大事情,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面临的一些重大困难,也有重大治理实践活动,面对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的风险挑战,更有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斗争等。无论大事难事,党中央从容应对,总体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16、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总结为 16 个方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 曾把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总结为 13 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细化为 16 个方面,主要是强调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新鲜经验,为以后的新征程提供遵循和借鉴。这次新时代十年总结还有个特点:将十年前党的十八届中央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而且是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 9 个方面突出矛盾和问题列了出来。这种问题和成就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一是 16 个方面的成就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二是党中央在面对 9 个方面突出问题时,如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何在战略上部署、战术上步步狠抓落实,如何在干部的培养上树立七大思维

    17、,如何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国上树立制度权威、建设制度体系,如何正风肃纪、形成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良好风尚,等等。一个大党,治理一个大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容易的。此外,报告也指出在当前和今后还有 9 个方面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应该是党的二十届中央要着重解决的。这四方面的列举让我们在比较中得出了三个层面的结论:一是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吸取历史经验和智慧,总结新鲜经验,全面系统性地解决问题;二是党中央面对重大风险挑战,义无反顾地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经受住了考验;三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18、和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代十年的理论创新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达到了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需要的理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国情也必然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章中,在党的重要文献里,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比如党章 中的“觉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

    19、己奉公”“言行一致”“忠诚老实”“自觉”“自重”“以身作则”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运用。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在更广泛范围内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四卷本中,他将中国先人的智慧典故、治国安邦的谋略经验、历史教训的警示性,深入浅出地融入理论创新和工作要求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了自己厚重的历史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他要求干部不仅具备战略思维,同时要有“历史思维”,有大历史格局,谨记历史教训,居安不忘危。中国历史哲学的和合观、大同观、求同存异思想等都被创造性地运用在治国理政中。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20、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合作共赢理念等都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正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让科学理论具有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因此意义深远。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只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把握好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和世界观,使创新理论既具备科学性也具备开放性,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两个结合”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科学方法”。从新时代十年的经历和意义来看,报告认为新时代十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极不寻常”是攻克

    21、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经历了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闯关夺隘之艰;“极不平凡”则是指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展现出夙兴夜寐之勤、力挽狂澜之智、一往无前之勇。习近93李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平总书记形容“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是党“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足见“极不寻常”是异常艰难和艰巨,“极不平凡”是成功和伟大。特别是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虽是历史过程,但更是党和人民团结

    22、奋斗赢得的,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足以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关键是都“历史性胜利”了,取得了成功经验,这是党最宝贵的历史财富。因“极不寻常”和“极不平凡”,也让我们看到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所在。在党史上,这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革命性锻造,更加坚强有力;在新中国历史上,这是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的十年,展示了中国人民更自信更主动奋斗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史上,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十年,显示了党敢啃硬骨头、目标必达的坚定意志;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这是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十年,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影响了世界;在中华民族发

    23、展史上,这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十年,眼前是梦想,脚下是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是指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政治上空前统一和团结,思想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组织上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新时代十年的里程碑意义比党的七大更丰富,意义更深远的是,这十年我们全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重构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从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看,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是十分

    24、必要和及时的。实现党的第二个奋斗目标虽然是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但真正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党必须明确地将它定个位,从而在战略上、各方面工作的具体部署上,处理各种矛盾时,都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轻重缓急有序安排,这极具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党的中心任务目标指向,不仅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以及具体目标要求,更是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首次得到完整阐释,它与世界各国现代化有“共同特征”,但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有五大特征和九个本质要求。应注意到,过去我们多以“中国

    25、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基本表述,现在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意在强调现代化的中国范式,这是一种自主选择的范式,也是更为自信的中国话语。这表明中国不再走把西方道路中国化的重大思想转变,实现自主发展,它将是一个新文明形态,主体应受到尊重。同时,淡化“中国特色”,以“中国式”表达更能为世界发展增加一个选择项。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也表明中国的赶超理念走出物质层面,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转变,标志着中国发展理念转型的完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明确党的中心任务,也要清晰认识到,未来路上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

    26、的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松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方向,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争取更大胜利。第二个板块: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第二个板块包括报告的第四至第十四部分,总计15 000多字,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全球治理等重大事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也是向国内外展示党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谋略。这十一个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

    27、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谋篇布局上看,每部分都有三层内涵。第一层,明确该议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等重要关系或定位。第二层,概括出党在该议题上坚持的原则或工作思04黄河科技学院学报路。第三层,建构该议题的基本框架,一般列出四至五个方面,然后阐述每个方面

    28、的工作要点。本文重点分析第四部分。报告第四部分议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内容阐述中首先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表述直接给高质量发展定位,它不仅居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地位,而且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前提。为此,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完成它的使命任务。这是议题的第一层内涵。议题的第二层内涵是怎么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进入战略部署环节,并涉及工作思路。一是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题成为各项工作的目标导向,甚至是评判标准。二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

    29、性改革,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时,要建立国内国际循环的内在联动关系,国内循环要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国际循环要体现出高质量和高水平。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已发布,旨在积极培育内需体系。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过新时代十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化经济体系明显提质,但全要素生产率仍需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仍需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进一步推动。这些着力点需要通过具体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第三层内涵是为该议题设计五个框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

    30、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有两个“高水平”要求,照应国内国际协调发展。五方面框架都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问题,通过工作部署加以逐步解决。通过 13 个方面改革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 8 类重点工作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举 11 个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 10 个方面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部署了 10 个工作要求,其中的“高水平”主要指向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特征,同时,“高水平”的大方向则指向“贸易强国”的目标。不难看出,这五个框架一是更突出发展的质和量,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31、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更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总体指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大目标。从战略布局的点位重要性来看,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从过去的某个方面中抽出来单独阐述,彰显其战略重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居总体战略第二位,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

    32、组成了“生产力、人力、动力”三个“第一”的鼎立支撑局面,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上,党中央十分重视,以党管人才的战略高度将主要要求写入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通过组织系统进行全面贯彻。实践中党对人才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致力于培养造就各人才梯次队伍,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人才需求。报告第七部分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突出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补短板强弱项特征明显,总体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3、的法治特征。报告第十一部分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首先指出两个重要定位:一是“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二是“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可以看到,在整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途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修订和制定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全过程贯穿国家安全观,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也要求提升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西方主流看法认为,中国将国家安全取代经济

    34、发展,成为下一阶段战略重点,中国经济前景堪忧,这是一种误读。报告仍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重视国家安全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使发展更安全更可持续,而不是取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14李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从战略部署的新提法新观点来看,有些战略定位与党的中心任务相关联。例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35、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等。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新提法,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需,是重要构成部分,不可或缺,必然进行重要布局,对此,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等新提法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联。报告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解决台湾问题

    36、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这些新表述与国家核心利益相关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反映了中国对不确定保持积极思考,在如何应变、应难和应战上有所准备。报告中有 300 多个新提法,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从加强党的领导角度看,战略部署的方方面面都要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原则,确保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例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

    37、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方面都要贯彻好党的全面领导原则。第三个板块: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第三个板块包括报告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结束语。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毫无疑问,“关键在党”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责任更重大。特别是它自身是一个大党,既要有大党的样子,也有治大党的难处。目前来看,第二个战略目标比第一个战略目标内容更宏大、任务更艰巨,“关键在党”也更意味深长。全面从严治党,让大家看到了治的良好效果,也看到了治的难度。输不起也不能输的自我要求,在党的各种建设中突显出

    38、来。近年来,面对中国崛起,国际上各种“陷阱”之说,从历史角度看不无一定的道理,从警示角度看,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别国的教训历历在目。纵然我们有定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但中国已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地缘冲突等矛盾中,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实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已无老师。在这个不太平的世界,唯有历史才能让我们心安。只有向历史学习,向失败挫折要“经验”,少犯错,不犯大错,自强不息,才能赢得未来。党对自身建设必须提出更高要求,才能在各种不确定中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此,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39、导,确保全党团结统一;坚持不懈地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凝心铸魂作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自我革命的范式确保“关键在党”成为铁律;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包括培养广大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上不断提出高要求,注重培养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本领,着力增强干部队伍整体上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党风带政风

    40、促民风,为中华文明新形态增色;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党的自身建设最重要的是党内法规建设,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意在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要求。百年大党的五个“必由之路”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仅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而且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三、报告的学习方法: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全面准确理解报告的纲领性所在、战略性所指、实践性所求,必须运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一,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24黄河科技学院学报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学习和思考。比如,新时代十年总结

    41、中对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就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方法。报告认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结论显示了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事业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报告强调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矛盾观,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观和和合哲学,五位一体的协调统一发展观,共同富裕的整体观,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人民至上的主体论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报告中的许多措施和工作思路彰显了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把握全局和局部、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主要矛盾

    42、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关系的辩证方法。报告要求不断提高七大思维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突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辨方式。习近平说,“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好传统”。我们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报告的战略部署部分谋划的是五年、十五年,以及更长远的国家发展大战略。有些措施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要落地见效;有些是持续推进的;而有些是愿景目标,要着手打基础。因此,应正确理解报告中的不同用词,如“推进”“着力”“优化”“加快建设”“构建”“完善”“增强”“全面”等不同含义。还有“高水平”“高质

    43、量”“优先发展”等关键词,需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报告要求。第三,深度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原则。在世界大变革之际,在社会深度变革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应然和必然。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百年辉煌已然成为历史,只有在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上,创造更辉煌的历史,才能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从这个角度审视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措施、愿景,就能洞见党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真正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参考文献: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 人民日报,2022 10 26(02)责任编辑付钦太34李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注意事项

    本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_李莉.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