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加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pdf

    • 资源ID:45303       资源大小:457.3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z****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z****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加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pdf

    1、加 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 究进展 彭军芝等 8 9 加 气 混 凝 土 的结 构 与性 能研 究 进展 彭军芝 , 彭小芹 ( 1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重庆 4 0 0 0 4 5 ; 2 厦 门市建筑科学研究 院集团股份有 限公 司 , 厦 门 3 6 1 0 0 4 ) 摘要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 自保温墙体材料, 其性能取决于材料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简述了加气混凝土 的分类, 综述 了国内外加气混凝土在材料结构( 孔隙率和孔径分布) 、 水化产物、 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 究进展 , 并对它们 之间的关 系进行 了探讨 。最后 , 针对加 气混凝 土的生产和工程应

    2、用 实际, 阐述 了加 气混凝 土今后的 研究方 向和研 究重 点。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结构水化产物物理性能使用性能 A Re v i e w o n S t r u c t u r e a nd Pr o p e r t i e s o f Ae r a t e d Co n c r e t e PENG J u n z h i P EN( ;Xi a o q i n ( 1 Co l l e g e o f M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C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3、,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5 ; 2 Xi a me n Ac a d e my o f Bu i l d i n g Re s e a r c h,Xi a me n 3 6 1 0 0 4 ) Ab s t r a c t A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h a s o u t s t a n d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o n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ma t e r i a l s s a v i n g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s o l i d

    4、 wa s t e s r eu s i n g T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d e p e n d s o n i t s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p o r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g e l s y s t e m) a n d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wh i c h a r e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t y p e o f b i n d e r ,me

    5、t h o d s o f p o r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 u r i n g T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o n i t s p h y s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c h e m 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6、 c s i S r e v i e we d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s a n d e mp h a s i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Ke y wo r d s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h y d r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s ,p h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r o p e r t

    7、i e s 0 引言 加气混凝 土是一种轻 质多孔 材料 , 容 重范 围为 3 0 0 1 8 0 0 k g m。 , 轻质为其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同时, 由于它的多 孔性 , 加气混凝土也是一种优良的保温隔热材料。由发气剂 引入气泡产生 的微小气孔是加气 昆凝 土的主要组成部 分。 在我国, 加气混凝土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可供选择 的新型墙体 材料。近年来 , 随着全球对节 能减排和生态保 护的不断重 视 , 人们逐渐认识到加气混凝土在节能、 节材、 工业 固体废弃 物利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 对加气混凝土的研究 日益受到重 视 。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加气 昆 凝土在材料结构 ( 孔隙率和孔 径

    8、分布) 、 水化产物、 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 进展 , 并针对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和工程应用实 际, 阐述 了加 气混凝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1 加气混凝土 的分类 1 1 加气方式 加气混凝土的加气方式分为内发气 和 b J J H 气两种 。采 用内发气方式的一般为蒸压加气混凝土, 采用外加气方式 的 一 般为泡沫混凝土。 内发气方式是指通过在石灰或者水 泥料浆 的搅拌 阶段 加入化学发气剂产生气泡 , 从而使 料浆体 积膨胀 , 当气体从 中溢出, 坯体就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铝粉、 双氧水、 漂 白粉、 电石因其分别可产生氢气 、 氧气、 氯气 、 乙炔等气体 ,

    9、均 可作为加气混凝土的发气剂口 , 其中铝粉是使用最普遍 的发 气剂 。铝粉的发气过 程受到铝 粉细度 、 纯度 以及料浆 的碱 度、 温度的影响, 因此在加气混凝土 的制作过程 中需特别注 意协调铝粉的发气 , 以避免料浆在凝结 固化前发气过程过早 结束从而使加气混凝土的发气不理想 2 。对于碱度较低 的 浆料一般可通过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来提高碱度从 而协调 铝粉的发气。 外加气方式是指通过机械方式事先 制备好泡沫并在料 浆搅拌时加入或者在料浆中直接加入引气剂 , 通过搅拌产生 气泡。能通过搅拌产生气泡的发气剂包括洗涤剂类 、 树脂皂 类 、 油胶树脂类 、 水解蛋 白类( 如角蛋 白) 口

    10、 。 1 2 胶凝材料种类 加气混凝土根据料浆使用 的胶凝材料分为水泥基加气 混凝土和石灰基加气混凝土。在我国, 水 泥基加气混凝土多 用于生产泡沫混凝土, 石灰基加气混凝土多用于生产蒸压加 气混凝土。国内外有大量采用工业废渣和尾矿渣等废料来 部分替代水泥和砂的报道 j , 当这些废渣 和废料用于生产 蒸压加气混凝土时 , 其掺量往往都 比较大 , 因此蒸压 加气 昆 凝土在 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厦 门市建设科技计 划项 目( 2 0 0 7 0 2 ) 彭军芝 : 男, 1 9 7 6年生 , 博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水 泥混凝 土材料研究 E - ma i l : j z

    11、 p e n g 7 6 1 2 6 c o rn 9 0 材料导报 A: 综述篇 2 0 1 1 年 1月( 上) 第 2 5卷第 l 期 1 3 养护方式 加气混凝土根据养护方式分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和非蒸 压加气混凝土 。养护方式和养护时问直接影响到加气混凝 土的强度 、 干燥收缩 、 吸湿等性 能。蒸压反应可加速石灰 等 钙质材料与砂等硅质材料之间的水热反应 , 文献 1 , l O 详 细 讨论了蒸压过程 中的水热反应过程。对于蒸压养护的压力 和蒸压时间,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建议 , 但一般蒸养时间 为 8 6 h , 蒸养压力为 4 1 6 MP a 【 “ _ 。 。 2 材料 结

    12、构 2 1 微 观 结构 加气混凝土中的孔由宏观孔和微观孔组成 , 是直接影 响 材料的微观结构 和性能的主要 因素。宏观孔为发气剂发气 后气体溢出所形成的孔 , 微观孔存在于宏观孔孔壁上 , 可 分为毛细孔和胶凝孔 1 】 。文献 1 6 认为, 宏观孔为孔径超过 6 0 m 的孔隙。而另一个广为接受的划分标准则认为加气混 凝土中孔径为 5 0 5 0 0 # m的孔为宏观孔, 5 0 n m5 0 m的孔 为宏观毛细孔 , 5 0 n m及以下的孔为微观毛细孔, 其主要存在 于气孔壁上 。图 1为加气混凝土中 3类孔的典型形貌 “。 虽然蒸压加气混凝土和非蒸压加气混凝土 的宏观孔特征存 在

    13、一定程度 的相似性 , 但其孔壁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 是由于各 自的水化过程不同, 进而引起孔 隙结构的差异。蒸 压加气混凝土中, 由于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水化反应相对充 分, 孔壁上形成致密的毛细孔 , 而非蒸压加气混凝土 由于孔 隙水的存在而形成大量小孔口 。 图 1 加气混凝土中的子 L 1 1 Fi g 1 Po r e s i n a e r a t e d c o nc r e t e 1 1 2 2 孔隙率和孑 L 径分布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孔隙率高达 8 O 以上的材料 , 它的强 度、 渗透性 、 扩散性 、 收缩和徐变等性能都与孔 隙率和孔径分 布密切相关 , 孔结构特征对

    14、加气混凝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加气混凝土的孔隙率越高, 则宏观孔越多 , 气孔壁变薄 , 微观孔的比例减小口 , 但文献 1 1 表明宏观孔对加气混凝土 的渗透性影响较小 。此外 , 不同的发气方式也会引起加气混 凝土孔隙率的较大变化 。 2 3 材料结构S n S L 隙率的表征方法 扫描电镜( S E M) : 对于多孔材料来说 , 扫描 电镜是一种 表征孔结构形貌和孔径的有效方法。扫描电镜 图片不仅能 定性反映孑 L 结构特征 , 同时也能观察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的 微观形貌_ 】 。 自动图像分析法 : 这种方法可用于表征加气混凝土中大 孔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该方法用具有 图像采集系统和

    15、特 殊光学系统的相机拍摄加气混凝土的结构形貌, 用计算机图 像分析 软件 对 图像 进行 处理 , 转化 为数 字相 片后进 行分 析 。 。 压汞法 : 这种方法是测定材料孔径分布、 比孔容积和比 表面积技术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 的方法。压汞法通常 需在 2 0 0 MP a以下进行, 压强不能过高 , 因而限制了孔径 的 测量下限。压汞法一般可测 4 ( ) 【 ) m1 8 n m范 围较宽的孔 分布 , 另 外 压 汞 法 可 以用 来 表 征 宏 观孔 孔 壁 中 的微 观 孔 1 , 但不能表征孔径较大的宏观孑 L 。 气体渗透法 孑 L 的类型、 大小 以及分布与渗透性密切相

    16、关 , 因此通过测试气体在加气混凝土 中的渗透性能可直接反 应加气混凝土的孔结构 。 。气体渗透法 只适合允许气体通 过的连通孔。考察不 同制作方法下孔结构 的差异可采用此 方法 。 2 4容 重 用水量是影响加气混凝土容重 的主要 因素之一 , 常用水 料 比来初步衡量配方中用水量是否恰当 。 。但实际生产 中, 水料比低则气泡不易形成而导致气泡量少, 水料 比高则气泡 容易破裂也导致气泡量少, 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制 品的容重增 加 。因此, 在加气混凝土实际制备过程 中, 用水量更多的是 由所需料浆的稠度决定而不是事先设计的水料 比 2 。 加气混凝土的许 多物理性能都与容重相关 。描述加气

    17、 混凝土的容重, 还需说明含湿状况( 含水率) 。加气混凝土的 出釜容重比绝干状态下重 1 5 2 5 , 干容重偏小时这一数 值甚至高达 4 5 。研究表 明,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容重随 着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明显变化, 变化 的幅度与其 干容重 有关 _ 2 。 3 水化产物 通过 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 加气混凝土的水化产物为以 托贝莫来石为主的水化硅 酸钙 ( C - S - H) D 4 , 2 6 z s 。水化产物 的生成机理是 : 富钙 C S - H C _ S - H一 1 1 3 A托 贝莫来石。 由于水化产物是结 晶、 半结 晶和无定 形托贝莫来石的混合 物, 蒸压加

    18、气混凝土的结 晶度是不 固定 的, 结晶度 由托贝莫 来石 占总的水化硅酸钙的 比例来确定。蒸压加气混凝土水 化产物的比表 面积比湿养加气 混凝土小得多 , 且结构更致 密。s E M 图片表明, 蒸压加气混凝土 中的微观毛细孔 中水 化产物为双链硅酸盐 结构 的 1 1 3 A 片状托贝莫来石结 晶。 这些托贝莫来石具有很好 的稳定性 , 其 晶胞 层间距 即使在 3 0 0 。C的高温也不会从 1 1 3 A 收缩到 9 3 A 2 。非蒸压加气 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则是在湿养过程中从针状转变为六边形 状最后转变为方解石结晶_ 3 。 加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彭军芝等 9 1 4 物理

    19、性能 4 1 强度 4 1 1 抗 压 强度 研究表明, 加气混凝 土的强度受到孔 隙、 容重 、 含水率、 原材料、 养护方式 以及荷载方 向等因素影响心 , 其 中孔 隙的结构和孔壁物理特征对其影响最大 。容重也是影 响强度的重要因素 , 容重减小 , 抗压强度明显下 降 , 容重与 抗压强度呈线性相关 。由于高温高压 和高湿 能促进托 贝莫 来石的生成 , 蒸压养护能明显提高强度。蒸压加气混凝土可 在短时间内通过蒸压养护获得最终强度, 而非蒸压加气混凝 土 3 0 48 0 的强度是在成型后 3 8天到 6个月之 问逐渐增 长的, 此后强度增长极小 , 部分强度增 长还是 由于碳化 的原

    20、 因 。加气混凝土的含水率与强度呈反相关 , 即含水率增 加 , 强度下降。在 自然状态下干燥到平衡含水 率, 强度将增 加 , 处于绝干状态时强度将达到最大值【 川。 许多学者都对加气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模型进行 了研究 。 多数研究者 1 认为孔隙率对抗压强度有明显影响。以下 为一些考虑孑 L 隙率的强度预测模型 : S c h i l l e r等式l 】 蜘: SK 1 n ( P P) 式中: P 是强度为零时的临界孔 隙率 , K 为常数。 用于特定水泥的强度孔隙率关系式 : ”一 l E d ( 1 +o 2 p ) ( ( 1 +k ) p ) 式中: p 为水泥密度 , 为水的密

    21、度, 为 昆凝土密度 , 是为 水灰比, 为经验常数 。 B a l s h i n表达式l 1 : S S ( 1一 P) 式中: S 。 为孔隙率为零时的强度 , 为常数 。 4 1 2抗拉 强度 和 抗折 强度 由于加气? 昆 凝土的抗拉强度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 , 研究 者对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 比( 拉压 比) 的取值范 围一直存 在矛盾, Va l o r e 认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拉压 比在 0 1 5 0 3 5之间 , 而 L e g a t s k i 认为这个值在 0 1 0 0 1 5之间。抗 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的变动范围为 0 2 2 0 2 7 。对于容 重非常小的加

    22、气混凝土 , 拉压比几乎为零l 。 4 2 干燥 收缩 干燥收缩是由于材料失去吸附水 而产生 。加气混凝 土 由于具 有 高 的孔 隙 率 ( 4 0 8 O ) 和 较 大 的 比表 面 积 ( 3 0 m。 g ) , 干燥收缩更明显。孔径越小、 孔隙率越高 , 加气 混凝土的收缩也越大。Z i e mb i c k a l ” 认 为干缩 主要与微观孔 ( 孔的尺寸为 7 5 1 0 0 0 A) 的体积和比表面积有关 , 而 S c h u b e r t 认为干缩还与孔径分 布有 关。胶凝材料干燥收缩 的毛 细管张力理论认为孔隙中的水存在表面张力, 从而导致孔壁 之间存在拉应力 ,

    23、干燥过程中拉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则产生 收缩 。Ge o r g i a d e s 等 叼 认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值是孔径为 2 o 2 O O A的微观孔的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函数。 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与其水化产物生成情况密切相 关。收缩值与 c 一 H( I ) 含量大致成正 比。 而与托贝莫来石和 水石榴子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 , 其最大值依赖于 C - H( I ) 的 生成情况, 最小值则依赖 于C S - H( I ) 转化为托贝莫来石的情 况。因此 , 促使 C 一 H( I ) 向托贝莫来石晶体转化 , 是减小干 缩的有效途径 。 此外 , 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还受胶凝材料

    24、种类 、 养护 方式和时问、 蒸养压力、 硅质材料细度和化学成分 、 掺合料种 类、 试件尺寸和形状 、 存放时间和环境等因素影响 3 9 4 1 。如 只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 的加气混凝土其收缩值 比采用石 灰或石灰加水 泥的收缩值要 高, 石灰一 水泥体 系的收缩值最 小。料浆中参与反应的硅质材料量越多, 收缩值越大 , 但达 到一定值后收缩值开始下降。T a d a 等i 的研究表明非蒸养 加气混凝土收缩较 大, 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大体积 的小孔。 而同样 的试件经过蒸养后 , 其矿 物结构发生 了根本变化( 生 成了结晶程度较好的托贝莫来石) , 收缩值可减小为未蒸养 时的 1 4甚至

    25、 1 ,5 。Al e x a n d e r s o n L * J 认为结晶度对强度和干 缩都有明显影响, 随着结晶度的提高 , 收缩减小 , 强度则先增 加 , 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 。 4 3 热 工性 能 加气混凝土的热工性能受容重、 孑 L 隙、 含水率及材料的 组成等因素的影响l 。孑 L 的数量及分布对热工性能影响最 大, 微观孔越小、 数量越多 , 绝热性能越好。此外 , 由于加气 混凝土 的热工性能很大程度上是容重的函数 , 因此采用何种 养护方式对其影响不大。 5 使用性能 5 1 吸水性和毛细现象 加气混凝土具有多孔性 , 孔与水、 水蒸气之 间存在强烈 的相互作用。处

    26、于湿度较大的环境时, 水蒸气将 以扩散 的方 式在孔中传递 ; 如果水直接与表面接触 , 则毛细吸力是水传 递的主要方式 。周春英等l 认为,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毛细吸 水与孔径的分布均匀性 、 大小以及气孔 的连通性有关 : 孔 径 分布越均匀则毛细 吸水越小; 孔径 主要分布在 7 0 0 8 0 0 “ m 时, 加气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毛细吸水率 ; 连通气孔越多 , 则 毛 细吸水通道越多 、 毛细吸水越多。 5 2耐 久性 蒸压加气混凝土主要由托贝莫来石组成, 其 比普通养护 方式下的加气混凝土生成物更稳定 , 因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的 耐久性也更好 。然而 , 加气混凝土的孔 隙率较高 ,

    27、 液体和气 体容易渗透 , 也导致其 易于被侵蚀 , 如在有硫酸盐等侵蚀 时, 需采用诸如沥青基材料做好保护措施 。 在含水率为2 0 4 0 时冻融循环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有较大影响 j , 5 4 是加 气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临界含水率 , 含水率更高时 , 蒸压加 气混凝土将变脆并完全裂碎。碳化也是导致加气混凝土长 期耐久性能下降的一个因素 , F u m i a k i Ma t s u s h i t a 等 和吴 国强l “ 。 认为 , 引起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长期抗压强度降低的主 要因素是碳化。 6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墙材革新和建筑 节能工作 的不断推进 , 9 2 材料导报 A: 综述篇

    28、 2 0 1 1年 1月( 上) 第 2 5卷第 1 期 加气混凝土的生产量和应用量呈逐年增加 的趋势。由于生 产和工程应用的需要 , 对加气混凝土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拓展 和深入,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更值得关注。 ( 1 ) 在生产设备与工艺方面 , 我国多数工厂现有 的生产 设备装备水平还相对 比较落后 , 工艺控制水平和 自动化程度 较低 , 因此先进生产设备的开发、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生产工 艺的提升和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因对提高加气混凝土的性能、 保障生产质量的稳定意义重大而将被关注 。 ( 2 ) 在原材料配 比与性能方面, 如何在保证加气混凝土 轻质保温等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其力学性能

    29、将是研究的重点。 由于固有的多孔结构 , 加气混凝土特别是非蒸压加气混凝土 的强度往往较低 , 如能大幅提高力学性能则能使加气混凝土 在轻质高强方 面再进一 步, 从而拓 展加气混凝土 的应用领 域 , 使其应用于建筑承重墙体而不仅仅局限于非承重结构 。 ( 3 ) 在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 , 如何根据各个地区 固体废 弃物的资源情况拓广 固体废弃物在加气混凝土 中的应用来 源和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应用水平将是研究的重点 , 特别是掺 加固体废弃物对配比、 工艺、 性能、 水化过程、 微观结构 、 矿物 组成等方面的改变与影响。 ( 4 ) 在性能表征与预澳 0 方面 , 加气混凝土 的孔的表征与

    30、强度预测方面将更受关注。传统测试 和表征孔特征的方法 如渗透法 、 压汞法等, 在表征微观孔方面有 良好表现, 但对于 宏观大孔却不是很合适, 因为这些方法检测的最大孔径通常 比较小, 而且很多方法也只能检测贯通孔, 而加气混凝土中 有大量孔径为 1 2 mm的非连通孑 L 。因此 , 有必要进一步寻 找和改进孔结构的表征方法, 并建立孔结构特征与强度之间 的关系。 ( 5 ) 在工程应用方面, 还需进一步研究加气混凝土砌块 和砌体的热工 、 吸放湿 、 隔声等功能性能, 为其设计使用提供 依据, 同时还需针对加气混凝土常见 的工程质量 , 协同设计、 施工、 材料( 包括配套材料) 等因素开

    31、展交叉研究 , 为解决加 气混凝土质量通病提供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继能, 顾同曾 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E M 武汉: 武汉工业 大学 出版社 , 1 9 9 0 2 刘会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生产的浇注稳定性E J 墙材革 新与建筑节能 , 2 0 0 9 ( 5 ) : 2 5 3 陈友治,李方贤, 付天全,等含泥硅质石屑一 石灰加气混 凝土试验研究E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5 , 2 7 ( 3 ) : 2 7 4 Ku r a ma H,To p c u I B,Ka r a k u r t CP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a u t o c

    32、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p r o d u c e d f r o m c o a l b o t t o m a s h J J M a t e r-Pr o c e s s i n g Te c h n, 2 0 0 9 , 2 0 9 ( 2 ) : 7 6 7 5 Ra o V M ,Ka n t h K RA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f r o m f l y a s h a n d e f f e c t s o f f l y a s h c o mp o

    33、 s i t i o n J S o h n I n t S y r n p o - s l u m Ad v Pr o c M e t a l s Ma t e r , 2 0 0 6, 5: 5 0 7 6 Mo s t a f a N YI n f l u e n c e o f a i Pc o o l e d s l a g o n p h y s i c o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G o n e r Re s ,

    34、 2 0 0 5 , 3 5 ( 7 ) : 1 3 4 9 7 Ho l t E,Ra i v i o PUs e o f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i d u e s i n a e r a t e d a u t o c l a v e d c o n c r e t e E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2 0 0 5 , 3 5 ( 4 ) : 7 9 6 8 陈恩清, 吴连平镁还原渣和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工艺 研究 J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6 , 2 8 ( 6 ) : 5 2 2 9 孔祥香脱硫石膏基

    35、加气混凝土的研究E D 武汉: 武汉理 工 大学 , 2 0 0 9 1 0蒸压加气混凝土化学反应机理和微观结构E J 建筑节能, 1 9 7 6 , ( Z1 ): 8 7 l 1 Na r a y a n a n N , e t a 1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 A r e v i e w J C e m C o n c r C o mp o s , 2 0 0 0 , 2 2 : 3 2 1 1 2刘玉详 , 李森芳, 翁端衡粉煤灰加气混凝土蒸压制度的研

    36、究 J 中国建材科技 , 1 9 8 6 ( 4 ) : 8 1 3府坤荣蒸压加气混凝土养护制度的探讨 J 新型建筑材 料 , 2 0 0 6 ( 1 2 ) : 7 2 1 4 Al e x a n d e r s o n J Re l a t i o n s b e t we e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1 9 7 9, 9 (

    37、4 ) : 5 0 7 1 5孙抱真 , 贾传久加气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的数学关系式 E J 建筑节能, 1 9 8 3 ( 5 ) : 2 5 1 6 Pe t r o v I ,S c h l e g e l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u t o ma t i c i ma g e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V J C e m C o n

    38、 c r R e s , 1 9 9 4 , 2 4 ( 5 ) : 8 3 0 1 7 I o a n n o u I ,Ha mi l t o n A,Ha l l C C a p i l l a r y a b s o r p t i o n o f wa t e r a n d n - d e c a n e b y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Co n c r Re s , 2 0 0 8 , 3 8 ( 6 ) : 7 6 6 1 8 KU S H ,Ca r l s s o n TMi c r

    39、 o s t r u c t u r a l i n v e s t ig a t i o n s o f n a t u r a l l y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l y we a t h e r e d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2 0 0 3 , 3 3 ( 9 ) : 1 4 2 3 1 9 Ka d a s h e v i c h I ,S c h n e i d e r H J ,S t o y a n DS t a t i s

    40、t i c a l mo d e- l i n g o f t h e g e o me t r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o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a i r p o r e s i n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2 0 0 5 , 3 5 ( 8 ) : 1 4 9 5 2 O郑万廪 , 郭树云加气混凝4 L 结构及其与强度的关系口 工业建筑 , 1 9 8 2 ( 9 ) : 3

    41、 8 2 1 W a g n e r F,S c h o b e r G ,M o r t e l H M e a s u r e me n t o f t h e g a s - p e r me a b i l i t y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i n c o n j u n c t i o n w i t h i t s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1 9 9 5 , 2 5 ( 8 ) : 1 6 2 1 2

    42、 2蔡振哲, 彭军芝,吴敬龙水料比对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性能 的影响 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 0 0 9 ( 1 ) : 3 6 2 3 Va l o r e R C C e l l u l a r c o n c r e t e s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J J Am Co n c r e t e I n s t i t u t e , 1 9 5 4, 2 5 : 8 1 7 2 4 RI I EM r e c o mme n d e d p r a c t i c e A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43、c o n c r e t e - P r o p e r t i e s , t e s t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M L o n d o n : EF N S P ON, 19 9 3 2 5 H a n e c k a K ,Ko r o n t h a l y o v a O 。M a t i a s o v s k y P Th e c a r b o - n a t i o n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1 9 9 7, 2

    44、7 ( 4) : 5 8 9 2 6 I s u N ,I s h i d a H , M i t s u d a T I n f l u e n c e o f q u a r t z p a r t i c l e - s i z e o n t h e c h e m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u t o c l a v e d 加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彭军芝等 9 3 a c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1 T o b e r mo r i t e f o r ma

    45、 t i o n J C e m C o n c r Re s , 1 9 9 5 , 2 5 ( 2 ) : 2 4 3 2 7吴笑梅 , 樊粤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种类和微 观结构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3 , 3 1 ( 8 ) : 57 2 8孙抱真, 李广才, 贾传玖蒸压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的定量 分析方法 J 硅酸盐学报, 1 9 8 2 , 1 0 ( 3 ) : 3 5 7 2 9 Mi t s u d a T,C h a n C F An o ma l o u s t o b e r mo r i t e i n a u t o c l a

    46、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J 1 C e m C o n c r Re s , 1 9 7 7 , 7 ( 2 ) : 1 9 1 3 0 Ta d a S,Na k a n o S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mo i s t c e l l u l a r c o n c r e t e C Wi t t ma n n F HP r o c e e d i n g s Au t o c l a v e d Ae r a t

    47、e d Co n c r e t e , M o i s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Ams t e r d a m : El s e v i e r , 1 9 8 3 : 7 1 3 1王秀芬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E M2 西安: 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 2 0 0 6 3 2孙抱真, 李广才, 贾传玖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水化产物与强 度和收缩的关系 J 硅酸盐学 报 , 1 9 8 3 , 1 1 ( 1 ) : 7 7 3 3颜汉军,张婵娟原材料对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质量影 响的研究口 硅酸盐通报 , 2 0 0 9 , 2 8 ( 6 ) : 1 3 1 7 3 4贾兴文 ,钱觉时浅谈 加气混 凝土 砌块施 工时 的含 水率规 定 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 0 0 4 ( 4 ) : 4 4 3 5 R6 1 e r M 。Od l e r I I n v e s t i g a


    注意事项

    本文(加气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z****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