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JJF 1770-201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

    • 资源ID:432582       资源大小:677.97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JJF 1770-201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7 7 02 0 1 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e so 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M u l t i-c o n n e c t e dA i r-c o n d i t i o n(h e a tp u m p)U n i t s 2 0 1 9-0 9-2 7发布2 0 1 9-1 2-2 7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e so

    2、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M u l t i-c o n n e c t e dA i r-c o n d i t i o n(h e a tp u m p)U n i tJ J F1 7 7 02 0 1 9 归 口 单 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

    3、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7 7 02 0 1 9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道平(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于晓琳(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陈 璞(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人:徐定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肖劲松(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张建强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张文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J J F1 7 7 02 0 1 9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制冷量(1)3.2 制冷消耗功率(1)3.3 制冷能效比(1)3.4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1

    4、)3.5 能效限定值(2)3.6 能效等级(2)3.7 空气焓差法(2)4 概述(2)5 计量要求(2)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2)5.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2)5.3 能效等级(3)6 检测条件(3)6.1 环境条件(3)6.2 测量设备(3)6.3 测量不确定度(4)7 检测项目和方法(4)7.1 抽样原则和方法(4)7.2 样本检测(4)7.3 原始记录(6)7.4 数据处理(6)8 检测结果(6)8.1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6)8.2 检测结果判定准则(7)8.3 检测报告(8)附录A 多联机制冷量空气焓差法测量方法(9)附录B 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5、I P L V(C)的试验和计算(1 4)附录C 室内空气焓差法多联机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7)附录D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格式)(2 7)附录E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2 8)附录F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报告(格式)(3 1)J J F1 7 7 02 0 1 9引 言为了规范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多联机”)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工作,依据J J F1 2 6 1.12 0 1 7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7 7 02

    6、 0 1 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气候类型为T 1的多联机的能源效率的计量要求、计量检测程序、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检测结果评定准则和检测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监督检测,委托检测可参考本规范进行。生产和销售多联机的单位亦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检测。本规范规定的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方法为空气焓差法。本规范不适用于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的机组。接受检测的多联机应是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销售者进口、销售的商品。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2 6 1.12 0 1 7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G B/T2 8 2

    7、9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 B/T1 7 7 5 82 0 1 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 B/T1 8 8 3 72 0 0 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 B2 1 4 5 42 0 0 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 B2 7 9 4 12 0 1 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规范。3.1 制冷量 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c

    8、a p a c i t y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排去的热量,计量单位为W。3.2 制冷消耗功率 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c o n s u m e dp o w e r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计量单位为W。3.3 制冷能效比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r a t i o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计量单位为W/W。3.4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 i n t e g r a

    9、t e dp a r t l o a dv a l u e一个按附录B中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描述多联机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值,计量单位为W/W。1J J F1 7 7 02 0 1 93.5 能效限定值 m i n i m u ma l l o w a b l ev a l u eo f I P L V(C)在规定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时,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最小允许值,计量单位为W/W。3.6 能效等级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g r a d e能效等级是表示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高低的一种分级方法,分成1、2、

    10、3三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最高。3.7 空气焓差法 a i re n t h a l p yd i f f e r e n c em e t h o d一种测定空调机制冷(热)能力的方法。它对空调机的进风参数、出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进风、出风焓差的乘积确定空调机的制冷(热)量。4 概述多联机是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是由一台或数台风冷式室外机可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5 计量要求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多联机的显著位置应正确使用能源效率标识。多联机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信息应包括生

    11、产者名称或者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额定制冷量(W)、制冷消耗功率(W)、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和能效“领跑者”信息等内容。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应符合多联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要求,计量单位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注:能效“领跑者”信息仅针对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的产品。5.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5.2.1 制冷量制冷量应符合G B/T1 8 8 3 72 0 0 2的要求,其实测值应不小于标注值的9 2%。5.2.2 制冷消耗功率制冷 消 耗 功 率 应 符 合G B/T1 8 8 3 72 0 0 2的 要 求,其 实 测

    12、 值 应 不 大 于 标 注 值的1 1 0%。5.2.3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多联机能源效率标识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应符合G B2 1 4 5 42 0 0 8对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限定值的要求,且应在其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取值范围内。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实测值应不小于表1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限定值,且实测值不小于标注值。2J J F1 7 7 02 0 1 9表1 多联机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能效限定值额定制冷量(C C)/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13、P L V(C)/(W/W)C C2 80 0 03.2 02 80 0 08 40 0 03.1 05.3 能效等级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能效等级应符合G B2 1 4 5 42 0 0 8对能效等级的要求,多联机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指标见表2。表2 多联机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指标W/W额定制冷量(C C)/W能效等级321C C2 80 0 03.2 03.4 03.6 02 80 0 08 40 0 03.1 03.3 03.5 0 根据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6 检测条件6.1 环境条件环境

    14、温度:(53 5);相对湿度:1 0%7 5%;大气压力:(8 61 0 6)k P a。6.2 测量设备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并满足样本测量需求。本规范没有规定的,按G B/T1 8 8 3 72 0 0 2、G B/T1 7 7 5 82 0 1 0规定的方法执行。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a)仪器仪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仪器仪表的技术要求类别推荐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温度测量仪表(06 0)0.1空气压力测量仪表(-5 0 010 0 0)P a2.4 5P a电量/

    15、功率测量仪表6 0 0V/2 0A0.5级气压测量仪表(大气压力)(8 61 0 6)k P a大气压力读数的0.1%时间测量仪表(02 4)h经过时间的0.2%3J J F1 7 7 02 0 1 9 b)房间空调装置和被试多联机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运行,工况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隔1 0m i n记录一次,直至连续7次的试验数据的允差在表4规定范围内。表4 试验工况运行允差读数对额定工况偏差(平均值)对额定工况允许偏差(最大值)室外空气温度/干球温度进口0.30.5湿球温度进口0.20.3室内空气温度/干球温度进口0.30.5湿球温度进口0.20.3电压/%22空气压力/P a256.3 测量不

    16、确定度6.3.1 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0%(k=2)。6.3.2 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1.0%(k=2)。6.3.3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9%(k=2)。7 检测项目和方法7.1 抽样原则和方法多联机的计量检测样本应在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领域的商品中随机抽取。对检测批计量检测的,按G B/T2 8 2 92 0 0 2中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1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

    17、4台,其中2台用于检测,另外2台用作备用样本。对样本计量检测的,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可少于1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外1台用作备用样本。在销售领域抽样时,批量应不少于2台,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外1台用作备用样本。抽样时应填写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抽样单格式见附录D)。7.2 样本检测7.2.1 标识标注的检查根据5.1的要求对多联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进行检查。7.2.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检测7.2.2.1 测量准备4J J F1 7 7 02 0 1 9a)被测多联机应包装完整,配件齐全,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18、、变形或破损。b)应按照多联机销售包装内附带的使用安装说明书的要求及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多联机安装在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内。多联机的安装、绝缘、保温等措施应符合使用安装说明书和G B2 7 9 4 12 0 1 1的要求。c)管路连接时不应带入水分、空气和尘土等杂物,确保管路干燥、清洁、密封良好。多联机的配管和配线应连接正确、牢固,走向和弯曲度合理。d)室内机按照附录B和G B/T1 8 8 3 72 0 0 2规定的方法与室外机连接,若制造厂有规定,则按制造厂规定方式连接,分配器型式不限。连接管的直径、安装、绝缘保护、抽空、充注制冷剂等应与制造厂要求相符,室内、外机落差应按照各试验的具体要求和

    19、制造厂的规定。e)多联机的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的测量均在符合铭牌上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条件下进行。f)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进风百叶窗、过滤网等),并且符合工厂的安装要求。g)多联机应在本规范规定的工况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进行测量。7.2.2.2 测量方法多联机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和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测量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方法执行,本规范没有规定的,按G B/T1 8 8 3 72 0 0 2、G B/T1 7 7 5 82 0 1 0规定的方法执行。a)制冷量

    20、测量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及表5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进行试验,计量单位为W。表5 名义制冷工况条件工况条件室内侧进风状态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名义制冷2 71 93 5 b)制冷消耗功率测量按7.2.2.2a)规定的方法,在测量制冷量的同时测量制冷消耗功率,计量单位为W。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测量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及表6规定的部分负荷性能工况进行试验,计量单位为W/W。表6 部分负荷性能工况工况条件室内侧进风状态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制冷性能工况2 71 92 7 5J J F1 7 7 02 0 1 97.2.3 能效等级的确定按

    21、7.2.2.2测量和计算方法,得出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实测值,按5.3的要求确定能效等级。注:应用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实测值确定能效等级时,应考虑计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7.3 原始记录计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所要求的必要信息,记录中列出的项目应准确填写。观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测时予以记录。记录应包括主检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E)。7.4 数据处理按本规范规定的计量检测要求测量和计算多联机的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修约:a)制冷量保留整数位,计量单位为

    22、W;b)制冷消耗功率保留整数位,计量单位为W;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保留2位小数,计量单位为W/W。8 检测结果8.1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8.1.1 合格判据原则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其合格判定采用宽限判据原则。采用宽限判据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判定值(下限值、上限值、限定值)有效位数按增加一位处理。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8.1.2 合格判据8.1.2.1 制冷量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t c i,m

    23、)(k=2)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t c i,mt c i9 2%式中:t c i,m 制冷量实测值,W;t c i 制冷量标注值,W。8.1.2.2 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PmP1 1 0%式中:Pm 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W;P 制冷消耗功率标注值,W。8.1.2.3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I P L V(C)m(k=2)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6J J F1 7 7 02 0 1 9a)I P L V(C)h I P L V(C)I

    24、 P L V(C)lb)I P L V(C)m I P L V(C)m i n-UI P L V(C)mc)I P L V(C)m I P L V(C)l-UI P L V(C)md)I P L V(C)m I P L V(C)-UI P L V(C)m式中:I P L V(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标注值,W/W;I P L V(C)l 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取值范围下限值,W/W;I P L V(C)h 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取值范围上限值,W/W;I P L V(C)m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25、V(C)实测值,W/W;I P L V(C)m i n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限定值,W/W;UI P L V(C)m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测量不确定度,W/W。8.2 检测结果判定准则8.2.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判定准则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标注不合格:a)未在多联机的显著位置正确使用能源效率标识的;b)未按规定的标识样式和内容进行标注的;c)未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8.2.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判定准则8.2.2.1 制冷量判定准则制冷量实测值不符合8.1.2.1规定的,判定为制冷量不合格。8.2.2.2 制冷消耗功

    26、率判定准则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不符合8.1.2.2规定的,判定为制冷消耗功率不合格。8.2.2.3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判定准则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标注值和实测值不符合8.1.2.3规定的,判定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不合格。8.2.3 能效等级判定准则能效等级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能效等级不合格:a)标注的能效等级不符合5.3对能效等级要求的;b)根据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的。8.2.4 检测批判定准则根据G B/T2 8 2 92 0 0 2,取不合格质量水平R Q L=4 0,

    27、判别水平,选择一次抽样方案,确定合格判定数A c=0,不合格判定数R e=1。2个检测样本中有1个不合格的,评定为检测批不合格。8.2.5 备用样本检测当样本检测不合格时,允许对备用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论按备用样本检测结果7J J F1 7 7 02 0 1 9做出。8.3 检测报告应准确、客观和规范地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报告中的结论应按8.2检测结果判定准则的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应由主检人员、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F)。8.3.1 检测报告中的总体结论应根据检测结果并按下列情况给出:a)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

    28、数 I P L V(C)以及能效等级均为合格的,总体结论判定为合格;b)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以及能效等级有不合格的,总体结论判为不合格,但应分别标出合格项和不合格项。8.3.2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b)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c)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的标识;d)受检单位、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地址;e)被测样本的描述;f)进行检测的日期,被测样本的接收日期;g)样本的来源,如抽样、送样等;h)检测依据的技术规范;i)检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检测结论(检测批、样本);k)检测环境的描述;l)检测结果及测

    29、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的签名;n)检测结果仅对样本或检测批有效的声明;o)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的声明。8J J F1 7 7 02 0 1 9附录A多联机制冷量空气焓差法测量方法A.1 温度测量A.1.1 测量风管内的温度应在横截面的各相等分格的中心处进行,所取位置不少于3处或使用合适的混合器或取样器。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见图A.1。测量处的空调机之间的连接管应隔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应不超过被测制冷量的1.0%。图A.1 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A.1.2 室内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应在室内机空气入口处至少取3个等距离的位置或采用

    30、同等效果的取样方法进行测量。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内机的空气入口1 5 0mm。A.1.3 室外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a)室外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测量应在室外侧热交换器周围至少取3点,测量点的空气温度不应受室外部分排出空气的影响;b)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外侧热交换器的表面6 0 0mm;c)测出的温度应是室外部分周围温度的代表值,试验中室外部分周围所规定的试验温度应尽可能地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状况。A.1.4 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应为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用同样的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A.2 空气

    31、流量的测量A.2.1 空气流量按A.2.2规定的喷嘴装置进行测量,室内侧空气流量按A.2.4进行计算。A.2.2 喷嘴装置A.2.2.1 喷嘴装置安装如图A.2所示。装置由一个隔板分开的进风室和排风室组成,在隔板上装一只或几只喷嘴。空气从被试空调机出来经过风管进入进风室,通过喷嘴排入试验房间或用风管回到空调机进口。A.2.2.2 喷嘴装置及其与空调机进口的连接应密封,泄漏空气量应不超过被测空气流9J J F1 7 7 02 0 1 9量的1.0%。A.2.2.3 喷嘴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较大的一个喷嘴喉径的3倍,从任一喷嘴的中心到最邻近的风室或进风室板壁的距离应不小于该喷嘴喉径的1.5倍。A

    32、.2.2.4 扩散挡板在进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上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1.5倍;在排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下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2.5倍。扩散挡板应当有均匀的穿孔,穿孔面积约为流道面积的4 0%。A.2.2.5 应安装一台变风量的排风机和排风室相连接以进行静压调整。A.2.2.6 通过一只或几只喷嘴的静压降采用一只或几只压力计测量,压力计的一端接到装在进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另一端接到装在排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应将每一室中的若干个接口并联地接到若干个压力计上或汇集起来接到一只压力计上,按图A.2也可用毕托管测量离开喷嘴后气流的速度头,在

    33、采用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喷嘴时应使用毕托管测出每一喷嘴的气流速度头。A.2.2.7 应提供测量喉部处空气密度的方法。图A.2 喷嘴装置安装示意图A.2.3 喷嘴A.2.3.1 喷嘴使用时的喉部风速应大于1 5m/s,但应小于3 5m/s。A.2.3.2 喷嘴的结构如图A.3所示,按A.2.2的规定进行安装,使用时一般不需进行校准。喉径等于或大于1 2 7mm的喷嘴流量系数可定为0.9 9,需要更精密的数据和喉径小于1 2 7mm的喷嘴流量系数按表A.1确定,或对喷嘴进行校准。图A.3 喷嘴装置结构示意图01J J F1 7 7 02 0 1 9表A.1 喷嘴流量系数雷诺数NR e流量系数C5 00

    34、 0 00.9 71 0 00 0 01 5 00 0 00.9 82 0 00 0 02 5 00 0 03 0 00 0 04 0 00 0 05 0 00 0 00.9 9 雷诺数按式(A.1)计算:NR e=f VaDa(A.1)式中:Va 喷嘴处空气的流速,m/s;Da 喷嘴的喉径,mm。温度系数f由表A.2确定。表A.2 温度系数温度温度系数f-6.77 8.24.4 47 2.01 5.66 7.42 6.76 2.83 7.85 8.14 8.95 5.06 0.05 1.97 1.14 8.8A.2.3.3 喷嘴的面积通过测量其直径确定,准确度为0.2%。直径测量在喷嘴喉部的

    35、两个平面上进行,一个在出口处,另一个在靠近圆弧的直线段,每个平面沿喷嘴四周取4个直径,直径之间相隔约4 5。A.2.4 计算11J J F1 7 7 02 0 1 9A.2.4.1 通过单个喷嘴的空气流量按式(A.2)、式(A.3)计算:其中,qv i=1.4 1 4C A(pvv n)0.5(A.2)v n=1 0 13 2 5vn/(1+Wn)pn(A.3)式中各符号的含义见附录C。A.2.4.2 使用多个喷嘴时,总空气流量按A.2.4.1的单个喷嘴的流量和计算。A.3 静压的测定A.3.1 配有风机和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A.3.1.1 接风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如图A.4所示,不接风

    36、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如图A.5所示。在空调机空气出口处安装一只短的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静压箱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出口的尺寸。A.3.1.2 测量机外静压的压力计的一端应接至排气静压箱的4个取压接口的箱外连通管,每个接口均位于静压箱各壁面的中心位置,与空调机空气出口的距离为出口平均横截面尺寸的两倍。采用进口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接至位于进口风管各壁面中心位置的管外连通管;不用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和周围大气相通,进口风管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进口的尺寸。图A.4 接风管空调机外静压测量装置21J J F1

    37、7 7 02 0 1 9图A.5 不接风管空调机机外静压测量装置A.3.2 配有风机和多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在每个空气出口上装一个符合图A.4或图A.5的短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一个共用风管段,然后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在每个静压箱进入共用风管段的平面上分别装一个可调节的限流器,以平衡每个静压箱中的静压。多个送风机使用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按A.3.1.1的要求使用一个静压箱进行试验。A.3.3 静压测定的一般要求A.3.3.1 取压接口用直径为6mm的短管制作,短管中心应与静压箱外表面上直径为1mm的孔同心。孔的边口不应有毛刺和其他不规则的

    38、表面。A.3.3.2 静压箱和风管段、空调机以及空气测量装置的连接处应密封,不应漏气。在空调机出口和温度测量仪表之间应隔热,防止漏热。A.4 制冷量的计算用室内侧试验数据按下式计算制冷量、显热制冷量和潜热制冷量:t c i=qm iha 1-ha 2()/vn(1+Wn)(A.4)s c i=qm icpata 1-ta 2()/vn(1+Wn)(A.5)l c i=2.4 71 06qm iW1-Wn()/vn(1+Wn)(A.6)cpa=10 0 6+18 6 0W1(A.7)式中:cpa 空气的比热容(对于1k g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J/k g;其他各符号的含义见附录C。31J J F

    39、1 7 7 02 0 1 9附录B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的试验和计算 本附录规定了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B.1 机组连接方式图B.1 机组连接方式(一)图B.2 机组连接方式(二)B.2 机组应按照图B.1或图B.2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时,其中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制造厂的规定,分配器的形式不限。B.3 室外机和室内机均为被试机,可根据机组名义制冷量的大小配置室内机数量,室内机的配置原则为:a)室内外机按照1 0 0%负荷配置率(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等于室外机名义制冷量),偏差不超过5%。b)单台室内机额定制冷量不超过室外机

    40、名义制冷量的6 0%,且能够满足2 5%1 0%负荷测试要求。c)室内机与室外机配置成的多联机必须在其1 0 0%负荷、7 5%1 0%负荷、5 0%1 0%负荷和2 5%1 0%负荷下可以正常运行。d)根据试验室风洞的数量合理安装室内机,室内机台数较多的,静压相同的可安装在同一风洞中。e)通过控制室内机开启的台数来实现多联机的部分负荷试验,1 0 0%负荷试验时,室内机全开,部分负荷试验时开启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分别为室外机名义制冷量41J J F1 7 7 02 0 1 9的7 5%1 0%、5 0%1 0%和2 5%1 0%。f)额定制冷量与1 0 0%负荷工况的实测制冷量相比较,取

    41、大者作为部分负荷的百分比基数进行计算。B.4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 P L V(C)B.4.1 部分负荷额定性能多联机属制冷可调节系统,机组必须在其1 0 0%负荷、7 5%1 0%负荷、5 0%1 0%负荷、2 5%1 0%负荷的卸载级下进行标定,这些标定点应该用于计算综合性能系数。B.4.2 部分负荷额定性能工况必须按本规范表6(适用于T 1气候类型)的规定。B.4.3 可以调节卸载装置以得到规定的卸载级,不得对标准额定性能工况下的室外风量进行手工调整,但是,靠系统功能自动调节是允许的。B.5 本规范所适用设备的 I P L V(C)(以制冷能效比(E E R)表示),必须按下述计算:a)

    42、在本规范表6规定的工况下,按本规范附录A和附录B规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确定制冷量和制冷能效比(E E R);b)由图B.3部分负荷系数曲线在每一标定点确定部分负荷系数(P L F)。图B.3 部分负荷系数曲线注:图B.3的曲线基于公式(B.1):P L F=A0+(A1Q)+(A2+Q2)+(A3+Q3)+(A4+Q4)+(A5Q5)+(A6Q6)(B.1)式中:P L F 部分负荷系数;Q 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全负荷容量的百分比,01 0 0。51J J F1 7 7 02 0 1 9A0=-0.1 2 77 3 91 71 0-6A1=-0.2 7 64 8 71 31 0-3A2=0.5

    43、0 67 2 44 91 0-3A3=-0.2 5 96 6 63 61 0-4A4=0.6 9 87 5 35 41 0-6A5=-0.7 6 85 9 71 21 0-8A6=0.2 8 91 8 27 21 0-1 0c)用公式(B.2)计算综合性能系数I P L V(C):I P L V(C)=(P L F1-P L F2)(E E R1+E E R2)/2+(P L F2-P L F3)(E E R2+E E R3)/2+(P L F3-P L F4)(E E R3+E E R4)/2+(P L F4)(E E R4)(B.2)式中:P L F1、P L F2、P L F3、P L

    44、F4 由图B.3确定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1 0 0%负荷、7 5%1 0%负荷、5 0%1 0%负荷、2 5%1 0%负荷的部分负荷系数;E E R1、E E R2、E E R3、E E R4 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1 0 0%负荷、7 5%1 0%负荷、5 0%1 0%负荷、2 5%1 0%负荷的E E R。61J J F1 7 7 02 0 1 9附录C室内空气焓差法多联机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本附录给出风洞式室内空气焓差法测量多联机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对一台额定制冷量为3 35 0 0W的多联机的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多联机能源效率测量涉及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制冷消耗功

    45、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 P L V(C)3个被测量。C.1 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1.1 测量模型公式(C.1)给出了空气焓值法由室内侧确定制冷量的计算公式:t c i=qm i(ha1-ha2)v n(1+Wn)(C.1)其中各参量的计算如下:a)室内测得的总风量qm i的计算公式如下:qm i=ni=1q i(C.2)q i=1.4 1 4C A pv n(C.3)v n=pAvnpn(1+Wn)(C.4)A=D24(C.5)vn=R T3pA1+1.6 0 63Wn1+Wn (C.6)T3=2 7 3.1 5+t3(C.7)R=2 8 7 J/(k gK)

    46、(C.8)式中:q i 通过单个第n个喷嘴的体积流量,m3/s;C 喷嘴流量系数(按附录A确定);A 喷嘴面积,m2;p 喷嘴前后的静压差或喷嘴喉部的动压,P a;v n 喷嘴进口处的湿空气比体积,m3/k g;pA 标准大气压,1 0 13 2 5P a;pn 喷嘴进口处的大气压,P a;Wn 喷嘴进口处的空气湿度,k g/k g干空气;vn 按喷嘴进口处的干球、湿球温度确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湿空气比体积,m3/k g干空气;D 喷嘴直径,m;71J J F1 7 7 02 0 1 9t3 喷嘴前干球温度,;n 喷嘴的个数。b)室内侧进风空气焓值ha 1的计算公式如下:ha 1=1.0 0

    47、 6t1+W1(25 0 0+1.8 6t1)(C.9)W1=(25 0 0-2.3 4 7tw 1)ds w 110 0 0-10 1 0(t1-tw 1)10 0 0(25 0 0+1.8 6t1-4.1 8 7tw 1)(C.1 0)ds w 1=0.6 2 2ps 1pb-ps 1(C.1 1)ps 1=20 0 01 5e x p1 8.5 9 16-39 9 1.1 1tw 1+2 3 3.8 4(C.1 2)Tw 1=2 7 3.1 5+tw 1(C.1 3)式中:ha 1 进入室内侧空气的焓,k J/k g干空气;t1 室内侧进风口干球温度,;tw 1 室内侧进风口湿球温度,;

    48、W1 室内侧进风口空气含湿量,k g/k g干空气;ds w 1 室内侧进风口饱和空气含湿量,k g/k g干空气;ps 1 室内侧进风口饱和水蒸气压力,P a;pb 大气压强,P a;Tw 1 室内侧进风口湿球温度,K。c)室内侧出风空气焓值ha 2的计算公式如下:ha 2=1.0 0 6t2+Wn(25 0 0+1.8 6t2)(C.1 4)Wn=(25 0 0-2.3 4 7tw 2)ds w 210 0 0-10 1 0(t2-tw 2)10 0 0(25 0 0+1.8 6t2-4.1 8 7tw 2)(C.1 5)dw s 2=0.6 2 2ps 2pb-ps 2(C.1 6)ps

    49、 2=20 0 01 5e x p1 8.5 9 16-39 9 1.1 1tw 2+2 3 3.8 4(C.1 7)Tw 2=2 7 3.1 5+tw 2(C.1 8)式中:ha 2 离开室内侧空气的焓,k J/k g干空气t2 室内侧出风口干球温度,;Wn 室内侧出风口空气含湿量,k g/k g干空气;tw 2 室内侧出风口湿球温度,;dw s 2 室内侧出风口饱和空气含湿量,k g/k g干空气;ps 2 室内侧出风口饱和水蒸气压力,P a;Tw 2 室内侧出风口湿球温度,K。空气焓值法制冷量测量的9个直接测量量包括:t1 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81J J F1 7 7 02 0 1 9

    50、tw 1 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t2 室内侧出风干球温度,;tw 2 室内侧出风湿球温度,;t3 喷嘴前干球温度,;pb 大气压强,P a;p2 喷嘴前静压,P a;p 喷嘴前后压差,P a;D 喷嘴直径,m。制冷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对公式(C.1)的进一步推导得到,由于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故从略。制冷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表达式记作:t c i=f(t1,tw 1,t2,tw 2,t3,pb,p2,p,D)(C.1 9)各输入量为独立测量,故测量量之间不相关,则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表达式:u2c(t c i)=us(t c i)2+ct1u(t1)2+ct


    注意事项

    本文(JJF 1770-201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