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_许春燕.pdf

    • 资源ID:457597       资源大小:323.7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_许春燕.pdf

    1、第 37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JOUNAL OF INSUANCE POFESSIONAL COLLEGE(Bimonthly)Vol.37No.1Feb 2023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许春燕,吴海波,张彪,赵恒伯(江西中医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借助 PEST 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四个环境因素探讨后发现,“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存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护理收

    2、费普遍偏高、专业护理人才短缺、设备使用存在障碍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层面构建保障体系,以推动“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 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失能老人;PEST 分析 中图分类号 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360(2023)01008207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and the rapid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3、 technology,the integration of“Internet+inhome care”has become a real-ity In this context,the fou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Internet+inhome care”model in China are ex-plored with the help of PEST analysis,and it is found that“Internet+inhome care”model has imperfect lawsand regulations,genera

    4、lly high nursing fees,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staff,and obstacles to the use of e-quipm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personnel and barriers to the use of equip-ment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process and build a guarantee system from

    5、policy,fund,talent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Internet+inhome care”model Key wordsinternet+inhome care;disabled elderly;PEST analysis所谓“失能老人”,是指因年老、疾病、伤残、意外、智障等原因而导致生活难以自理,必须依靠他人提供部分或全部照护的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 15 部门联合发布的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 60

    6、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 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 78%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失能老人将持续增加1。我国为失能老人提供的长期护理模式分别有居家护理、机构护理和社区护理模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护理已成为主要护理模式。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长期护理的繁琐化,传统居家护理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让失能老人能够有尊严地老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以高效、便捷等优势渗透到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如新疆为失能老人佩戴智能手环,按下

    7、“一键通”即可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的免费护理服务2;天津民政部门探索推进“4+4 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娱乐服务3;四川利用18基金项目:2021 年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长护险背景下机构护理服务包等级评定标准及费用测算研究”(21GL29)。作者简介:许春燕(1998),女,浙江衢州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医疗保障,健康保险。吴海波(1972),男,江西高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张彪(1995),男,安徽阜阳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通信作者:赵恒伯(1966),男,江西

    8、南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健康旅游。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文责自负。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互联网技术,整合养老资源,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动态监测失能老人生命指征4。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逐渐成为现实。“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是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相结合,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失能老人与政府、养护机构、社区等服务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居家上门服务56。然而目前我国“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

    9、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和实施路径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纾困策略。一、“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环境的 PEST 分析PEST 分析是一种宏观环境分析法。其中,P代表的是政治环境,E 代表经济环境,S 代表社会环境,T 代表技术环境。PEST 分析方法不仅能应用于企业经营,也可应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宏观环境,每一个因素都影响着该护理模式的发展7。(一)政治环境当前,国内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失能老人持续增多,传统的居家护理模式

    10、已无法满足失能老人护理需求。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将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失能护理服务中,是推动我国居家护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在不断试点后,政府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推广“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比如,2018 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指出,大力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管理等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的有效沟通8。同年,为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进一

    11、步强化了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安全有序开展9。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 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指出,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等群体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服务10。2020 年,在原有 6 个省市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要求各省区市原则上至少确定 1 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11。2022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也指出,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施老

    12、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进而为失能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12。(二)经济环境首先,“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体系离不开资金投入,政府层面必须对该护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创新,为失能老人研发更便捷、更有效的护理设备,不断提高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水平。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 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 976 元,同比增长80%13。同时,2021 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显示,2021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 万亿元,达到20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与 2019 年相比增幅扩大 64 个百分点,完成收入

    13、预算且实现超收。“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基本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99%,高于总体支出增幅14。由此可见,不论是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抑或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较上年均有一定涨幅,国家对社会保障支出尤为重视。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将会得到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增长也是推动“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公报 显示,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128元,同比实际增长8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 100元,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2 115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

    14、出的比重为 88%13。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这也使失能老人28第 37 卷许春燕,吴海波,张彪,赵恒伯: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而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三)社会环境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与民众观念的改变,导致家庭规模逐渐缩小。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共有家庭49 416万户,总人口129 281万人,家庭人均数为 262 人15。“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这种结构对居家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居家护理的护理者多为缺乏护理知识的配偶、子女或者其他直系亲属,他们只能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料,不利于失能老人

    15、的疾病康复;且长时间的居家照料,会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生活,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但中国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希望在生病时子女能够陪伴在身边16,不愿长期居住在养护机构。在此背景下,失能家庭将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充分结合了传统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的优势。首先,依靠“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护理技术,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其次,互联网信息技术有利于失能老人与护理机构、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及时监测失能老人生理健康和护理需求,合理安排护理服务,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减少长期护理费用;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拓展更多护理服务,丰

    16、富失能护理内容,不仅能解决失能老人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更能满足失能老人更高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有尊严地老去。(四)技术环境“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健康发展依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的普及以及居民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只有解决如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居家上门服务的技术难题,才能为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17。值得庆幸的是,首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上升,上网人数逐年增多。2022 年 2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数高达 10 32 亿人,互联网普

    17、及率高达730%;60 岁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 11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432%,能独立上网完成购买物品和查找信息等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分别达到 521%和462%18。网民人数稳步增长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为我国开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其次,我国现有居家智能养老设备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例如,老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可通过研发的特定功能对失能老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进行检测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失能老人可按 SOS 报警键,医护人员可及时上门采取施救行动;便携式健康一体机,方便医所人员上门时随时随地对失能老人血压、血糖、尿常规、胆固醇

    18、、血脂等基础项目进行检测;智能人体感应器、智能门磁、智能水浸感应器等智能家居设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24 小时呵护失能老人。可以预见的是,居家智能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医疗技术支持。二、开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家庭自主照料科学进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务工作人员可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和居家护理设备动态监测失能人员的身体状况,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并通知监护人员及时施救;护理人员也可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远程医疗咨询、远程康复管理和紧急上门救助等护理服务,提升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促进家庭自主照料科学进行,这是

    19、传统家庭自主照料无法媲美的。同时,失能家庭利用手机下单失能服务,大数据通过对失能程度和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失能老人无须离家即可享受专业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居家上门服务。(二)有利于实现患者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梅玲明等19 通过建立转诊预约网络服务平台,将电子病历、预约服务、医院信息等系统联结,实现医院的实验室信息、医学影像信息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系统接轨。在此基础上,医院会给有护理需求的患者,制定详细的个性化出院计划,将其基本信息、诊断情况、诊疗经过、随访要求等相关资料连同住院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及住院病区的联系电话一并导入服务平台,社区护理人员即可对患者进行长期护理干预,如出现病情加重或有上转指征的

    20、患者,医院亦可根据社区上传的随访记录指派相应的专科医生就诊。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推送,可在医院、患38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者和社区多方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对失能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延续性管理20。(三)有利于推动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为提高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诸多学者建议培养复合型和综合型护理人才21。许旭黎等22 组建了包括新生儿科、产科护士、临床医师、专业营养师、专业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在内的医护团队,将多学科协作与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母婴延续性护理中,有效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同样,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上门护理,

    21、可建立以失能老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机制,有效连接健康咨询师、健康营养师、康复医师、中医药师、专业护士等多方参与的医护团队,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指导下采取护理服务,实现“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高质量发展。三、“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多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完善,通过梳理“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相关文件可以发现,在政策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当前居家上门护理医护安全缺乏法律法规保护,专业护理人员缺少人身安全保障5,因此对居家上门护理有顾忌。其次,2019 年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实体医疗

    22、机构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护士不能以个人名义开展居家上门护理。目前虽有部分地区开始执行医护多点执业,但由于诸多限制,医护人员仍然走不出医院,一旦以个人身份上门服务,护理人员将被认定为非法执业5。最后,试点方案中并未对农村地区如何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作出具体规定。“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在农村推广受限,医疗机构以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不愿到农村提供居家上门护理。如果以此提高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收费标准,农村失能老人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护理费用,会放弃选择“互联网+居家上门服务”,导致“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在农村地区更难以推行23。(二)护理收费普遍偏高居家上门护理收费普遍偏高是限制失能家

    23、庭选择“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智能设备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终买单的还是失能家庭。研究显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收费约为在医疗机构接受相同服务的 520 倍,失能家庭难以支付高额的护理费用24。同时,“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护理内容也尚未纳入医保范围25,往往导致失能家庭对该护理模式望而却步。(三)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目前我国失能护理人才缺口巨大,与庞大的失能护理需求严重脱节。由于护理事务繁重、社会地位低、工资不高等原因,不少专业护理人才不愿从事护理服务。因此,目前从事失能护理服务的人员多半存在年龄大、文凭低、护理素质不高的特点。第四次中国城乡

    24、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 4 000 万人26。依据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的配置标准 31计算,当前,我国至少需要 1 300 万护理员。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仅有 322 万名养老护理员,与标准相差甚远27。不容忽视的是,失能老人仅为失能人员中的一部分,面对庞大的失能群体,需要及时填补巨大的护理人员缺口。(四)设备使用存在障碍失能老人及失能家庭护理人员如有护理需求,第一选择必然是养护机构。失能老人及失能家庭护理人员对于“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这类新兴护理模式,接受能力比较低,进而对“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安全产生偏见28。同时老

    25、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也存在障碍,由于观念较为传统、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等原因,导致能够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占比偏低6。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智能设备更侧重于技术和功能的开发,忽略了智能设备应用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失能老人无法提升自主护理能力,智能设备的出现同样无法减轻护理人员的事务负担。四、“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路径优化分析(一)优化服务流程传统居家上门护理由失能老人或家属通过电48第 37 卷许春燕,吴海波,张彪,赵恒伯: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话联系或协商时间等方式向养护中心提出护理需求,养护中心再下达任务给护理人员,然后护理人员上

    26、门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所需护理服务。通过梳理白洁等29“互联网+母婴延续性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流程和村社通智慧养老平台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流程,建议优化“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流程。具体流程见图 1。图 1“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流程图(二)构建保障体系1政策保障“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保障,政府应当发挥好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监督平台做好护理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为护理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居家上门全过程开启定位模式,拥有一键报警功能,以细化个人安全应急预案处理流程30。同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护理员人身安全。其次,完善医护多点执业法律法规,倡导居家上门护理的

    27、医护与失能老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降低多点执业给医护自身与患者带来的风险,提高居家上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31。最后,政府应当对农村“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医疗资源投资力度,重点对农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全覆盖多渠道的教育培训,积极推动城乡护理人员交流、交换学习,减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2资金保障一种新的护理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要切实发挥市场经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强大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一方面,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投放,帮助养护机构或医疗机构购买智能护理设备,并对部分费用较高的护理

    28、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将“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减轻失能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发挥市场支持新模式发展的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鼓励有意向开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服务平台联合当地公办医疗机构或民营养护机构共同开展护理服务,同时对有意开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其中,以此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保证“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可持续稳定发展。3人才保障专业护理人才是“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现状而言,利用好医疗机构的在职护士是关键。应进一步扩大医护多点执业范围,允

    29、许医护人员在闲暇或下班时间开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同时扩大专业人才储备,鼓励高校与养护机构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学生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加上门护理服务,增加实践演练机会。与此同时,政府应成立“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专业培训机构,降低学历要求,对想加入该护理模式的社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护理培训,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58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4技术保障技术端是“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得以运行的重要支撑。首先,应推动居家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如简化穿戴设备、智能电子设备、便携式护理设备的智能功能,保证每个老人都能熟练使用;及时监测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方

    30、便失能老人居家生活。其次,要改善农村互联网硬件设施,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扩大网络覆盖面,保障农村失能老人生活区域的互联网网络通畅,确保“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平台高效运行。最后,要优化线上服务软件,不仅要保障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更要满足失能老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开发线上服务软件,如歌舞戏曲、心理咨询、棋牌游戏等内容,让失能老人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是时代所趋。“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整合护理资源,缓解社会失能老人养老压力,给失能老人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

    31、。然而我国“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如,需完善“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相关政策,保障对“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资金投入,构建人才保障体系,对智能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确保失能老人能够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等等。相信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发展现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关于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国卫老龄发 2022 4 号 A/OL(20220227)2022052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01/co

    32、ntent_5676342htm 2新华社新疆:依托“互联网+”推进“智慧养老”EB/OL(20171220)20220520 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0/content_5248878htm 3天津市民政局创新推行“4+4”模式 提升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效能 J 中国民政,2015,(17):56 4吴文诩四川将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建设虚拟养老院 EB/OL(20171105)20220520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425htm 5徐佩,何紫笑,王金连失能老人“互联网+”医护上门服务模

    33、式研究 J 劳动保障世界,2020(29):2729 6戴欢欢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地方实践与探索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2):1218 7陈景亮福建省居家养老发展环境的 PEST 分析及优化 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3):2328 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2018 26 号 A/OL(20180428)2022051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28/content_5286645htm 9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卫生健康委

    34、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 3 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 2018 25 号 A/OL(20180717)202205 17 http:/big5 www gov cn/gate/big5/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58684htm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9 80 号A/OL(20190122)20220517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08/content_5436955htm 11

    3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20 985 号 A/OL(20201208)20220517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16/content_5569982htm 12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卫办医发 2022 15 号A/OL(20220429)20220517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5/09/content_5689354htm 13国家统计局

    36、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L (20220228)20220517 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015htm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1 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OL (20220227)20220517 wwwgovcn/shuju/202202/27/content_5675913htm 15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OL (20210521)20220517 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

    37、1817695ht-ml 16初立苹,何宝君,倪红霞家庭非正式照料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析 J 上海保险,2021(11):3538 17睢党臣,彭庆超我国城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基础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201768第 37 卷许春燕,吴海波,张彪,赵恒伯: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3):1826 1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20220225)20220519 ht-tp:/www cnnic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 19梅

    38、玲明,陈翔,姚咸省,等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干预的实践 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34636 20莫雯琪,徐菊玲,袁静,等“互联网+”在失能老人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5):13931397 21郭飏,付雪连,廖艳芳医养结合模式下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4):617619 22许旭黎,谢华,钱烘云,等多学科协作+互联网在母婴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21,28(20):7778 23张珺茹,沈玉玲,吴海波基于三圈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分析:成效、问题与对策 J 江苏卫

    39、生事业管理,2021,32(2):146150 24黄盼盼,王艳,程红,等失能患者家庭照顾者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 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4):295298 25张筱烽,林晖基于“互联网+医疗”的网上健康服务业有关问题研究J 四川医学,2016,37(6):681685 26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OL (2016 10 10)20220507 http:/oldcnrcn/2016csy/gundong/20161010/t20161010_523186698shtml 27张婷聚焦急难愁盼谋划养老护理人才队伍高质量发

    40、展 EB/OL(20220312)20220520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203/2022 0300040382shtml 28Zeng L,Zhu X P,Meng X M,et alesponsibility andbu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iors family caregivers:A qualitative study in Shanghai,China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4,7(7):18181828 29白洁,卓学慧,赵晓蕊,等“互联网+母婴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实施J 全科护理,2022,20(12):16911695 30李鑫,秦月兰,胡婉琴,等三级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及需求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9,34(20):6164 31石胜霞,李希延,尹航护士多点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810078


    注意事项

    本文(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_许春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