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_范欣宇.pdf

    • 资源ID:461268       资源大小:1.2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_范欣宇.pdf

    1、162023.01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情况2015 年,巴黎协定出台,明确了各缔约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之内而努力。截至 2022 年末,已经有 194 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参与。2021 年 11 月 13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6)闭幕,各缔约方代表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主要在首次承诺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升缔约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以及支持绿色债务和资金等方面达成一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奠定了新的基础,推动

    2、了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此外,第 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在 2022年 11 月落幕,会议重申了 1.5的控温目标,通过了“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协议,各缔约方就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一致,发达国家首度同意支付发展中国家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气候赔偿决议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尽管如此,当前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仍然不足。据统计,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发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 5.4%,却在 2021 年反弹至疫情之前的水平。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1 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高度、海洋热量和全球气候投融资发

    3、展现状及对策范欣宇 崔 莹摘要: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从类别划分、资金来源、资金行业流向、资金分布、融资方式等角度展示了全球气候投融资的进展情况,在总结当前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填补气候适应领域投融资缺口、加大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明确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建议。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投融资 气候资金缺口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46(2023)01-0016-10172023.01海洋酸化四项关键气候变化指标都创下了新纪录,这是人类活动导

    4、致全球范围内陆地、海洋和大气变化的又一明显迹象,将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产生持久、负面的影响。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中表明,尽管很多国家在COP26 上宣布设立或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但在目前的政策情境下,本世纪末的全球气温仍有很大可能上升 2.8,远远超过巴黎协定的目标,并将导致地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为了在本世纪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 1.5以下,全球需要在未来八年内将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此外,各国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等已为气候投融资奠定了理论基

    5、础,但目前的气候资金流量远未达到预计的需求。为了在十年内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有韧性的世界过渡,气候投资必须大幅增加,气候融资承诺也需要转化为实体经济中的行动,要求所有公共和私营部门将其投资与巴黎协定目标和净零排放、可持续路径保持一致。二、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总体概述根据气候政策倡议组织(CPI)发布的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在过去十年中,气候融资总额稳中有升,2019/2020年气候投融资规模首次突破 6000 亿美元。但可能是由于 COVID-19 带来的影响,资金流量增速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放缓。具体而言,2019/2020 年的年度气候资金流量仅比2017/2018 年增长了 10

    6、%,而 2017/2018 年相比 2015/2016 年的气候资金规模提升幅度约高达 24%(见图 1)。CPI 指出,气候资金流量远未达到预计的需求(保守估计每年为根据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CPI 消除了数据的年度波动,并用“2019/2020 年”来表示两年的平均值。图 1 20112020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趋势图数据来源:CPI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3643654635746320100200300400500600700单位:十亿美元2011/2012 2013/2014 2015/2016 2017/2018 2019/2020182023.014.5 万亿5

    7、万亿美元),若要到 2030 年实现国际商定的气候目标,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有韧性的世界过渡,则需要每年增加至少 590%的气候融资。(一)气候投融资的类别划分气候投融资主要用于气候减缓与适应,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增强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适应性。在 2019/2020年,气候减缓资金占气候资金总规模的九成以上,而气候适应资金只占了 7%,剩下 2%的气候资金则流向了具有减缓与适应双重效益的气候领域。1.气候减缓投融资在 2019/2020 年,90%可溯源的气候投融资用于减缓气候变化,平均每年达到5710 亿美元,比 2017/2018 年增加了 340亿美元左右。减缓资金中,

    8、对于能源供给的投资是其主要组成部分(3340 亿美元,58%),同时也占全部气候融资资金的 53%。尽管 COVID-19 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但与 2017/2018 年相比,2019/2020 年全部能源融资资金中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保持稳定,在全部能源融资资金中占比 9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样的投资水平可以转化为比2017/2018 年更大的新增产能。2.气候适应投融资用于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比 2017/2018年的 300 亿美元增加了 53%,在 2019/2020年达到 460 亿美元。由于适应活动具有跨领域的性质,大多数活动并不完全属于单一的行业

    9、类别,因此适应资金中最大的份额用于其他及跨行业项目(220 亿美元,48%),供水及污水处理项目次之(170 亿美元,37%)(见表 1)。尽管出现了积极的趋势,但适应资金总额仍远远低于应对现有和未来气候变化所需的融资规模。据 UNEP 发布的2022年适应性差距报告估计,到 2030 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度适应成本将在 1600 亿至3400 亿美元之间,且公共部门继续提供几乎所有的适应资金。气候适应越来越多地被列为发展资金气候组合的优先事项,但目前的适应资金仅占公共资金总额的 14%,此外,来自私营部门的适应资金的数据仍基本缺失。(二)气候投融资的资金来源气候投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部门和

    10、私营部门两大主体。在 2019/2020 年,前者占气候融资总量的 51%,后者占比 49%,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对气候融资的贡献份额接近于 11 的关系(见图 2)。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的气候投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开发性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气候基金,其 2019/2020 年气候投融资资金较 2017/2018年增长了 7%,基本稳定在总额的 51%(3210亿美元)。(1)开发性金融机构(DFIs)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的气候投融资是公共部门气候投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贡献了 2190 亿美元(68%)。其中,来自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MDFIs)的气候投融资在192023.012019/2020 年

    11、增加了 13%,预计还将继续增加。例如,许多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承诺,到 2025 年,其融资的 50%将与气候有关,同时还设有专门针对气候适应的额外目标。表 1 20192020 年全球气候适应、减缓项目投融资规模(按用途划分)单位:十亿美元板块2019 年2020 年1.气候适应项目4249农业、林业、土地使用、渔业54建筑、基础设施11能源系统10.2工业0.030.01信息交流技术0.250.24其他、跨行业 1925交通21垃圾0.010.02供水及污水处理15192.气候减缓项目566576农业、林业、土地使用、渔业79建筑、基础设施3522能源系统321342工业95信息交流技术0

    12、.10.1其他、跨行业 2117交通169177垃圾13供水及污水处理21数据来源:CPI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2)政府部门2019/2020 年,来自政府部门的气候投融资资金流量(国内和国际)增长了 17%,占公共部门资金流量的 12%,主要由低碳交通驱动,并通过赠款的方式提供资金。(3)气候基金多边气候基金(MCFs)在 2019/2020年 的 年 度 融 资 额 增 加 到 35 亿 美 元,比2017/2018 年增长了 18%,其中,绿色气候基金(GCF)提供的资金占多边气候基金资金总额的近一半,其次是占 27%的全球环境基金(GEF)。多边气候基金的气候融资资金中 4

    13、0%流向了农业及其他土地利用项目,47%的资金流向了适应性项目或具有减缓、适应双重效益的项目。2.私营部门私营部门的气候投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金融机构(银行)、住户、各类机构投资者以及各类公募私募基金,2019/2020年达 3100 亿美元。(1)企业企 业 是 私 人 资 金 的 最 大 来 源,占2019/2020 年私人气候资金流量的 40%,并且企业通过从银行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减少了资产负债表融资的数额。此外,企业提供的气候资金中,75%分配给了可再生能源项目,20%分配给了低碳交通项目。然而,由于近年来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不断提升在气候相关投融资中的参与度,来自企业端的投融资

    14、占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金融机构202023.01虽然企业在私人气候融资中所占份额最大(40%),但金融机构在气候融资方面有着较高增速,将其份额从 18%增加到39%(2019/2020 年为 1220 亿美元)。能源体系在 2019/2020 年获得了 82%的银行气候融资,银行贷款开始转向清洁能源资产,然而部分银行对化石燃料扩张的年均贷款仍然较高。全球 60 家最大的商业和投资银行从2016 年到 2020 年共向化石燃料投入了 3.8万亿美元的资金,说明银行整体的投融资策略还需要进行调整以符合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住户家庭支出是年度私营部门气候融资的第三大份额,在 2019/

    15、2020 年增加到 550 亿美元。其中,家庭在电动汽车的年度消费支出为 250 亿美元,比 2017/2018 年减少 50亿美元,这一减少主要是由于企业调整优化了其购置电动汽车的相关统计数据。此外,小型太阳能电池板的部署达到 250 亿美元。(4)机构投资者和基金2019/2020 年,来自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的直接气候融资分别为 32 亿美元和 53 亿美元,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再融资或收购。然而,尽管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规模较大,但考虑到低风险偏好、对更大项目规模的需求以及相关政策激励的缺乏,其在私人气候融资总额中的份额仍然较低,仅为 1%。(三)气候

    16、减缓融资的行业流向2019/2020 年,可再生能源融资占全球减缓资金的比重为 57%,其中,光伏和陆上风电仍然是可再生能源融资的主要项目,在可再生能源融资总量中,吸引了超过 91%的资金;生物能源、水力发电、太阳热能(包括聚光太阳能发电)和地热等其他技术所占份额较小,在 0.3%3%之间。可再生能源图 2 20132020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总量两年均值变化(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划分)数据来源:CPI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18023530032118722827431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17、单位:十亿美元公共部门投资私营部门投资212023.01发展主要通过私人资本提供资金,该行业的商业可行性日益增长。低碳交通是融资额增长最快的行业,与2017/2018 年相比,2019/2020 年增长率为23%,达到了史上最高融资水平(1730 亿美元),占气候减缓资金总量的 31%。由于多年来政府补贴政策的推行和技术成本的下降,对私人道路运输(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投资占比达到了低碳运输融资的 48%。除此之外,对于难以脱碳的项目来说,气候减缓的投资仍然较低,部分原因是数据可用性有限。2019/2020 年,建筑、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工业项目的投资总额分别为 277 亿美元和 67 亿美元,项

    18、目工业流程相关信息难以获取,气候资金量尤其难以跟踪。(四)气候投融资的资金分布1.气候投融资的资金流动2019/2020 年,超过 75%的可溯源气候融资流向经济体内部,国际间的气候资金流动仅占 24%左右。在同一个国家筹集和支出的气候资金规模约为 4790 亿美元。在国内资助的气候项目中,有一半以上(58%)来自私人资金,西欧、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候投资主要由私人资金资助,而其他地区的气候投资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由于来自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公共投资增加,2019/2020 年国际资金流量比2017/2018 年增长 130 亿美元,达到 1530 亿美元。2.气候投融资的地区分

    19、布全球气候投资的四分之三集中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西欧和北美地区,而其余地区不到四分之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气候资金在 2019/2020 年占全球气候融资的近一半(2920 亿美元),与 2017/2018 年相比增加了 430 亿美元。3.气候投融资的国别分布在气候投融资总额中,52%来自非OECD 国 家,36%来 自 OECD 国 家。非OECD 国家是气候资金的主要目的地,获得了 4010 亿美元(64%)的全球气候资金总流量。其中,80%的非 OECD 国家的投资来自其他非 OECD 国家(见表 2)。表 2 20192020 年全球 OECD 及非 OECD 国家气候投融资资金流向

    20、单位:十亿美元地区2019 年2020 年1.本国内流动478479非 OECD294302OECD184176未知002.国际间流动145161从非 OECD 到 OECD34从非 OECD 到非 OECD1929从 OECD 到非 OECD7879从 OECD 到其他 OECD4449多地区间流动11数据来源:CPI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222023.01(五)气候投融资的主要方式按照融资方式进行划分,气候投融资主要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赠款融资(见图 3)。1.债务融资大部分的气候融资是以债务形式筹集的,债务融资在 2019/2020 年达到 3840 亿美元。在债务融资总

    21、额中,3370 亿美元是按市场利率提供的,占可溯源气候融资总额的 53%,且可再生能源在 2017/2018 年和 2019/2020 年都获得了 57%的市场利率债务融资。在 2019/2020 年的市场利率债务融资中,平均每年有 2320 亿美元是在项目层面提供的资金,比 2017/2018 年增加了130 亿美元,主要用于低碳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别占 41%和 38%)。在项目层面上,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债务融资平均达到了 1050 亿美元,比 2017/2018 年增加了110 亿美元。2.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仅次于债务融资的第二大工具类别,资金主要流向可再生能源项目。2019/2020

    22、 年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占气候融资总额的 33%,高于 2017/2018 年的 29%。其中,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股权融资占股权融资总额的 48%(1550 亿美元),项目股权融资占股权融资总额的 25%(510 亿美元)。3.赠款融资赠款融资于 2019/2020 年达到了 360 亿美元,占总资金流量的 6%(2017/2018 年为5%)(见图 4)。三、气候投融资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进一步发展建议通过以上对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全球气候投融资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气候适应领域图 3 20152020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总量两年均值变化(按融资方式划分)数据来源:CPI20

    23、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232023.01的资金流远远滞后于气候减缓领域,仍有部分私营部门资金大量流向高碳领域,同时气候投融资的相关信息难以统计,气候投融资工具较为单一。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投融资的发展。(一)填补气候适应领域的投融资缺口COP26 提升了全球社会对适应资金的关注,各缔约方在格拉斯哥宣布了新的气候适应资金承诺,但承诺总额仍远远低于截至2030 年估计的适应成本。此外,增加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资金分配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对气候变化的排放贡献相对较小却已经在遭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的经济体,然而,关于气候适应投资水平的相关信息获取仍然有限,影响了

    24、气候资金的有效分配。为了提高气候适应的投融资规模,各国可以采取一些有力举措:一是阐明国家气候适应规划,并将气候适应性纳入发展战略,完善适应气候的各种举措;二是注重气候适应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的正外部性,通过加强公共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动建设价值转化体系,丰富生态、环境、健康等各类价值的实现方式,充分发挥将正外部性内部化对社会资金的激励作用;三是创新多样化的气候适应金融工具组合,建立具体可行的气候适应性标准,增加对气候适应性方面的投资,可以考虑开发气候适应类债券、保险等金融工具,从更易落地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各种现实因素,包括实施时间计划、私营投资市场环境、主权债务融资水平以及监测、评估的能力等

    25、;四是建立气候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动员公共、私营部门在气候适应领域加大投资,促进气候适应资金规模大幅增长;五是提高技术能力以提升气候信息的可获得性,提高气候资金分配的有效性。图 4 2019/2020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总量两年均值变化(按融资方式划分)数据来源:CPI2021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050100150200250单位:十亿美元未知项目债务融资项目股权融资低利率项目贷款赠款融资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债务融资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股权融资242023.01(二)推进私营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加大私营部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由前文分析可知,私营部门的气候投融资规模不断增加,2019/2

    26、020 年私营部门资金占比达到气候投融资总额的 49%。尽管如此,部分银行仍在为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扩张提供融资支持,且投资规模并未有下降趋势,因此部分私营部门的投融资战略还需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调整优化。各国应推进私营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其调整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等高碳企业、项目的投融资规划,设置激励约束政策,严格资金审批流程等,同时持续激励私营部门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气候友好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缓解公共部门的资金压力,撬动更多的私人资本流入气候减缓与适应领域。(三)明确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培育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可靠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公共和私营部门目前没有统一的气候

    27、融资标准,难以对全球气候减缓和适应融资的总体进展进行评估。而且,现有的披露举措未能提供有关气候投资的标准化信息,关于适应投资水平,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部门,以及渔业、建筑和工业项目数据的信息较少,且来自私营部门的信息缺乏合理的划分标准,因此各国还需要在国家层面提供更多的数据,这对于根据气候投融资需求衡量进展、避免资源分散以及在需求更高的地方直接提供资金至关重要。此外,各国应推进国家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建设工作,强化气候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这也是项目审核、绩效评估、评价的基础。同时,以气候项目库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气候投融资项目信息统一管理机制,设立气

    28、候投融资数据披露平台,包括气候融资规模、行业、类型、投融资主体等多个维度,强化气候投融资信息的统计监测,确保募集资金妥善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四)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全方位引导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目前,全球的气候投融资工具仍以债务型融资工具为主,混合型投融资工具、保险类、期货类等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较少使用。各国可以采用混合融资模式,发挥公共部门的引领作用,搭建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利用有限的公共资金撬动更多的私人资本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积极推动私人资本在完善的气候投融资框架内探索金融工具的创新,优化私人资本的投资回报与风险分配。此外,鼓励在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工具方面和气候友好型

    29、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创新,灵活设计损失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分散气候金融风险,推动私营部门的资金流向气候友好型投融资模式过渡,引导金融市场提前布局,有效减少未来面临的风险。252023.01作者简介:范欣宇,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莹,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责任编辑:张亚蕾 校对:HLR)参考文献:1 CPI.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2021 R.2021.2 UNEP.Emissions Gap Report 2022 R.2022.3 UNEP.Ada

    30、ptation Gap Report 2022 R.2022.4 UNTC.Status of Treaties EB/OL.https:/treaties.un.org/Pages/ViewDetails.aspx?src=TREATY&mtdsg_no=XXVII-7-d&chapter=27&clang=_en,2023-01-13.5 WMO.State of Climate in 2021:Extreme Events and Major Impacts R/OL.https:/public.wmo.int/en/media/pressrelease/state-of-climate

    31、-2021-extreme-events-and-major-impacts,2021-10-31.6 CPI.The State of Cities Climate Finance R/OL.https:/www.climatepolicyinitiative.org/publication/the-state-of-cities-climate-finance/,2021-06-30.7 CPI.Improving the Impact of Fiscal Stimulus in Asia:An Analysis of Green Recovery Investments and Oppo

    32、rtunities R/OL.https:/www.climatepolicyinitiative.org/publication/improving-the-impact-of-fiscal-stimulus-in-asia-an-analysis-of-green-recovery-investments-and-opportunities/,2021-02-17.8 IPCC.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R/OL.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Report.pdf,2021-08-07.


    注意事项

    本文(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_范欣宇.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