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唐《卢昂墓志》考释_何青青.pdf

    • 资源ID:457322       资源大小:357.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唐《卢昂墓志》考释_何青青.pdf

    1、第 38 卷第 1 期学报No.1 Vol.382023 年 1 月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Jan.,2023DOI:10.16069/ki.511610/g4.2023.01.016唐 卢昂墓志考释何青青(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河南洛阳市出土唐 卢昂墓志为范阳卢氏世系和志主的仕宦经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记载了安史之乱时志主襄助将军鲁炅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为官期间泽被一方的政绩。卢昂墓志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共时资料。关键词:卢昂墓志;唐史;考释中图分类号:K877.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

    2、66(2023)01010706收稿日期:202202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1 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16ZDA175)作者简介:何青青(1998),女,四川乐山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卢昂的墓志 唐故中大夫澧州刺史赐紫金鱼袋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 卢昂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原石现藏开封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皆藏拓片,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0 册1 92、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 13册2 100、日本京都大学藏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唐代(下册)3 167均公布拓片资料;唐代墓志

    3、汇编收录该志释文,定名为 卢昂及妻房氏墓志4 21102112,全唐文补遗第四辑收录释文,定名为 唐故中大夫澧州刺史赐紫金鱼袋范阳卢府君(昂)墓志铭并序5 115。墓志为正方形,边长 55 厘米,无志盖。志文 33 行,满行33 字,楷书。该志石刻工良好,字迹清晰,几无漫漶。志主卢昂(695765)出身范阳卢氏,位至澧州刺史,墓志记载了卢昂于安史之乱时襄助鲁炅抵御叛军的壮举,以及为官期间爱民恤物、造福百姓的政绩。墓志为唐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共时资料。图 1卢昂墓志拓片唐故中大夫澧州刺史赐紫金鱼袋范阳卢府君701墓志铭并序孙朝散大夫守尚书工部郎中上柱国商撰卢氏之先,自营丘启封,菜邑定氏,

    4、至秦博士敖,遂称燕人。汉侍中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居涿郡,魏太祖表其地为先贤之乡。子毓,为魏司空。孙珽、曾孙志、玄孙谌,皆名重晋朝,为当代髦硕。谌曾孙玄,玄子度世,又以学行秀杰,光于元魏。度世有四子,渊、敏、昶、尚,皆克绍祖德,能嗣先业。始以人物为盛,次以官婚为最。自敏四世至常州刺史府君讳幼孙,常州生黄门侍郎府君讳献,黄门生鄂州刺史府君讳翊,鄂州生府君讳昂字子皋,世因时而浸远,德与门而弥光。始以明经解褐衣,参陕州军事,三迁至鄂县令。自郎将谪邓州司马,以劳赐金紫贵阶,擢随州刺史,改澧州刺史。治四岁而盗息民阜,俗欣所戴。及符节受代。属时难俯定,国步犹梗。乃曰:扁舟泝衡门偃傲,是吾之素志。及此,遂

    5、因民留恋,故林宴息,宗谷神以养和,守儒行以立训。暑湿生厉,凶悲亟缠。以永泰元年六月十八日,倾背于郡之东郭别墅,享寿七十。夫人清河郡君房氏,吏部侍郎颖之孙,恒州刺史光庭之女。宝应二年九月终堂,春秋六十有二。兆归未吉,先寓殡于阳县,及府君闵凶,遂及其地而权窆。冢嗣长,故河西县令。次广,河南县丞,赠右司,别子一人,僧号守真。右司之孤工部郎中商,揔角伶俜,禀庆先世。幸縻散秩,未余生。运偶休明,得请营护。以大和三年岁次已酉冬十月廿六日,奉迁我王父王母,合袱于河南县金谷乡焦古村,礼也。府君植性高朗,临事敏达,睦亲以仁,莅政以义。侚其志而不畏强御,激于衷而能蹈危难,资礼乐以立身,禀孝悌而成德,故门多踈属,室

    6、满群从。为潞之主吏。有从父弟尉于外邑,使酒掇患,将为州师侵辱。府君发声抗词,感动观德,其帅遽申异礼。岂惮屈法佐方州也。属京洛失守,盗南侵逼。府君驱率郡豪,感激义武,教以战阵,申其号令,且扞且守,隐如敌国。节度使鲁炅器其能,壮其志,请为戎倅,委以留事。及炅师覆汝坟,卒全樊鄷,系我之力,故遂有郡符金紫之宠。及问俗澧滨,天下新罹寇难,挟邪乐祸之党,犹婪婪其心,伺间窃发,有戍将与牙将交恶,白昼起叛。府君除恶务尽,尸谷口叛卒二百餘人,自是澧水息波,荆蛮罢柝。然后为均田闾,立阡陌,制婚冠,条丧葬,便俗约法,因人设禁。逮小子迎护之来,与尊门政成而去,岁逾五纪矣。黄发旧老,犹存咏歌。因採甿谣,获传祖德,呜呼!

    7、至人不耀。君子蹈常,必俟其时,方展其用。掾僚卑也,逢彼之怒,而能脱季于祸;郡佐散也,见危思致,由是夺虏之气。及剖符以莅,专城而视,宽以导民,峻以操吏,有怀凶德,尽歼厥类。斯可谓达孝悌、得权道矣。率是行之,非不器之谓欤?负其用而不跻其位,命也!铭曰:儒为素,孝为常,宝慈俭,体循良,言顾行,行必方,成门户之耿光兮,其一;资忠信,仕州县,跼高步,安卑掾,激于衷,气乃见,由急难以淬錬兮,其二;胡尘昏,寇锋逼,我乘鄣,虏联北,倅戎旃,弭凶慝,临大节以报国兮,其三;剪谷口,清澧滨,留遗爱,传邦民,跡以古,事犹新,空于南楚兮播高芬,其四。一、卢昂家世考辩要了解志主卢昂,先要了解其祖先的情况。墓志提供了自始祖

    8、卢植至卢昂之孙 卢商,其家族 19 代人由汉到唐 600 年间的兴衰沉浮,为梳理范阳卢氏的世系传承流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卢敖,秦时博士,遂称卢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秦有博士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6 2884汉书 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7 726秦时博士掌管图书,博古通今,是带有学术顾问性质的官员,在掌管专门学问的同时,还可以参与政治讨论。始祖卢植,字子干,东汉大儒。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倶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8 2113建宁中被征为博士,历任九江、庐

    9、江太守,著有 尚书章句 三礼解诂等,惜失佚。卢毓,卢植子,字子家,三国时涿郡涿人。801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父植,有名于 世。毓 十 岁 而 孤,遇 本 州 乱,二 兄 死难。”9 650卢毓以学行见长,历任吏部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齐王时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司空,进爵容城侯。卢珽,卢植孙,卢毓第三子,字子笏,魏晋时大臣。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珽及子皓、志并至尚书。”9 653晋书卢钦传 :“钦弟字子笏,卫尉卿。”10 1256卢志,卢植曾孙,卢珽次子,字子道,西晋范阳涿人。晋书卢钦传 :“志字子道,出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10 1256八王之乱中,投附成都王司马颖,为

    10、其心腹。“以功封武常侯,加散骑常侍。”10 1256永嘉末,洛阳失陷,与子谧、诜等于平阳遇害。卢谌,卢植玄孙,卢志长子,字子琼,西晋范阳涿人。晋书卢钦传 :“谌字子琼,清敏有理思,好老庄,善属文。”10 1259才高行洁,著有 祭法 庄子注,有文集,惜佚。卢玄,卢谌曾孙,字子真,北魏范阳涿人。魏书卢玄传:“曾祖谌,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为郡太守,皆以儒雅称。”11 1153神四年(431)授中书博士,后转宁朔将军,兼散骑常侍。卢度世,字子迁,卢玄嫡子,北魏范阳涿人。魏书卢玄传:“幼而聪达,有计数,”11 1154以学性为世所重。历任中书侍郎、太常卿、散骑侍郎等,任齐州刺史时

    11、,安边定邦,颇有作为。后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患疾未拜。于“延兴元年(471)卒,年五十三,谥曰惠侯。”11 1154卢渊、卢敏、卢昶、卢尚之:卢度世四子。渊字伯源,小名阳乌,魏书卢玄传:“(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11 1155官至秘书监,景明二年卒(502),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11 1158敏字仲通,小字红崖,“太和初,拜议郎。早卒,赠威远将军、范阳太守,谥曰靖。”11 1161昶字叔达,小字师颜,涉猎经史,少有美名。官至安西将军、雍州刺史,进号镇西将军,加散骑常侍,熙平元年(516)卒,“赠镇北将军、冀州刺史,谥曰穆。”1

    12、1 1168尚之字季儒,小字羡夏,以儒雅素洁见重于世,官至光禄大夫。“正光五年(524)卒,年六十二。赠散骑常侍、安东将军、青州刺史。”11 1169卢幼孙,卢敏四世孙,唐幽州范阳人,官至常州刺史。卢献,幼孙子,字子尚,号文政,唐幽州范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卢翊,卢献子,字子鸾,唐幽州范阳人,武则天时期以门子调选杭州钱塘丞,累迁御史台主簿、太子文学、滁州司马等。开元十九年(731)授鄂州刺史,同年十月于南阳病卒,享年六十二,开元二十一年(733)十月十六日葬。千唐志斋藏志故通议大夫鄂州刺史上柱国卢府君(翊)墓志铭并序 :“公讳翊,字子鸾,涿郡范阳人也。邛州刺史郡胤,即公王父之父。常州刺史幼孙,即

    13、公之王父。公盖黄门侍郎献之次子。生 四 子,曰 嶷、昂、炅、晏等。”12 728卢长,卢昂长子,唐幽州范阳人,官至河西县令。卢广,卢昂次子,唐幽州范阳人,官至河南县丞。卢守真,卢昂别子,出家为僧,守真实为僧号,真实名讳则不可知。卢商,卢昂之孙,字为臣,唐幽州范阳人,官至户部尚书。范阳卢氏是当地高门,通志氏族略第三以邑为氏:“卢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13 89可知“卢”为采邑名命得的姓,卢氏一族出自姜姓,为齐太公之后。秦博士卢敖是史籍记载的卢氏第一人,其子孙迁居涿郡,以范阳为郡望,以汉时

    14、大儒卢植为始祖,历代发展而成世家望族。魏晋时期卢氏仕途初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卢植)生毓,字子象,魏司空、容城成侯。三子钦、简、珽。钦,晋尚书仆射。珽字子笏,晋侍中尚书、广燕穆子。三子浮、皓、志。志字子道,晋中书监、卫尉卿。三子谌、谧、诜。谌字子琼,晋侍901中、中书监。”6 2884可知魏晋时期,卢氏子孙多身居高位。志文还指出,卢氏“始以人物为盛,次以官婚为最”,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也积极同皇族及汉族高门联姻,北朝时曾与皇族拓跋氏通婚,与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等高门大族也有着姻亲关系,因此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同盟,在政治舞台上有着相当的地位。作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其族人世代为宦

    15、,子孙多为政一方,影响颇大,且家学渊源深厚,有大量史料可供学者考证。现在对范阳卢氏的研究颇广,涉及其家族的子孙沿革、仕宦状况、婚姻情况、家学传承、迁移归葬等,因此本文不赘述,而将重点放在志文涉及到的志主生平两件大事上。墓志记载了志主卢昂仕宦的详细经历。志主因明经科拜陕州军事,官至澧州刺史。陕州隶属河南道,为隋河南郡之陕县,旧唐书卷三十八 地理志载:“旧领县五,户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一,口八万一千九百一十九。天宝领县七,户三万九百五十,口十七万二百三十八。”14 1427宋王溥 唐会要卷七十 量户口定州县等第例 :“武德令。三万户已上为上州。永徽令。二万户已上为上州”15 524,则陕州为上州。新唐

    16、书卷四十九 百官志:“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伊 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下”6 1317,可知志主入仕伊始,官职至少应是从八品下。后迁鄂州县令、邓州司马、随州刺史、澧州刺史等,位至从三品。志主官运亨通的背后,除了家族势力的支持和自身的卓越才干外,或与志文记载的其生平两件大事密切相关。二、驱率郡豪,保家卫国志文“属京洛失守,盗南侵逼。府君驱率郡豪,感激义武,教以战阵,申其号令,且扞且守,隐如敌国。节度使鲁炅器其能,壮其志,请为戎倅,委以留事。及炅师覆汝坟,卒全樊鄷,系我之力,故遂有郡符金紫之宠”,记载的应为安史之乱期间,志主卢昂率领州郡英杰抵抗叛军、保卫国土一事。天宝十四年(755),为争夺唐

    17、朝的统治权,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持续多年的内战,史称“安史之乱”。这场不义之战不仅持续时间长,且损耗巨大,致使生灵涂炭,这也成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对于志文中提及的将军鲁炅,新、旧 唐书及 资治通鉴唐会要 册府元龟等皆有载。新唐书鲁炅传 :“安禄山反,拜洛阳太守迁南阳太守,兼守捉防御使,兼金乡公。寻为安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炅筹散兵保南阳至德二载(757)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俄拜御史大夫,湘邓十州节度使。”6 4751鲁炅于滍水南屯营驻扎,与叛军作战大败而集残兵守南阳,困守一年后,于至德二年(757)突围奔走襄阳,不久获封湘邓十州节度使。据此可推知鲁炅在天宝十

    18、五年至至德二年(756757)任湘、邓十州节度使。旧唐书鲁炅传 :“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14 3363在鲁炅突围奔走襄阳的同时,叛军欲侵扰江汉地区,鲁炅率军奋力作战,有效遏阻了叛军南犯之势,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在这残酷的战争中,很多人都做出了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被历史铭记,如本文的主人公卢昂。所有的正史中都查不到志主的事迹,只在一些研究范阳卢氏的相关论文和范氏家谱中才得见志主身影。有赖于墓志的发掘,才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位在国家动乱之际挺身而出、却终被遗忘的人物。根据墓志记载,志主卢昂于安史之乱初就率领州郡英杰抵抗叛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且扞且守,隐如敌国”,因此得到了节度史鲁炅的器重,并“请为戎倅,委以留事。”联系志主的仕宦经历可知,至德二年(757)前后志主应为邓州司马。新唐书卷四十九百官志 :“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备、军籍、赐予皆专焉。”6 1309志主此时更可能为邓州行军司马,才会拥有对物资及军队的调度之权,也更有可能得到当时获封邓州节度使的鲁炅的器重。鲁炅在奔走襄阳后,遇上叛军侵扰江汉,想要以此为跳板长驱直入南方地区。鲁炅率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其中应也离不开志主卢昂的鼎力支持。因此,在“及炅师覆汝坟,卒全樊鄷”,保护江汉地区的安稳之后,志主也因功勋卓著获封高官

    20、,有“郡符金紫”之荣宠。011三、息波澧水,改善民生志主担任澧州刺史期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天下新罹寇难,挟邪乐祸之党,犹婪婪其心,伺间窃发,有戍将与牙将交恶,白昼起叛。”八方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藩镇将领拥兵自重,渐成割据之势,戍守边境的将领与官员的随从亲军也时常发生矛盾。一日,戍将起众反叛,志主率军在谷口击杀叛卒二百余人,“自是澧水息波,荆蛮罢柝。”澧州始定,帅土新戴,志主在澧州“均田闾,立阡陌,制婚冠,条丧葬,便俗约法,因人设禁”,这一系列安民的措施,在恢复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使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历数年,政通人和。而志主担任澧州刺史的具体时间是多久呢?旧唐书崔瓘传载崔瓘:“累迁至澧州刺史

    21、,下车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居二年,风化大行,流亡襁负而至,增户万数。有司以闻,优诏特加五阶,至银青光禄大夫。以甄能政,迁潭州刺史”14 3375新唐书略同。而 册府元龟卷六七三 牧守部褒宠进一步指出“代宗宝应二年优诏特加五阶。”16 8042全唐文卷三八三元结 崔潭州表 :“乙巳岁,潭州刺史崔瓘去官公前在澧州,谣颂之声达于朝廷,褒异之诏与人为程。”17 3899崔瓘在澧州两年,于代宗宝应二年(763)优诏特加五阶,乙巳岁时已去潭州刺史,则崔瓘任澧州刺史应为宝应元年至二年(约 762763)。旧唐书裴冕传亦载河东人裴冕同在代宗期间担任澧州刺史:“代宗求旧,拜冕兼御史大夫,充护山陵使。冕以幸臣李

    22、辅国权盛,将附之,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贬施州刺史。数月,移澧州刺史,复征为左仆射。”14 3353旧唐书代宗纪:“宝应元年(762)九月丙申,右仆射、山陵使裴冕贬施州刺史。”14 270又,广德二年(764)二月“戊寅,以澧州刺史裴冕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充东都、河南、江南、淮南转运使。”14 275可知裴冕在宝应元年(762)被贬为施州刺史,而广德二年(764)已升任澧州刺史,则裴冕任澧州刺史应在广德元年(763)左右,即广德元年至二年(763764)。志文记载:“自郎将谪邓州司马,以劳赐金紫贵阶,擢随州刺史,改澧州刺史。治四岁而盗息民阜,俗欣所戴。”志主卢昂

    23、在澧州四年,无盗贼侵扰,人民安居乐业。志主于永泰元年(765)逝世,而宝应元年左右(762)崔瓘任澧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左右裴冕升任澧州刺史,则志主在澧州的任期应为宝应元年(762)之前,即乾元二年至宝应元年(约 759762)期间。“及符节受代。属时难俯定,国步犹梗”,指出志主受代时正值世事动乱之际。联系志主的社会背景可知,其受代时尚处于安史之乱后期,时局动荡不安,官宦相互倾轧,因曰“国步犹梗”。志主的仕宦经历依次为陕州军事、鄂州县令、邓州司马、随州刺史、澧州刺史,前文已经考证出志主于757 年前后任邓州司马,759762 年任澧州刺史,则 758759 年志主应在随州担任刺史一职。志

    24、主生命的最后时光,应未出仕做官,而于澧州蛰居。作此推论的原因有三:其一,志文记载的志主最后一任官职为澧州刺史,且“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隐居生活也是志主所向往的;其二,志主在澧州四年,与澧州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志文提及“因民留恋”也在情理之中;其三,澧州今属湖南地界,气候湿润,符合墓志记载的“暑湿生厉,凶悲亟缠”的地理特征。因此卢昂在澧州致仕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即广德元年至永泰元年(763765)可能于澧州蛰居,后逝于私第。四、结语据志文,志主卢昂生于证圣元年(695),逝于永泰元年(765),享年七十。大和三年(829)与夫人房氏合葬于河南县金谷乡焦古村。志主因明经科入仕,拜陕州军事,位至澧

    25、州刺史。志主历任职官的情况,惟考证出至德二年(757)前后任邓州司马(从五品下),乾元中(约 758759)任随州刺史(正四品下),乾元二年至宝应元年(约 759762)任澧州刺史(从三品),广德元年至永泰元年(763765)志主或蛰居澧州,后逝于私第。通过志文可知,志主位列高官,不仅与家族势力、自身才干有关,或许也有着时代的因素。所谓“君子蹈常,必俟其时,方展其用”,志主仕宦邓州正处于安史之乱前期,111其在国家动荡之际挺身而出,全力襄助鲁炅将军抵抗叛军,为保卫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论功行赏得金紫荣宠。在担任澧州刺史期间,便俗约法,改善民生,造福一方百姓。得益于卢昂墓志的发掘,

    26、才让我们重新认识唐朝这样一位优秀的爱国官员。参考文献:1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 30 册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92.2 陈长安.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 13 册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00.3 日本京都大学藏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 编委会.日本京都大学藏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唐代(下册)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167.4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102112.5 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全唐文补遗第四辑 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115.6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M.

    27、北京:中华书局,1975.7 班固.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4:726 8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3:2113.9 陈寿.三国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64:650653.10 房玄龄.晋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561259.11 魏收.魏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531169.12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千唐志斋藏志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728.13 郑樵.通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95:89.14 刘眴.旧唐书 M.15 王溥.唐会要 M.北京:中华书局,1960:524.16 王若钦.册府元龟 M.北

    28、京:中华书局,1989:8042.17 董诰.全唐文 M.北京:中华书局,1974:3899.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taph of Lu Angin the Tang DynastyHE Qingqing(College of Liberal Art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Abstract:The Epitaph of Lu Ang,unearthed in Luoyang,Henan Province in the Tang Dyna

    29、sty,providesimportant research materials for the lineage of Lu family in Fan Yang and the official experience of Lu Ang.Itdescribes how the hero helped GeneralLu Jiong defend his country during the Anshi Rebellion,and records the a-chievements of bringing benefit to the people during the official pe

    30、riod.The discovery of the epitaph not onlyprovides referable documents for the study of Lu Angs life story,bu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synchronic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Keywords:The Epitaph of Lu Ang;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责任编辑:王菁】211


    注意事项

    本文(唐《卢昂墓志》考释_何青青.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