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_耿虹.pdf

    • 资源ID:465809       资源大小:1.48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_耿虹.pdf

    1、第 48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Vol.48 No.2Apr.2023测绘地理信息Journal of Geomatics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耿虹1,2,3 姚怡冰1,2,3 杨龙1,2,3 周博为4 乔晶1,2,31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 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3 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44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74The Evaluation of Farmhous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

    2、ement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GENGHong1,2,3 YAOYibing1,2,3 YANGLong1,2,3 ZHOUBowei4 QIAOJing1,2,31 School of 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2 Hu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ization,

    3、Wuhan 430074,China3 Th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imulation for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Wuhan 430074,China4 Wuhan Huazhongked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Wuhan 430074,China摘要:依托 2021 年湖北省乡村建设评价工作,选取远安县、孝昌县、罗田县作为典型样本县,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和半结构式访谈,综合评估湖北省典型县的农房建设特征。调查研

    4、究发现:各乡镇农房建设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与经济、区位、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一定是必然性线性关联;各县农房建房者专业化程度低,不合理的节约成本和不匹配的空间追求直接导致农房质量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房建设水平提升不同步,导致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村民主观满意度存在落差。提升本地工匠的专业意识、关键知识与技艺水平,加强政府政策制定与技术、法规引导,提倡与新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营造风尚,有利于总体提升农房建设水平乃至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关键词:农房评估;提升策略;乡村建设评价;湖北省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AAbstract: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2021 R

    5、ural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Yuan an county,Xiaochang county and Luotian county are selected as typical sample countie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ypical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by means of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and semi-struct

    6、ured interview.The results show tha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ing in different counties,and the level of rural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cal economy,location and regional conditions,but it is not necessarily inevitable.The unprofessional

    7、 construction skills and unreasonable cost saving and mismatched space pursuit directly lead to the low quality of rural housing.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rural housing construction,which reduces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rs.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o

    8、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skill level of local craftsmen,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policy formulation and technical guidance,to promote a style that matches the new lifestyle ar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even the level of liv

    9、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Key words:farmhouse evaluation;improvement;strategies;rural construction evaluation;Hubei province长期的城乡二元对立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差距现实和习惯性接受,导致城乡住宅发展水平落差巨大。乡村振兴的国家发展战略既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生态宜居目标提出了要求,也为从环境载体上保障农村民生和推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行动路径。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农房建设和宜居水平,有利于“留人在村、留住乡愁”,对于进一步实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战略目

    10、标有极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提升农房质量和宜居度的研究一般多集中在建筑学的微观尺度领域,多关注完DOI:10.14188/j.2095-6045.2022862文章编号:2095-6045(2023)02-0027-05引用格式:耿虹,姚怡冰,杨龙,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 J.测绘地理信息,2023,48(2):27-31(GENG Hong,YAO Yibing,YANG Long,et al.The Evaluation of Farmhous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

    11、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J.Journal of Geomatics,2023,48(2):27-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8306,52108052)。测绘地理信息2023 年 4 月善房屋质量、外在形象、功能空间以及舒适度水平1-8,其形态化与技术化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有规划学视角关注特色农房的适应性营建策略9和乡村住宅空间分化10等问题;地理学视角关注更加宏观层面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土地利用优化及遥感解译农房空间分布等问题11-14。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或聚焦农房建设单体与细节成分而造成区域性数据不完整,信息化系统程度低;

    12、或关注宏观尺度揭示空间分布现状,但缺乏对农房建设细节品质的关注而无法形成具有质量内涵的区域综合评价。2022 年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宜居水平,由“居有定所”向“安居乐业”高水平现代化农房建设目标发展。本研究在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湖北省 3 个代表县的农房建设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整体评估农房建设综合水平,总结其房屋建造和内部设施配给差异;结合不同地区村民主观感受,厘清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背景下农房建设中的实情脉络、地区差异和技术性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精准提升农民居住与村庄建设水平提供上层决策参考和基层实践建议。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样本选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13、状况及整治项目调研既要基于区域代表性与类型差异性的考量,选择典型区县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基于可比性原则,在进行特征比较与问题分析时选择具有某些基本共同要素的区域进行数据比较15。本研究综合地形地貌、区位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见表 1),最终选取湖北省西部典型山区远安县、中部江汉平原孝昌县、东部罗田县共 3 个脱贫县作为研究样本,以获得省域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其区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地区脱贫县的农房建设状况的深度分析与差异化比较,揭示其背后的成因机制。1.2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基于 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抽样走访 3县 9镇共计 27个村庄,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

    14、构访谈,最终收回调查问卷 2 83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2 513份。指标选取遵循代表性原则且准确针对农房建设的核心内容,最终归整为包括安全、构造、结构、建造方式、铺装、室内设施 6个指标(见表 2),并参照现行的建造标准和建设评价省级专家组建议,将指标划分为高、中、低 3档,分别赋值 2分、1分、0分。村民对农房的主观满意度也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 2分、1分、0分的赋值。基于国家乡村战略对于均衡发展的基本精神和乡村建设相关评估工作的平等性要求16-17,同时考虑指标间的横向比较需求,本文选择均权法,指标权重均为 0.17。为了方便指标间的横向对比,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分区间在

    15、01之间。在 ArcMap 10.8中对 3县内各个乡镇的综合农房建设水平和村民主观满意度进行可视化处理,对农房的整体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农房建设水平与主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与差别。2 样本县农房建设现状分异及一般解释2.1建设水平与村民满意度差异湖北省农房客观建设水平呈现出自西向东阶梯递降的趋势(见图 1),但村民主观满意程度则相反(见图 2)。建设水平较好的乡镇的村民主观满意度表 1代表县基本情况Tab.1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e Countries区域远安县孝昌县罗田县一产产值占比/%12.828.621.0耕地占比/%12.446.616.4

    16、生产总值/亿元181.8139.1158.8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 61210 04412 036脱贫时间2018年2020年2019年表 2农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Tab.2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armhouse指标安全构造结构建造方式铺装设施*注:自来水、独立厨房、独立浴室、冲水马桶厕所、制冷设施、供暖设施、宽带、天然气高(2分)没有安全问题有构造柱和圈梁10年内所有农房;20年内砖混结构农房;轻钢结构农房专业施工队建造所有都有粉刷或瓷砖铺装68个设施中(1分)墙体剥蚀、部件锈蚀、木材腐蚀、屋面渗水、瓦片残缺、选址有可能遭遇自然灾害或存在其他隐患构造柱

    17、或圈梁有一种1020年传统结构农房;10年以上框架结构农;2040年砖混结构农房本地工匠建造有一面或多面有粉刷或瓷砖铺装35个设施低(0分)地基基础不牢、下沉挖槽不够、墙体开裂、梁柱歪斜弯曲、墙体歪斜、门窗变形等其他结构安全风险两者均没有20年以上传统结构农房;40年以上砖混结构农房;其他结构自家人建造或不了解无粉刷或瓷砖铺装02个设施28第 48 卷第 2 期耿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反而更低。农房建设水平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远安县脱贫时间早,具有建设发展的先手优势,因此农房在客观上建设水平不但均分较高达到 0.79 并且差异最小(见表 3)。但是影响村民主观满意度的则

    18、有多重因素,例如:房屋是否体面排场及展示自家经济实力;房屋年代长短及是否安全;是否与生产需要相匹配;还有与城市相比是否有缩小差距的可能等。远安县 7个乡镇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主观综合满意度均有较大反差,较高建设水平却对应较低满意度。根据现场访谈和问卷反馈结果,原因大体包括:农房之间差异较小无法完全展示村民经济实力;房屋相对较老(远安县房龄超过 40年以上的农房占 3县样本总量的近 68%);室内设施无法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的需求(见表 4)。作为对比,孝昌县和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对较低(见表 1),也是较晚脱贫的区县。但是农房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较快,相较于经济水平提升明显,虽整体建

    19、设质量水平不如远安县,但村民相对满意度依然较高。例如罗田县内就出现了与不是很高的农房建设水平不相符合的高主观满意度(例如:胜利镇、平湖乡、白莲河乡等)。孝昌县农房建设水平较高的乡镇则与远安县相似,如季店乡、白沙镇、丰山镇反而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分析认为,这样的结果与孝昌县居于武汉城市圈的影响范围有关,强大的城市影响力会对周边农民的生活期望值造成明显的推高作用。2.2多数农房存在建造方式不规范问题此次调研显示,3个样本县的农房建造方式均存在不专业的问题,湖北省内农房基本上由本地施工队或自家人建造,即非专业施工建造的占比超过96%(见表 4)。在罗田县、孝昌县,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农房建造更多依赖自

    20、家人或本地施工队,尤其相对偏远的地区例如罗田县胜利镇、九资河镇、匡河镇,以及孝昌县小河镇等,这一特征更为突出。本地工匠对于现代住房结构、设计和建造认知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农房建设的外观与内在质量,房屋的安全、构造、结构方面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甚至是安全隐患(见图 3)。同时,不同于城市商品房有严格的建设标准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规范,缺乏系统专业培训的本地工匠们,或一直沿用固有技艺进行现代住房建造,或盲目凭感觉和经验进行结构安排和材料配比,导致农房结构与构造体系不完善和材料应用不充分等较多安全隐患。自家建房较多的孝昌县卫店镇、花园镇、陡山乡、周巷镇,罗田县匡河镇、白莲河乡、河铺镇等乡镇在安全、结构、构

    21、造 3 个方面中的一个甚至多个方面呈现出较低水平,也反映了不专业的建造队伍对农房质量保障的严重制约。2.3室内设施配给水平不匹配房屋内部设施配给水平直接影响村民居住的感受。随着外出打工渠道的通畅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已经被完全打破,农村居民有更多机会将自家农房与城市商品房对比。相比之下,农房内的厨房、厕所(卫浴)和能源使用水平通常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村民对农房居住状况存在不满的主要原因(见图 4)。孝昌县地处大都市周边影响区,其整体设施配备水平相对较高,但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罗田县小悟乡其农房设施水平表 3乡镇农房综合建设水平统计Tab.3The Statistical

    22、Data of the Farmhous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Level区域远安县孝昌县罗田县建设水平最高荷花镇丰山镇九资河镇建设水平最低花林寺镇卫店镇胜利镇平均分0.790.750.44标准差0.070.130.17图 1乡镇农房综合建设水平Fig 1The Score of Farmhous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Level图 2乡镇农房整体满度Fig.2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Level of Farmhouse表 4农房建设基本信息Tab.4Basic Information of Farm

    23、house指标占比/%40年以上老房占比非专业施工建造占比存在安全隐患占比传统结构占比远安县68.396.145.837.0孝昌县24.297.838.025.9罗田县26.897.752.07.629测绘地理信息2023 年 4 月则远低于其他地区(见图 4)。而罗田县县域内的农房设施水平也表现出以县城为中心向偏远地区递减的趋势,其中偏远的胜利镇、白庙河镇、匡河镇农房室内设施水平在乡镇中处于最低水平。农房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异味、冬季较冷以及厕所不在室内等。从厨房与能源使用状况来看,以罗田县为例,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该县柴薪使用率占比超过七成,皆因罐装燃气或用电价格昂贵,而山区枯柴获取方便

    24、,因此村民在室内储存与使用柴薪导致了厨房功能落后,建设质量也相应较低。经济水平与生活观念的制约,导致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与环境质量需求方面的矛盾与差距。远安县因国防建设原因而成为湖北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并且未开通铁路的县。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比另外两县低,但由于对外交流较少,导致了该地区相对封闭和现代城市生活风气的滞后性影响,农房设施配备方面有较大欠缺。而相比于宜居性要求,农房室内设施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是导致村民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许多长期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归家乡短居时,期待农房与城市商品房有一样的条件。而远安县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家庭小产业转变,长居于此的村民面临农房单纯居住功能有向

    25、产居复合化转化的需求。例如,在农房内开办农家乐增收对农房提出了乡愁旅居功能的新需求。因此,适应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室内配套设施才是切实提升农房宜居水平的基本需要。3 湖北省农房建设综合提质策略3.1全面提升本地工匠的专业意识与技艺水平全面提升本地工匠的专业意识、关键知识与技艺水平是提升房屋综合建造质量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手段。基于农房现有问题,工匠的专业化技术培训应当兼顾建造与维修,特别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维修人员覆盖需求更为广泛。有针对性的维护与整固性局部改造,可以着重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农房质量以解决现有农房的品质缺陷与安全隐患。乡镇培训班的形式可以突破传统村落内部小范围家传培

    26、养、师徒培养传统模式的技艺局限性,也能够解决县内培训班规模有限、培训频率偏低的问题。同时,在地性的本土工匠培训响应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等多重要求,也有利于打造乡村“人才链”,促进乡村在地就业,改变乡村人才外流趋势,促进相对独立、自足而活跃的生产生活小市场环境与良性循环机制。此外,若能将驻村规划师(建筑师)制度与带动本土工匠专业化提升形成可持续的共生模式,则可以对解决新型建造技术下乡问题提供一种可期待的创新机制。3.2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建设的政策性与规范性优势加强政府对农房建设的专业引导,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性所长,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农房的综合建设水平。2019年湖北省住建厅发布

    27、湖北省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方案,在包括远安县、罗田县等17个试点县建造一批宜居型示范农房并编制 本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图集。依图而建能够保证农房建设在尊重本土文化、风貌、人文、民俗特征的同时又风格和谐、质量优良。图集的有效推广依赖于政府对农房建设的适度管控、支持和科学干预,引导村民理性、科学建房。包括建设前期向工匠和村民宣传图集,建设时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选购建材促进建图 4村民对农房内设施的满意度Fig.4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e Facilities in Farmhouse图 3农房综合建设水平Fig.3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Far

    28、mhouse30第 48 卷第 2 期耿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造标准化、规范化与经济性,监督建设流程;最后统一竣工验收和管理,确保准确执行规划且无乱搭乱建的问题。3.3推进与新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匹配的农房建设拓展工作整体而言,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农民心理预期(满意度)存在普遍差距,究其根本原因,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不匹配。农房居住舒适度的提升依赖于室内设施的便利与完善。除此之外,农房建设中应当提炼村民的典型生活方式,建设与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匹配的功能性、适宜性农房。村民外出打工见识过城市的便捷生活,返乡后大而空的农房不但无法满足其舒适性生活

    29、需求,反而可能因担心增加经济负担而放弃采暖或制冷所导致的更加不宜居和满意度下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燃气下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点项目,为提升农房居住舒适度提供了捷径。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提倡新生活理念,改善房型结构、适度缩减居室面积和提升室内设施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当下实际居住需求并引导未来健康生活方向。4 结束语本文是对于乡村建设评价数据应用的一次探索。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房建设水平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城镇的辐射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所有影响农房建设水平的内涵要素均与外部环境呈线性关系。各县农房建设大多还是偏于依赖自家人或本地工匠,

    30、建房者专业化程度低,以及不合理的节约成本和不匹配的空间追求是直接导致农房质量较低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房建设水平提升不同步,容易导致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村民主观满意度存在落差,而农房内设施的数量与品类缺失、品质较低也使居住者产生不满足感。而传统生活观念与建房意识的约束又使这一问题的解决难以从内部得到突破。在未来研究中应当充分地利用乡村大数据以及相应的工具手段,准确研读、发现农房建设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针对区域性与代表性问题,精准制定提升农房和整个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的政策与技术指导将更加切实可行。参 考 文 献1银利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住宅建设问题研究 J.农业经济,2021(12

    31、):40-422周凡杰,李静,朱占元.农村住宅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浅 析J.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2015,37(S1):72-773王付全,金恩平.我国中部地区乡村住宅质量问题研究 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283-2854刘庆玉,关琦,张敏,等.北方典型农村住宅太阳能辅助采暖优化设计 J.可再生能源,2020,38(4):447-4525王冬计,刘联胜,李辉,等.天津农村住宅不同清洁采 暖 方 式 室 内 环 境 评 价J.建 筑 科 学,2020,36(12):126-1326唐鸣放,林霞,徐亚男,等.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地 面 防 潮 优 化 研 究J.

    32、建 筑 科 学,2022,38(2):113-1187金玲,赵立华,张宇峰,等.潮汕传统农村住宅热环境实测研究及其现代启示 J.建筑科学,2014,30(6):27-328张会波,陈娅,茅振东.严寒地区农村老年人住宅室内 空 气 质 量 研 究J.建 筑 科 学,2021,37(6):130-1369耿虹,赵东昊,朱霞.鄂东北“木兰石砌”民居气候适应 性营建策略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罗家岗村为 例 J.华中建筑,2020,38(5):130-13410 孙秀丽,马春东,唐建.乡村住宅空间分化与社区空间 重构 J.城市规划,2015,39(9):40-4411 魏璐瑶,陈娱,张正方,等.多情景视角下

    33、基于空间组合识别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J.地理研究,2021,40(4):977-99312 屠爽爽,龙花楼.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 J.地理科学,2020,40(4):509-51713 李晓俊,黄健,邹富.村庄规划方案快速三维化与空间分析 J.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178-18114 李郇,许伟攀,黄耀福,等.基于遥感解译的中国农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地理学报,2022,77(4):835-85115 李裕瑞,曹丽哲,王鹏艳,等.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 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96-10916 韩磊,王术坤,刘长全.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 20112017 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 J.中国农村经济,2019(7):2-2017 何建华,覃荣诺,丁愫,李江,岳桥兵.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 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46(3):402-409 收稿日期:20221220第一作者:耿虹,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村镇建设领域的教学与科研。E-mail:通讯作者:姚怡冰,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与小城镇建设研究。E-mail:yybing_31


    注意事项

    本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_耿虹.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