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实证分析_姜金良.pdf

    • 资源ID:461899       资源大小:369.7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实证分析_姜金良.pdf

    1、ISSN 1006 7167CN 31 1707/TESEACH AND EXPLOATION IN LABOATOY第 42 卷 第 1 期Vol 42 No12023 年 1 月Jan 2023文经管类实验室DOI:10 19927/j cnki syyt 2023 01 058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设计模式与应用场景 基于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实证分析姜金良1,李丽2,刘国磊3(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数据法治研究院,南京 210044;2 扬州市职业大学 师范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100)摘要:

    2、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在人文科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对 65 个人文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实证分析发现,虚拟仿真实验在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中均有应用,但也存在应用不充分、不均衡的情形。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主要用于虚拟难以身临其境的行为环境、突发性偶发性场景、特殊行为对象接触交往场景、多流程的实践操作程序、历史或者精神场景。基于混合学习理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要有充足的实践案例库作为设计素材,全面协调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参与者需要有充分的课前知识准备,通过自动评价程序反馈实验情况以进行知识强化。关键词: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混合式学习中图分类号

    3、:TP 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 7167(2023)01 0298 06收稿日期:2022-06-18作者简介:姜金良(1984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大数据法治研究院研究员,从事网络信息法方面研究工作。Tel:17705270699;E-mail:jinliangjiang126 comConstruc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Humanities:CurrentSituation,Design Model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4、 First-class Courses of National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JIANG Jinliang1,LI Li2,LIU Guolei3(1 Big Data Law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 Normal College,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Yangzhou225009,Jiangsu,China;3 Vocational Ed

    5、ucation esearch,Heb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 and Economics,Qinhuangdao 066100,Hebei,China)Abstract: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huma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liberalarts construc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rst-class courses of 65 national-le

    6、ve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inhumanities suggests that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used in law,Marxist theory,education,literature,history andother disciplines,but with insufficient and uneven applications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mainly used inenvironment or occasion

    7、 in which it is not possible for the research subjects to perform the same behaviors in real life,events that take place rarely or suddenly,subjects of special behaviors that are interacting,multi-process practicaloperating procedures,or environment that are purely spiritual or historical According

    8、to the theory of hybrid learning,in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it is required to ensure good coord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enough knowledge preparation of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lesson beforehand,a database of sufficient cases as materials forexperimental design,and

    9、an automated program for feedback as a way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just learned第 1 期姜金良,等: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设计模式与应用场景Key words:liberal arts;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hybrid learning0引言自 2018 年部署开展新文科建设后,教育部相继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 0、强基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的内涵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得到丰富。“新文科”不是对传统文科建设的否定,而是进一步凸显“新”的特征,主

    10、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新文科更强调创新理念,更为关注人文科学的应用性知识。因此,更加强调文科建设不能纸上谈兵,而要主动对接社会的发展需求,立足中国问题和中国意识,是新文科的前提1。新文科的“新”体现为构建新的理论,这是人文科学的社会使命,也是知识本土化建构的当然之意。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信息网络大数据出现,传统以工业技术经济为背景的文科知识结构和内容难以全面吸纳这些新现象。因此,不仅需要建构人文学科新知识形态,还要进行知识范式的更新;新文科的“新”意味着融入新技术,具体体现在吸收最新的科学技术并进行交叉学科建设,即文科学习中也需要进行理工方面的通识性教育,防止出现知识沟通与理解的壁垒2,同时,

    11、还鼓励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功能实现智能化教学与体验式学习。在新文科建设中,教育信息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历来被认为是促进新文科新一轮知识增长的核心手段之一。最初,教育信息化被广泛应用于文科教学,主要作为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虚拟仿真技术被引入文科教学,从而辅助实现对社会化工作场景的直观再现,并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场景下的人机互动以及应用场景的自动调整。所谓虚拟仿真,主要是指采用动画场景模拟现实场景。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在许多工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建筑学、林学、环境学、化学、能源学、医学等学科学习与研究中也备受重视。因文科知识的强烈人文性 人文科学知识由人创造、社会科学知识由人发现,

    12、在应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时,难以进行量化操作和监测,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文科教学中未受到应有重视,使用频率较低。1研究方法虚拟仿真在教育学应用始于 2013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 94 号)。虽然这一规定拉开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的序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至 2017 年教育部再次出台文件,号召高校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20172020 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 4 号),明确提出统筹规划 20172020 年在 60 种学科类别中认定 1 000 项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3、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部专门建立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ilab-x com/),将教育部已认证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全部公布在平台上,实现课程共享。这一平台也为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零”的突破,提供了现实基础3。为了反映虚拟仿真在人文科学中应用,现以共享服务平台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为研究素材,对人文学科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实证分析。2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与设计模型的实证分析2 1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分布特征2 1 1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人文学科分布情况2017 年,教育

    14、部开始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认证工作,其中当年在 8 个学科中认定 105 项;2018 年在 23 个学科类别中认定 296 项;2019 年在 26个学科类别中认定 327 个项目。在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中,对国家认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项目已实现全部公开,共计 728 个。另外平台还有各高校自愿公开分享的课程项目、拟申请 2021 年一流课程教学项目认证的项目,共计 2 522 个(因 2020 度未开展项目认证,申报数量形成积压,申报数量较多)。从整体建设情况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广,申报认证的课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当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方兴未艾,

    15、有的学科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相对成熟,例如医学类学科中,基础医学类共有已认证的课程项目 52个,中医类 17 个,护理医学类 7 个,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类 7 个,法医学类 5 个,医学技术类 5 个,合计 93个。但人文科学项目应用还处于初步试水阶段,5 个学科已认证课程 65 个,仅占全部认证课程的 8 93%,整体比例较低。关于各人文科学项目认证的年度以及学科分布情况:2017 年教育部初次课程项目认证中数量为 0;2018年认证 19 个,其中教育学类 9 个,文学类 10 个(全部为新闻类);2019 年认证 46 个,分布在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学等 5 大类学

    16、科,合计 65个。新申报的项目共计 151 个,占申报项目数量的5 99%(具体学科分布见表 1)。992第 42 卷表 1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学科分布表学科类别国家认证一流课程项目新申报课程项目合计法学72835马克思主义理论53136历史学91019教育学142034文学306292总计651512112 1 2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地域分布已认证的 65 个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由54 个高校组织建设。其中认证 2 个课程项目以上的共有 7 个,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 5 个,湖南师范大学 3个,福建师范大学 2 个,山东大学 2 个,上海体育学院2 个,天津大学 2 个

    17、,郑州大学 2 个。从学校分布情况分析,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成功申报的高校中,既有“双一流”高校,也有民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如山东英才学院。从分布的地域进行分析,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陕西省 8 个,浙江省 6 个,广东省 5 个,江苏省 5 个,上海市 5 个,山东省 4 个,河南省 4 个,北京市 3 个,天津市 3 个,占所有项目的 66 5%。因虚拟仿真实验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这些项目建设多是经济发展发达地区。2 1 3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利用率分析为反映人文科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应用效果,可以通过项目的浏览量、实验人数、共享数量、互动情况等反应课程中学生参与数量、参与的活跃度,

    18、反映出实践应用效果(以上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 9 月 1 日)。(1)各课程的浏览量统计。浏览量可以反映出各课程关注度的人气指数。据统计,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65 个项目,在浏览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根据浏览量分布,最少的 1 673 次,最多的 60564 次。大多数课程项目浏览量在 10 000 次以上,平均浏览次数 19 187 98 次(浏览量分布情况见表 2)。表 2浏览量分布表浏览量区间课程数量/个占比/%1 500 5 000913855 000 10 00010153810 000 20 00023353820 000 3 00011169230 000 40

    19、 00069 2340 000 50 00023 0850 000 46 16合计65100(2)各课程的实验人数统计。实验参与人数是反映课程应用的指数。据统计,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使用不仅存在不平衡,还存在课程闲置的情形。根据实验人数统计,实验人数最多的 22 762 人次,平均参与实验 3 425 95 人次。但存在着 2 个教学项目参与人数为 0,1 个教学项目参与人数为 1,参与人次在 100 以下 6 个。近一半的课程参与人实验的人数不足千人(实验人数分布情况参见表 3)。课程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即便是人文学科中实验人数最多的“幼儿园教师情绪调控虚拟仿真实验”,在所有课程

    20、中位列 19,而位列第一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虚拟仿真课程”实验人数已超过 25 万人。因此,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表 3实验人数分布表浏览量区间课程数量/个占比/%023 081 10071076100 500111692500 1 000812311 000 5 0002030775 000 10 000132010 000 46 16合计65100另外,对浏览量与实验人数运用 SPSS 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出相关系数值为 0 65,具有强关联性,可以反映出浏览量与实验人数呈现明显正相关。因此,增加课程的推广力度,获取更高关注度,也可以提

    21、高参与度。(3)共享指数。平台还提供了课程共享指数排序前 30 的课程名单,反映出课程使用后推荐给他人的情况。共享指数也反映出了实验参与者对实验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效果的认可,并积极参与推广。其中人文科学有 2 门课程进入排名:“幼儿园教师情绪调控虚拟仿真实验”位列第 7,共享 28 602 次;“在园幼儿气道异物阻塞急救处理虚拟仿真实验”位列 19 位,共享16 606次。从中可以反映出结合生活、生产场景实用性强的教学项目更容易获得共享推广。而排名第一的“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GMP 生产制备实验”,共享112 345 次,可见文科类课程共享推广热度仍然不高。(4)互动指数。学生提问留言数量

    22、等情况互动指数,可以反映出课程参与深度。平台提供的课程互动指数排序前 30 的课程名单中,3 个文科项目上榜,反映出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课程受到参与人员的好评。2 2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讲解,虚拟仿真实验具有现场003第 1 期姜金良,等: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设计模式与应用场景还原度高,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通过智能仿真交互的参与体验,不仅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学习兴趣,还可通过人机互动随着实现虚拟应用场景切换,提高知识应用的灵活度4。但人文学科中虚拟仿真实验并非像自然学科一样存在天然结合性,需要特定类型化分析,明确模型设计的种类。对国家已经认证的 65

    23、 个一流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提炼,可以分为:(1)通过虚拟仿真还原突发性偶发性场景。人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性表现为学以致用,而应对突发场景是人文学科付诸实践的重要体现。但是突发性、偶发性场景中事件发生不具有可预见性,现场难以还原。因此,有必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应急处突发能力。根据统计符合这类设计模式的共有 19个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教育学中课堂突发情况如何处置、体育教育中学生受伤的救治;新闻学中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性事件、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报道要求;法学中正当防卫在具体场景的识别判断。(2)对难以身临其境的行为环境进行虚拟仿真。在人文学科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行为环境,实践中难以

    24、组织学生群体在现场进行操作、观摩,或者虽然可以操作,但是现场实验成本过高。据统计,符合这种设计模式的共有 14 个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 3 种情况:实验环境地理位置偏远,又面临着文物保护的限制性开放。如敦煌石窟历史实践教学、“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历史文化名城荆楚古城等实验项目;地理位置偏远且实地观摩机会较少。如法学中国际法庭审判课程,多数人难以有实地观摩国际法庭审判的情形;面临多个地点实景考察,进行现场实验占用时间长、花费过高,从教学经济性角度,可以设计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如闽台缘历史文化探究、重走长征路弥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单调乏味的不足等5。这些情形的教学场景可以设计为虚拟仿真

    25、实验,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3)虚拟仿真特殊环境或者特殊的接触对象。据统计符合这类设计模式的共有 12 个实验项目。根据对象或者环境特殊性可以分为 3 类:接触对象具有特殊性如婴幼儿、残疾儿童、少数民族人群等,这类人群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或者为保护行为对象的身心健康,不宜纳入实践课程。虚拟仿真现场环境可以避免参与者陷入有伤风化或者道德指责的困境,如通过虚拟仿真课程还原和观察婴幼儿啼哭场景,参与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场景,可以实现多次观察。为节约实验成本利用虚拟仿真还原特殊的实验环境,有的实验室在现实中大规模建设成本高,通过虚拟仿真可以创设这种实验环境,降低实验教学成本,如司法文书鉴定、纯音测听环

    26、境、媒体演播室等。(4)通过虚拟仿真实现多流程实践操作。在法学、新闻学一些实践工作中,一项工作涉及流程多、工作周期长,通过虚拟仿真可以实现对全流程的概括化处理。据统计符合这类设计模式的共有 11 个实验项目。在法律程序中,可能涉及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侦查、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法院的审理判决等多个程序,实践课程既不可能一个学生身兼数个角色,也难以虚拟仿真,可以对每一诉讼阶段法律程序中诉讼参与人角色、主要诉讼活动进行模拟,实现对法律案件办理流程的全面掌握。(5)虚拟仿真人文科学的历史精神场景。对于人文诗歌以及历史场景难以进行现场还原,且个体想象力又存在差异。因此,在一些诗歌赏析、历史学习中可以通过虚

    27、拟仿真对历史场景模拟,实现直观教学。据统计符合这类设计模式的共有 11 个实验项目。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人文知识学习与人文精神、历史场景体验的桥梁,可以对诗歌场景、历史建筑原貌等进行画面还原。“可以让学习者穿越时空、直观地体验建筑造型与美学特征,甚至复原当时的战斗情景与转折瞬间,而这一切只需借助于先进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便能虚实结合营造出学习气氛与环境”6。2 3分析与讨论基于国家级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证分析,呈现了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整体应用效果、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从而为进一步推进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数据参考。(1)随着人文学科知识的近期发展,虚拟

    28、仿真实验的应用空间逐渐显现。这种应用表现为以下方面: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例如历史学往往与考古学结合,这一趋向使人文学科逐渐具有自然学科的内容与特征;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知识的融合,例如法学、教育学研究中涉及对社会中法律现象、教学现象分析,这一趋向也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发挥空间。而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人文学科教学也符合新文科建设的需求,既可以实现与新技术发展的融合应用,也可以实现体验式学习,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应用提供实践场景7。可见,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皆已具备,且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2)从应用的效果上评价,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实

    29、验课程应用存在不均衡现象,虽然存在一些热点课程,但总体而言参与和应用的力度还有待提高,共享推广不足8。许多人文学科领域课程教学对虚拟仿真教学技术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导致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在文科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不足。(3)从人文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设计模型虽然具有可借鉴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但总体呈现一元103第 42 卷设计模式,难以容纳多知识点,这样会导致建设成本较高的实验项目应用范围狭窄。可通过探索多种设计模型结合,融合更多知识要点同时形成实验难度梯度,根据学生课程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不同模式场景。3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场景近年来,人文学科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速度明显逐年

    30、加快,建设如火如荼,2020 2021 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合计新申报的项目达 151个,是之前教育部 3 年认证项目数量的两倍之多。但是通过对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的课程项目建设存在着利用率还不高,使用不均衡等问题。鉴于此,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体应用的教学场景要进行系统性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本较高,应用场景也有一定要求,可以从虚拟仿真实验课前准备、技术平台保障、具体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考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自动评价程序还可以对实验参与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有针对性进行课后知识强化(见图 1)。图 1虚拟仿真教学应用场景3 1学

    31、生虚拟仿真实验前的知识准备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可作为实践性课程,亦可为技术辅助性手段。不论如何应用,作为应用性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往往对多个知识点进行集成,在一个实验中进行应用。因此,课程操作应用需要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为前提,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记忆准确性、灵活运用程度进行测试。3 2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平台建设保障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并非是简单地将文科知识进行信息化转化、动画场景展示的技术堆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前期保障、进行实验设计后再转化。(1)充足的实践案例库作为素材储备。虚拟仿真实验并非脱离实践案例,而是需要在实践案例充分应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2)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32、鉴于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本较高,不可能对所有实践案例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可以征求课程教师、学生、实验人员等各个群体的需求,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论证教学需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应用场景的频率确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技术设计后形成操作软件。(3)技术转化。对于需要的实践案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转化,生成三维动画场景模式,设定应用场景,还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应用人机对话、体感交流等技术,增加感受真实性。3 3虚拟仿真实验中的评价手段在智能技术下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可以对学生应用情况进行体系性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的过程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客观性、整体性,难以量化、不易操作等。在智能技术的

    33、赋能下过程评价发生了诸多改变,数据获取实现了从小规模的简单间断性数据向大规模的复杂连续性数据转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过程评价”9。虚拟仿真实验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师指导学生自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一个互动的过程10,但学生也容易脱离教师的现场指导,可能导致学生操作的随意性增加。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信息化、智能化可以实现对学生操作虚拟仿真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对整体操作的总体时间以及各阶段学习的停留时间、各实验步骤操作时间等进行数据捕捉,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度、熟练度等进行评价,确保过程评价的全面性和即时性。(2)结果评价。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自评评分,对于学生按照虚拟仿

    34、真教学实验设定的场景进行知识应用,系统会对答题结果进行自动评价,并对整体评分情况进行结果反馈。(3)体验评价。体验评价是学习者对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视觉、心理以及辅助学习等情况的总体感受评价,这种评价既可作为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科学性评判依据,也可为后续实验项目实验完善提供可借鉴建议意见。通过实践应用评价,既可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式的补充教学,也可根据学生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完善。3 4虚拟仿真实验的具体应用策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与现实实践课程、课程自主建设与资源共享利用等方面的关系:(1)线下课程结合。

    35、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可以是课堂式面对面教学与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方式结合,也可以是多种学习方式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更是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营造出混合式智能学习环境。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场域从“有限场”突203第 1 期姜金良,等: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设计模式与应用场景破到“无限场”“虚拟场”,积极打造实验教学领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11。但也应该警惕虚拟仿真学习导致学生认知的不足,过于注重知识的具体操作,“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讲解知识、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知识学习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在抽

    36、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得到提升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12。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与线下课程学习结合,线下教学具有互动性优势,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上更胜一筹。(2)虚拟仿真实验为现实实践课程做准备。虚拟仿真实验虽具有优势,但学生不能对操作实物、社会场景进行感性认知,更不能提供无限多元场景。因此,现实实践课程仍具有不可代替性。人文学科实践课程中新闻采写、课堂教学实习、司法实务等实践性课程,涉及学科综合性知识运用,且注意事项较多,本科生初次进入实践场景难免存在紧张,实践实习适应期较长。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虚实结合的资源平台,让学生提前熟悉实践课程,为现实实践课程做好预习,以顺

    37、利实现知识运用的转型发展13。(3)应用资源共享。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中共享项目推广力度还不足,既要运用新闻传播规律加大推广,也要避免过于追求新奇影响教学效果 14。因此,从节省投资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建设成果,借助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资源共享形式实现利用最大化,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4结语通过人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情况的实证分析,反映出这类课程建设方兴未艾,随着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利用 V 技术等推进虚拟仿真从交互式应用到沉浸式,进一步推动现场场景生动性15。因此,在技术支持下虚拟仿真实验无疑会得到

    38、长足发展。在具体教学中将技术与教育原理、应用场景有机结合科学利用,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参考文献(eferences):1张俊宗 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5):13-172熊澄宇 关于新文科建设及学科融合的相关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2):22-263顾黎,周明华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对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教学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22,42(5):47-524贾文涛,李怡君 高校新文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2022(Z1):55-575赵亮,杜玥,李赫亚 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想政治

    39、理论课中的创新应用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34-35,386齐立森,皮宗辉,徐苗,等 增强现实的技术类型与教育应用 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1):18-227熊宏齐 基于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融合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3):5-108王济军,訾阳 新文科理念下文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路径与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2022,25(1):62-689刘邦奇,袁婷婷,纪玉超,等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J 中国电化教育,2021(8):16-24 10祖强,阎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路径探析 基于整合

    40、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视角J 中国大学教学,2021(10):30-34 11沈阳,郝爱民,孙尚宇,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场景应用研究 基于 79 篇实验研究论文的系统分析与元分析 J 中国电化教育,2020(8):107-118 12钟绍春,唐烨伟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15-20 13毕丽萍,李伟超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学虚拟仿真实验探索 J 图书馆学研究,2021(23):2-10 14范雅琳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应用影响因素研究 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 J 采写编,2021(8):140-142 15黄永福,季六祥

    41、基于 V 技术的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238-242(上接第 207 页)5魏政君,李利平,李广龙 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研转化实验设计 以“张紧器动态特性实验”设计为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204-2076王翎力,金京一,谢玉忠,等 科研项目向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转化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129-1337岳丽杰,曹梅青,夏鹏程,等 基于实践项目的材料腐蚀与防护综合性实验设计J 实验技术与

    42、管理,2021,38(4):197-2008熊俊雅,杨兆中,杨磊,等 压裂填砂裂缝导流能力室内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特种油气藏,2020,27(3):1-79Xu L J,Zhang Sh Ch,Wang F,et al Study on the productivity ofthe multi-stag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n tight oil reservoi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Gas and Coal Technology,2019,20(3):243-265 10宋兆杰,陈之尧,侯吉瑞,等 致密储集层压

    43、裂液与致密砂岩相互作用研究 J 地质与勘探,2019,55(4):1059-1065 11赵亚兵,周福建,宋梓语,等 致密砂岩储层支撑剂粒径优选研究 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3):57-62 12李宪文,侯雨庭,古永红,等 白云岩储层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1,28(1):88-94 13徐艳,陈艳,李靖,等 探究性化工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 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9):227-231 14莫甲凤 研究性学习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58-164 15王雷,王琦 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3):73-77 16朱文,王广俊,朱华银,等 SY/T 6302-2009 压裂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评价推荐方法S 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009303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实证分析_姜金良.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