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T+4544-2023+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455307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特别提醒    |    会员权益      免费领取5元金币
    1、推荐 2345浏览器】、 【 WPS办公】、填表 下载求助】 、 【 索取发票】 、 【 退款申请 】 、咨询 微信客服】、【 QQ客服】、【客服电话:4008-655-100 |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2/T+4544-2023+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pdf

    1、!7,!7,+,0).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stock in the tidal flats and salt marshes2023-09-22 发布2023-10-22 实施CCS A 45DB32/T 45442023ICS 07.060DB32/T 45442023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调查内容25 调查方法35.1 分布和面积35.2 样线布设35.3 站位布设45.4 样方设置45.5 调查时间和频次56

    2、样品采集与分析56.1 准备工作56.2 样品采集56.3 样品贮存与运输66.4 实验室分析67 计算方法77.1 沉积物碳储量77.2 盐沼植物碳储量77.3 碳储量综合评估88 质量控制98.1 遥感识别质量控制98.2 样品采集和处理分析质量控制98.3 人员质量控制9附录 A(资料性)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方法10附录 B(资料性)调查和实验所需仪器和工具11附录 C(规范性)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分样方法12附录 D(规范性)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记录表13参考文献20目 次DB32/T 4544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

    3、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玉茹、彭修强、高抒、左平、张刚、孙祝友、梁飞刚、罗敏、刘群、刘宪光、姚才华、汤倩、葛松、范海波。DB32/T 45442023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的调查内容、样品采集与分析、计算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潮滩和草本类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

    4、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第 1 部分:总则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第 2 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第 3 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第 5 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 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HJ 1273 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3.1 潮滩 tidal flat位于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植被盖度小于 30%的黏土粉砂质堆积体。来源:GB/T 181902017,2.3.16,有修改3.2 盐沼 salt marsh生长有禾本科、黎科、莎草科等耐盐植物且植被盖度大于或等于 30%的潮间盐水沼泽。来源:GB/T 159192010,5.55,有修改3.3 碳库 carbon pool具有累积或释放碳的能力的库或系统。注:潮滩生态系统碳库通常包括沉积物碳库。盐沼生态系统碳库通常包括盐沼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盐沼植被枯落物和沉积物三个碳库。3.4 有机碳密度 carbon density单位面积的植物体

    6、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1DB32/T 454420233.5 有机碳储量 carbon stock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存留在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总量。3.6 植被生物量 plant biomass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群落中各层次的生物量之和。注:包括盐沼植被地上、地下活生物量。3.7 地上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地表以上以植物干物质表示的所有活体植物的质量。注:包括地上叶片、叶鞘、茎、花和果实等。3.8 地下生物量 below-ground biomass地表以下以植物干物质表示的所有活体植物的质量。注:包括根和根状茎等。通常不包括难以从沉积物有机成分或枯落物

    7、中区分出来的活细根(直径小于 2.0 mm)。3.9 枯落物量 litter biomass以干重表示的盐沼植物脱落或死亡的叶片、叶鞘、茎、根、花和果实的质量。3.10 植被碳储量 plant carbon stock特定空间范围内盐沼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枯落物量所含的有机碳总量。3.11 沉积物碳储量 sediment carbon stock指定沉积层所含的有机碳总量。4 调查内容潮滩碳储量调查包括潮滩分布调查、沉积物碳储量调查 2 部分,盐沼碳储量调查包括盐沼植被分布调查、盐沼植被生物量碳储量(草本植物活生物量)调查、枯落物碳储量(地表死生物量)调查和沉积物碳储量调查 4 部分。

    8、具体调查内容与指标见表 1。表 1潮滩与盐沼碳储量调查内容与指标潮滩碳储量调查盐沼碳储量调查潮滩分布调查沉积物碳储量调查盐沼植被分布调查分布、面积容重有机碳分布、面积群落特征:种类、密度、盖度、高度遥感解译、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室内分析遥感解译、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参照 HY/T 147.7参照 6.4.3.1参照 GB 17378.5参照 HY/T 147.7参照附录 A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式调查方法2DB32/T 45442023盐沼植被生物量碳储量(草本植物活生物量)调查枯落物碳储量(地表死生物量)调查沉积物碳储量调查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植物有机碳(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量枯落物有机

    9、碳容重有机碳现场调查、室内分析参照 HY/T 147.7参照 6.2.2.2参照 6.4.3.2参照 6.2.2.3参照 6.4.3.2参照 6.4.3.1参照 GB 17378.5盐沼碳储量调查表 1潮滩与盐沼碳储量调查内容与指标(续)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式调查方法5 调查方法5.1 分布和面积潮滩和盐沼分布面积通过遥感识别与现场核查方法获取。大尺度范围应选择米级或亚米级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小尺度范围可选择航空遥感影像。遥感信息提取过程如下:a)建立解译标志:依据各地物在影像上的灰度值、几何形状、分布特性及空间纹理特征等差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b)遥感解译:采用人机交互识别方式,依据遥

    10、感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判读,提取并判读影像中的潮滩和盐沼分布信息;c)野外核查:以遥感影像为背景,叠加潮滩、盐沼分布、行政界线和有关地物等矢量数据,生成野外调查工作图,在实地调查中对解译的潮滩和盐沼边界进行修正;d)信息统计:将遥感解译后的生境分布图斑与已有生态系统分布历史数据进行矢量叠加分析,明确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分布位置,求算其面积。5.2 样线布设5.2.1 布设原则样线布设的原则如下:a)调查样线的设置宜考虑全面性、典型性、代表性及可达性;b)样线的布设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区内的各代表性生境;c)调查区域内不同类型盐沼,均需设置调查样线。5.2.2 样线数量在潮滩和盐沼连续分布区

    11、,应设置统一调查样线;对于非连续分布区,应单独设置调查样线。样线数量应根据调查区面积确定,面积小于或等于 100 hm2,样线数量不少于 1 条;面积大于100 hm2且小于 500 hm2,样线数量不少于 3 条;面积大于或等于 500 hm2,样线数量不少于 5 条。3DB32/T 454420235.3 站位布设5.3.1 通则站位布设一般要求如下:a)满足调查目的及准确度的要求,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确定站位数量;b)优先布设在无人为干扰或干扰少的位置;c)调查站位四周应有 10 m以上的缓冲区,各站位间距应大于 10 m;d)站位设置应全面反映植被类型(芦苇、盐地碱蓬、互花米草)和植被

    12、分布的潮带(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e)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5.3.2 站位布设方法具体的站位布设方案需根据调查的目的,调查区的自然地理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用样线调查法,样线应尽量与海岸垂直。样线无法覆盖的典型和特殊盐沼植物群落,应单独布设调查站位。5.3.3 站位数量在潮滩和盐沼连续分布区,每一条样线应至少设置 3 个 10 m10 m 的盐沼调查站位和 3 个潮滩调查站位,在非连续分布区,每一条样线应至少设置 3 个 10 m10 m 的潮滩或盐沼调查站位。5.4 样方设置5.4.1 样方布设方法根据调查方案确定的站位方位,使用差分 GNS

    13、S 接收机记录样方的具体位置。样方应布设在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地方,且能反映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一般采用随机、三角形、直线型方式布设。盐沼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枯落物样方应一致。5.4.2 样方数量样方数量应满足如下要求:a)潮滩:每个站位应设置不少于 1个沉积物调查样方;b)盐沼:每个站位应设置不少于 3个植被调查样方和 1个沉积物调查样方,各样方之间距离不小于5 m。5.4.3 样方大小样方大小通常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确定,具体见表 2。表 2样方尺寸选择标准生态系统类型潮滩盐沼调查对象盐沼植物0.5 m0.5 m或 1 m1 m枯落物0.5 m0.5 m或 1 m1 m沉积物

    14、0.5 m0.5 m0.5 m0.5 m4DB32/T 45442023盐沼需根据植物种类、分布特征确定,一般高大植物或分布不均匀的低矮植物样方应为 1 m1 m,分布均匀的低矮植物样方可为 0.5 m0.5 m。5.5 调查时间和频次盐沼地上生物量碳库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快,可采取以年或生长季等间隔频率进行采样。植物碳储量的测定尽量选择每年生物量达到峰值(如每年 7 月10 月)的时候进行测量,重复测量应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进行。沉积物碳库活跃程度较低,采样间隔可设为 5 年,对于受人为或自然干扰强烈的区域建议采样间隔设为 1 年。如需评估更小时间尺度的变化,则可根据调查目的和需求进行。6 样品采

    15、集与分析6.1 准备工作调查采样之前,应充分准备好采样工具、包装容器及文具等,所需仪器和工具见附录 B。6.2 样品采集6.2.1 沉积物样品采集在样方中心位置使用不锈钢采样器或 PVC 土柱采样器采集柱状沉积物,取样直径宜在 50 mm75 mm 之间,采样深度一般不小于 100 cm,对于沉积物厚度小于 100 cm 的,按实际深度采样,具体步骤和要求按照附录 C 执行。6.2.2 植被生物量样品采集6.2.2.1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获取方式如下。a)在一个完整年度内生长旺盛期(7 月10 月)记录各样方内盐沼植物种类、密度、盖度和高度等群落特征,测算方法参见附录 A。b)盐沼植被群落特

    16、征调查完成后,采用直接收割法将不少于 3 个样方内植物地面以上所有绿色部分用剪刀齐地面剪下。各样方内生物量平均值作为本站位地上生物量。6.2.2.2 地下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获取方式如下:a)采用挖掘法或根钻法获取每个盐沼调查样方内地下根系;b)采样面积应根据植被根系特点确定,挖掘法面积一般为 0.25 m0.25 m,根钻法土柱直径宜大于 8 cm,分层收集地下根系(每 10 cm 为 1层),深度一般至植被活根系分布最深处为止,芦苇地下生物量宜采集整个深度范围,盐地碱蓬宜采集深度为 20 cm30 cm,互花米草宜采集深度为50 cm60 cm;c)将采集根系过 1 mm 孔径网筛淘洗,获取干

    17、净活根系并称鲜重,之后将活根系装入纸袋于 65 烘干至恒重后称干重,此值作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地下生物量,各深度中根系生物量之和即为采样点植物地下生物量,各样方内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作为本站位地下生物量。6.2.2.3 枯落物量枯落物应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方保持一致,无枯落物可不采集。完整收集各样方内全部枯5DB32/T 45442023落物,称鲜质量后带回实验室经 65 烘干至恒重。各样方内枯落物量平均值作为本站位枯落物量。6.3 样品贮存与运输盐沼植物和沉积物样品储存、运输等过程按照 GB/T 12763.1 和 GB 17378.7 的规定执行。盐沼植物样品应在充分干燥、粉碎后保存。沉积

    18、物样品应在风干、过筛、挑除其中的植物根系后常温环境下避光、密封保存。沉积物柱状样品应横放运输或者现场分层后运输。样品应及时运回实验室处理或在-20 条件下保存。6.4 实验室分析6.4.1 样品的野外初步处理各种盐沼植物样品(茎、叶、枯落物)采集后,应进行冲洗,后用湿棉布或纸巾擦净表面污染物或泥土等杂质并摊开晾干,以防止运输过程中霉变。如野外驻地条件不允许,应及时带回实验室经 105 杀青处理(15 min30 min)。6.4.2 样品的制备6.4.2.1 沉积物样品的制备6.4.2.1.1 样品分样沉积物样品分样具体步骤按照附录 C 执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附录 D 中表 D.3。6.4.

    19、2.1.2 样品制备沉积物样品制备的步骤和要求如下:a)先将容重样品置于烘箱中,经 40 60 烘干至恒重,记录干重;b)取各分层沉积物样品,剔除样品中的砾石和肉眼可见的动植物残骸,进行风干、冻干或烘干处理;c)使用玛瑙研钵或球磨仪对干燥处理后的剩余样品进行研磨,采用静电吸附仔细剔除细小的动植物残体,过 0.15 mm(100目)标准筛,将样品均匀混合,确保代表性。6.4.2.2 盐沼植物样品的制备6.4.2.2.1 样品干燥植物地上部分和洗净的地下根系样品要尽快在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烘干时一般直接在 65 下使样品干燥至适于研磨或粉碎为止(一般 24 h48 h)。6.4.2.2.2 样品粉

    20、碎分别剪取烘干后的各样方内部分植物段(含茎和叶部分,茎叶比例和实际情况相同)、地下根系和枯落物。大量植物烘干样品(1 g)先用杯式粉碎机进行粗粉,过 2 mm(10 目)筛混匀,颗粒过大而未过筛的粗样品继续进行粗粉,如此循环直至完全过筛。随后用研钵或微型植物粉碎机将粗粉后样品进行细粉,过 0.15 mm0.18 mm(80 目100 目)标准筛,装袋标号,放入干燥器中待测。6DB32/T 454420236.4.3 样品分析6.4.3.1 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沉积物干容重由沉积物干重除以沉积物原始体积确定,其中,在进行沉积物体积计算时应将压缩量计入在内。记录相关数据,填写表 D.4。沉积物有机碳具

    21、体测定方法按照 GB 17378.5 的要求执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表 D.4。6.4.3.2 盐沼植物样品的分析进行碳含量测定的植物样品包括地上生物量样品、地下生物量样品和枯落物样品,具体测定方法按照 GB 17378.5 的要求执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表 D.5。7 计算方法7.1 沉积物碳储量每个站位沉积物碳密度按式(1)计算:SCd=i=1nBDi wi di 102(1)式中:SCd调查站位 100 cm 或实际采样深度沉积物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BDi第 i 层沉积物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wi第 i 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以%表示;d

    22、i第 i 层沉积物厚度,单位为厘米(cm)。调查区潮滩或盐沼沉积物碳密度按式(2)计算:SD=i=1nSCd,in(2)式中:SD调查区潮滩或盐沼沉积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SCd,i调查区第 i 个潮滩或盐沼站位沉积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n调查区潮滩或盐沼站位数量。调查区沉积物有机碳储量按式(3)计算:Csed=SD A(3)式中:Csed调查区潮滩或盐沼沉积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 C);SD调查分区滨海盐沼沉积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A调查区潮滩或盐沼面积,单位为公顷(hm2)。7.2 盐沼植物碳储量每个

    23、站位生物量碳密度按式(4)计算:VCbio=VCa+VCb(4)式中:VCbio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VCa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7DB32/T 45442023VCb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其中,地上生物量碳密度按式(5)计算:VCa=i=1nwCa,i()Ma,i/Aspn10-2(5)式中:VCa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wCa,i第 i 个样方植物地上部分有机碳质量分数,以%表示;Ma,i第 i 个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干重,单位为克(g);Asp盐沼植物样

    24、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地下生物量碳密度按式(6)计算:VCb=i=1nwCb,i()Mb,i/Aspn10-2(6)式中:VCb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wCb,i第 i 个样方植物地下部分有机碳质量分数,以%表示;Mb,i第 i 个样方内植物地下部分干重,单位为克(g);Asp盐沼植物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每个站位枯落物碳密度按式(7)计算:VCl=i=1nwCl,i()Ml,i/Aspn10-2(7)式中:VCl枯落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wCl,i第 i 个样方枯落物有机碳质量分数,以%表示;Ml,i第 i 个样

    25、方内枯落物干重,单位为克(g);Asp盐沼植物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n调查站位内样方数量。调查区植物碳密度按式(8)计算:VCveg=i=1nVCa,i()VCb,i/VCl,in10-2(8)式中:VCveg调查区植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VCa,i调查区第 i 个站位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VCb,i调查区第 i 个站位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VCl,i调查区第 i 个站位枯落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调查区植物碳储量按式(9)计算:Cveg=VCveg A(9)

    26、式中:Cveg调查区盐沼植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 C);VCveg调查区植物碳密度,单位为兆克碳每公顷(Mg C/hm2);A调查区盐沼面积,单位为公顷(hm2)。8DB32/T 454420237.3 碳储量综合评估潮滩碳储量评估按式(10)计算:Cmud=Csed(10)式中:Cmud潮滩生态系统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sed潮滩生态系统沉积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盐沼碳储量评估按式(11)计算Csalt=Csed+Cveg(11)式中:Csalt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sed盐沼生态系统沉积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veg盐沼生态

    27、系统植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某一调查区域内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之和。8 质量控制8.1 遥感识别质量控制主要从影像质量控制、解译质量控制等涉及的内容、关键流程上进行规范,具体按照 HJ 1273 的要求执行。8.2 样品采集和处理分析质量控制8.2.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应按照 GB 17378.3 及本文件确定的方法执行。8.2.2 样品检测分析样品检测应按照 GB 17378.5 及本文件确定的方法执行。8.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应按照 GB 17378.2 的有关规定执行。8.3 人员质量控制参与外业调查和室内数据处理分析

    28、的人员应事先培训,统一技术要求。9DB32/T 45442023附录A(资料性)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方法A.1 盖度采用目测法和照相法相结合的方式观测。利用相机获取植被覆盖的照片,重复拍摄 2次3次,最后分别计算每张相片植被覆盖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样方植被覆盖度。对于相机不易识别的区域,采用目测法观测植被覆盖度。植被盖度的计算见式(A.1)。C=CvAsp(A.1)式中:C样方内植被盖度,以%表示;Cv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米(m2);Asp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注:群落调查时,种盖度之和可能超过 100%,但任何单一种的盖度都不会大于 100%。A.2 密度盐沼植物,特

    29、别是禾本科植物,往往易于分蘖,计数时单位应区分株和丛。密度的计算见式(A.2)。D=NAsp(A.2)式中:D样方内植被密度,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或丛每平方米(丛/m2);N样方内某植物的个体数目,单位为株或丛;Asp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3 高度用测量尺逐一测量样方内所有植株的高度。从地面到植物茎叶最高处的垂直高度(H)记为植株高度。10DB32/T 45442023附录B(资料性)调查和试验所需仪器和工具调查和试验所需仪器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a)GNSS 接收机;b)照相机;c)柱状采样器(PVC或不锈钢采样管);d)样方框(0.5 m0.5 m或 1 m1 m);e

    30、)剪刀;f)锤子;g)铁锹;h)塑料样品袋;i)尼龙网兜;j)防水文具及胶带;k)电子天平,精度 0.1g和 0.000 1 g;l)塑料布;m)记号笔;n)电圆锯或钢锯;o)微型粉碎机;p)研钵;q)冷冻干燥机或烘箱;r)标准筛:2 mm(10目)、0.18 mm(80目)、0.15 mm(100目);s)卷尺(钢卷尺、皮卷尺);t)游标卡尺。11DB32/T 45442023附录C(规范性)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分样方法C.1 样品采集应按如下方式进行。a)在样方中心位置用不锈钢采样器或 PVC 土柱采样器采集 100 cm 深度柱状样品,对于沉积物厚度小于 100 cm 的,可按照实际深度

    31、采样。记录土柱直径,填写沉积物调查记录表(见表 D.2)。b)应均匀击打采样管顶部,确保采样管匀速进入沉积物;遇到石块等障碍物阻碍采样管进入时,应重新选择采样点。c)达到采样深度后,使用钢卷尺记录采样管达到的深度(l1)以及采样管内沉积物长度(l2),计算压缩校正系数 a(a=l2/l1)。沉积物柱状样压缩明显时,应就近取另一个样,重复操作至压缩量小于柱样总长度的 5%。d)用胶塞或堵头密封采样管顶部,使用防滑绳套紧采样管并迅速拉出,必要时使用撬棍、铁锹或手拉葫芦。e)将 PVC管由底部向上托举出土,采样管取出后应立即封堵底部,避免运输过程中样品流失。f)运输前,锯除采样管上部空余部分,密封并

    32、标识管顶和管底;运输中,样品应在 4 左右避光保存,横放运输;运回实验室后,样品应及时处理或在-20 条件下保存。C.2 室内分样应按如下方式进行。a)使用电圆锯沿采样管长轴切割管壁,切割深度应与管壁厚度一致,尽量避免管壁碎屑污染样品;对于含水率较高的样品,可冷冻后切割。b)沿切割缝打开采样管前,应叩击采样管壁,避免样品与采样管粘连。c)打开采样管后,应进行拍照,描述并记录沉积特征。d)沉积物可根据具体需要分层,但需遵循中上层相对高密度采样,下层采用较大的采样间隔采样的方法进行,常见的分层为:0 cm50 cm 深度的沉积物以 5 或 10 cm 为间距分层;50 cm100 cm 深度的沉积

    33、物以 10 cm 为间距分层;如采样深度超过 100 cm,则 100 cm 以后按 50 cm 间距分层,不足 50 cm 的分为一层。每层在所采样深度范围内的中心位置二次取样,使用游标卡尺记录样品厚度,称取样品湿重。e)在二次取样时,应使用预期的采样深度乘以压缩校正系数来确定样品实际长度。f)使用注射器或非扰动土壤采集器采集在各分层样品中心位置采集容重样品,注射器或土壤采集器的采集刻度即为容重样品体积(1 mL=1 cm3),称取样品湿重,并做好记录,数据填入表 D.3。12DB32/T 45442023附录D(规范性)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记录表表 D.1表 D.7规定了通用的记录

    34、格式,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应满足这些要求。表 D.1盐沼生态系统植被调查记录表1.基本信息调查地点地理坐标2.盐沼植被调查(样方面积:m2;植被类型:)平行样编号 a(样方编号)平行样编号 b(样方编号)平行样编号 c(样方编号)备注:NE地上生物量/g枯落物/g平均高度/cm地上生物量/g枯落物/g平均高度/cm地上生物量/g枯落物/g平均高度/cm调查日期站位编号地下生物量/g盖度/%密度/(株/m2)地下生物量/g盖度/%密度/(株/m2)地下生物量/g盖度/%密度/(株/m2)年 月日天气状况照片编号照片编号照片编号调查人 填表人 校对人 13DB32/T 45442023表

    35、D.2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沉积物调查记录表1.基本信息调查地点站位编号植被调查样方编号2.柱状沉积物采样土柱编号 a内径/mm内侧深度/cm土柱编号 b内径/mm内侧深度/cm土柱编号 c内径/mm内侧深度/cm备注:地理坐标长度/cm压缩率/%地理坐标长度/cm压缩率/%地理坐标长度/cm压缩率/%植被类型调查日期天气状况NENENE采样柱材质外侧深度/cm照片编号采样柱材质外侧深度/cm照片编号采样柱材质外侧深度/cm照片编号 年 月 日优势种调查人 填表人 校对人 14DB32/T 45442023表 D.3沉积物样品记录表(预处理)柱状样编号处理时间序号12345678910111213

    36、1415备注:理论层位cm实际层位cm实际厚度cm样品长度/cm记录人容重样长度cm容重样直径cm容重样湿重g内径/cm审核人容重样干重g干容重g/cm3填表人 校对人 15DB32/T 45442023表 D.4沉积物样品记录表(有机碳分析)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备注:样品理论层位/cm样品实际层位/cm样品编号酸化前质量/g土柱编号分析时间酸化后质量/g包样质量/mg有机碳含量/%填表人 校对人 16DB32/T 45442023表 D.5植被碳储量调查记录表采样地点:采样日期:站位编号:样地面积(m2):植被类型:样方编号123备注:样品编号111

    37、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生物量/g地上地下枯落物碳含量/%地上地下枯落物填表人 校对人 17DB32/T 45442023表 D.6沉积物样品记录表(计算表)柱状样编号计算日期序号列号123456789101112131415柱状样含碳量/(g/cm2)理论层位cm实际层位cm干容重g/cm3A碳含量%B计算人/记录人审核人实际厚度cmC层含碳量g/cm2ABC填表人 校对人 18DB32/T 45442023表 D.7 碳库评估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 E湿地面积:天气状况:调查日期:站位编号12合计备注:样方编号111221碳库类型植被地上碳库植

    38、被地下碳库植被枯落物碳库沉积物碳库植被地上碳库植被地下碳库植被枯落物碳库沉积物碳库植被地上碳库植被地下碳库植被枯落物碳库沉积物碳库碳储量/Mg C填表人 校对人 19DB32/T 45442023参 考 文 献1 GB/T 159192010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2 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3 HY/T 147.7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 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4 关道明.中国滨海湿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5 霍华德 J,霍伊特 S,伊森塞 K,等著.滨海蓝碳: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和排放因子评估方法 M.陈鹭真,卢伟志,林光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0


    注意事项

    本文(DB32/T+4544-2023+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