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倒置效应_高颖.pdf

    • 资源ID:456684       资源大小:257.3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倒置效应_高颖.pdf

    1、第 14 卷 第 4 期2023 年 2 月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Vol.14Feb.2023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倒置效应高颖(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交际意图只在社交互动中产生,而自闭特质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具有自闭特质的个体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为识别他人面孔、肢体动作信息时存在缺陷,进而导致自闭特质个体在理解他人意图、情绪状态等方面存在缺陷。研究发现,肢体姿势在社交过程中会提供一些关键信息,以交际意图作为切入点,综述了自闭症与交际意图、双人肢体社会互动加工的脑机制、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双人肢

    2、体交际意图识别的构形加工理论,分析了自闭特质个体对双人肢体的识别与加工,以期为自闭特质个体的训练和康复提供参考,促进自闭特质的大学生展开社交活动。关键词:自闭特质;交际意图;肢体识别;倒置效应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8646(2023)04 0100 06Inverted Effect of Intention Recognition in Double Body CommunicationGao Ying(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3、)Abstract: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nly produces social intervention,but autism characteristic widely exists in thepopulation.There are defect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characteristic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interaction,mainly representing in identification of othersface and act

    4、ion message,causing defects of individuals withautism characteristic in understanding othersintention and emotion,etc.The research found that some key informationmay be provided by body language and postur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Through starting from communication intention,the study summarizes th

    5、e related research on infantile autism and communication intention,brain mechanism of two-person body social interaction processing and intention recognition of two-person communication.Then the studyintroduces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ing theory of two-person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identification,

    6、and analyzes two-person body recogni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dividuals with autism,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of individual with autism,and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autism.Key words:Autism;Communication intention;Body

    7、identification;Inverted effect收稿日期:2022 12 05作者简介:高颖(1996 ),女,在读研究生。0引言近年来,自闭症患者逐渐增加,该群体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始于儿童早期的发育障碍,社交障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1。自闭特质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出与自闭症相似的症状,但达不到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同样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为了能够成功与他人互动,了解他人的社交和交际意图是很重要的。人类大脑将目标和意图归因于行为的能力是卓越的,不仅能够解释一个人或多个人在做什么,还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这么做。理解他人的意图是成功进行社会互动的重要内容。研究发

    8、现,除面孔信息外,肢体姿势也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如情绪、意图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言语线索。交际(互动)意图是指一个人(A)的行为目标在当下至少指向另外一个人(B)并被 B 所识别接收,是一种只出现在社交互动中的意图2。通常认为,面对面的双人肢体是具有社会互动意义的,在识别双人肢体过程中发现了类似面孔识别的倒置效应,即对倒置肢体的识别成绩显著低于对正立肢体的识别成绩,具体行为表现为:与识别正立肢体相比,人们识别倒置肢体的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3 4。很多学者认为,倒置效应是构形加工的表征,将肢体倒置时会破坏构形加工的过程,导致识别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5 6。生活中,人们每天

    9、都被从事不同行为的其他人包围,或单独行动或处于友好敌对的关系中。实现社会互动则需要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来传递社会信息,人们常常处于多人互动场景中,不同场景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肢体姿势不同,传递的信息也不尽相同。与不具有001互动意义的双人肢体相比,具有互动意义的肢体更易被检测、识别和加工。以往大多数的研究是从第二人称视角进行的,通过观看照片或视频的方式来让被试判断目标个体的意图是友好还是敌对2。第二视角是指创造实时的真人互动场景,考察被试与他人直接进行互动时的认知过程,而第三视角则是指关注被试作为旁观者在观察他人进行社会互动时的认知过程7 9。能够以第三方互动的视角观察并理解双人肢体互动的意图,对个

    10、体今后的社交是非常有益的。以自闭特质个体对双人肢体交际意图的识别为出发点,分析其以第三方互动的视角加工与识别双人肢体时所产生的的倒置效应及相关神经机制,为自闭特质个体改善并增强社会互动能力提供借鉴。1自闭症与交际意图的相关研究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互动,特别是手势和肢体姿势的变化,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主要线索之一,为观察者提供他人意图信息的社会线索。社会任务的核心是对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理解,第三方关系如身体互动,必须快速识别以激活适应性行为,如防御或合作,推断群体从属关系和一致性,快速识别可能会与交际交流或肢体空间有关的关系,如正在交流的人,往往是彼此靠近的、面对面的

    11、,而不是相互远离、背对背的10。Libero 等11 将高功能 ASD 个体和 TD 个体作为对照组,对实验呈现的静态彩色图片进行意图和行为判断,发现 ASD 组成年人从动作中推测他人意图时存在严重困难。同样,Marine 等发现高功能 ASD 个体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成年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均在肢体意图理解及道德判断上存在困难12。与此类似,Va-lerian 等13 发现 ASD 成年人在推理机制上是混乱的,不能对他人的肢体意图进行正确的推理。Evelien等14 使用“意图理解任务”的研究发现,ASD 组儿童和控制组儿童都能很好地理解意图行为,但 ASD 儿童可能缺少分享意图的社交兴趣。因此

    12、,ASD 个体的肢体意图理解能力可能并不是完全受损的。相慧杰15 探究了自闭症儿童对肢体意图的理解能力,通过让被试观看肢体动作意图条件下的视频材料,要求被试在迫选范式下做出按键选择,结果发现,ASD 儿童的动作意图理解能力存在缺陷。研究表明,ASD 儿童 ToM 的发展有损伤,这可能有助于解释 ASD 者的社会沟通和互动障碍16。理解他人动作意图是成功进行社会互动的一项重要技能,而 ASD 者在把意图归因于他人时存在困难。Pokorny等17 认为,ASD 者有明显的社会互动障碍,可能是由于在感知和识别他人的动作与意图上有困难。虽然有少数研究者使用 fMRI 研究自闭症个体的意图理解,但很少区

    13、分私人意图和社会意图。在行为层面上,ASD 在识别交际意图时反应较慢,但从光点显示中识别私人意图时反应较快18。Cleary 等19 在实验中使用光点显示动画,记录放置在身体主要关节上的少量标记位置,这些标记通过局部光点的相对运动来传递关于肢体结构的信息,尽管光点提供的信息很少,但当这些动画以直立的方向呈现时,被试很容易感知到他们的身份、性别和情绪。通过比较自闭症青少年和典型发育的青少年区分直立和倒置的正常与扭曲身体的能力发现,将图形从直立状态旋转为倒置状态时,被试对任务的敏感度显著下降,两者都表现出了肢体倒置效应,表明自闭症青少年对正常肢体能够表现出完整的构形加工。综上可知,对自闭症个体肢体

    14、意图识别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主要研究单人肢体,例如,Reed 等20 让成人被试(10 名自闭症患者和 14 名典型发育的成年人)观看一对对肢体姿势相同或不同的图片,判断前后呈现的图片是否相同,被试对人脸图片也完成了类似的任务。结果发现,典型发育的成年人对面孔和肢体均表现出了倒置效应,而自闭症患者只对面孔表现出了倒置效应,对肢体的识别并没有表现出倒置效应。人类的生存有时是依赖于感知他人正在做什么来理解他人的交际意图,并预测将要做什么的能力,这种技能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社会互动。对交际意图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多样的,如静态图片、动态视频或点光实验等。对面部和肢体运动的感知是社会认知的核心,因为面部和

    15、肢体传达了关于他人行为、情绪和意图的信息19。虽然已有研究证明 ASD 个体对肢体感知受损,但也有研究指出在 ASD 肢体识别过程中发现了倒置效应,表明 ASD 成年人在识别和加工肢体信息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倒置效应。目前,对 ASD 个体识别肢体信息时多采用单个肢体,鲜少研究社交场景中双人肢体表现出的交际意图和无交际意图时的加工特征。2双人肢体社会互动加工的脑机制社交和互动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自闭症是意图理解能力受到损害。目前,鲜有研究明确地评估自闭症者或自闭特质个体对交际意图的理解能力及与其相关的脑机制。Walter 等(2004)最早提出了交际意图的概念,指出前扣带皮层(PCC)参

    16、与了预测未来有意图的社会互动21。脑成像研究表明,意图理解涉及两个神经系统,分别为镜像神经元系统(MNS)和心智化系统(MZS)22 23。对交际意图的检测可激活心智化和镜101像神经元系统,并增加二者之间的耦合24。MNS 包含前运动皮层(PMC)、额下回(IFG)、顶下小叶(IPL)、颞中回(MTG)和顶叶前沟(aIPS)25。MZS 已被研究证明在心智化任务中更容易被激活,如在接受观点或理解意图时26。由于 MNS、MZS 对心智化过程产生了作用,被认为是 ASD 意图理解障碍的神经机制。Pokorny 等27 利用视频进行了实验,证明了 ASD中 MNS 和 MZS 的激活对意图理解有

    17、影响,所有的组间差异都是在 MZS 相关区域中发现的,表明 ASD 中意图理解障碍与 MZS 的异常激活有关。还有研究表明,被试的结果是基于私人或交际意图的推理,结果发现,推断交际意图时,与 TD 相比,ASD 中右侧颞后上沟(pSTS)的激活减少,这进一步揭示了 MZS 在意图理解方面是受损的28。pSTS 被描述为“社会大脑的中枢”,主要功能是对肢体动作的表征,不仅在涉及个人知觉的区域网络中,在行动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29。pSTS 被认为主要与社会认知功能相关,如心理理论、社会互动和双人肢体的光点实验等29 32。研究指出,pSTS 参与了社会互动这一过程,其使用了光点

    18、人体图形刺激,被试在看社会互动较多的视频比观看互动行为较少的视频时激活得更明显。近年来,一些 fMRI 的实验研究证明了 pSTS 对社会互动行为及行为意图的敏感性32 34。对涉及多个肢体的视觉感知研究表明,根据场景中肢体空间关系的不同,对同一场景的处理也不相同,视觉感知对于社会互动中的场景特别有效,例如:对面对面肢体的识别,这些空间位置关系线索相互作用,促进了对肢体交际意图信息的提取与加工35。空间关系线索的相互作用会促进对肢体信息的提取,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表明,视觉皮层对面对面的肢体的反应比背对背呈现相同的肢体反应更强烈10。在这些视觉区域中,外侧枕叶皮层(LOC)的外视区(

    19、EBA)是用于感知身体和身体部位的35。EBA 主要是对肢体姿势和方向进行编码,两个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会影响 EBA 对肢体姿势和方向的表征36。Wal-brin 等32 的研究证明,EBA 对动态姿势信息(形成连贯动作的连贯身体姿势序列)很敏感,EBA 会基于互动场景中不同的肢体姿势进行编码。理解社会互动能力在建立对他人及其关系的认识方面很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文献是以第二视角去研究理解交际意图的脑机制。3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的相关研究社会知觉研究的重点是个体面孔的视觉加工,倒置效应最初是在面孔识别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Reed等3 指出,肢体可能会引起与面孔刺激类似的“特殊”处理策略的物体,

    20、肢体像面孔一样可以传递关于身份、性别、年龄等重要的社会信息。因此在识别肢体时也会出现类似的倒置效应,并通过实验发现了肢体的倒置效应。目前,大部分对于倒置效应的研究是通过实验范式(相同 不同任务或称系列呈现匹配任务)来收集行为数据,在这些实验中,被试会先看到一个目标肢体图片,随后呈现一张相同或不同的肢体刺激图片,呈现一个强迫选择范式,被试必须指出两个刺激物是否相同,结果发现,被试识别正立的肢体时比识别倒立的肢体出错更少。但部分研究在分析肢体识别的倒置效应时,并没有设置对照刺激37。3.1双人肢体交际意图的倒置效应近年来,人们对观察者如何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感知、关注、回忆社会互动的研究越来越多38。

    21、研究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面对面呈现的面孔比背对背呈现的面孔更容易被识别39,出现这种视觉搜索优势是因为被试将面对面呈现的刺激加工为社会互动40。但也有人认为,面对面的刺激更容易被识别,人脸或头部朝向是显著的方向性线索,对观察者的注意力分配有很大的影响41。一般来说,互动的人往往是面对面的,而不是背靠背的,研究表明,个体对双人肢体的识别与加工可能是由于双人肢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肢体的相对位置提示了肢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42 43。Papeo 等44 提出了双人肢体倒置效应,采用了后向掩蔽范式,即在同一空间位置出现的第二个刺激会降低目标刺激在短时间内的可见性。Papeo 等44 通过改变双人肢体

    22、的位置(面对面、背对背)来操纵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互动和非互动,探讨了两肢体的相对位置(面对面或背对背)和方向(直立和倒立)对于识别双人肢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面对面(社会互动)的双人肢体比背对背(非社会互动)的双人肢体更容易被识别,将面对面和背对背的肢体刺激倒置时,发现了双人肢体倒置效应,即倒置的面对面(社会互动)双肢体的识别成绩显著低于其正立状态,而正立和倒置的背对背双肢体的识别成绩无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人们对互动双肢体的加工方式类似于单人肢体加工中的构形加工,即将其视为一个功能整体,而对非互动双肢体的加工方式类似于部分加工,且人类的视觉系统对直立面对面的双人肢体结构是比较敏感的。Ab

    23、assi 和 Papeo10 的研究指出,人类的视觉可能对有社会互动意义的双人肢体更加敏感,对于非互动的双人肢体,在社会互动场景中对单个肢体姿势代表的意义反应更为强烈。此外,识别面对面的双人肢体201时更易受到倒置旋转的干扰,这表明在识别面对面的双人肢体时会表现出特殊的视觉敏感性。3.2头部信息在识别双人肢体交际意图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头部信息在识别肢体姿势信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刺激材料选用完整的肢体与缺少胳膊或腿的肢体,结果会表现出倒置效应,头部位置固定的完整肢体与无头肢体的倒置效应会减少或消失。Arizpe 等45 认为,与直立的肢体相比,倒立肢体的视觉识别性能降低,识别肢体时的视觉

    24、处理与被试的注视模式和注视位置有关。该研究使用了完整的肢体刺激和无头的肢体刺激,为了防止面部特征对视觉识别产生影响,完整肢体刺激的面部被灰色椭圆覆盖。结果表明,在识别无头肢体时倒置效应没有消失,只是减小了,实验结果还报告了被试在识别直立和倒立肢体时的注视模式,识别直立肢体时主要注视肢体的上半身;识别倒立肢体时,主要凝视肢体的下半身,认为这些注视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头部或头部附近的信息导致的,且是在识别完整肢体时产生倒置效应的原因45。Papeo 等44 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一个假设,即身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可能会影响身体感知,特别是空间关系中有社会互动的双人肢体。Papeo 等46 的实验中,

    25、刺激选取的是完整的双人肢体和头部模糊的双人肢体,结果表明,无论头部信息是否可用,面对面双人肢体的倒置效应都比背对背双人肢体的倒置效应更显著,虽然不排除被试可通过肢体其他部位推断出头部信息再进行识别,但不管怎样,头部或面孔并不是倒置双人肢体倒置效应的唯一原因,说明在进行肢体识别时,被试的视觉敏感性涉及的是两个肢体而不仅仅是两个头部所包含的信息,因为两个肢体的相对位置包含是否有社会互动信息,面对面的双人肢体会被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加工,而视觉系统对其特别敏感。有学者指出,在识别双人肢体时,只有直立面对面的肢体更容易被识别,直立和倒立的双人肢体在识别加工时可能存在差异,直立面对面的肢体中成对的方向线索(

    26、面孔、身体)可能会形成一个焦点区域,被试在进行识别时会将注意力放到该区域,这种注意力集中有助于视觉搜索,而倒置的面对面的双人肢体可能不会引起相同的注意力41。Vestner 等39 指出,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直立面对面的双人肢体更易被发现可能是因为面孔和肢体提供了显著的方向性线索。Perrett 等47 指出,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注意方向进行编码时,还是对个体的身体姿势进行识别时,头部都比身体的其他部分优先处理。头部的朝向可能暗含了肢体的运动方向。日常生活中,头部和身体的方向其实是社会互动的关键信息。Yovel 等48 认为,头部信息对于肢体识别有着重要作用,当人们不能利用这一线索时,其识别成绩会显

    27、著下降。Papeo 等46 进行了 4 个实验,采用反向掩蔽范式,研究识别双人肢体的视觉表征特性,结果发现,无论脸部、头部是否可见,识别面对面的与背对背的双人肢体时的倒置效应都增加了,这表明视觉敏感性涉及两个肢体,而不仅仅只是头部或脸部。此外,当两个肢体中的一个肢体被其他物体所取代时,面对面或背对背的倒置效应的差异都消失了,表明在识别双人肢体时,视觉敏感性是有选择性的。4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的构形加工理论ASD 个体经常经历感觉异常和知觉组织困难,这可能会影响信息处理的其他方面,如注意力及对面孔和肢体姿势的感知等。ASD 个体将所接收到的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能力是有所降低的,且更注重细节4

    28、9。构形加工理论是 Maurer 等50 在面孔倒置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将局部元素和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加工过程,像人脸一样,肢体是一类具有高度相似的刺激,由一组固定的、以特定方式排列的部分组成,与面孔识别类似,对肢体进行识别可能需要对其形状或构形进行准确表征。Reed 等3 证明了被试对识别直立和倒立的肢体姿势是有差异的,这种效应在其他物体中并没有出现(如房屋、数木、椅子等)。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表明,与直立的肢体相比,倒立的肢体具有更高的 N170,振幅更大,潜伏期更长5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识别肢体时可能采用的是构形加工的方式。对生物运动的感知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倒置效应

    29、。生物运动把光点标记在肢体的关节处,通过局部光点的相对运动来传递关于肢体构形的信息,尽管光点提供的信息较少,但当它们以直立、垂直的方向呈现时,被试依然可以识别出相关的社会互动信息。Papeo 等44 的研究结果显示,识别具有社会互动意义的面对面的双人肢体比非面对面的双人肢体表现出更强的倒置效应,且对直立的双人肢体有识别的优势效应,表明视觉系统对共同直立的双人肢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意味着对构形加工的作用,刺激被加工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化的构形,在这种加工中,部分之间的特定空间关系对识别的重要性至少与个别部分的外观一样。301构形加工更适用于人们比较熟悉的对象,如人脸和肢体。人脸和躯体有相

    30、似的结构,对于识别有着相似结构的熟悉的对象,可快速启动构形加工,从而对其所传达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这可能是具有交际意图的肢体在识别时表现出加工优势的原因。5总结和展望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已有研究指出,有关社会互动的信息既能够改变自上而下的感知特征,又能改变自下而上的期望,虽然许多认知研究的方向都集中在从别人的脸部信息读懂他人意图上,但也有学者认为,从他人的肢体姿势和动作中推断出他人意图的能力是人类进行社交沟通的原因52,当现实生活中没有足够近的距离观察到对方的脸时,误读意图可能会对生存造成可怕的后果,因此当面孔被模糊时,交际行为是人际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充分理解和参与社交活动至关重

    31、要。识别双人肢体交际意图的倒置效应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所用的实验材料多为灰色三维图形。但实验材料也不尽相同,有的实验材料使用穿的衣服,衣服颜色是接近肢体颜色的灰色44。有些实验材料显示的肢体是彩色的,且使用不同的颜色,采用的肢体姿势也不同39,41。这些实验材料创建的标准和呈现给被试的效果是不同的,可能是使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偏差的原因。未来研究在呈现刺激材料时可考虑做得更加标准,控制制作实验材料的额外变量。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多为正常发育的健康人群,对于自闭症群体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自闭症群体的肢体识别。例如:Reed 等20 的研究对象是自闭症群体。Centelles

    32、 等18 研究的被试是正常发育的儿童(T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ASD),他们能够根据光点显示来判断刺激材料中的人体是否参与了社会互动,其中研究 1 发现,TD 在 4岁时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掌握交际意图,研究 2 让ASD 儿童通过光点识别社会互动任务,结果表明,ASD儿童在识别社会互动方面比 TD 有更大的困难。关于识别双人肢体交际意图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自闭症群体或有自闭特质的群体中,因为其在识别和理解他人交际意图方面有一定的缺陷,深入研究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互动和沟通。此外,无论采用的实验材料是单人肢体还是双人肢体,关于头部信息在识别双人肢体交际意图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

    33、研究直接去除头部,采用无头肢体,也有研究将头部进行模糊处理去验证其在识别过程中的作用44,53。选取刺激材料时,头部有无头发也会影响被试的注视模式,识别过程中注意力有可能会被头发吸引,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会混淆头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头部信息在识别双人肢体交际意图中的作用,并把对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的倒置效应拓展到自闭症群体或有自闭特质的群体中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黄亮.自闭症个体肢体语言加工缺陷的特征及干预策略J 中国特殊教育,2018,(06):47 52.2 黄亮.理解双人肢体运动表达的友好和敌对意图的 ERP 证据 J 心理学报,2019,51(05):557

    34、 570.3 Reed CL.The body inversion effect 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4(04):302 308.4 Reed CL.Turning configural processing upside down:part and wholebody posture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 Performance,2006,32(01):73.5 Gauthier I,Tarr M.Becoming a“Greeble”expert:exploring

    35、mechanisms for face recognitionJ Vision Research,1997,37(12):1673 1682.6 Gauthier I.Traininggreeble experts: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expertobject recognition processes J Vision Research,1998,38(15 16):2401 2428.7 Jiang J.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J Journal of Neuroscie

    36、nce,2012,32(45):16064 16069.8 Schilbach L.Toward a second person neuroscienceJ BehavioralBrain Sciences,2013,36(04):393 414.9 Quadflieg S,Koldewyn K.The neuroscience of people watching:howthe human brain makes sense of other peoples encountersJ Annals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7,1396(01)

    37、:166 182.10 Abassi E,Papeo L.The representation of two body shapes in thehuman visual cortex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20,40(04):852 863.11 Libero LE.The role of mirroring and mentalizing networks inmediating action intentions in autismJ Molecular Autism,2014,5(01):1 13.12 Buon M.The role of causal

    38、 and intentional judgments in moralreasoning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J Journal ofAutism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3,43(02):458 470.13 Chambon V.Reduced sensitivity to social priors during actionpredict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Cognition,2017,(160):17 26.14 Bro

    39、ekhof E.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ntions,desires and beliefs in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ournal of Autism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5,45(07):2035 2045.15 相慧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肢体交际意图的理解:眼动的证据 D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16 Tardif C.Slowing down presentation of facial movements and vocalsounds enhan

    40、ces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nd induces facial vocal im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401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7,37(08):1469 1484.17 Pokorny J.The action observation system when observing hand actionsin autism and typical developmentJ Autism Research,2015,8(03):284 296.

    41、18 Centelles L.From action to interaction: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body motion cues to social understanding in typical development and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Journal of Autism DevelopmentalDisorders,2013,43(05):1140 1150.19 Cleary L.Inversion effects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moving humanfo

    42、rm:a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typically developing adolescents J Autism,2014,18(08):943 952.20 Reed CL.Brief report:Perception of body posturewhat individuals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might be missingJ Journal of Autism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7,37(08):1576 15

    43、84.21 Walter H.Understanding intentions in social interaction:the role oftheanteriorparacingulatecortex J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2004,16(10):1854 1863.22 Rizzolatti G,Fogassi L.The mirror mechanism:recent findings andperspective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

    44、ciences,2014,369:20130420.23 Catmur C.Understanding intentions from actions:direct perception,inference,and the roles of mirror and mentalizing systemsJ Consciousness Cognition,2015,(36):426 433.24 Trujillo JP.Seeing the unexpected:how brains read communicativeintent through kinematicsJCerebral Cort

    45、ex,2020,30(03):1056 1067.25 Caspers S.ALE meta analysis of action observation and imitation inthe human brain J Neuroimage,2010,50(03):1148 1167.26 Schurz M.Fractionating theory of mind:a meta analysis of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studiesJ 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Reviews,2014,(42):9 34.27 Pokorny JJ

    46、.What are you doing with that object?Comparing theneural responses of action understanding in adolescents with andwithout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8,48(03):809 823.28 Ciaramidaro A.Schizophrenia and autism as contrasting minds:neuralevidence for the hypo hyper intentional

    47、ity hypothesisJ Schizophrenia Bulletin,2015,41(01):171 179.29 Walbrin J,Downing P,Koldewyn K.Neural responses to visuallyobserved social interactions JNeuropsychologia,2018,112:31 39.30 Saxe R,Brett M,Kanwisher N.Divide and conquer:a defense offunctional localizers J Neuroimage,2006,30(04):1088 1096

    48、.31 Saxe R,Powell L.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specific brain regionsfor one component of theory of mind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08):692 699.32 Walbrin J,Koldewyn K.Dyadic interaction processing in the posteriortemporal cortexJ Neuroimage,2019,198:296 302.33 Baldassano C,Beck DM,Feifei L.Hum

    49、an object interactions aremore than the sum of their partsJ Cerebral Cortex,2017,27(03):2276 2288.34 Hafri A,Trueswell JC,Epstein RA.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 observedactions generalize across static and dynamic visual inputJ Journalof Neuroscience,2017,37(11):3056 3071.35 Bellot E,Abassi E,Papeo L.

    50、Moving toward versus away fromanother:how body motion direction changes the representation ofbodies and actions in the visual cortexJ Cerebral Cortex,2021,31(05):2670 2685.36 程羽慧,袁祥勇,蒋毅.社会互动加工的认知特性及脑机制 第三人称的视角 J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03):472 480.37 Montirosso R.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ensitivity dur


    注意事项

    本文(双人肢体交际意图识别倒置效应_高颖.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