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术讨论—YZ0402-2009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

    • 资源ID:442251       资源大小:593.68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学术讨论—YZ0402-2009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

    1、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4022022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4022022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编制 1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标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本指南共

    2、分12章,主要由总那么、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平安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根底。本指南较为详尽的表达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标准,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3、。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本指南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周德敏、续理、何仁洋、刘长征、黄辉、杨永、李秀峰、孟涛、罗旭、候俊、尚勇、黄健、廖洋。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由于应急事业的开展,编者的水平所限,本指南缺乏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响给国家质检总局

    4、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录1 总 那么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那么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3 单位资源和平安状况分析3.1 单位根本情况和平安状况分析3.2 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管理4.2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 预防和预警机制5.1 预防5.2 预警5.3 预警信息报告6 应急响应6.1 响应分级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4 事故监控措施6.5 事故现场的警戒与人员疏散6.6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效劳措施6.7

    5、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平安的准备和规定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9 现场恢复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疏散、撤离程序7.2 毒性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7.3 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8 保障措施8.1 输送供给保障8.2 通信与信息保障8.3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4 应急队伍保障8.5 经费保障8.6 培训与演练8.7 所执行的法律标准目录8.8 其他保障 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5 预案上报9.6 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0.2 事故

    6、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3 情况调查10.4 资料调查10.5 现场调查11 附那么11.1 名词术语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1.3 制定与解释11.4 标准性引用文件12 附件12.1 相关的图表12.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附录A 使用单位预案启动准备状态的应急响应程序附录B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通信联络表附录C 专家咨询联系表附录D 外部应急机构与协作单位联系表附录E 事故信息快报附录F 应急抢险设备设施明细表33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40220221 总那么1.1 编制目的为了标准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

    7、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平安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那么 以人为本,平安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平安放在首位,

    8、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平安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努力完善平安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依靠科学,依法标准。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良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

    9、、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标准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平安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 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使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专家技术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可根据具体管理的区段分级设立二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应急

    10、领导小组由使用单位领导、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是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1.3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发生后由应急领导小组派出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等职责。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疏散警戒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应急组织体系结构见图1。 应急办公室应设在本单位平安管理部门或生产运行主管部门。 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接受上级应急部门的指挥和领导。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2.2.1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

    11、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管道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9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1根据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调集有关专家,针对事态开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防止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发生。2如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和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总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4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12、。6按应急领导小组授权,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8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当地政府、单位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 9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2.2.3 应急办公室职责1负责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2突发事件时接受报告、信息报送。3负责应急管理工作。4负责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家库与日常管理。5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专家技术组职责1针对管道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提供给急处置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2根据应急办公室安排,参与制定应急方案和或参加现场处置工作。 抢险救灾组职责1负责现场抢险抢修作业。2负责现场紧急救援。3负责现场事

    13、故情况监测。 疏散警戒组职责1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工作。2负责现场警戒保卫工作。 通信联络组职责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现场禁止使用 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2保障现场救援通信联络以及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后勤保障组职责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救抢险、生产恢复、事件调查的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包括:车辆保障、接待上级、指挥部人员生活后勤保障和抢救抢险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安排等。 善后工作组职责主要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还负责事故善后处理、损失评估、

    14、保险理赔等工作。3 单位资源和平安状况分析3.1 单位根本情况和平安状况分析 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概况(1) 性质、隶属关系、管道里程、场站位置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2) 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环境敏感区域等介绍。(3) 管道重要交叉相遇和其他管道的伴行状况。4 其他需要列表说明的事项:管道周边主要建筑物性质相邻车间、生产设施、学校、村庄、居民区、重要根底设施等,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等情况。 管道设施根本参数管道设施设计规格、长度、材质、压力、介质、维修记录、建设时间以及现在运行压力、使用等级等。3.2 救援资源可按应急专业队伍和不同地区及区段的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装备、资金和物资供给

    15、,配备救援设备及物资。3.2.1 根据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及车间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确定应急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一般包括:抢险设备及工具、检测仪器、交通工具、气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专用的救护药品以及其他保障物资等,各保管单位或人员要定期检查、维修与更新。具体见附录F。 根据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及场站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确定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配备,应急抢险队伍配置,人员分工与分布。参与的应急专业队伍应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救援人员应当进行培训,并有相应的上岗资格才能进行现场抢险施工。 国内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专业抢维修单位企业、周边可以借助的社会资源的分布状况

    16、、联系方式。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管理 危险源管理单元划定,为便于平安分析,应对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划分。参照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那么TSG D5001,按下述原那么确定每个压力管道登记单元:1按设计管线表编号从始端至终端的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2按物流输送的形式:以物流从流出设备至流入设备之间的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3按装置和系统形式:以装置和系统内、外进行划分,以装置和系统内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4采用工程编号为依据,确定登记单元。4.1.2 危险源根本情况1设备情况。使用登记的管道单元内的管道名称编号、规格、操作压力、温度、介质、管道材质

    17、、设备安装布置情况、安装修理改造情况、在线巡检情况、定检结果、存在的缺陷等。2介质情况。理化特性、毒性特性、扩散特性等。3环境情况。厂区周围民居、学校、工矿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毒性介质生产存储单位、重要根底设施情况、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4运行情况。管道运行情况、日均介质供给量、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等。5事故情况。事故情况、造成的危害、处理情况等。6平安防护情况。设备平安保护装置数量及完好情况、危险场所平安防护措施、平安标志、平安管理情况等。4.1.3 管道平安状况评价根据设备情况、介质特性、环境因素、运行情况、事故情况、平安防护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各危险单元的管道平安性能,对其平安状况进

    18、行评价。4.1.4 危险区域划分按已划分的危险单元,将每个单元中的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作为危险源,以危险源为核心加上平安防护距离确定危险源区域。4.2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2.1 能引起管道泄漏、火灾、爆炸及人员伤亡或中毒事故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1管道设计缺陷造成管道及附属设备的损坏;2管道材料失效,注意内部腐蚀、外部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等;3管道制造缺陷及焊缝缺陷;4违章作业、误操作等造成的管道破坏;5管道设施或附件安装缺陷,注意压力控制和泄压设备、密封圈和O型圈、泵密封等的失效;6管道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雷击或外力造成的管道破坏。4.2.2 危险源分析事故灾害后果预测管道事故主要包

    19、括泄漏、爆炸、着火及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或急性工业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类型。企业应当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对一旦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特别对连接着高温高压压力容器的管道,介质为具有毒性的液化气体管道,出现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或严重环境污染的管道,更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可从介质性质、设备规格、对重要设备、对人群聚集场所和环境等灾害影响范围及程度等进行多角度预测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危险级别、危险状态、危险区域,以便提出相应的措施。4.2.3 应急方案区域灾害影响范围要求有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模拟计算管道设施在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状态下的最大影响半径,并以此作为相应事故状态

    20、下的应急方案区域。1假设泄漏的毒性介质没有燃烧,根据毒性物质的形态,采取隔离、掩埋、中和等消毒措施需要的应急方案区域。以喷射弥散方式扩散时,在泄漏方向上可形成一定范围的毒性云气区域,应根据毒性介质压力管道的工作压力、管道破坏程度等条件,结合毒性介质浓度、密度、风力、风向、有无雨雪等自然因素,估算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方案区域。2假设毒性介质被直接点燃,那么距火源中心点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热辐射应急方案区域。3管道发生严重变形或严重破坏,但未出现毒性介质泄漏,需做换管处理时,应根据作业范围、灾害影响范围等来确定应急方案区域。3应急方案区域的设定,还应考虑事故发生地当时的天气状况、大气压、发生地点等因素。

    21、5 预防和预警机制5.1 预防5.1.1 按照预防为主的原那么,建立和完善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的平安管理制度与措施。(1) 设置专门平安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平安管理人员。(2) 日常平安管理制度和岗位平安责任制度。(3)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4) 企业日常巡线检查制度。(5) 事故隐患消除制度。(6)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7) 事故报告制度和突发相关事件信息收集上报制度。(8) 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9) 地方政府、用户、周边群众等相关方的应急衔接与规定。(10) 与有关单位签订的互援协议。(11) 管理位置明示管道设施运行参数,妥善保存相关设计、施工资料。(12

    22、) 编制并严格执行管道设施平安操作规程、说明书。(13) 定期分析管道平安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遵守平安布置原那么1输送火灾危险性为B类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2毒性介质管道不得与蒸汽、热料管道相邻布置。3毒性介质管道之间,宜用不燃物料管道隔开或保持不低于250mm的间距。 设置防泄漏防火防爆平安装置1在容易发生泄漏的管道上需设置紧急迫断装置,对装设的平安阀等防爆卸压装置应当保证排放的毒性物质妥善收集和处置。2在容易造成火焰传播的管道上需设置水封、砂封、阻火器或防火阀。 加强防火平安管理1认真落实各项防火制度和防火措施。2停车检修和开车前应按规定进行管道的排气置换作业

    23、,检测合格前方可动火检修或开车。进行动火检修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3严禁在毒性介质物料管道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质,需要散热的输送管道上严禁堆放各种杂物,以防止热量积累引起火灾。毒性或危险物料输送管道的周围杜绝各种火源。 严格平安操作1生产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物料的输送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输送速度不应高于工艺值。生产的要害部位,如加热炉口、塔底部、反响器底部、高温机泵等进出口处的管道和工作条件苛刻,受交变载荷的管道,要特别重视。2及时去除管道内的污垢、沉淀等沉积物,并严禁采用铁质工具或能产生火星的器具疏通易燃易爆、易自燃的不安定沉积物。对毒性介质沉积物应当确定

    24、对人或环境的毒害程度,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定期去除管道以及周围的设备、设施上的积尘,以减少粉尘沉积。3在冰冻季节前后,要注意管道的防冻和化冻,如积水弯、压力表的弯管、排凝阀等处,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暂时不用的水或易冻的管线要将管内介质排净。及时维修管道,严禁超负荷、超期和带病运转。 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负责区段内管道系统运行的日常监控,确定监控方法与工作内容,建立和落实巡管检查制度。 定期检测及处置1在用管道要遵照?压力管道平安管理与监察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测管道的泄漏和受损情况,防止和及时处置管道系统的跑冒滴漏现象。2定期检测管道的受腐蚀情况,及时修

    25、复或更换腐蚀严重的部件,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如涂层防腐、衬里防腐、电化学防腐、使用缓蚀剂防腐等。修复时应当注意管道毒性介质与维修材料是否产生其他不可控的化学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消除定期检测中分析发现存在的管道剩余应力。4采取防静电措施,确保静电消除装置性能良好。 定期研究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平安抢险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抢险应急组织机构及抢险应急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加强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平安的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定期检查抢险专业人员、交通、通信工具、救援装备和物资、抢险器材设备及抢险工具是否落实;对抢险救援装备、器材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

    26、随时处于完好状态。5.2 预警 预警机制应当与确定的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状态、危险区域相联系,制定企业不同事故的预警级别。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对企业输送毒性介质管道突发事件在较短时间得到有效处置,并未造成生产设施停产的事故;对社会平安、环境造成轻微影响的事故;毒性介质少量泄漏,可以在线处理的事故等,应纳入预警程序,以便及时启动企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划分预警的区域和范围,对专线、局部管线集中区域、重点防护位置及核心控制区域,明确报警责任岗位、人员和报警方式。 明确预警启动程序、预警程序启动者、启动方式;明确报警、接警、处警及事态开展超出控制能力时外部报告的部门和

    27、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措施。出现事故征兆,导致有可能发生一般级以上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预警处置1管道使用单位应研究、运用生产运行监控、超限报警、自控联锁等先进的管道设施技术,加强管道设施重点设备的巡护,及时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2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 运行或监控部门应当及时发出预警。运行及检修单位接到预警,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恢复正常后,解除警报。3暂时不能消除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加大监控与处置力度,必要时采取紧急停止运行等措施。4根据事故危险程度趋势发出的预警,应当分级。能在企业控制范围内的事故征兆或者事故隐患,应当按企业预案

    28、规定的方式与级别发布警报。对已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存在发生次生事故灾害的可能时,应当按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级别分级发布警报。5.3 预警信息报告 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内、外部报告程序,明确报告的上下接口与方式,明确需要报告的政府机构、部门和相关应急机构队伍。根据现场险情的不同程度等级逐级报告。1确定管道系统本身的报警及响应系统和程序。2确定管道报警方式及 ,确定位置、覆盖范围。3明确现场及应急抢险人员紧急求援的方式。 明确报警的根本原那么,即最先得到事故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客观真实。根据报警或现场事故报告,应当尽快判断事故类型,迅速报告有关应急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 报告内容1发

    29、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性质泄漏、火灾、爆炸等、输送介质、管道设施受损情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4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7需要有关部门协助抢险支援的有关事宜。6 应急响应6.1 响应分级6.1.1 应急响应级别一般按预警级别处理。对企业可控的事故或事故趋势征兆,应当立即启动企业响应程序。对发生的事故可能超过企业预警范围或有扩大趋势的,应立即报告政府和相关部门,由上级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 发现危险状态事故临界状态时,事件现场车间最高职务人员是现

    30、场抢险指挥,有权决定现场抢险指挥事宜,并向上一级领导紧急报告,启动现场紧急处置程序。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及技术层面的要求;分析和救援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 接到事故隐患、征兆或事故发生的警报后,接警人员首先问明事件详细地点、事件根本情况如有无泄漏、着火、爆炸等及事故隐患、征兆的严重程度、报险人姓名、联系 ,做好记录,同时立即报告企业应急指挥部,由其决定启动响应的级别,并迅速通知应急响应队伍出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升级。情况危急严

    31、重时,由应急指挥部直接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响应队伍接到报警后须迅速调动抢险车辆,携带抢险设备、通信设备、检测仪器、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等装备,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事件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开展,同时查明事态严重程度、事态开展趋势,判明对事态的控制能力,预计灾害后果及对周边的影响并立即由现场指挥人员报告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事态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当本级、本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需要支援时,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 响应处置结束后,应在事故现场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留有平安隐患。 认真如实填写应急处置记录备案。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企业在自身启动

    32、应急预案的同时,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设施平安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平安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6.3.2 当涉及到公共平安时,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通知周边单位及人员,配合疏散事故点周边群众,同时向上级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 突发级、级事故以及涉及公共平安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厂区附近居民时,企业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平安监察机构接到报告应当按规定立即以快报形式,将突发事件的情况报上级以及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部门。6.4 事故监控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3、,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配合应急处置机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6.5 事故现场的警戒与人员疏散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设置现场警戒标识,救援队伍、物资供给、人员疏散的路线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事故现场无法控制或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时,车间人员应逆风或侧风向全部撤离到应急方案区外,初步判断事故可能威胁到泄漏点周边地区时应立即通知应急方案区内的群众撤离。6.6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效劳措施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6.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平安的准备和规定6.7.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根据事故性质,使用正确、合

    34、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那么。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使用单位预案启动准备状态、预案启动状态的应急响应程序,见附录A。6.9 现场恢复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现场清理和设施根本恢复要求。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疏散、撤离程序7.1.1 车间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本程序第一负责人:车间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车间平安管理员。2车间现场人员应按照车间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

    35、。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平安地点转移。 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本程序第一负责人:厂区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厂区平安管理员。2厂区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平安地点转移。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当毒性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居民平安时,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当事态开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

    36、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疏散通知应包含内容:事故地点、事故种类、目前状况、疏散路线、第一集合点、疏散考前须知;假设地方政府到现场,告知危险区域范围,由地方政府进行人员疏散、隔离、警戒。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毒性介质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假设条件许可,疏散前应关闭可能造成危险的电源、气源等,组织群众疏散时,要告诫群众熄灭火种。7.2 毒性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一般处理原那么1迅速切断毒性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假设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

    37、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毒性物品撤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要有效防止毒物进入下水道及其他公用设施。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当发生毒性介质泄漏时,应及时告知活动在事故周围的群众转移到平安的位置。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中毒,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对中毒人员实施紧急救护。必要时进行及时转移治疗。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平安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

    38、象预报。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应急抢险人员带上气体防护面具、护目镜等,上前查看是否能实施堵漏,如无法堵漏,根据泄漏数量及位置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理毒性介质泄漏。应急人员现场所采用的应急技术必须考虑毒性介质管道事故发生在夜晚、低温、甚至交通不便的状况时,是否还能保证现场的抢险速度和效果。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自身平安防护,防止中毒、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8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重大影响。9确认发生管道毒性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平安、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10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

    39、动有关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救险人员自身必须采取有效防毒措施。 一般抢修技术措施1当发生毒性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平安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防止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防止毒性介质发生爆炸或燃烧。2分析判断事故管段位置,通知有关场站操作流程,关闭事故管段两端阀门,启动相关场站紧急放空放空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毒物处置收集装置,减少事故段毒性介质泄漏量;站场泄漏可启动越站输送。并通知抢修队伍立即出发进行抢修。现场应急人员进入现场时,配备毒性气体防护抢险车、检测仪器、专业使用的各类个人防护用具等。3根据现场提供的情况,根据管道泄漏的特点,腐蚀穿孔、应力开裂、爆

    40、管或开裂制定停输或不停输的抢修方案。抢修单位应有不同条件下管道及站场的事故抢修预方案。4假设毒性介质发生燃烧,要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物质浓度,充分利用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要保障人员的防毒措施必须有效。5当管线穿孔时,管道压力较低,能够确保施工人员平安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抢修卡具进行封堵和补强焊接。当管线压力较高,施工人员无法进行操作时,管线应作降压处理,直至满足操作条件,再执行上述过程。焊接前用测厚仪测量管线壁厚,避开腐蚀点。焊接时,使用低氢焊条、直流反接、控制好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6当管线开裂时,先将管道压力降低后,用机械卡具对管线进行临时抢修,根据生产流程的需要进行换管

    41、。7动火前清理现场毒性泄漏物并用毒性介质检测仪检测周围环境,确认平安方可动火。假设施工现场毒性介质体含量过高,视其毒性,可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控制空气中毒性介质体含量。动火期间按规定间隔定时抽查,并间插不定时检查。动火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进行,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8抢修施工时,抢修后的管道要进行检测和试压。进行惰性气体置换,并要修复管道防腐层,完毕后恢复现场,恢复输送,同时作好记录并整理归档。7.3 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毒性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

    42、测周围环境的毒性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 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平安照明灯。所有车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 应对作业点进行毒性介质检测。当毒性介质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到达平安范围前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到位,并且有专人负责。8 保障措施8.1 输送供给保障针对管道事故可能发生地段及事故类型等情况,制定

    43、各种事故条件下通用型毒性介质应急方案。8.2 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警报等手段,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组织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联络方式、手段,建立与当地政府、专业应急队伍、消防、公安、特种设备管理、安监、医疗等部门的联系通道。8.3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3.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8.3.2 建立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8.4 应急队伍保障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有人员联络表。8.5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

    44、,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8.6 培训与演练 应急救援培训1制定培训方案及落实的措施。2应急救援人员定期接受救援程序、救援方案、救援工具使用、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 演习演练1研究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案,按方案组织实施。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进行评估。3每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新的要求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实践对?预案?进行改良和完善。8.7 所执行的法律标准目录 国家关于事故应急救援方面法律、法规、规章。 国家关于平安生产和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设施平安方

    45、面法律、法规、规章。 相关的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设施平安技术标准。8.8 其他保障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管道专家和当地地质、地震、水文环境监测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信息。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编制准备 1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制定编制方案。3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根本情况和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设施根本状况。4平安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5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编制预案 审定和演练 改良措施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2.1 格式1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


    注意事项

    本文(学术讨论—YZ0402-2009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